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改:医联体建设——城市网格化、县域紧密型
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指示精神,坚持将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完善分级诊疗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抓手,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医联体建设模式稳步推进。
坚持政府主导提升服务体系
强化政策统筹。将医共体建设与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等工作一体推进,在东营市召开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调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改革积极性,突出党委对医共体的领导,汇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合力。
强化“四共”建设目标和“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聚焦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4个共同体,聚力“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服务优”,以构建优质高效县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为目标,夯实信息化和人才“两个支撑”,突出县、乡、村“三个重点”,突破基层用药、医保支付、双向转诊、服务范围“四项政策”,建立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五大中心”,推进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耗材目录及配送“六统一”,并制发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设。
强化监测评价和结果运用。持续开展试点进展及成效监测,印发通报逐一分析建设成效和短板不足,有针对性精准督促指导47个试点县按照紧密型模式健康建设和发展。撰写专题报告报省政府领导参阅,凝聚发展共识。
夯实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接续实施两轮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力推动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100%的县(市)综合医院、64%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44%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抓实抓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省98.31%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超1/4达到推荐标准,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突破100家,社区医院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有关要求,科学统筹村卫生室布局,91.7%村卫生室配备智慧随访设备和康复理疗设备,建成中心村卫生室2782家,并配备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网底实现优化升级。
多种模式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6月30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医联体建设模式稳步推进。
统筹规划布局城市医疗集团。2019年8月,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城市三级医院分级诊疗的通知》,指导三级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全面落实分级诊疗任务措施。指导各地落实医联体建设规划,强化医联体网格化管理,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构建整合型、连续性医疗服务链条。积极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城市医疗集团试点,2019年,7个市列入国家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完善综合绩效评估机制,制定印发《山东省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医联体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县域整合型服务体系。全省共组建县域医共体215个,实现涉农县(市)全覆盖,47个县纳入国家试点并全部达到紧密型,2022年试点地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基层机构门急诊占比分别提升到71%和62%,超过85%的基层机构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比值同比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充分发挥专科联盟辐射带动作用。印发《关于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作用统筹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发展的通知》,针对群众健康危害大、看病就医需求多的重大疾病、重点学科加强建设,重点推进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等学科以及儿科、妇产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医疗资源专科建设,积极推进呼吸、重症医学、传染病等专科联盟建设,着力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充分发挥优质医院、优势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资源下沉共享机制,建立上下贯通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重点发挥委属医院、高校附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优势,有效利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下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等优质资源,牵头开展专科联盟建设,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牵头专科联盟覆盖省内全部县(市)。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设远程协作医联体,进一步完善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依托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构建起了省、市、县、乡四级网络架构,入库专家3000余名,联网机构延伸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印发《山东省互联网诊疗管理实施办法》,优化山东省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定期印发情况通报,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时效,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审批设置互联网医院296家,注册执业医师数约18万人,累计开具电子处方14万余次,在线咨询41万人次,在线复诊33万人次。
打通医联体上下联关键环节
坚持县域一体,着力打通上下联关键环节。印发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意见,将基层机构岗位设立为医共体基层岗位,由医共体统筹调配人员,实现人员一体管理。从牵头医院选派业务院长、第一村医,实现人才下沉,加快医学影像等共享中心建设实现技术下沉,强化医疗质量等县域统筹管理,促进服务同质。省级遴选23个医共体推进中心药房精细管理试点,全面落实长期处方,“两病”用药保障向镇村深度延伸。
通过医联体内互派人员带教学习、简化执业变更手续、落实职称评聘政策等措施,畅通双向交流渠道,促进人才流动。医共体探索成立医共体理事会、管理委员会或建立其他相应机制,制定医共体章程和相关制度,着力推进“六统一”(统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配送),真正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推进实现医联体内共享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建设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实现项目、质控、规则、标识“四统一”,检验结果互认首批覆盖77个项目、992家医疗机构。
规范双向转诊机制,通过医联体内部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开通转诊绿色通道、预留住院床位及门诊号源等措施,建立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机制,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强化医联体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机制。医联体内部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诊疗服务,专科门诊号源、住院床位资源优先分配到家庭医生团队,增加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医共体牵头医院组建专科服务团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结对,通过定期坐诊、设立慢病联合门诊、远程诊疗、接受转诊等形式参与复杂疾病、疑难病患者的签约服务。
完善保活并重运行机制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完善保活并重运行机制。立足保到位、活到位,全面释放基层发展活力。大力推广基层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做法,指导10个设区市出台了专项改革文件,全省2/3的卫生院和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二级以下手术,基层诊疗量始终保持在60%左右。
落实医保倾斜政策。积极推动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对医联体内符合规定的双向转诊病人,简化医保转诊、报销手续,连续计算起付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共体总额控制办法,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统筹使用、一体结算、年初预拨,并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共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出台日间诊疗医保支付政策,完善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收费及医保支付标准。
落实药品供应保障政策。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允许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推进统一药品采购目录、统一采购价格、统一配送结算工作,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创新开展县域中心药房试点工作,印发《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遴选23个县域医共体,围绕“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学服务、统一药品使用监测、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药品储备”开展试点,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
落实人员保障激励政策。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印发《山东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适应山东省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印发《关于做好省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在全省59家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推进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试点。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单位自主用人,职称不与岗位聘用硬性挂钩。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实施“齐鲁基层名医”人才工程,打出基层卫生高级岗设置比例提高至20%等组合拳,64个县(市、区)开展“县招乡管、乡聘村用”,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师本科学历占比、乡村医生医师化率分别提升到31%和45%,基层人才流失情况有效改善。
满足群众新时代健康需求
全国首创提出“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全省85%以上县(市、区)开展试点,建设“三高中心”228家、“三高基地”1500家和“三高之家”2.2万余家。发布《三高共管六病同防诊疗路径与一体化服务指南》,推动慢性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全省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签约人数分别达到652万、254万和195万,心血管病风险评估240万人次,“六病”筛查151万人。
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卫服务。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7部门印发方案,制发签约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参考目录,创新推进“五个拓展”,全人群覆盖率达到52.88%,同比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建立健康行为积分制度,出台新版健康档案数据集,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质控机制,基本公卫服务2021年绩效评价全国第二,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7%以上。
信息赋能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县级全部建成卫生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远程心电覆盖7294个村卫生室,“15分钟健康服务圈”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平阴卫生与健康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