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群众关心什么 管理就抓住什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20条具体举措,设计了27个评估指标,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全国正在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正是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生动体现。本报开设“提升患者体验在行动”专版,选取有创新思路、先行先试、成效显著的省(区、市)和医疗机构,集中报道这些地区和机构的好想法、好做法、好办法。
群众关心什么 管理就抓住什么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王仁元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医疗服务管理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要求,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推进“浙医互认”“浙里急救”“浙里护理”等数字化改革应用,切实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优化流程
打造人性化就医环境
建立“浙江省健康导航”平台,整合全省所有医疗机构APP并统一号源池,网上开放号源达80%以上,其中40%的号源优先开放给基层,预约挂号实现“全省通”。积极推广自助结算、诊间结算、床边结算、移动结算等多种结算方式,付费结算实现“全院通”,省市级医院门诊、病房智慧结算率均达到90%。
推出检查检验报告自助查询服务,省市县级医院检查检验报告均具备2种以上智慧查询方式。通过打通挂号、付费、检查检验等环节的堵点,高峰时段城市大医院排队挂号平均时间已从8.26分钟缩短到2.09分钟。
在医院内设置母婴室、防跌倒装置,开展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和适老化改造,提供人性化服务。对医院内绿化景观进行优化升级,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及舒适的疗养环境。
精准分类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在门诊环节,实施分时段精准预约,患者预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设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将以往分散在医务、财务、医保、病案等不同科室的30多项医事服务集中起来,实行“一窗办理、一站服务、一章管理”;设立投诉沟通中心,全面推广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
在住院环节,开展出入院“一体化”服务,对住院床位进行统一管理,由入院准备中心统一办理入院所需的各类事项。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推出“用血服务不用跑”“出生一件事”等服务。
成立浙江省日间手术技术指导中心,出台全国首个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实施日间医疗“三个准入、三个评估、三个随访”管理。成立省微创技术质控中心,在地市建设微创技术核心示范基地,将微创技术下沉到基层。
目前,全省三级医院普遍开展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微创手术已实现县域全覆盖。2022年度,全省三级医院微创手术占比为22.05%,三甲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降至5.9天。
创新应用
医疗服务更普惠可及
创新推出“浙医互认”重大应用,互认机构已覆盖浙江省全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有320项检查项目和116项检验项目实现互认,占高频检查检验事项的90%以上。打造“浙里急救”数字化应用,实现“上车即入院”。
“浙里急救”上线以来,120救护车平均受理时间缩短30秒,指令下达时间平均缩短1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提升1.5个百分点,患者定位准确率提升30%,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推广“浙里护理”重大应用,创新“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服务模式,2023年以来,已为8万余名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资源扩容
在增量上做文章
浙江省在积极打造医学高峰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管理,坚持在增量上做好规划。
2021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13家省市三甲医院帮扶32家山区海岛县医院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均建成标准化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共享中心,帮扶共建西医专科131个、中医专科121个,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浙江省将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持续推进全省卫生健康改革、创新、发展,率先实现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健康报20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