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峡江县探索“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
近年来,江西省峡江县紧盯困难群众需求,探索“困难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兜底买单”模式,积极实施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社会救助从送钱物向送“物质+服务”转型,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建网络,构建“1+2+N”服务救助体系。“1”,即县级成立县社会救助中心,承担全县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解困脱困等社会救助工作,负责全县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管理工作;“2”,即全县划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别由县志愿者协会、玉峡微爱协会按照就近原则,分片承接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N”,即每个乡镇建立1个社会工作服务站,每个站配备2名以上社工,每个村(社区)建立1个社工服务点,每个点配备1名社会救助网格员,承担辖区内城乡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温情服务等职责。
定清单,明确精准精细服务救助事项。一是服务对象清单。峡江县建立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动态调整工作机制,由社会救助网格员排查收集,第三方机构评估核实,形成低收入人口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失智人员以及其他失去依靠无法照料人员等4类人群库(以下简称特殊困难群众),目前纳入服务类社会救助对象清单的有167人。二是服务需求清单。对纳入服务类社会救助对象人员,建立服务需求收集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救助会诊”,精准识别刚性服务需求,并实行一人一档,发放社会救助服务卡,形成服务需求清单。三是服务项目清单。针对特殊困难群众服务需求,经大数据分析梳理归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清单,明确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辅导等3大类、19项具体服务事项,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服务项目指导价。
搭平台,打造“双促双赢”服务救助模式。峡江县民政局搭建了“物质+服务”救助平台,目前已接入167名特殊困难群众、两家社会组织和105名社工人员信息,让需求和帮扶精准对接。一方面,政府购买服务,让社会组织服务与增收双促进。县财政每年设立30万元的服务类救助专项资金,按照特殊困难群众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将服务救助任务派发给两家社会组织,既解决了社会组织运行资金难题,又让特殊困难群众享受到健康护理、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专业化服务。去年以来,两家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7000余人次,政府支付购买服务费用40余万元。另一方面,结对服务,让困难群众脱困与解困双受益。峡江县采取“以困助困”模式,建立岗前培训、分类聘用机制,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与特殊困难群众结对,定期提供居家照料、日间托管、清洁卫生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既让特殊困难群众一日三餐有了保障、日常生活有人照料,又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获得收入、体现价值,实现脱困与解困双赢。项目实施以来,36名困难群众走上了服务救助岗位,年人均增收0.6万元。
优机制,实行事中事后服务救助评价。峡江县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事中事后评价评审机制,提升服务救助质效。一是服务热线反馈机制。县社会救助中心开通24小时社会救助服务热线,针对热线反映意见或问题,全过程跟踪督办,实行记录、交办、核实、反馈全闭环处理,不断提升服务救助水平。二是定期回访评价机制。由县民政局牵头,每月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困难、掌握需求、听取建议,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对服务救助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结算的重要依据。三是服务评审核算机制。该县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范服务类社会救助资金拨付流程,组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评审队伍,从服务时长、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维度,对社会组织服务绩效进行评审核算,据实拨付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确保专项经费管好、用好。
腾讯网 202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