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营商环境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发改委

题目: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要做些啥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29

目录

更多

走进光明科学城,寻找创新动能与营商环境的“双高”方法论│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 文章下载

走进光明科学城,寻找创新动能与营商环境的“双高”方法论│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

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光明政帮办”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近年来,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加快建设,这片创新热土上也涌现出了不少营商环境创新的鲜活案例。 8月24日,由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普华永道中国共同主办的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来到光明区,实地了解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建设情况,调研光明区围绕科研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

调研左岸科技公园展厅

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谢振文,光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镇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社长甘雪明,广东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中国南部政府事务总监卢旭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关部主任、副研究员都静,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研究员邓达奇等主办方代表、专家现场就案例实效、下一步推进重点进行了调研座谈。

推广“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

调研团一行实地走访了左岸科技公园展厅和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详细了解了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定位规划和“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运营情况。

调研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据了解,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目前,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的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明科学城加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通道。

2020年成立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是光明科学城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引进研究院,楼下设立产业空间,穿“白大褂”的和穿“西服”的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强化了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互相影响,使得科研人员兼具市场思维,企业家兼具科研思维,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0-1-N的产学研递进与沿途转化。

在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到产业化过程中,针对涉及的部门、机构众多、链条较长,企业面临的研发风险较高等问题,光明科学城也在努力探索破解之路。以创新中心为例,围绕新兴科研产业早期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建设研发转化公共平台的核心部分,为“轻资产”研发企业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风险环节的硬件设施,减少研发企业的风险成本和试验成本。

光明区还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从“战略科技力量”“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四大板块推出22条专项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四个1000万”支持,即重点科技专项支持最高1000万、用房租金补贴最高1000万、GMP厂房改造补贴最高1000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最高1000万,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这些举措催生了合成生物在光明科学城迅猛发展的集聚态势。过去3年国内新成立逾90家合成生物企业,目前聚集在深圳的有50多家,在光明区内就有近40家。截至目前,光明区辖区的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达166亿,总产值21.75亿。

据了解,未来光明区将复制推广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依托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团队加快推动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打造辐射全国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加快谋划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等其他领域产业创新中心。同时,迭代升级“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2.0模式,持续推动“中心创新、圈层创业”,加快改造辖区内适合的产业园区,建设功能更为完备的创新创业综合体2.0,加速科研经济产出。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光明政帮办”服务体系

随着科创载体纷纷入驻,光明科学城对人才、企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如何从政务服务、产业空间、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共同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也是调研团十分关注的方面。

在座谈会上,调研团一行详细了解了“光明政帮办”政务服务体系。据了解,“光明政帮办”是指通过线下或线上途径无偿协助有关企业、人才等办理行政审批、水电气讯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及其它公共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结合光明区实际,可提供包括光明科学城建设(拿地即开工)、科学城高端人才、政策补贴、高频业务等特色服务。

座谈会

“光明政帮办”可以通过建立专业服务团队,提供 “集约式”帮办服务。比如,针对涉及科学城重点建设项目、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等法人主体业务,高端人才个人主体业务,建立“一般事项线上、窗口帮办,重大事项上门全程帮办”工作机制,利用“5G视频办”提供线上线下“集约式”“全链条”“一对一”的政务服务促进“多件事”“一次办成”;同时,在政务大厅设立帮办、“办不成事反馈”窗口,受理办事人帮办申请,针对可以现场、电话解决的问题,即时协助办事人掌上办、网上办。

针对产业类企业在拿地后,对开工建设流程不清楚等问题,光明区在推动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方面可提供“主题”服务。即利用“光明政帮办”专窗,由专人服务招拍挂产业项目,土地挂牌出售后,主动联系拿地企业,初步研判项目办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拿地企业量身定制项目报建计划,同时为开通报建绿色通道,协调相关审批服务部门为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梳理汇总涉及26个部门的93个政务服务事项,制定出清晰明了的报建流程图,建设流程管理平台,形成可视化的办理情况信息、异常情况预警,由帮办人员对报建全过程序进行跟踪管理;发布28期涉及40多个事项的“拿地即开工”主题办事攻略,指导企业高效报建。同时,“光明政帮办”还能利用人工智能手段精准匹配适合企业个人需求的补贴政策,推出“精准智享”服务,主动推送补贴项目申报通知,让“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

产业空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并高标准规划打造凤凰、马田、玉塘、公明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大力推进连片产业空间整备,着力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产业园区,推出“精确定制、精准配给”的产业空间,要将西南直角产业带打造成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杨镇华还向调研团介绍了光明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布局规划。据介绍,近年来光明学位供给领跑全市,高水平高标准规划的学校集中涌现,还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两所研究型高校;中大附七医院二期、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已动工建设,正快马加鞭建设深圳北部医疗高地;作为深圳市人才保障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之一,到2025年,预计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可为短期来光明的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短期租住服务;打造十大文体设施为代表的项目体系,完善城市公共配套。

杨镇华表示,城市营商环境的打造需要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光明区的干部队伍以务实高效的态度,“无事不打扰,有事我帮忙”的理念,正加快推动形成有光明科学城特色、有强大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为其他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启示

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光明科学城的日新月异让调研团振奋,光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和成效让调研团印象深刻。

谢振文表示,光明区可以说是科学新城、产业重镇,充满了生机和发展潜力。光明区坚持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推出“光明政帮办”等创新举措,点对点帮助企业科学高效解决问题,为其他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他表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产业空间的成本高,希望光明区能多举措提供充足的产业空间保障,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甘雪明表示,光明区近年来发展变化巨大,与光明区党员干部的奋斗拼搏分不开,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特区成立之初的干事创业激情。他认为,城市也好,企业也好,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用好人才政策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关键。

卢旭蕾也对光明科学城的未来充满期待,“光明科学城的科学基础非常不错,两所高校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而且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强,很多地方的人才政策可能很多,但企业并不知晓,光明区能够自动精准匹配适合企业个人需求的补贴政策,这种创新做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

因为课题原因持续关注光明科学城发展,邓达奇惊喜看到,光明科学城巨变同时,营商环境也呈现出明显鲜明区域特色,比如能聚焦企业痛点推动科技成果转换、守护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政企之间良好互动等等,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他也提出希望光明区能持续观察惠企政策的成效,进一步收集企业意见;帮助科技型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

光明科学城的走访调研是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的重要一站。据悉,由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普华永道中国共同主办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和案例征集活动是在深圳出台《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并正式开启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的背景下策划启动的。目前主办方已陆续征集到全市各单位的案例,并将陆续走访各单位,调研发掘一批深圳“创新样本”,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探路示范提炼一组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南方日报 2022-8-26

 

 

张掖市抓好“统”“改”“服”“管” 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文章下载

张掖市抓好“统”“改”“服”“管” 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张掖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建机制、抓改革、强服务、促创新,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字当头抓谋划。一是高规格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1组、1办、21个专项小组”的工作模式,加强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筹备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进一步传导了工作压力、凝聚了发展共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推进工作全面落实。二是高站位擘画工作蓝图。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以18个评价指标为核心,进一步梳理细化短板弱项,制定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2022年对标整改提升工作方案》、《任务清单》,提出了明确工作目标,形成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三是高质量推进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力量,聚焦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对标整改提升任务,制定“任务+措施”纠治方案和工作监督清单,采取提醒约谈、调研督导、专项检查等方式,强化监督检查。积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智库力量和社会监督员、群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全力抓好整改提升。

二、聚焦重点领域,“改”字为要增动力。一是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减时间,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电用气等审批事项环节和时限持续压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16%,全程网办率达97.35%,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完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全力实现审批“一门、一窗、一网、一次”办理。在全市各乡镇政务服务便民点共投入103台自助终端,接入人社、公积金等高频事项40余项,打通了政务服务 “最后一公里”。二是以加快项目落地为目标,持续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改造升级在线平台,将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成功,达到审批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代办服务事项达1600余件。做好疫情期间指导服务,充分运用电话咨询、网络指引、在线审批、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等方式,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共答复咨询事项500多件,在线受理申报项目233项,全力保障项目快速及时办结。三是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原则,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对政务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努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1-7月,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11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7.18%;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13.38万户。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整合20个部门51项备案事项,推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档管理”工作机制,登记注册便利度持续提升。

三、强化要素供给,“服”字为本解难题。一是着力优化金融服务。深入开展“百名行长联千企”和“银企合作”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市县两级召开政银企对接会35场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280笔68.44亿元。充分发挥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和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放贷款55.06亿元。持续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在保余额达到18.56亿元。二是大力提升土地管理服务。严格执行“净地”出让制度,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土地出让过程中,切实做到拟出让土地必须权属清晰,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没有法律经济纠纷,具备动工开发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协调服务,加快项目预审选址、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矿权设置等手续办理速度,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三是持续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启动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和领军及拔尖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大力实施“三大引才计划”,为全市教育、卫生、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33名。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大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帮助就业9373多人次。全面提升劳动力市场监管质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78件,结案率99%。四是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服务。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推行“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务,首批推荐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常态化开展成果转化宣传推介,登记备案科技成果81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保护水平,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32%以上,专利授权789件,其中发明24件。

四、优化法治环境,“管”字为纲促公平。一是持续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对全市16个行业领域开展分级分类信用监管,发挥了信用监管在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常态化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完成49家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初审。二是深入推进联合监管。不断探索优化监管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解决多头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上半年,发布抽查计划301个,抽出检查对象3507户,完成检查1542户。三是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和温情执法。将推进“两轻一免”柔性执法纳入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对存在因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不文明执法、执法扰民被媒体曝光或被行政相对人举报投诉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2021年以来,全市落实适用“两轻一免”清单对25355件执法案件进行了处理,其中,从轻处罚8151 件,减轻处罚6679件,免于处罚10525件。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22-8-16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要做些啥 文章下载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要做些啥?

8月16日,我省召开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工作推进会,会上下发了《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江西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江西营商全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选择南昌市、鹰潭市、赣州市3个设区市,瑞昌市、浮梁县、湘东区、渝水区、丰城市、广丰区、安福县、黎川县等8个县(市、区)作为首批试点城市。

那么,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究竟要做什么工作?达成什么目标?本期《江西营商》周刊为你详细解读。

01 试点城市要完成什么任务?

●要便利跨境贸易 也要优化涉外管理

《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要始终对标一流水平,聚焦市场主体关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同时,试点城市要重点开展10个方面112项改革举措。

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功能推广应用,推动试点城市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推进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环节信息对接共享,全流程作业无纸化,实现运力信息可查、货物全程实时追踪,提升多式联运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改革。建设数字贸易平台,完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网络。

优化外商投资和国际人才服务管理。加强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建设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对部分需持证上岗的职业,允许取得境外相应职业资格或公认的国际专业组织认证的国际人才,经能力水平认定或有关部门备案后上岗,并加强执业行为监管。简化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的流程和材料,将更多涉外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

●要破除隐性门槛 也要规范准入退出

《通知》要求,试点地区要有效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破除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针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全面落实“全国一张单”制度,做到“非禁即入”。积极探索实施“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探索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省内跨区域互认通用。大力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合同广泛应用。

同时,也要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信息变更、银行开户等便利度。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评估制度,推行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机制。开展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

●要清理隐性审批 也要适应新兴业态

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中存在的“体外循环”“隐性审批”等行为。推动分阶段整合规划、土地、房产、交通、绿化、人防等测绘测量事项,优化联合验收实施方式。建立健全市政接入工程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推进和完善建筑师负责制。

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准营标准,提升市场主体创新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高精度地图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开放使用。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物流、会计等领域探索应用。探索对食品自动制售设备等新业态发放经营许可。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开放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产生的部分公共数据。

●要维护公平竞争也要创新监管机制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建立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定期公布审查结果。着力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防止滥用行政权力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形式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持续深化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健全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夯实监管责任,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在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领域,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等制度。深化“互联网+监管”,探索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在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领域探索建立完善执业诚信体系。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

●要畅通投诉渠道 也要提升服务质量

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政府承诺合法性审查制度和政府失信补偿、赔偿与追究制度。畅通政府失信投诉举报渠道,健全治理“新官不理旧账”的长效机制。构筑“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交换渠道,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探索建立联系服务重点知识产权企业制度。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破产财产处置,促进企业破产重整。

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加快建立健全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完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持续优化企业办税服务,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涉税、继承等业务办理便利度。推进水电气网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推进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在银行开户、贷款、货物报关、项目申报、招投标等领域全面应用和互通互认。推进公安服务“一窗通办”。推行涉企事项“一网通办”“一照通办”。

02 如何保证试点工作有序有效?

根据《通知》,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将定期梳理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的困难问题。省直有关部门将结合自身职责,及时赋权并积极指导试点市、县(市、区)推进相关改革。涉及国家事权的,省直有关部门将积极向国家争取,为试点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创造良好条件。

我省要求各试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区试点实施方案,报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批准备案并向社会公布。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将会同有关方面,根据试点情况和需要适时扩大试点市、县(市、区)范围。同时,定期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市场主体满意的改革措施及时复制推广,对出现问题和风险的及时调整或停止实施。

大江网 2022-8-17

 

 

苏州市持续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苏州市持续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苏州市紧紧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巩固最佳比较优势”,持续对标先进,努力将苏州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中,苏州市被评价为“表现优异”,排名全国第6位,其中知识产权指标全国第2、获得信贷指标全国第4、开办企业、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指标全国第5,一批典型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苏州蝉联全国第三,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连续10年当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一是重点改革任务细化推进。对标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改革方案,借鉴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牵头出台《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推出100条改革举措,分解为169项具体任务,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主动融入长三角营商环境建设,深化跨区域创新合作体系,协同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域营商环境建设,以“一盘棋”思维,共同致力于“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

二是助企纾困举措落地见效。面对疫情冲击,在省内率先出台纾困政策组合拳,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出台“纾困解难46条”“服务业帮扶20条”等政策措施,全力以赴稳预期、稳信心。落细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税降费精准落地。坚持政企同心,扎实开展企业走访互动。成立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点对点”协调解决跨区域供应链“堵点”“断点”问题。

三是产业政策扶持不断加码。认真落实2022年“新年第一会”精神,出台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和专项行动计划,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推动16个重点细分领域加快发展,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出台新兴服务业系列政策,培育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科技服务等细分领域高端服务业态,支撑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出台支持总部企业发展政策,强化总部经济政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人才、科研等相关政策的衔接和叠加,持续加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央企区域总部、优质民企总部、上市公司区域总部招引力度。

四是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每年7月21日定为“苏州企业家日”。深入推进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数字基座“一网通用”,2059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183个事项实现“两个免于提交”,在全省率先实现营业执照全市通办通取。“苏商通”智能推送惠企政策,实现“营商惠企 一键通达”。优化“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建设,不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苏州市发改委将以“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为追求,充分发挥市营商办统筹协调职能,不断激发服务发展灵敏度,增强市场主体感受度,提高政策护航精准度,形成优质服务加速度,奋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贯彻落实各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营商环境2022》,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督导、压茬跟进,确保政策措施直达一线、落地落实。

二是做好国家评价、省评价迎评工作。聚焦国家、省评价指标,推动各地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新一轮迎评各项工作,将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过程。

三是不断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和发展韧性。提高“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太湖新城和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水平,积极争取更多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落户。提升产数互融水平,促进产业关键环节的协同效应。系统推进产学研用协作,打造重大科创载体和人才集聚平台。加强产业全流程服务,整合疏通要素堵点。统筹推动各地区握指成拳,内聚外联,协同布局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结构,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四是构建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全国城市中唯一同时拥有破产、国际商事、知识产权、劳动4个专业法庭的平台优势,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贸易服务,全力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推动国际投资便利化,让外资始终看好苏州、投资苏州、深耕苏州。

五是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破除隐性门槛,规范涉企收费,优化涉企服务,加强公正监管,规范行政权力,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全力实现“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奔赴,以营商环境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9-28

 

 

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以信用“软实力”筑起营商环境“硬支撑” 文章下载

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以信用“软实力”筑起营商环境“硬支撑”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把信用嵌入各个领域,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信用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于2020年7月1日实行,“奖励诚信、惩戒失信”首次拥有地方性法规依据。为全力推动加强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和应用,建邺区沙洲街道紧扣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四大领域,以更规范更高质量的信用建设,推动街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诚信教育多样化,反诈宣传入人心

发放宣传手册、签订个人信用承诺书、开展系列放心消费活动、将诚信典故融入表演节目……诚信建设,非朝夕之功。长期以来,沙洲街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增强企业、居民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进一步营造“政府重视诚信、企业追求诚信、社会崇尚诚信、人人关注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奶奶,接到不认识的电话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信息,千万不要随意转账哦。”联合驻区银行,沙洲街道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让防诈骗常识走进社区、学习、工地,结合真实案例,运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帮助辖区内居民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多样性、危害性和普遍性,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发力,建设和谐沙洲。

二、搭起政企“连心桥”,营商环境再提升

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主线,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检验准绳,沙洲街道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拓展守信激励领域,邀请企业代表、居民、街道小莫专员通过发放信用建设宣传单页、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场所等活动,身体力行地影响着沙洲街道的居民群众,引领诚信风尚、创新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参观政务服务大厅,现场体验“一站式”服务及各类自助办理终端,街道邀请各商会代表、新阶层代表等切身感受高效、优质的“贴心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化水平。

三、畅通助企“云通道”,纾困解难出实招

南京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疫情影响营收,提出希望解决餐厅房租问题。街道第一时间与出租方仁恒商业公司进行协商,给予减免半个月房租;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享受新城科技园房租减免政策,累计减免租金约24万元……街道积极打造“政企智慧通”平台,“云”搜集企业诉求、“云”倾听企业建议,以企业发展问题和具体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智慧企服赋能,将企业诉求与建议线上“直通车”开进企业身边,深耕营商环境优渥土壤,助力辖区企业发展无忧,探索出了一条政企联通的特色路径。

下一步,建邺区将继续广泛宣传《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为目标,持续普及信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大力营造“诚”人之美,“信”福街道的良好氛围,在创新宣传和综合实践中让诚信成为街道的一张靓丽名片。

南京市信用办 2022-8-26

 

 

更新了!成都市成华区营商环境4.0 文章下载

更新了!成都市成华区营商环境4.0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成都市成华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我们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从1.0版到4.0版不断‘升级迭代’,推出‘成华特色’举措25条,创新办事新场景,提供数字化新服务,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助经营权。”成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围绕“争当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的发展主题,成华区正纵深推进“放管服”综合改革,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领跑行动,打响“赢在成华”营商品牌,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建设创新驱动的现代化新成华提供优良的支撑保障。

  “一网通办” 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流程再造

  “天府蓉易办”平台是成都市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的具体举措。2020年4月30日,“天府蓉易办”平台正式上线,受到广大企业群众的高度关注。短短几天后,家住成华区的钟女士在成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蓉易办”综合办理窗口,成功办结了“成华区纤巧美发店” 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全程仅用时1小时30分钟,成为该区“蓉易办”上线以来第一个成功实现办结的主题式服务事项。

  一流政务服务体系,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基本载体和重点内容,从2020年上线“天府蓉易办”至今,成华区已经实现非涉密事项100%网上可申请、90%以上全程网办的目标。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凤认为,这样的政务服务水平,与北京、上海提出的“全程网办”“即报即办”水平目标基本一致,在线上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上,跑出了成都的“加速度”。

  不仅如此,今年,成华区还扎实开展了“一网通办”能力提升百日攻坚工作,坚持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该区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构建形成“网上办事为主、实体大厅为辅、自助终端为补”的全时高效便民服务体系,普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代帮办、自助办、异地办”等人性化服务方式,携手连锁超市、金融机构等打造群众家门口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站点,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推出“代帮办”“便捷办”“预约办”“上门办”等贴心举措,顺应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推出川渝、跨省、省内、市内等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事项清单541项,实现全区依申请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全程网办事项99%,马上办事项78.4%。该区同时实施了政务服务提能行动,全面推广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截至目前,该区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汇聚“好差评”数据75万余条,好评率为99.99%,主动评价率为99.11%。

  成华区24小时智慧政务自助服务区。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成华区24小时智慧政务自助服务区。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值得关注的还有,为全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成华区还加强全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被确定为成都市五城区唯一“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市级试点。该区还创新打造政务服务重点项目,打造的“成华线上涉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网式信息发布、一站式在线服务、一键式沟通互动服务;率先在四川省打造智慧政务“优信办”服务项目,为诚信办事者提供简便、快捷、智能服务,实现“信用越好,办事越易”,入选全国第二届政务服务软实力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

  从需求出发 创造城市综合体办事新场景

  下午六点过,刚刚下班的市民杜雯女士和朋友约在了万象城小聚,她买了一杯星巴克咖啡,来到商场的OIe超市,她要去的智慧警务服务驿站就设置在超市旁的显眼处。通过自助服务机,杜女士很快就办好了身份证补证手续,整个过程只花了十来分钟。“下班之后,来这里逛商场会朋友,顺便把事情办了,节约了很多时间,实在太方便了!”杜女士兴奋地说。

  备受市民们热情赞誉的智慧警务服务驿站,其实大有来头,它是成华区在大型城市综合体万象城成功打造的全国首个集户政、交管、出入境、天府通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智慧警务服务驿站,以其跨系统、跨部门、跨警种的业务范围,延时夜间办证等人性化举措,智能自助的硬件设备,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

  记者在万象城智慧警务服务驿站看到,这里既有人工服务接待处,也有自助服务区。在自助服务区内,五台机器各就各位,包括车驾管服务自助受理机、临时身份证明自助办理终端机、天府通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和自助照相机等。市民在下班之后,也可以前往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换领补证、处理电子眼违法等业务,不仅不用为请假办证而烦恼,还可以边休闲购物边办理业务,方便惬意、轻松愉快。

  成华区万象城警务驿站。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成华区万象城警务驿站。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自2018年12月3日上线运行以来,这个智慧警务服务驿站夜间办理业务4.1万余人次,办理业务3万余件;万象城人流量同比增长10%、销售额同比增长12%……这两组数据正是赢得企业和群众口碑的生动注脚。智慧警务服务驿站投用以来,初步取得了“服务有创新,市民有感受、上级有肯定、社会有认同、各地有点赞”的成效,先后获评“2020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警十大创新案例”“2020年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区(市)县十佳优秀案例”“2021年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等荣誉。

  成华区万象城警务驿站自助服务区。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成华区万象城警务驿站自助服务区。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打造小驿站、回应新需求、发挥大效用。专家认为,智慧警务服务驿站的创新打造,体现了成华区将“城市的核心是人”作为工作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该创新项目以小驿站集成大功能,以微植入满足新需求,成为政府市民企业共建共享的“最新成果”,为成都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夯实了“底部支撑”,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成华样本”,具有显著的引领示范和复制推广价值。

  服务国家战略 融合创新成渝跨地数字化服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成华区作为四川省“主干”核心区、成渝相向发展“桥头堡”,担负着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更好引领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更大力量的重要历史使命。

  成渝通办。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成渝通办。成华区司法局供图

  今年1月10日,在海口市举行的第二届环球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成华区获评“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佳投资城区”,这是该区继获得“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区”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最佳”的背后,是成华区服务国家战略,探索“双城经济圈+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成果——

  成华区会同重庆市南岸区、九龙坡区、铜梁区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办税服务等政务服务领域战略合作,打通数据壁垒,开启“非接触式”办理,共享数字化,方便两地企业群众办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和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为政务服务异地通办探索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路径,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成华区的中德云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准备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开设分公司,法人代表董先生通过在线咨询释疑后,寄出了全套纸质申请资料。通过成华区与九龙坡区开通的“成渝通办”绿色通道,仅用了一天时间,分公司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样便利的双城服务让企业连连称赞。

  “目前,成华区与九龙坡区两地通办事项达51项、与铜梁区两地通办事项达64项,实现成渝地区办事清单的更多拓展。”成华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数字赋能、一网通办,成华区还着力于成渝地区双城政务服务提质,依托“天府通办”“渝快办”“蓉易办”“电子税务局”平台,实现成渝两地常办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创新打造的“成渝税企直通车”,重庆市南岸区税务部门已4名业务专员入驻,辅导纳税人通过钉钉平台线上传递资料、办理业务,设置有远程视频协办模式,开启跨地视频及时答疑服务。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打破传统审批模式壁垒,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深入打造“标准统一、异地受理、协同联动,无差别办理”的“成渝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数据畅通、要素融合、开放协作的政务服务合作新机制,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服务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贡献“成华力量”。

新浪网 2022-8-31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苏州再推百项改革举措 文章下载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苏州再推百项改革举措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风向标。近年来,苏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每年推出一版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巩固最优营商环境、最佳比较优势,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

日前,苏州推出今年100条改革举措,并对照各地各部门职责任务,分解为169项具体事项,要求全市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围绕优化提升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为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实现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最新版营商环境建设行动纲领,《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的改革举措和具体事项相比于往年有哪些亮点,如何继续巩固最优营商环境、最佳比较优势,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记者走访苏州市发改委进行解读。

全市“认领”行动,对标改革与自主改革相结合

对标先进城市,就是要瞄准最优最好,对标最高标准。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会同各相关部门专题研究、逐条对照《上海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将上海30条改革举措中的29条纳入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涵盖企业便捷登记、税费灵活缴纳、提升信用监管等多个方面,实现政策均等、服务同质、发展协同。通过把握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主方向,上海、苏州由要素合作转向规则合作,突出城市之间的合作共赢,推动上海、苏州营商环境发展一体化,实现营商环境“1+1>2”。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北、上、渝、杭、广、深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全面对标国务院《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和《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对照国务院《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以及《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多次专题研究,通过发函、座谈等形式,向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代表委员、协会商会、企业家代表、院校、律师事务所等广泛征求意见,梳理“放管服”改革举措和具体事项,进一步完善新发展格局下的苏州营商环境建设。

记者了解到,市发改委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对标国务院《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列示的试点改革举措,将其中的72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具体事项纳入《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

优化营商环境,全市一体推进。各地各部门根据相应职责“认领”100条改革举措及169项具体事项。其中,一部分对标北、上、渝、杭、广、深等先进城市,落实国家试点改革任务、贯彻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另一部分是苏州加大自主改革力度,进一步提标完善“自选动作”。

落实首个法规,打造四大营商环境框架

《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与今年3月1日施行的《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脉相承,坚持目标导向、特色导向、问题导向,以最优营商环境巩固“最佳比较优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省内首个出台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的城市,我们要发挥苏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特色优势,落实好《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优化和升级营商政策。

从框架上看,《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169项具体事项分别被纳入“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4个方面的营商环境建设中。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跨区域创新合作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劳动力要素供给;促进技术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高质量数字化经济体系。

——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重点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深入推进“一件事”改革;持续优化项目建设审批管理;深入推进登记财产线上办理,持续优化财产登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纳税便利度,积极推进税收服务改革;优化“苏商通”平台功能,数字赋能提升治理能力。

——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重点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政企沟通机制;营造宜居宜业生态,积极弘扬苏州城市文化;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推进高水平人才集聚,做优高层次人才服务;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

——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重点是:构建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持续推动政策集成创新;健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打造诚信苏州品牌,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健全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在市场、政务、人文、法治这四大营商环境建设中,苏州主动对标先进、深化改革,在涉企服务中积累了一批先行突破、行之有效的特色举措,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交流和优化经验。全市各地各部门紧扣中央和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紧跟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和国内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正全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最优营商环境”。

激发企业活力,创新融入数字经济实体经济

《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最大的亮点是创新。全市围绕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点工作,优化政策供给,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激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支持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全市营商环境改革探路先行。

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凸显企业视角,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为指引,查找苏州短板弱项,不断整合“碎片化”政策,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闭合完善机制,推进整体性制度创新,努力实现让企业办事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最优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常态化组织“百企话营商”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和创新举措,在比学赶超中实现全市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发挥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跟踪调度和督促落实职责;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建设,不断提高专班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各地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部署、抓方案、抓协调、抓落实。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连续多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版本,就是与时俱进着眼于市场主体需求提供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项创新行动都着眼于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让“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成为苏州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苏州日报 2022-8-11

 

 

北京市监管局: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北京市监管局: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五子联动”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如何在紧要处落好“五子”,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从科创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高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全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形成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试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推动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把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作为助企惠企,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建设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昌平区、延庆区4个试点平台,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点,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企业3000余家。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产业园区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精准服务企业,优化企业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共计为90余家企业提供130余次服务,为企业提质增效,节约费用及增长利润共计约1800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着力打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新模式,目前已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先进典型案例。

  打造产业计量协同创新平台 助力“两区”建设取得实效

  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围绕高精尖主导产业的产业计量需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计量在服务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产检学研用资”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联合7个部门在经开区推动成立了“北京市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展示、标准研制、计量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全产业链条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 的计量技术难题。

  中心成立以来,围绕经开区高精尖产业,盘活现有计量测试技术资源,促进计量测试服务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快速形成质量、标准、知识产权融合联动的计量服务体系。以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邀请30余名行业内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服务,2021年全年服务企业60家。

  组建全国首个数字经济标准委员会 强化数字经济标准化支撑力量

  标准化工作在数字经济创新突破上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建立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机制的重要手段。为了强化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助力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20余家委员单位共同发起全国首家以“数字经济”为工作领域的地方标准化非法人技术组织——“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6月29日正式成立。标委会未来将研究建立数字经济标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作为组建单位,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汇聚行业资源、凝聚行业共识,不断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北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良法为消费环境“保驾护航” 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水平

  2022年6月1日,《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经营者发行与兑付单用途预付卡行为进行规范,配套7类合同示范文本。为了让消费者用卡更安全,《条例》按照规范发展、行业监管、社会共治、风险防范的原则,构建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制度。事前“失信禁入”,经营者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不得发行预付卡或者为消费者办理续卡;事中“风险预警”,建立资金存管制度,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建设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风险情况,确定备案和资金存管标准,实现行业风险预警;事后“失信惩戒”,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失信数据,并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依法采取相关信用管理措施。截至2022年9月底,已有23家存管银行与平台实现了对接,纳入存管的企业超过1100家,实时资金存管额高峰时超过70亿元。

  积极参与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立足职能,系统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三地以首都标准化委员会为平台,央地协力、区域协同、部门协作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打造“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化协作模式”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全国复制推广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发布发布75项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2022年9月15日,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框架协议在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上正式签署。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框架商事制度和监管执法两个子协议。在商事制度方面,致力于共同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流程协同一致,全面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在监管执法方面,着力推动监管执法领域系统、数据、信息互通,完善线索移送机制、执法协助机制、执法联动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 2022-10-19

 

 

“青”历十年丨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这份十年答卷请您审阅 文章下载

“青”历十年丨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这份十年答卷请您审阅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日新月异——

经济稳步增长

生态持续好转

民生有效改善

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综合实力百强区……

一张张城市名片的背后

离不开青白江人的苦干实干

身处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铭感十年不凡

系列报道《“青”历十年》

讲述青白江的十年经历

愿每一个故事

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今天推出第五期

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这份十年答卷请您审阅

↓↓↓

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对在青白江投资兴业的企业而言,它是企业扎根成长的重要土壤;在广大市民的眼中,它是舒适便捷生活的应有要素;而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看来,它是城市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十年,“一枚印章管审批”“多式联运一单制”“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一网通办”……青白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连续出台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0、2.0、3.0、4.0版,100余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标杆区”,荣获“2021优质投资环境城市”。

十年优化,十年改革

如今

一个更加便捷高效、宜人宜业的青白江

逐渐亮相

……

看颜值

群众家门口有了“政务便利店”

走进升级改造后的大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大弯街道怡湖社区居民夏利春不禁感慨,“像五星级酒店大厅一样明亮整洁!”

大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综合导办咨询区、自助网上办理区、窗口服务区等10个功能专区在310平方米的空间里“和谐”共处。如此“和谐”,主要有赖于大厅导入的osm现场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实、严”的科学管理方法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

工作人员在指导夏利春申办《就失业登记证》的同时,又为他登记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大厅变化挺大的,不仅能办的事更多了,办事环境比原来更加淡雅整洁、舒适温馨,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大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而在大厅门口,一间“社区事务自助服务中心”格外引人注目,7名特殊的“政务服务员”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家门口24小时都能缴水、电、气费,真是省了不少事!”家住附近的王大姐连声赞叹。

大弯街道智慧政务小屋

有别于大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高大上”,投用不到一年的大弯街道北新社区便民服务室则更让人有“回家”的感觉。

亮丽的色彩、亲和的布局,六个综合窗口呈流线型布置,开放式服务场景更便于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休闲区摆放了沙发、服务吧台、书架,等候之余也不会无聊。

大弯街道北新社区便民服务室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青白江深入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在青白江,便民服务大厅场地怎么建、业务怎么办、大厅怎么管,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政务服务地图

事实上,“三化”建设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的具体举措。同时,青白江整合镇(街道)政府行政公章和部门事项业务用章,统一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更是让“进一扇门、盖一个章、办一揽事”成为现实。

“以前申请表盖章,需要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两边来回跑,现在便民服务中心就能把事情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清泉镇廖家场社区的李大姐为了用水方便,想办理水表分户。在清泉镇便民服务中心,不到2分钟,她就拿到了加盖“审批服务专用章”的《清泉镇水电气申请表》。

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成功开具相关证明的办事群众

一个个提档升级的便民服务中心(室),一项项精准下沉到基层的办理事项,让群众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颜值高、“货物”全,基本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群众“大事不出镇(街),小事不出村(社区)”。

小区便民服务驿站

——近年来,我区全面构建“1+2+7+83+N”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先后建成自贸区政务中心和蓉欧政务服务中心,入选四川省镇村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试点区,成功创建 5个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和47个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室。

——越来越多的事项精准下沉到镇村便民服务机构办理。镇(街道)便民中心办理事项由原来的平均38项拓展至211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可办理事项达到 98项。

看速度

政务审批驶上“高速路”

城市的发展脉络上,一个又一个地标性建筑总是熠熠生辉。坐落于青江中路的万达广场,无疑是十年来青白江新地标建筑的代表之一。

万达广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万达广场,从招商到建设再到开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打开青白江万达广场项目时光轴:从2018年会商洽谈到2019年初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从2019年6月万达集团取得青白江智慧产业城287亩核心地块到7月项目正式举行奠基典礼,再到2020年12月开业……很多人惊叹,这个速度快到惊人!

一窗式为万达商家办理审批业务

从建设角度来说,万达广场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36天,这个速度是怎么来的?“一方面青白江建设项目全流程并联审批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区‘文勘前置’改革思路,在自贸试验区、各产业功能区着力推行文勘‘区域评估’,保障项目入区前实现‘净地’供应。”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项目投资建设科负责人黄燕给出了答案。

文勘工地现场土层情况资料收集

从开业角度来说,商业综合体开门迎客,大到项目准入审批、消防验收等,小到每一户商家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为此,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创新开展集群审批,为入驻商家集中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娱乐经营、卫生许可、电影放映等8类审批事项,确保入驻万达商业广场的商家顺利开业。

集中指导万达餐饮办理食品经营许可

对于“青白江速度”,玉湖环球食品供应链中国西部基地项目负责人王骏,同样深有感触。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启动项目报征到交地的全过程,还一次性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现了“交地即交证”。

玉湖冷链“交地即交证”现场

项目审批在提速,企业注销也在优化。青白江区在四川省率先推行企业证照注销“一次办”改革,办理窗口从原来的18个减至1个,跑动次数压减了80%,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了25天以上,提交材料减少了70%,切实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促进企业“新陈代谢”。

全省率先!青白江在行业领域推出“申请人承诺制”

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环节8个工作日;全市率先推行五天发五证式“拿地即开工”改革;全区政务事项92%全程网办、100%“最多跑一次”;122个事项“免证办”,181个事项“容缺办”;108个事项“跨省通办”、135个事项西南地区通办、213个事项“川渝通办”、292个事项“成德眉资通办”……如今,超高的审批效率,在青白江区已成为常态。

跨省通办

高效的审批离不开有效监管的保障,青白江区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国率先实施“一单四库”市场监管新模式、全省率先在县级推出1384项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全省率先开展“审管执信”四位一体联动服务,通过对全区17万余户市场主体开展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实现监管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

“金青新广”四地通办

——2019年,我区在 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划转 16个部门998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启“一枚印章管审批”时代。

——累计承接超270项国家省市下放事项,累计精简取消60余项审批事项。

——迭代推出免费刻制印章、商事登记确认制、证照分离、准入准营“三项”改革等举措,企业实现“0费用开办,立等出照”,近十年年均增长46.4%。

——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办理时间由200余天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

看创新

深耕自贸改革“试验田”

作为国际贸易港口城市,“青白江速度”不仅体现在建设项目审批,也体现在国际贸易的改革创新上。

作为我国自贸区中唯一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独立成片的片区,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以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改革,畅通国际贸易新通道。

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

9年多来,在“钢铁驼队”的来回驰骋中,中欧班列开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建立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联接境内外城市100余个,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全国领先。

但中欧班列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同时,一些制约因素也愈加凸显。中欧班列经行多个国家,贸易规则、铁路轨距和管理方式千差万别,每到一个国家都要调换运输单据,限制了铁路运行的效率。

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开展了基于“一单制”的单证、通关、金融业务流程试点,陆续落地了在途货物质押、银担联合等多种金融创新模式,创新推出了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通过整合国际国内段物流信息,签发“一单制”单据作为唯一提货凭证,为班列沿线的互信互认打下了良好基础。

十年前的运输单据

如今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

2019年11月,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平台——“中欧e单通”正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上链,推动全国首单跨境电商质押担保融资业务模式落地,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正是在一项项创新举措的支撑下,成都国际铁路港腾飞起来。开展口岸通关时效监控,投运大型集装箱查验设备(H986),建成综保区仓库管理系统(WMS)、智慧标签系统,持续提升通关效率。

企业自行设计中文标签

通关的快慢,决定着货物的流通速度。今年5月10日,全国首列采用进境“铁路快通”新模式的中老班列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并完成所有清关程序,标志着中老班列正式迈入“铁路快通”时代。进出口企业可在火车未入境前提前办理“快速通关”手续,入境后无需停留口岸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可直接运输至目的地海关办理清关手续,在该模式下万象—成都的中老铁路货物整体平均通关时间至少压缩24小时以上。

今年5月10日,全国首列“铁路快通”中老班列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

10年来,青白江区外贸进出口企业由50家增长至150家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个位数增长至265亿元;外贸市场由周边国家转变为“一带一路”沿线等潜力国家……一项项改革,促进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一座新兴港口城市正在崛起。

——全国率先创新“一单制”+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银保联合、银担联合、内外贸联动的多种金融服务模式,累计签发“一单制”提单9000余单、融资金额近6亿元。

—— 全国率先创建“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智能辅助管理系统”,实现进口食品等消费品标签一次合格率从不到5 0%提高到 99%以上。

——推进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企业税负成本减少2%,改革案例作为 全省唯一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成都青白江 2022-10-19

 

 

广州花都:营商环境“留住过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文章下载

广州花都:营商环境“留住过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丰收的喜悦氤氲在广州市花都区的田间地头。秋风送爽,气候适宜,每到周末、节假日,花都湖游人如织,音乐、美食、电影、露营……生活的浪漫和美好在这里挥洒。行驶在空铁大道,映入眼帘的是绿地空港中心、2025PARK、华南美都、国光工业园等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廊道正加速聚集。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谋深做实“智造立区、枢纽强区、生态美区、改革兴区”。打造广州发展北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广东省、广州市发展贡献花都力量、展现花都担当。

国光工业园

枢纽“变现”从“空铁枢纽”到“经济枢纽”

伴随着一阵轰鸣,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一架满载着服装、灯饰、智能手机等“广东制造”商品的航班起飞,将这批货值超500万元人民币的商品运往海外。与此同时,机场北部的广州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园区进出的一辆辆货车,为全球商品流转搭建起“高速通道”。

坐拥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双枢纽”,花都是广州迎接全球来客的第一站。在花都,枢纽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客运,更体现在货运。其中,航空货运所承载的国际商品流转,在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伴随着广州花都空铁大道首期5.8公里全线主体正式通车,空铁大道沿线已串联起绿地空港中心、2025PARK、华南美都、国光工业园等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廊道集聚效益初显,临空高科技产业等各类高端产业正加速聚集……

在花都,空铁接驳的时间越来越短,飞驰的轨道交通串联起一个个“财富高地”,枢纽的价值被不断放大。

沿花都空铁大道沿线及周边,花都区还深入发掘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优质平台4大优势,打造“联系湾区与世界”的特色产业园,包括北站西客厅、数字智造园、航空服务芯、绿色科创岛及U港五大产业发展组团,通过空铁大道产业金廊连接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串联空铁枢纽间十公里产业空间。

为了跑出“枢纽”变现“加速度”,花都区奋力营造“超一流营商环境”,让“过客”变成“留客”。早在今年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举办之前,今年花都区已连续举办了2022年花都招商大会、“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走进花都伙伴日活动等专题招商大会,积极推介空铁大道产业金廊规划,充分彰显花都区招商引资的决心和信心。截至8月29日,花都区新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1005.7亿元,预计年产值1721亿元;新注册招商项目69个。

如今,花都已成为内联珠三角制造业中心、外接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外贸发展新高地。

产业升级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伴随着空铁大道首期工程主线全部贯通,一条产业金廊正浮出水面。空铁融合最终目的是实现从“过道”到“目的地”升级,构建功能复合的城市新中心。花都区构架“一区一港一城”产业新格局,全面打造“双枢纽+空铁大道”产业金廊。

空铁双枢纽沿线区域共81平方公里,目前已吸引了中国电建集团、中国电科集团、广州北站中旅免税商业综合体、阿里巴巴新零售供应链、禾多科技、马瑞利、薛航集团等重大项目落户,优质智造企业加速集聚。

近年来花都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汽车产业产值再创新高,智能电子、临空高科技等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比例也由2012年的3.6∶64.9∶31.5优化为2021年的2.56∶42.69∶54.75,迈出了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式转变的坚实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州投资年会上,广州市花都区正式发布预制菜产业园发展规划集中签约13家预制菜产业相关项目,预计总投资146.5亿元,达产年营收272.5亿元。

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一头连着消费开支,一头连着农民增收……当下,预制菜已经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抢占预制菜新赛道,花都冷链物流体系“一应俱全”。阿里新零售、复星商流华南总部……近年来,一大批航空供应链产业集聚花都,标志着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空港物流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在花都已经正式建成。

矢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的花都,率先谋划集合广州市、串联大湾区、面向国内外的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地。

花都区预制菜产业园将借力该地空铁联运一体化格局,15分钟可达广州北站,半小时内直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客运货运可便利到达湾区各市及内陆腹地。

在当天现场签约13个预制菜产业相关项目中,玉湖冷链广东预制菜产业服务总部项目是其中之一。在《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玉湖冷链(广州)交易中心项目位列其中。

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加快进行,9月初1号楼刚刚封顶,预计11月份全部封顶,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投产运营,2026年全面达产后,预计将为广州贡献30%的市场份额。此外,大宗冷链物流以辐射华南为主,2026年预计将为华南地区贡献8%的市场份额。

营商“沃土”打造政务服务新常态

东方雨虹花都产业基地从平地成为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建筑生产工厂,耗时不到半年;广东华南美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递件申请后,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两证同步审批;在花都,企业证照注销只要到企业联合注销专窗,就能一次搞定……

营商环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广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近年来,花都秉持“成就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环境,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

广州绿色金融街

花都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市首创印章“极速达”模式,在全市首推“拍地即拿证”机制,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大力推进“承诺审批”“信用审批”“零证明事项”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重点产业项目全程代办,开创“保姆式”服务先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数量、综合信用指数、办税服务满意度均排在全市前列。

与此同时,随着花都区新政务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花都区全力打造“温度+速度+态度”的政务服务新常态。整合11个分散的区级服务大厅,为企业、群众带来一站式、智能化、高效便捷的全新办事体验。

截至目前,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共35个,开设服务窗口229个,可综合办理区内1909项行政许可事项和个人服务事项,彻底解决了企业群众“多头跑”的问题。

日趋优越的营商环境下,近三年来,花都区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2021年年末,花都区实有登记市场主体数量为20.52万户,比2019年增长22.3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3.5万户,比2019年增长34.86%。

羊城晚报 2022-10-20

 

 

杭州:加快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文章下载

杭州:加快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8月16日,杭州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区县(市)设分会场,会上表彰了杭州市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对标前沿,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优化政策,做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立法立规,加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精准宣贯,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考奖并举,营造全市上下争先进位浓厚氛围。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合水平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土壤。”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会上表示,杭州要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抓手,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努力建设全球最具活力的宜商宜业之城。

杭州何以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国家队?

“2018年以来,杭州市营商环境建设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统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从跟跑到竞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国家队。”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在会上如是说。

回望杭州营商环境建设历程,经历了自主改革、国家评价、世行评估、国家试点四个阶段。

在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看来,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跑一次”“一件事”,为杭州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查短板补弱项,以评促改促优,使杭州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通过对标世行标准,转理念换方法,使杭州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预备队。通过国家授权先行先试,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使杭州成为营商环境的国家队。

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杭州持续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先后5轮滚动推出578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尤其是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以来,杭州出台《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推出153项共509条改革举措。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6月底,153项改革事项中,已有100项基本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余53项正有序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给杭州带来哪些改变?

对照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72条内容,杭州的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市场环境更加开放活跃,监管执法更加规范精准,市场主体保护更加有力有效,法治保障更加坚强有力。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杭州优化政策,做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据悉,杭州出台“‘5+4’稳进提质政策系列”“杭十条”“服务业40条”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截至7月13日,共为该市企业减负降本708.6亿元,惠及企业824.11万家次。

推行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开展企业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创新“一码管地”、推出“交房云办证”……杭州的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推动实现了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等事项年度报告“多报合一”。3月28日杭州市“多报合一”系统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5万家企业享受到“多报合一”便利,每家企业少填报重复数据62项。

企业办事“一照通办”通过数字赋能、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电子证明共享应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等方式,率先在全国实现21个部门的251项企业办事事项,凭营业执照“一照通办”,共计减少企业申报材料753件、精简率达41.57%,其中681件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获取或核验,无需申请人提交。

迭代升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设“数智就业”平台,实行直营连锁餐饮企业食品经营“评审承诺制”,开展“破产智审”数字化集成改革,规制跨平台“数据搬家”不正当竞争行为……杭州的市场环境更加开放活跃。

以“数智就业”平台为例,截至目前,共通过该平台向创业企业及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6亿元,惠及企业2274家,带动就业13400余人;6958名大学生通过平台完成见习训练,其中4159名留岗就业,留用率达59.77%;近6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岗就业;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3.6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杭州出台一系列条例、规章的同时,还迭代升级“共享法庭”,创设“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

“我们以‘市场主体感受度’为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制度+案件+创新’的工作方式,持续推进减时、降费、优化司法程序质量。”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近年来,市法院加强数字赋能,通过“小切口大场景”,集成10余项应用,打造“法护营商”平台,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

如何让营商环境真实可感?政府各部门的暖心服务、创新举措同样关键。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在会上介绍道,最新一次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杭州市场监管、开办企业、知识产权3大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分别为第一、第四、第五。

据介绍,杭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便利服务贯穿全生命周期。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开办“零见面”、自贸区“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等改革。如在快速准入方面,开办企业率先实现“一个环节、30分钟办结”;在有序退出方面,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简易注销办理时限从45天缩短至20天……

将加快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当前,杭州营商环境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便利化带来的边际效应正逐步递减,改革亟需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推进。

刘捷表示,杭州要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打造最优政务环境。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打造最优法治环境。以深化知识产权集成改革为着力点,打造最优创新环境。以建设信用杭州为着力点,打造最优信用环境。以深化数字化改革为着力点,打造最优数治环境。以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为着力点,打造最优人才环境。

“作为副省级城市,杭州要紧紧抓住国家试点综合授权的机遇,加快破除体制机制、数据共享等方面的瓶颈障碍,在营商环境数字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进展。”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说。

在数字化方面,杭州要加速打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壁垒,夯实营商环境数字底座。数字化改革引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更多务实好用的多跨应用场景,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质效。

在市场化方面,杭州要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创新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法治化方面,杭州要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健全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构建营商环境建设“1+N”法规体系。

在国际化方面,要结合杭州产业发展特点和城市定位,重点在职业资质资格、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招标投标等方面,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站在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新起点,杭州要加快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贡献杭州力量。”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持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不仅仅是杭州自己的事情,更是杭州作为国家队成员,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探路、示范的重要使命。

杭州网 2022-8-11

 

 

洛宁县:抓项目 强营商 促农文旅融合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洛宁县:抓项目 强营商 促农文旅融合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洛宁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冲锋号”;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万人助万企”活动精神,深化惠企助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强服务、解难题,千方百计护航企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富民为导向,深耕资源禀赋,抓好乡村运营和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洛书文化地标,发展精品民宿,谋划打造环洛河休闲农业观光带,促农文旅融合发展,进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蓄能。

  坚持“项目为王”,全面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冲锋号”

  前不久,位于洛宁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特种新材料钢构件生产项目传来喜讯,项目第一条生产线顺利投产。该项目占地约142亩,主要生产装配式支吊架、波纹板等产品。目前,第二条生产线的设备安装工作正紧张进行中,建成运营后将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4月初,洛宁县举行第四期“三个一批”活动,集中签约总投资12亿元的洛宁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总投资3.5亿元的特种新材料钢构件生产项目,集中开工锦绣渡洋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洛河上游生态提升保护项目、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13个重大项目,涵盖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总投资69.7亿元。

  7月,洛宁县第五期“三个一批”活动举行,集中开工豫西商品物流集散中心综合体项目、洛宁县长水镇智慧医院项目等共16个项目,集中投产洛宁熊耳山生态循环利用项目、洛水河谷中药材饮片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竹梦小镇项目等共5个项目。

  9月,洛宁县第六期“三个一批”活动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集中开工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26亿元,涵盖先进制造业、旅游服务、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总投资1.5亿元的洛宁县电子线束线材生产项目顺利签约。

  这一批批项目的签约和开工为洛宁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蓄积更为强大的动能。

  洛宁县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举措,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经济运行周调度制度,出台招引项目激励政策,综合运用线上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不断推进全县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与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强化项目督查调度,推行“周督查、月通报、季观摩、年终考核”工作机制,细化项目清单,坚持结果导向,加强针对性督导,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快速推进,全力抓项目、促投资。2022年,该县承担省、市重点项目41个,目前20个年度新建项目全部开工。

  洛宁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工程截流通过验收,白马涧大桥及上下库连接道路通车投用,上水库大坝填筑完成80%,下水库主体大坝建设全面铺开;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技改扩能项目研发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正在积极推进;锦绣渡洋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正在进行果树种植和苹果农业主题公园建设;油用牡丹产业、三环华兰木业定制家居、竹梦小镇等项目竣工投用。眼下,来自项目建设一线的捷报如一声声号角,吹响洛宁跨越发展新征程。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精准优化服务构建便民利企新格局

  项目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项目引进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服务是关键。

  洛宁县始终把高效服务、精准施策、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放在首位,立足全县实际,从壮大主体、创新驱动、落实政策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助推企业发展提档加速。

  壮大市场主体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加大“个转企”培育力度,建立完善“个转企”培育库,对新纳入的规上企业,在市级奖励基础上,连续3年每家每年再奖励1万元。同时,加大“股上市”和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做好创新龙头、“小巨人”等企业培育工作。创新驱动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数字转型,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引导嘉盛电子新能源等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

  全面推行“13710”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完善项目要素协调保障机制,着力解决项目落地“卡脖子”问题,研究出台“金十条”服务措施,建立县级牵头、各级分包的企业联包机制及“4+1”问题受理平台,用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小程序等,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让政策红利效应充分释放。强供给、保重点、降成本,加大电、水、气等用能保障力度,打通政策兑现的“最后一公里”,想方设法为企业破瓶颈、解难题。组织实施“春风行动”和大型产销对接活动,开创企业增效、县域发展双赢“新局面”。

  针对“材料不齐、缺乏佐证”不敢办、“政策不熟、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不会办等6类问题,洛宁县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办不成事”窗口,受理企业和群众未能成功受理、审批、解决的事项。该窗口自设立以来,已受理、办结群众诉求事项12件,回访满意率100%,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洛宁县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启用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提升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全县18个乡镇、39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该县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窗口化、智慧化、便民化,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基于这些努力,洛宁县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位列洛阳市7县第一。

  农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9月底,一年一度的中国·洛宁第十八届上戈苹果文化节如约而至。该县积极引进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技术领先、有影响力的苹果综合观光示范园区和配套冷链物流园,打造集苹果产业、乡村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文化科普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上戈镇只是洛宁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全省伏牛山乡村旅游体系,扎实推进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落实省委伏牛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富民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错位发展为推进路径,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围绕观光游、养生游、避暑游、民宿游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谋划建设了豫西苹果谷、关庙沙梨谷、春山溪谷等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成功打造“洛水山肴”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了爱和小镇、金果小镇、竹梦小镇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据介绍,洛宁县着力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先后建成小界乡苇山村文明新风研学点、下峪镇对九峪村生态停车场等;落实奖补激励措施扶持民宿、农家乐提档升级,引进宿联等一批重点文旅企业,带动上戈镇、小界乡精品民宿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整理“伶伦制管”历史传说,打造竹编、竹乐器制作沉浸式体验项目。

  闲置学校变精品民宿,荒坡荒沟成全地型山地越野车基地,全宝山荣获“中国生态文化名山”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自然保护地……这都得益于该县强力推进乡村旅游,积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前不久,洛宁县故县镇寻峪村还顺利入选“2022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名单。该村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建设银杏康养民宿、云水谣游客服务中心、花溪谷游玩项目,完成银杏广场、滨河游园建设,寻峪河河道整治提升和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设施配套完善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同时,该县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等工作,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响器”进行重新包装和艺术提升;开通“多彩洛宁”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号,围绕特色美食、旅游目的地、文化展演活动宣传推广;开发洛宁剪纸等文创产品,大力推广“洛水山肴”系列农产品,促进农特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洛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洛宁县将继续坚持富民导向、生态优先、创新引领、改革赋能,着力抓产业、抢风口、育集群,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原经济网 2022-10-20

 

 

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广州天河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智慧政务 文章下载

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广州天河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智慧政务

金秋十月,迎来了广州市第二个“营商环境日”。截至今年9月,天河区企业存量全市率先突破50万户。近一年来,天河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聚焦营商环境改革5.0迭代升级,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与“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智慧政务,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

推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有实效

冯女士需要办理一家甜品店,听说需要跑工商、环保、街道等多个部门,流程多、手续复杂,不知道如何办理。据朋友介绍,天河区新上线了“一件事”主题服务专区,她尝试打开了该服务专区,认真阅读了服务专区关于“我要办餐饮店”的“一件事”树状导航图和可视化分类图标,轻松弄懂了相关证件的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在政务服务大厅的三楼商事登记专区和五楼的市场服务专区快速提交了申请材料,不到10个工作日就办好了相关许可证件。她表示:天河区“一件事”导办服务简单易懂,老百姓办事不用“多头跑”“反复问”。

据了解,天河区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对企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使用规范化表述,将企业注册登记信息通过“双告知”方式推送到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审批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此外,天河区优化市场准入流程,实行“一照通行”改革,目前已整合营业执照和食品、药品等30项跨部门的许可备案事项,一表申请、一次办理,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整体效能。注销登记也更便捷,通过推行简易注销、承诺制注销登记改革,将简易注销公示时间压缩至20日。天河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证照联合注销专窗,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注销“一件事一次办”,首批将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生产许可、药品经营许可等24种高频经营许可证纳入证照联合注销事项清单,有效畅通企业退出渠道。

优服务,助力便民利企有实功

“如果想开一家企业,可以通过广东政务网、穗好办App办理,也可以在外市外省办理,有不懂的还可以在政务云窗咨询,可以说办理零门槛。”

天河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天河对口协作帮扶地区等重点区域,推行天河“跨域通办一次办好”服务。实行通办事项清单管理,将企业登记注册、社保业务等334项高频事项纳入《天河区“跨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创新以线上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异地代收、导办为辅的服务模式,开通线上专栏、大厅专窗、“穗好办”APP、自助服务一体机等多种办事渠道。持续拓宽跨域合作圈,已与深圳龙华、贵州大方等67个地区达成合作协议。

此外,作为全市首个企业存量突破50万户的行政区,天河全面整合“照、章、税、保、金、银”等开办企业全链条事项实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服务,全流程一个环节、0.5天办结,免费发放纸质介质和电子介质开办大礼包。截至9月30日,天河区共有企业50.324万户,占全市企业总量的26.8%,同比增长10.3%。

强技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有实招

9月上线试运行的天河区政务大数据平台,及时推进专题数据治理建设,做好疫情防控数据治理和疫情数据分析保障,重点建设基础库,包括自然人、法人、公共信用信息等基础库。现已采集区法人、人口、四标四实、疫情、信用、劳社和卫健等类别的数据记录超28亿条;采集清洗出天河人口底数277万,其中户籍人口109万,流动人口168万;法人基础信息库采集清洗出天河区在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约60万,为疫情精准防控、企业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上线试运行的天河区居民购房资格查询系统,可以实时匹配身份、户口、婚姻、社保、学区学位等数据,实现个人购房资格一键精准查询。

此外,天河区深化惠企政策兑现“一门式”集成服务改革,对政策申报、审核、兑现等环节进行全流程优化,实现服务“全方位”,申报“零跑动”。而政策兑现服务专窗提供政策申报综合受理、兑现业务市区联动和暖企惠企政策咨询指导三重服务。截至9月30日,天河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已发布11个部门130项兑现事项,累计办理兑现业务4580件,在线办理率100%。

广州日报 2022-10-24

 

 

从“4.0”到“5.0”,成都营商环境如何再突破?划重点→ 文章下载

从“4.0”到“5.0”,成都营商环境如何再突破?划重点→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6月15日,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2021年成都市营商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审议《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送审稿)》等文件,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手抓稳住经济大盘、一手抓‘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用改革创新成果继续争创全国营商环境标杆,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凤朝出席会议并在讲话时强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成都今年将制定营商环境5.0政策

让改革力度更大、深度更深、覆盖面更广,成都经历了营商环境从1.0版到4.0版的不断“升级迭代”,迈向了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

站在新起点,启航新征程,稳增长、抓发展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成都如何持续探索创新?

会议审议的《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送审稿)》,就加快营商环境立法、落实4.0版政策体系、制定营商环境5.0政策、加快第二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强化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全力做好营商环境建设专项工作、打造成都营商环境特色品牌等七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的是,要把成都打造为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精准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民新高地,切实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一手抓稳住经济大盘

一手抓“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

“当前形势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强化担当责任感,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王凤朝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意见——

一、高效统筹稳增长工作和“放管服”改革

要强化惠企政策直达,要升级扩面“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深入实施“蓉易贷”政策性普惠金融工程,尽快实现普惠政策“免申即享”、资金“快拨直达”。

要提升项目服务效能,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制定最优服务流程,精准厘清各阶段审批事项和其他类型事项的办理流程、时限要求,进一步压减时间特别是“隐性时间”,为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竣工创造更优条件。

要精准防疫服务企业,严格执行“入川即检”工作要求,抓好风险人员排查管理服务,坚决守住疫情输入关口,避免发生本土疫情影响企业发展,坚决不准层层加码、不能“一刀切”,避免限制生产要素正常流动,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要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加快完善和推动《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及时补齐新业态新模式的法规和标准空缺,要强化公平公正执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要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为企业投资兴业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要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要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内资外资、不同规模企业,全面清理各类不合理门槛限制和隐形壁垒,新出台政策必须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要平衡好强化监管和柔性执法,坚持教育惩戒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市场有序发展。

要以“智慧蓉城”建设引领数字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力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进一步整合优化信息系统。要持续完善“天府市民云”“蓉易办”等平台功能,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要强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以数字化思维优化提升线下服务、监管、执法等工作标准和流程,提升线上线下协同处置效率。要注重解决好数字鸿沟问题,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更优的咨询、帮办服务,让数字化营商环境实现全龄友好。

三、以大局思维、创新思维、服务思维抓好工作落实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自身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开展好相关工作。要充分总结推广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多维度、立体化塑造成都营商环境综合优势,全面提升成都营商环境显示度、知名度。

要认真研究制定营商环境5.0政策,在深入总结4.0版政策、充分汲取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主动探索一批原创性举措,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整体跨越提升。

市领导陈彦夫、刘筱柳、程伟、陈麟、刘玉泉、王平江、刘旭光,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等参加会议。

蓉城政事 2022-8-27

 

 

蝉联三年营商环境第一,杭州做对了什么? 文章下载

蝉联三年营商环境第一,杭州做对了什么?

近日,全国工商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杭州市获最佳营商环境口碑城市荣誉,营商环境满意度得分连续三年位列城市排名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何以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何优化营商环境如此重要?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不但是一个国家或者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更是主动找差距、补短板、精心维护以及长期付出的结果。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营商环境,并对改善营商环境提出了具体举措。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四大举措 ,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这是深化“放管服”连续第8年进入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足见意义重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要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外商投资服务水平。

“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怎样诞生?

杭州市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动简政放权、强化数字赋能、实施流程再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吸引了人才流、资金流、企业流。

突出“一件事”“跑一次”标准,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杭州积极实施“一件事”集成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提速;率先建成商事登记“一网通”;线下设立“企业财产登记专窗”,线上搭建“登记财产综合平台”。小微企业获得电力办理环节2个、承诺办电时间8天、接电零成本。

强化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率先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力推“一证通办”。加快“掌上可办”,“杭州城市大脑”APP覆盖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做到全天“自助可办”,推广24小时综合自助服务机。深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在15分钟生活圈内即可办理个人事项。

创新法治和信用体系建设,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和杭州破产法庭。开发全国首个证券期货纠纷智能化解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维权救济服务。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和浙江(杭州)知识产权诉调中心。打造社会信用新标杆,率先提出并建立信用信息分类开放机制。

聚焦人才服务,打造创新创业新模式。杭州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市域大孵化器,集中打造未来科技城、云栖小镇等核心创新圈,推出创投引导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杭州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生活补助、租房补贴,购房安置、融资保障,精准务实的政策兑现,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新沃土。

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改革,发挥数字化先行的优势,探索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从而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样本城市,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现代政务管理和服务,就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营商环境改革之路。

新浪网 2022-8-3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