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区域合作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招商局

题目: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资料提供时间:2023-08-21

目录

更多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文章下载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在以产业协同发展为主要抓手推进京津冀高度协同发展的新阶段,系统梳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模式机制,厘清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引领下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多重难题,提出长效化、高质量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设计,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重大。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明显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9年来,三地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成效明显。

(一)产业协同发展的制度安排不断强化

京津冀三地强化产业协同总体制度安排,主动谋划产业转型,围绕产业规划、园区共建、项目落地、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强化制度设计,推进重大问题解决。三地制定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等具体政策,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疏解政策体系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针对三地产业转移承接的税收分享等核心问题,三地进行了突破性探索,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等政策文件,为区域产业协同对接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策保障,产业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持续优化。

(二)产业协同发展的载体加速建设

在中央和三地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等“4+N”平台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重点打造了以综合承接平台与专业承接平台相结合的“1+16”承接体系,河北有针对性地打造了“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合作的载体建设成效明显。

(三)产业对接协作发展的模式不断丰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坚持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相结合,因地制宜与因势利导相结合,逐渐探索形成了税收分成模式、托管或异地监管模式、“飞地经济”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及依托产业链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等合作共赢的区域协作模式,扩大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成果,提升了区域产业合作的能级。如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按照京冀“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建设,入园企业保留“北京身份”,药批文号等部分管辖权仍属北京,实现异地监管,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政策壁垒,促进两地医药企业的协作迈上新台阶。

(四)产业对接协作规模不断扩大

京津冀三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的产业转移与承接为主要抓手,推动产业承接对接工作跑出了“加速度”。津冀不断加强与北京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的对接合作,引导在京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入驻落户,区域产业对接协作规模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围绕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雄厚的优势,京津冀三地通过设立搭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科创平台,推动设立国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京津冀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创新投资基金,建立跨地区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六)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京津冀三地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主抓手,北京在控增量、减存量中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位推进,津冀在积极有序承接功能与产业中优化升级,三地协力合作过程中产业链的高级化和产业基础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14年以来,北京市已经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产业更趋高精尖化。天津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制造业单位数区域占比由协同前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79.3%。同时,京津冀三次产业比重从2014年的5.7∶41.1∶53.2转变为2022年的4.8∶29.6∶65.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4个百分点。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对照持续深化产业协同发展目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未来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一)京津冀综合经济实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京津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其地区生产总值的全国占比有所下降,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与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速度相对滞后,经济承载力和增长活力有待加强。同时,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经济圈和缩小区域内发展差距的目标尚有距离。

(二)产业对接协作的层次有待提升

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始于北京向津冀两地的产业转移,目前尚未衍生出深层次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作,还没有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联动发展格局,产业协作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产业融合程度还不够深,产业融合范围还不够广。由于产业结构的固有缺陷,京津冀在开展产业协作、发展跨地区产业集群过程中无法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顺畅进行,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堵点”和“断点”,产业链上下游自由延伸扩展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区域内旁侧产业和关联产业的缺失,产业的区域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因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世界级产业和产业集群的难度较大。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京津冀集成电路主链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及设备两个环节。其中,北京和河北集成电路主链占比最大的是芯片设计,天津集成电路主链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及设备,而在集成电路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中游的半导体封测,以及下游的消费电子等应用产业比较薄弱,使得区域间集成电路产业的主体对接合作、成果转移落地困难,产业滚动发展、自主发展、集群发展的能力由此受到较大限制。

(三)协同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做深做实

—是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仍然不足。2020至2022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6316.2亿元、7005.7亿元和7947.5亿元,但北京输入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仅占北京技术合同输出额的7.6%、5.0%和4.5%。北京的创新成果在津冀两地实现产业化也相对较少,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二是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尚未形成强大合力。一方面,京津冀区域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匹配程度较低,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协同创新还存在着动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流动不畅、行政主导型经济等制约,影响了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四)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产业跨区域转移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抓手。京津冀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利益协调是关键。2014年以来,虽然京津冀出台了很多改革创新措施,但是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尚待完善。其中税收利益不协调是制约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较为突出的因素之一,为有效推进企业转移,需要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来协调三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持产业协同的可持续性。进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合作新阶段,疏解方的疏解动力会逐步降低,承接方的竞争会日渐提升,围绕非税收利益增值的矛盾和问题将会增加,新产业项目、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不可忽视。

京津冀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新时期新阶段,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培育与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区域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畅链、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匹配度、推进产业协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有新思路,走新路径,出新举措。

(一)发挥比重优势,培育和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极结构

针对京津冀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落差较大的问题,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群和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的成功经验,京津冀三地需要巩固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一批副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次级增长极,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与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结构。一是要充分利用京津两大中心城市集聚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北京的产业发展优势在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天津的产业发展优势在于先进制造业和拥有北方国际航运枢纽。两大中心城市凭借自身优势,通过集聚效应吸引大量的优质生产要素资源,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持续增强,可以促进京津冀区域内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不断提升发展条件。因此,未来应该继续提升京津两大中心城市能级,强化其辐射带动引领能力。二是要积极培育发展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等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加快推动这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缩小其与京津两大中心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落差,打造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区域产业协作的新引擎。石家庄尤其需要集聚更多的人口和产业,打造京津冀副中心城市,以带动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保定、唐山也需要发挥靠近北京的区位优势,借力北京尽快提升发展能级;邯郸则重在建设晋冀鲁豫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要继续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进程,使其尽快发展成为京津冀区域内的应用创新、产业创新中心、高端高新制造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中心,成为绿色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高新制造全面融合发展的综合创新示范区和发展引领区,成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重要载体。

(二)补短板强弱项,打通妨碍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堵点”“痛点”和“难点”

针对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和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薄弱产业环节和产业链缺失的现状,加快区域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区域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畅链,消除妨碍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肠梗阻”现象,畅通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链路,增强区域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区域产业专业协作能力、区域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能力和区域产业发展的根植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推动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走实走深走稳。一是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合力推动关键基础技术攻关、基础器件研制、基础材料发展、基础软件升级、基础工艺提升和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齐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在“六基”的短板与弱项,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产业基础保障。二是要聚焦区域产业合作基础较好、发展空间广阔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深化产业链区域协作,协同培育壮大跨区域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高新产业集群,促进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三是加大对京津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区域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发展一批有助于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升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和协同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四是要促进京津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支持并鼓励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全产业链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区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三)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匹配度,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围绕产业链协同规划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协同布局产业链,提高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推动形成京津冀区域内创新要素科学、有效、顺畅的配置格局,提高区域创新链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能力和区域内转化能力,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是针对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现状与特点,加强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助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强化京津冀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整体功能。二是促进区域内创新链和产业链相向而行,双向奔赴。一方面,区域内创新要紧扣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基础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来选择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与重大项目,使区域创新链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需求并为之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大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区域内创新成果相对集中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链对创新链的适应能力和产业化转化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作用,依托在重要节点的共建园区,构建科技创新园区链,输出高端要素资源和先进管理理念,使其成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天津市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之间互促互进,推动创新链实现更大空间的网络化,推动形成区域内“技术创新—创新链网络化—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化—产业链升级扩容”的创新链产业链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

(四)破除关键制约障碍,推进产业协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着眼破解产业转移和产业协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挥有为政府在统筹协调、规划引导、政策对接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和三地政府在内的“三地四方”区域协调机制,破解制约产业转移的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形成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对接的内生动力。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清理妨碍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消除隐蔽性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市场垄断,促进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更大空间上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完善产业转移和分工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成本共担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产业跨行政区转移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税收分享范围及比例划分,健全完善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体系,共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区域内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无缝对接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观察2023-7-21

 

 

“高质量 高标准 高水平”谋划!天津经开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地 文章下载

“高质量 高标准 高水平”谋划!天津经开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地

2023年以来,天津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部署、区委区政府《滨海新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任务,在高质量发展上当主力、作引擎,在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上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2023年初,天津经开区 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再集聚行动”“载体再提升行动”“机制再优化行动”“服务再升级行动”“合作再扩面行动”“协同再深化行动”六大攻坚行动。半年以来,天津经开区不断深入推动各项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领域成绩显著。

01

协同项目加速聚集

2023年上半年,天津经开区落地京津冀协同项目170个,协议投资额约881.99亿元,注册资本金约853.27亿元。其中,北京市项目146个,协议投资额约875.22亿元,注册资本金849.69亿元;河北省项目24个,协议投资额约6.77亿元,注册资本金约3.58亿元。据统计,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约843.86亿元,注册资本金57.83亿元,分别占比为10%、95%、7%,大项目协议投资额占比超九成,吸引投资效果明显。中国石化、中铁股份、华电集团、中化集团、国家管网集团等央企纷纷落子天津经开区,重点布局装备制造、金融创新、科技服务等板块。

02

协同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

一批协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力争按期竣工投产。其中,中石化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正在进行装置施工和设备安装工作,预计将于2023年底中交;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储罐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中,预计年内全部中交投产;北燃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一期已全部完工,进行投产前准备;中能锂业锂电池负极材料及锂电池扩产项目正在进行建设收尾和设备安装。

03

协同机制日趋完善

全面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效能,优化“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联动机制。制定《经开区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工作推进机制》,在经开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的基础上,根据各小组成员职能细化协作领域,设置协同招商工作组、协同服务工作组和载体建设工作组。全力做好经开区京津冀协同机制、项目、载体等统筹工作,全面推动项目落地,加快已落地项目和载体建设。

04

协同发展持续深化

着力推动京津冀三地共通、共谋、共享,建立综合联动机制。开展京冀开发区调研行,促进与京津冀经开区产业链协同联动,探索区域发展合作新模式。推动滨海新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进一步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合作共建协议,区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强化FT账户宣传推广,探索自贸区+综保区联动模式,推动建立自贸区政策通用共享机制。深入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政务通办”,优化营商环境水平。

05

协同载体建设日新月异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实新一轮京津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与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联动机制,在合资公司运营、产业生态培育、品牌推广方面形成协同新路径。借助滨海中关村协同发展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平台,强化区域推介和招商引资。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等组织优势,完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科技园M0新型产业用地,形成京津两地创新主体“小试、中试”优势平台,打造在京研发、在津转化的创新资源融合发展模式。聚焦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3+1”产业体系 ,坚持导入北京创新资源与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注重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资源加速聚集,着力将滨海—中关村打造为滨海新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紧抓“于响”片区高质量发展机遇期,发挥规划建设创新、资产盘活、人口人才导入等支持政策优势,推动央企功能性总部项目落地。发挥高铁滨海站交通枢纽优势,大力激活“于响”片区楼宇资源,围绕打造“滨城”城市客厅、现代金融运营示范区、新经济总部基地三大全新定位,高水平建设总部基地承接载体。南港工业区与中石化集团共建南港绿色石化基地,全力推进总投资超600亿的中石化高端新材料产业项目等重大协同项目建设,围绕中石化北化院、石科院、工程院、中海油天化院等国家级研发转化平台打造南港科创中心和中试基地,推动南港大港一体化发展,挖潜“三桶油”全链条资源,打造南港石化龙头项目承载地。

下一步,天津经开区将持续坚持以实绩实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紧紧围绕项目、载体、产业三个重点领域,打造“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

01

高质量引入协同项目

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经开区作为滨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的平台优势,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跑步进京”,聚焦石油化工、汽车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一批符合经开区功能定位、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龙头项目。充分发挥经开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机制,完善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库,强化项目服务统筹,对接协同项目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积极协调项目规划、土地、环评、合理用能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统筹调度,推动意向项目尽快落地和建设。

02

高标准建设协同载体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 加强 合作力度,吸引北京优质科技服务资源、创新平台资源向科技园聚集。深化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快合资公司建立。打造一批科研院所孵化转化基地,持续深化与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新型承接平台。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市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M0新型产业用地建设,做好“北京研发,天津转化”载体建设,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 于响”片区做好区域整体规划与策划 ,推动耀华中学滨城学校、泰达岳阳道小学等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 于响”黄金十条政策优势、加快“于响”商务楼宇盘活,打造央企总部重要聚集区。 南港工业区加快南港基础设施和京津油气能源保障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中石化高端新材料产业项目集群等龙头项目建设投产,建设 “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安全化、智慧化”的新型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石化产业聚集区。

03

高水平谋划产业聚集

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合作内容,谋划产业协同方向。发挥好中国石化南港乙烯、中沙石化、天津石化、渤化集团新材料等上游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基础化学品向下游延伸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进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协同培育重点产业链,共促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石化等重点产业链领域,以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项目为重点,深化零整合作,吸引下游配套企业在经开区布局。发挥“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示范作用,吸引相关链上配套项目在京津冀区域内合理布局,协同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时讯2023-8-1

 

 

北京丰台建立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1+3”工作体系 文章下载

北京丰台建立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1+3”工作体系

7月28日,北京市丰台区召开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及根据实施方案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清单和主要政策清单,共同组成丰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1+3”工作体系,为迈入新阶段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丰台贡献。

据介绍,丰台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30项工作举措,配套制定了85项计划任务、95项重点项目和8项政策事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85项计划任务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95项重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疏整促等四大领域,总投资约1548.2亿元,包括京雄商铁路(北京段)、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北延、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等一批标志性、示范性项目。8项政策事项将围绕“建设京雄科创走廊桥头堡、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建设京津冀青年‘双创’会客厅”等相继出台落地,为协同发展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区将围绕“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时代担当、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全面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协同推进机制”6个方面,全面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坚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主动找位、明确定位、争先进位,全力打造全球高端要素汇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区域增长动能强劲的高品质国际化典范城区。

在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时代担当方面,丰台区将深刻认识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和机遇挑战,更好地发挥首都功能拓展区、中心城区增长带、城南行动引领区作用,大力规划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等重点区域,促进优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在牢牢牵住“牛鼻子”,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丰台区将全力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持续推进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动南中轴大红门地区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首都商务新区。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减量发展,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布局、全面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方面,丰台区将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以“区域组团发展模式”融入首都都市圈,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节点。丰台区将着力建设京雄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全面加强与津冀地区战略合作,更好服务“两翼”联动发展。深化科创走廊优势产业集群协作,融合上下游供需、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推动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探索多区市联动协同机制,推动走廊沿线区域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商务资源有机整合。

在协力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以创新驱动和产业协作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方面,丰台区将持续深化京津冀区域产业协作,发挥中关村丰台园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依托丽泽金融商务区打造京津冀金融服务实体创新引领示范区,塑造营商环境丰台服务品牌。

根据方案,丰台区将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青年“双创”会客厅,构建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孵化平台,创新政务服务工作模式,分批形成“区域通办”事项清单并发布,打造“服务直通车”,实现创新创业资源全面对接,打造“资源匹配网”。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丰台区将持续巩固提升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水平,进一步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支持扩大京津冀劳务合作规模,参与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推动优质养老资源优先向环京地区布局,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工人日报2023-7-29

 

 

高质量园区加科技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章下载

高质量园区加科技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北京商报记者随北京市发改委采访团走访天津、河北多地,探寻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近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津冀的协同联动,扎实推动协同发展战略在京津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唱好京津“双城记”

随着京津双城联动不断深化,京津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业、科技、生态等专项合作协议。天津港在北京朝阳区设立服务窗口,延伸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搭建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开通运行天津港至北京平谷集装箱班列,京津冷链物流园投产运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码头建成。京津城际精准实施“一日一图”,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创新生态培育,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合作共建园区建设。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探寻天津的“科技密码”。早在2016年,京津两市政府便签署了《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如今,该园区已具备可观的规模,园区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已建成产业载体70万平方米,园区累计注册企业4400余家,截至2022年底,园区吸引入库国家及科技型小型企业208家,国高新140家,雏鹰企业120家。

目前,该园区已形成“3+1”主导产业格局,智能科技方面有科芯、致导、北方汉王、联汇智造、飞图同辉、国通物联等企业;生命大健康方面企业有海河生物、百川生物、峰成医药、橙意云;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包括和能人居、煜伏光伏、洪发生态等。

科技成为动力源

在河北保定,记者同样看到产业协同结出的丰硕成果,其中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代表。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项目于2015年正式揭牌启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玄云动力、诺未科技等360家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2家,规上企业18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3个,科技企业占比70%。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知识产权1000余件。

促进科技高质量发展,是保定创新中心的使命之一。据了解,该中心联合重点入驻企业共建“生物医药(细胞治疗)创新实验室”“计量检测实验室”“软件检测公共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关键材料体系生产检测实验室”等专业技术公共实验室,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产业服务支撑。

除了园区建设外,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及所属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打造京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在河北保定设立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在北京设立技术研究院,负责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发工作,推动形成“北京设计+保定制造”的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新格局。

走访中记者看到,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北京商报2023-7-28

 

 

融入大战略 做好大文章——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德州实践 文章下载

融入大战略 做好大文章——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德州实践

编者按: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在此之前,山东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至今年7月份,国家、省支持政策实施一年时间,大众报业德州融媒聚焦产业转化、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推出了“融入大战略 做好大文章——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德州实践”调研报道,以高质量调研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做出贡献。

供需互融是实现德州市全面融入京津冀的内生动力,聚焦重点求突破,德州市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迈开双腿”对接央企、对接部委、对接市场,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京津冀的消费和要素更多地引过来,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多地送过去。

加强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赋予德州的使命。去年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山东省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复函》中提出:在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方面,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或专项债支持。

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提出的支持德州的9个事项中的4个事项。占据了“半壁江山”的篇幅也充分说明了,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德州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道路上,农业供需是不可忽视的一步。

让“德州味”香飘京津冀的“菜篮子”

眼下,位于平原县的德州(中国)食品创新产业园核心区一片“大干”“快干”的热潮。

在该园区1.1万亩的规划版图中,4000余亩的起步区建设全面铺开:投资2亿元的德州数字农谷项目建成投用,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成功落户,投资11亿元的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投资2.9亿元的北京中核集团同威辐照项目、投资15亿元的北京航天食品产业园项目、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以及水质净化厂、食谷科创中心等7个项目同步有序推进……

去年以来,德州聚焦食品名市建设,重点实施“1234”战略,全力推进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面向京津冀的“中央厨房”。

2022年12月12日,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围绕航天食品产业园项目,液体无菌包装项目,航天全豆豆浆项目,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进行了签约,将继续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增强合作,推动项目迅速落地。

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是第一家入驻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的项目,之所以选择德州,就是看重了德州积极打造“食品名市”的机遇。

“德州作为全国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充满生机,‘食品名市’的建设也正加速崛起,对于企业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机遇。同时,园区也需要企业的吸引聚合效应。”同福集团副总兼投资拓展部总经理侯会斌曾这样评价德州。

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为何对这些“重磅”企业有着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明确支持的省、部共建项目,是德州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食品名市的重要载体。去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条、省委、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突出强调“支持德州市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州以打造食品产业的“新高地”、打造食品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打造食品领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打造食品“智造”的先行区为目标,全力推进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构建成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集群;到2030年,打造成全国一流的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领先示范区。不仅如此,德州11个县级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同步推进,“一区多园”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

今天的德州,聚集了中粮、双汇等90多家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6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德州味”授权企业产品品牌103个,食品加工产业规上企业234家。

用“德州粮”装满群众的“米袋子”

即便夏收已经结束半个多月了,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主管李建国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今年,他负责的“吨半粮”示范区4000亩地平均亩产又到了600公斤,个别田块亩产超650公斤,尽管今年气候有些不尽人意,但产量不比去年低。

这得益于近几年德州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在中央、省印发的多个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的文件中对这项工作也有明确要求。

而粮食产量一靠天,二靠地,素有“黄河粮仓”之美誉的齐河县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为粮食高产、稳产、均衡增产奠定基础。

目前,齐河县110余万亩基本农田已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8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区,率先实现20万亩全国最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德州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吨半粮”的概念,即一年两季亩产粮食一吨半。当然,德州也是有这个底气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而德州早在2009年就已经实现了亩产过吨。2022年,德州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1490.1公斤,其中61.8万亩地块平均亩产达1576.3公斤,实现“吨半粮”目标,最高亩产达1870.4公斤,创历史纪录,不仅“吨半粮”创建首年告捷,还带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每年,市财政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吨半粮”创建,每个县每年至少配套1000万元。去年,落实市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资金584.1列支521.3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奖励种粮大户775名.此外,德州还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每年投入扶持资金6000万元以上,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1.4万家,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

今年,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目标是确保120万亩核心区70%以上实现“吨半粮”,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全市“吨半粮”达标面积力争突破100万亩。而据夏季测产的初步结果,80%地块实现了夏粮的指标达到了650公斤以上。

用“德州产”承接北京的溢出产业及资源

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注重有效承接溢出产业。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转移和人才转移等方面的优质供给,增强德州市高质量发展动力。

德州抢抓京津冀产业链资源,积极对接央企、国企。

2022年6月初,德州市成功举办“融入京津冀 国企德州行”深化合作系列活动,邀请到省直部门、26家省属企业、9家驻鲁央企的145名重量级嘉宾参会。活动现场集中签约了4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41亿元。会后,德州对40个签约项目梳理形成统计台账,会同市投资促进局抓好项目调度,每月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督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开工。截至目前,40个合作项目中,正常推进或开展合作的项目36个,占比90%。

德州抢抓资金安排、专项债发行等资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山东省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复函》中提到,建议山东省按照要求统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支持德州市主动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德州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天衢新区全力以赴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用活用好各类政策,积极对上沟通衔接,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围绕重大民生、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前谋划专项债项目,提高项目谋划精准度;积极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以“项目快推进”力促“资金快拨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日前,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天衢新区共有15个项目纳入2023年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范围,获批债券额度58.58亿元,债券额度及项目数量均居全市第一。眼下,正在快速推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累计获得专项债券25.58亿元,是天衢新区重点项目中累计获得专项债券最多的单个项目。

德州抢抓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资源。

1—6月份,与京津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的企业新增26家,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11项,与京津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30家。

大众网2023-7-28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章下载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并审议通过《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定》。我们要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大机遇,进一步谋划改革举措和精准支持政策,推动河北深度融入京津产业链创新链,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促进河北产业生命力、科技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主动融入京津产业链,强化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优化完善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在政策规划、体制机制方面聚力谋划、大力创新。一是要建立健全河北全面融入京津产业链的“1+N+X”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即在近期出台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这个产业协同发展总规划外,建立健全N个重点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X个配套产业链全景图、实施方案、专项政策等。加快联合京津编制三地重点产业链全景图,以及配套服务体系结构图和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短板清单、政策清单等。二是要创新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对接机制。推动与京津联合构建跨区域“链长”制度,设立“链长”制度联合办公室,探索联合办公,选择1~2个产业链先行先试,围绕京津冀“产业链调度+综合调度”,搭建多部门联合的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落实协调渠道,锚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重大项目等内容,进行全流程深度衔接,统筹谋划重大行动、重大工程和重大改革等事项。三是要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督导评估。建立健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任务清单和督导评估体系,推进“清单制+责任制”闭环式管理,探索与京津合作开展督查评估,紧盯发展目标任务强化落实检查。

瞄准重点领域共建区域性产业集群。一是要分类共建产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遵循不同发展路径分类引导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加强跨领域、跨产业、跨集群深度融合,设立区域间、集群间合作项目,支持建立跨集群伙伴关系,加强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集群分类培育,分类施策,提升融合集群竞争力。二是要着力发挥龙头企业“链动”发展作用。鼓励京津冀央企国企、龙头民企、“领跑者”企业等重点企业开放产业链、供应链,牵头构建产业链“总链主—分链主—链核群—链属群”企业体系,推进跨城市共同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以畅通京津冀产业链“微循环”。支持重点企业以合作、合资和业务关联等方式,与京津冀各市(区)地方国企和当地中小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供应链关系,推动企业双向“卡位入链”,促进重点龙头企业“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不同模式的“多地栖息”型发展,实现京津冀产业企业“抱团成链”。三是要大力强化区域性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建设。围绕“一集群、一龙头、一机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领与政策指导,推进联合京津制定《京津冀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发展意见》,并出台省级、市级层面实施方案,积极培育一批行业协会、产业共同体、产业(链)联盟、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遴选建立跨区域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培育库。

主动衔接京津创新链,强化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深入研究京津国家级大院大所布局态势,积极开展合作。一是要精准描绘国家级大院大所发展路线图。精准把握国家级大院大所与地方合作的潜在需求,引导科技部门、智库机构、行业协会等组建产业科技发展咨询机构,支持运用大数据技术描绘形成支持河北全面开启科技招商的国家级大院大所的机构谱系、成果谱系、团队谱系,设立与河北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级大院大所人才库、科技成果库。梳理分析对河北产业科技发展具有潜在助力的重大技术成果,加强跟踪分析国家级大院大所重要平台落地、重要成果转化、重要团队创业的动态趋势,定期向河北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企业等发布。二是要编制形成全省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目录。全面梳理河北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平台资源,梳理各产业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打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多层次企业的生产研制能力,编制形成重点科技平台目录和重点产业配套目录,定期向京津国家级大院大所、央企研发中心等重点对接科研机构发布。三是要着力打造“河北·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借鉴苏州、无锡经验,编制发布“河北·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全面生动展示河北科研院所、产业企业、要素资源等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和政策。

深化“共建平台+联合攻关+引育团队”全方位合作。一是要引进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河北重点产业需求领域,分类分步引进共建分支机构、概念验证中心、技术熟化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多元化科创平台集群,鼓励京津大院大所在河北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各设区市吸引京津大院大所、名企研发中心共同建设省级实验室;引导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以“总院+分院+研究所”模式,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大项目、大平台加快在雄安周边地区布局。探索构建“大院大所平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实验室+链主企业研发中心”院地科技合作链网、“大院大所平台+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院地产业融合集群,推动大院大所与河北科技、产业双向支撑,发挥创新集群、“创新平台+产业集群”集聚裂变发展功能。二是要推动院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探索京津国家级大院大所创新平台和河北链主企业共同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链主企业和政府联合出资挂榜制度、“定向攻关”制度,深化大院大所平台与河北链主企业在产业科技攻关出题、选帅、答题、评价全流程协同联动。三是要大力引育顶尖创新团队。瞄准京津国家级大院大所的重点实验室,探索“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高精尖领域柔性引才机制,推进大院大所牵头科技特派团合作,深化“科技副总”“科技副职”“驻所学习”等新型人才双向交流模式,吸引一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顶尖创新团队,给予量身定制、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强力实施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科技产业化项目。支持河北产业园区、科创平台、高校院所、市县级政府与国家级大院大所携手打造“河北大院大所人才特区”,加强人才制度环境的大尺度、立体化改革探索。

河北新闻网2023-7-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