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破壁” 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新篇章
本报记者 成 静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人们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深蓝色调的展厅,看大运河2500多年的历史缓缓流过;人们走进北京艺术中心,随着话剧《嫌疑人福尔摩斯》的开演置身伦敦的雨夜……三大建筑的开放不仅是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就的一大展示,更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的隆重献礼。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三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定位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如今,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坚持守望,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破解“大城市病”,还人民一个“健康的首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政策设计的初衷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因大量功能和人口集聚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过载、污染严重等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十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有机结合,激励和约束双向发力,加快完善北京向外疏解与内部重组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北京“大城市病”得到了有效缓解。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末,北京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94.5万人,较2015年高点减少202.9万人。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这一点,中心城区的居民有着明显的感受。
“我家住在朝阳路,单位在西城。我记得2015年左右,早高峰朝阳路上很堵,开车上班起码要一个多小时。这几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朝阳路渐渐不那么堵了,早上的通勤时间也慢慢缩短,现在如果出门稍微早点的话,用不了50分钟就能到。”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每天坐地铁出行的罗先生也表示,现在,下班时间地铁里经常还能坐到座位,这在几年前是不太可能的。
同时,北京的绿色出行体系也不断得到优化,市民绿色出行意愿持续增强。根据高德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多家机构发布的《202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2023年北京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为72.98%,位列50个样本城市的第3名。
曾几何时,在北京,“去动物园”不是真的去逛动物园,而是去买衣服。如今,随着动物园批发市场(“动批”)的搬迁,“暗语”重新恢复了正常的含义。作为曾经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纺织品批发集散地,大红门、动物园等区域近60家批发市场4万余商户陆续迁移至河北、天津等地。河北沧州明珠商贸城、石家庄乐城国际市场、白沟和道国际服装城……从北京迁过去的商户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安住新居”。
那曾经的“动批”何去何从?
先有腾笼换鸟,后有涅槃重生。昔日熙熙攘攘的批发市场变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写字楼。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以及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在腾退区域陆续建成。
2023年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园区内批发市场楼体结构依稀可见,现在是近1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已吸引了150多家企业落户。
今年1月,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两会”新闻发布会透露,位于原动物园批发市场区域的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即将竣工投入使用,规模体量约8.4万平方米,届时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将实现整体亮相。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将为西城区带来很多优质配套,发挥集聚效应形成金融、科技企业生态圈,建立国际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的核心引擎。”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主任金鑫介绍说。
除了疏解旧的项目,北京市域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的审核也极为严格,一批原本打算在北京新增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了京外。北京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得到了严格执行,2014年以来,累计不予办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2.5万件。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超过130平方公里。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提出,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统筹推进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大规模建设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首批疏解的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加快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为后续在京单位向雄安新区疏解提供了示范样板。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中国星网雄安总部即将整体完工,中国中化、中国华能雄安总部加快建设,中国矿产雄安总部完成供地。同时,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已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
除了雄安新区,河北也在统筹推动全省其他地区的承接疏解工作,引导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向环京地区、河北省内其他市县梯度布局,精准定位、错位承接相关产业转移。
来自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全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河北还精心培育了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平台。2014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
经过十年的减量瘦身,北京这座千年古都“肌肉”含量更高,更加匀称健康。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未来之城”魅力展现
2024年龙年春节期间,雄安新区大街小巷流光溢彩、灯火璀璨。启动区中国华能总部大厦、中国中化大厦、大学园图书馆、雄安科创中心等地标性建筑轮番上演动感灯光秀。容东、容西片区华灯闪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把整个城市装扮得耀眼而温馨。浓浓的年味儿氤氲在雄安新区的上空。
雄安新区设立近7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实施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支持雄安新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及雄安新区印发实施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综合性规划,有关部门和河北省印发实施综合交通、地震安全、综合能源等20多个专项规划,制定出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投资项目审批等领域配套政策,为“未来之城”的建设画好了精细的“三维”蓝图。
2023年6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探索和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强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创造“雄安质量”。
今年一开年,雄安就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冲锋在前。2月19日,春寒料峭,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下达开工令,宣布“雄安新区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正式拉开了重点项目建设序幕。
据了解,2023年,雄安新区入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拉动河北省1.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省投资的重要引擎。2024年,新区总体建设项目年度预计完成投资工作量2000亿元以上。
经过近7年的努力,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地上、地下、云上的同频共进。
——在地上,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新区水系“四大体系”基本形成。京雄城际铁路开通,“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大学园、科学园、互联网产业园、总部区等功能片区和4个综合居住片区加快建设,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片区骨干道路、管廊等建设全面启动。
——在地下,物流通道、疏散夹层、管线舱等三层地下综合管廊初具规模,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给水等配套设施管线全部集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实现了“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电线”。另外,地下管廊布设20多种、近万套前端感知设备,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在云上,坚持数字城市的同步规划、孪生共长。2022年底,作为“城市大脑”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可对海量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决策,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营造智慧场景。
另外,随着第一批学生的报道和第一批患者的挂号,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援建的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开学迎新,雄安宣武医院开诊运行。
2023年3月30日,第一张冀X车牌挂在了雄安新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务车上。这标志着6岁的雄安正式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车牌。
2023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雄安综合保税区,2024年1月12日,雄安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验收,具备封关运作条件。
“华北之肾”白洋淀生态治理成果持续巩固,水质保持在总体Ⅲ类。就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绘就雄安新区绿色发展蓝图,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之下,雄安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以昂扬的姿态和蓬勃的生命力,在华北平原广袤的土地上拔节生长。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绘就协同发展新底色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同时,聚焦重点区域发展和重点领域突破,实现“点线面”逐步协同。
京津冀三省市立足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等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这几天,在北京市属政府部门工作的王女士正在忙着收拾自己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租的房子。“累是累点,但是心里很高兴。”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单位2022年就搬到了通州,“城市副中心又干净又安静,到处是绿色,公园很多,配套也很齐全,上学就医都很方便。我们早就盼着搬过来了,工作和生活都在这里,感觉很舒心。”
从2019年1月开始,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至今年1月底,两批市级机关全部搬迁完成。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发展格局正有序形成。
如今,经过几年的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已于2021年开园,“三大文化建筑”盛装亮相。京冀联合成立通州区与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十余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自2019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通州区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10余个、达成意向投资超过1500亿元。
北京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的同时,天津滨海新区也在不断蓄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国务院确定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批复设立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数据显示,天津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准箱,比2014年增长58%,集装箱航线达到145条,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达132个。
据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还与河北签署了积极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津雄城际铁路纳入国家规划;设立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打造雄安新区快速出关、便捷出海的“绿色通道”,天津港雄安绿色通道集装箱操作量累计超过4万标准箱。
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同样颇有成效。
“近年来,张家口的空气质量有了巨大改善。过去,张家口的产业以炼钢等重工业为主,是重污染行业。我小的时候,上空总是一团‘黑雾’,基本看不到星星。而现在,夜里能看到很多星星了。”今年44岁的张家口市民郑先生对记者说。
除了成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永定河、潮白河流域从张家口出境入京水质也分别达到Ⅲ类、Ⅱ类。
继2022年成功举办冬奥会后,张家口又举办了冰雪产业博览会、2023中国(河北)国际冰雪旅游发展大会、2023(第三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活动,集中签约了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发布了一批体育旅游产品。
“到张家口去滑雪”已成为许多北京人和天津人冬天周边游的高频选项。不过,这除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之外,还需要便捷的交通作为支撑。
十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2015年,京津城际延伸至天津滨海站,打通了天津滨海新区与北京之间的快速便捷通道;2019年,京张高铁建成通车,从北京到张家口滑雪的旅程从3个多小时缩短为最快40多分钟;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新区融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与北京、天津通勤更加便捷高效;2022年,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开通运营,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交通支撑。
2023年末,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三成。如今,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北京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津冀港口群货物吞吐量超过19亿吨。
京津冀三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也在不断强化。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大会,96家企业纳入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龙头企业名单。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如今正在协同编制氢能、生物医药等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织网工程”,深化产业协作。
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万家。
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也在不断推进。
“以前在北京的医院看病,还需要先去老家的医保部门备案,现在不需要了,直接刷医保卡就能全程办理挂号、刷卡、就医、取药。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药,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能取,特别方便。”在北京跟女儿一起生活的常阿姨说。
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这只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的可喜成果之一。十年来,京津冀还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4700余名京籍老人入住津冀地区养老机构。
数据细数着协同的成果:十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
站在新的起点上,协同还在进一步推进。2023年7月20日,由三地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京正式揭牌成立。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在新征程上,京津冀三地“握指成拳”,推动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迈进,携手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中国改革报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