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压,究竟是低一点好还是高一点好?提醒:这样控压最长寿
患者甲:男,75岁,多年前查出患有高血压,血压一直处于170/100mmHg上下,后来经过系统治疗,每天按时服药,血压基本控制在130/80mmHg,处于正常范围。然而,患者家人却非常担心,认为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下降,老年人血压高点也是很正常的,血压低了反而不利于健康,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乙:女,76岁,也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颈动脉狭窄,出现脑供血不足等症状,虽然一直服用着降压药,但血压一直在150/90mmHg左右徘徊,患者家人想要通过进一步强化降压,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医生考虑到患者年龄和疾病等因素,不建议继续进行强化降压,等病情长期稳定后再做考虑。
同样年龄段的老年人,为何降压目标有如此差别?中老年人的血压到底控制在哪个范围才是最安全的?
血压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mmHg,正常健康成年人的血压值应该是小于120/80mmHg,也就是说只要血压值超过了120/80mmHg,那么就可以算是血压异常。因此,对于健康人来说,只要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血压低一点肯定要比高一点好。
相关指南曾指出,血压下降幅度与卒中预后密切相关,血压每下降1毫米汞柱,都代表着心脑血管的获益,都代表着生命的挽救。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曾有研究显示:收缩压保持在90~129mmHg之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会随血压升高而增加,每升高10mmHg,风险增加53%。也就是说,收缩压在120~129mmHg之间,比在90~99mmHg之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358%。
当然,这并不是强行要求我们要把血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自然状态下90-99mmHg的收缩压和通过外界手段强行把血压降到90-99mmHg肯定是有区别的,强行降压很可能得不偿失。像临床上有很多中老年人体弱多病,或者已经存在很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这部分患者的血压降压标准放宽,不宜降得过急,强行降压会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出现严重后果。上述研究只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血压升高,努力把血压维持到较低水平,这是对心血管系统最大的保护。
降血压,应该提倡个体化诊治!
很多人都会问:血压降到多少才最安全,才能更长寿?其实,降压标准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对一个人合适的血压可能对另一个人不合适,想要制定一个完善的降压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的可以低一点,但绝不是越低越好,更不是越高越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能“一刀切”,应采取个体化治疗。
①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高血压需不需要治疗,应该怎么治疗,除了观察血压高低水平外,还需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包括伴有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否有靶器官损伤,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何时开始治疗。
②制定个体化降压目标
个体不同,降压目标不同。对于健康老年人,长期血压值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以分阶段实现,长期维持在120~130/70~90mmHg更好;伴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收缩压也应控制在130mmHg以下。当然,这只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目标,具体还需考虑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单纯收缩压升高的情况,降压时若舒张压已经很低,收缩压却尚未达标,若继续降压,心血管风险会更高,此时应单独采取措施针对性治疗。
冬季血压不稳?注意5个方面!
临近寒冬,不少高血压患者即使每天服用降压药,血压仍旧居高不下,这是由于气温变冷,血管异常收缩造成的血压持续升高现象。要想冬季血压趋于稳定,生活习惯不可缺少。
①外出做好保暖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冬季尽量减少外出,出门前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除了手部、脚部、身体部位保暖外,头部保暖也很重要,头部受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脑出血、脑梗。
②保持乐观情绪
在冬季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情绪的管理,避免紧张、焦虑、 过度兴奋或愤怒等过激的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忌过度劳累、大喜大悲。
③远离烟酒
冬天里,很多人喜欢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酒取暖。高血压患者喝酒会导致血流加快,血压进一步升高。酒精还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梗、脑梗。
④注意室内通风
冬季取暖,很多人都会把门窗紧闭,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人体就容易缺氧,影响到血管健康以及血流速度。因此,冬季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室内通风,保证有充足的新鲜氧气。
皓宇叹养生202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