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侧记
持续深化“三抓三提升”行动 聚力打造公立医院“五型”党组织
——安康市汉滨区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侧记
“医心向党就是让医院着眼于医,彰显医疗属性,又立足于心,紧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安康市汉滨区卫健局党委书记胡登基说道。
近年来,汉滨区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认真落实“三抓三提升”行动,着力打造规范型、学习型、廉洁型、业务型、服务型的“五型”党组织,不断深化“医心向党 护佑健康”党建品牌,用党建“红色引擎”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民心,掌好实干前行之“舵”。“我们要把床旁结算、预约陪检、零押金住院这些制度落实好,把患者服务好、治疗好,这都是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支部建强战斗堡垒的具体行动。”支部学习会上,汉滨区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再次把满足群众就医的实际需求“融”进会议内容。党建和业务工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同向发力,才能提速前行。
2023年,该院预约陪检22900余人次,床旁结算14700余人次,获得了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坚持将党的优良传统融入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俯下身来、沉下心去倾听患者就医诉求,将“群众满意”作为奋斗目标。全区卫健系统各公立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使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解民忧,扬好为民服务之“帆 ”。“急救中心,这里发生车祸有3人受伤,伤情较重,需要立即送往我院救治。”年初的一天,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到北山片区急救小分队的电话,迅速开通绿色通道,成立由7个科室骨干医师组成的3个紧急救治小组。80多公里的转运赛跑,数小时的紧张救治,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为破解农村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汉滨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直3家公立医院牵头与37家镇(街道)卫生院组建3个紧密型医共体并成立医共体党委,全面加强党对紧密型医共体的领导。牵头单位开辟绿色通道,为各成员单位提供远程会诊、人才培养、业务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共设立医共体专家工作室15个,累计派出200余名专家到基层巡诊,服务患者近8000人次。
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党委按照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实施“343”专家到镇巡诊工作机制,该经验已在全区推广。同时,积极组织各支部,通过结对帮扶、互派学习等方式,选派党员专家到医共体开展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并开设“党员专家门诊”,形成以强带弱、资源互利的新模式。
暖民心,划好助力发展之“桨”。“女士,您去缴费挂号,我来帮您看着孩子。”一大早,正在汉滨区中医医院门诊大厅执勤的党员志愿者看到一位面容焦急的妈妈抱着孩子走进医院,她快步上前接过孩子,协助母子迅速办理就诊手续。
“阿姨您好,您满65岁,在我们医院可以免费挂号,如果需要住院,城区内能免费接送……”
一上午她如同旋转的“小陀螺”,敏锐地观察着身边来往的患者,留意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的红马甲、胸前的党员徽章耀眼夺目。
为减轻老年患者就医负担,落实落细惠民政策,该院对65岁以上老年人实行“零元挂号”、城区住院患者免费接送、白内障患者免收眼科检查费等举措,累计为65岁以上老人免挂号费6789人次,免眼科检查费118人次。
区中医医院党委将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体党员职工以改善医疗服务措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为目标,以医药健康“行”万家志愿服务项目为平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95场次,累计服务群众5.9万余人。2023年,汉滨区中医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被评为安康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汉滨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把基础夯实,步子才能迈实,区卫健局党委坚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机制,不断筑牢党建基础,指导各公立医院党委认真落实“支部建在科室上”,分别将267名党员整合、成立25个党支部,通过抓机制提升引领力、抓队伍提升支撑力、抓品牌提升影响力的“三抓三提升”行动,不断规范支部工作,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作风建设、行风建设,上下一心、接续奋斗,把每个支部建设成战斗堡垒,让每名党员成长为一面旗帜。
“初心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使命要落实在岗位职责中,努力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有温度的服务。”区卫健局党委书记胡登基简短的话语,道出汉滨区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品牌,建设老百姓口碑医院的真切初衷。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不断汇聚卫健系统奋进跨越的强大力量。
西北信息报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