福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福耀玻璃智能制造生产线
“十三五”,于福建工业和信息化而言,注定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不仅是因为五年间,全省工业经济始终保持高位发展态势,在全国的占比提高、位次显著提升;更因为在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逆全球化加剧、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等困难,全省工信系统不惧挑战,坚持统筹推进、科学谋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打出一套“组合拳”,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以福建人敢拼会赢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跃升
福耀集团的汽车玻璃产量、恒申集团的己内酰胺规模、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
福州、厦门被授予“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
2016—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18%提高到23.8%,提前实现倍增计划;
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9家,居全国前列;
龙净环保烟气治理技术全球领先,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成功打破德国巴斯福等国际品牌的垄断地位,位列全国同行业领军地位;
厦钨攻克制约钨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大幅度提升金属钨粉升值空间,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纯钨粉的垄断地位;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了首次装料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正加快从核工业大国迈向核工业强国。
……
福建工业的“十三五”,可谓亮点纷呈!
五年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38.1%,对GDP贡献率47%,福建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拉动作用显著。
与工业总量不断跃升同样重要的,是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
全省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从2015年2360亿元增加至2019年4327亿元,为2015年的1.83倍。2019年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8点,创历史新高。2016—2019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4%,2019年以占全国2.8%的能源消费,支撑了占全国4.3%的经济总量。
五年来,福建的工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宁德时代,这家年轻民企因连续三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然成为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旗帜。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从“三电”系统到整车,从商用车到乘用车全面发力,目前全产业链超1400亿元。福建借力打造“电动福建”,制定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政策,去年全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标准车5.15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只是“十三五”期间福建工业发展的缩影。这五年,在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随着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产业呈现出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后劲足的特点。
与此同时,作为长期以来福建工业支柱的三大主导产业也在不断夯实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向“增芯强屏”跃升;机械装备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石化产业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
据统计,2016—2019年,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12.6%,占规上工业比重11.8%;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
“十三五”期间,福建工业加快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加强。
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支持优势龙头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搞出更多独门绝技。结合我省集成电路、纺织鞋服、石墨烯、稀土新材料、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强化“产学研用金”协同,推动科技与金融创新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提升品牌质量,塑造福建制造新优势。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数字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软件发展等政策,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全省上云企业超过4.3万家;在全国率先开展窄带物联网水务项目规模商用,建成全国首个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7家,居全国前列;福建船政、安溪铁观音获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2060家,居全国第二位;五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福建共计27家企业(产品)入围;117家福建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泉州、厦门进入全国仅有的6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行列。
支撑
“十三五”期间,福建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一项项切实举措的有力支撑。
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省工信厅深入组织实施“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新一轮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和制造业优势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分行业梳理重点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我省还注重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省工信厅始终坚持把抓项目招商、项目落地和项目服务作为工信工作的主攻方向,健全“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抓项目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每年度举办全省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开展“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强化龙头招商、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五年累计对接签约民企制造业项目5689项,总投资2.2万亿元,近80%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在建,建成投产了京东方、上汽宁德、联芯、中化泉州乙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了资金、技术、人才,补上了短板、增强了后劲、调优了结构。2020年首个国产芯片整机生产基地——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力新基建,截至2020年底建成5G基站2万多个,培育形成1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07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福州市列入全国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城市,泉州市加快5G创新应用,建成九牧5G智慧工业园、柒牌5G智慧工厂等。
坚持增量选优的同时,存量优化也不断推进,技术改造便是重要“抓手”。
五年来,我省持续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改专项行动,健全企业技改完工投产奖励、正向激励、设备补助、技改贴息等政策,建立省重点技改项目申报常态化受理机制,推动企业设备换新、机器换工、生产换线、产品换代,组织实施3921项、总投资1.27万亿元省重点技改项目,推动实施“机器换工”约7万台套,2016—2020年,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5%、14.8%,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以技改为抓手,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民营企业是福建经济发展之根本。省工信厅把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
“我们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政策优势。在中央支持我省‘六区叠加’优势的基础上,相继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系列政策,在政策制订前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做到始终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的发展环境。”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加力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高新技术等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指导企业用好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对产业领军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金奖励;推进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省“无分歧”欠款清偿率达100%,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此外,工信部门还持续深化服务民营企业“三个一百”活动,通过打造互联互通“政企直通车”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定力
刚过去的2020年,对福建工业而言,非同寻常!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省工信系统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保持回稳向好的良好态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初期,面对防疫物资的紧缺,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工信厅带领全省工信系统一手抓境外采购与捐赠,一手抓“三个一批”,推动扩产一批、转产一批、新建一批口罩、防护服生产企业,在生产端、采购端、调配端、需求端“四端协同”发力。全省口罩生产企业从8家增加到232家,日产能7760万个;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从1家发展到30家,日产能16.8万套;消杀产品供应有力;完成127辆负压救护车生产及国家调拨口罩1350万个、防护服20多万件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艰难时刻,省工信厅分4批连续4个月向各地市派驻服务企业工作组,与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在一起,100多人共走访企业1400多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700多个,打通复工复产、增产增效操作链。
在莆田,数家纸业公司转产口罩半成品,制鞋企业请缨装配口罩面、鼻梁条、耳带等工序,迅速形成口罩量产能力;在泉州,纺织服装、生活消费品、机械制造等企业迅速切换生产线,企业、产业间互通有无、争分夺秒,从零到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只花了短短一个月……
短时间内,福建防疫物资产业铸就了一个涵盖原料供应、设备研发、产品生产,到杀毒灭菌、产品包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全省的防疫物资供应也实现了从十分紧缺到紧平衡再到满足需求的转变。
随着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常态化,全省工信系统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在这一过程中,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被摆在重要位置。
分行业召开畅通产业循环专题会,出台9个行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案;降低工业企业用气价格,实施年度长协、春节短周期、增量电量等各类电力直接交易;实施制造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开展“手拉手”活动、举办福建好鞋网购节等活动……全省工信系统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复工复产中的企业感受到了政府部门送来的“温暖”。
得益于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去年2月初省工信厅就着手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牵头制定工业企业员工健康防护手册,针对不同区域疫情风险等级不同,分区分类推动复工复产,3月中旬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也正是从3月起,我省月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转正”。宁德时代、恒申控股、厦门天马、福州京东方等一批龙头企业更是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恢复产能,对福建工业的持续回暖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市县、政企协、产供销三方合力,线上线下结合、内销外贸同步拓展市场。一批工业企业在政府部门帮扶和自身努力下,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亦有新发展。
福建华峰新材料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启动实施绿色纤维及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项目,开发新型纺织纤维原料,发展绿色纤维材料和制品,进一步补强产业链条,加快由传统材料向绿色纤维转型升级;安踏开启“全员零售”模式,实现销售从“等客上门”到“出门找客”的转变,公司在疫情期间趁势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快数字化转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疫情“大考”,全省工信系统和福建工业企业始终保持“稳”的定力,于危机中寻找新机,在挑战中孕育动力,为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穿越严冬,砥砺奋进。“十四五”,福建工业再出发!
福建日报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