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合促进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同时,安康市自然资源局完成了哪些自我优化和提升?
9月8日,记者从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以营商环境最安康为目标,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务求实效。市本级不动产登记“五上门”服务、岚皋县“有效破解城乡居民办证难题”入选省自然资源厅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高新区“跨行带押过户”、市本级“继承+转移双带押过户”和全系统开展的“十个一”等工作,先后被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推广经验做法。
在配合促进安康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同时,安康市自然资源局也完成了如下自我优化和提升---
一、推进“三个保障”
一是保障要素服务。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重点项目走,实行“即受即审即报”、“即批即转即供”,落实专人盯办、全程指导、台账管理,加快用地报批进度,今年新取回省政府土地批复1493.75亩,消化存量土地2.16万亩,全市507个重点项目已完成用地保障430个,占比85%。
二是保障发展融资。旬阳市承担自然资源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目前已制定方案,正进行确权登记。全市为企业办理抵押融资99.7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保障。
三是保障群众权利。全市上报自然资源部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49个项目,涉及9532户,按要求于2022年底清零。今年3月,全市又摸排出35个“登记难”项目,共涉及6341户,目前已化解32个项目,其它3个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心城区60个历史遗留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挂帅,除未竣工的3个项目之外,已化解57个,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3031本。
二、推广“四项改革”一是并联审批改革。推进“多规、多审、多证、多测合一改革”,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实现“多规合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57件,《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49件,“多证合一”;“多测合一”管理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二是登记效率改革。已实现一般登记 3 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 1 个工作日办结,查封异议登记即来即办的目标。今年1-8月,全市办理不动产登记 5.81 万本,证明 2.48 万份。汉阴县在2022年度全省登记财产指标县级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三是深化“标准地”改革。2022年以来,按“标准地”出让20宗869亩,2023年出让14宗625.47亩。1-8月全市开展“交地即交证”项目57个。
四是规范审批改革。坚持土地、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今年全市出让土地142宗1745.32亩,成交价款约12.19亿元。市本级采矿权延续变更审批7宗,探转采审批4宗,出具省部级发证矿业权核查意见12宗,对符合自行废止条件的过期矿权按期注销6宗。
三、推行“五上门服务”
一是意见收集上门。深入开展“五走访”活动,走访企业和办事群众,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访金融企业和配合单位,走访12345平台,走访信访群众,沟通情况,了解诉求,化解矛盾。
二是审批服务上门。在多个小区设置办证专区,实行测绘企业上门测、资料上门收、干部上门办、产权证书上门送的“上门”服务模式,建立和企业对口对接的长效机制。
三是信息端口上门。试点向部分房地产企业开通登记端口,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上报申请材料,开启了“不见面”审批新模式。
四是抵押登记上门。与四家金融机构开通抵押登记进银行端口,实现了抵押登记网上办理,累计办理抵押登记业务不见面审批1254宗。
五是产权证书上门。通过EMS邮政快递送证书上门、集中送证书上小区的形式,今年以来,已送证上门1156本,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推进“六个持续”
一是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建立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标准地”改革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压实部门责任,实现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00%标准地出让。
二是持续提升“互联网+”水平。加快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系统平台建设,力争10月份正式上线运行。
三是持续绘就“一张蓝图”系统。将“三区三线”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等相关数据叠加,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提速换挡”。
四是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在国有土地出让成交公示阶段和划拨用地批前公示阶段,将用地单位的相关材料提前共享,确保实现交地与交证“双同步、零时差”。
五是持续维护群众利益。抓住政策的窗口期,对中心城区和各县所有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登记难”的项目进行再摸排,全覆盖、零遗漏,应纳入处遗范围的应纳尽纳,让历史问题成为历史。
六是持续推进要素服务。加快未保障项目报批力度,创造条件,应保尽保。竭尽全力把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
安康市自然资源局2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