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促县域经济加速腾飞
李 波 黄翠萍
在皖东南与浙江交界处,有一座绿意盎然的秀美城市——安徽宣城宁国市。青山如黛,绿水悠悠。秀美的山川间,宁国人用开放包容的宽广胸襟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思维,推动宁国市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县域经济在安徽独树一帜,享誉一方。
在宁国市,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疑是宁国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90%,培育出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宁国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关于开发区工作各项部署要求,在全国争先进、在安徽省争一流、在宣城市争第一,交出一份份卓越成绩单:
在2022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进入全国前50,大幅提升38个位次;
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2022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得分靠前,位列机械制造类分类排名第一;
入选2023年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被安徽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授予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荣获2022年度宣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奖……
打好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的“组合拳”
锻造转型发展的“强引擎”
站在宁国经开区安徽仕净科技有限公司五楼的玻璃幕墙内放眼望去,苏州仕净科技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正酣,厂房基本建设完成。该项目于今年1月签约,一期投资就高达75亿元,刷新了宁国市单体投资纪录。
如果把产业发展比作一场接力赛,那么项目招引就是起跑的关键“第一棒”。立足于原有的汽车零部件等传统特色产业,宁国经开区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三个产业方向,加快招引一批“高科技、新赛道”项目,并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退二优二”和“退低进高”。
从近年来宁国经开区项目招引情况来看,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2022年,总投资72亿元的吉利12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乘上浙皖合作的东风落户宁国,打造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将加速带动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总投资112亿元苏州仕净科技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未来宁国有望成为代表全球先进技术水平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在全国光伏产业布局中占领制高点。
在这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下,产业链项目也纷至沓来,实现了延链补链强链。吉利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就带动了吉枫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物理再生项目的落地,“以商招商”效应凸显。宁国经开区还相继在苏州、杭州举办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142.5亿元,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宁国经开区完成新签约项目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
在加大招大引强力度的同时,宁国经开区还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打造宁国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从1980年宁国密封件厂成立至今,该产业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近年来,宁国经开区立足于产业优势和特色,持续强化产业协作,拉长做粗产业链条,培优做强龙头企业,培育提升中小企业,探索出了“特色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总成—整机”的发展路径,推动集群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发展格局。
从规模来看,2022年,宁国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有111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08亿元,实现税收17.21亿元。依托中鼎、亚新科、保隆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雁阵齐飞的企业梯队初具雏形。
2022年,中鼎集团位列“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第465位、位列“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第16位、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第85位、位列“中国橡胶制品行业10强”第1位;保隆科技气门嘴、尾饰管2项产品位列全球第一,通过增资先后在宁国设立拓扑思、隆威、巴斯巴等公司,产品更加多元化;亚新科目前年产橡胶件8亿件以上,在中国橡胶制品行业排前5位。
为支持宁国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宁国经开区正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聚,加强与央企、上市公司的对接,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好高”项目,打造上下游配套企业,增强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企升级”计划,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宁国经开区转型升级也带来更多机遇。今年7月13日,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在宁国市举行。在此前的2020—2022年,宁国市已连续三年举办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会上签约总额及重大项目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宁国市首位产业,已成为安徽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下一步,宁国经开区还将继续完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及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平台设施,以产业集聚发展为主线,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接,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打好项目建设和优化服务的“组合拳”
跑出争先发展的“加速度”
走进宁国经开区各新建项目的现场,建设热潮涌动,发展活力十足。吉利项目于今年3月21日开工建设,预计明年3月底就能全面投产。仕净项目于3月平整土地,5月动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底可实现9GW投产,明年2月实现一期项目18GW全部投产。从5月7日打下第一根桩,到目前厂房已基本完成,堪称“宁国速度”。
“宁国速度”诞生的背后,离不开宁国市委、市政府以及宁国经开区各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在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宁国经开区实行服务专班(专员)制度,做实做细“四级调度”机制,聚焦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
同时,宁国经开区全面构建重大项目全过程服务体系,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政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隆威空气弹簧、大地熊磁性材料、望锦汽车底盘等一批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仅仅6个月,中鼎橡塑汽车EPS用蜗轮、桑尼泰克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天成电气PTC加热器等一批“战新”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3个月的时间,不断刷新经开区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纪录,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
项目建设要快,园区土地供应、配套设施等也非常关键。为深化园区土地节约利用,加快供地效率,宁国经开区一方面坚持规划先行,将亩均税收、节能排放、容积率等作为项目供地规模的重要依据,坚持内培和外引并重,优先安排“亩均英雄”、成长潜力大的企业用地需求;另一方面稳步推进“标准地”改革,今年上半年完成各类土地出让16宗共1706.7亩,其中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16宗共1706.7亩,实现新增工业用地100%“标准地”供地。此外,今年以来,宁国经开区还完成了吉利12GWH动力电池项目施工用电用水工程;完成中鼎橡塑负荷改接工程、桑尼泰克8000KVA外线电源接入工程、东方碾磨35千伏电源接入工程、宝恒产业园(二期)等供电工程项目45个,为企业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今年以来,宁国经开区已完成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6个,包括宁国时代新能源12GWh动力电池项目、仕净科技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中鼎减震智能底盘系统制造基地项目、赛科思混炼胶、中奕橡塑年产2亿件高性能橡胶减震制品项目等;完成亿元以上新投产项目38个,如金安国纪年产3000万张高等级覆铜板项目、泰豪电力智能柴油(燃气)发电机组生产项目、裕华电器电力电子电容器高方阻镀膜及电源滤波器、电抗器、变压器生产项目等。
项目推进有力,助企纾困也毫不含糊。宁国经开区一方面持续推进“园区贷”融资,合作银行已由3家增加到4家;自去年园区贷政策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池资金2900万元,向金融部门推送“白名单”10批次,累计获得贷款企业36家,贷款额度近2亿元,另一方面,开发区认真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常态推进“即申即享”惠企项目,上半年共兑现企业奖补资金750次2.93亿元;继续推行“免申即享”扶持政策,上半年为10家企业审核拨付资金。
打好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的“组合拳”
积蓄跨越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宁国经开区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引领,大力强化人才引育工作,强化创新驱动,为跨越式发展积蓄新动能。
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硬件优势,宁国经开区投资3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集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先进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为一体的“宁国智谷”;建成宁国赛宝实验室、华测检测中心、耐磨铸件检验中心,形成覆盖三大主导产业的公共检测服务体系。
为营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宁国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签订了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已累计接待实习大学生1000余人次,引进高校毕业生900余人,发放奖补资金158万元,同时联合浙江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人才轮训”,轮训学员超200人。
紧扣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宁国经开区鼓励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对上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高价值专利。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省级研发机构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8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85家。
近年来,宁国经开区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发挥新优势,引导数字技术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智转型”赋能产业提档升级成效不断凸显,工业制造创新驱动力持续提升。
通过实施“强基”工程,宁国经开区着力打造“1+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即1个区域级工业互联网数据平台,1个特色鲜明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N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具有宁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截至目前,宁国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汇聚了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社会、数字民生等核心内容,中鼎“鼎造智云”、司尔特“工农云网”两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已初具雏形,保隆汽配、亚新科、云燕食品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稳步建设中。据统计,宁国经开区40%的橡塑密封件规上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项目,建成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0余个,大幅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中鼎密封件通过应用视觉检测后,企业用人成本减少90%、不良品率下降80%,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司尔特公司以混合云技术为基础,依托“工农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通过访问公有云就可以获得专业种植农技知识,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
通过实施“强干”工程,宁国经开区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宁国电信等优秀智能制造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推动诊断方案落地转化,加快工业企业应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积极引进羚羊工业互联网等软件服务商,加强中小微制造业与软件服务包服务平台、软件服务供应商进行深度链接,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关键一跃。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共有380家企业应用免申即享数字化软件服务包。
为激发转型升级潜力,宁国经开区实施了“培苗”工程,抓好关键环节的“机器换人”,截至目前,全区近50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运用工业机器人超310余台(套);支持企业开展对标贯标工作,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1家,橡塑密封件产业27家,中鼎密封件等企业荣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荣誉称号。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邦宁国泰,长治久安。随着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创新力的持续跃升,宁国经开区正朝着千亿产值开发区奋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宁国市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描绘更精彩的工业经济腾飞画卷。
国际商报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