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3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把规范与提升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监督、优服务、保民生,全面落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引领,从严治党得到加强。
一是坚持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今年以来,局中心组学习6次、支部学习22次,荣获2022年度阜阳市先进党组织。
二是深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推深做实“一改两为”及“强办比促”区直百名股长考评工作,其中“一改两为”支部主题信息(知识产权入园惠企)受到省委组织部表彰。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开展集体廉政谈话2次,序时开展谈心谈话4次,有效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
四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对反映较多的火车站周边小吃、商品价格、食品安全问题,组织执法人员逐一核查,并对小吃店的食品原料、成品进行检查检验,今年以来妥善处理50起舆情。
(二)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持续优化企业开办程序。创新开展三联办、帮代办、联合办、随时办机制,在程序上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审批改告知承诺和优化准入服务四种形式进行优化改革,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压缩到20天,政务服务的群众满意率达100%。截至6月底,全区共有市场主体51715户,新增市场主体4129户,同比增长83.5%。
(2)全力提升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水平。截至6月底,颍东区有效商标注册量累计达6832件,全区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1444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63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1件,居全市前列,新增PCT专利3件。为企业办理商标、专利质押贷款,共计帮助我区企业融资8936万元,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3)不断优化企业信用监管与服务措施。全面履行区商事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双随机抽查的监管效能,同时在实现对抽查事项全覆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经营干扰,今年以来已为企业进行信用修复47次。
(三)聚焦风险防控,牢守“三品一特”安全底线
(1)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一是积极统筹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完成对全区B、C、D级1083名干部分级包保工作,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各级包保干部1800余人次,协助省市局在颍东区召开全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北片)现场观摩暨推进会,受到省局领导高度评价。二是开展校园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香米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16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800余次人次。三是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治理。利用视频、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倡议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万余份。四是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派驻专人驻点,先后保障中高考、颍东区“两会”、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7次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五是常态化食品安全抽检,完成909批次抽检任务,合格率99.4%,完成全年任务60%。六是推动“食安安徽”品牌建设,目前上报9家单位参与创建“食安安徽”品牌。七是开展线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商超、集配单位、学校食堂等单位建立电子追溯体系,借助第三方公司技术支撑建设“票证云”追溯平台。
(2)守牢药械化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开展药品安全“春风行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专项整治、新冠病毒治疗用中药饮片生产流通监管等10余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各类药械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420家次,责令整改80家单位,立案39起。二是全面提升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0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62份,化妆品不良反应35份。三是加强药品流通质量抽检工作。按照2023年度计划,抽检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物10批次,已全部送检。
(3)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一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整治工作。加大排查力度,摸清底数,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特种设备企业档案,对全区391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6635台特种设备全覆盖检查,发现隐患78条,均处置完毕。二是开展企业约谈、宣传教育培训,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举办颍东区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培训班。
(4)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一是开展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高考考试用具、塑料污染等专项整治和计量包装专项抽查,抽检工业产品164组。二是对辖区内5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已完成整改验收。三是积极推进2023年企业标准“领跑者”业务。推选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阜阳市金木工艺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评定。
(四)聚焦从严执法,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1.持续严格执法办案。截至6月底,办各类案件272起,罚没款138万元,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13次。
2.持续深化民生保障。一是加大对节日市场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现场整改明码标价不规范行为8家次。二是积极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医疗服务价格、旅游市场价格监管等专项行动。三是对3座市级认定的超范围经营加油点,已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置。四是继续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加强辖区范围内日常防传销反欺诈宣传教育活动。
3.持续强化消费维权。今年以来受理投诉举报、信访合计2995件(其中12315平台2355件,市长热线等187件,群众来信111件,服务为民平台321件,信访21件),均100%办结。发展ODR企业4户、无理由退换货单位185户。
(五)聚焦基础基层,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修订财务、机关效能、案件审核等28项保障制度,制定《区市场监管局绩效评价实施办法》, 有效、科学保障机关运行,促进干部积极性,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有序推进基层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2年度有八个基层市场监管所达标。目前,新建设的冉庙所、新乌江所已进入项目立项阶段。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着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1.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
2.强化作风建设。按照区委“强办比促”大会精神,持续整治“庸、虚、散、慢、乱、假”问题,深入开展“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和“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市场监管领域漠视和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市场监管队伍执行力、政治定力、廉洁定力,以优良作风保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二)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1.继续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一是持续开展企业开办提升行动。二是深化政银合作,增加银行免费代为办理商事登记网点。三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个转企工作。四是全面推行歇业备案制度,继续简化办事流程。
2.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高地。一是加强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联络金融保险企业,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险投保。二是持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3.强化信用监管与服务。一是进一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着力提高联查质量,提升问题发现能力。二是主动服务,做好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三是持续推进“三化”监管。
(三)着力守牢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是深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督导工作,落实好对包保经营主体的现场督导任务。二是针对学校食堂、农贸市场、生产企业等重点区域,有序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及食品抽检。
2.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一是坚持以疫苗、防疫药械、集采中选药品医疗器械等为重点品种,持续加大检查力度。二是开展药品流通环节、药械化使用单位、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等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是对全区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建立“一企一档”,不留监管死角。二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按照风险等级建立台账,紧盯不放,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依法处置。三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围绕“一园一品”持续开展质量提升服务。二是继续加大重点产品商品检查力度。三是有计划地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年度巡查,特别对年度检查存在问题严重的检查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四是推动年度政府质量奖评定工作,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市级政府质量奖级“皖美品牌”申报。
(四)着力提升公平市场秩序发展
1.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加强平台经济监管,严厉查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营造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强化广告监测,深入推进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加大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领域虚假违法广告的监管执法力度,查处一批典型案例。
2.加强综合执法。持续推进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开展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行为治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严查严打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完善行刑衔接,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打击野生动物和非法制售口罩联合双打及“黑气瓶”专项整治等系列执法行动。
3.深化消费环境建设。聚焦预付费跑路、保健品虚假宣传、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加强消费教育和引导,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妥善处理投诉举报,持续深化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创建提升行动,营造全域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着力提升市场监管基础保障能力
1.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拉紧钱袋子,严控会议、差旅、培训等支出,把钱用到点子上,让有限的钱花出最好的效果。
2.着力提高干部队伍能力。一是通过培训学习,加强现有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二是对部分执法岗位人员进行有序轮岗。三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
颍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