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总结讲话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卫健委

题目: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汇报

资料提供时间:2023-03-31

目录

更多

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 文章下载

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一是持续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全州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班,全州54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接受教育。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局主要领导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向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各副县级干部到包保村开展宣讲11次,覆盖2000余人。三是加强公立医院党建管理。全州14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除1家不具备条件外,全面推动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共成立医院党委13个,联合党支部1个,书记院长分设10家,设置党支部133个,党员先锋岗177个,党员示范岗126个,8家公立医院单独设立了党建办和纪检监察室,专(兼)职党务工作者181名,全系统133个基层党支部全部达标。四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及组织生活会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完成局机关党委改选和机关党支部换届选举的筹备工作,指导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督促基层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向州直机关工委推荐各支部“学习身边榜样”人物的推选上报及组织向支部全体党员进行宣传宣讲工作。五是作风建设不断深化。组织集中警示教育2次,与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9份;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承诺书19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干部廉政承诺书》54份,57人签订廉政勤政承诺书,签订干部职工预防“四风”问题承诺书72份;签订《2022年不操办不参加“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84份。注重警示教育的日常性、普遍性,多层次、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开展会前一刻钟警示教育33次,领导干部预防提醒约谈1次,对局机关、计生协和局直属单位开展预防提醒集体约谈2次。

(二)疫情防控成果有效巩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折不扣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等措施。建立疫情形势研判机制,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常态化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坚持以快制快、以变应变,先后快速高效处置兴义“4·02”、义龙“10·8”等局部疫情。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及时优化调整领导小组,统筹做好重点工作,紧盯“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强化措施延峰削峰渡峰,推进黔西南州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州卫生健康系统重点实施的重大项目23个,其中州级实施重点项目3个,县级实施重点项目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2.49亿元(州级约21.5亿元,县级约40.99亿元),目前各项目正按照计划工期施工。积极组织全州卫生健康系统拟申报预算内投资及专债项目34个(预算内投资项目3个,专债项目31个),共拟申请资金46.57亿元。

(四)医疗救治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大力推动国家“千县工程”实施。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望谟县、普安县、晴隆县纳入国家“千县工程”,全州8家县级医院实行分类定标、施策、管理,各县按照“一院一案”制定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和“千县工程”具体实施方案。二是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进一步推动全州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简化就医环节,缩短就医时间,降低诊疗费用,不断缓解群众就医排长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全州开展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授牌及培训2次,授牌13家医疗机构。三是多措并举优化资源共享。建成9个县域医共体,134所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派医护人员827人次,医共体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5429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医共体牵头医院转诊5220人次,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狠抓征兵体检工作。积极配合开展征兵体检工作,2022年全州上站人数5860人,合格人数1423人,圆满完成今年征兵体检任务。

(五)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一是始终坚持“多病共防”。2022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1种,总发病14378例,总发病率为:478.67/10万。二是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艾滋病防治:按现住址统计,全州新报告488例,艾滋病病人206例,收到死亡报告234例。结核病防治:肺结核患者登记2531例,治愈2482例,治愈率93.77%。麻风病防治:全州累计病人5692人,治愈4079例,除死亡、外迁、失访、不明,现存活麻风受累者1411人,其中现症病人32例(在治病人9例)。慢性病管理:在册患者16155,报告患病率5.36‰。

(六)妇幼健康实现提质管理。一是妇幼健康主要指标进展良好。2022年全州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45/10万、2.76‰、4.98‰,分别控制在省级下达的15/10万、4.5‰、6.5‰控制目标内。二是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工作。州妇幼保健院已启动三级甲等创建工作,并向省卫生健康委递交申请创建的报告和相关申报资料,各县(市)正在持续推进二级甲(乙)等级创建工作。三是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加强高危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强化产科、儿科和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四是加强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推动全州医疗保健机构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创建和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州级评估,并择优向省卫生健康委推荐申报孕产期保健等5个类别的省级重点专科。五是妇幼项目惠及广大妇女儿童。完成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3.49万人,“两癌”检查项目完成宫颈癌6.87万人、乳腺癌3.09万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月均发放4.59万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完成2.93万人。

(七)老年健康服务不断改善。一是推动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州现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6家,已有17家设立老年病科,占比65%。二是推进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全州公立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已创建131家,创建比例到达89%。三是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项目。在兴义市则戎镇和木贾街道办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项目,已完成2109名老年人失能评估服务工作。四是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2个。五是开展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摸排线索23个,核查出有效线索12个,着手整治问题线索12个,占比100%,已整治完成10个,其中有2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查处,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共收到“三书一函”3件,已办结3件,办结率100%。

(八)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高。一是持续推进健康县(区)创建。启动兴仁市、贞丰县、晴隆县、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健康县(区)创建工作;对10家医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评估,均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开展健康(促进)单位建设29个,开展评估25个,评估完成率达86.2%;开展“新市民健康新生活”建设32个,覆盖率91.4%,其中建成规范建设示范点8个;全州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达到无烟医院建设标准22家。二是持续推进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组织开展全州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现场入户调查员集中培训2次,不断加强监测调查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完成监测5135人。三是持续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试点建设力度,加快完成州、县、乡、村四级“健康知识进万家”健康指导员(项目管理员)组织架构搭建全覆盖,全面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推广使用工作,不断提升全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州组建州县乡村四级健康指导员达8078人,通过小程序绑定群众达91.7万余人,电视新闻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健康知识1700余条。

(九)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一是引进人才,实现倍增。稳步实施引才计划、重点人才倍增计划,落实卫生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采取东西部协作、银龄计划、高薪招才等举措引进人才,目前银龄计划引才落地29人,通过第九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赴知名高校引才等,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引进人才128人,指导州级医疗机构、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落实人才倍增任务,完成省级重点人才倍增4人,州级医疗卫生领域重点人才倍增54人。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录取“黔医人才计划上海瑞金班”学员3名;协助贵州医科大学做好2022年“黔医攀登计划”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报名220余人;对全州所有在岗乡村医生开展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的线下培训,累计完成培训人数1564人;遴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员参加省级培训31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5人。三是强化服务,做好保障。落实省、州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相关机制,做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医疗保障,按“六优先”绿色就医通道全方位服务高层次人才就医。全州共为高层次人才提高医疗服务1382人次。四是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及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申报成功市厅级科研项目94项,其中省卫健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4项,涉及科研资金146万元;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备案BSL-1实验室30个、BSL-2实验室92个。

(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一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将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州妇幼保健院纳入州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以考核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全州公立医院医改重点指标监测调度,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督导相关单位进行整改。二是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组织和指导全州公立医疗机构在“贵州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交易系统“进行采购,全州256类药品、8类高值医用耗材参与省集中带量采购后,平均降价67%。三是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全州有84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达1359人次;长护保险试点稳步推进,享受长护险待遇682人,待遇支付653.73万元;推进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建立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个人账户共济使用。四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城乡居民医保按病种支付项目达171种,城镇职工医保达156种;17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了按床日付费,3家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付费,日间手术病种增加至41种。五是持续推进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应用。加强医保、卫生、市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医保基金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十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强化项目实施。建成7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少数民族医药制剂室;二是加强人员培训。遴选出3名指导老师,6名继承人做好黔西南州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积极开展黔西南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及中医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人数540人;册亨县中医院为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单位,开展义诊出诊共计28场次,出诊医务人员人数共计219人次,接诊群众共计2282人次,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家庭包1500份。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中医药疫情防控。疫情期间向重点单位和部门配送中药汤剂3万余袋。先后制定《黔西南州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药指导处方》《优化版》,针对部分中药品种短缺问题,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增加了替代处方,为用方用药提供更多选择;召开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能力培训会议,制定《黔西南州提升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能力工作方案》,全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基层、进乡村,按照“愿服尽服”的原则,保障基层中医药供给,对有中医药需求的群众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十二)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监督持续增强。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并按月进行调度。全州共检查医疗机构1711家次,立案查处127件,下达监督意见书494份,罚款金额13.14万元。二是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执法水平。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开展省级双随机抽查126次,随机抽查对象606户,选派执法人员265人次,抽查结果公开606条,完成国家双随机抽查任务630件。三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有序推进。全州8县(市)全部设立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点,覆盖率100%,完成199份样品的采送和检测工作,完成率100%。四是国民营养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厂矿企业学校进行营养科普讲座以及应用多媒体发送科普知识,增强全州广大民众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开展讲座20余堂次。州人民医院荣获省级营养食堂称号。

(十三)职业健康成效明显。一是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对照贵州省职业卫生监管信息系统,对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且从业人员1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及5人以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纳入专项治理,全州纳入专项治理的企业共有85个。二是强化监督执法。开展矿山、冶金、化工、建材、水泥等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监督执法检查,县级实行拉网式全覆盖的监督执法检查,共对297家企业开展监督执法检查,下达执法文书263份,其中警告34项,责令限期改正106项,立案28起,处罚金额87.5万元。三是持续推进“健康企业”创建。通过树立健康企业示范,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健康企业建设,通过企业自评,县级初审,各县(市)上报6家“健康企业”,推荐上报州级“职业健康达人”110人。

(十四)生育政策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托育服务发展。全州现有托育机构356个,托位数9267个,每千人拥有托位数3.09个。二是加强示范作引领。2022年初授予州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示范点。州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中心、州人民医院向日葵幼儿活动室作为公立托育机构,指导全州各县(市)依托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托育服务,打造“医育结合”托育新模式,推动全州托育工作落细落实。三是以项目促发展。全州获批普惠性托育项目10个,其中兴义市9个,安龙县1个。项目总投资297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240万元,项目建成后,全州将新增托位数1240个。

(十五)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提高。一是实现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互通。着力提升平台应用服务,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数据储存,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实现检查检验、电子病历数据互通,实现个人医疗健康数据资源整合。目前平台累计收集储存医疗数据3.1亿条,切实成为全州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二是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应用。着力解决远程医疗业务运行中存在的堵点,确保远程医疗业务应用常态化开展。全州共完成远程医疗服务5.2万例,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率稳步提升,圆满完成省、州考核目标任务。三是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全州8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上线“数字云胶片”技术,用数字胶片代替传统胶片,实现检查结果指尖查询,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全州12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开通掌上医院。州人民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州妇幼保健院陆续建成“互联网医院”,并实现与省互联网医药监管平台数据互通,安龙县人民医院正在建设“互联网医院”,州人民医院目前达到智慧服务2级水平。四是积极开展“5G+医疗健康”建设。兴义市人民医院获批国家级“5G+院前急救”试点建设单位,试点项目已完成建设并上线运行;州人民医院5G+医疗健康项目已完成院前急救、移动心电、移动护理、移动医生站、移动DR等项目建设,并逐步投入试运行。全州互联网诊疗线上问诊量达1.66万例次,线上缴费26.65万例,预约挂号59.55万人次。五是全面推行“黔康码”服务建设和应用。全州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已完成“黔康码”应用环境改造,顺利完成了“黔康码”应用场景改造和持码就诊率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目前全州已申领使用“黔康码”160余万张,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持码就诊率从年初的58%提升至68%,“黔康码”应用实现常态化,创新化。

(十六)大健康创新发展。全州2022年度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6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41亿元,重点项目投资33.71亿元,企业数1.56万户,从业人员数10.81万人。

(十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全面推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有序开展,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全州13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自评工作。经专家组现场复核,达到2022年版基本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80所,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所。二是做实做细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2年以来,全州脱贫人口已签约67.52万人,签约人群慢性病签约服务实现了应签尽签和规范服务。三是大力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各定点医院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原则,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30种大病,合理为患者制定具体诊疗方案,规范管理做到应治尽治。全州共救治农村脱贫人口大病患者0.96万人,农村脱贫人口30种大病实现了应治尽治。四是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州“先诊疗后付费”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保障对象扩大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全州脱贫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4.1万人。五是持续做好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实行“双系统”管理,持续开展跟踪监测,对贵州省村卫生室信息化综合系统中新识别的6185人监测人员均已核实其患病情况,落实了相应帮扶措施,并全部通过省级终审。六是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工作。全州13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发热诊室并投入使用,全州1288个村(居)委员会共设立村(居)委公共卫生委员会1280个。

(十八)东西部对口帮扶有序推进。一是东西部医疗卫生协作。惠州市51家医疗机构对口协作全州59家医疗机构,全州派到惠州帮扶医院学习共179人,惠州市各协作医院共派出帮扶专家102人,帮扶专家共举办培训班206期,培训5291人次,开展门诊服务21481人次,开展义诊活动50次,开展新技术65余项,指导论文1篇。二是开展国家重点县“组团式”帮扶。启动晴隆县、望谟县、册亨县驻点帮扶后,及时修订完善了会议制度,优化了议事决策流程,成立了运营管理部,制定了“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签订帮扶协议。三是推进“三个一”的协作模式。始终坚持“聚焦我州短板弱项、发挥惠州优势技术、提升粤黔协作成效”的理念,即在全州各受援县医院建立一个特色门诊、建立一个特色病区、建立一个专家工作室,充分发挥惠州优质医疗技术,整合优质医疗资源;2022年全州3个重点县共建特色病区3个、特色门诊4个、专家工作室4个。

(十九)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一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本单位2019年12月31日前以单位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文件进行清理,经查,均未违反公平竞争相关制度。二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单位领导干部全部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平台学习和考试,79人参与婚姻家庭专项法治宣传法律知识在线竞答活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根据省、州统一安排部署,已完成27名行政执法人员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的换发工作。三是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在元旦、春节和国家、省、州“两会”,党的二十大期间以及疫情防控等重要时间、重要会议、重要节点对信访维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持续做好“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转办事项办理工作,共办理政府服务便民热线转办事项341件,均按时回复并办结。四是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工作。结合本系统、本部门工作实际,持续开展涉医乱象整治,维护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十)安全风险底线不断筑牢。一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卫生健康涉及的“医疗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既有(自建)房屋安全”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整理,现场督导589家次,累计排查隐患579条、整改完成575条,整改时限内正在整改中4条,下达督办通知2份,通报7期,印发协办函11份。二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两轮,参训人员2000余人次,对各个县(市)22家医疗机构开展两轮督导检查,重点针对制度建设、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涉疫情网络安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等情况,涉及48个网络系统和180台医疗设备,共排查整改安全漏洞224个,2022年全州卫生健康系统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三是加强保密管理。强化对涉密人员管理,提高保密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保密相关法律法规,2022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

(二十一)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是提升儿童重症救治能力。完成兴仁、贞丰、安龙、册亨和晴隆5个县(市)儿童重症监护室建设项目。二是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完成兴义市威舍镇中心卫生院、贞丰县北盘江镇中心卫生院、晴隆县沙子镇卫生院、望谟县打易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是村医每人每月财政定额补助提高200元。全州共计拨付村医定额补助494.145万元,均已全部发放到位。四是为全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2.89万人,完成进度103.19%。

一年来,我局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黔西南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力抓好各项工作。2022年度获国家级表彰3项,省级表彰3项,州级表彰3项。

二、存在问题

一是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调整,医疗救治压力不断增大,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有待补齐,综合ICU床位存在短板,毒株变异存在不可控等因素。

二是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薄弱。全州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部分县级医院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建设不规范,目前信息系统功能单一,安全防护能力弱。

三是大健康产业起点较低。全州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较散,中药材产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医养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健康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低等等,距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仍有差距。

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2023-2-22

 

 

武隆区绘就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新蓝图 文章下载

武隆区绘就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新蓝图

3月8日,武隆区召开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按照“攻坚三大任务、推进五大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夯实四大保障”工作路径,加快健全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攻坚“三大任务”,激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活力”

加快融入成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四川省乐山市交流合作,建立重庆市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大师工作室,启动建设抗衰老科学研究中心。

加快区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工作,推进内科综合大楼建设项目于2025年底建成投用;持续强化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新增市级重点专科2个、区级特色重点专科5个,申报市级科研项目3项、区级5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3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团队3个。

依托蜂疗品牌强推康养产业链建设,拓展康复理疗、针灸推拿、健康养生等服务项目,开设区中医院蜂疗特色门诊;依托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速建设区域蜂疗中心;协调筹备仙女山度假区第四届世界蜂疗大会,启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术后康复中心等建设。

推进“五大重点工作”,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实力”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进医疗服务DRG付费试点;深化“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下派医务人员占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80%以上;完善区域影像、心电、检验“三大中心”建设,让基层群众享受区级医疗服务。

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武隆行动。深化“健康中国”15项专项行动,办好每月1期《健康零距离》栏目,全面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深入实施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成果,启动国家卫生乡镇创建1个,完成市级卫生村创建4个,创建8类健康细胞277个;推进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提升重大事件快速处置能力,探索国际SOS急救体系建设。

加快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仙女山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福康医院迁建工程;加快区妇幼保健院感染科、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2个、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4个;启动区中医院平战结合内科大楼前期工作;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启动区疾控中心“二甲”疾控机构创建、2个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完成区妇幼保健院“二甲”专科医院创建、 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个、乙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室星级创建全覆盖;组建区中医院肝肾病科、新增区级特色重点专科2个,组建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和中医康复科、打造市级重点专科1个、新增区级重点专科2个,打造基层医疗机构特色重点专科3个。

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设置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中医临床科室;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中医馆,中医诊疗量占比达35%;持续打造针灸推拿、风湿疼痛、肺病、骨伤、肛肠等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以中医药文化普及为抓手,推出“一分钟说中医”等中医药文化作品,讲好中医药故事。

做实做细健康民生实事,关爱重点人群健康。60%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科,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2%以上;创建“五心”妇幼保健院,推动妇幼健康服务向基层延伸试点;新建托育机构1个,完成1700名适龄在校女学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强化“三大支撑”,实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作为”

强化医疗人才支撑。按照区委、区政府“双招双引”攻坚年行动要求,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引进名医和高层次紧缺人才分别5名、1名以上,引进专家团队各1个以上,考核招聘本科和研究生40名。

强化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智慧医疗健康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通过四级乙等测评,加强区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平台应用,推进区妇幼保健三级智慧医院建设,完成区中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方案编制,建成集医疗、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强化规范化执业管理。严格技术、设备、人员等准入管理,坚持依法执业,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夯实“四大保障”,打造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面貌”

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化公立医院党建,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党建品牌10个。

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聚焦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医疗行业秩序、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规范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获得感。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巡查、暗访、问责等工作机制,完善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提升行政效能,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督查考核等重点工作,改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

武隆区卫生健康委2023-3-11

 

 

十大重点!2023年佛山市卫生健康工作这样干 文章下载

十大重点!2023年佛山市卫生健康工作这样干

为4万名以上适龄妇女提供一次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全市每千人口托位数增至5个,新增5家以上示范托育机构;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000张……2月22日,佛山召开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回顾总结2022年以来工作情况,部署2023年十大重点工作。

01

建设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一批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

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提出,2023年佛山将布局市区两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搭建与省级部级医院共建合作的平台和机制,推动市高水平医院争当省级及以上区域医学中心、示范医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以满足群众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引领前沿的优势专科群,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发展,推动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水院区、市中医院新城院区启动建设,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三龙湾院区、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以及市、区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规范发展民营医院,助力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加强全科与专科协作,畅通上下转诊通道,为签约慢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

02

建设高效能公共卫生体系

争创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2023年,佛山将稳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对标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高标准推动市疾控中心能力提升,继续实施疾控体系创优行动计划,推进病原微生物快速筛查诊断、基因溯源平台和分子识别共享三大平台技术应用,创建公共卫生高水平应用研究中心。打造全市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测和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基地。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深化省第二人民医院与市应急医院合作共建,全力争创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此外,还将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推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村(居)全覆盖。

03

高标准推进中医药事业

实施新一轮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

佛山将实施新一轮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建设,推进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各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同时,还将全力办好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充分利用佛山中医药产业优势,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建设,推进打造高质量中医药产业集群。加强中医中药联动发展,将研究成果向临床和市场转化。加强中医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中医薪火传承工程,继续实施佛山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多措并举开展中医药“五进”活动。

04

护卫全生命周期健康

为4.5万名以上孕妇免费提供产前筛查

今年,佛山卫生健康部门将推进建设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急性传染病救治体系、康复体系建设,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出生缺陷筛查和干预力度,为4万名以上适龄妇女提供一次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为4.5万名以上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全面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持续开展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一老一小”服务,佛山将持续优化生育支持和老人康养服务体系。落实和完善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持续推进托幼一体化,探索构建多元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示范区和示范托育机构,推动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每千人口托位数增至5个,新增5家以上示范托育机构。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改革创新,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000张,探索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全力做好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以及示范机构创建工作,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50个,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

05

建设新业态培育体系

鼓励发展高端健康产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方面,佛山将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落实并完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学术继承人。建设佛山医疗卫生科研高质量发展联盟,建强医学科学家梯队,打造若干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应用。佛山还将统筹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培育发展,紧盯精准医学、现代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激发医工结合、医教结合、医产结合新机制新动能。

2023年,佛山卫生健康部门还将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医院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医院,拓宽卫生健康“互联网+监管”试点应用范围,完善基层智能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建立健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制度规范,稳妥推进健康医疗数据有序开放。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和“保健康、防重症”要求,科学开展疫情监测评估,精准实施分级分类防控,着重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全力加强重症医疗资源建设,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数读2022年佛山卫生健康工作

●疫情防控

◎成立84支共1606人的流调队伍,建立覆盖2617间医疗机构和4529家药店的哨点监测网络,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至78万管/天。

◎全市442家发热门诊(诊室)常态化开诊,二级以上医院ICU床位增至1682张。

◎快速启用全省最大的发热门诊——潭洲便民发热门诊,有效保障市民群众就医需求。

●登峰强基

◎42项“登峰计划”项目如期完成,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全市获得A等级医院达4家。

◎公立医院员工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二。

◎成为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

●三大民心工程

◎全面实施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二检合一”,实现紧邻婚姻登记处的婚育健康检查场所全覆盖,实现结婚登记和婚孕检查“一站式”服务,为5万多名新婚和备孕夫妇提供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完善市级示范托育机构评估标准,创建8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全市建有托位4.7万个,托育服务供给量和备案机构数量居全省前列。

◎新增医养结合床位数1764张,全市有4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为4万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优化服务

◎建成互联网医院28家、“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机构56家,

◎在省内首推“扫码献血”,率先发布覆盖26家医疗机构的“卒中急救地图”,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28个,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超78%。

2023年佛山卫健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领导

●建立健全“三医联动”健康保障机制

●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高效能的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高标准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

●建设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和新业态培育体系

●持续优化生育支持和老人康养服务体系

●着力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做好新时期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

健康佛山2023-2-24

 

 

2022年卫生健康十大新闻:众志成城筑梦想 医者仁心强担当 文章下载

2022年卫生健康十大新闻:众志成城筑梦想 医者仁心强担当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站上新起点

回顾:

2022年10月16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扩大会议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贯穿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工作和力量聚焦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各项任务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 21场“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呈现了卫生健康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卫生健康成果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点评:

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把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建设和发展覆盖城乡、服务人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是百年大党再出发的里程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破解事业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应对健康影响因素新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各项工作,时不我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回顾:

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稳定性。

2022年,国内多地发生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香港、吉林、上海、西藏、海南、新疆、北京……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助纷至沓来,汇聚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明确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明确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冠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方案提出,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由此,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点评:

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程度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体现了实事求是、主动作为,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的储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70年来的爱国卫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回顾:

2022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为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全国爱国卫生战线的同志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发扬优良传统,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022年3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议暨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第一次工作调度会指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有效措施。

2022年亦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当天,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在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问世50年来,帮助中国完全消除了疟疾,同时中国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援建抗疟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球积极推广应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维护各国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点评:

进入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更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面对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不断丰富内涵和路径。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爱国卫生运动应当利用好新抓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更好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发挥长效作用。

青蒿素推动了全球疟疾控制和消除进程,让中国的科研成果蜚声世界。事实上,不仅是青蒿素,我国消除疟疾的“1—3—7”模式已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并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未来,我国不仅要与毗邻国家开展疟疾跨境联防联控,更应通过国际技术培训班等,在国际上进一步推广消除疟疾的“中国经验”。同时,要鼓励和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国门,为全球抗疟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回顾: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年间,健康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为新时代乡村迈向“强富美﹢大健康”提供了强劲动能。

健康乡村建设不断筑牢基层健康网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山东省寿光市财政每年补助800多万元保障840名村医待遇;县镇财政每年补助基层机构2.06亿元,足额保障基本公卫、基本药物补助资金;建成寿光市乡村医生中医培训基地,开展50余项基层培训服务,使村卫生室提供6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率达到80%以上……一年来,像寿光一样,多地推出了实招,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健康乡村建设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持续提升乡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让健康文化蔚然成风。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古城营镇卫生院建成该省首家五星级健康教育体验中心,以现场体验、专家授课、医师宣讲、观看视频等形式,每周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累计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有1万余人……一年来,类似的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推动乡村卫生健康工作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发展,引导农村群众主动参与自我健康塑造。

健康乡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打出组合拳,全方位打造农村健康和谐人居环境。一年来,多地出台农村污染治理、改水改厕等规划、政策,并高效落实。

健康乡村建设还通过大力发展健康农业、绿色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从四川凉山到东北林区,从陕甘到云贵,中药材种植、健康休闲等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撬动着乡村百姓的新生活。

点评: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乡村振兴接续展开。如何让健康福祉惠及乡村居民?2022年,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农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大健康产业发力……围绕让广大农民身体好、心情好、环境好、收入好,实现健康红利城乡共享,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不断推出,新业态做大做强。

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农村收入结构依然单一、脆弱,农民健康素养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健康乡村建设仍需久久为功。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医疗卫生保障交出亮丽成绩单

回顾:

“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在2022年由中国奉上,让全世界冰雪爱好者难忘。赛事期间,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的优质高效,也让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全世界运动员交口称赞。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医疗防疫人员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守护了参赛各方健康。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续东京奥运会“气泡防疫”模式,并进一步在细节管理与制度执行上予以完善。比如,要求所有涉奥人员新冠疫苗应接尽接,来华前14天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入境后直接进入闭环管理;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入境后进行21天集中隔离观察。对所有入境人员施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闭环内、闭环外独立运行,环内环外全程无接触。赛事期间还用上了雾化消毒机器人等“黑科技”,保证疫情防控安全与执行效率。

根据冬奥会赛事运动项目受伤特点,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7家牵头医院以及16家配合医院、2家院前急救机构,共选派1300名医疗骨干负责场馆医疗保障。从传染病诊疗机构等选拔出来的医疗护理骨干,进驻入境无症状感染者专用隔离酒店开展工作。北京市在赛会期间抽调54个院前救护车组、20个院内救护车组纳入北京急救中心统筹,每天有100辆救护车组在岗值守,两架救护直升机随时待命。此外,在医疗机构中选拔了60名医生,连续3年开展滑雪技能训练,锻造出我国第一代滑雪医生队伍。

这场体育盛会更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标准冰场、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冰雪运动……这不仅意味着冰雪经济的火热,还提示着人们冬季健康运动参与度的提升。

点评:

如果要为2022年的中国选择年度关键词,冬奥会定是其中一个。冬奥之年,卫生健康领域多家单位和个人用辛勤工作换取了赛会的安全举办,让“中国医生”赢得了国际肯定;广大防疫人员筑起安全屏障,更为全球抗疫和举办国际重大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冬奥会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人的冰雪实力,也让国人对冰雪运动、健康生活充满向往,付诸行动。

冬奥会闭幕了,但影响深远。从医疗能力、保障运维到智慧医疗、健康促进,还有很多可以总结、延续……

系列“十四五”规划出台,系统谋划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

回顾:

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规划》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等多项指标提出预期目标。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谋划和总体布局。2022年,卫生健康领域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完善构建健康服务体系的路线图,出台了多项五年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

其中,《“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合作等中医药发展重点领域,提出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例如,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强化健康教育、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升老年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等9项任务。《“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促进人才服务能力提高与结构优化,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到2025年,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160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人。

点评:

在系列“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在扎扎实实开拓发展新境界的道路上,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正阔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大动作,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千难万难,路子对了,努力奔跑就不难。当下,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加快构建,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预防被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速推进……新发展阶段,健康中国建设在全面推进、系统布局中走向更深入。

聚焦高质量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回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公立医院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提供了政策指引。文件从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精练、导向明确、体系科学,且易于衡量,操作性、实践性强。

当前,公立医院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对二级、三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各医院充分认识和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为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和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卫生健康领域还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进一步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指明方向。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上已经初步见效。截至2022年10月,呼吸、中西医结合、老年、儿童、创伤、神经、传染等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设置。2022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国家医学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双中心”发挥作用。

点评: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被摆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最突出的位置。卫生健康行业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不断深化,改革举措更加精准务实。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尽管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堵点、卡点,但是,只要锚定目标,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坚定不移贯彻“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就能展现新作为、闯出新路子。

建立支持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一老一幼”健康服务

回顾:

新生和终老是生命的两端,养老和抚幼是衡量民生温度的两把标尺。

2022年2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印发,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共同构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

在《规划》部署的9方面工作任务的指引下,地方实践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

比如,在浙江省杭州市,68种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涵盖外伤换药、压疮护理等多项上门服务,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也可申请家庭病床。在河南省郑州市,老年健康四级平台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组建不同类型的服务团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在四川省什邡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敲门行动”,向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即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提供一套上门健康服务、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

2022年8月,《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而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强化医疗机构通过养育风险筛查与咨询指导、父母课堂、亲子活动、随访等形式,提高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能力和水平。过去一年,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相继围绕人口发展形势和群众需求出台生育支持措施,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发放育儿补贴等亮点频现。

点评:

满足“一老一幼”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提振每一个家庭的精气神,有赖于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在我国,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中意的养老方式。在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或参与制定的多份文件中,“居家医疗”都是高频关键词,在此背景下,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网约护理等医疗服务应持续供给。

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除了直接补贴和优惠政策等“短期激励”外,推动各项公共事业普惠发展,更好地分摊家庭的生育养育成本,才能真正解除育龄父母生养的后顾之忧。生育政策的调整优化需要多个部门持续协同发力,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弘扬法治精神保障医师权益,有力推动医师队伍建设

回顾:

过去的一年,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宣传先进典型,致敬健康守护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推荐评议活动持续开展。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之际,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展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自身岗位,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不同于以往,这个医师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颁布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自2022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施行,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管理范围、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全面法治化,其立法目的即“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基础上增设“保障措施”专章,从薪酬待遇、队伍建设、执业环境治理、职业防护、风险分担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国家建立健全体现医师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人事、薪酬、职称、奖励制度,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安全保卫措施,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时主动化解医疗纠纷,保障医师执业安全,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细化,让广大医师拥有更加和谐向上的执业环境,从而更专注地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

点评:

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保障医师合法权益既是调动医师积极性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

开展“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等典型宣传活动,是从精神激励层面推动医师队伍建设发展的积极举措。让杰出医者从无影灯下走到聚光灯下,有助于号召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向榜样看齐,鼓舞更多医疗卫生工作者履职尽责,亦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对医师职业的尊崇,进而吸纳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医师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颁布实施,则为医师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要让薪酬待遇、执业环境治理、职业防护等方面的规定落到实处,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继续深化改革。

从顶层设计到各地探索创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推进

回顾:

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过去一年,从国家到地方,不断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022年2月16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2021年5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各地也在按照改革任务要求推进疾控体系改革。

这一年,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在推进。2022年1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次启用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正式启用……2022年,一些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正式启用。

这一年,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在发力。2022年1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全覆盖、能力普遍提升、作用有效发挥,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从部分地区的经验看,公共卫生委员会对弥补原有疫情防控体系的短板弱项,特别是加强基层防控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同月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且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形成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点评:

实践证明,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救治体系是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把我国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加强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推进疾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和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健全长期稳定的投入政策和保障机制;理顺体制机制,明确疾控机构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建立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对城乡社区业务指导,进一步筑牢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根基。

健康报2023-3-6

 

 

湘潭县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湘潭县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安排和目标,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跟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下功夫,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传播,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健康获得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坚定不移用新思想定向领航,增强为民服务力度

1.压实主体责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行业,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2.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党建载体创新为重点,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聚力党建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领卫健人文建设,让医疗服务有温度,不断提升莲乡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突出战略思维,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3.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职责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合理配置村医,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动活动”。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全面压实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责任。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实施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县域副中心建设。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高层次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实施基层卫生人才本土化培养项目。强化县域医共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推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疾病“县治、乡管、村访”三级管理模式,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

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人口均衡发展,做好一老一小健康管护,深化医养结合,持续改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大力倡导婚检,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

6.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医共体的建设。加大国家省市中医药项目申报与建设,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打造优质高效服务体系

7.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建设,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指导督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

8.注重人才培养,建优干部队伍。做好人才招聘和培养,开展2023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加强机关干部和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9.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创建成果。推进全域卫生城镇创建,聚焦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补齐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短板, 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多措并举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湘潭县卫生健康局2023-2-24

 

 

踔厉奋发新征程 笃行实干显担当——贵州省卫生健康系统2022年人才工作综述 文章下载

踔厉奋发新征程 笃行实干显担当——贵州省卫生健康系统2022年人才工作综述

2022年底,新一轮“黔医人才计划”在贵阳启动。从2016年启动至今,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全国54家医疗机构的真情帮助下,762名来自贵州省、市、县三级医院的中青年骨干先后得以进入全国一流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学成返岗后,学员在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愈加显现,他们在临床诊疗中挑大梁,在医院管理上担重任,在科研创新上做先锋,在传道授业上播火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贵州省卫生健康系统在人才建设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生动缩影。

卫生健康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关键。近年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培养、留用各环节,加快补齐卫生健康人才短板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2年贵州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39.65万人,新增卫生系列高级职称3700余人,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达到1531人(院士62人),“银龄计划”引进人才747人,黔医人才计划共培训292人,招录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免试村医”745人。

强队伍,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85后”李田书是凤冈县琊川镇中心卫生院的业务副院长、一名全科主治医师。他2018年从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经过5年本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定向分配到了该卫生院工作,主要从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李田书到卫生院后,因全科医学的学习、培训经历,带动了卫生院的发展,让过去许多民众需要到县级以上医院治疗的病,如今在卫生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成为民众的健康“守门人”。李田书说,让百姓就地就医,少跑路看病是他最大的愿望。

现如今,像李田书这样,通过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培养,扎根基层,为广大百姓健康“守门”的人不在少数。据悉,2022年全省新招录中西医订单定向医学生181人,累计培养5483人,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3.98人。

医学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人才培养尤为重要。2022年,贵州省不断创新发展院校医学教育,持续强化人才培养。深入贯彻落实国办、黔府办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文件精神,推动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立。

贵州省累计获批医学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尚义班”共招录240名学生(每年招录60人),南山班共招录90名学生(每年招录30人),协和班共招录128名学生(每年招录32人),开展高校附属医院专项治理,积极支持医院和高校开展医、教、研协作。支持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5所本科高校新申报13个医学类国控专业,不断加强医学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贵州省持续加快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推动毕业后医学教育提质扩容,建成临床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4家,新增培养住院医师2900余人。住院医师结业考核首考通过率全国排名前进3位,2055人顺利通过审核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贵州省着力加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遴选新增6家助理全科基地,新增培养助理全科学员503人,293人顺利通过审核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建设国医大师工作站2个、全国名中医工作站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站1个。建设民族医药传承工作室,2021年遴选的10个工作室正在按三年计划建设中。

强化全员继续医学教育。拓展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在“北京班”“浙江班”基础上新增“上海瑞金班”“广东班”和“华西班”,全年共培训292人年,是过去三年总数之和。依托省内高校实施“黔医人才攀登计划”,助力在职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学位不断攀升。创新实施“黔医人才英才计划”英语培训项目,遴选50人到广东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全脱产培训,为出国研修培训项目储备人才。

大力推广“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3项,省级一类项目立项408项。全省医务人员参学线上线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300余项,累计培训120万余人次。培训基层以及二级以上医院全科转岗学员971人。

以提高乡村医生医疗卫生服务实用技能为重点,开展全省在岗村医轮训。

强引援,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

王辰院士来黔出席贵州省慢阻肺病照护的群医学实践项目研讨会,宋尔卫院士团队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签订乳腺专科建设帮扶协议……

2022年,“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品牌效应持续发挥,新增入团专家130人(院士2人),总数达1531人,其中院士62人。

人才是推动医院提质扩能的关键和基础,人才建设是核心保障,高层次人才在一些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发挥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2022年,贵州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搭建卫生健康领域高精尖人才大汇聚平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2年派驻10名专家到贵州医院工作,北京积水潭医院累计派驻21名专家到贵州医院工作,目前19人在岗。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2022年共招聘384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45人,优化了医院人才结构。省医依托优势学科,提供免费“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已有20名高端急需人才入住,引进高层次人才31人。

积极通过“人博会”引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开展全省第十届人博会医疗卫生领域引才工作,累计发布全省医疗救治等大健康领域人才需求岗位8556个,据统计,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人才270余人。

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开展领导专家“以才荐才”工作,领导专家累计推荐800人,累计到岗366人。实施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助力医疗卫生领域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目前已有2家企业3个岗位入池。拟制医疗卫生引才项目,单列“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创新人才项目”引才专项,重点支持贵州省医学类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从省(境)外全职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专家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2022年,全省20余家邀请单位共对接院士专家200余人,开展讲座15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30000余人次;开展手术示教34次、专家查房227次、远程诊疗74次,共计诊治患者2000余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8项;接受受援医院培训进修人员113人。

深化拓展东西部医疗卫生协作,广东省18家医院、贵州省内10家医院“组团式”帮扶贵州省20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共336家省外医疗卫生机构对贵州省开展实质帮扶。从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医附院等选派12名专家人才到基层挂职,组织省内23家支援医院向66个脱贫县受援医院派驻330名医务人员。

强支撑,优化人才政策支持

吸引了人才、聚集了人才,关键在于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最终实现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让人才真正成为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近年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与时俱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加强岗位设置工作指导。完成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疾控中心等单位岗位设置审核。上浮获批或已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允许其适当高于省内三甲医院现行比例。同时,对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的有关医院,适当提高其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

出台政策,鼓励和允许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相关医学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卫生健康事业,2022年全省共招录“免试注册”乡村医生745人。

新增获批设立“贵州省名中医”表彰项目,每三年评选表彰“贵州省名中医”30名。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认真落实关爱医务人员工作措施。疫情防控新阶段以来,从职称评聘倾斜措施、开展先进奖励表彰等五个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激励和保障。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带队在春节前走访慰问专家40人,组织开展“人才日”系列活动。全省定点医院为“优才卡”专家提供就医便利服务74人次。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根据国家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启动贵州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加大职称聘用倾斜。明确区域医疗中心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双一流”高校选拔医疗卫生类引进生,到岗后博士直聘到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硕士直聘到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授权同意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4家三级医疗机构自主开展副高职称评审。

完善工资分配制度,用“薪”激励医务人员共创美好未来。2022年6月,《贵州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在全省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来增加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双挂钩,同时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统筹考虑编内外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推动住院医师“两个同等对待”政策落实落地,加强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工作。

2022年起,全省村医每人每月再提高200元补助,并将该项工作纳入贵州省委省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

笃行不怠风正劲,奋楫扬帆向未来。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贯彻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优专项行动,围绕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需求、基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积极优化人才政策,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广纳英才为健康贵州夯实基石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奋进新征程,卫生健康领域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回望2022年的贵州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建设,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既难能可贵,又弥足珍贵。

可以说,人才的密度和广度,决定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在培养人才中抓好基础队伍建设,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突破发展壁垒,在完善用人政策体系中留住人才,这是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做好人才建设工作的“组合拳”。这些系统举措,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对于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而言,人才是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系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拓宽用人视野、广纳天下英才,切实做到发现人才求贤若渴、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让人才在卫生健康领域里尽情驰骋,让金子在广阔舞台上闪闪发光。

中国商报2023-2-28

 

 

2022年济宁卫生健康工作交出精彩答卷 文章下载

2022年济宁卫生健康工作交出精彩答卷

2022年以来,济宁市卫生健康委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聚焦“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有利推动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医改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公示名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经验全国推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阶段,精准高效做好防疫指导、风险研判、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果断处置多起突发疫情。以“零容忍”态度狠抓院感防控,在全省率先推行发热人员症状监测。圆满完成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疫情防控保障任务。中央和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后,工作重心迅速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设置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28家,建成重症床位3000张,顺利度过发热病人就诊、急诊就诊、重症病人就诊等3个高峰期,全市医疗秩序总体平稳。

医疗高地建设扎实推进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签订协议,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挂牌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建成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体数量居全省第3位。所有县级综合医院、7家县级中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6名国内顶级医疗专家在济宁设立“名医工作室”,实行常态化坐诊,广大群众不出市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济宁市入选全国深化医改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稳步推进

全市及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县),建成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26个。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名医堂”建设,西苑医院济宁医院牵头成立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脾胃病集群。连续6年举办儒医论坛,成功承办两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2022年7月,济宁市作为全国唯一受邀地级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有关经验。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激励实施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项目,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乡村医生队伍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逐步提升。11个县市区启动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累计新增168个中心村卫生室,培育109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重点人群服务取得积极进展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以高于全国同类地市标准,出台28项支持托育发展政策举措,在省内实现“七个率先”,2022年新增托位1.3万个、备案托育服务机构达到315家,均居全省第1位,成功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公示名单。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覆盖率达93.9%。深化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创建,曲阜市成功入选省医养结合创新引领县、省文旅康养强县。

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谱新篇。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将锚定“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目标,紧扣医疗卫生综合能力登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普惠两条主线,高标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高水平启用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更高标准发展托育事业,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记者

济宁市成功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公示名单,请问在婴幼儿照护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崔 涛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

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

婴幼儿照护服务事关民生大事,是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托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22年,全市备案托育服务机构315家,新增婴幼儿托位1.3万个,均居全省第1位;托位总数突破3万个,每千人口拥托位3.6个;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公示名单,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被全国总工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拟命名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一、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把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纳入济宁市“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13个、目标数居全省第1名。济宁市政府将托育工作纳入为民所办实事,以高于全国同类地级市标准,高质量出台《济宁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试行)》。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养老托育指挥部,由3位市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建立政策保障、工作任务、责任考核“三张清单”,2022年召开联席会议30多次,强力推动托育工作。

二、打造一流的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济宁市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等文件。指导托育机构设定普通家庭可接受的收费标准上限,主城区乳儿班不高于2500元/人/月,托小班、托大班和混龄班不高于1900元/人/月,让更多婴幼儿享受到普惠性托育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市、县两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托育机构建设补助、运营补助、连锁补助和示范奖补。

三、完善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支持大型国企领办托育机构,济宁国投公司投资5300万元,组建省内首家国有托育集团和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济宁城投公司建成社区托育机构9家、托位850个。市总工会每年择优给予5—10万元建设补助。鼓励社会层面参与托育事业,建设市场托育、幼儿园托育、公共场所托育、社区托育、家庭托育等5类托育模式。

四、丰富科学育儿内容体系。依托儒家文化发祥地独特优势,将国学经典、传统故事、礼乐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儿课程,引导婴幼儿文明习惯和意志养成。强力推进医育结合,成立市、县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15个,组建138名市级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团队,定向包保托育机构。

五、创新构建规范高效监管体系。高标准建成济宁市托育管理智慧云平台,实现对0—3岁婴幼儿照护全流程监管。成立市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协会,指导托育机构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对托育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实施“信用+综合监管”。

济宁新闻2023-2-24

 

 

蚌埠市卫生健康委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文章下载

蚌埠市卫生健康委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以来,蚌埠市卫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和二十大精神, 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对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不断推动系统法治建设,现将我委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加强组织‎‎,法治保障

(一)强‎‎导。发挥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坚持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干部年度围绕法治学习、依法履职、重大事项依法决策等情况进行述法。2022年以来召开专题会议7次研究法治建设相关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推动卫生健康立法落地落实。一是推进出台《蚌埠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对传染病预防、报告、控制与救治等各环节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强化对传染病防控的监督管理,提升疫情防控效果;二是与生态环境局商议联合制定《蚌埠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提升医疗废物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严格贯彻《蚌埠市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法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压实部门责任,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法治保障水平。

(三)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开展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在推进卫健系统法治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切实把贯彻《规定》作为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坚决做到以上率下、严格对标对表,确保工作实效。

二、落实普法责任,强化宣传培训

(一)严格普法责任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结合卫生健康工作特点,3月22日下发年度蚌埠市卫生健康委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工作要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系统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卫生健康工作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一是组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二是出台了《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实施二周年宣传活动实施方案,6月1日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广泛开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正式施行二周年相关宣传及惠民活动。三是开展《献血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结合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6月12日在中恒商贸城开展《献血法》集中宣传;四是借助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及2022年“敬老月”活动,开展涉老防诈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和政策、老龄相关重要文件宣传等活动;五是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4月下旬,以“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为主题,采用线上宣传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六是开展爱国卫生月宣传。4月份,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开展2022年爱国卫生月系列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爱国卫生意识;七是参加“法润乡村社区”行动。10月14日,制作宣传展板参加蚌埠市“法润乡村社区”行动启动仪式,面对面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二)加强普法培训。一是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2022年党委中心组开展宪法、民法典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3次,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坚持集中普法培训。结合卫生健康部门工作实际,通过集中学习与蓝盾讲坛等形式,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师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普法培训,其中8月5日组织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领导干部以视频会的方式参加全省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与法治水平。

(三)开展特色普法。一是积极参与“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我委已报送“两名”十大法治人物参加蚌埠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二是开展执法典型案例评选。注重以案释法,汇编蚌埠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并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典型案例解读培训。三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培训。充分运用《卫生监督网络培训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全市完成总学时数5400学时,人均62.07学时;开展8期蓝盾讲坛,对卫生执法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行政能力、政治能力等相关培训,参训320人次。

三、严格工作程序,扎实依法行政

(一)加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一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规范事前、事中、事后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2022年以来,按照执法全过程记录要求,更新现场执法装备,规范使用执法听证室、案件合议室等执法工作室,按照具体功能设置约谈室、听证和陈述申辩室。在各执法环节全面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三是严格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与行政决策审核。强化法律顾问参与,对于执法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核通过,2022年审核重大行政决策18件。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完成规范性文件与政府请示报告,完成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关于印发蚌埠市落实退休人员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常态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17〕70号)继续有效;2022年4月23日已印发《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的通知》(蚌政办秘〔2022〕18号),《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蚌政办秘〔2014〕72号文件建议废止。

(三)严格执行法律顾问制度。2022年我委与安徽省淮河律师事务所续签法律服务合同,在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定与行政决策工作过程中,我委强化法律顾问参与,对于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核通过。2022年,委法律顾问审核合同及其他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10余份,出具法律意见书10余份,开展合法性审查5次,开展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审核10余件,电话解答各科室法律咨询若干次。

(四)规范处罚卷宗质量。一是坚持行政处罚案卷五级审核制。确保行政处罚案卷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裁量准确,2022年市卫健委办理案件参加行政复议2起、行政诉讼2起,均予以维持。二是组织开展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及优秀、典型案例推选工作,促进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质量提升。

(五)强化卫生健康监管。一是医疗卫生监督。开展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医保基金突出问题专项督查等多项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立案查处9家;开展962家医疗机构医疗乱象专项治理行动,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3起;开展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2022年记分1527次。二是公共卫生监督。一是全市15家游泳场所“你点我查”专项活动,完成2022年度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沐浴场所、游泳场所等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市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率达到98.1%;对537所学校开展学校卫生春秋季专项联合检查行动,责令限期整改各项问题460项;对12家涉水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市区及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行动。三是职业卫生监督。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全年监督职业健康体检机构12户次和职业病诊断机构2户次,完成145家职业卫生用人单位双随机监督抽查,完成率100%。2022年,市卫监支队袁亚秋同志获得“蚌埠市工业发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找准问题症结,化解行政纠纷

我委畅通行政纠纷化解渠道,完善行政纠纷化解机制,强化信访工作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在“有人管事,事要办好”上下功夫。坚持源头预防,边排查边调处,坚持抓早抓小,能调应调尽调,全力以赴地做好涉疫信访工作。加强与信访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涉疫信访和矛盾纠纷线索,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

2022年共办理市长热线、主任信箱等举报投诉3735件,办理互联网督办留言508件。国家、省信访局、省卫健委市信访局等各类转办信访件56件(其中省转办22件),蚌埠论坛84件,省九不准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情况投诉119件,省留言平台136件,网络舆情6件,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反馈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未发生重大集体访和进京赴省访,整体形势保持平稳。

五、认真梳理总结,发现存在问题

2022年以来,我委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通过总结也发现一些不足。一是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有待丰富,宣传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干部学法意识不强,规范执法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行政纠纷形式趋于复杂,化解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六、对照工作目标,健全长效机制

今后,我委将继续按照省卫生健康委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继续扎实推行卫生健康法治工作,重点做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工作推动,进一步提升全系统法治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是优化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宣传阵地,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坚持重要时间节点宣传与常态化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印发宣传册页、开办法治讲座、开展主题专题普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播放视频影像、播放电子展示屏、开展义诊、各种卫生日、相关疾病防治日(周)等多种形式,挖掘具有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资源,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工作,积极优化卫生健康法治环境。

二是严格制发程序,抓好文件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严格合法性审查程序,把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等内容作为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必经程序,并通过政府及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抓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制定、备案工作,定期组织清理件,对无法律法规依据、超越法定权限、与上位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等情形的文件,及时进行废止或修改。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落实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严格执法监督,加大法律顾问参与执法决定审核的深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提高调处力度,积极探索更多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改善执法条件,规范使用听证室、合议室与约谈室,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并探索全过程记录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常态化开展“三项制度”评估和案卷评查,加强执法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四是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法治建设。围绕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将非法行医、医疗美容、“五小”场所等作为执法检查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不断规范全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继续推进医院法治建设,将法治理念贯穿医院管理工作全过程,发挥法治对医疗机构改革发展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努力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蚌埠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3-12

 

 

建德市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汇报 文章下载

建德市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汇报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疫情防控为基,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核,以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提质年、数智卫健提质年、党建强基提质年“三个年活动”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面貌。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2022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七大机制”,重点强化“吹哨”责任和监测预警能力。一是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通过“方舱+巡回”的接种方式,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和加强针接种覆盖工作,加快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6.35万剂次,其中完成加强针接种30.45万剂次,接种覆盖率91.3%,杭州地区排名中位,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92.89%,杭州地区排名第3位,8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78.08%,杭州地区排名第1位。二是持续强化疫情防控核心能力建设。迭代升级核酸检测实验室设备,启动疾控中心2.5万管/小时核酸检测基地建设。通过“培训+实战”的模式,不断扩充核酸检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市核酸检测人员由原先的45人上升至目前的87人。通过“五个1小时”精密管控,采、送、检、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平均时长由原先的12小时缩减至目前的5小时之内。截至目前,2022年累计完成核酸采样检测2017余万人次。三是持续提升隔离点综合服务水平。优化隔离点管理流程,完善专业内部管理制度12项,选派院感专家23批次对新开设隔离点重点区域设置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常态化开展隔离点院感控制日常检查督导。截至目前,2022年累计选派502名医护人员赴隔离点、钱塘驿站开展医学观察工作,累计接收境内外隔离人员16095名,累计转送阳性人员217名,未发生隔离点交叉感染事件。

(二)全面推进卫健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省共同富裕1+7+N和1+5+N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为抓手,对标对表,各项建设指标稳进提质,提前达到预期成效。一是全面推进完善生育支持措施。贯彻落实三孩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开展“5.15国际家庭日”、“7.11世界人口日”等活动强化三孩相关政策宣传。出台二孩、三孩家庭购房支持政策,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项制度。拓宽“出生一件事”服务内容,1-11月累计生育登记审核2572人,线上办理率达99.8%,“出生一件事”联办1490人,联办率达71.4%,切实减轻群众办事、办证负担。二是全面推进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体检105683人次,其中65岁(含)以上54881人次,体检率达70.65%,18-64岁完成25147人次,体检率达21.22%,0-6岁儿童、在校中小学生体检25665人次,完成率94.79%。完成结直肠癌筛查23223人,完成率100.97%,完成肺功能检查2032人,完成率101.6%。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完成常住人口签约171123人,签约覆盖率38.65 %,完成10类重点人群签约164861人 ,签约覆盖率 86.31%,重点人群签约占比达65.55%。三是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打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良好局面。坚持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重点,引领社区不断推进为老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老年人在社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2022年明珠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罗桐社区被命名为杭州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有望突破81.73岁。

(三)全面推进数智卫健改革攻坚。开展数智卫健提质年活动,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项目成功纳入2022年省卫健委数字化改革基层储备项目,未来乡村卫生室场景建设获杭州市领导批示肯定。一是迭代升级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2.0。建立医用耗材“双盲一明”遴选准入新机制,做深做实医生、科室、医院、第三方企业四个分析报告。利用医用耗材UDI码技术实现医用耗材从出厂到使用全程可追溯管理。开发线上监管应用,实现医用耗材从遴选准入到监督评价9个环节全流程监管。二是开发上线同质化实验室瑞智检监管平台。根据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工作推进需要,打造全市公立医院同质化实验室平台,实现公立医院实验室人员、设备、耗材、信息、质量五统一管理,开发上线瑞智检监管平台,对实验室检验质量、人力效能、成本控制、设备状态等多维度进行动态监管,2022年7月监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节约检验成本300余万元。三是深化未来乡村卫生室场景应用。下涯镇之江村卫生室获评省级四星级智慧化卫生室。目前全市30家未来乡村卫生室已使用健康管理一体化设备自我检测3099次,1548人通过云诊室与归属地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生复诊,现场智能药柜取药952人次,同时完成招聘驻村健康协管员24名并经过统一培训、考核,为本村百姓提供慢病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逐步成为基层健康守门人。

(四)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县级强院、医共体改革、医联体升级版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实现由县级强向县域强转变。一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推动建立面向基层尤其是偏远乡村医务人员薪酬托底保障机制,调增村卫生室人员经费1万元/人,调整偏远地区医护人员补贴1200元/月。通过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提质年活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为286.66元和9835.8元,同比增减幅度为0.92%、-2.13%,实现均费零增长;提增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6.24%,同比增长2.28%,药占比持平,化验收入占比同比下降1.28%。二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学科体系,努力巩固提升心血管、重症医学等一批重点龙头学科能力。与2021年同期相比,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DRG组数、CMI值、RW值、三四级手术占均有突破,如市一院1-10月病例组合指数(CMI值)为0.8828,同比提高0.16%,DRGS组数570组,RW值大于等于2占比为5.36%,平均住院日7.56天,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台次数901,占总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占比12.80%,同比提高5.26%。市二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实力基本达到二甲水平,乾潭、大同两个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初步达到二乙水平。三是全面推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打造浙西医学高地建设目标为抓手,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通过省、杭州市三甲医院帮扶以来,我市共建成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二、三类杭州市重点学科/区域共建学科以及16个建德市级重点学科,同时,新开展包括心脏介入治疗,血管外科治疗,脊柱微创治疗,胃肠癌精准根治术等17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放大“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改革优势,进一步提升成员单位综合服务能力,1-10月成员单位门诊人次达136.93万人次,同比提高6.55%,可提供夜间门急诊服务达14家,正常开展住院服务并建立慢病联合病房9家,开展择期手术2家,今年手术量已达856例,服务指标处于杭州地区前列。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乾潭、大同两家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寿昌镇卫生院也已完成国家推荐标准评审。

(五)全面推进高水平健康建德建设。深入开展“健康建德”25项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打造并培育了一批具有建德特色和建德元素的健康细胞。一是全面加强爱国卫生管理。对照国卫乡镇建设新标准对各乡镇进行指导,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乾潭镇、大洋镇、梅城镇、下涯镇、寿昌镇、大慈岩镇、钦堂乡顺利通过杭州市级国家卫生量化分级暗访。完成7个乡镇国家卫生镇复评材料的审核上报及25个省级卫生村的推荐申报工作,目前我市所有村均已申报省级卫生村。二是全面提升病媒生物防制水平。开展乡镇病媒生物防制水平评估,根据国家卫生镇创建标准要求及《浙江省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评估认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创建国家卫生镇四害密度必须达到C级标准,梅城镇、钦堂乡等8个乡镇顺利通过杭州市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评估认可。积极推进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省级除四害村建设,切实做好2022年度3个省级除四害样板村的打造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1家健康促进医院、4家健康医院、5家健康社区、9家健康企业、5所健康促进学校(银牌)、5所健康促进学校(铜牌)、1家健康机关事业单位、128个健康村、15000户健康家庭等不同种类的健康细胞申报。组织专家对各健康单位开展建设培训会两场,并开展现场指导健康单位创建工作。

(六)全面推进民生福祉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全面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为15000名70周岁以上自愿接种流感疫苗对象免费接种。新建梅城镇顾家村卫生室、洋溪街道洋安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建新安江街道明珠社区卫生服务站、莲花镇戴家村卫生室、三都镇松口村卫生室均已经投入使用。新建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8家,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1家,新增托位632个(普惠型520个),托位完成率达126%,目前每千人托位数达3.58个。分别为32959名和33128名20-64周岁已婚妇女开展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完成率分别达132%和132.5%。为偏远山区慢性病患者提供药物配送服务,制定全市统一“两慢病”药品目录,通过“云药房”平台,实现在偏远农村“两慢病”药品“能配尽配”。二是全面推进卫健系统民生基建项目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市一院二期、市二院迁建、杭七院浙西院区、大同卫生院二期、航头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以及莲花卫生院、洋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等一批重要项目建设,同时不断迭代优化镇、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建设,2022年度计划投资额为3.0859亿元,目前已基本完成投资。

(七)全面构建卫生健康行业党建新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开展党建强基提质年活动,以“厚德精医、强基提质”为目标,全面推进医务人员医德与医术精诚精业、全面培强,行业党建与卫生健康事业互促双赢、全面提质。一是落实市级公立医院党组织进位升级,目前市二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由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市四院由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基层党组织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推动乡镇(街道)属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民营医院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目前市委组织部过会同意,这也为下步我市三大医共体党委组织架构体系建设打下基础;三是建立以党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医院清廉建设指数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党建评价体系,实施量化打分,夯实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四是持续深耕“一院一品”、“一支部一品牌”等行业党建成果,如建立市一院“医路先锋、建心见远”、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锋领众医者,橘井皆生香”、市疾控中心“树疾控先锋,铸健康卫士”等多个党建特色品牌,为系统行业党建发展融入卫健特色。五是会用善用省市智慧党建系统,关注党员发展全过程培养,提升党务干部综合素质,健全党员干部职工“三培养”机制。

(八)持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及对口支援工作。一是新旧“换血”,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开展下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局管干部选任,提拔正职11名,提拔副职20名;交流任职14名。提任1名90后年轻干部担任局管正职,2名90后年轻干部担任局管副职。二是服务“活血”,营造爱才氛围。持续实施“双培养”机制,发展高知党员3名;日常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做好人才慰问,走访了解人才工作生活情况,倾听人才需求,帮助新引进人才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兑现各类人才补助(奖励)300余万元,营造出温馨氛围和归属感。三是加速“输血”,充实人才队伍。开展社会公开招聘2次,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人。以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23人,引进1名博士进市一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市妇保院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会医院)签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联盟”协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委培,新录取本科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33名充实基层医疗队伍。四是提升“造血”,夯实人才基础。新评聘卫生高级职称人才60人,新认定杭州市D类人才7人,获批卫健系统首个杭州市“专家工作站”,发挥本土人才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作用。鼓励临床与科研一体化推进,成功申报省、杭州市科技立项16个。畅通人才上挂进修,下沉锻炼渠道,共选派43名青年人才赴浙二、省人医、省中、杭州市一等省市三甲医院进修,医共体内设置人才统管机制,选派专家下基层坐诊、带教440余人次。五是持续“献血”,深化对口协作。选派8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四川乡城、西藏那曲、新疆阿克苏等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完成建德-乡城两地远程会诊平台搭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带教30余人,开展培训各类20余次,参训1000余人。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朝着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普惠公平的目标奋进,重点抓好六大方面工作:

(一)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

一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党委班子成员、党建联系领导、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切实用理论学习指导好工作实践,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夯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依托“三大医共体党委”建设,以“厚德精医、强基提质”为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医务人员医德与医术精诚精业、全面培强,行业党建与卫生健康事业互促双赢、全面提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行业党建特色品牌。

三是加强党管干部,选好“领头雁”。探索建立干部晋升渠道和机制,搭建择优平台,加大激励力度,建好后备干部人选库,不断为局管干部群体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以着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为重点,牢筑人民生命健康屏障。

一是强化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规范化建设。在保证200张救治床位和35张重症床位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更多普通及重症床位,以确保新冠肺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应收尽收。同时,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开设足够的发热门诊,以满足更多的群众就医需求。

二是加快储备足够数量的医疗救治物资设备。扩充专业医疗救治队伍,选派一定比例数量专业救治团队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做好各方面储备工作。

三是全力落实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要特别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在自愿原则下,确保我市新冠病毒疫苗应种尽种,筑牢新冠肺炎免疫屏障。

(三)以迭代深化数智卫健为手段,切实推进健康应用场景建设。

一是优化完善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2.0场景应用。强化与市纪委医用耗材大数据监督平台预警联动,切实规范医用耗材管理运行指导,降低百姓看病就医用耗支出。

二是深化浙里互认医共体同质化实验室平台建设。通过迭代升级瑞智检实验室监管平台,抓好实验室质量、安全、效率、互认量、互认金额五个方面,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减轻百姓看病就医负担,力争降低人均看病就医检验费用支出35元以上。

三是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构建县、镇、村三级健康地图,形成区域疾病图谱与个人健康画像,实现全民诊前、诊中、诊后全程数字化管理,为县域“健康大脑”持续不断提供健康“元素”。

四是全面推进未来医院建设。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围绕院前、院中、院后全链条,瞄准空间、流程、服务、技术、管理、人文全方位,探索多技术融合,全场景浸润的智能化未来医疗新业态。建设数字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医疗健康信息统一集中存储和管理,实现成员间信息与数据联通共享。

(四)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医共体集成改革、医联体深度融合、浙有善育、浙里健康等重点工作推进。通过体制机制优化,加快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共富格局。努力提升千人医师数、千人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等共同富裕核心指标,为建德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是深入推进健康建德建设。结合美丽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持续推动“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六大体系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做好飞行检查(暗访)迎检工作,力争高水平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三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聚焦基础建设,优化就医环境。加快推进市一院二期、杭七院浙西院区(一期)、疾控中心实验楼、大同医院二期、航头卫生院改扩建等在建项目工程。积极谋划更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城镇卫生院、大洋镇卫生院、三都镇卫生院迁建及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楼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站)标准化建设,计划陆续对现运行的208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科学逐步规范功能分区,提档升级医用设备,改造升级业务用房,提升基层医疗的托底能力。

四是做实做细民生福祉项目。根据省、杭州市民生事项任务分解,2023年计划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5 个。同时将继续开展“三免三惠三提升”健康行动,计划为15000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为20000名高危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为2000名65-74周岁老年人开展肺功能筛查,为22000名20-64周岁适龄女性开展两癌筛查。深化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健康体检,进一步加大“一老一小”健康体检参与力度,力争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达70%以上、 0-6岁儿童、在校中小学生体检率达90%以上。今年新申报的两慢病“17防”—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项目与生育补助两项市本级民生实事项目如被采纳也将按照任务计划有序实施。

(五)以医院等级创建为抓手,扎实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全面提升县级强院为目标,大力推进医院等级创建工作。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强县域龙头学科建设,完善学科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实现医院学科建设与临床多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市二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四院等4家公立市级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创建评审,市一院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中达到B++水准,至少1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

二是强化医共体共建基层特色专科(专病)。借助医共体牵头医院优质资源,推进医共体内临床科室垂直化管理,发挥好全—专科联合门诊和慢病联合病房优势。2023年计划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植一批中医适宜技术、慢病康复等特色专病专科,让更多基层群众获享优质医疗。

三是精准培养医卫人才队伍。依托省、杭州市各结对(合作)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西院区等平台,做大柔性引才文章,吸引省市级名医开展带教、开设工作室。持续拉紧“乡情”纽带,积极对接在外医卫领域乡贤返乡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加大在科研立项、进修学习、房屋租住、家属随迁、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扶助力度。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环境,建立基层服务激励机制,畅通基层人才流动渠道,推进市域内“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六)以迎亚运保平安为目标,做好亚运会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完善亚运会医疗救治保障方案,做好人员抽调准备,认真做好各项测试赛实战演练,进一步锤炼医疗卫生保障队伍,充分做好赛时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准备。

二是做好卫生监督保障。完善亚运会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开展住宿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接待酒店二次供水、公共用品清洗消毒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和放射防护专项监督检查,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精麻药品、剧毒药品、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管理,确保不发生相关卫生安全事件。

三是做好安全维稳保障。全面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卫健系统大安全大平安统筹管理机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综治平安、信访维稳、反恐防范、国安保密、防诈防骗等各项安全工作。

建德市卫生健康局2023-2-22

 

 

柳江区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柳江区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工作计划

2022年,我区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推动各项政策协同联动、落地见效。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倡清廉强作风。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党建“第一责任”与业务发展“第一要务”有机融合,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加强党建引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党建+”抗疫联动模式。

深入开展纠治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四个年”活动,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医院建设,推动柳江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以案促改,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多例违反规定的典型案例,开展集体廉政谈话,防微杜渐筑防线。开展第五届“柳江好医生”“柳江好护士”评选活动,选树典型,充分发挥正面榜样的引领辐射作用,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唱清廉山歌,建清廉医院”清廉主题党日、“医心向党•清廉为民”道德讲堂等活动,涵养廉洁文化。打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廉政文化阵地,区人民医院打造“清廉医家”廉政主题文化阵地,培育廉洁文化,凝聚发展动能。区中医医院与柳江中学(岜公塘校区)共建“壮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及“壮药园”,拓展清廉医院为民服务外延,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二)履职尽责,筑牢疫情防线。

1.严格院感防控举措。加强院感防控工作,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工作指导,严格管理,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预检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落实,加强发热门诊规范管理,多次组织检查指导组,深入各医疗机构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核酸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以来,柳江区卫生健康局继续加大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扩建工作,不断增设检测设备。截至9月中旬,最大样本检测能力由年初的5520单管/日提升至1万单管/日。积极探索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模式,如有疫情时,第三方检测机构可承担3万管/日的检测量。目前,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购买设备项目申请还在审批程序中,项目完成后,柳江区公立医疗单位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体检测能力将达到5.2万管/日。积极组织开展核酸采样检测人员培训工作,今年以来,通过培训核酸采样人员642人,采样储备队伍增至1645人;经培训取得核酸检测资质20人,核酸检测储备队伍增至69人。

3.做好重点人群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为方便群众核酸检测需求提供便利的采样点,2022年,柳江区设置医疗机构固定采样点13个,农贸市场固定采样点22个,高速路口“落地检”采样点2个,9月中旬新增社会面2个愿检尽检采样点。2022年配合学校分别于3月、4月、8月底到9月初完成3轮师生核酸检测工作,共计师生检测人约28.62万次。

4.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共设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11个,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对口负责接种点医疗救治保障工作。同时组织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成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和医疗救助小组,制定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应对预案,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报告、调查、诊断鉴定和补偿等相关工作。截至10月25日,我区3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96.55%,全程接种率为93.03%;6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90.25%,全程接种率为86.35%;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80.80%。

5.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今年以来,柳江区先后出现“3.11”、“7.18”疫情,作为疫情防控主力军,柳江区卫生健康局闻令而动,快速响应,一是充分发挥核酸采样“前哨”作用,对阳性标本人员早发现、快处置。二是精准锁定重点采样人群。迅速制定封控区、管控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及采样支援工作预案,对重点人员全面分类管控。三是定格定人定责网格管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动态调整划分采样“区域”,确定采样医疗机构、采样人员数、转运车辆、医疗机构及网格联系人,做到网上有格格中有人。四是统筹协调保障体系化。成立物资保障组,合理分配物资,及时补给。启动样本转运及调度工作小组,实行24小时轮班制。集中统筹全区检验力量,及时抽调人员充实核酸实验室,保证全区两家实验室满负荷高效率运行,并确保检测结果快速报告。两次疫情均得到正确快速处理,无医护人员感染,未造成社会面传播。

(三)抓好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工作。

一是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卫生健康单位(包括民营医疗机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常态化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立行整改。二是深入推进卫生健康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抓好“两个集中治理”,抓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安全防范。三是抓好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健全机构落实考评制度,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本系统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加强医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强化“平安医院”建设,持续深化重精患者治疗管控,持续抓好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宣传。发动群众、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注册,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及安装反诈APP宣传工作。

(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稳步推进柳江区监测对象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工作。二是继续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患者随访工作,脱贫人员、监测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签约率100%。三是加强卫生室及村医管理,全面规范和提升乡村医生诊疗服务。四是落实上级关于做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求,对因病纳入监测对象的认真排查核实、落实相应的健康帮扶措施。

深化改革,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在市级三级牵头医院的指导下,区直三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高。2022年1-9月底,市级三家牵头医院下派专家人数共计40人,专家下乡共153人次,通过坐诊、查房、带教、讲课等形式给予常规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的技术支持。在牵头医院帮助下,三家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项。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2022年1-9月,牵头医院共下派专家85人,共670人次,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较好实现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

(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今年初,穿山、百朋、进德3家卫生院在2021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达到推荐标准,先后获国家、自治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三都、拉堡、土博、里高4家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获自治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及柳州市卫健委通报表扬。2022年,我局指导三都中心卫生院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成团镇卫生院创建“基本标准”,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七)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重大疾病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结核病、艾滋病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门诊巩固基本药物维持治疗补贴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费用补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1-9月,共为全区2231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药物发放服务,为173名患者提供住院医疗补助。

(八)加强项目建设工作。

推进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及其功能完善提升项目建设,做好区人民医院2023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完善提升工程、柳江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建设;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主体验收,基本完成室内部分设备安装、室外装修装饰以及铺装、绿化等施工,其功能完善提升工程初设基本定稿。

(九)稳步推进健康柳江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今年3月,柳江区获命名为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区。2022年,继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共投入15.35万元作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经费。二是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组织做好城区(复审范围)2022年除“四害”消杀活动。三是持续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创建工作,我区84个无烟党政机关全部确认为自治区无烟党政机关,覆盖率达100%;我区12家各级医院无烟医院覆盖率达100%;区爱卫办、区教育局联合检查组于6月上中旬开展对71所学校的检查验收,对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并持续跟踪督导,确保今年完成无烟学校创建任务,覆盖率达100%。四是开展卫生创建活动。2022年,我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任务2个,分别是穿山镇、百朋镇(2023年验收),创建自治区级卫生镇1个(成团镇),创建自治区级卫生村13个,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先进单位10个,迎接自治区级复审自治区级卫生村6个、卫生先进单位8个。目前我区2022年自治区级卫生镇、村、单位创建以及复审全部通过了市级复核。

(十)做好计划生育、一老一小服务及妇幼工作。

一是落实奖扶政策,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对象,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奖扶资金289.464万元。今年全区中、高考考生396名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农村独生子女考生享受到中、高考加分的政策性照顾。二是有序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开展三孩生育政策宣传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三是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规范婴幼儿照护服务。完成托育机构摸底核查工作,截至9月底,我区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数1422个,达到每千人拥有托位数2.8个。四是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活动,普及相关政策。五是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截至9月底,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2.2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5‰。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各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指导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及卫生领域违法行为,与辖区公安部门联合执法1次,立案查处非法行医及其他违法违规执业64起,已立案63起,已结案59起。今年以来,对44家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11家医师不良执业行为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和医师进行了不良记分。积极开展“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2022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双随机”抽检任务95家,现场监督工作任务及时完 成率达100%。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对危害因素检测超标企业均提出督导措施和下达整改意见书;完成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管理企业92家;完成2022年自治区职业卫生双随机监督检查建档工作。

(十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政策引人才,年初柳江区出台《加快柳江区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对医疗卫生人才按类别给予最高每年1.8万元生活补贴,实行购(租)房优先申报、子女入学保障等政策。鼓励各个医院对引进的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给予一次性补贴和相应租房补助。目前,全区医疗人才队伍现有高级职称200人,中级职称70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名,本科学历1068名。二是继续实施“乡聘村用”,有效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1人及第二批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16人毕业安置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今年3家公立医院计划招聘人数175人(其中全市统一招聘108人,自主招聘67人),乡镇卫生院全市统一招聘计划招聘91人。

二、存在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医疗机构需抽调大量医务人员不定期开展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交通卡点值守、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入户核酸采样等工作,任务繁重,本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全面推进卫生健康各项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落实。

(二)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抓作风建设,推动清廉医院、清廉机关建设走深走实。

(三)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四)继续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

(五)统筹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六)开展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七)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稳步推进健康帮扶政策落实。

(八)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九)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卫生创建工作。

(十)继续抓好奖励扶助优惠政策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和完善老年人和婴幼儿健康服务工作。

(十一)强化人才招引力度,稳定队伍,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柳江区卫生健康局2023-2-27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几何?请查收,这份“健康四川”答卷 文章下载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几何?请查收,这份“健康四川”答卷

数读2022年“健康四川”答卷

便民

为全省812.7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敲门行动”服务20.4万失能老年人

新增普惠性托位5800个

超额完成百万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民生实事

门诊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均居全国第二位

全省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次均费用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川渝三甲医院互认45项临床检验、67项医学影像结果

全人群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97亿剂次

建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省儿童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天府锦城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挂牌运行,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

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0个,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90家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全国率先提出并建成167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争创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启动建设首批7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五位

四川在国家“十三五”分级诊疗评估居西部第一位

四川争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3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全面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国家“十三五”分级诊疗评估居西部第一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新开展“入川即检”和“防疫泡泡”闭环生产模式……3月1日至2日,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省卫生健康委在会上发布了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成绩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精准服务群众健康需求

“赵奶奶,您最近身体还好吧?”近日,广元市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村医带领家庭医生团队敲开赵淑莲奶奶家的门,为这名失能老年人测量体重、血压等,进行心理疏导,还指导家属做好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并留下联系电话号码。

2022年,这样的“健康敲门行动”敲开 20.4万失能老年人的家门,超过810万老年人享受到免费健康管理服务。

一老一小,是一个家庭的两头牵挂。据统计,2022年全省三孩出生人数占出生人口的7.3%,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2022年1月6日,我省成立0—3岁婴幼儿托育标准化建设与培训指导中心,落户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幼托育中心也在2月14日开业,提供部分普惠性托位。据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四川新增普惠性托位5800个,省委、省政府也印发相关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等17条措施。

妇幼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最近,各地正陆续开展“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工作。“去年用9个月完成百万名35至64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不少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将继续干好这项‘百万级’民生实事。”据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建立“两癌”筛查民生实事工作专班,推出为“两癌”筛查阳性病例设立转诊绿色通道等系列新举措,妇联、财政、保险等多方也在协同联动保障。去年,四川自愿免费婚检、免费孕前检查等出生缺陷防治项目惠及适龄群众200余万人。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几何?请查收,这份“健康四川”答卷「相关图片」

攀枝花市米易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内,设有明显的两癌筛查处标识。

在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刻,四川卫健系统精准服务群众健康需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群众担心挂不到发热门诊号,就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设置数千个发热门诊(诊室、哨点);有企业因停产亏损而担忧,就快速创新“防疫泡泡”闭环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重点人群入院,就建立省级多学科医疗救治专家组,实施重症早预警、早介入、早干预,坚持“一人一案”精准诊疗……

“优化防控政策不能总等群众反映困难再行动,我们要不断创新打法、主动出击。”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举例,去年4月到12月,我省创新实施“入川即检”,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守住“省门”“国门”;公开招募2.2万余名公共卫生特别服务岗人员,协同推进“十四五”生命健康重大科技专项和新冠肺炎防控省级科研攻关项目;2022年12月,我国首个昆虫细胞技术平台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今年1月13日在成都开打……

一年来,四川坚持“小快灵”措施处置本土疫情,立足圈风险、防外溢、防扩散,以快制快有效处置省内多轮疫情,还北上陕西、河南、吉林,东进上海,南下广西、海南,西挺新疆、西藏出征支援。

织密公共卫生网络

构建“顶天立地”医卫格局

2022年12月19日,四川首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开诊仪式在眉山举行,填补了省级儿童医院建设空白,也是全国唯一走出省会城市、布局地级市城市的省级儿童医院。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几何?请查收,这份“健康四川”答卷「相关图片」

四川首家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医院供图

两个月后,四川省儿童医院已同华西二院锦江院区、华西院区实现预约挂号、专家坐诊、患者转诊入院等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有个孩子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锦江院区没病房了,当天一小时左右车程,就到了眉山,孩子及时入了院。”华西二院小儿肾脏科主任陶于洪说。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成效几何?请查收,这份“健康四川”答卷「相关图片」

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在进行小儿推拿。魏冯

华西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一期项目600张床位,开诊以来门诊外地患者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床位900张,预计2025年建成投用;三期项目规划床位500张,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儿科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以及集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应急救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八位一体”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不仅有四川省儿童医院的顺利开诊,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四川加快推动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发展,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还迎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天府锦城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挂牌运行,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

建高地,也要强基层,我省持续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格局。2022年12月,16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人员队伍、用地保障、设施设备、科室设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就医高峰期,我们的床位总是不够,得益于次中心的建设,当地给我们重新选址20亩,搬家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都有了增加。”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吴海生说。

不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感受到,双向转诊渠道更加畅通了、公共卫生网络更加健全了。2022年,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人次较2021年增加141%,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达91%。

去年四川还推进省级菌毒种库建设,新增494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医疗机构,累计创建三级以上疾控机构35家,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8个。“为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去年在凉山州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提高到97.97%,我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和职业病报告病例数也有下降。”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补充。

深化综合改革

重大部署全面落地落实

2月17日,在广安召开的川渝医疗管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川渝两地卫健系统有了新谋划——2023年将重点推动重庆市中心城区、万州、涪陵等29个区(县)和四川省成都、广安、泸州等15个市相邻地区开展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一天,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与简阳市中医医院签署了《川渝针灸康复专科联盟协议》《川渝心血管联盟协议》,一系列新合作如鼓点般密集。

过去一年,四川、重庆两地实现所有三级甲等公立医院45项临床检验、67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约3.88亿元。对此,重庆市民章女士感觉“很贴心”,“此前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做了产前检查,回重庆市垫江县妇幼保健院生小孩,住院时免去了重复检查的麻烦。”

“卫健系统一直在探索实现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的更多路径。”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表示,去年四川、重庆共创儿科、创伤、呼吸等专科联盟8个,覆盖12个省(市、区)179家单位。还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网205个,全省733家医疗机构实现重庆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

一年来,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开创新局——

做好顶层设计。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三方面9项主要任务,包括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中医中药协同特色发展“两大工程”。

做好政策支撑。2022年11月25日,省医疗保障局与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出台20条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措施,如支持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支持中医创新技术、促进中药优质优价等。

抓好重点项目。2022年12月8日,四川省重点项目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一期项目奠基仪式在彭州天府中药城举行,成都中医药大学将与彭州市委市政府共同构建国内领先的中医药科教和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四川中药产业发展。

回望一年轨迹,四川卫健系统一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综合医改持续发力。去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以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载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目前全省建成各类医联体1121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74个、县域医共体148个、专科联盟69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205个。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积极落实一系列健康帮扶举措,去年,重点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9.48%,国家确定的30种大病救治管理率达99.73%,同时强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川浙组建医疗卫生“1+N”帮扶团队,对省内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全覆盖开展“组团式”帮扶等。

川观新闻2023-3-3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