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总结政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区工信局

题目:“十四五”发展重点产业,助力工业发展的规划

资料提供时间:2021-12-15

目录

更多

天津市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 文章下载

天津市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

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2400亿元

记者日前从市工信局获悉,《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到2025年末,我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到2400亿元,预计年均增速8%,届时将实现“一个增强”“两个突破”“三个提升”,初步满足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努力协同京、冀共建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十四五”末

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引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机遇期,是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关键阶段。新材料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天津建设制造强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到“十四五”末,新材料产业将实现“一个增强”“两个突破”“三个提升”──

“一个增强”,就是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占比显著提升,发展一批重点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两个突破”,就是集群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建成若干新材料产业主题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品知名度逐步提升,集群集聚和品牌效应凸显;新材料产业创新主体力量不断增强,育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稳定增长,“专精特新”企业批量涌现,单项冠军企业翻倍。

“三个提升”,就是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平台效能、典型示范作用明显提升,形成完备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新材料产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紧密衔接,积极组建材料基因组研究中心,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适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产业服务平台体系基本完善,建成新材料资源共享平台及测试评价平台和专用材料数据库,集聚一批市场化运作的材料研发设计机构;新产品应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及标准化示范工程顺利推进,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带动辐射作用明显,新材料企业平台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

布局五大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并前瞻布局石墨烯、超导、增材制造等前沿新材料,为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布局优质企业引育、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示范推广五大重点工程。

其中,“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将依托领军企业和重点高校院所,重点建设材料基因组研究中心和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新材料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服务效能,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水平明显提升,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重点推进建设。

“优质企业引育工程”将以正在实施的“串链补链强链”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育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优质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实现新材料企业梯次壮大。到2025年,涌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型企业主体。

“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将实施新产品应用示范、智能制造示范,支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推广新材料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应用,持续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加大国家战略急需方向重点项目支持力度,编制《天津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支持指南目录》,试点推进首批次新材料销售补贴;支持钢铁材料企业引入洁净化、绿色化制备及高效精确成形成套装备,支持化工新材料企业引入高效合成与制备装备,明确新材料产业智能化发展路线,建设一批新材料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智能化示范应用项目,提升关键战略材料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为实现“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我市将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将充分利用新材料首批次支持、智能制造等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新材料产业化、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和重点产业聚集区项目建设。发挥海河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新材料规模化生产,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并支持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促进新材料产业孵化转化。将充分发挥“海河英才”等人才政策,加大对海内外高层次新材料领域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的引进力度。

天津日报2021-11-19

 

 

深圳数字经济领跑全国 |开局即决战奋进“十四五” 文章下载

深圳数字经济领跑全国 |开局即决战奋进“十四五”

深圳每一辆公交车都将有一个“孪生体”——借助深圳华龙讯达公司木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孪生技术,车辆传感器实时传回运行数据,在公交部门技术后台搭建起“数字公交车”模型。这一应用场景,正是深圳全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面。

今年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应用,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动能和潜力。

规模质量双双居全国首位

深圳是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重镇,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基础雄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20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30.5%,规模、质量领跑全国。

深企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培育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平安科技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主导型企业。

最新数据显示,深圳21家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软件业务收入约占全国1/10,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11家企业入选2019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7家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深圳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深圳高水平规划建设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着力构建鲲鹏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全国首家开放原子开源技术服务中心落户,提供开源领域的基础设施、知识产权、法务及开源文化推广等方面专业服务。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深圳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作为“最互联网”城市,深圳加速布局以5G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4.9万个,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中,率先实现5G信号的全覆盖,2020年获评5G独立组网最佳城市,2021年获评地铁场所、商场场所、公园场所、主要道路5G网络质量卓越城市。重点公共场所已基本实现免费WLAN全覆盖,加快千兆光网的部署建设,物联感知网初具规模,实现NB-IoT网络市区重点区域感知设备初步覆盖,全国率先开展全市范围的多功能智能杆部署。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比如,制定出台深圳市推动信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金融、国资国企等重点行业鲲鹏攻关基地。同时,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和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支持建成中国首座开源孵化基地——深圳·国际开源谷,推动国内开源生态和开源治理体系建设。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研发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深圳将不断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该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实施“链长制”,打造若干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链,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创意、金融科技、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产业。以“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重大项目为引导,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小镇、数字经济小微园区建设。

数字化转型带来颠覆性改变

“5G+工业互联网”,助力传统制造升级。欣旺达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在车间内铺设5G网络,对试点产线80%的设备进行升级,实现了设备实时互联、生产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使维护产线的人力需求由原30多人降至6人,综合推动试点产线每日产能提升17%。

目前,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皮革等深圳传统优势产业正积极完成数字化转型,打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采购供应、仓储管理、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服装企业赢家集团建成全国首个高级女装定制智能制造产线,实现生产成本降低20%,管理人员减少30%,设计周期缩短30%,产品交付期从30天缩短到7天,工厂“零库存”。

欣旺达、赢家集团是深圳工业企业迈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典型案例。事实上,工业互联网这一数字经济新业态正不断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赋能千行百业,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颠覆性改变,助力产业提质降本增效。

深圳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今年8月印发《深圳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从网络升级、平台赋能、应用示范、数据提质、标准引领、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安全保障、服务支撑、引擎培育十大行动30项细分任务发力。

去年,工信部公布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中,华为FusionPlant平台、富士康Fii Cloud平台、腾讯WeMake平台3家深圳平台上榜,占据清单的五分之一;7家深圳企业入选工信部2020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124家深圳企业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深圳特区报 2021-10-27

 

 

开局“十四五”•临朐答卷|工业提供税收增长46%!论功首推“百企扩能” 文章下载

开局“十四五”·临朐答卷|工业提供税收增长46%!论功首推“百企扩能”

翻阅临朐前十个月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漂亮的数字跃然眼前。1—10月份,临朐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居全省136个县第8位;税收收入增长34%,居全省第10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5%,位居全省第1位。

财政收入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晴雨表”,税收比重越高,越能证明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临朐的连续突破彰显了城市改革创新发展的魄力,更折射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雄心与底气。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上项目、增投入

临朐的火爆“出圈”并非偶然。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该县坚持以投入和增收为核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倍增、五年800亿、力争过千亿”攻坚行动,积极开展实施“百企扩能”行动,深入推进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全力以赴上项目、增投入,抓创新、提质效,各项工作呈现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良好局面。

走进年产200亿只高端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车间内,机器拌料、模具压制、包装装箱……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个个医用手套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发往海外市场。

在全球疫情阴霾之下,蓝帆的订单逆势上扬。“可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利润25亿元,税收11亿元,出口10亿美元以上。”公司行政部主任王丽娟说。

坚持把引进优质增量作为重中之重,这个县规划建设高端铝加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端食品产业园三大园区,围绕产业链条精准招商,重点在谈项目达到135个,新签约5G智能铝家居、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等过亿元项目33个、过10亿元项目7个。

“根据欧洲铝业协会研究显示,汽车每减重100公斤,每百公里油耗就会降低0.4升,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减少1公斤。”在高端铝加工产业园,山东华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圣钟告诉记者,他们新上马的年产15万台套铝合金轻量化汽车厢体及零部件项目,就是致力于打造铝合金汽车轻量化高质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提供专用车轻量化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走进该项目生产车间,看见一片繁忙但有条不紊的景象:高大宽敞的车间内,数控加工中心、数控弯弧、智能生产线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焊接机器人不时“弯曲着手臂”熟练流畅地焊接生产零部件。

华铝副总经理兼生产部长杨兴亮介绍说,这里采用国际先进的挤压成型技术和三涂层工艺,生产的轻量化汽车厢体和零部件,具有力学性能强、成型性高等优势,产品品质、性能指标行业领先,已与中国重汽、中车集团、北汽福田等知名汽车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市场前景广阔。

“加快由单纯材料生产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型,每吨铝材利润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等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税收2.1亿元。”焦圣钟说。

今年以来,临朐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35.1%、22.7%,工业税收增长46%,华建汽车轻量化、弥美生物多糖等10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6.7亿元,22个项目入选省市重大重点项目。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动力、提质效

走进华特磁电的智能装备项目现场,车间内破碎干选区、样品区、连选区等几大区域机声隆隆,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分选系统传送带高速运转,一块块拳头大小的精矿石正经过层层关卡被不断分选出来。

“这是我们今年联合亚琛工业大学,研发的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分选系统,运用了德国智能先进工业4.0技术,大大解决了矿石干选式预选抛废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华特磁电董事长王兆连说,已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众多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绿色、智慧矿山的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临朐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而华特磁电就是临朐坚持创新驱动,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一个缩影。目前,华特磁电、宝龙达实业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宝龙达实业集团,记者在董事长曾庆铭带领下参观了企业的车间、仓储、科研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首批“瞪羚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映入眼帘的一块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诉说着企业发展历程,曾庆铭说,他们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穆扎法洛夫开展合作,吸引国际、国内有机硅新材料领域顶尖人才,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有机硅特种单体及系列产品的研发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记者还来到永安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着高活性脱乙醇型硅酮胶正在进行紧张生产中。“技术是我们与德国合作研发的,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市场上得到高度认可。”企业负责人赵洪千说。

目前,临朐县已经有市级以上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07家,通过省“两化”融合评估企业165家。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2.7%、29.1%、16.8%,工业提供税收增长46%。

以服务企业积蓄赶超发展强劲动能,比担当、展作为

亮眼成绩的背后,还让人看到了临朐很大的优势在于“看不见”的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就是抓发展。”今年,临朐按照市委“学党史、强党性、转作风,提升工作标准”要求,结合群众满意度工作,扎实开展服务企业专员活动,组织1011名党员干部包靠1117家企业和107个重点项目,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跑手续、防风险、争资源,为加速度赶超积蓄强劲动能,“临朐担当”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张名片。

从动工到投产仅仅6个月时间,今年7月15日,全省重点外资项目——总投资3.6亿美元的蓝帆200亿支/年高端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一期生产线建成投产,大项目建设“速度与激情”背后更多还是干部落实县委“工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理念的担当使然。

“蓝帆项目仅用15天落实土地指标,30天完成所有建设手续,1000多人的施工队伍与时间赛跑,41天完成厂房主体建设,真正实现企业只管抓生产,政府‘兜底’服务的承诺。”临朐县化工产业园服务中心主任李勇介绍说,目前,该项目二期车间主体已完工,项目将于明年4月份投产达效,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8.7亿元,税收11亿元,新增出口超过10亿美元。

不止为企业办好事,更要让企业好办事,企业的需求就是审批部门改革的方向。

8月4日,临朐的重点项目——普鲁兰多糖植物胶囊及爽口片项目签约。次日,临朐召集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环保局、住建局等职能部门业务负责人召开项目对接会。“按照‘审批服务一体化’模式,各部门根据‘时间表’,联合制定了项目审批流程‘任务书’。”临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刘富家告诉记者,通过各部门和服务企业专员密切配合、帮办代办,力争在拿地前完成全部审批流程所需要件,拿地之日即发放施工许可证。

审批服务一体化改革,优化的是营商环境,受益的是企业,换来的是地方经济发展。

临朐创新实施了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一体化机制,跨部门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次事项”135项,推行“一个窗口对企业”服务模式和“互联网+”审批机制,在潍坊全市首创零基础标准化模板“码上办”,先后推出三批112项“零基础”二维码线上申报模板,实现“一窗办、集成批”。

此外,该县还成立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一体化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帮办代办专班,组建了一支93人的帮办代办专业队伍,由服务企业专员担任具体联络人,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为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目前,审批时间由100多个工作日缩至30天以内,审批效率提速60%以上,企业跑腿次数减少70%以上……

得益于此,今年临朐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3337个,发放贷款55.94亿元,减免税费7.2亿元,岗对岗输送工人1.5万人。组织560余名专家对企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情况进行检查,帮助企业整改排除安全隐患2.7万项,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澎湃新闻2021-12-1

 

 

唱好“345”三步曲 重庆工业“十四五”这样开好局 文章下载

唱好“345”三步曲 重庆工业“十四五”这样开好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局影响全局,启程关系全程。2月19日,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2021年将重点抓好“345”工作任务,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开局良好。

“2021年,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万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6%左右,利润增长6%,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5%。”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要围绕上述目标,着力“三大工程”、筑牢“四大支撑”、抓实“五项举措”。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

今年,重庆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迅速做大新兴产业规模。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趋向,加快培育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全力构筑全市经济发展新优势。

同时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筑牢经济发展基本盘。立足重庆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产业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推进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狠抓产品上档升级。二是积极推动技术改造。三是强化质量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四是扎实推进企业节能减排。

此外还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围绕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梳理形成33条重点产业链,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推动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一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图谱。二是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三是以“链长制”推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四大支撑”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将在今年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一是进一步明确研发方向。二是建立多层次研发机构体系。三是打造一批孵化平台。四是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第二则是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变革。一是广泛开展智能化改造。二是着力推进基础网络建设。三是切实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

同时还要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整合现有政策资源,推动市场主体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领军企业。一是建立领军企业培育库。二是全力推动入库企业做强做大。三是培育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此外还包括强化园区特色发展。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选好主导产业,建好公共平台,做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先锋,以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牢固树立园区特色集群发展的思想。二是建立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五大举措”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了确保上述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采取五大措施予以保障。”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这样说道。

第一,精心呵护中小企业。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问题,全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强化困难企业帮扶。四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第二,继续狠抓“三上”“三降”。包括加快企业“上云”“上规”“上市”等“三上”步伐;同时深入开展“用电”“用气”“融资”成本等“三降”行动。

第三,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着力解决好短期煤炭、天然气紧缺问题,保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能源供应;会同交通物流主管部门,帮助企业打通物流渠道,协调运力保障、解决运输困难;强化工业企业用工“蓄水池”建设,保障企业重要时间节点用工需求。

第四,精准开展运行调度。包括强化监测调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突出重点企业稳增长。

第五,深入推进“三服务”专项行动。全方位开展“三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持续完善“三服务”考核评价机制。

上游新闻2021-02-19

 

 

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出台 文章下载

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出台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作用 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

日前,滨海新区正式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滨海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值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亿元,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成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创新平台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到2025年,市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550家,新型研发机构12家。

《规划》提出,新区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作用,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市场互动的融通局面。到202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0家,雏鹰企业2100家,瞪羚企业210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60家。同时,支持双创载体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深耕细作、专业化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到2025年,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8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达到6家,国家级孵化器达到20家。

未来几年,滨海新区将构建线上+线下成果转化平台,健全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设立滨海新区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到2025年,科技服务机构达到500家,产业创新基金超过8支,规模达到1000亿元。高水平建设3家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和策源支撑。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重点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立“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产业园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依托一流院所和龙头企业打造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方声谷等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一批重点产业(人才)联盟,到2025年,研发人员数量超过6万人,产业(人才)联盟超过15家。

天津日报2021-10-28

 

 

青岛布局“十四五城市”信息化:构建城市云脑,数字经济等协调发展 文章下载

青岛布局“十四五城市”信息化:构建城市云脑,数字经济等协调发展

记者日前从青岛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已经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印发实施。

《规划》系统总结信息化成就,分析信息化趋势,较好地回答了未来五年全市信息化向哪里走的问题,是青岛市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按照规划,青岛将突出推进十大任务,力争实现“六新目标”,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数字城市。

“六新目标”和十大任务

《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首次提出青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六新目标”:到2025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全面显现——

一是,信息网络接入能级得到新提升,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5G、IPv6、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持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能级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二是,数据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基本形成促进数据资源治理、流通、开放的制度体系,城市大数据资源融合、共用、开发能力率先走在前列;三是,智慧生活和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一码通城、无感通行”场景更加丰富,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信息化体验感明显增强;四是,数字政府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一体贯通的城市云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政务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五是,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新高地,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数字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六是,网络空间安全实现新进展。

为实现六大目标,全市信息化今后五年主要有十大任务、45项具体任务、28项重点工程。其中的部分任务如下: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先进存储算力,建设开放标准、集约高效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构建面向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数据开发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构建城市智能中枢。在政务云、公安云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青岛云。深化城市云脑项目和智慧公安项目,完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以及数据公共支撑平台、数据业务中台,进一步深化、升级为联通各领域、各区域数据及应用平台的城市超级大脑。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据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以及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服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加强数字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保护,强化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发展数字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眼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发展与应用,建成一个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超多专”平台发展格局。以数据赋能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智能改造、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向高端迈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党政机关整体数字化,开创综合集成、流程创新、高效协同的新运行格局。加快智慧公安、智慧法院等建设,促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行政行为数据协同,深化民主法制数字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态势感知、应急联动、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开创普惠民生服务新局面。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为市民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普惠化均等化服务,为社会治理者提供系统、及时、高效的数字化支撑。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促进国际城市品质提升。加强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会展、智慧文旅建设,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仓储、物流、外贸以及会展、旅游等互动发展。

青岛信息化成就显著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的引领作用日益深刻,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持续深化。准确把握信息化的丰富内涵、演进规律、发展阶段,创新推动信息化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的战略考量。

青岛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王军说,青岛市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成就显著。“十三五”期间,青岛就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规划、政策和重大措施,着力推进贯彻网络强国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有序发展移动互联网,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发力工业互联网,打造便捷支付城市,规划建设数字青岛,协调发展数字乡村,全市信息化取得显著成就。

青岛已经全面建成光网城市,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翻了三番,全面建成无线城市,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翻了一番,其中5G基站建设超过1万个, 5G网络质量居“中国移动全国5G网络十大优秀城市”首位。

建成青岛政务云,改造政务外网、协同办公平台,建立起多领域联通、多形式呈现、多层级联动的大协同政务信息系统,活跃用户接近5万人。城市运行领域信息化加快,基本完成本领域内的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融合,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青岛荣获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青岛市智慧人社荣获世界城市和区域电子政府组织“创新智慧城市金奖”。

建立浪潮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展厅、网络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载体,引进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深信服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青岛获“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出台一系列公共数据相关管理制度,建成基础数据物理集中、行业数据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办结实施数据共享服务3000余项,数据交换39亿次,开放2800多万条公共数据,吸引数据提供商、需求商和数据应用各方主体入驻,带动和促进多元数据融合应用,青岛位居中国开放数林指数第三,荣获“数开丛生”奖。

城市信息化的青岛导向

城市信息化由来已久,进入到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形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在各种概念频出、交叉重叠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信息化,《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基本导向。

据青岛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王军介绍,规划的导向,更加注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发展。着眼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突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突出公共服务数字化,打造数字社会发展新模式;突出管理服务流程再造,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新环境;突出推动数据融合、解析、应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变革。

更加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推进。着眼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全方位推进数字青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各形态发展,多维度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壮大、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各要素发展,立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化各关节发展,形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局面。

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布局。着眼提升城市竞争力,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思想,整体布局以城市云脑为城市智能中枢、以泛在感知网络为城市神经系统、以城市应用平台协同城市运行的数字城市系统,系统构建围绕数字城市系统展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信息化项目各自为政、整体效用不突出的问题。

更加注重提升广大市民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着眼提高市民满意度,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技攻关、市场主体技术创新、广大市民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围绕广大市民所思、所想、所盼建设信息化项目、普及信息化产品,不断提高信息为民、便民、惠民的水平。

更加注重网络空间的运行安全、综合治理、秩序良好。着眼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环境。

配套保障关乎信息化成败

项目建设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但从全局看,完备的配套保障体系,是一个城市信息化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青岛市委网信办协调处处长张金凯说,《规划》明确了“十四五”信息化的七大保障体系,这是青岛市信息化战略的一大创新特色。这些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信息化发展理论体系、信息化规划计划体系、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和“5+3+N”数字产业体系。具体来说,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包括统筹、协同、推进三个层面,在全市统筹上,市委网信委负责信息化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全市协同上,智慧城市、大数据、城市云脑、“新基建”“新城建”、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职责范围的信息化;在分领域、分区域推进上,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分别推进各自行业领域、各自区域的信息化。力求在全市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信息化协调机制。

信息化发展理论体系,包括信息化及其构成要素的丰富内涵、演进规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思路、举措、总体架构、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为全市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信息化规划计划体系,包括全市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各形态、各要素、各节点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长期规划、行动方案、工作要点等规划计划系列,市级各行业领域、区(市)级规划计划系列,以及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实施机制,明确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引导有序健康发展。

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政策、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系列,专项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评估办法系列,数据权属、共享、开放、交易等数据资源管理规则系列,推进信息化组织工作制度、首席信息官、首席网络安全官、首席数据官制度系列,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软环境。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相关的总体标准、信息系统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基础设施标准等标准系列,智慧城区、智慧街道、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建设指南,以标准规范明确技术要求,规范建设发展,推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信息化在数据、应用、产业等方面的正向积累。

“5+3+N”数字产业体系,包括突出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网络安全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为信息化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描绘了青岛城市信息化的远期图景。到203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在城市发展各行业领域中得到深度融合应用,引发技术、产品、业态、模式、机制的广泛创新,全民数字技能大提升、全域信息服务广覆盖、全时空信息化深度链接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特征。

建成“全域感知、全面融合、全局共治、全民普惠、全链创新、全球品质、全数分析、全景可视、全程可靠”的新型智慧城市形态,形成青岛全域的城市数字虚拟映像,实现城市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城市物理资源与数据资源的高效协同,创建城市现实形态与数字形态交相辉映、螺旋上升的城市发展崭新样式,迸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能,基本建成以信息化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城市信息化,宏图绘就,未来可期。

半岛官网2021-06-28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 文章下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

9月28日下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举行了“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北京服务”版块媒体沟通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赵祥伟,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朝阳区科信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围绕“十四五”时期北京促进信息服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从发展方向、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角度进行了解读介绍,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关注认知。

锚定航向趁势而上,聚力强基深融合

北京“七大目标”大有可为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介绍,世界迎来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我国也在全力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我市紧抓“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中所锚定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做优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从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与先进计算、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网络安全和信创及北斗七个领域提出“北京服务”的重点方向与目标。力争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09万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20年的858件/万人提高到1300件/万人,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整合首都优势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整体布局工作中,北京将进一步在北部地区支持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同时,推动助力通州区聚焦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石景山区聚焦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平谷区聚焦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等载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团。

与此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布局新基建,依托数智融合的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智能泛在的产业基础设施、共享开放的生态系统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的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稳固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并在“聚合力”“强基建”良好基础上,借助自贸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两区”建设契机,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稳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释放数据价值,探索自贸试验区内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和路径,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信息领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成果喜人再谋新篇,谋篇布局立标杆

贴心“三大方案”锚定航向

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赵祥伟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持续高速发展,营业收入实现破万亿的跨越式增长。产业营收方面,2021年1-7月,我市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21.9亿元,同比增长31.9%。新增企业方面,1-7月新增企业1578家,同比增长26.1%,新增企业注册资本319.6亿元,同比增长22.7%,户均注册资本2025.4万元,处于高位。投融资方面,1-8月累计发生融资案例206件,同比增长19.1%,融资规模714亿元,同比增长48.4%。

为夯实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基础,推进软件信息服务领域新业态发展,落实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近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了《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2021-2023年)》和《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消费创新引领专项实施方案(2021-2025年)》。

通过“四个一批”+“四个区域”+“两条主线”实施方案、“2+15+N”一体化总体布局、“1+5+1”配套系列文件,力争到2025年末,千兆光网覆盖率达世界城市前列水平,数字消费设施保障基本完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消费产品和新兴业态,加速集聚5G+8K产业生态,加大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培育1-2个国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0个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消费供给能力持续提升;集聚50家以上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数字消费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信息内容消费实现收入5000亿元。

在数字消费科技赋能不断增强基础上,构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引擎性的数字消费新兴业态,初步形成数字消费产业集群,为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消费新范本和数字消费创新发展示范标杆城市,提供支撑助力。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处三级调研员李海燕介绍,在推动服务“高精尖”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方面,将继续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面向“高精尖”产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做好专利快速审查、质押登记、快速维权等工作,持续加强北京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抵御冲击风险能力,支撑产业研究发展,构建开放、多元、共享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

朝阳区科信局局长李容珍介绍了朝阳区紧抓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将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型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一批创新技术突破,提升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落地一批示范场景项目,助力社会治理,产业升级,谋划一批公共服务支撑措施,健全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为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首都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朝阳力量”。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常锐介绍,为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推动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央行数研所、腾讯等50家成员单位在京组建长安链生态联盟。未来继续围绕长安链技术体系,不断突破区块链关键技术、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卿介绍,下一步将把自身能力建设与北京市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搜狐网 2021-9-29

 

 

福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文章下载

福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福耀玻璃智能制造生产线

“十三五”,于福建工业和信息化而言,注定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不仅是因为五年间,全省工业经济始终保持高位发展态势,在全国的占比提高、位次显著提升;更因为在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逆全球化加剧、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等困难,全省工信系统不惧挑战,坚持统筹推进、科学谋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打出一套“组合拳”,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以福建人敢拼会赢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跃升

福耀集团的汽车玻璃产量、恒申集团的己内酰胺规模、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

福州、厦门被授予“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

2016—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18%提高到23.8%,提前实现倍增计划;

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9家,居全国前列;

龙净环保烟气治理技术全球领先,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成功打破德国巴斯福等国际品牌的垄断地位,位列全国同行业领军地位;

厦钨攻克制约钨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大幅度提升金属钨粉升值空间,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纯钨粉的垄断地位;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了首次装料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正加快从核工业大国迈向核工业强国。

……

福建工业的“十三五”,可谓亮点纷呈!

五年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38.1%,对GDP贡献率47%,福建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拉动作用显著。

与工业总量不断跃升同样重要的,是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

全省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从2015年2360亿元增加至2019年4327亿元,为2015年的1.83倍。2019年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8点,创历史新高。2016—2019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4%,2019年以占全国2.8%的能源消费,支撑了占全国4.3%的经济总量。

五年来,福建的工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宁德时代,这家年轻民企因连续三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然成为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旗帜。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从“三电”系统到整车,从商用车到乘用车全面发力,目前全产业链超1400亿元。福建借力打造“电动福建”,制定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政策,去年全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标准车5.15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只是“十三五”期间福建工业发展的缩影。这五年,在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随着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产业呈现出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后劲足的特点。

与此同时,作为长期以来福建工业支柱的三大主导产业也在不断夯实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向“增芯强屏”跃升;机械装备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石化产业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

据统计,2016—2019年,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12.6%,占规上工业比重11.8%;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

“十三五”期间,福建工业加快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加强。

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支持优势龙头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搞出更多独门绝技。结合我省集成电路、纺织鞋服、石墨烯、稀土新材料、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强化“产学研用金”协同,推动科技与金融创新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提升品牌质量,塑造福建制造新优势。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数字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软件发展等政策,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全省上云企业超过4.3万家;在全国率先开展窄带物联网水务项目规模商用,建成全国首个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7家,居全国前列;福建船政、安溪铁观音获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2060家,居全国第二位;五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福建共计27家企业(产品)入围;117家福建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泉州、厦门进入全国仅有的6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行列。

支撑

“十三五”期间,福建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一项项切实举措的有力支撑。

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省工信厅深入组织实施“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新一轮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和制造业优势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分行业梳理重点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我省还注重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省工信厅始终坚持把抓项目招商、项目落地和项目服务作为工信工作的主攻方向,健全“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抓项目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每年度举办全省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开展“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强化龙头招商、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五年累计对接签约民企制造业项目5689项,总投资2.2万亿元,近80%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在建,建成投产了京东方、上汽宁德、联芯、中化泉州乙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了资金、技术、人才,补上了短板、增强了后劲、调优了结构。2020年首个国产芯片整机生产基地——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力新基建,截至2020年底建成5G基站2万多个,培育形成1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07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福州市列入全国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城市,泉州市加快5G创新应用,建成九牧5G智慧工业园、柒牌5G智慧工厂等。

坚持增量选优的同时,存量优化也不断推进,技术改造便是重要“抓手”。

五年来,我省持续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改专项行动,健全企业技改完工投产奖励、正向激励、设备补助、技改贴息等政策,建立省重点技改项目申报常态化受理机制,推动企业设备换新、机器换工、生产换线、产品换代,组织实施3921项、总投资1.27万亿元省重点技改项目,推动实施“机器换工”约7万台套,2016—2020年,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5%、14.8%,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以技改为抓手,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民营企业是福建经济发展之根本。省工信厅把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

“我们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政策优势。在中央支持我省‘六区叠加’优势的基础上,相继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系列政策,在政策制订前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做到始终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的发展环境。”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加力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高新技术等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指导企业用好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对产业领军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金奖励;推进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省“无分歧”欠款清偿率达100%,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此外,工信部门还持续深化服务民营企业“三个一百”活动,通过打造互联互通“政企直通车”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定力

刚过去的2020年,对福建工业而言,非同寻常!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省工信系统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保持回稳向好的良好态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初期,面对防疫物资的紧缺,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工信厅带领全省工信系统一手抓境外采购与捐赠,一手抓“三个一批”,推动扩产一批、转产一批、新建一批口罩、防护服生产企业,在生产端、采购端、调配端、需求端“四端协同”发力。全省口罩生产企业从8家增加到232家,日产能7760万个;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从1家发展到30家,日产能16.8万套;消杀产品供应有力;完成127辆负压救护车生产及国家调拨口罩1350万个、防护服20多万件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艰难时刻,省工信厅分4批连续4个月向各地市派驻服务企业工作组,与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在一起,100多人共走访企业1400多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700多个,打通复工复产、增产增效操作链。

在莆田,数家纸业公司转产口罩半成品,制鞋企业请缨装配口罩面、鼻梁条、耳带等工序,迅速形成口罩量产能力;在泉州,纺织服装、生活消费品、机械制造等企业迅速切换生产线,企业、产业间互通有无、争分夺秒,从零到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只花了短短一个月……

短时间内,福建防疫物资产业铸就了一个涵盖原料供应、设备研发、产品生产,到杀毒灭菌、产品包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全省的防疫物资供应也实现了从十分紧缺到紧平衡再到满足需求的转变。

随着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常态化,全省工信系统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在这一过程中,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被摆在重要位置。

分行业召开畅通产业循环专题会,出台9个行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案;降低工业企业用气价格,实施年度长协、春节短周期、增量电量等各类电力直接交易;实施制造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开展“手拉手”活动、举办福建好鞋网购节等活动……全省工信系统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复工复产中的企业感受到了政府部门送来的“温暖”。

得益于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去年2月初省工信厅就着手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牵头制定工业企业员工健康防护手册,针对不同区域疫情风险等级不同,分区分类推动复工复产,3月中旬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也正是从3月起,我省月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转正”。宁德时代、恒申控股、厦门天马、福州京东方等一批龙头企业更是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恢复产能,对福建工业的持续回暖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市县、政企协、产供销三方合力,线上线下结合、内销外贸同步拓展市场。一批工业企业在政府部门帮扶和自身努力下,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亦有新发展。

福建华峰新材料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启动实施绿色纤维及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项目,开发新型纺织纤维原料,发展绿色纤维材料和制品,进一步补强产业链条,加快由传统材料向绿色纤维转型升级;安踏开启“全员零售”模式,实现销售从“等客上门”到“出门找客”的转变,公司在疫情期间趁势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快数字化转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疫情“大考”,全省工信系统和福建工业企业始终保持“稳”的定力,于危机中寻找新机,在挑战中孕育动力,为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穿越严冬,砥砺奋进。“十四五”,福建工业再出发!

福建日报2021-01-21

 

 

合肥:《“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 文章下载

合肥:《“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合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成功实现向市场竞争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跨领域应用更广、经济效益更佳的高层次发展。

力争每年突破3~5个核心关键技术

根据《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瞄准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国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着力突破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核心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卡脖子”技术的“揭榜挂帅”,引导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的创新机制。

重点在工业软件、信息安全、基础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探索推动制定相关标准。进一步查找不足,引导市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力争每年突破3~5个核心关键技术,对相关机构给予奖励。

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计划

为提升工业应用软件质量,《征求意见稿》明确,我市将聚焦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大力发展服务企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的嵌入式软件、管理控制软件等行业应用软件。

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计划。加快征集和优选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APP及应用解决方案,依托“众包”、“众创”等模式,推进工业APP的社会化建设。面向汽车、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石化、医药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工业APP创新中心,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工业APP应用试点,支持开展工业APP大赛;面向行业、集群的具体应用场景需求,培育一批优秀工业APP和工业软件化应用解决方案,并在行业、集群内推广应用。

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利用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产品,加快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进程,推广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等新模式。加快推进工业大脑建设,建立工业大脑数据中枢。

开展软件正版化专项行动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价值评估,“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推进软件正版化专项行动。制定《合肥市软件正版化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各部门贯彻落实软件正版化相关管理制度,以操作系统、办公、杀毒和工业设计等软件为重点,扎实深化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巩固扩大党政机关、市属企业、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软件正版化成果,做好软件采购监管服务,畅通采购渠道,降低正版软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快实现软件正版化,不断扩大软件正版化工作覆盖面。

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学术和产业组织的交流合作,支持软件企业主导或参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等制定和应用。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联合制定基础软件、云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软件和服务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

实施“四名”创建工程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打造中国软件名园、培育软件名企、推出软件名品“四名”创建工程,推动全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包括布局落地软件重大项目,打造高端软件研发聚集区。布局并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信创四个产业基地,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产业名片。到2025年,成功创建中国特色软件名城。

中国软件名园建设工程包括支持高新、包河、庐阳等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整合要素资源,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软件园区,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到2025年,创建3个中国软件名园,软件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高。

软件名企名品打造工程。实施“名企”培育计划,鼓励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国际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实施“名品”打造计划,围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软件,依托重点软件企业打造一批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合肥软件”名品。到2025年,培育5家以上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每年新增10个以上中国优秀软件产品,力争在特色优势领域的龙头企业行业市场份额进入全国前三。

合肥日报2021-08-19

 

 

《赣州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 文章下载

《赣州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

近日,赣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赣州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度聚焦产业集群集聚,靶向定位发展重点,打造两大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全国服装制造之都、三条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定位

01.中部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先行区。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的溢出机遇,对接融入大湾区交通网络,积极承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服装家居等产业梯度转移,把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先行区。

02.全国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建设国家级稀土集团为核心,发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引领高性能稀土钨功能材料、永磁电机、永磁变速器、稀土催化材料、硬质合金刀钻具、钴盐前驱体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03.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1+5+N”产业集群,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家具、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目标是:

——扩总量。工业对赣州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用更加凸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左右,工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左右,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

——增实力。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3%左右,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6个,形成3个以上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链条,百亿级“链主”企业力争达到10家左右,“1+5+N”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

——强创新。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高标准高水平创新载体不断丰富,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更加完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产业生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5%。

——兴板块。中心城区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主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50%以上,其中,赣州经开区力争突破2000亿元,南康区、章贡区、赣县区突破1000亿元;“三南一体化”成效逐步显现,龙南市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加快建设信丰县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他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进位赶超。

展望2035年,我市制造业整体实力显著跃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基本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显著提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引领型企业组织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建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空间布局

贯彻“一主两副、一区两群[ “一主”:赣州市中心城区;“两副”:两个副中心城市——瑞金、龙南;“一区”:赣州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区、兴国、信丰、于都;“两群”:东部城镇群、南部城镇群。]”的赣州市国土空间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各县(市、区)产业基础、要素承载和发展潜力,围绕“1+5+N”工业倍增升级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中心城区产业核心增长极,河东、河西产业发展协作带,“会寻安”“大上崇”特色产业集聚区,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园并进”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引领”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产业、区位、资源等优势,推动赣州经开区、南康区、章贡区、赣县区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赣州经开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显示模组、半导体材料等产业;南康区重点发展现代家居和光伏产业;章贡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信创及信息安全产业;赣县区重点发展稀有金属新材料及永磁电机等应用产业。打造形成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两翼齐飞”

依托济广城镇发展带、“三南”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带,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等产业发展协作带,形成支撑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两翼。河东产业发展协作带的于都县、宁都县、石城县和兴国县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瑞金市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医药食品产业;河西产业发展协作带的信丰县、龙南市、全南县、定南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锂电新材料和光伏产业。

“多园并进”

推动“会寻安” “大上崇”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会昌县重点发展氟盐新材料产业,寻乌县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安远县发展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上犹县发展玻纤新材料,崇义县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大余县发展有色金属和汽车零部件。

深度聚焦产业集群集聚

靶向定位发展重点

打造两大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全国服装制造之都

三条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第一节 打造两大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现代家居

运用5G、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传统家具企业向智能化、品牌化、个性化定制转型,实现由“制造”向“智造”提档升级。引进培育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家居总部企业,建设全球现代家居总部经济区。推动传统家具与家用电器、整体家装产业的深度融合,走“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之路。支持家居产业智联网和国际木材集散中心、创新设计中心、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共享喷涂中心、销售物流中心“一网五中心”建设,创建国家级家具设计中心,打造“世界家居虚拟采购中心”。力争到2025年,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家居制造之都、世界家居集散地。

有色金属

重点发展稀土高性能磁性材料、合金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等功能材料,向稀土永磁电机、永磁变速器等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延伸。做大做强超粗(超细)高纯碳化钨粉、高性能钨硬质合金及硬面材料、切削工具等领域。打造全国最大的钴盐生产基地,推动钴产业向前驱体、正极材料、高温合金等领域延伸。发展铜基新材料、高纯超薄铜箔等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超20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第二节 打造全国服装制造之都

坚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打造女装、童装、牛仔、鞋服、织造等5大专业化生产基地,全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构建“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网络协同新模式,培育专业化、个性化生产新优势。建设完善线上线下面辅料和服装专业市场、水洗产业园,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中心及信息化服务平台,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力争到202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超2000亿元,打造中国鞋服优质智造基地、全国服装制造之都。

第三节 打造三条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做优做强显示模组、PCB产业链条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重点承接发展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传感器、智能终端企业,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高端印制线路板及功率器件、模拟芯片等细分领域。努力提高信创产品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信创产业。推进“芯屏端网”融合发展,努力构建“芯片-新型显示屏-智能终端-互联网”集群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超3000亿元。

依托同兴达电子、立德电子、深联电路、联茂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推进OGS触摸屏研发及产业化,广泛应用超薄玻璃基板切割磨边及抛光技术、低温/低电阻ITO镀膜、全贴合触控模组等技术,布局Micro-LED衬底和外延材料、芯片器件、颜色混合(RGB或量子点激发)、IC驱动基板链接(巨量转移或单片集成)、检测和修复等核心环节。重点发展IC载板、柔性PCB、多层印制电路板、多层挠性板、刚挠结合板、特种印制电路板、环保型的高性能覆铜板、特殊功能覆铜板、高性能挠性覆铜板等产品;开发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复合基板,推动薄型电子玻纤布产业化,破解“模具开发”和“SMT表面贴装”两大关键环节缺失等问题。着力将显示模组、PCB打造成链条完整、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打造锂离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条

推动新能源整车企业靠大联强,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动力电池、氢燃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推动汽车内饰、汽车电子等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2000亿元。

围绕孚能科技、吉利动力电池重大项目,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钴盐前驱体、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pack封装、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细分领域,打造自上游材料至系统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第四节 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医药食品

依托青峰药业,做大做强中成药、仿制药、创新药产业。围绕威高医疗器械,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系统、可穿戴生理信息监测设备、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家用、养老、康复设备。创建创新和转化医学研究院,加快发展重大公共卫生防护产品等产业,推动药品研发生产向种植、医疗服务及康养延伸拓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富硒食品工业,打响赣南品牌。壮大饲料、肉制品、粮谷、酒与饮料、果蔬加工等产业,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旅游休闲食品,做大做强客家食品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

建材化工

大力发展玻纤复合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石墨烯、芳纶、氟盐化学新材料、稀土合金及功能材料)等,推动水泥、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绿色、智能、高端化发展。积极发展电子氢氟酸、六氟磷酸锂、环保型制冷剂及含氟新材料等产品。力争到2025年,建材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超1500亿元。

赣州市人民政府2021-11-04

 

 

“十四五”期间一批特色园区将建成 石景山区以产业再造推动区域转型 文章下载

“十四五”期间一批特色园区将建成 石景山区以产业再造推动区域转型

近年来,石景山区以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再造推动区域转型。十余年间打了一个“翻身仗”,二三产业占比实现了7:3到2:8成功逆转,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3.7%,全区三次获得国务院“关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

石景山区确立了以现代金融为战略主导,以科技服务、数字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培育,以高端商务服务为配套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1907亿元,同比增长16.3%。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收入占高精尖产业近一半,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成立企业上市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流金岁月成为本市首批6家新三板晋层企业之一,成功引进龙盈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全市首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阳光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运营,金融发展生态逐步完善。科技服务业稳步推进,设立5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推动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等21个应用场景建设,北京城市大数据研究院等4个项目纳入市科委储备清单,成功举办中国科幻大会,着力打造北京市科幻产业聚集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905家。数字创意产业优势突出,设立6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出台促进游戏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建立“网络游戏精品研发基地”,北京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和游戏创新体验区挂牌,打造“网络游戏之都向西看”区域名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培育,发布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5G等新基建布局,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建设创新服务体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促进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全市首个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

以重点功能区建设为抓手,高精尖产业在石景山区的集聚效应正越来越凸显。目前,“长安金轴”已集聚光大卡中心等现代金融机构200余家,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初具规模,54万平方米商务办公载体投用并出台促进银保园创新发展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关村石景山园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导区正式开园,核心区地块完成入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加快建设,园区全年预计实现收入3000亿元,同比增长14.8%。新首钢园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北区全面推进,东南区加快建设,南区控规发布实施。文创园加快建设,北重科技文创园、石热文创园纳入市级老旧厂房改造试点,首钢文化产业园、首创郎园Park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提出石景山区要加快京西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园区配套联动,提升中关村石景山园高端承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银行保险产业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

全区将制定实施新一轮高精尖行动计划,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聚焦创新机构和创新业态,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做精做优科技服务、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特色产业,打造有效支撑全区发展的新增长极。优化提升高端商务服务配套支撑产业,构建完善的商务服务体系。推动“长安金轴”提质增效,促进中关村石景山园创新发展,强化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招商运营,加快新首钢园和文创园规划建设。

30万平方米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核心区启动建设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坚持创新驱动,围绕“1+3+1”产业定位,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着力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培育高端产业、增强创新能力,在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中发挥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2020年,园区实现收入突破3000亿元。增速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中位列第三,城六区位列第二名。

近年来,伴随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园区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已成为石景山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2020年4月正式发布《石景山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成为指导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会同中关村管委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单位,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编制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目前已形成政策初稿。此外,出台2+N政策体系,在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引进、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2019年9月20日,石景山区政府与中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打造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产业园以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工业互联网集聚中心为目标,分为先导区、核心区、拓展区。先导区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北侧,建筑面积2.5万平米;核心区选址于石景山园西井地块,占地面积9.2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0.8万平米,以商务办公、科研设计业态为主,吸引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入驻,打造集政策、基金、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完善产业生态链。

在虚拟现实产业方面,石景山区初步形成“一体双翼、全示范”的规划布局,一体即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双翼为点石商务公园与拓展载体大正创想广场,“全示范”即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石景山区全域应用场景布局。自2017年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成立以来,现已集聚耐德佳、爱奇艺智能、凌宇科技等涵盖虚拟现实产业链内容生产系统、分发渠道、终端器件、内容应用等各环节优质企业百余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石景山区相关企业已具备了跨产业环节优质产品供应能力,未来,石景山区将围绕区域布局,以面向5G的云化虚拟现实终端为重点抓手,强化终端外设、关键器件、内容应用联动的产业布局。

目前,全区一聚集了一批在技术研发、科技产品创新、重大项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高校院所及研发机构,在工业互联网相关细分领域先发优势明显。

东土科技是石景山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做为全球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引领者,公司参与制定了中国工业网络通信国家标准,历经20年的研发积累,先后创新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INTEWELL、全场景工业互联网通信芯片、软件定义控制的边缘服务器的等产品,是全球工业通信排名前十的唯一中国大陆企业。东土科技工业互联网全栈解决方案,实现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控制和软件定义城市功能,推动5G和人工智能在工业、城市及防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高铁/地铁、智能电网、能源、石油化工、冶金、工厂自动化、智能交通、城市管理、运营商通信等领域。

2015年成立的枭龙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增强现实(AR)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企业,目前已研发出多款行业领先的重量级AR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工业、教育、媒体等领域,取得AR领域核心技术专利65项。随着对光栅波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枭龙科技研发的增强现实(AR)光栅波导显示器件将在各类AR产品上得以应用,取代当前的光学显示模块,使得AR智能眼镜的光学形态愈发接近普通眼镜外观,成为继手机之后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

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是石景山区的AI 医疗领域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在智能医疗、医疗影像、病理、电生理辅助诊断等多个分支方向,拥有数十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目前已推向市场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存储压缩、AI 科研平台、智能病理平台、便携设备、云服务平台等多系列产品,已覆盖全国 200余家医疗机构落地应用。在疫情期间,公司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为基础,相继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辅助分析预测系统、AI公共红外快速体温筛查跟踪解决方案和共卫生应急管理与防控平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首钢核心区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产业特色园区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在新中国成立后,创造了钢铁冶金业的辉煌。北京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后,根据首都发展的需要,首钢开启了“大搬迁”。2010年底,伴随着钢厂炉火熄灭,这片喧嚣的热土一时沉寂下来;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首钢园区的转型改造迎来新的机遇。

2019年,北京市发布《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力争到2035年左右,把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新首钢地区的转型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重要标志。

按照《关于制定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规划,石景山区编制“十四五”时期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新首钢地区未来五年发展,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聚焦产业复兴,石景山区联手首钢积极发展“体育+”“科技+”产业,深化新首钢园区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打造北京潮流运动中心、体育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建设科幻产业、电子竞技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地标和示范区。

2020年11月,“2020中国科幻大会”在石景山区首钢园成功举办,会上签署了《中国科协与北京市政府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在首钢园为“科幻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石景山区“科幻16条”政策的全国首发更是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科幻产业未来的发展,石景山区将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围绕汇聚创新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加快科幻产业创作人才集聚,高新科技制作场景及体验场景营造,科幻活动交流与版权交易平台建设等工作,搭建产业生态,重点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其中,科幻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科幻国际交流中心、科幻技术赋能中心、科幻消费体验中心、科幻公共服务平台(三中心、一平台),努力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产业创新展示的重要窗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产业特色园区。

科幻产业集聚区启动区计划以首钢园区(北区)的中心片区——工业遗址公园为主要承载区, 包括金安桥和南部绿轴区域,占地面积71.7公顷,建设规模近16万平方米。

该启动区发展科幻产业优势显著:一是位于北区中心位置,周边交通体系便捷。工业遗址公园临近园区主要交通路网,联通东西片区,紧邻阜石路、北辛安路,地铁11号线、6号线、S1线3轨交汇;二是该区域以重工业主要遗存为主体,整体风貌极具科幻特色,辅之于大面积开阔绿地,适宜开展科幻产业研发设计、创作制作、传播消费、活动体验等;三是该片区聚焦数字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办公空间灵活多样适宜各类型企业发展。大体量的建筑单体可服务高速成长期的科幻总部企业,小面积的特色载体空间适合早期初创企业办公。四是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完善,满足企业商务需求。

结合工业遗址公园及周边区域功能定位,集聚区将围绕“三中心、一平台”进行多点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科幻产业集聚态势。

科幻国际交流中心,以三高炉及周边特色活动场地为主要载体,可举办科幻领域的重大会议、行业活动。三高炉内部9.7米平台占地4117㎡,能容纳约2000名观众,可作为中国科幻大会永久会址;周围配套秀池水下展厅、停车场、附属展馆可用作展览展示、论坛分会场;炉外南广场3102㎡,适宜举办科幻嘉年华和户外交流场地。

科幻技术赋能中心,主要集中在工业遗址公园北侧金安桥写字楼区域,依托工业特色风貌的载体空间打造科幻产业工作室、孵化器、中小企业办公区,引入科幻影视技术研发、科幻装备研发设计、科幻虚拟影视拍摄、数字影视特效制作等相关科研机构,以及开发设计类企业入驻。

科幻消费体验中心,在工业遗址公园南部绿轴及周边商业区域,以3座高炉和特色厂房等重工业主要遗存为主体,辅之于大面积开阔绿地,布局科幻消费体验项目。1高炉将打造为VR幻真乐园;室外绿地适宜开展科幻类户外体验项目;工业构筑物适合实施一批科幻文化类消费项目。

科幻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在金安桥区域,引进相关专业机构提供图形图像渲染、数字拍摄与后期制作、云服务、内容版权交易、政策对接等全方位服务。

同时,在制氧厂南区为科幻产业提供演播厅等数字化制作功能配套空间。后续还将根据科幻产业发展情况,随开发建设适时往周边区域扩展。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科幻产业集中承载区,搭建科幻产业生态;有效吸纳高端数字智能企业,与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共建数字智能服务平台、孵化器等,落地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入院士团队项目,落地相关研究所的重点孵化项目办公等,有效促进数字智能化市场的发展,发挥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日报网2021-04-25

 

 

“十四五”期间 德阳工业“挑大梁” 文章下载

“十四五”期间 德阳工业“挑大梁”

足足5小时,会议从早上8点半持续到13点30分……

1月15日,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召开,把中央、省委和德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作为任务单、动员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行动、坚决贯彻,为德阳工业发展进一步鼓劲提气。德阳市经信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会。

会场内,紧张气氛扑面而来,每位德阳工业人都肩扛重任。

会场内,各科室负责人依次发言,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黄琦为各科室一一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不吝啬表扬和鼓励,更直指不足,道破发力点。

5小时不间断的交流与安排,彰显着德阳工业人的信心与决心。

2020年来,德阳市经信系统坚决落实“工业挑大梁”各项部署,以超常的付出、艰苦的努力、积极的担当,打赢了防控物资保供和工业稳增长两场硬仗。

放眼全川,德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竞相发展形势严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德阳工业如何谱新篇?

“重整行装再出发,聚力培育壮大五大产业,抢抓机遇、重点突破,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黄琦说,2021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

这场会议不仅提振着德阳工业人信心,为德阳工业“十四五”开局鼓劲,更传递出德阳工业人正以慢不得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挑起工业这根大梁。

关键词:提振精神

德阳工业要舍我其谁、愈挫愈勇、逐梦前行

长风破浪正当时,勇立潮头谱新篇。

“作为奋斗在工业经济一线的一员,要有舍我其谁、愈挫愈勇、逐梦前行的精气神,在谋势中抢抓机遇,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工作中争创一流。”黄琦提出,德阳工业人要担当作为、干在前列,提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

在黄琦看来,德阳工业要提振服务大局的精气神,坚持全局一盘棋,强化团队意识,主动想事、主动谋事、主动干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室之间横向协同,积极主动搞好配合,防止拈轻怕重、推诿扯皮现象,坚决扛起抓落实的政治责任。

要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围绕强化“五个敢于”(即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担当精神,扎实开展“三比三看”(即比谋划、看特色,比能力、看项目,比作风、看变化),全面提高德阳经信队伍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增强“八种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狠抓落实本领、依法行政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掌握改革攻坚、破解难题的专业方法。

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一个科室、每一名干部,压实责任,压茬推进,形成责任清晰、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要提振清正廉洁的精气神。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内控制度和微观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关键词:培育集群

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 培育五大产业集群

2021年,德阳工业经济怎么干?

黄琦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落实德阳市领导联系指导产业机制,坚持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力争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通用航空、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医药食品增长4%以上。

同时,积极创建省级重大装备创新中心,加强央地合作,推动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起势见效。加快医药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培育特色数字产业集群。

黄琦提出,要着力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功能区二次创业,开展示范性产业功能区评比。严格项目准入,积极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力度。推动德阳经开区与渝北空港工业园等园区合作事项落实。

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将实施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开展“百亿强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四川唯怡等5家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高质量企业梯队。

关键词:提升水平

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无限、潜力无限。

对此,黄琦提出,德阳工业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主动融入成渝地区产业生态圈,加强分工协作、整体协同,集中力量锻长板、补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抓智能化改造。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

抓产业技术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积极承担工业强基项目,依托现有龙头企业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新培育一批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抓产业链招商。充分利用“三图一表”研究成果,发挥好产业专班的作用,办好装博会,坚持龙头项目、配套项目同步发力,开展上门招商、活动招商、精准招商。

抓项目落地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运用倒逼机制,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尽快投产达效。

抓产业链填缺补短。聚焦五大产业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更迭、工艺优化、装备升级投资,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此外,为提升电、气、油、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力度,德阳将建立五大产业运行监测机制,密切监测产能利用、减产停产、项目推进等情况,全力确保“开门红”。牢固树立安全绿色生产理念,坚守安全底线,严守环保红线,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服务,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绿色化改造升级,推动安全发展、绿色制造。

四川经济日报2021-01-18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文章下载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业界热议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推广应用

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推广应用”,再次强调了主管部门对中文域名应用推广工作的重视,也指明了“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的发布在域名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文域名是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贡献

最早的域名体系仅支持英文字符。当我国企业申请注册域名时,不得不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变为英文或拼音,使得企业品牌无法体现在互联网上,也不利于我国网民的记忆和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推进信息无障碍和信息惠民,在国家信息产业主管机构的支持部署下,中科院技术专家研发了中文域名技术标准,打破了这一技术限制。

经过中国专家20多年的努力,中文域名不但已成为国际标准,并且也被纳入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作为新一代的域名体系,中文域名成功纳入全球多语种域名体系,使得中文社群的网民可以更便利地使用本民族语言上网。中文域名,既是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彰显,也是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又一贡献。

中文域名推广应用已初见成效

2020年初,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组织国内知名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单位共同开展中文域名推进工作,通过走访腾讯、网易、百度、搜狗等企业,编撰《浏览器中文域名普遍适用性测试报告》、开展中文域名普遍适用(Universal Acceptance,UA)专项培训等工作,旨在促进各类互联网应用全面支持中文域名的识别、显示和解析,促进中文域名创新应用。牵头负责中文域名推进工作的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表示,中国互联网协会作为行业组织,一直以来把推动中文域名发展作为服务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规划》的出台,为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广大业界企业能够积极响应和落实规划精神,不断推动中文域名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亚太顶级域名联合会(APTLD)董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首席网络安全官胡安磊表示,推动母语上网是我们中文域名从业者共同的使命,纯中文网址具有好记、易理解和便于传播的特点,更适合在互联网上清晰的表达企业愿景、品牌形象等。CNNIC长期深耕中文域名国际和国内标准研究,推动中文域名应用环境改善,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于2010年率先推动全球首个纯中文顶级域写入全球互联网根域名系统,网民可使用全汉字的“.中国”域名访问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文域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企事业单位、知名媒体亦纷纷启用中文域名,如“新華社.中国”、“数博会.中国”、“QQ.中国”等,“beijing2022.中国”也作为冬奥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入口,与全球网民一起共迎奥运盛世。

中文域名电子邮件是中文域名应用的典型模式。早在2012年,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钱华林研究员使用多语种电子邮箱地址“钱华林@中科院.中国”,向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德国等多个地方的互联网专家发出了电子邮件,这也是首封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如今,国际上微软和谷歌邮箱,以及我国知名电子邮件厂商Coremail和开源软件Postfix均已支持中文域名电子邮件,我国其他主流邮件厂商也在推动相关工作。

北龙中网总经理、ICANNUASG(普遍适用指导组)UA大使刘志江表示,中文域名的普及具有多重意义。对企业来说,中文域名是线下品牌的线上延伸;对网民来说,使用母语上网,便捷好记;对于国家来说,中文域名是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必不可少的一环,中文域名的每一次输入,都是中华文化的一次彰显。希望业界勠力同心,早日让中文域名成为我国网站标配,成为网民使用习惯。当前,已有大量企事业单位走在了中文域名的应用前列,例如“故宫博物院.网址”、“中科院.网址”、“慕田峪长城.网址”等,明年举办的成都大运会官方网站也启用了“成都大运会.网址”。

点商标域名管理机构运营总裁、UA大使吴养怡表示,中文域名可以帮助企业使用自己的品牌名、产品名或公司名构建中文域名作为互联网入口,有利于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建立直接连接,方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区分商品和服务信息来源,更有利于建立安全可信的互联网商务生态环境。品牌企业可以通过积极使用和推广中文域名建立高价值的私域流量,应成为中文域名推广应用的中坚力量。

发展规划为中文域名全面普及指明方向

当前中文域名的发展,已进入了全面应用普及的最后阶段。《规划》既点明了中文域名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指出了下一步推动发展的主要方向。

“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指出了要为中文域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此,各界亟需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各个应用场景对中文域名的全面支持,包括浏览器、搜索引擎、邮件系统、输入法等,要为中文域名的顺畅使用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推广应用”,则强调了应用的重要性。对此,业界要加大中文域名的宣传普及工作;呼吁和鼓励各方在积极注册中文域名的同时启用和宣传中文域名,从而最大程度让广大网民知晓中文域名,并尝试使用中文域名。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CONAC)表示,《规划》提出“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推广应用”,是对中文域名创新发展的肯定和支持。中文域名在全球域名体系中起步较晚,多年来面临技术和应用多重发展瓶颈和障碍。此次工信部再次提出支持中文域名发展,对于中文域名坚定走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践行文化自信之路,提升了信心、增加了动力。CONAC作为“.政务”和“.公益”中文顶级域注册管理机构,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在有关部门和机构协同下,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更好服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合理确定数据的主权、公权和私权,更好服务老百姓安全便捷使用数据资源。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ccNSO理事、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EXTRA工作组联合主席,CNNIC技术专家姚健康博士认为,中文域名是用中文开启互联网的钥匙,非常适合国人使用。从文化角度来讲,中文域名是在互联网上重要的文化标识,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从技术角度来讲,中文域名技术符合国际技术标准和国内行业标准,全球一致。该规划的出台为中文域名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进一步推广中文域名应用成为发展中文域名的重中之重。

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赵践表示,中国广告协会作为中文域名推进工作组的发起单位之一,一直关注中文域名的发展。中文域名方便企事业单位使用中文品牌名称、机构名称作为互联网入口,是互联网时代广告宣传和品牌传播必备的推广元素。中文域名非常方便被网民和消费者记忆,有助于加深广告传播中的品牌印记并有效提高广告转化率。随着中文域名应用环境的逐渐完善,中国广告协会也将联合中文域名业界推动广告行业加深对中文域名的了解,并推动广告主在广告传播活动对中文域名的应用。

Coremail论客副总裁、UA大使吴秀诚表示,UASG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广互联网普遍适用,中文域名是UA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规划里重点强调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和进一步推广中文域名应用,作为UA 大使我对此欣喜异常,这意味着中国的UA推广有了顶层设计上的有力指导和支持。同时,身为电子邮件行业的从业人员,中文邮件是中文域名的重要应用场景,《规划》对中文邮件的普及和推广来说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姚健康博士也表示,希望在《规划》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电子邮件厂商实现支持中文域名电子邮件的市场投放,让更多用户早日用上中文域名电子邮件。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王伟博士是解决中文域名技术难题——中文根区字表制定的带头人。他表示,在根区中文字表制定过程中发现,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一种表意文字。汉字的特点,使得中文域名独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的表现特性。相信这个特点将会更加有利于中文域名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在互联网上弘扬中文文化。

相信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在各主流应用厂商全面支持下,中文域名必将成为我国企业注册使用的主流域名,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主流形式。CNNIC表示,愿与中文域名社群一起,持续促进中文域名蓬勃发展,也希望更多互联网应用厂商支持中文域名、更多网民喜爱并使用中文域名,让中文域名在全球互联网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

《规划》背景:

根据《规划》的介绍,“十三五”期间,信息通信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规划》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导信息通信行业未来五年发展。

人民邮电报2021-12-15

 

 

《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二〇二五年全省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文章下载

《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二〇二五年全省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12月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二梯队。《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规划》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突出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壮大。结合甘肃实际,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引领,从完善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布局、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方面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突出增加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发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投入潜能,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等多元投入新格局。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目标,强化优势领域“必保”、关键方向“必争”、前沿布局“必跟”,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突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造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育壮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形成结构合理、有机衔接、支撑有力的人才布局。

五是突出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部署和谋划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重点技术研发专项。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委托”等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的新模式,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六是突出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优化。围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改进项目组织方式、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军民协同、知识产权、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记者 张万宏

兰州日报2021-12-3

 

 

“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文章下载

“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将呈现出六大趋势,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以及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完全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困境,生态环境保护仍将长期面临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等多重压力。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趋势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

2020年9月,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项目将加速收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望超过20%,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加快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以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为主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趋势二,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存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渗透率不足、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不完善、绿色制造核心环节存在瓶颈等问题。因此,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看,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仍是“十四五”期间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在绿色工厂创建过程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末端治理效果、提升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程度;在绿色园区创建过程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推动提升园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仍将是“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趋势三,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以水处理为例,通过定向培养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菌种、采用抗污染的分离膜材料等行业间协同融合手段,大幅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和效果。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解决了环境及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元,比2015年增长165%。“十四五”期间,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将成为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将成为环保企业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间协同融合的持续深入,智慧节能、物联环保等节能环保新型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趋势四,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十四五”期间,4个涉疫领域将迎来质变和快速发展。一是环卫及消杀将向智能化发展,如大连甘井子区疫情期间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及消杀试点工作,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14%;二是危废处理将向集中化发展,以目前的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估算,预计到2022年危废产生量将达到1亿吨,处理能力缺口超过2000万吨,包括医废在内的危废处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三是环境应急监测将向精准化发展,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远高于前3年增长速度均值16%,预计到2025年精密环境监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将向专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医疗场所专用的高精度专业化净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趋势五,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据统计,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美国有26家,我国有10家;固废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49.6%,我国仅7.8%;水处理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17.2%,我国仅8.1%。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将技术、产品与服务相集成的节能环保业务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以集团合作的方式规范发展,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也不能忽视全国90%的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集成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将助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趋势六,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

工业节能方面,“十三五”末,我国节能工程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工业节能市场比例约为45.5%。“十四五”期间,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节能细分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环保方面,“十三五”期间,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始终占据我国环保市场前两位,约为40.0%和35.0%。“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危废处理、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有望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1-07-07

 

 

“十四五”,洛阳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重要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文章下载

“十四五”,洛阳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重要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去年召开的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引导支持洛阳等地打造节能环保综合产业集群。

根据《洛阳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快组建中原节能环保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接近或达到千亿级规模,中原节能环保产业园入园企业超过30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全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8%,完成既有建筑绿色改造20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例达到80%,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对照产业链图谱,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上,我市将把握我国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组建中原节能环保创新中心,聚焦高效节能领域,大力发展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等产业;聚焦先进环保领域,大力发展环境污染监测,水大气土壤治理装备产业;聚焦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大力发展工业固废、城乡废弃物综合回收装备产业。

围绕高效节能领域,依托河南铜牛、洛阳北玻、中信重工等发展相关节能设备,依托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成套技术及部件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节能玻璃、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形成节能建筑配套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围绕先进环保领域,依托瑞昌环境、亿鑫环保研发废气等环保成套设备,支持天泰环境研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形成集设计、制造、售后服务一体化的先进环保产业。

围绕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依托中冶重工、中建材节能、大华重工、兰科再生、伊电控股等重点企业,发展工业固废、尾矿循环利用装备制造,推进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装备回收利用和再制造,推进再生铝高值利用,支持盐泥综合利用、尾氯资源化利用。

同时,我市还将加快推进产业融合,鼓励大型电力、煤化、冶金、建材企业整合内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安装运管等业务,组建专业化服务公司,鼓励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管理“一站式”服务,推动服务内容由单一设备、单一项目改造向能量系统优化、区域能效提升拓展,

在产业招商领域,目前我市已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对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对接引入节能环保产业超亿元招商项目5个以上,并依托偃师区中原节能环保产业园、孟津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汝阳县绿色建材产业园打造3个百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形成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龙头带动、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

此外,在产业升级方面,我市还将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依托中信重工、中国节能创建中原节能环保创新中心,同时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为全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绿色动力”。

洛阳晚报2021-06-10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