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携手九省区一百零六县聚力乡村振兴 共谱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深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不断加强与各地区的对口帮扶合作。从乡村振兴到产业协作、革命老区扶持再到援藏援疆,深圳与广东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共同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聚力乡村振兴 奋力谱写“三农”新篇章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四月田间,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樟籍村的“圳”帮扶试验田里,微耕机翻地的“隆隆”声不绝于耳,种植户许少梅看着这台由深圳驻隆都镇帮扶工作队捐赠的农机不一会就完成了耕整的土地,开心地笑了。
鹏城5月,花开满城;会展纷呈,人来人往。刚参加完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的南澳县南泰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成,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洽谈非常顺利,预计20天后,我们将从南澳岛向马来西亚等海外客户发出一批价值约80万元的云澳海鲜。”得益于深圳驻云澳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他在渔博会上收获满满。
在深圳对口帮扶的省内各地区,从县到镇再到村,乡村振兴的需求在哪,深圳对口帮扶干部的身影就在哪。目前,广东正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乡村加快全面振兴。党建引领、产业帮扶、补民生短板……深圳各帮扶工作队正脚踏实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稳步向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三农”新篇章。
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深圳今年印发《深圳市与河源、汕尾、汕头、潮州、惠州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各区与新结对区县启动对接工作。今年4月,深圳农业科技金融“百县行”启动,将历时2年走遍深圳对口合作9省区106个县,聚焦三产融合、联农带农,首批合作项目正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汕头稳步推进。深圳市一项项支持“百千万工程”的细化项目正逐步落地。
促进区域协调 共谋产业发展新高地
5月中旬,南粤大地艳阳高照,处处生机勃勃。
深圳市主要领导率队走进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小红山产业园,调研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等情况,全面对接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同月,深圳地铁3号线水贝站附近,潮州首个反向研发基地“潮州—罗湖创享岛”正式落地。
今年开年之际,广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随着全省产业有序转移工作向纵深推进,潮州、汕头、汕尾、河源、惠州等与深圳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的城市相继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以河源为例,其下辖的连平、龙川、紫金三县相继在深圳南山、宝安、龙华三区试点。
“你来我往”的“双向飞地”蔚然成势。人才、资金、技术,以深圳为轴实现更高效率的集聚、流转。而起“飞”的深圳则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积累经验,也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助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深圳大力推动“20+8”产业集群与对口地区拓展合作,从省内拓宽至省外,共建“新高地”不断凸起。
深圳与哈尔滨,一南一北,跨越山海,合作共赢。随着去年华为“一总部、双中心”项目的落地,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简称深哈产业园)迸发出强大吸引力。深圳善行医疗、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6家企业落户园区,数字经济产业不断集聚。截至目前,两市累计实施合作项目145个,已完成投资391.8亿元。
粤桂携手,硕果累累。在东西部协作的大框架下,是工作细分到点、对接具体到人的“绣花活”。当“广西农业”遇上“深圳速度”,产生了22个协作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园”“圳品”基地全覆盖。从技术支持到产业协作,粤桂协作的领域越来越广,道路越走越宽。
情系革命老区 同心续写振兴华章
开局之年的开春之时,深圳和革命老区接连擦出火花。
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与江西省政府联合印发《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明确了深赣两地7个方面的对口合作。这之后,两地对口合作动作频频。
3月初,深圳创投日,江西赣州招商团活跃会场,深赣金融合作不断深化;5月初,深圳精品展销中心(赣州)揭牌,共建两地合作与交流的新平台;5月中旬,深赣两地正式开启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革命老区不老,振兴发展有力”,深圳与更多革命老区的情缘仍在延续。今年1月,百色至深圳直达动车开通,百色进一步缩短了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自2013年开始,深圳便围绕汕尾所需,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100亿元;2016年以来,深圳在百色脱贫攻坚时期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9.11亿元;深圳与赣州市寻乌县情定2018年文博会,5年来,深圳市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86亿元。潮起湾区,泽润老区,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将在未来持续谱写。
心系祖国边陲 扎根西部奏响奋进新曲
今年5月23日凌晨,深圳暴雨倾盆,电闪雷鸣。飞机在延误近两小时后终于起飞,37名深圳第十一批次援疆干部人才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吴波浪的带领下抵达喀什。伴随着深圳市第十批次援疆工作进入尾声,新的援疆工作连番启动。
在深圳第十批次援疆工作的3年中,深圳支援喀什地区建设安居房6.65万套,帮助喀什市18253户群众、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4074户群众成功脱贫;援建喀什市深塔友谊大桥;推动打造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和塔县班迪尔乡乡村振兴示范小镇。
3年来,深圳援疆在医疗、产业、教育等领域不仅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输送到喀什各行各业,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队伍”,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喀什留下各类人才。
在西部的另一侧,5月的林芝,天高云淡。
深圳市主要领导率队赴西藏林芝市考察对口支援工作。深圳援藏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几年前,察隅县境内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小康村”,去年在深圳援藏队伍的帮助下,8个“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建设;在察隅农场,援藏项目的支持有力推动了农场发展……
正如深圳对口支援干部期待的那般,深圳与新疆喀什、西藏林芝在长期的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中携手共进,结下了深厚情谊、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新的征途已然开启。
转存图片
深圳投入帮扶资金3.86亿元助力寻乌产业振兴
2019年以来,深圳投入帮扶资金3.86亿元助力寻乌产业振兴。图为寻乌县航拍。
深寻之情,缘起文博会。
2018年5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中宣部协调推动深圳支援合作寻乌县。深圳以最坚决的态度,第一时间调度推进支援合作寻乌县工作。2019年1月,深圳正式与寻乌县建立支援合作关系。
潮起湾区,泽润老区。几年来,深圳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86亿元,帮扶寻乌县实施产业、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重大项目80余个,谱写了经济特区和革命老区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精彩篇章。
缘系东江,以特区担当激活寻乌发展“加速器”
高位推动促发展,高效落实建机制。
深圳迅速明确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牵头负责,龙岗区与寻乌县分别确立全覆盖对接联系:龙岗区11个街道、5家国企与寻乌县15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街道各社区与寻乌县乡镇重点村、中心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了覆盖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国企和行业协会的多层次支援合作机制,推动支援合作全面升级,确保支援合作寻乌县工作有力有效。
2019年1月,深圳正式出台《深圳市与寻乌县支援合作工作方案》,推动寻乌县成为江西省唯一由深圳专门出台支援合作方案的县(市、区)。在第一轮支援合作期满后,2021年12月,深圳按照“模式不变、力度不减”要求,将支援合作寻乌县工作延长至2025年,开启深寻支援合作新征程。
在新一轮支援合作期内,深圳持续保持支持力度,并将支援范围扩大至产业发展、人才培育、资金扶持、社会事业等方方面面,帮助寻乌县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3年4月,深圳相关单位、社会慈善组织、爱心企业来寻乌县调研考察、开展帮扶活动等7批2400余人,为寻乌县办成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民生实事100余项。
心系老区,以特区能量点燃寻乌振兴“新引擎”
扶产业、促增收。每值秋冬,寻乌的脐橙沿着果农的果钳跑进果篓里、睡进箱筐里,顺着吉潭镇滋溪村口的滋溪大桥,最快4小时抵达深圳。年初种的果,每迎来丰收的时刻,都凝聚了满满的深寻情。
深圳积极助力寻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优质农特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不仅支持寻乌举办寻乌脐橙节,还帮助成立“圳帮扶寻乌服务中心”,指导8家企业入驻“圳帮扶”平台、42家企业进驻“832”平台、4个农产品认证“圳品”、3家农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深圳帮助下,寻乌优质农特产品从“产地”直达湾区市民“餐桌”,每年实现农产品成交额近3亿元,实现从“种好”向“卖好”的转变。
援项目、夯基础。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深圳元素在寻乌闪耀,一串串生动的数字、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背后,饱含着深圳市的殷殷关切。
深圳支援5000万元援建寻乌县德青源金鸡产业园,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稳定就业;支援建设寻乌县深寻大道、马蹄河水生态治理等工程、南桥镇南龙村道路硬化工程、吉潭镇滋溪大桥等基础设施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出行的交通“堵点”问题,保障了东江“一泓清水”向南流。
同时,深圳协调企业援助5000万元打造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双创”幸福小镇,支持引导深圳能源集团、深圳投资控股集团、深圳市水规院等国企与寻乌县合作垃圾焚烧发电站、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站、东江源头生态环境治理等一批增后劲、管长远的项目,为寻乌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搭桥梁、聚合力。在机关事业单位帮扶寻乌县的同时,一批批社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合力帮扶寻乌。
腾讯公益基金会投入3560万元发起守护东江、“人人为村出份力点亮寻乌回家路”公益活动;深圳市百合集团捐资3000万元助力打造罗福嶂会议学习园,让“一根火柴、点亮中国”的历史故事焕发新时代光芒;卓越集团公益基金会、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出资720余万元,实施“魔法教室”“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圳少年—寻乌调查”等一系列爱心捐赠活动,老区人民由此感受到大湾区的温暖与情怀。
情系百姓,以特区温度提升寻乌群众“幸福感”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强国之基。一栋栋教学楼共同见证了深圳支援改善寻乌教育条件,一个个助学圆梦的动人故事在此演绎。
深圳市和龙岗区两级财政共出资5450万元,分别用于城北幼儿园、寻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峰中小学和城东幼儿园建设;深圳市教育局与寻乌县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促成深圳市各有关中小学、幼儿园与寻乌县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为寻乌近4000名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并接收95名寻乌教师赴深跟岗学习。
医疗卫生事业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深圳坚持把助力寻乌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推动当地医疗条件空前改善。
深圳援助2000万元支持寻乌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深圳市卫健委与寻乌县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推动深圳市3家医院与寻乌县人民医院等开展结对帮扶,并先后派出49名专家和医生到寻乌开展驻点诊疗、学术交流,接受寻乌县30名医生到深跟岗学习,并向寻乌县捐赠价值36万元的医疗设备。
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提升。深圳双管齐下,在支持民生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做实人才支援“接力赛”,为寻乌发展增添后劲。
深圳在支援合作中,突出帮扶老区干部成长成才,与寻乌县共同探索建立了“126”干部培养机制,先后接收82名寻乌县年轻干部到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龙岗区委宣传部、龙岗区对口办及龙岗区各街道、国企等改革开放前沿“一线”驻点跟岗学习,依托深圳经理进修学院、“耕耘者振兴计划”等平台,先后接收6批共计500多名寻乌县党政干部到深圳市培训学习,让老区干部思想得以提升、干劲得以提振、工作得以提质。
深圳特区报20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