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营商环境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发改委

题目:如何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29

目录

更多

数字赋能、精准施策 浙江桐庐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文章下载

数字赋能、精准施策 浙江桐庐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产业兴,则桐庐兴;企业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浙江省桐庐县大力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杭州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标杆引领、数字赋能、系统推进,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创新思维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加强公正监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三化一体”的营商环境县域标杆。

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从拿地到拿证仅用30天,桐庐国企投资极速审批跑出新速度……9月15日,农产品云商市场项目在百江镇拿地后,仅用了30天时间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项目方对此大加赞赏。

据悉,该项目由桐庐国有企业桐庐交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百江镇负责代管,于8月16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仅用30天就完成了用地规划许可、方案、初设、施工图审、施工监理招标、施工许可等系列报建手续。这标志着桐庐在常态化实现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后,进一步开启国企、政府投资项目极速审批模式。

打造投资项目审批“快通道”,是桐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桐庐县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3.0平台,上线集规划空间布局、招引储备项目、预审联办服务、要素保障推进、联合审建验等模块于一体的“一站式助跑”应用,着力破解基层投资项目“招引难、审批难、落地难、监管难”,构建投资“1+1”全流程监管全覆盖服务。

在服务端,以需求为导向,围绕项目生成、要素配置、工程报建、代办服务四大职能,分别上线规划空间布局、招引储备项目、预审联办服务三个模块,第一时间为属地项目招引做好政策性、技术性准入把关,为企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效服务支撑,有效确保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在治理端,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政府项目招投标、标准地履约验收、工程考勤管理三大职能,分别上线工程招标预警模块,实现市县招投标系统和省投资在线平台智能比对,对一码多招、已招标未赋码、已赋码未招标项目进行智能预警及督办。

接下去,桐庐县将进一步加大县乡一体联动,做实投资服务数字平台,深度实现项目预测、预警、监控、协同、调度、决策和指挥一体化集成。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工程投资领域改革。强化各类规则落地,助推改革扩面延伸。积极探索城乡正规产权制度,深化制约发展的乡村正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工程投资领域产权法治化、标准化、系统性、全覆盖。

自应用上线以来,桐庐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落地开工始终保持高位增长,连续获得“三块地”处置省政府督查激励和全省“投资赛马”激励,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桐庐县在商事领域改革方面持续发力,出台杭州首个《优化破产企业登记事项办理合作备忘录》,首批推出市场主体登记统一地址库应用,推进歇业“一站式”改革,常态化实行“零见面”审批和企业开办“分钟制”办理,网办率达99.40%,群众对商事登记事项满意率达99%以上。

实现查(解)封登记办理“不见面”,依托“不动产登记系统和法院智慧执行2.0系统”,完成“不动产登记+法院服务”总对总系统建设,实现法院查(解)封登记业务全流程网办和该项业务省内通办,真正做到查(解)封登记业务本省内跨地域在线办理,有效避免不动产查(解)封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财产转移问题,更好地保护涉案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通过此平台办理不动产查封107件,解封登记业务12件。

着力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桐庐县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探索基层社会创新治理方面,坚持涉企纠纷“一件事”理念,持续优化诉前、立案、审理、执行、服务“五端”,推进组织变革、流程重塑,赋能商业解纷减时、降费、提质。

去年,桐庐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增设了“版权登记”窗口,由此桐庐县全面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业务的“一站受理”“一网通办”“一地咨询”,打通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坚持高站位高标准,桐庐县还建成浙江省首家定位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人民法庭——富春江科技城人民法庭,搭建“桐庐县涉企商事纠纷联调中心”“桐庐县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中心”双中心,为桐庐县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区域金融风险保驾护航,让营商环境更温暖,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全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从申请立案到案款发放时间缩短至69.73天,降幅38.64%,当事人诉讼成本下降31.20%。“人民法庭+‘共享法庭’”融合加法,通过力量共享、机制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实现第一道防线和最后一道防线的有机组合,进一步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助企纾困。今年以来,制发风险提示清单180份,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19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诉前化解率为49.44%。

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桐庐县成立杭州首个驻综合行政执法局检察官办公室,同步出台《关于在桐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派驻检察官办公室的实施意见》。建设行政执法一体化指挥平台,打造多渠道案源智慧归集场景、跨部门协同监管场景、执法高效处置场景,将事件、人员、监控等执法要素一图统揽,实现可视化的执法和监督,改革推进成效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批示肯定。

强化助企纾困法律服务,桐庐县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实施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效能评价,深化“你点我调”县乡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全县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成功合同经营纠纷、生产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涉企案件442起,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284.27万元。推进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和免予行政强制清单,开展涉企执法案卷评查、联合纪委巡查20余次,评查案卷400余份,推动整改问题157个。

奋力打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今年上半年,由该县人社局自主开发的“金蓝领在线”在浙江省人社系统数字化改革路演中惊艳亮相,作为浙江省首个综合性技能人才服务管理平台,该系统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2021年以来,桐庐县紧紧围绕数字化改革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从全县2.9万名高技能人才需求出发,紧盯项目申报、补贴申领和服务管理等三个急盼的应用场景,在省市人社部门指导下,先行先试,自主开发“金蓝领在线”系统,推行“一网申报、一网推荐、一网评审、一网补贴、一网统计”等全链条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服务管理数字化水平。

“一直以来,技能人才工作存在项目申报系统多、提交资料多、评审效率低,技能人才信息获取碎片化、政策享受不充分,领导决策缺乏精准数据支持等问题,并且浙江省目前暂无相关综合性数字化系统。”县人社局副局长何建忠表示,“金蓝领在线”的开发与运用,正是填补了浙江省在这方面的空白。

“金蓝领在线”设立了“项目申报、补贴申领、服务管理”3个应用场景,高度融合首席技师和岗位补贴等20余个服务事项。系统可通过各部门的大数据共享,直接获取电子劳动合同、职业资格证书、公安户籍等信息,实现“线上”“掌上”完成材料受理、初审与复核,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实现培训认定、证书查询、在线学习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提高了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同时,该系统可动态精准掌握技能人才分布、需求及各项工作进展,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技能人才管理水平。

此外,桐庐县人社局以“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为导向,实现桐庐人才网二维码、招聘岗位信息合集码、城乡未就业人员信息登记码“三码合一”。截至目前,招聘岗位信息合集下载量达68717次,受理岗位咨询信息1.2万余条,4933人通过就业码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在推进知识产权集成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桐庐县有序推进首批国家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市局“揭榜挂帅”项目,与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签订“专利侵权信息交换合作备忘录”,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授权87件,兑现知识产权政策资金1403.62万元。

在科技加码赋予企业方面实现新活力。桐庐县以百名专家进企业、百家企业进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工程”活动为载体,围绕企业技术难题,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力促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产学研合作,实现借智借力、借梯登高,探索一条“自主创新+技术合作”的新路子,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网 2022-10-19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文章下载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优化营商环境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可以借助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动统一大市场。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一方面,大市场可以培育长期经济潜力。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打通内循环堵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从经济规律看,市场规模可以内生出市场分工和产业升级。从历史看,美欧等经济体都很好地利用了大市场优势。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统一而庞大的国内市场是美国19世纪经济增长的独特要素之一。而欧盟则更进一步,形成了超国家的统一市场。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看,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全球战略眼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形成对全球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大市场可以稳定短期经济增长。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长4.8%来之不易。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在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调节方面具有“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制度优势。其中,大市场是我国各类经济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制度,也是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没有统一有序的大市场,稳增长的各类政策将受到一定的掣肘。当前,打通国内大市场,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在上海等地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既要审慎减少防疫对市场流通的壁垒,更要破除人为附加的与防疫无关的制度壁垒。因此,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应对外部冲击的自我调节作用,保持市场的韧性。

  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主要是要破除各种制度的、政策的、显性的或隐性的藩篱,为生产、流通、交易以及纳税和监管提供统一的规则体系。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商环境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

  1.各地区和城乡的地理统一

  一方面,得益于“放管服”改革,各地区基于制度差异的市场分割逐渐减少。长期以来,地方保护是造成全国市场不统一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我国一些民企更愿意与外企做生意,而不愿意与相邻省份的企业做生意。其中一个原因是,国际上有统一的市场规则,而国内地区间的规则存在市场分割。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之后,国内各地区对人员、商品和资本的行政限制已经较少,只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才部分存在。

  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差异造成的市场分割依然存在,亟需进一步优化部分地区的营商环境。由于各地营商环境仍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市场仍不统一,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以及农村市场在事实上仍存在着资源流入限制。例如,过去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就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分割的表述。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保护性”或“歧视性”的市场分割减少了,但企业基于营商环境“用脚投票”的市场分割却加剧了。对这种市场自发的“分割”,需要针对性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以引导企业对农村市场和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市场的开发和投资。

  2.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规则统一

  一方面,统一大市场的规则体系更加细化,税收等优惠政策成为重要着力点。《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从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往往依靠财税优惠政策给予本地企业一定的特殊扶持,这也就成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一大阻碍。客观地说,出于保护就业、扩大税源、稳定经济增长等目的,地方政府适度对一些企业进行政策倾斜,也是符合国内外发展规律的,但必须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

  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建设逐步深入,税务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凸显。营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但一些地方对营商环境的认知口径较窄,对税务等营商环境的重视不足,导致一些基础性制度存在明显短板。例如,一些地方较多关注工商登记,但实际上企业在拿到执照之后办理银行开户、办理税务登记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税务营商环境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并将成为营商环境建设和统一大市场建设二者的较佳契合点。

  3.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统一

  一方面,随着不同性质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逐渐公平有序,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准入差异浮出水面。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基本上已经没有市场准入的差异,市场是统一的。但有些行业还存在较高准入门槛,且它们大都是服务业,例如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等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政府可能比较注重服务业经济属性之外的社会和安全等属性,从而管制较多,这当然是合理的,但需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大背景下,适度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尤其是减少一些地方政府层层叠加的管制措施。

  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建设不是“抄作业”,需要根据各地产业结构提高政策精准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引导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经济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制度建设帮助更多本地企业运用全国资源、享有全国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基础性制度方面,各地区是共同的,要与中央保持一致。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不能“照抄照搬”发达省市的做法。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服务于当地的产业发展,加强那些对自身最有益的改革,针对性打通制度的短板和产业的堵点。

  4.线上线下的市场统一

  一方面,线上市场已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市场体系更加统一。数字经济对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分割具有重要作用。与存在自然性和制度性市场分割的线下市场相比,线上市场是相对统一完整的。数字经济有助于打破传统经济基于国有企业性质和资本规模形成的垄断,在事实上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倒逼放松行业规制,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准入机会和公平竞争环境。以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本身已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大市场。

  另一方面,平台具有垄断倾向,反垄断等线上营商环境建设正不断规范。平台打破了以往的地理边界、市场边界和企业边界,一些原本由企业承担的职能转给了平台,如销售、支付等,这使平台可以凌驾于企业之上行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权力,具有超强的垄断势力。近年来,针对广大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平台垄断、数据保护等现实问题,以及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社会热点现象,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强了数字经济规范发展的制度建设,优化了线上市场的营商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今后,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助力市场由“大”向“强”。

  第一,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并发挥市场机制的韧性和灵活性。必须明确“统一”不是集中,更不是计划经济和行政垄断,恰恰相反,“统一”是要打破各种管制和市场分割。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市场作用力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既可放大市场作用,又可抑制市场失灵的问题。疫情期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受到一定的冲击,需要作出灵活应对,确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平稳向前、不倒退。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建立反垄断集体诉讼等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加大力度优化部分地区的营商环境。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更大力度破除市场壁垒。中央要对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兑现问题,进行督查和整顿,提高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公信力。着力强化反垄断,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外地企业等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区从自身产业禀赋和未来发展导向出发,设计更加合理高效的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例如根据各地对消费、旅游、能源资源、金融和高端制造业的产业情况专门加强相应的营商环境。

  第三,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规则和标准。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尽量赋予地方政府更大权限,从国家层面承认各地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正当性;同时,确立地方政府的行为底线,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严禁滥用税收优惠排挤部分企业。财政、发改、工信等部门需要对政策作出一定的规则说明,既要赋予地方自主发展的权限,又要避免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地方政府要在一个政策区间内按照严格的程序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政策。

第四,以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加强线上市场的营商环境建设。要重点监督平台是否对入驻企业和用户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入驻企业是否在平台上享受同等的市场权力。把商业行为是否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作为经营主体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评判标准。允许平台向企业提供营销推广、支付结算、地理定位等方面的付费服务,但这个付费服务不能违背平台中性原则,不能以牺牲平台上其他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大力提升一体化监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持续推动从“人力监管”向“技术监管”转变。

新浪网 2022-8-16

 

 

培育新优势 融入双循环重庆市市场监管局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文章下载

培育新优势 融入双循环重庆市市场监管局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繁荣沃土,更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今年1—9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2.78万户,同比增长3.97%,总量达335.98万户,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未来优势,这背后离不开重庆“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拼搏奋进。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既是市场监管人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市市场监管局的决心与勇气。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引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接连破除,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日益完善,涉企服务质效逐渐提升,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为市场松绑 破除区域保护壁垒

今年以来,重庆广昊科技有限公司由于业务扩展,需要在3个地方新开设分店。“如果按照改革前的要求,每个分店均需设立分支机构,需要办理3个营业执照,现在只需要在一张营业执照上记载所有经营场所地址,就可以完成所有分店的开设,减少了跑腿次数以及费用成本。”该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一证多址”改革试点,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场所经营”,助力市场主体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支持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企业在同一区县范围内存在多个经营场所的,不再需要为每个经营场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从事食品生产的市场主体,也只需要办理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办照数量减少,制度性成本得到降低。”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一照多址”市场主体2497户,减少分支机构办理2523个;已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一证多址”企业24家。

同时,围绕进一步优化食品经营许可办理流程,便利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办理信息变更,市市场监管局还创新推出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许可证变更“集中办理、全区通办”,着力解决食品连锁企业办理许可证变更,需要分别前往多个基层办事机构办理的问题。

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为市场不断松绑,企业群众办事“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

为企业减负 便捷市场准入退出

今年6月,重庆易视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开办企业“E企办”小程序提交了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就业社保登记申请信息。两名股东及管理人员远程完成了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并电子签名予以确认,当日即在开办企业综合窗口一次性免费领取了营业执照、4枚印章、发票和税务UKey,并同步获得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

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是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开办企业全部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领取、一次提交、一日办结”基础之上,进一步畅通跨部门数据共享,为企业开办“做减法”。

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实施社保登记延伸服务与开办企业事项集成办理。将社保登记后续事项整合进开办开业“一网通”平台,解决企业开办完成后需分头到社保、税务部门办理相关缴费事宜的问题。深化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和电子发票应用,依托“渝快办”向22.7万户企业同步发放了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免费向企业送出实体印章和税务Ukey,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3.96亿元。

在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制度方面,取消清算组备案、税务登记注销、社保登记注销等环节,优化市场主体注销申请材料,打通退出市场的便捷通道。今年1-9月,全市办理市场主体注销登记25.38万户,其中通过简易注销登记18.39万户,简易注销占比达72.46%。以企业视角持续深化改革,实行银行开户账号预赋,打通全市17家银行的3151个营业网点链路,企业获取银行账户时间由2天以上变为实时获取,5670户企业享受改革红利,试行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开展不含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为发展赋能 提质增效涉企服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才是裁判员。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把提质增效涉企服务作为赋能经济发展的破题之举,当好助力企业发展的“服务员”,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安心创业谋发展。

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提升共享互信。以电子营业执照为身份信任源点,推行企业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办理部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需重复录入、重复提交。比如通过电子营业执照自助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完成电子营业执照验证和个人身份验证之后,即可当场自助打印领取企业信用报告,逐步实现“减填报”“减材料”“减环节”。

持续提升外商投资登记质效。率先启用港澳投资者简版公证文书,进一步简化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流程和材料,提升登记审查的效率及准确性,为港澳企业在渝投资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改革推行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780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投资者获此改革红利,占同期新设港澳投资企业的63%。

百尺竿头思更进,蓄势待发谋新篇。从简化检验检测机构人员信息变更办理程序到简化水路运输经营相关信息变更办理程序,从取消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的考核发证及强制检定到“CCC免办及特殊用途进口产品检测处理管理系统”中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便捷通道,一项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实践让企业信心更足、获得感更强,重庆正在迈向“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00万户、千人拥有企业数量达到42.4户”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发展目标中行稳致远。

重庆日报 2022-10-14

 

 

扎实建设“信用南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文章下载

扎实建设“信用南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高位推动、夯实基础、创新应用,以“信用南宁”建设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南宁市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优秀”,是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登记财产、政务服务指标获评“全国标杆”。

列入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十名,获得全国信用监测排名进步前十名;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连续两年分别荣获全国信用“标准化平台网站”“示范平台网站”称号;全国首创电子诚信卡模式获国家发改委点赞并获评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肯定,见证了我市信用赋能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迈出的坚实步伐。

全市“一盘棋”建立从上至下网格化工作推进体系

良好的社会信用,需要靠机制来保障。近年来,南宁市坚持高位推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法治体系,把准“指南针”,形成了“信用南宁”建设“一盘棋”。

加强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从上至下网格化工作推进体系,将信用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逐步形成了高效的信用工作格局。

推动信用立法。我市率先在全区启动信用立法调研工作,完成立法项目建议书,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在市本级专项领域立法中将信用条款纳入,提高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水平。

构建制度体系。我市还印发实施信用南宁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一系列专项领域信用、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文件,相继在建筑、房地产、医保、交通运输、商务等44个领域出台信用制度,推动各部门将日常工作与信用工作相结合,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织就“一张网”实现全市自然人、企业全覆盖数据归集

打开南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张具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修复、信用查询、信用承诺、联合奖惩、异议处理、信用评价、信用应用等一体化功能的“信用大网”便展现在眼前。

这是2009年南宁市率先在全区建成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经过多次迭代升级, 已形成“1+10”(1个总平台、10个功能子平台)系统,为构建“信用南宁”“一张网”提供了有力的系统支撑。

与此同时,南宁市严格执行“一个目录,一口归集”,实现数据报送直达、疑问数据及时反馈、归集处理实时掌控,累计归集信用信息约21亿条,实现全市自然人、企业全覆盖数据归集,100%建立信用记录档案,对自然人、企业“精准画像”,为信用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此外,我市制定标准接口,上连自治区、国家,下连县(市、区)、开发区,横向连接税务、工程改革、医保、自贸区惠企平台等10多个市直部门业务系统,打造“数出同源、实时高效”的数据共享交换模式,保障数据“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共享互通。该平台2020年、2021年分别荣获全国信用“标准化平台网站”“示范平台网站”称号。

建立“全链条”信用红利持续释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首创“信用+区块链电子存证+电子签章”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实现手机移动在线签署承诺书、监管和反馈,目前已在线签署信用承诺书18953份;南宁交警联合外卖小哥在全国率先签署交通安全事前信用承诺;企业名称核准登记领域实施“承诺即用,有诉即改”模式,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率达95%……

一项项改革创新、一次次积极探索,南宁市聚焦流程再造,破解了多个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全链条”,让信用红利持续释放。

围绕事前监管环节,我市通过全面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制、在重点领域运用事前信用承诺,搭建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南宁在城管、住建、应急管理等12个领域开展基于互联网架构的事前信用承诺制度,目前已在多领域广泛应用。

围绕事中监管环节,我市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广“信用分级分类+双随机”监管模式。目前,全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已覆盖食品安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40个领域。

围绕事后监管环节,我市从建立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构建信用修复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依法依规开展信用惩戒。其中,南宁市依托联合惩戒平台,共享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监管职能,做到“逢办必查,逢报必查”,累计查询信用记录149.7万次,在招投标、金融、海关、税收等多个领域实施联合惩戒。

提升“获得感”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的良好氛围

在南宁,“诚信”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还能用得上、得实惠,为守信者带来各种便利。2020年,南宁市在全国首创电子诚信卡并在“爱南宁APP”上线使用,持卡人可享7个领域的便利优惠。截至目前,累计17.8万人次享受激励措施。

近日,我市对《南宁市诚信卡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到期修订,印发《南宁市诚信卡管理办法》,调整拓展了守信激励场景,自然人激励措施达17项,法人激励措施达12项,进一步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的良好氛围。

随着应用场景逐步拓展,信用红利逐步释放,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获得感。如在创新“信用+金融”模式方面,我市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涉企信用信息与银行的共享使用,结合南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构建企业信用全方位报告,实现企业信用跟踪预警。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科创担”融资业务、专属信贷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与常规金融产品匹配度低等问题。

此外,我市正积极打造信用园区、信用商圈特色试点,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嵌入商圈、园区管理之中。依托信用商圈、信用园区管理系统,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推进“惠民便企”信用应用场景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信用保障。

南宁日报 2022-8-29

 

 

抢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 多地营商环境再优化 文章下载

抢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 多地营商环境再优化

营商环境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重要软实力,再一次被提上议程。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统筹好“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将“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以此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强调的是市场经济的体系、制度、规则和规范建设等,通过各项强化措施,使得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功能强大的市场经济优势,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这一点也对各地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大市场”到“强市场”

根据《意见》要求,我国将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监管,持续优化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此外,在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方面,《意见》强调,将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市场经济体系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包括市场主体(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权衡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市场主体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推进改革,大多数企业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地位基本确立。政府职能也在朝着服务型、法治型积极转变。相对来说,市场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特别是要素市场建设不平衡、不充分。

在权衡看来,我国潜在市场体量虽然很大,也还是一个“大市场”,但是距离“强市场”即市场功能强大、资源配置能力强、市场制度体系完善等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而言,营商环境距离高水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形成“强市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就变得非常重要。“完善市场体系功能的核心,首先要看能不能实现公平竞争,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要求从营商环境层面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权衡表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也表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生产要素、物流、信息、供需端等各种软硬件条件已然具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恰逢其时。

经济强市强区争先作为

近年来,各地陆续将优化营商环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了提升城市软实力,多地甚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强攻改革的“一号工程”。

例如,作为浙江省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市,宁波市已将“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

宁波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需求,因为发展民营经济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都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城市对资本市场主体的吸引力。所以,现在压力也非常大。”该负责人坦言。

据了解,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宁波市陆续出台了多个专项文件。今年2月18日,《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被列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审议项目,为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此外,《宁波市推进企业“最多报一次”改革实施意见》为全面精简优化企业报表提供遵循,《宁波市生态环境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试行)》体现了“刚柔并济”执法理念,《宁波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招标活动透明度。

据了解,宁波市下辖的慈溪市创新推出“货行码”,实现“车管住、人闭环、货畅通”,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保供保畅工作;宁波市镇海区的“知产+首贷”模式,则致力于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题。

上述宁波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后,从两个层面明显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提振了企业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二是加快推进了国家改革事项授权。

“宁波市争取杭甬温(杭州、宁波、温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与国家授权。”上述宁波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营商环境改善以后,宁波市进一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国家加大政策授权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启动了“千名干部联企业、千家企业评部门”为企服务机制,干部队伍到一线走访企业,切实解决问题。

西湖区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多来,西湖区选派千名优秀机关干部下沉一线,累计走访服务企业42702次,收集问题5635个。通过千名联企干部、58个部门和16个镇街平台的合力推进,已解决问题5425个,问题解决率达96.27%。

此外,在打造企企合作“生态链”方面,上述西湖区政府负责人还表示:“围绕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多跨融合发展对接会,推动企业横向联结形成产业生态集聚。同时成立西湖区企业服务联盟,开展政策、税务、人才、法律等高频需求的主题活动,增强企业获得感和归属感。”

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

民营企业是最灵敏、最有效的市场主体,也是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魏江认为,民营企业对于信息对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不高等问题的感知是最清楚的,也最有动力去追逐信息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更低的市场。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加强的是允许市场主体发挥作用,让民营经济同等参与市场竞争。

权衡也提出,应该真正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体系和功能完善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意见》指出,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我国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垄断行为仍然存在。因此,形成一个规范的、有激励—约束机制对称的市场体系和市场功能,还有待更加努力。”权衡表示。

据华东地区某地级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介绍,当地营商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市场主体、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都按照要求得到了落实,努力实现公平竞争,清理了各类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政策文件。

“然而,也出现了此类改革推进越早就越‘吃亏’的错觉。比如,当一个地方的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走在前列,本地企业如果存在轻微的失信状况,到外地招投标就会受到限制。相反,外地企业却因为当地市场更加开放,在本地投资没有更多限制。”上述某地级市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

权衡指出,各地营商环境的差异的确会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各地市场准入门槛和标准不同,企业在地方竞争中是不公平的。因此,必须让各种市场主体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的要求,在平等规则下进行公平竞争,让各类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能够在全国寻找合理的资源配置渠道,这时候各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任务。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也分析称,《意见》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政府“有形的手”来服务市场“无形的手”,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从而达到畅通循环、推动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目的。

新浪网 2022-8-7

 

 

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 聚焦多领域持续发力西安市多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 文章下载

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 聚焦多领域持续发力西安市多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

“双休日也能像工作日一样正常办事,你们这项措施真的太便利了!”10月16日,在莲湖区市民中心,办理完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业务的张女士高兴地感慨道。从10月15日,西安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陆续推出“周末不打烊”服务,像张女士这样的上班族再也不用请假办事了。

“多亏了‘周末不打烊’窗口,让我及时办理了餐厅的许可证更新,一点也没耽误经营。”说起“周末不打烊”服务,莲湖区某餐饮店负责人林先生竖起大拇指直言,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氧,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期以来,西安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相关部署,深入推进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聚焦招商项目落地、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服务窗口能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提升、助企纾困政策兑现等领域不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让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加。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企业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连日来,在西安的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周末不打烊”服务专区的字样格外醒目,也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咨询办理。

在推出这项业务之前,全市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已经梳理出了一份办事清单,对于一些网上可办以及就近可办的事项,市民可通过西安政务服务网或在就近的自助服务机上办理。针对确需线下办理的业务,市民只需前往就近政务服务大厅“周末不打烊”专区,即可现场办理,切实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成为惠企便民的又一项暖心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政务服务大厅首批推出了51个办件量大、办事频率高的“不打烊”政务服务事项,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陆续公布“不打烊”事项清单,提供“周末不打烊”服务,该项服务推出的首个周末,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已累计接待企业群众778人次,办件763件,提供咨询服务230次,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营造舒适便利的政务环境是我们此次提升的重点。”西安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西安市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窗口服务提升行动和政务服务质效提升行动,有效推动全市政务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为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我市于9月30日上线运行了新的“西安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25个特色服务专题,开发“无证明城市”“一证通办”“云踏勘”“审管联动”等特色模块,向上链接中、省政务服务系统,横向打通市级部门自建系统,向下涵盖镇(街)、社区(村)便民服务网络,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实时无缝全流程流动,形成了“同源同质、多端互联、一网通办”的四级政务服务模式,有效夯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数据基座。

截至目前,市、区县(开发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全市98.53%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5.93%事项实现网上可办,77.82%事项实现全程网办,4660个事项实现“掌上可办”,“一网通办”正从“能用”加快向“好用”转变。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在西安,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长时间?

9月底,高新区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在西安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不用花费任何费用、不到3小时就完成了企业开办包括营业执照、刻章、银行开户和税务申报等所有事项。手提着企业开办“大礼包”,陈先生不住地惊叹着:“这么优质高效的服务,太意外,太惊喜啦!”

今年以来,西安市围绕“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企业获得感更强”目标,聚焦制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让像陈先生这样的企业开办者对“西安速度”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方面,西安市持续压减企业开办环节,将企业设立、公章刻制等多个要素压缩至1个环节办理;大幅度压减所需材料,群众只需网上填报一次材料;合理压减身份核验次数,将企业设立、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参保登记等流程所需的身份核验,统一到核发营业执照环节,做到了开办全程只需一次身份核验,核验结果各个部门共享复用;企业群众也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办完企业开办所有事项,全市企业开办实现了0.5个工作日全流程办结。

“在其他地方,像我们这种小餐饮户办理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要分别提交两次资料,经过两次审批,前后大概得10多天时间才能拿到证照。”来自宝鸡的李女士欣喜地说,这次在西安,证照联办、统一办理,她只准备了一次资料就拿到证照了,“零跑动”让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

一项项创新的服务和扎实举措,为企业开办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也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2.12万户,同比增长7.56%。

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你们公司今年新招了2名高校毕业生,能享受到扩岗补助政策,钱已经打到账户了,请您查收!”10月初,新城区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接到了一通暖心的电话。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类优惠政策,不用提出任何申请,补助资金就直接到账,这是我市开展惠企政策兑现直达快享行动带来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自8月份以来,我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围绕解决助企纾困政策对接难、兑现慢等问题,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市现行涉企政策性文件,梳理“惠企政策清单”,全面打好“减免返还补”政策组合拳,确保项目清、流程通、企业能申请、部门能办理、政策能落实。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政企合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享受政策遇到的难题堵点,确保各类惠企政策兑现快、落得实。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已为企业兑现财政类政策资金12.81亿元,全年累计兑现财政类政策资金63.56亿元。

此外,我市积极开设惠企政策系列“辅导课”,扎实开展“老朋友、新合作”“遇见新西安”“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一起益企”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有效提升惠企政策知晓度;持续升级优化“西安政策通”平台,依托平台发布50条惠企政策,累计发布惠企政策2226条;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动企业对关联涉企政策“不来即享”,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今年以来,我市已通过“免申即享”方式为企业兑现奖补资金34.38亿元。

作风建设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在采访中,西安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有效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的同时,我市还将多措并举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全面提升“12345”热线服务效能,健全营商环境建议受理、转办、处置、反馈工作机制,让企业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西安新闻网 2022-10-20

 

 

菏泽:大力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文章下载

菏泽:大力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0月26日,2022年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主要介绍了菏泽市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情况,市发改委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侯守印,市发改委公管办主任赵文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科科长闫文出席活动,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菏泽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特别是《2022年营商环境创新突破攻坚年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多措并举,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招标投标领域“行为规范化、服务便捷化、流程标准化、交易电子化”,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招投标服务质效。菏泽市发改委以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引领,推动招标投标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牵头起草了菏泽市《关于全面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的意见》,并以菏政办字〔2022〕26号文件印发,从严格平台交易项目、提升平台运行质量、提高平台服务效能和加强平台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若干政策要求和具体措施,积极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为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提升招投标透明度。为更加方便潜在投标人获悉招标项目信息,保证各方主体平等参与招投标活动。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研究拟定了《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明确了适用范围、发布内容、发布媒体及监管职责等,要求符合条件的项目需于招标文件挂网30日前发布招标计划。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正在加紧完善招标计划发布模块,近期完成后,市场主体可通过专用窗口,及时了解有关招标计划,提前做好投标准备工作,使招投标活动更加阳光、更加公正、更加高效。

优化工程招投标流程,提升招投标快捷度。以水利工程领域招投标为试点,研究制定手续更加简化、操作更加快捷的工作流程,取消了工程施工招标条件中“监理单位已确定”的限制,避免了监理招标对施工招标的影响,并且在发布招标公告时,同步提供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招标周期由原来的30天缩短为20天。同时,积极推动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在水利工程招标投标领域的应用,鼓励招标人依据投标企业信用评价结果,适当减免投标保证金,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

更新扩容多CA统一认证平台,提升招投标便利度。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在对山东CA、中金CA、天威CA兼容互认的基础上,完成了与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多CA统一认证平台的对接升级,实现了CA数字证书跨平台互认。在省内其他地市已经办理CA的市场主体来菏投标时,无需再次办理CA数字证书,即可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参与菏泽市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时效,受到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菏泽市发改委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强化服务监督为抓手,着力构建环节少、流程优、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招标投标交易环境,为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作出更大贡献。

大众网2022-10-26

 

 

新政!北京推34条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文章下载

新政!北京推34条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介绍,《若干措施》重点围绕涉企服务、网上办事、准入准营、扩大经营等5个方面,提出了34条改革举措。

今年以来,北京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帮助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先后出台了《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45条和《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27条,并着力推进政策落地,加强统筹调度,相关部门出台55个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让政策尽快惠及企业。

截至8月1日,今年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00亿元;社保缓缴政策惠及3.4万家企业约115万人,缓缴金额达到60亿元;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惠及6.3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金额近100亿元;“融资纾困直通车”已向801家企业发放融资款62.5亿元。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今年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方案的配套政策之一。”戴颖说,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立足“主动办”“加快办”“方便办”,推出一批针对性强、见效快、兑现方便的改革举措,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快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加快恢复发展。主要体现以下3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一个“服”字,坚持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以更高标准提升服务质效。《若干措施》把为企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区、街乡镇三级企业服务体系作用,广泛开展企业服务大走访,强调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有效服务。充分发挥“服务包”机制和12345企业服务热线作用,主动问需、全力帮扶、精准施策,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诉求,边研究、边推进、边落实,让企业能够更好复工复产和加快发展。

二是着眼一个“快”字,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以更大力度提升政策兑现和企业办事效率,实现审批快、办理快、见效快。《若干措施》大力推行涉企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减申报材料,让企业网上办事更加快捷,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速直达”,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一照通办”“一件事一次办”。

三是锚定一个“准”字,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痛点堵点,出实招、见实效,切实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比如,完善歇业备案制度、延长经营许可有效期限、简化异常名录移出手续、拓展信用修复渠道等举措,切实解决企业因疫情影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持续在准入准营改革上精准发力,推行“一业一证”和“证照联办”合并改革、加大政府采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压减出口退税办理时间、提升高新技术货物通关效率等措施,为企业扩大经营、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北京日报 2022-8-17

 

 

丰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文章下载

丰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近日,记者来到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丰城市政务服务大厅,1.6万平方米宽敞舒适的大厅内,企业和市民的服务项目一应俱全。刚刚办完增资业务的丰城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总裁办行政主管宋俊对记者说:“我们前一天晚上在网上提交的资料,第二天就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这样快的速度真是太贴心了。”这是丰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的真实写照。

去年以来,该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品牌化上再发力,实现政务环境、惠企服务、体制机制“三个提升”,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宜春市营商环境评比中,丰城由2020年的倒数第一跃升为去年的第一名,并获评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测评先进县市。

搭建平台,打造政企亲清品牌

2月23日,在今年第二次“剑邑商谈”中,捷和电机(江西)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公司因拓展新项目需招工330人,目前存在困难。与会的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承诺帮助解决。3月2日,企业所需用工全部解决。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2020年8月起,该市定期举办“剑邑商谈”活动,市委、市政府负责人与受邀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一周之内拿出解决方案,一个月内解决解释到位。通过这一活动,丰城“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更加浓厚。

今年,该市进一步深化“剑邑商谈”活动,以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各产业链牵头单位轮流承办,通过现场提问、现场答复方式,解决市场主体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助推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该市创新打造“亲商早餐会”,由市领导定期以特定主题邀请企业家参加,双方以拉家常、聊天的方式“提需求”“定菜单”,政府照单全收“解难题”“搞服务”,清单化管理,限时解决,让企业家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强决心。

畅通渠道,服务沟通零距离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去年以来,该市立足惠企利民,通过开发“码”上评小程序,让政务服务更贴心,着力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今年4月,该市将“码”上评小程序与宜春市“事事宜人”小程序对接,增加了“企业诉求”“投诉建议”模块,企业可随时随地扫码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市里每月对企业群众扫码评价情况进行通报。通过“码”上评系统,实现回访、核实、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让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时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去年10月,该市利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微信工作群,打造“丰商阳光客厅”,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在群内第一时间认领企业反映的问题,实现简单问题、简单咨询、群内反映、群内解决和答复。该市每月抽取一批已办理业务的企业进行回访,邀请企业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听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提速增效,助企纾困暖人心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和效益,市行政审批局推出‘容缺+承诺’先行开工审批模式,让我们抢到了3个月的开工时间。”丰城鑫福亿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琴说。

为保证重点民生项目、工业项目实现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从2021年开始,该市推行“容缺+承诺”先行开工审批模式,企业在拿地后2个工作日内即可通过各职能部门联审先行开工,其余证照在后期办理。目前,已为146个项目办理“容缺+承诺”先行开工联审,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省办证时间80多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企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办理各种业务。

“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租赁即开工、建成即投产”,这是该市为方便企业尽早开工投产的一项创新做法。该市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及电子证照改革,将土地供应与不动产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审核登簿进行“全链条”流程再造,实现交地与交证“零时差、一站式、双同步”,让企业快速拿地、开工、建设,节省企业时间成本。

今年5月,集惠企政策查询、政策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兑现、政企互动于一体的线上企业服务平台——丰城市亲清在线平台在“赣服通”上线试运行,企业只需登录“赣服通”丰城分厅,进入“企业服务专区”,几分钟就能申领惠企资金。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该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丰城市新签约项目33个,总签约金额276.7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全市1至5月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7.96亿元,总量排宜春市第一。

江西日报 2022-8-23

 

 

北京市出台34条相关措施 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 文章下载

北京市出台34条相关措施 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来,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45条和《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27条。近日,《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34条出台,是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1+N”政策配套文件之一。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有助于打通梗阻、畅通循环焕发市场活力。2022年8月1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戴颖简要介绍了《若干措施》的制定背景、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并答记者问。

营商环境改革“前情提要”

今年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国家《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截至8月1日,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00亿元;社保缓缴政策惠及3.4万家企业约115万人,缓缴金额达到60亿元;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惠及6.3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金额近100亿元。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北京市坚持不懈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截至目前——

本市2022年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营商环境5.0版改革299项任务完成83%,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和成效。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便利,全面实现企业开办1天免费办结,累计73.85万户企业全程电子化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

先后推出5批546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

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建立全市统一的4等9级信用评价标准,完成169万家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

市场监管、文化市场、水务等领域223个轻微违法事项依法不予或减轻处罚。

投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1-6月,北京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减至28.86小时、0.77小时。

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等226类电子证照在个体工商户登记等1481个事项中应用,电子签章在远程开立银行账户等56个事项中应用,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等118个高频事项“一照(证)通办”。

制定宗旨紧抓“服”“快”“准”

《若干措施》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今年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方案的配套政策之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立足“主动办”“加快办”“方便办”,推出一批针对性强、见效快、兑现方便的改革举措,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快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加快恢复发展。具体有以下3方面特点:

1、突出一个“服”字

坚持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以更高标准提升服务质效。《若干措施》把为企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区、街乡镇三级企业服务体系作用,广泛开展企业服务大走访,强调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有效服务。充分发挥“服务包”机制和12345企业服务热线作用,主动问需、全力帮扶、精准施策,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诉求,边研究、边推进、边落实,帮助企业复工达产,加快恢复发展。

2、着眼一个“快”字

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以更大力度提升政策兑现和企业办事效率,实现审批快、办理快、见效快。《若干措施》大力推行涉企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减申报材料,让企业网上办事更加快捷,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快享”,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一照通办”“一件事一次办”。

3、锚定一个“准”字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痛点堵点,出实招、见实效,切实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比如,完善歇业备案制度、延长经营许可有效期限、简化异常名录移出手续、拓展信用修复渠道等举措,切实解决企业因多种因素影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持续在准入准营改革上精准发力,推行“一业一证”和“证照联办”合并改革、加大政府采购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压减出口退税办理时间、提升高新技术货物通关效率等措施,为企业扩大经营、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重振市场活力

《若干措施》共34项措施:

1、全面强化企业服务 助力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疫情、稳经济、助企纾困”走访服务活动。6月份以来,各部门、各区、各街乡镇领导按照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广泛开展走访,市、区两级已走访企业9980家,解决问题诉求5759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等方面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及时兑现纾困政策,指导协调企业复工达产,支持企业新业务、新机构、新项目加快落地。下半年企业拟开工重大项目41个、投资额200多亿元。

强化市、区、街乡三级企业服务机制。发挥“服务包”机制作用,针对企业急难问题和困难行业集中诉求,采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等多种方式,加大协调解决力度。提高行业和属地管家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接诉即办”“一诺千金,一抓到底”,对于纳入“服务包”的咨询类事项,24小时内予以答复;对于复工复产类诉求,7日内办结。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数量达到1.3万余家。

更好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办理效率,12345企业服务热线将建立企业诉求分级分类办理机制,优化问题受理、协同办理、结果反馈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通过“工单直转办理一线”、提高“即问即答”比例等方式,高效办理企业问题和诉求。1-7月,12345企业服务热线累计受理问题3.45万个,解决率86.38%,满意率92.70%,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复工复产。

2、大力推进“全程网办” 全面提升线上服务

推动全部涉企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目前,本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已达到97%以上,在此基础上,将加快建设“全程网办、集成联办、跨省通办、移动可办”的数字服务平台,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同时,持续推动中小微企业首贷补贴等事项网上办理,加快实现全部涉企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实行惠企政策网上查询和兑现。为有效提升政策可获得性,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将于8月底前开设惠企政策专区,提供快速准确查询服务,并对新出台的政策同步发布政策解读、办理指南和联系方式。通过电子税务局主动甄别、自动推送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减征地方“六税两费”等政策,所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免申即享”、自动减免。

加快优化企业网上办公环境。持续推广电子印章应用,继续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电子印章,同时鼓励存量企业办理电子印章,重点在政务服务、金融、商务等领域推广电子印章应用,企业使用电子印章可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开展银行开户、银行贷款、签订合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出具证明等经营活动。2021年1月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电子印章以来,已累计发放290多万枚,并实现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为企业“不见面”办事打下良好基础。

3、更加便利企业开办经营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实现名称自动精准比对,畅通新兴行业名称申报渠道。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充分展示企业个性化产品、推广特色服务和宣传品牌特色。着力提高外资企业开办便利度,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便利企业快速准入准营。对于餐饮、零售、文娱、乡村民宿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领域,加快推行“一业一证”,实现办理经营许可时“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证准营”。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推行“一业一证”与“证照联办”合并改革,企业只需填报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

优化许可办理流程。探索开展特殊食品生产许可、餐饮领域食品经营许可远程核查,允许企业通过视频等方式提交核查和整改内容,市场监管部门线上审核发证。针对企业因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的,允许延期换证。

完善歇业备案制度。3月份,本市出台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截至目前,已为210余家企业办理了歇业备案。《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歇业期间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视为违法行为;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可在1%—4%范围内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缓缴,让企业能够“歇歇脚再出发”。

4、大力支持企业拓展业务 创造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加大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支持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支持预留中小微企业份额、给予价格扣除优惠等内容,提升中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竞争力。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幅度由6%—10%提高至10%—20%;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将价格扣除优惠幅度由2%—3%提高至4%—6%,为中小微企业中标政府采购创造更多机会。

采取多种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对受疫情影响申报、缴纳税款有困难的企业,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申请当日完成延期申报审批、9个工作日内完成延期缴税审批。优化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流程,对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企业阶段性实行3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加快企业资金回笼。

精准施策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提升高新技术货物通关效率,允许在企业提供的符合条件的目的地实行海关查验。优化不动产登记网上信息查询功能,逐步实现“以图查房”。加强二手车交易管理和服务,取消二手车过户发票工商验证事项,在全市各交易市场提供“一站式”交易服务。

拓展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对于受疫情影响未按时申报2021年度年报的市场主体,免予相关行政处罚;9月30日前申报的,不予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对于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地址变更或年报的,简化异常名录移出手续,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移出。在信用中国(北京)网站开通被处罚企业“信用豁免申请”服务和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一口申报”渠道,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便利。对受疫情影响产生的企业、个人延期还贷等失信行为,由银行等机构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分类采取针对性纾困措施,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对于已报送的予以调整、依调整后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答记者问

记者:去年底,北京市出台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请问目前进展如何?有哪些新的突破?

戴颖:今年以来,北京市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截至目前,本市2022年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营商环境5.0版改革299项任务完成83%,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和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便利

提升企业准入准营便利度,全面实现企业开办1天免费办结,累计73.85万户企业全程电子化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推动降低企业银行开户和支付成本,年均为企业减免费用超6亿元。1-7月,新增市场主体15.03万户、同比增长3.37%。全面推广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每年为供应商节省购买标书费用4000余万元、节省时间40万小时。

2、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着力推动监管规范有序、精准高效,推进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抽查,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736批次,检查企业2.51万户次。推行柔性执法,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城市管理等领域223个轻微违法事项依法不予或减轻处罚。

3、投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

更加精准服务外资外贸企业,1-6月,北京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减至28.86小时、0.77小时。完善“单一窗口”跨境电商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43个公共海外仓信息。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累计认可注册会计师、教师等192项境外职业资格。

4、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7%以上。先后推出5批546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实现线下当场即办,线上0.5个工作日办结。纳税便利度持续提升,330余项办税缴费业务网上办,91%的发票审批业务实现全流程自动办理。率先推出“购房资格绿码”网上服务,拟购房人网上登录、半小时内即可获得购房资格核验结果,已提供10万笔审核服务。

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是本市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将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职责,下发任务台账,加强督导落实,使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和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2022-8-25

 

 

In广州 赢未来 启动5.0改革,优化营商“软”环境 文章下载

In广州 赢未来 | 启动5.0改革,优化营商“软”环境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广州发挥数字政府集约共享优势,建设广州“信易贷”平台,以信用建设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了让企业专属客服“触手可及”,广州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企业服务专属客服,建立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企业咨询建议投诉平台……环境优则企业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营商环境好,才能更加有力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只有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强劲,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才会越来越足。

今年年初,广州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发布《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此次改革的总体思路以“激发活力”为主线,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松绑减负。

近年来,广州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迭代实施营商环境1.0到5.0改革,改革不断走向纵深。改革攻坚,先行先试!在以“激发活力”为主线的营商环境5.0改革中,广州不再仅聚焦于指标的极限突破,而是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覆盖面更广,为的就是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只需点击几下鼠标

40万元奖励送上门

从前,政府的补贴政策发布后,企业要自行判断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再花时间提供各种证明资料。

这不仅是广州荷力胜蜂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痛点,也是许多企业的痛点。2018年,这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发放奖励。当时,除了线上提交材料外,线下还要跑两次才能领取到资金,全过程大概要花1-2个月时间。

不过,自从去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出“免申即享”,这个过程简化为“企业‘家’中坐,政策送上门”。

“您有一笔符合‘免申即享’的资金待确认领取,请问是否前往领取?”只需要点击几下,4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就能申请下来。这不仅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研发当中。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把“最多跑一次”变为“最多点一次”……改革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始终把企业获得感放在第一位的坚持。

2016年,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一门受理、限时办结”为核心要素的政策兑现服务。2021年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在“一门式”政策兑现服务改革基础上,率先启动以“智慧兑现、免申即享”为核心的政策兑现服务2.0改革,在全省率先发布首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启动运行“免申即享”政策兑现系统,主动把政策送上门、把服务送上门、把资金送上门。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免申即享事项59个,累计拨付3976笔,发放金额超9.7亿元,受惠企业近3000家。

科学城智慧分中心的机器人会根据市民的提问作出引导。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摄

在年初启动的营商环境改革5.0中,广州明确依托广州开发区研究提出特色改革举措,推动更多创新试点处于引领位置、走在全国前列。今年2月,广东省下发通知,广州开发区39条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获全省推广,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对广州开发区的经验进行学习借鉴,打造各具特色的营商环境“单项冠军”。

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在广州近年推出的营商环境改革中,每次改革均有不同侧重点,但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宜业宜居 企业人才近悦远来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不仅强调指标、数据、效率,更看重宜居宜业环境的整体打造。就如同初到一座城市的创业者,创业者不仅关心行政审批方不方便、快不快捷,也关心在这里的工作生活是否便利舒适。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有营商环境”的说法。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看来,《南沙方案》的最大亮点并非某个条文、某项政策,而在于其综合性、全方位,强调“城市”的整体概念。在他看来,打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南沙,更能吸引高端国际化人才、世界级企业聚集到南沙。

如今的南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内地首所非营利港人子弟学校开学在即,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南沙,在广东的两家国家医学中心也全部落户于此。

南沙区首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首筑花园位于明珠湾的凤凰三桥南侧,首批共有产权人才住房251套,面向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和港澳青年供应。如今,港澳居民已实现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享受与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香港青年黄裕媚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黄裕媚告诉记者,她2012年就从香港来到广州求学,很长时间里,对南沙的印象就是“到十九涌吃海鲜”。直到2019年的某一天,她来到南沙办事,“那一天晚上我印象非常深刻,在蕉门河办完事出来,看到晚霞满天,一片橙红。我当时就‘哇’出声来了,太美了!”黄裕媚说。

也许带着那么一点冲动,黄裕媚下定决心来到南沙,在一个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开展品牌推广类的创业项目。“在南沙,港澳青年开办企业的政策福利很多,创业基地免租三年,还免费帮我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不过,在黄裕媚看来,之所以选择南沙创业,不仅因为这里有宜业的政策环境,也因为这里有宜居的人间烟火。如今,黄裕媚入住共有产权房已有一年多。从香港来定居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丈夫在客厅照顾着咿呀学语的小宝宝,家中充盈着生活的和美。这样的“小美好”,也让像她一样的港澳青年,敢于扎根于此创新创业,逐梦大湾区。

改革措施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最深。数据会说话:今年上半年,广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08.57万户,同比增长6.80%,全市市场主体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落户广州,他们对广州的营商环境郑重地投下“信任票”。

营商环境5.0版本改革进度表

2022年1月27日:广州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

2022年2月11日:印发《广州市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专项举措》,有序推进150项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举措。

加快推动建立一个改革事项对应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梳理广州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推进落实情况,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策源地”和“试验田”。

广州日报 2022-8-30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