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扎实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9月8日,合肥市村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现场推进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在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下,我市扎实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逐步形成村镇功能衔接互补、区域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村庄规划”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合肥市村庄规划工作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有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符合自身特色的村庄规划技术规程,践行新的规划理念,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形成了“一则三册”(即“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管理手册+设计手册+村民手册”)的多元技术体系,既有面对规划编制单位的规范要求,也有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抓手,更有指导村民参与的实用范例。今年,我市对2019年~2022年工作进行提炼总结,对标沪宁杭等先发城市经验,修订完成村庄规划导则2.0版成果,近期将予以公布。
在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中,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微信群、宣讲会、村广播站、宣传栏等多渠道,实时宣传村庄规划政策文件、交流讨论规划要点;线下驻村沟通走访,线上收集村民意见并及时解答村民问题;充分利用节假日村民返乡机会,多种方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制村民手册,让村民看得懂、能参与、会遵守。
为绘就乡村和美画卷提供空间和要素保障
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距离合肥市区40公里左右,漫步村内,以公益、自然、农耕为主题的游学营地、文艺清新的咖啡图书馆、马郢农场等一系列乡村品牌展示着这个村子的宜居宜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村庄规划,不能就“村庄”谈“村庄”,必须坚持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体格局中看乡镇乡村,推动城乡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环境和谐优美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
据悉,我市正落实省级“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以建设具有合肥气质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愿景,构建了“市、县国土空间总引领-乡镇国土空间谋布局-乡村单元重区域-村庄规划细落实-村庄设计实建设”的乡村地区规划传导落实体系,为绘就“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和美画卷提供空间和要素保障。
探索建立“规、建、治”一体化乡村营建路径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农民意愿,加强乡村景观风貌引导。2022年底,《合肥市总体乡村风貌设计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开展首轮现状调研,形成规划初稿。
此次规划立足合肥乡村实际,以挖掘和培育合肥地域文化为引领,形成尺度适宜、顺应自然的乡村空间格局,促进市域乡村风貌提质升级,探索建立乡村风貌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管控的路径,并从市域规划统筹、分区风貌控制、具体实施引导、管理抓手清晰四大方面开展系统化研究。
我市还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现状农业产业为基础,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引导布局特色农业区块。同时,梳理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提高乡村生态资源的景观服务功能,实现山、水、路、林、田和村庄有机融合。“2023年6月,合肥村庄韧性研究正式启动,通过平急结合、场景转换,增强乡村应对灾害的韧性,完善乡村公共安全体系,有效提升城乡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我市将推荐江淮运河“百里画廊”沿线、环巢湖片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具有代表性村庄申报合肥市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同时,从全域角度强化“产、村、人、文、景”融合发展,重点探索精品示范村“规、建、治”一体化乡村营建路径,带动更多乡村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此外,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和平台建设,联合在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平台,加速研究“规、建、治”一体的规划实施体系、全域全要素的管控模式和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运行机制和工作路径。
合肥日报 20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