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探索医养结合实践观察
让养老更有“医”靠——山西太原探索医养结合实践观察
家住山西太原纺织苑的王爷爷因脑出血下肢瘫痪,长期卧床。对家人来说,日常的生活照料相对容易,最愁的还是就医。
“比如老人需要每个月换一次尿管,如果上医院的话,要给老人穿衣服,准备担架车或者轮椅,下楼、上车,还要在医院里上上下下地折腾,没三四个人不行,老人也受罪。”王爷爷的女儿王女士说。
好在,离家不远的下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上门服务”。只要提前电话预约,就会有医生和护士按点上门,为老人换好尿管。有一次夜里尿管突然堵塞,医生在接电话十几分钟后就到了,为老人及时解除了痛苦。
“照顾卧床在家的老人很辛苦,幸亏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依靠,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王女士感激地说。
下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吕晋生告诉记者,中心所在辖区属于老国企厂区,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近年来,在省市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中心积极探索开展上门医疗、家庭病床等医养结合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下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是太原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缩影。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太原市将医养结合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重点民生事项统筹推进,鼓励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开展延伸服务,逐步形成综合医院老年康养模式、精神专科医院办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办医疗模式、医养联合体协作模式、居家医养结合模式等五种医养结合模式。
走进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环境整洁雅致。年过八旬的董奶奶已经是第三次入院:“每次有点毛病就喜欢来这儿,顺顺利利、舒舒服服就把病给治了。”
医院党委书记董钰柱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大力发展老年医学科,开展高质量康养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的特点,制定了老年综合评估体系和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避免其多科就诊带来的不便。
在太原市安定医院,每位老人的房间门口都贴着草莓、香蕉、西瓜等水果标识。“老人认知退化的顺序与小时候习得的顺序相反,对于失智老人来讲,告诉他住在‘草莓房间’比告诉他住在‘2201’更有效。”院长刘芳说。
针对社会上大部分养老机构不具备接纳精神病老人条件的现状,太原市安定医院发挥精神专科医院专业所长,服务和收治罹患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症、老年性精神病等“特殊老人”,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照护难题。
太原市卫健委主任张泽介绍说,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太原市已制定多项医养结合相关地方标准,建成医养结合机构9所、医养结合示范单位13所、安宁疗护试点单位14所、山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36所、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3个,超过8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了老年病科,全市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我们终将面对一个‘更老’的社会。未来我们将继续先行先试,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入融合,让养老更有‘医’靠。”张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