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市场主体跑出“加速度” 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终于可以安心经营了。”11月1日,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江源源在渝中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大厅领到了新的营业执照,这是《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正式实施首日,我市发出的首张“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暨“证照联办”营业执照,也是他新店铺的“新身份证”。
树立“首创意识”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
原来,江源源之前在大坪正街“盘”下了一餐饮店,受经营场所的限制,一直不能将店铺经营者办理成自己的名字,所以心里十分担忧“名不符实”会带来经济纠纷。在得知渝中区11月起可办理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后,他立即和原经营者提前在税务部门办理了清税证明。一大早,江源源来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大厅自助服务区,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提交经营者变更申请。与以往“先注销、再重新申办”的登记方式有所不同,如今只需登录重庆政务服务网,通过“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平台,选择“我要企业变更”,提交申请书、转让协议、清税证明和身份证信息后,就可申请成功。
“整个流程仅需十多分钟,感觉非常方便,所有手续完成后,次日直接到现场就能领取执照。”江源源笑着感叹,“确实方便!”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实施方案》《市场主体“证照联办”实施方案》,在11月1日同时实施了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市场主体“证照联办”两项登记改革。改变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需原经营者注销营业执照、新经营者重新申办营业执照的登记方式,直接变更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名称,让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立日期等事项保持不变,有效保证个体工商户经营资格、主体资格的连续性,满足个体工商户自由灵活流转的社会需求,助力打造更多“百年老店”品牌。
同时,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还以营业执照为基础,将市场监管领域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九类许可证的部分事项,在“新办-变更-注销”环节实行证照联办模式,改证照“一事一办、分头审批”为“一口受理、并联合办”,以证照集成办理的新模式,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构建快入准营的市场环境,大幅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树立“服务意识” 助力企业“轻装快跑”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经济发展才能稳步快行。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和“E企办”APP功能,将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内容拓展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就业社保登记、单位公积金账户设立及银行开户信息等6个事项,实现了企业开办从“最多跑一次”到无纸化登记“一次都不跑”再到“掌上办”“随时办”的智慧升级,办结时限最快缩短至2小时。同时,新设立企业注册登记、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税务登记享受全过程“零成本”政策优惠。今年以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已免费发放印章2.7万余枚、税控UK设备339台、社保卡4400余张。
此外,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还瞄准“住所难”企业发展常见“痛点”,放宽住所登记要求,先后推行了住所申报承诺制、“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集群注册登记,首创“市场监管部门+属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平台管理公司+开户银行”的多元化管理机制,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区块链科技产业园”等12个集群注册园区,将分散的产业链条集聚在渝中注册,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与此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还不断推出容缺受理、延时服务、执照邮寄等便民利企服务措施,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需求,全面改革创新,以‘开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市场监管’三项‘硬指标’优化营商‘软环境’,推动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洁介绍,截至10月底,全区实有市场主体110802户,注册资本总额达4352.5亿元,较2021年底分别净增长4.07%、5.01%。
优化“监管模式” 全力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发展,需要宽松自由的氛围,也需要稳定公平的秩序。在监管方面,渝中区市场监管局推行“非现场监管”,在全力确保对市场主体“无事不扰”的同时,保障市场发展的稳定秩序、守护市场发展的公平正义。“近年来,我们的监管观念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监管方式从刚性监管为主转变为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陈洁介绍,该局推行柔性执法,综合考虑多个维度裁量因素,对轻微违法行为运用指导约谈、警示告诫等柔性措施容错纠错,对触碰安全底线的违法行为从严处罚,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提供更包容的制度环境。今年以来,渝中修复企业信用26家次,对未及时年报的市场主体设置免罚宽限期,用有“温度”的执法为市场主体发展“升温”。
同时,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渝中区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低风险、无风险的市场主体尽量“无事不扰”,减少“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频次。此外,全区3677家餐饮服务单位入驻“重庆阳光食品”信息平台,596家餐饮服务单位开通“阳光厨房”功能。今年以来,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违规行为AI智能识别”功能累计开展“非现场监管”15万次,抓拍整改违规行为3.5万余次。
近年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强化与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建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挂牌成立全市首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官工作室,落地全市首个“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官办公室”,向企业提供申诉、控告、查询等知识产权司法服务。聚焦食品、药品等民生重点领域,开展“铁拳”行动、“蓝天”行动、川渝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等各项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截至目前,渝中共有注册商标5.19万件,其中驰名商标6件,马德里商标19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4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37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陈洁表示,下一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区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为目标,继续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权益保护等重点环节,全面承接落实市级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区级创新举措,提升市场准入的便捷性、市场监管的精准性、权益保护的有效性,打造渝中市场监管“易企办”、放心营、无忧创等营商环境品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助力渝中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1
在“新办-变更-注销”环节实行证照联办模式,改证照“一事一办、分头审批”为“一口受理、并联合办”,以证照集成办理的新模式,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
2
充分发挥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和“E企办”APP功能,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内容拓展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等6个事项,实现了企业开办从“最多跑一次”到无纸化登记“一次都不跑”再到“掌上办”“随时办”的智慧升级。
3
先后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集群注册登记,首创“市场监管部门+属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平台管理公司+开户银行”的多元化管理机制。
4
推行“非现场监管”,在全力确保对市场主体“无事不扰”的同时,保障市场发展的稳定秩序、守护市场发展的公平正义。
微渝中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