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明科学城,寻找创新动能与营商环境的“双高”方法论│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
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光明政帮办”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近年来,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加快建设,这片创新热土上也涌现出了不少营商环境创新的鲜活案例。 8月24日,由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普华永道中国共同主办的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来到光明区,实地了解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建设情况,调研光明区围绕科研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
调研左岸科技公园展厅
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谢振文,光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镇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社长甘雪明,广东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中国南部政府事务总监卢旭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关部主任、副研究员都静,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研究员邓达奇等主办方代表、专家现场就案例实效、下一步推进重点进行了调研座谈。
推广“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
调研团一行实地走访了左岸科技公园展厅和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详细了解了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定位规划和“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运营情况。
调研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据了解,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目前,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的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明科学城加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通道。
2020年成立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是光明科学城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引进研究院,楼下设立产业空间,穿“白大褂”的和穿“西服”的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强化了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互相影响,使得科研人员兼具市场思维,企业家兼具科研思维,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0-1-N的产学研递进与沿途转化。
在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到产业化过程中,针对涉及的部门、机构众多、链条较长,企业面临的研发风险较高等问题,光明科学城也在努力探索破解之路。以创新中心为例,围绕新兴科研产业早期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建设研发转化公共平台的核心部分,为“轻资产”研发企业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风险环节的硬件设施,减少研发企业的风险成本和试验成本。
光明区还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从“战略科技力量”“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四大板块推出22条专项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四个1000万”支持,即重点科技专项支持最高1000万、用房租金补贴最高1000万、GMP厂房改造补贴最高1000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最高1000万,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这些举措催生了合成生物在光明科学城迅猛发展的集聚态势。过去3年国内新成立逾90家合成生物企业,目前聚集在深圳的有50多家,在光明区内就有近40家。截至目前,光明区辖区的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达166亿,总产值21.75亿。
据了解,未来光明区将复制推广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依托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团队加快推动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打造辐射全国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加快谋划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等其他领域产业创新中心。同时,迭代升级“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2.0模式,持续推动“中心创新、圈层创业”,加快改造辖区内适合的产业园区,建设功能更为完备的创新创业综合体2.0,加速科研经济产出。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光明政帮办”服务体系
随着科创载体纷纷入驻,光明科学城对人才、企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如何从政务服务、产业空间、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共同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也是调研团十分关注的方面。
在座谈会上,调研团一行详细了解了“光明政帮办”政务服务体系。据了解,“光明政帮办”是指通过线下或线上途径无偿协助有关企业、人才等办理行政审批、水电气讯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及其它公共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结合光明区实际,可提供包括光明科学城建设(拿地即开工)、科学城高端人才、政策补贴、高频业务等特色服务。
座谈会
“光明政帮办”可以通过建立专业服务团队,提供 “集约式”帮办服务。比如,针对涉及科学城重点建设项目、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等法人主体业务,高端人才个人主体业务,建立“一般事项线上、窗口帮办,重大事项上门全程帮办”工作机制,利用“5G视频办”提供线上线下“集约式”“全链条”“一对一”的政务服务促进“多件事”“一次办成”;同时,在政务大厅设立帮办、“办不成事反馈”窗口,受理办事人帮办申请,针对可以现场、电话解决的问题,即时协助办事人掌上办、网上办。
针对产业类企业在拿地后,对开工建设流程不清楚等问题,光明区在推动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方面可提供“主题”服务。即利用“光明政帮办”专窗,由专人服务招拍挂产业项目,土地挂牌出售后,主动联系拿地企业,初步研判项目办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拿地企业量身定制项目报建计划,同时为开通报建绿色通道,协调相关审批服务部门为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梳理汇总涉及26个部门的93个政务服务事项,制定出清晰明了的报建流程图,建设流程管理平台,形成可视化的办理情况信息、异常情况预警,由帮办人员对报建全过程序进行跟踪管理;发布28期涉及40多个事项的“拿地即开工”主题办事攻略,指导企业高效报建。同时,“光明政帮办”还能利用人工智能手段精准匹配适合企业个人需求的补贴政策,推出“精准智享”服务,主动推送补贴项目申报通知,让“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
产业空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并高标准规划打造凤凰、马田、玉塘、公明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大力推进连片产业空间整备,着力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产业园区,推出“精确定制、精准配给”的产业空间,要将西南直角产业带打造成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杨镇华还向调研团介绍了光明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布局规划。据介绍,近年来光明学位供给领跑全市,高水平高标准规划的学校集中涌现,还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两所研究型高校;中大附七医院二期、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已动工建设,正快马加鞭建设深圳北部医疗高地;作为深圳市人才保障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之一,到2025年,预计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可为短期来光明的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短期租住服务;打造十大文体设施为代表的项目体系,完善城市公共配套。
杨镇华表示,城市营商环境的打造需要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光明区的干部队伍以务实高效的态度,“无事不打扰,有事我帮忙”的理念,正加快推动形成有光明科学城特色、有强大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为其他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启示
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光明科学城的日新月异让调研团振奋,光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和成效让调研团印象深刻。
谢振文表示,光明区可以说是科学新城、产业重镇,充满了生机和发展潜力。光明区坚持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推出“光明政帮办”等创新举措,点对点帮助企业科学高效解决问题,为其他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他表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产业空间的成本高,希望光明区能多举措提供充足的产业空间保障,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甘雪明表示,光明区近年来发展变化巨大,与光明区党员干部的奋斗拼搏分不开,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特区成立之初的干事创业激情。他认为,城市也好,企业也好,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用好人才政策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关键。
卢旭蕾也对光明科学城的未来充满期待,“光明科学城的科学基础非常不错,两所高校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而且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强,很多地方的人才政策可能很多,但企业并不知晓,光明区能够自动精准匹配适合企业个人需求的补贴政策,这种创新做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
因为课题原因持续关注光明科学城发展,邓达奇惊喜看到,光明科学城巨变同时,营商环境也呈现出明显鲜明区域特色,比如能聚焦企业痛点推动科技成果转换、守护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政企之间良好互动等等,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他也提出希望光明区能持续观察惠企政策的成效,进一步收集企业意见;帮助科技型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
光明科学城的走访调研是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的重要一站。据悉,由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普华永道中国共同主办深圳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调研和案例征集活动是在深圳出台《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并正式开启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的背景下策划启动的。目前主办方已陆续征集到全市各单位的案例,并将陆续走访各单位,调研发掘一批深圳“创新样本”,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探路示范提炼一组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南方日报 202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