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热点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xx民政局

题目:更好发挥社会工作作用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各地民政工作经验

资料提供时间:2024-04-16

目录

更多

柳州以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工作 文章下载

柳州以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工作—群众办事更方便 社会救助更精准

“没想到不开证明也能办理房租减免和公租房资格复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长安镇的陈先生到镇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保障性住房房租减免和资格复审时,发现自己没有准备低保证明,如果返回去开证明,可能会影响保障性住房的资格审查进度。正当他犯难时,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后向他说明,目前柳州市正在推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他无需开具低保证明,即可正常办理住房救助业务。

这是柳州市通过“社会救助+大数据”,实现困难群众电子身份证明多部门互通互认,给群众带来便利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柳州市不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让困难群众得到更便捷高效的救助帮扶。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王同学,经过数据比对,你的身份为城市低保对象,可以获得学杂费减免,还能享受一等高中国家助学金,每年3000元。”在柳州市一所高中就读的小王没想到,新学期开学不久,就听到班主任老师告诉他的这个好消息。班主任还告诉他,只要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等就可以在校申请,不用回家开具证明。

为让群众得到更便捷的社会救助服务,2023年4月,柳州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医保局等12个部门召开社会救助局际联席会议,达成部门间数据共享的共识。通过加强社会救助各职能部门间的救助信息统一汇集、集成应用,拓展社会救助领域的政务协同,打破了各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困难群众办理相关社会救助业务时,可以实现数据互享互认,从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在此基础上,2023年12月,柳州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不再出具社会救助对象纸质身份证明》的通知,明确困难群众在办理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以及电费减免等社会救助业务时,不再需要救助对象开具身份证明,社会救助各职能部门通过大数据实现对救助对象的身份确认,简化办理社会救助的流程,提高社会救助的时效。

“通过‘社会救助+大数据’的模式,免去了以往群众往返开具证明的奔波,也给基层减轻了负担,卸下繁琐重复的‘程序包袱’。”柳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救助+大数据”的应用,让群众在办理社会救助业务时更加便利,也让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社会救助时更为精准、高效。

主动收集数据 精准识别困难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的帮助!”看到来家里回访的民政工作人员和社工,家住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思欧村的邓勤(化名)感激地说。

40多岁的邓勤独自带着7岁的儿子生活,2022年,她被确诊患上乳腺癌,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民政部门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发现她家有大额医疗费用刚性支出的情况,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帮其申办了低保,使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也让居住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的村民覃国塘(化名)快速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关注。据丹洲镇社会救助协理员荣小杰介绍,覃国塘今年61岁,其儿子因意外受伤瘫痪住院,医疗费用较高,家中还有两个孙子在读书,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柳州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发出预警,当地社会救助协理员立即入户走访调查,帮助覃国塘家庭申请了救助帮扶,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下转3版)(上接1版)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柳州市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局际联席会议机制中的牵头协调作用,构建起各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体系。由市民政局联合市住建、教育、医保等部门,共同开展社会救助各职能部门间的救助信息统一汇集、集成应用,各职能部门以每月或每日为周期,将本部门产生、管理的社会救助有关数据汇集至柳州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各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后,进行科学识别和精准施策。

“大数据为社会救助工作赋能后,切实让困难群众的需求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办。”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柳南区河西街道和平社区为例,以往一名网格员要管400多户居民,一天最多能入户走访40户,精准筛查、统计群众困难,不仅工作量大,也会耗费很多时间。如今,运用“大数据+社会救助”的模式,社区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困难群众信息,有效提高了社会救助的预见性、主动性,对困难家庭的救助更及时、更精准。

大数据比对 铁脚板摸排

结合大数据比对,柳州市还强化“铁脚板”摸排作用,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强化市级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的同时,县级民政部门根据数据预警情况,形成任务清单分派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通过村(居)干部、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等入户核查,指导困难群众发起社会救助申请,形成“一比一派一查”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主动发现机制。

周燕是柳州市城中区中南街道的工作人员,负责对上级推送的困难人员名单进行分类筛选。在2023年的一次筛选中,她发现某社区28岁的低保对象黄文秀(化名)因患白血病、高脂肪血症等疾病,10多年一直不能工作。父亲去世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依靠母亲的退休金和自己的低保金维持生活。2023年2月—7月,黄文秀住院治疗,产生了较高的自付医疗费用。周燕立即与网格员开展入户走访后,第一时间为其提交了临时救助申请。通过临时救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文秀的困难。

据统计,2023年,柳州市共推送“防漏保”数据6.17万人次,走访排查5.17万人次。其中,推送防返贫监测对象1526人次,排查后新增低保、特困供养252人,推送大额医疗支出对象2.31万人次,排查后新增低保、特困供养人数1693人。

中国社会报 2024-2-28

 

 

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注入专业力量 文章下载

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注入专业力量

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后,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被明确。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提出了新要求。10年来,社会救助政策迭代升级,社会工作也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

动态监测,主动发现救助需求

江苏省太仓市的江女士患重病期间曾被纳入低保边缘家庭,且于身体康复后退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江女士虽有一些劳动能力,但因听力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等原因很难找到工作,便将这一情况上传到太仓市社会工作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该系统的太仓市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行为特征识别”和“关注问题上报”两份清单,开展“精准画像”——系统匹配出江女士失业半年以上、每周外出次数低于三次、独居、失眠等关键特征。经评估,中心认为如不介入,江女士极易重新陷入困境,随即派单到江女士所在的乡镇社工站跟进服务。

“除了社工、网格员入户探访,我们还发挥楼栋长作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中心主任耿彤彤告诉记者。为保障救助信息及时流转,太仓市民政局建立了“网格上报—指导中心派单—社工站接单—驻站社工服务”的标准化流程。

在广东省茂名市,东山街道双百社工欧阳婵对驻点村进行摸底排查时发现,村民李姐疑似患有精神障碍。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欧阳婵链接了有资质的医生上门为李姐进行精神鉴定,并协助其办理残疾人证。同时,考虑到李姐的爱人在家务农,4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负担较重,欧阳婵还帮李姐一家申请了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

2017年,广东省民政厅开始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后来,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面实施。目前,全省已建成163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9218个村(居)社工点。2.8万余名社工通过“铁脚板”走村入户,对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核查,累计服务超过1500万人次,主动发现潜在的服务对象并协助落实相关民生政策超过20万人。

近年来,各地通过社工站建设,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民政力量,提升了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让救助对象从“在册”向“潜在”延伸,让救助方式从“事后救”向“事前防”转变。

分层管理,精准提供救助服务

在开展救助服务过程中,太仓市的社工将救助对象划分为民生服务对象、行为偏差人员、临时困境对象三大类15种。据了解,民生服务对象包括特困人员、低保和低边对象、困境儿童、失能失智老人等,行为偏差人员包括精神障碍患者、创伤儿童、社区司法矫正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等,临时困境对象包括重要成员变故家庭、可能有极端行为倾向人员等。

耿彤彤向记者介绍,中心在系统内设置了预警条件,当信息上传系统后就会进行智能识别,如出现6条及以上的“红色”,为即刻预警;出现11条以上的“蓝色”,要进行预警;出现1—5条“红色”加6—10条“蓝色”,为交叉预警;出现26条“绿色”或6条其他,则不预警,先询问具体情况,再判断是否上报。

当救助对象被认定为即刻预警时,中心的高级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立刻介入,开展治疗性服务;针对其他类别的救助对象,综合服务地域、社工专长进行匹配派单,由驻站社工接手跟进,开展预防性、支持性服务。

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社工总站依托“高新民政”小程序,上线“一键求助”功能,通过提交信息的关键词主动识别低收入人员,并进行需求评估,再将求助对象从高危到低危归入“红、橙、黄、蓝、紫、绿”分层管理,分别提供危机干预、心理援助、临终关怀、能力提升、资源链接、基础帮扶等服务。

“根据六色服务需求,社工为困难群众设定每周、每半月、每月的关爱巡访服务机制。未达到巡访要求的,则通过系统监测进行预警。”高新区社工总站负责人冯洁介绍,“当求助对象家庭状况发生变化时,我们会重新评估,如遇到人员死亡和迁出的情况也会及时上传信息,系统会自动将其退出救助帮扶管理。”

近年来,社工通过对困难群众进行全过程分层管理,发现了不少隐性需求,提供的救助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分类施策,合理匹配帮扶资源

以往,民政部门一般以低保、特困认定救助对象,专项救助则是在低保、特困基础上的叠加。《意见》提出,根据困难类型分类,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人口和刚性支出困难人口延伸。

陕西省西安市16岁的小刘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陕西筑梦公益发展中心的社工在入户探访时了解到,小刘的父母2011年离婚后均未承担赡养老人与抚养子女的义务。爷爷奶奶每月收入微薄但不符合低保条件,家庭的困境还让小刘面临辍学的危险。查明情况后,社工联系了民政和教育部门,协助小刘申请了教育专项救助,并链接慈善资源帮小刘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难题。

根据困难程度和类型,社工首先会匹配相应的政策资源及慈善资源,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社工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救助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能力建设,以激发困难群众内在的发展潜能。

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在利用光伏发电对低保家庭开展“造血式”救助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发展基金会、社工站等,对在册困难家庭开展“侠益共富积分”、村企爱心公益岗、家庭抱团增收等项目,对非在册困难家庭开展“夹心层”家庭救助、“共富公寓”增收等项目,帮14名困难家庭成员走上灵活就业岗位。

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街道将闲置的公共空间改造为乐工坊,针对希望增收却缺少技能和渠道的困难人群,由社工组织开展手工艺培训,并链接爱心企业引进代加工业务,帮困难人群增加收入。

社工通过救助人群分层、困难程度分类,匹配不同类别的救助政策,链接慈善资源,开展访视、照料、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不同类型的服务,让政策更有温度。

统筹资源,打通服务通道

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涉及“老小残困”各类人群,往往是困难的“综合体”。据记者了解,有不少地方通过整合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慈善工作站、社会关爱援助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工站等民政资源,统筹做好救助工作。

比如,浙江省永康市通过社工站“打包式介入”,对低保困境儿童开展家境复核、探访关爱、救助帮扶等,避免“多头求助”或“多头救助”。

记者注意到,除了串联起民政部门各条线的困难群体服务,社工站还串起了不同部门的救助服务。

据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社工站副站长岑国瑜介绍,为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梅林街道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救助机制,由社工站牵头搭建救助服务平台,链接卫健、司法、工青妇残等部门力量,推动救助事项互联互通,构建起大救助服务格局。

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归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有学者指出,当各国和地区社工人员数量占总人口比例的2‰时,表明其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服务体系越完善。按此推算,仅服务低收入人口至少需要13.2万名社工。

当然,“并非所有低收入人口都需要社工服务,还需根据服务规模、服务形式、实际需求等综合考量,这是动态调整的过程。”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研究的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杨荣认为,民政部门仍需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广泛使用专业社工。

中国社会报 2024-2-28

 

 

宜昌市民政局临时救助解燃眉之急 文章下载

宜昌市民政局临时救助解燃眉之急

前不久,家住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七里村的车女士在散步时被突然蹿出的一头野猪袭击,因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七里村立即实施小额临时救助,给予车女士800元的临时救助金。

车女士是宜昌市民政局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实行“温暖救助”的受益者之一。2023年以来,宜昌市民政局着力提高临时救助的便捷性、时效性,及时救助因遭遇突发事件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并将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额度提高到5万元,打破户籍限制,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提升救助实效。同时,村(社区)可先行实施800元及以下的急难型小额临时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更为及时的帮扶。

雪中送炭,“一事一议”重精准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啊。”近日,宜都市姚家店镇姚家店村的低保对象向先生拿到临时救助金时感动地说。此前,向先生的妻子突发重病,需负担较多的医疗费用。村干部向镇民政办反映情况后,镇民政办立即启动“一事一议”程序,及时为向先生家发放了9600元临时救助金。

宜昌市民政局明确,对因突发重大意外事件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突破城市月低保标准12倍的临时救助金额限制,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适度提高临时救助额度,最高可提至城市月低保标准的50倍。同时提出,部分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降低临时救助起付线,将更多困难群众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创新善为,“急救包”暖民心

对于阶段性失去收入来源、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困难的群众,宜昌市各地通过临时救助的方式拓宽救助对象覆盖面。

“对失业未参保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面临阶段性困难的群众,我们依申请授权开展核对后,发放阶段性生活补贴性质的临时救助金。”夷陵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夷陵区开展临时救助扩围增效改革创新试点,出台政策文件,以制度的形式对阶段性生活困难群众实施急难型、支出型、过渡型3类临时救助。同时,按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边缘家庭等不同类型,分档设定救助门槛和救助标准,规范临时救助审核确认程序,让临时救助“急救包”温暖群众心。

强化联动,主动发现“救急难”

家住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龙盘湖社区的低保对象姜奶奶和患有智力残疾的女儿一起生活,因老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看望。前些日子,姜奶奶生病住院,工作人员主动帮她申请了支出型临时救助,8000元的临时救助金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家里有困难时,社区工作人员总是第一时间来帮我,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姜奶奶高兴地说。

宜昌市民政局坚持线上预警与线下摸排相结合,强化与医保、应急管理、公安、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注重县、镇、村、网格联动,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完善低保边缘家庭、重病患者等救助帮扶政策,充分利用急难型临时救助解决突发困难。强化支出型临时救助,解决困难群众医疗、教育等困难。对急难情况缓解后仍存在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宜昌市按困难情形梯次纳入低保、特困等保障范围。同时,通过协调统筹机制,用好分层分类救助政策资源库,对符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及时转介相关职能部门,为困难群众提供全链条的综合救助。

“我们将持续开展困难群众摸排,指导各地充分利用临时救助等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宜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宜昌市民政局 2024-3-1

 

 

多元救助照亮困难群众生活 文章下载

多元救助照亮困难群众生活

近年来,安徽省以“救急难”互助社为平台,助推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构建“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格局,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建立主动发现机制,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推广村级“救急难”互助社,助推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舒城县河棚镇黄河村的方宝平是“救急难”互助社的受益者,“前些年,父亲瘫痪,我长年在家护理无法出门打工。2018年10月,父亲离世时,我连丧葬费都拿不出。幸亏村‘救急难’互助社伸出援手,解了我燃眉之急。”目前,舒城县394个村均有“救急难”互助社。互助社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其资金由县财政划拨1万元、村集体出资1万元、村民捐款1万元构成。对于困难群众,村级救助以1000元为主,对困难较大的个案,根据“逐级救助”的原则,村级救助后,县、乡再行救助。情况特殊的,提交到县“救急难”领导组集体研究,综合施策。

2022年,安徽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推广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的指导意见》,将在全省推广互助社列为省级民生领域一项重要改革创新任务。“2022年以来,全省共筹集资金2.08亿元,其中财政补贴0.75亿元、集体经济支持0.56亿元、社会捐赠0.77亿元,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周小平介绍道,“2022年以来,全省建立起完备的村(社区)‘救急难’工作机制,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帮扶或提供转介服务,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帮扶。”截至2023年10月底,安徽共成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15615家。

2023年,安徽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共实施帮扶4.3万人次、支出资金0.36亿元;提供转介服务0.38万人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0.37万人次,对政府救助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物质+服务”,救助更有温度

2023年,黄山市屯溪区杨梅山社区居民周徽(化名)得了癌症,医保报销后自费支付4万元左右。区民政局通过黄山市低收入人口动态预警平台发现了线索,第一时间开展入户调查,在“徽帮您 昱相助”一次申请分类救助数据平台及时为他家作了低收入人口认定后,将其本人纳入低保。

“近年来,屯溪区民政局以开展社会救助服务项目为载体,促进困难群众救助由给钱给物向心理救助、生活照料、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的服务类多维救助转变。”黄山市屯溪区民政局副局长程秀春认为,持续开展“携手同行”“携手助困情满屯溪”等“物质+服务”多维救助项目,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据不完全统计,项目运行以来,屯溪区已累计发放救助物资200余件、链接社会资源26个、完成“微心愿”50余个、提供邻里守望服务100余人次、发展社区志愿者近300人。

周小平说:“‘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救助不仅仅是每月准时到账的一笔笔钱,还是有温度的一双双手。”

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我已经享受低保救助4个月了,手续都是镇民政所帮我办的。”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黄田村的苏明达告诉记者。2023年5月,苏明达的一份自付费用3.8万元的医疗费用支出,引起了梅村镇民政所的关注,随即把苏明达列入实时监测范围,6月苏明达的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

镇民政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得知51岁的苏明达查出尘肺病、甲状腺瘤住院治疗,已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符合申请农村低保条件。镇民政所当即帮助他办理,7月苏明达就被纳入低保。

苏明达的“被发现”,依靠的是“大数据+铁脚板”。“如今,池州市民政系统通过线上数据比对、线下走访摸排,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精准实施救助,有效提高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可及性和覆盖面。”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庆祥说。

近年来,安徽民政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通过数据监测、网格管理、上门排查、优化服务等手段,实现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同时,建立主动发现信息员队伍,广泛吸纳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网格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及群众担任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信息员,并对独居、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开展每月1次的探视走访“敲门行动”;依托“皖救一点通”应用程序及时接收各类群众遇困信息;建立社会救助“三必访”工作机制,对辖区内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落实情况,每季度进行1次督导暗访。

目前,安徽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全省监测低收入人口256万人、预警82538人,11.9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新浪网 2024-2-28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民政局:“雷达兵”助力“三主动”加速社会救助信息透明化 文章下载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民政局:“雷达兵”助力“三主动”加速社会救助信息透明化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以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更具特色的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加快社会救助服务阳光化,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协理员“雷达兵”作用,主动告知、主动发现、主动公开,“雷达兵”作为社会救助的“新窗口”,推动救助品质的“大提升”,切实做到惠民有感。

一、打造救助“雷达兵”,确保精准惠民生

聚焦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严格落实《关于健全完善嘎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依托党建引领,在村“两委”中组建专业协理员工作队伍。通过练兵比武、绩效评价、评选表彰、宣传引导,提升协理员工作能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协理员利用丰富的基层经验和熟悉当地民情的优势深入基层,掌握困难群众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开展信息核实和救助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与救助对象的主动沟通,及时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和动态,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二、靠前服务“三主动”,确保救助暖民心

主动告知讲政策。通过民政协理员对政策讲解、“流动宣传车+小喇叭”宣讲、政务电子屏播放宣传等渠道,主动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政策等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办理渠道等事项进行告知。

主动发现兜住底。依托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协理员等“雷达兵”作用,通过对困难群众日常走访和媒介报道等渠道的求助信息进行实地调查,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及时跟进救助措施。对发现的高风险家庭进行入户评估,及时上报辖区内有救助需求的困难群众,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协助其申请救助。同时依托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主动加强与乡村振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医保、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深入分析综合研判,及时回应困难群众关切。对遭遇急难的,按照“先行救助”的规定实行临时救助,后补相关材料,并根据困难情形按程序纳入相应社会救助范围,确保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截止到10月份通过数据比对及主动发现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306人。

主动公开促和谐。一是公开救助热线信息。县、乡(镇)全面设立社会救助热线并向社会公开,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二是公开救助对象信息。在政府官方网站、村(居)委会公示栏,长期公示救助对象姓名、保障人数、救助金额等,每月根据救助对象动态调整,按时按要求及时更新救助公示信息,依托政府网站每月公开救助名单,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对救助政策和救助名单进行全面公示公开,确保评定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做到精准救助,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公示,对拟确认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家庭实施审核阶段公示,确保救助对象认定准确度。三是公开救助资金信息。县民政局通过官方网站、“三务”公开监督平台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示社会救助人数(次)及救助标准等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为防止救助资金的冒领和滥用,采取财政“一卡通”的形式进行资金发放,实现救助资金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同时公开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增加公众对救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信任度。通过这些举措,促进相关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有保障的基本生活。确保救助资金管理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实现精准公开。

三、加速信息透明化,聚焦关切解民忧

通过“雷达兵”的助力,社会救助信息得以迅速推动,加快了社会救助服务阳光化的进程。让群众充分了解社会救助的政策、流程和结果,确保救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未来县民政局将继续深化“三主动”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协理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方式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确保社会救助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公开。此外,持续优化救助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变化,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速救助信息公开透明,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乌兰察布市民政局 2024-2-27

 

 

亳州市规范程序优化服务 社会救助精准快捷 文章下载

亳州市规范程序优化服务 社会救助精准快捷

2023年以来,为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安徽省亳州市民政系统通过六项措施推动社会救助权责更加明确、流程更加快捷、对象更加精准,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完善工作机制。亳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联审联批工作的通知,要求乡镇(街道)充分履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审核确认,做好档案管理、系统维护、定期复核、动态管理、信访办理等工作;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制度,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领导小组,集体评审、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确保审核确认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强化日常监管。市县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监管指导责任,定期对乡镇(街道)联审联批机制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指导乡镇(街道)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县级民政部门对乡镇(街道)审核确认的低保、特困家庭,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开展随机抽查;对干部近亲属备案、有信访举报的申请对象全部开展入户调查,对经抽查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反馈给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同时,市民政局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社会救助专项工作暗访。

规范审核确认。全市乡镇(街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社会救助联审联批会议,全面审核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交的申请资料、调查材料、初审意见,根据初审意见和公示情况,集体研究提出审核确认意见。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乡镇(街道)予以确认,建立救助档案,按政策落实救助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确认同意,并应当在作出决定的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低保、特困人员的审核确认工作原则上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严禁不经审核确认程序直接将任何群体或个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

落实公开公示。亳州市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严格落实低保长期末端公示制度,在村(社区)显著位置设立社会救助固定公示栏,在县级民政部门网站设立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版块,365天不间断公示本辖区在册低保家庭的保障人数、保障类别、保障金额等基本信息以及县乡民政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线上线下同步接受群众监督,让低保“晒”在阳光下,全过程、全天候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社会救助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加强业务培训。亳州市每年至少举办一轮覆盖镇村的社会救助业务培训班,对基层社会救助经办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轮训,系统讲解社会救助政策的变化情况,并邀请信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现场授课,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以及运用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实际能力。此外,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挂职和岗位锻炼力度,积极推荐优秀社会救助干部到重点地区、重要部门、核心岗位交流挂职、跟班学习,着力培养接地气、懂政策、作风实的复合型社会救助人才。

深化制度改革。亳州市修订了困难群众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彻底打破了户籍“壁垒”,进一步优化调整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条件,除本市户籍困难群众可以跨县区在经常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外,在本市居住一年以上并持有当地居住证的外埠户籍困难群众也可以直接向经常居住地乡镇(街道)提出社会救助申请。

中国社会报 2024-2-21

 

 

更好发挥社会工作作用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文章下载

更好发挥社会工作作用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社会救助不能止步于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要根据困难类型和救助需求提供精准帮扶,让服务型救助成为物质救助的重要补充。服务型社会救助将救助对象的发展权与生存权并重,使社会救助变得更加精准、更有温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复杂性的救助需求。为此,应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以社会工作之柔性构建服务型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在改善服务对象生活状态的同时,调动多方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改变困境的方法,提供的服务更为精细化、人性化。落实《意见》要求,应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专业社工机构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服务。这四种服务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过程,最终目的就是让服务对象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融入社会,深刻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展现出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优势,有助于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所以,构建服务型社会救助应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心理疏导。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心理疏导,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疏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帮助建立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进而为其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打下思想基础,这是开展服务型社会救助的基础性工作。要成立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等,为低收入人口搭建心理沟通和对话平台;要创新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低收入人口发放线上服务卡,实现心理服务全天候、全覆盖;要组建专业的服务队伍,包括心理专家服务队伍、心理顾问服务队伍和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伍;要构建心理救助工作机制,比如心理需求服务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救助评估机制,等等。

二是加强资源链接。低收入人口的需求往往具有复合性、多样性特点,链接到多方支持资源,能够使社会救助变得更为精细、精准,满足他们的救助需求。要全面盘点可链接到的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救助资源,建立资源名册,鼓励开展慈善帮扶;要进一步整合救助服务资源,将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企业等联合起来,共同为低收入人口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

三是注重能力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救助低收入人口的目的是要提高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有效规避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的诸多风险。要链接资源提供多元支持,帮助低收入人口增长知识、提升技能;要积极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就业参与、人力资源培育、家庭服务等手段,为有劳动能力的救助服务对象增能,实现再就业;要激发低收入人口自身的发展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是强化社会融入。共同富裕是让社会全体成员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要实现高质量社会救助,强化社会融入,让低收入人口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社会融入是让低收入人口在社会中得到认可,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是社会救助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要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相关政策;要创造条件和平台,引导低收入人口积极参与公共社会事务,逐步提升他们使用公共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艺活动及帮扶活动,使低收入人口在互助互帮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归属感和融入感。

总之,为了更好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低收入人口,迫切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为他们增能赋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心态、发掘自身潜能,推动服务型社会救助向常态化、专业化发展,使社会救助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复合型救助转型。

中国社会报 2024-3-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