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枣庄市市中区高质量稳定耕地保有量达170882亩
凝聚耕地保护思想共识,全方位多领域强化宣传引导。市中区通过“政府+部门+乡镇+群众”的方式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全区耕地保护的最大合力。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将耕地保护责任逐级压实压紧,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行最严格的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目标底线,督促各镇街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耕地保护的现实意义,切实强化耕地保护红线意识。2023年,共计在城区悬挂耕地保护宣传标语90余幅、设置宣传台12个,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宣传扇子500余个。开展下乡入村宣传活动,发放耕地保护宣传单页、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组织宣传车在镇域内循环播放致农民群众一封信,借助村集体广播循环播放耕地保护知识,结合实际在重点村(居)明显位置粉刷有关耕地保护标语64幅。组织镇街党政分管领导、自然资源系统人员、村居负责人、田长等负有耕地保护职责的人员264人次,进行耕地保护知识考试。
守好耕地保护的“压舱石”,坚守耕地数量红线与质量双提升。市中区切实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等违背农民意愿强制复耕。经过去年的努力,全区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成果显示市中区高质量稳定耕地保有量170882亩,超过2022年全区高质量稳定耕地1783亩,超过市中区耕地保护目标3280亩。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约束各项指标,确保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实至名归,全区共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46001亩。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市中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原址整改恢复为耕地,对于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属于生长期等特殊客观情况,采取异地补划多划同等数量质量的长期稳定耕地,较好地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实现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数量和产能双平衡。依法实行耕地进出平衡,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通过统筹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等方式,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2023年全区共入库土地整治项目13个568亩,占补平衡库储备补充耕地指标成功转为“正值”,消除了“一票否决”的风险。同时耕地进出平衡方案通过市级审核,在省自然资源厅进出平衡系统完成了备案。
守牢耕地保护“高压线”,促进耕地资源依法、有序利用。制定自然资源执法巡查方案和计划,采取日间和夜间巡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全区执法巡查工作,重点加大对各类农业园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的巡查密度和频次,推动监管方式向“发现于初始,解决于萌芽”转变。对擅自占用耕地、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保持高压态势,实现案件的“早发现、早移送、早介入”。对2023年度上级下发的土地卫片执法图斑按照“月清”要求组织开展内外业核查和上报,对核实发现的违法问题通过立案查处、报告函告、移交移送等多种措施分类处置,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实施重点督促违法占用耕地相关责任单位即知即改,通过补办用地手续和拆除复耕全力消除违法状态,全区2023年度土地卫片执法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低于5%,在全市居于较低水平。以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为目的,加强“人防”和“技防”的密切联系,对违法占用耕地的钢结构、工矿厂房等非住宅类房屋形成问题台账,对未整改的问题详细分析、深入实地督导违法当事人解决问题,确保问题按期彻底整改到位。织密耕地保护网,全区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持续下降。
厘清土地要素“家底”,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为缓解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将日常变更调查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进行有效衔接,省自然资源厅于2023年5至11月开展全域性半年变更试点工作,经过区自然资源局积极争取,2023年6月21日市中区被确定为山东省2023年度全域性半年变更调查试点县。通过精心谋划、稳步实施,克服人员少、经费不足、无经验借鉴等困难,调查成果已于2023年11月30日通过省、国家级审核。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2023年10月,市中区全面启动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图斑变更9595个,面积10.12万亩。市中区2023年变更调查“一上”成果已通过省级核查,并报送至国家级核查。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反映了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设施农用地、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农村建房、退耕还林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有效支撑市中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闪电新闻 20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