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总结计划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环保局

题目: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资料提供时间:2023-03-01

目录

更多

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 文章下载

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生态示范建设为统领,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为抓手,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动全市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环境质量总体情况

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2022年1-10月,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25微克/立方米、13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同期下降7.4%、13.3%,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04天,优良比例100%。水质量持续保持稳定,1-11月,全市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和2个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辐射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辖区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污染天气发生,未发生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事项,各类环境安全风险可控。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利川市第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共99项,已整改完成95项;序时推进4项,计划2023年完成整改销号;交办信访件共67件,已全部完成整改。

利川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29件(重点件1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反馈问题17项,已整改销号7项,其余10项正在序时推进。

(二)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

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

完成32个“百吨千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42个500人以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区划定工作。完成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2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并完成19个环境问题整治。

2、有序开展清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的最新工作部署,针对生态环境部反馈的230个清江入河排污口,前期积极开展深入溯源工作,完成了230个排污口的溯源、命名和编码,对部分排污口进行了补充监测,明确了责任单位,编制了“一口一策”整治方案,2022年需完成74个排污口整治,目前已全部完成。

3、积极落实河长巡河工作

积极落实河长制巡河工作,对清江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巡查,2022年共开展巡河工作8次,发现问题已全部及时交办。

(三)坚持落实土壤污染治理

1、有序开展固体废物管理

一是制定了《利川市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开展并完成414家产废单位2021年产废年报填报工作、434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2022年物联网系统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率及年报申报率达100%。

二是开展利川市医疗废物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21家医疗机构开展检查,发现问题18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是完成了利川市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制定,并结合辖区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完成利川市63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估。

四是召开了利川市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汽修行业领域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会议。此外,联合市检察院、交通运输管理局、公安局对全市110余家汽修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20条,已现场督促整改。

2、加大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护

一是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印发了《利川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二是完成了全市66个村76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情况排查;三是筹措118万元资金,完成12个村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修复工作。

3、开展土壤污染情况调查

按全省统一部署,开展土壤重金属排查,对我市辖区内5个乡镇、8个疑似地块周边5公里范围内开展实地走访排查,摸清周边企业情况,未发现有涉镉等重金属及相关企业。

(四)多举措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1、常态化开展秸秆垃圾露天禁烧

印发了《利川市2022年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垃圾实施方案》,完善市领导包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的划片包干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禁烧机制。全市乡、村、组共出动巡查4000余人次,2000余车次,发现火点138个,黑斑44个。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100余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发布巡查通报5期。

2、抓细抓实污染天气管控

一是新增一家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同时,根据重点行业企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申报工作要求,协助利川市靓利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完成绩效分级申报。并组织辖区涉消耗臭氧层物质企业在国家信息系统开展备案登记,完成1家企业备案。

二是按照《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值守应对制度》要求采取应对措施,落实空气质量值守应对制度,建立了利川市空气质量值守值班表。

三是印发了《2022年利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年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任务及目标和各个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四是制定印发了《利川市2022年度蓝天保卫战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机制,加强涉气污染源执法监管,加大攻坚行动宣传力度。

3、持续推进非移动道路机械污染防治

督促指导非移动道路机械业主在省平台上完成编码登记2台,累计完成979台。6月下旬,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性抽测,监测蓝牌车1032辆,全部合格;黄牌车171辆,其中11辆不透光度超标,现场督促车主进行复检。抽测非移动道路机械11台,抽测合格率100%。

(五)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及排污许可管理

一是日常审批方面,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29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75个,夜间建筑施工许可12个,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33个。窗口接待业务办理、咨询600余人次。

二是排污许可证质量、执行报告审核方面, 2021年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提交率100%,审核率100%,内容规范性审核率100%。今年截至目前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6个,变更35个,延续2个,注销2个。

三是对排污许可持证单位进行规范管理,督促各企业根据自行监测要求,上传监测方案、监测数据,截止目前,自行监测联网率100%,完成率达100%。

四是完成2022年度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制定《利川市“十四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利川市2022年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会议,完成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62项资料的收集、审查、填报和报送工作。(考核排名2023年公布)

(六)动真碰硬开展环境执法

2022年,累计检查企业370余家,送达责令改正文书16份、限期整改通知书58份,立案14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份,累计罚款48万余元。

一是畅通环境投诉的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2022年共接到信访投诉件107件,均已处理回复完毕。

二是开展双随机检查,一为开展了市级层面的3次跨部门联合抽查,分别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经局、市住建局对湖北川正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利川市环境监测站、利川德驰汽修、城区污水处理厂、谋道集镇污水处理厂开展联合抽查工作。未发现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二为环保系统内的随机抽查,共抽取85家企业进行检查,且将检查结果进行网上公示。发现忠路龙渠鞭炮厂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现已立案调查。

三是开展专项行动,在州市领导下,开展了非法运输销售成品油专项行动、煤矿非煤矿山安全大检查、医疗机构检查、齐岳山生态环境问题专项行动、苏马荡专项行动、工业园区涉水企业专项行动、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等十余项专项行动。

(七)扎实开展环境监测

制定年初监测方案,全年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监测、降水监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测及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监测等,出具监测快报44份,监测报告26份。

三、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党建促发展

严格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4次,召开中心组学习10次,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2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讲话精神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宣讲1次,邀请市委党校老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次、专题学习二十大精神2次。全面推进“一下三民”,全局党员干部积极下沉企业、乳泉社区、毛坝青岩村,全年共下沉269人次,办结处理问题数17个。

(二)大力推进项目与招商工作

组建工作专班,印发《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关于加强项目工作推进的实施方案》。系统调度谋划,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好。2022年,进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库项目6个,总投资3.6亿元,争取中央资金1.94亿元,目前已下达中央资金1176万元;主要领导外出招商8次,招商引资企业1家,总投资1.5亿元。

(三)提升宣传工作实效

一是知不足而奋进,政务信息取得硕果。总结政务信息写作经验上,形成高质量政务信息输出体系,全年政务信息被部工作动态、厅简报累计采用21篇,位居全省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前列,全州排名跃升第2。二是望远山而力行,环保宣传再创佳绩。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线下宣传,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医疗环保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累计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单、宣传册、知识读本等20000余份;以新闻为抓手加强线上推广,参与法治广播节目直播一次,在中国环境、湖北日报、恩施日报发表宣传稿件累计25篇。

四、存在问题

2022年,我市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进入深水区,源于自然因素及历史遗留的“硬骨头”问题纷纷显现,制约着我市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秋冬季断面水质达标压力大

利川是清江、郁江、梅子水、磨刀溪、唐崖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上游地区,枯水期平均流量不足5m3/S。加之今年出梅以来,利川市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连续干旱导致河流水生态流量严重不足,秋冬季及明年年初断面水质达标压力较大。

(二)国家生态文明创建效果不佳

2021、2022两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全市之力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两年均向省生态环境委员会报送了创建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但由于材料准备相比其他县市不够充分,两年未获得省生态环境委员会推荐。

(三)城乡污水收集率低

由于我市管网建设不完善,利川老城区存在大量雨污合流的现象,目前主要通过将雨污合流的水接入截污干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方式解决,因此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偏低,尤其是雨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老城区进行全面的雨污分流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此外,按照省要求,“十四五”期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村庄比例需达到35%以上。利川市合村并组前有行政村543个,已整治村庄112个,整治率20.6%;合村并组后,有行政村203个,以往数据已全部不可用,需要对全市污水治理重新摸排。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达标要求有效收集处理率达到60%,因缺乏资金开展设施建设维护,合村并组前后,利川市都无法达到该要求,且后期运维难度较大。

五、2023年工作计划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2023年,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1、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创新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全面推进我市2023年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验收工作,启动“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生态振兴”进度。

2、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督办督察,加强调度,按要求完成环保督察、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和警示片揭露问题整改,推进流域治理、土壤修复与矿山整治老大难问题解决。

3、加大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力求存量项目加快建成,加大向上级汇报争取力度,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增量项目迅速落地,对于初步谋划的利川市清江流域综合环境治理EOD项目、郁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梅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立项和编制可研,争取入库。

4、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及各行业低碳转型。我市十四五期间无碳排放指标,未来将加强节能降碳工作谋划,推进降碳减碳工作落实,争取碳排放指标,服务企业发展、助力招商引资。

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2023-1-31

 

 

塞上江南向“绿”而行——张掖市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文章下载

塞上江南向“绿”而行——张掖市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开窗见绿,出门见景。越来越好的空气质量,越建越美的城市公园,实实在在地转变成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市民享受生态城市的宜居,农民因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富足,青山绿水蕴藏着无穷的生态宝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去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一屏四城五区”目标任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主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黑河美丽河湖典型案例评审排名全省第一,张掖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十三五”省级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8.9%。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引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张掖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争取下达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5103万元,安排实施29个项目,目前已完工14个,正在实施15个。甘州区、临泽县2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中19个子项目已开工建设15个,完成投资96779.8万元。有序开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完成甘州区444户搬迁对象区级认定、市级审核、省级复核工作。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建立重大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和事前属地参与机制,推行网上办理和环评“云评审”,办理过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去年全市审批项目环评209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8.75%,市级环保部门审批项目环评7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17.39%。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碳排放监测数据核算、核查审核等工作,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挂牌交易32万吨,实现交易收入1639.54万元。张掖市芦水湾生态景区等西部绿色低碳典型示范案例和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创建经验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宣传推广,指导临泽县探索“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树牢“两山”理念,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忠诚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坚持常态长效,扎实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治理和修复,持续开展“回头看”“再巩固”“再提升”,确保旧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发生。从严组织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深入查找短板不足,客观公正地进行量化评价打分,为巩固整改成效和推进高水平监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依据和有力支撑。依托祁连山森林和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现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水文、水质、土壤、气象、植物、动物监测全覆盖。监测结果表明,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抓好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269个问题,已整改完成257个,整改完成率95.5%。

打好“三大战役”,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淘汰拆除燃煤锅炉29台,完成4台80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100%,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87.93%,机动车检测总合格率达84.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初步排查和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图编制,开展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120宗“一住两公”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精细化管理。指导民乐县开展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建设工作。争取资金840万元实施16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

夯实“五项基础”,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和法规标准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8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核发排污许可证108家。组织62家企业开展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完成8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扎实推进执法队伍作风能力建设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在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消息1800多条,阅读量达90万人次,在国家和省市报刊、媒体刊载信息470余篇。全市建立8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和6条研学路线,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26场次,800余名环保志愿者、中小学师生、社区居民等参加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开展十年工作系列宣传报道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报道。

提升“六种能力”,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强化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监管,建立重点环境风险源数据信息清单和排查整治台账,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方案等8个部门预案,服务指导180家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固废危废管理能力,严格落实转移联单制度,全市安全转移处置各类危险废物33399吨、规范处理涉疫医疗废物1594.9吨。切实提升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全面深化“6+1”和“三化两分一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模式,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起。受理办结环境信访247件、环境监管“小微权力”信访288件,结案率100%。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能力,加强自动监控数据管控、分析预警,督促排污单位达标排放。

张掖市新闻网2023-2-10

 

 

防城港市上思生态环境局2022年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防城港市上思生态环境局2022年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生态环境局的直接指导下,深入贯彻全区、全市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稳步推进上思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上思县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显示,我县1-12月监测有效天数为36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6.7%,综合指数为2.84,轻度染天数12天。PM10日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浓度同比下降9.3%;PM2.5日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浓度同比下降3.7%。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质量

(1)在妙断面。2022年1-12月,明江在妙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达到上级下达控制目标要求。

(2)那弄国控断面。2022年1-12月明江那弄断面水质各项监测指标日均值均达到Ⅱ类标准,达到上级下达控制目标要求。

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2022年1-4季度,上思县那板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达标且优于上级下达考核目标Ⅲ类要求。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环境执法工作

1.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二轮督察交办我县信访件12件(上思县牵头办理10件,配合办理2件),已办理完成11件,正在办理1件(第25批25-74)。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二轮督察反馈涉及我县整改问题15个问题,其中已完成整改10个,未完成整改5个(问题十、十六、十九、二十六、三十六)。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办公室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防城港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办发〔2022〕2号)及我县制定的《上思县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文件要求,2022年底前我县需要完成相关整改措施46项,已全部完成。

2.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一是县长王伟和分管副县长毛玉虹先后组织召开4次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会议,布置并推进秸秆禁烧工作。1月26日召开2022年烟花爆竹禁燃限放暨秸秆禁烧专项工作部署会,并抓好落实。3月15日召开2022年上思县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工作会议,明确乡镇为秸秆禁烧工作执法主体。4月24日召开2022年上思县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会上强调了各乡镇、各单位要压实责任,后续将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问责追责。11月17日召开2022-2023年上思县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增强各单位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及秸秆禁烧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宣传,今年以来发放5万多份秸秆禁烧宣传单,制作了横幅180多条,发放各乡镇及单位。三是我局组建了2支巡逻队伍进行巡查防控。联合县督考办、县政府办到各乡镇和各单位开展秸秆禁烧督查4次,并将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自4月24日以来,火点明显减少,火点处理及时率明显提升。

(2)强化扬尘治理工作。一是强化环卫保洁、清洗力度。加强重点路段的环卫保洁、清洗力度。二是加强巡查及监管工作,协助县城管、住建等部门要求工地做好降尘措施,满足“六个百分百”要求,督促工地渣土运输车辆做好密封防护措施。三是强化对进城运输沙石车辆进行监管,由城管、交通、交警等部门组成专责小组对运输车辆进行24小时管控,有效防止沙石洒落与道路扬尘的管控。

(3)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工作。我局积极协助上思县城市管理监督局强化油烟治理工作,禁止露天烧烤,督促摊主店主按照要求先安装油烟净化器后经营,防止油烟扰民,配合政府对消费顾客做好劝导工作,防止出现噪声扰民的现象。

(4)加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工作。一是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印发了《上思县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及时组织召开禁放烟花爆竹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做好禁放区域管控工作,在禁放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二是通过张贴、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宣传方式积极宣传。三是强化烟花爆竹执法力度,严格打击烟花爆竹非法行为。四是要求全县各单位全体职工签订烟花爆竹禁燃限放承诺书,将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工作落实到单位和全体职工。2022年春节期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

(5)强化企业执法工作。加强日常环境监察力度,加强双随机抽查工作力度,重点对企业脱硝、除尘、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对采石场以及石灰、砖瓦等涉气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手段实时监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严厉查处。

3.环境执法各项工作与信访件办理。一是严格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22年我局共出动250多人次,检查企业90多家次。二是认真抓好环境信访工作。我局对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投诉案件,及时到现场调查处理。2022年,共接到环境信访案件75件,已办结75件,切实做到群众投诉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查处的“每一个案件”都有结果,群众满意度高。三是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活动。加强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那板水库的巡查检查工作、畜禽养殖专项执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执法工作,严厉查处环境违法企业。四是加强节假日应急值守及环境安全执法工作,在节假日前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加强应急值守,落实值班制度,严防节假日期间环境突发事件发生。五是畜禽养殖专项执法检查。全面排查检查畜禽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污染防治情况,检查畜禽养殖户和养殖企业30多家,对广西雄特牧业有限公司等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存在问题责令整改,有效促进辖区养殖企业自觉守法。

(二)综合管理工作

1.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工作。为加快我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步伐,确保今年完成创建申报工作,更好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健康及循环有序发展,根据自治区、防城港市关于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部署,今年5月份,我局已组织相关部门对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指标进行开展摸底工作,为下一步申报工作做好基础。8月份我县印发《上思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并于9月15日邀请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我县各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并布置各部门对考核指标再次进行收集并研判是否达标,是否存在风险。存在风险的指标提前介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22年底消除风险。

2.坚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打好污染防治防治攻坚战。根据《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2年防城港市固体废物管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对纳入今年考核的5家企业开展危废管理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固废贮存场所和产废情况,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废物“三防”规定,要求企业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做好相关台账,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规范环境管理,保持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确保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根据《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的通报》,我县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获得A级,全市排名第一。

3.督导相关企业开展自行监测以及排污许可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县继续高度重视,积极督促、指导已取得排污许可的企业按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填报监测数据,以及按要求完成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报告。

4.严把项目审批关,为企业做好服务。严守生态环境红线底线,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新增量,不欠新帐。2022年以来,我局在管理权限内共依法办理环评审批项目15个。同时也做好符合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等要求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对项目业主进行指导,协助企业申报环评审批,主动为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5.认真完成环境统计工作。积极督导我县各企业开展环境统计填报工作,并对企业填报数据开展审核,2022年环境统计工作正在开展中。

(三)环境监测工作

一是开展县域环境质量监测。根据2022年县域生态功能区监测考核工作的要求对我县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根据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做好日报、月报工作。二是配合上级部门对上思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包含地表水、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那板水库水质监测、城区环境噪声监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上级下达控制目标要求。三是开展企业监督性监测。对我县辖区内的排污企业,进行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四是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站水质监测。对20吨/天以上的农村污水处理进行水质监测,全县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均达标。为环境管理与指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专责小组工作

我局作为县生态保护专责小组的成员单位,牵头负责围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工作职责,每个月开展一次专责小组工作会议,各成员单位积极谋划部署工作。针对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工作,我局不定期的到各乡镇的村屯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报县人民政府、县实施乡村振兴指挥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单位,以发现问题促进整改,加快推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同时积极对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资金工作。多次组织各乡镇政府、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申报布置会,实地调查并谋划了一批项目,涉及全县8个乡镇,28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预计投资3000多万元。在4月底之前已将项目上报至生态环境部的项目库,争取更多的资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服务上思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五)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工作

根据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环办监测函〔2022〕30号)文件以及结合我县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工作实际,我局编制了《上思县“十四五”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获得县人民政府同意,开展了年度的业务培训会,按时的完成上级要求的考核台账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六)疫情防控工作

我局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有关文件及会议部署要求。一是按上级工作要求干部职工及家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按上级要求开展隔离场所水质监测工作。三是按上级要求做好网格化管理任务和帮扶联系村的核酸检测等有关工作。

(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全面从严治党会议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清廉环保建设。坚持抓好政治建设、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抓好作风建设。我局按要求开展党支部日常党建工作,包括“三会一课”等各项工作;组织全体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2022年度共交纳党费5268元。二是加强廉政教育,促进廉洁从政。我局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市和县有关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等,提高廉政反腐和勤政廉政意识,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执法权力。今年以来,我局在违法案件查处及信访案件办理等工作中,没有发现“吃、拿、卡、要”等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与问题。我局通过集中学等方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开展廉政谈话,并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贪婪女厅官的堕落轨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有序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二轮督察交办我县信访件(第25批25-74)的办理进度,实施我县冲皇溪排水排涝及雨污分流改造,在冲皇溪末端截流污水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2023年我县涉及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问题十绿色矿山创建、“半边山、一面墙”矿山治理(整改时限2023年6月底),问题十六污水管网建设(整改时限2023年6月底)以及上思县三华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建设(整改时限2023年12月底),及问题二十六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工作(整改时限2023年6月底)。

(三)深入打好各项污染防治保卫战,确保完成任务。一是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持续改善我县环境空气质量。二是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地监管工作等。三是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等工作。

(四)开展上思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按照规划方案与目标要求,组织各部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明年成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而努力开展各项工作。

(五)继续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维监督工作。对2023年上级下达的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维的考核任务加强对业主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发挥实效。

(六)积极谋划项目,统筹各部门资金,全力推进农村生活

污水治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围绕污水治理双60%理率来共同谋划,积极对接各相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落地我县,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防城港市上思生态环境局2023-1-30

 

 

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打造中国康养之都——2022年商洛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文章下载

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打造中国康养之都——2022年商洛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丹江两岸,广厦林立,街道静美……生活在商洛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每天都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怡人的环境。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为目标,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探索生态优先的新路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空间正在徐徐展开,一座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的生态康养之城愈发清晰。

持之以恒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2022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持续扮靓“商洛蓝”城市名片。市生态环境局扎实开展夏季臭氧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夯实环境监管领导包抓、督导检查、驻厂帮扶、挂牌管理、媒体曝光“五项机制”,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10人次,督查检查企业(单位)1885家次,督促整改问题近400个,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1864台,整治工业炉窑企业无组织排放19台,淘汰高排放车辆925辆,移交机动车遥感超标车辆6万车次。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同比增加14天,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第一,连续6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坚决扛牢“南水北调”政治责任。全面加强源头管控,完成全市166个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制定了11个国考断面“一断一策”达标方案,组织实施工业废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8类碧水保卫战项目52个,已全部发挥环境效益。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96.59%,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4.71%,分别超过省考指标1.59个百分点和5.71个百分点。全市11条主要河流23个监测断面、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水环境质量提升2.4个百分点。坚决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45个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进行采样监测,对全市12家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完成19个变更用途为“一住两公”地块调查报告技术审查。102个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省下达我市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持续推进减污降碳。扎实推进排污许可工作,年度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10家,变更158家,延续37家,进一步推动辖区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组织实施减排项目43个,已全部建成并发挥环境效益。扎实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在全省率先组织陕西锌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完成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氟硅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作。

切实抓好固废管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能力达到1万吨/年,有效保障汽修行业产生的废机油、废铅蓄电池得到安全处置。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督查检查,发现隐患6处,已全部整改到位。完成全市71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20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5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2021年度申报登记和93家危废企业、22家医疗机构2022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填报工作。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和塑料污染治理,“白色污染”有效减少。

强力推动治污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生态效益。2022年,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各类治污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另策划申报治污项目115个,入库38个,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19647万元。

牢记嘱托 全面巩固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2022年,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深入开展秦岭生态环境整治,争当秦岭生态卫士,筑起了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定,为全市112个建设项目提供“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成果查询服务,严控环境风险源头“关口”。成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了《关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实施重点项目“点对点”服务,确保全市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投产,为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持续开展秦岭“五乱”整治。不断深化“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双查”工作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排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线索81件,立案61件,处分75件77人;公安机关侦办破坏秦岭生态环境刑事案件86起,刑拘10人,移送起诉71案89人,形成了强力震慑。

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秦岭区域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问题核查。完成了全市158个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问题点位的核查、整改、公示、销号和备案工作。省秦岭办反馈我市疑似问题线索图斑1575个,检查确认问题图斑603个,整改578个,完成整改率95.9%。在全省率先完成101座小水电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小水电资金奖补,兑付资金2.51亿元,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271家企业已制定162家,基本实现目前在生产企业全覆盖,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1734.6亩,营造林73.89万亩。

整体推进 打造高水平生态保护体系

蓝天、碧水、净土不仅承载着美丽家园,更饱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同时,我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严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打造生态环保最严执法城市,让绿色低碳发展的底色越擦越亮。

一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全力做好生态环保督察“后半篇文章”。2022年,我市先后制定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召开调度会4次,下发督办函11份,开展抽查检查12次,现场核查点位178处。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交办的146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反馈我市24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3个,剩余1个(采石矿山企业整治)正在按时序进度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60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涉及我市整改的10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个,其余8个正在按时序整改。

环境监测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完成地表水、功能区噪声、土壤风险点及矿区预警断面等常规监测任务,全力做好涉疫医疗废水及丹江流域涉锑重金属排查整治应急监测工作,全年累计出具监测数据近2万条、监测报告近200份,为环境监管

提供有效基础数据。市环境监测站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能力持续提升,7个县区监测站实现监测资质全覆盖,基本具备水、气、噪声等常规项目监测能力。做好市内国、省控空气和水质自动站外围保障工作的同时,高质量完成了安康市15个省控空气自动站的交叉运维工作。

2022年,我市以环境执法大练兵为主线,积极施行县际环境交叉执法。全市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719人次,检查企业2362家,立案处罚环境违法企业100家,罚款711.37万元。

今日之商洛,不负天地一江水,不负江水一座城。以青山为底,再现草树云山的盛景;以江河为脉,勾勒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以绿道为轴,串联城乡社区、链接大地景观。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

商洛环保2023-1-31

 

 

清远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清远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清远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的报告精神,按照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县委“1+123”工作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生态环境,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一、全县环境质量总体情况优良

(一)环境空气质量。2022年,全县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94.2%,同比下降5%,出现以臭氧为主要污染因子的轻度污染天气21天,PM2.5、PM10等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连江河2个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相应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茶坑水库、备用水源地阳城镇城北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地连江河、9个地表水型乡镇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或优于相应Ⅱ类水质标准,3个地下水型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相应Ⅲ类水质要求,达标率100%。省考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或优于相应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

二、稳步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一)持之以恒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相关工作。严格按要求开展全县环境空气、水质等监测,按时按质报送监测数据和年度考核资料,据国家生态环境部通报,2021年我县评价结果为“轻微变好”,在全省21个考核县中位列第一,2021年获得生态补偿资金约2.05亿,2022年获得资金约2.19亿元。

(二)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目前编制完成《清远市阳山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送审稿)已提请县政府审议,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度县环委办共启动(延长)不良天气应急三级管控23次,要求各乡镇和职能部门按职能开展联防联控措施以遏制不良天气的发生。共收到通报卫星遥感热异常点25点次,热点数量排名全市第四,已全部转至属地政府追踪落实。对33家加油站进行加油站油气回收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均达标。完成全县工业炉窑分级管理复核工作。

(二)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县政府共安排省级涉农资金300万用于项目建设,现均已完成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资金分配方案,已向县政府申请审定,预计2022年12月前完成工作任务。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县1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规范化建设,其中江英镇沙坝水库的三期规范化建设已在2022年5底前完成。已申请4个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整划定。罗烈崩以及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新建和完善项目已入库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因2022年6月的洪灾,大崀镇茶坑水库、秤架瑶族乡江脚水井坑、阳城镇连江河、太平镇牛洞水库、白沙水等5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防护设施受损,灾后重建共需538.55万元,县政府已把项目列入2023年专项债子项目,待资金到位后实施。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完成169座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的执法抽测,上半年达到采样要求点位的有112个,采样率为66.3%,其中有95个点位水质达标,达标率为84.8%;下半年达到采样要求点位的有108个,采样率为63.9%。完成8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督查。

(三)坚决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按要求督促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隐患排查及自行监测工作,目前2家企业已完成了隐患排查工作。配合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典型“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已完成10家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点的排查。加强建设用地的联动监管工作,督促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完成8宗地块的调查报告的评审。协助农业农村局做好我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四)全力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续整改落实工作。我县共收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17宗,已办结14宗,阶段性办结3宗。

(五)强化风险隐患专项排查。6月中下旬,我县遭受特大洪水,清远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对可能存在因洪水引发次生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废产生企业和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环境风险专项检查。期间共派出执法人员68人次,检查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及其他受洪水影响较大的企业等行业企业30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环境风险问题1个。

(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2022年至今,审批了环境影响报告表4宗,环境影响报告书1宗。严格要求排污单位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核发企业排污许可证31宗,其中新申请1宗,重新申请3宗,变更申请23宗,延续申请4宗。

(七)做好辖区内危险废物监管。督促阳山县辖区内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产生单位进行2021年危险废物产废申报和2022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至目前,全县共有120家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完成申报的单位数为113家;一般涉固体废物产生单位232家,完成申报单位数为232家。

(八)加大执法力度。2022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27人次,检查企业303家次,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34份,立案2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6宗,罚款金额为927.83万元,罚款入库金额为750.98万元。依法查处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案件1宗,对非法倾倒固体废物主体作出罚款人民币20万元的处罚决定,依法查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件1宗并已移送公安机关。受理信访投诉106宗,其中已办结106宗,均按照上级要求限时办理、办结。定期开展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对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应用单位检查共10家/次;对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检查共1家/次。

(九)加强宣传教育。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和“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日为切入点开展专题活动8场次,开展垃圾分类、限塑、外来物种入侵等主题宣传8场次,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倡导低碳消费,绿色出行,倡导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期间参与人员约600人,派发宣传资料1100余份。

四、存在问题

(一)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2年,我县已经出现轻度污染天气21天,污染因子均为臭氧,优良率为94.2%,为近五年来最低。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车辆尾气、露天焚烧、餐饮油烟仍需进一步加强管控,部门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二)水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率有待提高,乡镇缺乏足够运维资金,部分早期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与平台数据有较大差距。二是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缓慢,截至目前,仍有3个未动工整治,3个正在施工中。三是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大崀镇茶坑水库庙公坑河一级保护区的防护网修复资金大。因今年6月中下旬超百年一遇洪灾导致防护设施冲毁,重建资金约为586.3万元,因未落实资金暂未修复。

(三)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部分工业堆场整治工程后续修复不力,影响整治工程的整体效益。

(四)部分重点工作未全面完成,存在失分风险。一是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攻坚任务中,农村污染防治问题2个任务未完成,阳山县将不得参与评良好以上等次的评选。分别是畜禽养殖禁养区清理整治,杜步镇6家没有完成清理整治;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排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存在5887个问题,阳山县共有108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需要整改,还有341个没有完成整改。二是1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任务未能达到时序要求。未启动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的排污口排查。三是推进滨江源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情况不达标。滨江源头建丰岩汇入白湾河前断面水质有部分月份不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四是阳山县连江水泥厂水岩山石灰石矿复绿、1宗央督重点关注案件(阳山县宏达矿业有限公司)整改难度大,措施不明确,整改进度缓慢,未能在2022年完成。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持续开展“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教育,将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经常,保持正风肃纪严抓严管严治的高压态势,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贯穿在始终,以良好的作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坚持科学、精准、系统原则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持续加强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各项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以臭氧、PM10为重点的精细化防控措施,着力提高我县环境空气质量。二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巡查督查力度,扎实开展水源地周边环境问题整治;以监测数据为指引,用好督查督办手段,定期通报并督促整改,完善运维机制,促进提高设施的有效运行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三是持续加强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快工业固废处置场的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危废行为;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控。

(三)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工作落实。以市下达的重点任务和年度考核方案为抓手,摸清底数,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对推进难度大的项目定期研判,重点跟办,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工作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促进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整改落实。

(四)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统筹协调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加快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五)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做细、做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更好服务群众为核心,补充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干部队伍,保障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清远市生态环境局2023-1-29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罗庄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罗庄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罗庄生态环境分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事争一流、创新突破,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精准管控,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制定印发加油站、精密铸造、包装印刷、工业涂装、塑料加工和制鞋6个行业深度治理技术规范,并分行业召开培训会。完成221家涉VOCS重点企业治理,对97家加油站企业核查整治。二是紧盯站点高值削峰减排。印发《关于建立环境空气污染高削峰减排工作机制的通知》,成立充实削峰减排应急队伍、联合执法队伍,确保1小时内掐尖削峰。三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修订完善255家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圆满完成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坚持绩效分级,国盛彩印包装、兰盾商混站、豪门铝业等3家企业通过省生态环境厅B级和引领性企业现场验收。四是开展非道和柴油货车治理。印发《罗庄区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开展重型柴油车辆尾气抽检3000余辆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784台次。2022年,罗庄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7,全市第10位;同比改善6.5%,排名全市第5位;优良天数265天,同比增加27天,PM2.5、PM10、SO2、NO2等主要指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9.3%、14.9%、8.3%、8.8%,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二)坚持协同控水,治水成效不断扩大

一是组织重点断面溯源排查整治。印发《罗庄区省控断面“一面一策”达标保障方案》,列出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夯实水环境改善的主体责任。二是保障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对全区23条主要河流、27个区控断面、11个参考断面、企业排污口实施月度监测,累计检测900余次。开展汛前沟渠河湖集中整治,20个隐患问题,除1个涉及桥梁建设正在推进中,其余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进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全区备案登记的16个工业排污口,开展规范化整治,严厉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圆满完成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6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2年,全区市控以上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7.27,全市第9名;省控以上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7.67,全市第13名。

(三)坚持清废净土,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组织危险废物领域专项排查整治,检查179家企业,排查65处一般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成。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备案69家,其中重大风险2家,较大风险2家,一般风险65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99家企业安装固废危废全过程智慧化监管系统。二是抓好医疗废物处置。建立医疗废物处置“日报告”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有效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三是严格土壤风险管控。对全区21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进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对全区30个地块进行了建设用地安全检查。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严格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四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梳理规范全区规模化养殖场,验收2家新增的规模化养殖场。

(四)坚持执法帮扶,问题整治抓紧抓实

一是从严落实督察整改。梳理、督办2017年以来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驻区督察未完成销号的问题,全区环保督察反馈的42项问题,已完成整改销号41项。二是一体推进执法帮扶。坚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结合送法入企,上门精准送策、服务直达。接受各类信访举报431件,日常检查及信访查处企业1500余家次,开展双随机检查企业160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9起。三是牢牢守住环境底线。印发《罗庄生态环境安全工作专线实施方案》,建立分类处置机制,划分3类风险等级,一周一排查分析、一月一通报,排查化解生态环境风险438条。

(五)坚持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行稳致远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党组会议、中心组读书会、党支部会议“第一议题”,深入开展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抓牢意识形态,落实党建责任,全力推动模范机关建设。二是强化思想铸魂。建立理论学习“第一台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聚焦生态环保重点任务,主动认领4个专题。组织、参加“学悟见创”、“环保大讲堂”、“业务骨干上讲台”等活动20余次。三是强化组织夯基。打造“三项活动”文化长廊,营造浓厚宣传学习氛围,多次接受各级调研参观。持续加强机关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深化“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碧水蓝天映初心 清新罗庄铸铁军”党建品牌建设。四是强化作风整顿。深入开展“学悟见创”“严真细实快”和执法队伍整顿“三项活动”,制定《罗庄生态环境分局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对照“16个有没有”“17个是否”,深入开展“十查十看”剖析查摆,同时强化督导检查,问题清单逐级审核把关,阶段性报送整改情况,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污染源核查工作存在短板,精准溯源的有效手段不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管控不到位。各街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边道路整体扬尘负荷高,国控站点周边各类工地较多,扬尘管控不到位问题频发。

(二)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污水管网不完善、支网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生活污水直排或者溢流。2022年,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罗庄区倒数第5。

(三)遗留固体废物处置监管相对落后。我区工业企业量大面广,我区退城入园相关企业较多,遗留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的管理和监管机制不完善,西山村原大伟建陶院内、山东华宇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暂存危废处置进度缓慢。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主要目标: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市下达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达到市定要求。

一是突出协同治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国控站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工业无组织扬尘常态化管控机制,推进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散煤、餐饮油烟、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货车污染等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深入开展加油站、包装印刷、工业涂装、塑料加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持续推进源头替代、提升治理工艺。抓好重污染天气应急,修订完善工业企业应急减排清单,妥善应对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化武路片区、南部城区三大片区雨污分流改造,以及南涑河生态治理工程、武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沂河流域(黄山镇段)小微湿地群水质净化工程项目,确保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管理。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全过程智慧监管水平。

二是做好执法帮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综合运用“交叉执法、非现场执法”等执法方式,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网上舆情热点、环境保护督察热线“两热线一热点”的渠道作用,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行“说理式”执法、“差异化”管理、“包容性”监管,对符合免罚情形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于处罚;对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不再开展现场执法;对非主观故意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包容审慎的执法。

三是狠抓减污降碳。加强源头治理,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纵深推进“四减四增”,紧盯低效落后产能淘汰、新动能培育、煤炭消费压减、清洁能源使用、公路运输效能提升、铁路运输发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生态用地质量改善等关键任务,优化产业结构。

四是锤炼过硬铁军。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试点为契机,以模范机关建设为抓手,以“严真细实快”作风建设为保障,全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争创五星级党支部。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业务培训、以案带训、跟案学习等形式,提高执法队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思路和视野,在一线实战中锤炼本领。抓好市委巡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罗庄分局2023-2-15

 

 

揭阳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 文章下载

揭阳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

2022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重难点,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项工作爬坡过坎、稳步向前,取得明显新进展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实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带头巡河督导,多次研究部署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考断面攻坚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市分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对27条污染支流河长进行约谈。聚焦问题短板,强化研判分析,着力从实施巩固提升断面攻坚成果、强化饮用水源保护、黑臭水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14个方面重点推进科学系统治水。加快支流消劣,推进212条重点支流河涌整治,每月进行加密监测;对50余条支流开展现场调研,加强支流污染源排查分析以及工农业污染源防控。加快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缺口,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63.6%,劣V类比例0%,达到预期目标;水质指数改善幅度全国293个地市中排名第13位,全省排名第4位;全市8个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二)牢实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汕潮揭三市区域联防联控和市直部门联动治气,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完成23家涉VOCs重点企业废气治理整改,完成11家重点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安装联网。实施工业炉窑分级管控;鼓励工业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基本完成国鑫、敬业2家长流程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开展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检查、用车大户入户检查。开展国控站点周边重点污染源核查及污染天气应对精准施策研究,提升应急监测和精准应对能力。引导加油站、油库错峰加油、夜间卸油措施。统筹开展施工工地、道路、堆场扬尘,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面源管控,利用监测走航车、无人机等加强动态监测。开展污染天气应急应对。AQI达标率为96.2%,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全省排第7名;PM2.5年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比省下达的目标下降6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以来最优状态,各项约束性指标均完成任务目标,实现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到二级标准。

(三)切实开展土壤固废污染防控。统筹推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公布2022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36家,督促完成自行监测和土壤隐患排查;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20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获得评审通过;开展2个省级化工园区、7个典型“双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对3个国考点位地下水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形成水质保持方案;全年地下水环境区域考核点位V类为0个,达到省的考核要求。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疫情医疗废物全链条规范化管理;大南海危险废物焚烧及物化综合处置项目点火成功并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主体完成95%。

(四)稳实提升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省民生实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督促指导,75个自然村任务全部完工,省已开展治理成效评估。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目前已确认农村黑臭水体7条,其中省民生实事普宁市燎原街道乌石村引榕干渠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及省级现场评估。

(五)严实深化帮教并重温度执法。组织开展榕江练江枫江流域环境执法检查、固废危废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巡查。开展重大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开展6条典型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及演练项目。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件,开展涉生态环境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加强法制建设,稳妥推进甬莞高速交通事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三个清单25条措施;同时深入企业帮扶指导,寓服务于执法之中,宽严结合帮助企业行稳致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2088人次,检查企业8294家次,立案183宗,罚款约1901万元,责令整改企业105家,关停取缔51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5宗,移送适用行政拘留案件6宗,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宗。

(六)扎实加快生态环境督察整改。实施一月一调度跟进,对督察问题整改进度落后的部门和县(市、区)发函提醒。组织对交办案件进行复查复核,对零星死灰复燃现象及时跟进落实整治。第一轮中央督察13个问题完成11个,“回头看”10个方面23个问题完成22个。第二轮中央督察18项问题,共性问题16项完成2项(入海排污口排查、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其余14项正在推进;个性问题2项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及污水收集管网缺口问题、榕江干支流水质问题,正在全力以赴加速推进。

(七)勤实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积极落实市委便民利企“三个最”,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和质量。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发展,完成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排污许可证核发;完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揭阳南至揭阳段项目、巨正源(揭阳)新材料基地等环评审批;挖掘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满足重大项目削减替代量需求。建立重点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实施挂账销号管理,提前介入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受理审批。全年服务企业环评327个,服务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64个、排污许可证419个;全市289个重点项目除25个因自身原因未报批外,其余项目均完成环评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国考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基础仍然不够牢固,重点支流整治成效仍需巩固。二是环保基础设施缺口依然较大,污水处理能力、管网建设等短板还需补齐。三是部分垃圾填埋场积存渗滤液处置进度较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主动谋为做好服务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之基。落实市委“三个最”要求,主动靠前服务,对省市重点项目、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等实施挂图作战,为企业疏通堵点难点,高频审批事项全面提速。坚持“三贡献一高一强”,提前谋为,全面统筹挖掘总量减排指标,为招商引资项目腾出环境容量,保障优质项目落地投产。

(二)坚决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以督察整改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绿美揭阳推进环境整治。提质增效系统治水,整治榕江、巩固练江、提升枫江、保护龙江,重点推进榕城区北部、中部水质净化厂和揭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揭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推进练江676.65公里、枫江229.43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对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监管,确保水环境质量延续连续5年改善趋势。精细化推进大气协同治理,重点加强国控站点周边5公里范围内涉气污染源综合整治,推进钢铁企业和钢压延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分级管控、涉VOCs排放企业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落实黑烟车限行区政策,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统筹做好“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实施地下水质量管控,保持地下水国考点位质量持续达标;加快推进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废物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推进普宁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投运;督促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渗滤液处置。

(三)堵疏并重实行温度执法,守住高质量发展生态底线。聚焦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面梳理分析群众关切的突出信访投诉问题,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结合后疫情时期和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现状,提出并围绕“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批企业、打击一批违法企业”的思路,以公正执法和诚信建设为载体,全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允的发展环境。

揭阳市生态环境局2023-2-17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文章下载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生态环境分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七大提升行动,全面推动数字变革与美丽海盐建设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督察问题整改,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生态环境保护交出高分报表。

一、特色亮点工作

(一)环境质量全市领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5,连续七年保持全市前列,PM2.5年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二。县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及以上比例连续三年、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南北湖成为全市唯一连续八年达到Ⅱ类水标准的水体,2022年5月摘得浙江“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累计建成“无废细胞”106个,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三星级“无废城市”。

(二)减污降碳成果丰硕。在全市率先启动废气低效设施淘汰,建立活性炭再生服务体系建设并出台全国第一个地方标准。恒洋热电技改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智慧电厂示范项目,为嘉兴唯一。南方水泥成为全省首家通过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建成投用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全国首批“碳-14”批量化生产在秦山核电正式启动,实现同位素产业应用重大突破。低(零)碳镇村实现新突破,西塘桥街道、雪水港村等一街道四村(社区)列入省级试点,其中雪水港样板获央视专题报道。生态环保投资额5.98亿元,完成率239%,均居全市第一。

(三)生态风险有效化解。七张问题清单管控力指数全市排名第三,共梳理上报符合省级标准问题594个、市级99个、县级181个;上报典型案例4个,纳入市级示范榜1个。环境信访连续五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1031件下降至2022年的264件,下降幅度74.4%,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加。防范化解辐射安全隐患,收贮废旧放射源201枚,核与辐射应急决策指挥综合平台列入数字化改革省级试点。全省唯一连续八年发布生态环境状况白皮书,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名连续七年居全市前列。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美丽海盐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纳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七大提升行动——城乡建设提升行动中。明确县级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年度述职内容,压实部门、镇街责任,构建“大生态”工作格局。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主动吸收生态环境部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研究论证重大项目。发布实施《海盐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深化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评,通元镇通过第三批市级生态示范镇公示,成功创建县级绿色学校2所、绿色生态家庭100户。牵头谋划生态共富项目,积极上报共富案例,获省厅录用1篇。

(二)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成2021年度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编制,督促184家重点单位按时完成碳账户建设与管理,完成31家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及2家电力企业碳配额清缴履约工作。持续深化“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完成22家企业整治提升。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使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等方面着手,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项目准入,共审批或备案项目144个,新发国家排污许可证29家。完成十四五初始排污权的核定,正常使用排污权企业446家,收缴费用4628.32万元。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工作,完成核算100余家。深入开展助企帮扶,对重大项目开展“点对点”服务和跟踪指导。充分运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厚植绿水青山底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加强治水。推进开发区、百步工业园区河道、排水口安装在线监控并联网,开发区率先建成投运“晴天排水”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报警,水质改善率连续10个月居全市前十。加强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定“一源一策”方案,完成勘界定标和电子界桩建设。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档升级,武原街道完成标杆工业园区建设。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8.9公里。加强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开展2条入海河流氮磷浓度控制,编制长山河、海盐塘总氮削减“一河一策”。二是加强治气。开展工业废气治理,完成源头替代任务13家、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企业15家,整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51个。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检查柴油货车376辆,查获不合格车辆6辆。强化非道机械执法监管,共检测78台,查获超标排放1台;完成20台非道机械清洁能源替换工作。抓实污染天气应对,完成臭氧溯源分析,组织83家VOCs排放量较大企业实施错峰生产,对工业园区进行全覆盖走航监测。三是土废共治。完成50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编制、3个疑似污染地块调查、45个地块备案。加强污染地块安全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面应用省、市固废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省系统注册企业1046家、市系统注册企业1014家。提升改造4家危废处置企业,完成年产废100吨以上的危废处置企业安装视频监控并联网。编制完成9个镇(街道)工业固废“一镇一册”台账资料。推进“浙固码”应用,完成92家企业赋码。

(四)防范化解生态风险,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全力抓好上级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和回头看,二轮央督14个反馈问题、2021年省委专项督察2个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销号。开展“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通过“三大十招”平台上报整改问题23209个。县领导带队对各镇(街道)开展督查,对发现问题进行当场交办,落实闭环整改。深入开展“绿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精准执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9件,罚款565.8万元,移交公安涉刑案件2件。加强应急管理,受理应急预案备案137家,建成3个县级物资库和6个镇级物资库,实现全县镇(街道)物资库全覆盖。确定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58家,按要求完成全覆盖排查。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留风险隐患。推进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高标准通过市级验收,按照“本级+中心分队”方式,成立4个中心分队和1个机动分队。

(五)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等七大类34个重点项目,已完成32个,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7.46平方公里,维护钱江潮源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面积27.62平方公里。开展“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监督专项行动,全面制止、惩处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行为。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据调查全县湿地、农田、草地等生态系统共560.6平方公里,发现陆生高等植物469种、哺乳动物10种、鸟类154种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4种。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深化队伍能力建设,打造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省、市党代会和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化学习领悟,提高政治素养。组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更加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加强作风建设,锤炼锻造“五敢”型干部队伍。实施“一张清单管全年”,把抓好考评奖惩作为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关键一招。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激发年轻干部队伍活力。新提拔中层正职3人、中层副职8人,顺利完成9名同志的职级晋升,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新招录人员7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防范利益冲突专项治理工作,共90名干部职工填报《干部职工防范利益冲突情况自查报告表》,全力实现利益冲突事项“清仓见底”。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绿色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统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总体思路是实施“2227”工程,即:守牢环境安全和廉政两条底线,优化服务与监管两种工作方式,实现空气质量提升和四星级“无废城市”创建两个突破,实施业务能力攻坚、工业园区水质提升攻坚、减污降碳攻坚、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攻坚、生物多样性保护攻坚、项目推进优化服务攻坚、督察整改提升攻坚等7个战役。

(二)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工作上台阶、改革创经验、铁军精品牌,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县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及以上比例、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争创高星级“无废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加深入。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三)主要举措

1.实施业务能力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培训和执法大练兵,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完善测管协同机制,强化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问题发现机制,充分运用在线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用足用好“智慧环保”、“智管服”系统,强化物联网监管手段,推进重点源自动监控设施、排污单位工况监控设施建设,提升科技治污能力。充分用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突出“传帮带”,增强新进人员的专业素养。

2.实施工业园区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巩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推进标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重点推进开发区和百步两个园区完成数字化建设、污水管道明管化改造,进一步改善工业园区水质。

3.实施减污降碳攻坚行动。治气上:强化VOCs污染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源头替代、无组织废气治理,全面推进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深化臭氧污染防治,推行“分散吸附-集中再生”VOCs治理模式,推动建立地方政府主导、市场化方式运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活性炭再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清新空气园区建设。治水上: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完成生态缓冲带修复9公里。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定期检修水面富氧系统,适时养护水面生态浮床,预防盛夏藻类增生问题。加强入海排放口监管,确保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降碳上:做好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复审工作,为2024年国家示范县复评奠定基础。开展绿色学校和低零碳镇村示范创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申报。编制我县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非碳交易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报告,完成184家规上企业减污降碳应用场景数据填报。推进减排项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强宣传,提高生态满意度。

4.实施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攻坚行动。研究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率先开展项目技改,全面完成危废经营单位提档升级,提高危险废物自行回收综合利用率,实现源头减量。探索建立废酸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回收利用有用物质,形成良性循环。健全小微产废单位统一收运体系,实现危险废物高效收运、安全处置。进一步解决飞灰处置难点,开展飞灰综合利用,降低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率,实现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开展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和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建设“多网融合”的一体化收运模式。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经营单位改造升级,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企业浙固码、视频监控等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固废管理水平,确保不发生固废跨省违法倾倒。高质量推进“无废细胞”建设,打造“无废细胞精品路线”。

5.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攻坚行动。我县作为全省29个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之一,已完成全县生物多样性排查摸底工作。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谋划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平台。依托南北湖野生动物体验馆及周边丰富的生物资源,建设集休闲、旅游、教育、保护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

6.实施项目推进优化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开展提前服务、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项目选址、环评编制等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多方探索主要污染物总量来源,统筹利用好全县环境排放指标,优先确保重大项目落地。继续推行环评制度“多评合一”改革,同一建设项目涉及多个环保事项的,纳入一个环评文件,出具一个批复,提高环评办理效率。开展排污许可提质增效,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初始排污权核定工作。开展“企业环保咨询服务日”活动,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现场咨询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扩大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覆盖面,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

7.实施督察整改提升攻坚行动。以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工作机制为总牵引,以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为总目标,扎实开展上级督察问题整改。按照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力度不减的要求,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加强“回头看”和举一反三,确保问题不反弹回潮。完善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工作机制,畅通问题流转流程,确保问题管控力指数稳中有进。深化部门间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大综合一体化”等监管平台,深挖跨部门、跨层级的生态环境问题。严格执法监管,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辐射安全监管,特别是谋划好同位素产业园的监管,运用好“浙里辐安”系统。做好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环境安全保障,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2023-1-31

 

 

2022年各地区各行业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文章下载

2022年各地区各行业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氢能火炬在奥体中心熊熊燃烧,氢能大巴在场馆间穿梭接驳,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精彩亮相……历史上首个“碳中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成为2022年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推动“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开好局起好步,全方位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30多份文件出台,助力“1+N”政策走深走实

2022年,除了碳中和奥运会,碳中和商场、碳中和会议等与碳中和相关事物也带给人们很多惊喜。

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国家相关部门在2022年纷纷出台政策,给各行业各领域的“双碳”工作带来了诸多的红利和惊喜。为了更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30多份重要文件陆续出台,从能源转型到节能降碳,从工业领域碳达峰到城乡绿色发展,跨度大、范围广、影响深。

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能源转型是重要抓手。围绕能源问题,10份重要文件陆续出台。

继2022年1月出台《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3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2022年1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出台,对“十四五”全国节能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全国和各领域、各地区节能目标任务。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作出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据统计,2022年,在节能降碳方面,共有9项重要文件陆续出台。

作为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工业领域碳达峰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2022年8月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此外,《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十多份文件陆续出台,为钢铁、化纤、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纺织品等多个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指明方向。

2022年,一份份政策文件的出台和落地,让碳达峰目标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让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更加明确清晰。

“碳”路先行,各项试点工作“百花齐放”

“当时想都不敢想,空气居然能卖钱。”说起自己参与的农业碳票交易,军营村村民高清根很是兴奋。

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莲花镇军营村完成了两单碳汇交易,村集体共实现增收9万余元。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助力下,军营村全村的茶树碳汇被打包出售给厦门一家企业。村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碳汇交易带来的实惠。

军营村曾是厦门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近年来,村里将增收的目光投向了“固碳作物”——茶树,借着碳汇交易的东风,以“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军营村的故事在全国碳市场建立并不断完善的这几年不算个例。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的建立运行,与政府管理共同构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双轮驱动”,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长期化的有效方式。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周年。截至2022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纵观2022年全年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0889493吨,总成交额2814004694.28元。

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周年之际表示。

除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之外,2022年,各项试点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

碳监测试点一年多时间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基本打通了“测什么、在哪测、怎么测”的碳监测业务链条,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初步摸清了温室气体时空分布规律。

在试点行业碳排放环评方面,陕西、山东等省份积极推进。2021年8月,《陕西省煤化工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印发,进一步摸清煤化工、煤电行业碳排放现状。

2022年7月,山东青岛公布轮胎、啤酒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成为全国唯一在轮胎、啤酒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城市,通过环评制度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渐进有序,各地为“双碳”目标谋篇布局

2022年是各地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年。这一年里,河北、浙江、广东、上海、海南等十多个省份印发相关文件,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快步伐,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稳妥有序推进低碳转型,少不了资金支持。对此,一些地区已提前布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用好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

江苏省财政设立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明确资金管理机构及职责、范围及使用管理。

各地不仅在政策、资金上持续发力,还广开思路、创新机制,加速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在浙江,深入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和11个设区市碳达峰方案编制,开展多层级“零碳”(低碳)体系建设,推动煤炭消费和工业领域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鼓励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率先达峰。

在上海,基于低碳出行的碳普惠制度正在探索中。通过绿色积分、碳积分等方式,激励和引导市民低碳绿色出行。“随申行”成为首个获取绿色出行碳减排量的官方APP。

在江苏,无锡星洲工业园企业屋顶上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连成了“绿屋顶”。2.8平方公里内集聚了5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但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二氧化碳排放处全市较低水平,成为绿色低碳园区实践和探索的先行者。

在贵州,韭菜坪风电场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每年吸引近20万名游客。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1977万千瓦,比2012年底增长19倍,实现了从“寻风人”到“驭风者”的转变。

当前,多地碳达峰实施方案密集出台,地方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也初具雏形。新的一年,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发展实际,各地将继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确保相关目标如期实现。

中国环境网2023-2-14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区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多措并举,守正创新,紧紧围绕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推动打造“佛山之心”,以改善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治污,深入打好打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谱写禅城生态绿韵水乡美丽新篇章。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极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一)强化贯彻落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当好“领头雁”

2022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稳步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学习“第一议题”,结合生态环境工作实际认真研究部署,会后党组推动狠抓落实,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带领全局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党课教育,班子带头讲党课,党组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分别下沉至各党支部、党小组、帮扶企业、双联系社区讲授党课,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最基层开花结果。

(二)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党组集体领导,细耕“责任田”

我局严格按照《中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工作规则》规范党组议事决策流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管理制度,对照党组议事内容目录清单,严格执行党组讨论决策规定,召开党组会议27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5次,讨论“三重一大” 议题100项。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把好“方向盘”

1.按期开展“三会一课”。开展学习讨论,精心组织专题学习,确保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基本单元, 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为载体,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内容,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确保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此外,结合党建工作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深入实施先锋指数管理办法, 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例如,我局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创文攻坚第一线。3月17日以来,我局结合“双联系”和“双报到”工作部署,支援佛清从高速季华西路南行出口服务点和南庄镇村居等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工作,累计出动志愿者400余人次。我局积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协助社区开展创文攻坚工作,累计出动志愿者440余人次,助力我市文明城市创建。

3.组织红旗党支部(党小组)评选。为贯彻落实区委组织部 流动红旗党支部评选要求,我局结合实际,于 3月1日印发《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 2022 年度红旗党支部(党小组)评选工作方案》,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红旗党支部(党小组)评选工作,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评选表彰常态化制度化,目前已完成第四季度评选。5.重点落实“双联系”制度,我局结对共建的“双联系” 村(社区)为南庄镇湖涌村、罗格村、南庄社区、河畔社区。通过合理配置工作团队,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灵活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开展共建及志愿服务活动。

4.重点落实“双联系”制度。2022年4月起,我局结对共建的“双联系”社区调整为祖庙街道南浦社区、建设社区、兰桂 社区、山紫社区。通过合理配置工作团队,我局党组灵活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开展共建及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双联系”团队累计开展“双联系”活动64次,出动323人次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全体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属社区报到,做到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全年在职党员累计报到120余次。

5.深入开展“环保伙伴计划”。将服务对象从重点、大型企业拓展至重点项目、中央督察或各类执法发现问题需要整改的企业,更加突出帮扶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我局与辖区2个工业园区、4个村(居)和65家重点企业组成“环保伙伴”,全体在职党员、机关党支部3个党小组和环境监测站党支部积极作为,已完成全部结对伙伴单位的联系报到工作,并多次到伙伴单位上党课,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环保法规政策。

6.创新突出党建工作亮点。积极实施党建结对,促进结对双方共同发展。3月31日,环境监测站党支部联合广东东鹏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开展“登贤故里缅怀英烈”政企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共同领悟雨花英烈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共同推进政企共建走深走实。5月24日,机关党支部与张槎村头村党委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环保伙伴 计划”为抓手,签订党建结对共建书,通过“党建+环保”推动村头村环境改造提升。11月12日,机关党支部与南浦社区共同 举办“童心向党·筑梦环保”课堂,开展未成年人党史学习教育。

7.深入实施谈心谈话。1月29日,局党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精心开展学习研讨、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明确改进方向,会议取得实效。3月,各党支部积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深刻查摆问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5月,机关党委印发《关于在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开展全面谈心谈话的通知》,围绕“讲政治、守纪律、勇当担、奋作为”对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开展谈心谈话,谈话对象包括局机关、环境监测站全体领导干部、职工以及各镇(街道)监督管理所班子成员等合计136人。通过谈心谈话深入了解了谈话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家风建设等,进一步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凝聚团结向上的强大合力,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区重大项目落地见效。9月开展廉洁家访活动,通过家访,做到“知干部家情,促家庭助廉”,进一步消除监督的“盲区”和“死角”,有效预防八小时外的廉洁风险。

(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牵住“牛鼻子”

2022年,我局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1.抓好总体部署。定期在党组会议上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与派驻机构负责人的常态化沟通,做到各负其责、同向发力。支持利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起到震慑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围绕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明察暗访,与服务对象、监察对象座谈交流等,坚决纠正“四风”。 2.从严管理干部队伍。2022 年开展全面谈心谈话完成 136 人,其中局领导 5人、中层23人,聘员20人,监测站37人,镇(街道)监管所35人。谈话期间,共收集意见建议20条。同时,共开展党风廉政日常谈话27人次、提醒谈话1人次。其中本人对班子成员全覆盖进行了一对一谈话提醒,集体谈话覆盖局 机关、禅城生态环境监测站、镇(街道)监管所各个层次。 3.坚持长期锻造“禅城铁军”。以锻造“禅城铁军”、整治“躺 平式干部”为契机,开展中层以上干部问题查摆会议,剖析问题 产生的根源,认真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增强警示教育成效。同时,针对最影响当前工作成效的难点、重点和短板项目,动态建立督导清单,专门制定《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锻造“禅城铁军”重点项目督导实施细则(试行)》。目前推进顺利,各项难点重点项目提速明显,工作成效获区委组织部肯定。

4.协助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教育监督执纪。一是配合派驻纪 检监察组开展日常工作。包括节假日廉情提醒、违纪违法案例提醒、法规法纪案例学习等,本年累计发出50条警示提醒。不断强化全体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在“严”的氛围下廉政勤政、担当作为。二是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工作。全年明察暗访抽查在岗情况6次,有效落实党员干部纪律作风建设。三是开展我区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谈心谈话,共收集意见建议20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佛山市纪法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组织班子成员和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之间签订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督促领导班子成员切实负起责任,抓好自身分管领域的工作落实,推动警示教育学习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五)发挥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发挥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发扬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严肃选拔任用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党组书记末位发言,确保程序规范。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在急难险重一线提拔重用干部,营造出团结协作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今年在干部晋升、交流方面动作较大。一是先后提拔副科级干部、副股级干部、专业技术雇员合计5人。招录新公务员、专业技术雇员合计2人;实行外部大循环,内部小循环的交流轮岗:全年调动交流10人次,全年实行局机关轮岗13人次。二是结合镇街工作实际,共研究 任免镇(街道)监督管理所班子成员8人次。三是先后协助9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认定。通过加大干部人才流动和提拔,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系统干部队伍的锻炼和培养,提升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干劲,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二、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多措并举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奋力谱写禅城生态绿韵水乡美丽新篇章

(一)环境质量状况。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6,同比改善 6.7%,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一,优良天数比例77.5%,未达到年度考核目标(≥88%),主要污染物NO2、PM10分别改善15.2%、16.7%,改善幅度分别位列全市第一、第二,次要污染物CO改善10.0%,改善幅度与三水区并列全市第一;6项污染物除臭氧外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我区水综合污染指数为 0.47,水质排名全市第二,水综合污染指数变幅为增加2.26%。沙口、紫洞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省控考核佛山水道横滘断面、顺德水道杨滘断面水质达标,分别为Ⅳ类、II类;市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 87.5%,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三大攻坚战。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辖区气质和水质同比去年持续改善,第一至三季度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中我区排名全市五区第一。包括:开展精细化管控,推动细颗粒物与臭氧防治协同管控,深入推动VOCs4+2 行业低效治理设施淘汰;开展市控河涌流域整治,推进工业聚集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创新举措推进工业固废处置,服务好全区中心工作。

(三)实施环评审批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对佛塑集团鸿基分公司搬迁、道恩高分子材料、东莞华工佛塑拟迁建项目等事宜主动介入,提供环评审批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主动邀请专家到广州君禾实业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根据项目实际提出落地禅城的环保管理要求,为项目建设量身打 造个性化服务。二是开展点对点服务。以“环保伙伴计划”和培 育禅城区生态环境行业协会为抓手,通过党员干部对71个“环 保伙伴”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助力我市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三是开展全链条监管,出台工作指引,主动为优质企业提供服务。四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区域环评的落地实施,推动“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间缩短超 50%,落实市、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做好暖企扶企工作。

(四)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创建,拓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空间。

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助力我区绿色发展,“2022 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深入人心,活动举办期间获得佛山首个“活动碳中和证书”认证。指导广东省低碳创新试点园区创建工作,深化延伸“零碳生活共创营”活动,为全市的低碳示范区建设起模范带头作用。

(五)持续创新环境监管模式,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推行执法责任制,开展4+2行业专项执法帮扶行动,开展交叉执法,完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立禅城区生态环境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创新构建禅城区污染防控一张图平台,统筹疫情防控妥善处理医疗废物;深入实施环境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落实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确保“邻避”项目平稳落地,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组会议重要议程,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召开党组会议或局务会议研究部署局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保障我辖区的环境安全形势稳定。根据市生态环境局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切实履行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职责,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各股室、单位落实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同组织部署、同监督检查,加强环境安全监管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范环境安全事故发生。据统计,2022年全年共出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6540人次,检查企业2726家次、其中发现问题960家次。全区立案61宗,作出处罚决定62 宗,作出处罚金额391.13125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宗。

(二)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意识形态阵地。我局党组严格按照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求,通过建章立制、加强教育、舆论引导、阵地管控,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把意识形态工作和生态环境工作同安排、同落实,牢守意识形态阵地,2022年未发生涉意识形态安全事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全局意识形态部署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回顾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要求各股室履行好工作责任、管理好干部队伍,细化好工作举措,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好。二是着力建章立制。制定《中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2022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并将意识形态工作和党建工作相结合,在印发的《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三是加强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等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的第一议题。采取专家授课及参观学习的方式,多次组织职工开展党务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意识形态教育。如:3月24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6月16日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6月27日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集体学习了“全媒体舆论引导”课程。四是注重网络管控。持续加大网络安全日常监测力度及舆情响应能力,扎实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全年共妥善处理敏感网络信息23条。今年以来,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台、新媒体等宣传阵地,有效宣传我局生态环境工作,既提高了生态环境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有力地引导广大市民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今年,通过佛山电视台、佛山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新闻报道25篇;在佛山+等电子媒体平台推送新闻报道140篇。启动部门先锋岗位视频纪录片拍摄,目前已完成拍摄2条。

(三)积极推进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列入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和清单,并安排相关股室负责组织推进落实。二是落实法治建设要点,履行依法行政职责。筑牢制度基础,不断完善规范行政处罚程序。结合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我局行政处罚一系列文件,修订了《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确保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合法规范。三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制审查贯穿执法全过程。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行政执法事前环节、事中情况、事后结果等应当公布的全部信息统一使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对外公示。四是开展精准普法,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贯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机制,印发普法责任清单及普法年度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

四、2023年工作计划

展望未来,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委提出打造“六最”禅城的中心任务。我局将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持续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下一步,我局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决策部署,按照区“聚焦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的要求,我局结合工作谋划,将以“强服务”、“强统筹”、“强中心”、“强落实”为四项重点工作举措,持续锻造禅城生态环境铁军,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统筹、夯实“大环保”联防联治格局,针对短板更加注重“精准化、精细化”治理,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服务”,突出帮扶,而非“以罚代管”

一是开展点对点服务。以“环保伙伴计划”和培育禅城区生态环境行业协会为抓手,通过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党员干部对71个“环保伙伴”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二是建立并开展全链条监管。出台工作指引,形成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建立常态化点上发现问题、线上研究规律、面上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开展全链条闭环监管,帮助企业开展全覆盖“环保体检”检查,发现问题,指导帮扶企业解决环保手续和环境管理难题,主动为优质企业提供服务。三是服务企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区域环评的落地实施,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落实市、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结合“三走”企业服务、区领导挂点联系企业等工作,做好暖企扶企工作;科学制定《禅城区 VOCs“4+2”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关注原辅材料种类、用量、治理设施运维、污染 物总量的“归真”工作,支撑全链条监管体系。

(二)“强统筹”,推进污染攻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全力构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做好考核和督察督办。根据我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市下达的考核任务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各单位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夯实“大环保” 格局,齐抓共管;持续调度各责任单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各项整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统筹各部门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切实做好华南督察局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迎检工作,落实查漏补缺,推动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强化监管,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推动“4+2”重点行业深化治理提升,逐步淘汰低效治理设施,加强环境监管与环境执法联动,针对监测造假、家具行业“水改油”、“批少用多”等突出问题开展精准执法,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做好环评领域专项治理后续监管;持续打击各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强化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互通,采取综合手段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处,不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三是强化开展各类创建,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氛围。指导广东省低碳创新试点园区创建工作,深化延伸“零碳生活共创营”活动,为禅城的低碳示范区建设起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对生活、工业、农业、医疗、建筑等面源固废的统筹规划和规范处置,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持续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三)“强中心”,攻坚克难,深入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

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重点工作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铺排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抓实做好,重点是深入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蓝天攻坚战方面,注重精细治理。一是关键做好“两个不放松”,持续做好 NO2、PM2.5等优势指标保持不放松;全力做好PM10、O3劣势指标改善不放松。二是继续开展国控点数据“24小时盯数”异常快速反应,开展精细化管控,通过微型站、激光雷达、无人机等技术对污染源快速发现消除,保障空气质量,达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三是坚持攻坚工作与年度工作兼顾,坚持全面防控与重点防控相结合,体现“禅城铁军”精神,全面提升执行力,精准管控,真抓实干,抓住工业企业、扬尘防控关键环节,针对特别突出的臭氧问题多下狠劲。四是区环委办加强国控站点设备运维,联动国家质控第三方运营单位及石湾镇、祖庙街道开展,确保数据精准。碧水攻坚战方面,注重系统治理。一是用好环委办和治水办平台,与区水务、各镇 街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二是继续确保我区的两条省控河涌稳定达标,争取完成明年的市控河涌考核任务。通过各种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质变化规律,深入查找问题根源,重点攻坚南北大涌、丰收涌的水质问题。三是开展通量监测。在42个点位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和10个点位通量监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整合有限资源。计划对丰收涌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厘清污染物来源,摸清整治方向。四是完成2023年镇级工业园“污水零直排”任务,开展张槎街道华南创谷科技园的整治。五是继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先、完善措施,不断强化隐患排查。净土攻坚战方面,注重风险防控。一是继续严格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重点关注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保障我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配合落实佛山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开展我区重点工业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本地特征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三是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抽测工作。

(四)“强落实”,注重考核督导,持续锻造禅城生态环境领域铁军把“禅城铁军”精神融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按照我局 《锻造“禅城铁军”重点项目督导实施细则》,扎实对重点项目进行督导,以督促改,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动重点难点项目稳步实施,结果与评优挂钩,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正确指引。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2023-2-2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金乡县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金乡县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金乡县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支持和市生态环境局的直接领导下,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贯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

以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为主线,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召开党员大会8次、主题党日活动20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2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8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翟子超故居、金乡县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政德教育2次,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机关党员当先锋,战‘疫’一线党旗红”“机关党员当先锋,文明创建我先行”等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20余次。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顿活动,组织集体廉政谈话1次、通报违纪违规案例3次、集中观看廉政教育微党课3次、录制廉洁箴言微视频20余条,进一步筑牢廉政底线。创建“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党建品牌,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群众满意度提升等工作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指挥部统筹调度

及时向县领导汇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县领导高度支持,2022年,县人大和县政府县级领导轮流带队夜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率先垂范,督导各级各部门落实环保工作职责。抓实抓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建立完善周调度、周通报、周例会工作机制,推进完成4项中央环保督察、15项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统筹调度,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线责任分工。2022年共向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提报生态环境议题17个,组织召开指挥部例会和各项推进会议50次,印发污染防治攻坚方案28份,下达督办、通报、提醒函389份,解决环境问题771个。

(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提升“气质”。落实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生活面源综合治理措施,完成重点时段保障任务。加强夏季臭氧污染管控,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结合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提出针对性管控建议。对各镇街空气指标数据及时推送,对各级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周调度、周通报。完成292家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组织开展6次企业培训会,对8家重点企业驻厂包保。加强加油站监管,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测,对不合格的13家加油站处罚26万元。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共审核喷码423辆,推进升级390辆。超前完成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194辆,全市排名第2位;扎实推进国六和新能源柴油货车清洁化升级,目前升级比例达到10.23%,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2022年PM2.5浓度4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66.2%,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目标。

二是改善“水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迎接县委巡察组专项巡察,迅速落实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联合水务部门持续开展汛前面源污染专项清理整治活动、汛期水质提升保障百日攻坚行动及冬季国省控断面水质保障攻坚行动,共发现并整治问题隐患1590余个。加强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推进7个南四湖流域生态治理重点项目全部完工。强化人工湿地运行维护,对老万福河人工湿地、翔舞湖人工湿地等5处人工湿地植物及时收割,共清理芦苇秸秆2000余亩。落实横向生态补偿工作要求,及时兑现2021年度生态补偿资金,按要求开展断面协议续签工作。配合水务部门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3个村、黑臭水体治理48处。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绘制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矢量图,编制了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公示。2022年,万福河清河国控断面、老万福河孙桥村省控断面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三是保障“土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共完成37个转“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对“土地进出平衡”转耕地地块组织了4次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开展新增市级3家重点产废监管企业和2家危废收集处置企业土壤及地下水监督性监测评估,对18家市级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及公示。开展工业固废排查整治“回头看”和历史遗留问题“大走访”活动,完善18家重点企业大宗固体废物清单台账。强化107家产废企业、1家危废处置企业和1家危废收集企业信息监管,督促企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登记备案,并完成危废、医废及大宗固废电子转移审批备案。完成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监测采样和风险防控调查工作,开展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115家工业企业、140家规模化养殖场、78家加油站、3处水源地点位核查工作。

(四)不断增强执法帮扶力度

一是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把“练兵”融入到每一名执法人员的学习、工作、执法全过程,培训提质、科技赋能、实战强兵,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我局在2021年执法大练兵活动中表现突出,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被省生态环境厅记集体二等功;执法大队大队长徐雷被生态环境部评为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被省生态环境厅记三等功。

二是推动办公场所标准化。承租了智慧产业园一处独立院落,按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统一外观标识进行设计、装修,规范设置了调查询问室、执法设备间、信访接待室等办公用房,目前已搬迁入驻,并对照上级要求全面做好验收准备,争取尽快创成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单位。

三是实现执法流程高效化。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任务,开展了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活性炭更换检查、河流断面水质保障、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专项检查等执法行动,结合群众环境信访线索,形成环境执法常态化高压态势,高质高效抓实环境问题整改。2022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900人次,检查企业1300余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58份,立案查处69家,处罚款261.446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家,行政拘留3人。处理各类信访601件,落实有奖举报54件,奖励金额35800元,排名全市第二位。积极派员参加省市组织的监督帮扶行动10轮次,均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五)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效能。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环评管理台账作用,严格落实“环评审批服务单”制度、环评“打捆”审批、简化环评文件编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做到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环评审批。在疫情形势下,采取“网上受理、后台办理、线上流转”的评估、审批模式,推行“不见面评估、不见面审批”,确保所有新上项目环评手续及时、高效办理。2022年,共审批环评报告书项目21个,报告表项目52个。

二是规范排污许可证审核、发放。对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及排污单位现场情况开展联合审查,确保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2022年,共为189家排污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其中首次申请17家、重新申请37家、变更申请108家、延续申请27家。

三是做好助企攀登工作。利用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20万元,奖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企业,其中,奖补康德瑞化工60万元、亿盛实业132万元、键邦化工128万元。受理南天农科、物竞新材料等攀登企业问题诉求21个,已全部解决销号。指导涉气攀登企业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绩效分级,黑猫炭黑完成申报A级企业,华中重钢、宏扬特钢等5家企业完成申报C级企业。严格自由裁量,落实“不罚轻罚”要求,服务企业发展。2022年共办理减轻处罚案件4件,累计减免罚款81.175万元。

四是积极参与“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在市生态环境局领导专家的指导下,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推动生态园区建设”为切入点,精心编写典型案例,作为全市精选的2篇案例之一,被市生态环境局提报省生态环境厅,于2022年12月28日被省生态环境厅采纳公布。

(六)提升环境质量监测水平

一是确保智慧环保指挥中心高效运转。完成14家新增重点排污单位在线设备安装联网,审核收录19家重点排污单位设备验收和系统备案,汇总排污许可企业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934份。转办各类在线数据异常92份,小时超标614份,指挥中心通过监控视频线上巡查问题9621个,通过用电监管系统转办用电监管告警事件1037件,全县网格员上报有效案件10294件,均全部完成闭环处置。

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对15家废水、36家废气、1家规模化养殖场、3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完成2处城区饮用水源地、33个农村饮用水源地、10个入河排污口、6个镇街污水处理站出口、4个环境地表水、3个农村环境土壤点位的监测任务。强化执法与监测联动,完成32家企业执法监测、36次信访监测,提供监测报告22份,监测数据260余条。

(七)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狠抓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危险废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危废产生、储存、转移、处置等环节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1个。组织全县138家涉危废企业单位5037人观看学习《危险废物环境安全警示教育片(第二版)》,督导危废经营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晨会”、“开工第一课”等制度,落实我省安全生产“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

二是保障辐射安全。强化宣传培训,提升核技术利用单位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做好放射源联网监控工作,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及时发现消除隐患。2022年,共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10家,出动执法人员355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54个。

三是强化环境应急管理。督导我县96家企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指导并现场参与我县丹佳环境1家危废经营企业和阳光化学、汇能新材料2家重点产废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环境应急处置水平。

(八)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2022年6月,我县获准申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照36项指标,全面收集材料、高质量修改完善,及时与上级专家沟通对接,于9月底顺利通过专家评审。2022年12月25日,我县被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九)参与筹备高规格现场会

多次参与筹备上级现场会,有力彰显工作亮点。2022年7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与水循环利用论坛暨济宁能源高盐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揭牌仪式在我县举办,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参会,对我县金桥煤矿高盐水治理项目给予一致好评。2022年7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8月24日至26日,生态环境部在济宁曲阜市举办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期间,生态环境部、省政府有关领导带领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我县羊山镇徐楼村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统筹治理项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会后,生态环境部向济宁市致函感谢,市政府督察室对金乡县予以通报表扬。

(十)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职责。防控期间全员下沉,包保上河城、文东嘉苑小区,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摸底排查、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安全处置,联合卫健部门对我县18家医疗单位及3处隔离点开展检查,督导医疗废物规范、及时进行收集、转运。防控期间核酸检测加密,医疗废物产生量激增,及时对接济宁远东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保障医疗废物有效转运,杜绝出现积压状况。

二是全力支持第一书记做好驻村工作。我局陈卫国同志担任王丕街道吴岗村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全力做好帮扶。积极协调资金13万元,为村集体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4亩,助力村集体增收。协调资金5万余元,安装路灯80余盏,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难题。争取300万元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下步争取100万元对村内2处坑塘开展生态治理。

三是统筹兼顾,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交办的各项任务,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双招双引、群众满意度创建、民意5来听等各项工作。

二、2023年工作谋划

(一)思路目标

2023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过不懈奋斗,力争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固体废弃物有效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健全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工作机制,督导十条线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健全与相关部门联系会商、联动执法、联合响应机制,协调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夏秋季臭氧防治、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抓好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以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作为考核标准,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2.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治污、精准治污水平。2023年工作目标:年度PM2.5浓度46微克/立方米,优良率65%。具体措施:一是实施镇街空气质量精准告警。完善线上巡查、实时推送、每周通报、定点帮扶等工作机制,提醒各镇街及时溯源分析、落实针对性管控措施。二是推进10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规范提升、292家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完成35吨煤粉炉淘汰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对标改造,争取2023年评定重污染天气应急绩效A级企业2家、B级企业1家、引领性企业2家。三是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开展夏季臭氧污染管控及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四是完成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引导我县1家焦化企业和2家水泥独立粉磨站企业制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年度改造任务。五是加强散煤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全过程监管,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清洁取暖覆盖范围,严格管控源头输入,加大散煤市场整治力度,强化散煤燃用管控,切实做好清洁煤推广和保障供应。

3.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力抓好水环境治理。2023年工作目标:国、省控河流考核断面稳定达标。具体措施:一是推进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深入开展,调度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推进实施8个流域治理项目。二是加强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针对重点河流硫酸盐浓度较高或氟化物不稳定达标等问题进行整治,推动煤矿矿井水、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实施菹草综合整治,定期打捞收割,降低植物腐烂对河流水质影响。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和微污染河水进一步净化。三是实施入河湖排污口分类整治。深入开展排污口溯源整理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任务。四是建立健全跨县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研判预警、拦污控污、信息通报、协同处置、纠纷调处、基础保障等工作。

4.加强土壤环境管理。2023年工作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杜绝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危废监管“白名单”和“黄名单”制度,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废危废产生、贮存、处置等全环节强化监督。开展新材料产业园危险废物“双基模型”及排放权交易平台建立课题研究,将危险废物集中规范处置纳入公共规划布局、统筹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危险废物处置提供“兜底式”保障。二是督促重点企业完成土壤及周边地下水自行检测,开展关键设施、关键环节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督促地块所有权人完成政府收储、招挂土地的污染状况调查。三是推进济宁丹佳环境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023年1-6月份完成项目可研、立项、环评等前期手续,2023年7月开始土建施工。

5.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一是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对照创建标准,逐项完善提升,争取顺利通过验收,创成全省第一批县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单位,发挥良好示范效应。二是扎实推进执法大练兵活动,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实战练兵水平和执法业务技能,争取在全国、全省大练兵活动中保持领先位次。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强化非现场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四是持续做好环境信访办理工作,畅通信访举报通道,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形成闭环处理机制,加大跟踪回访力度,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6.全力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一是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完成县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确保21项水、气、声监测项目通过资质认定评审,争取年底前取得实验室资质证书。二是加强运维保障,确保全县1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8个河流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规范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开展监督性监测,完成各项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三是提升智慧环保治理能力,强化指挥中心软硬件建设。加强污染防治监管视频接入,在原有在线监测系统、企业视频监控、网格化平台等基础上,不断拓展监控能力,促进各科室业务融合提升。

7.优化服务,助企攀登。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源头防控,严禁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产能,发挥环评在推动碳中和、碳达峰中的作用。落实“三线一单”分区域、分阶段环境治理底线目标,在空间规划、市场准入等方面合理布局我县新上项目,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落实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动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三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建立2023年服务重大项目进展台账,提前介入,跟进服务。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提速、即来即审。完善诉求对接机制,及时收集企业生态环境方面的诉求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整改。强化指导帮扶,优化执法监管流程和法律服务机制,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瞄准短板弱项,强化工作措施,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金乡县分局2023-2-14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2022年工作成效

2022年,全市治污成效稳中有进,全市2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中向好、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达66.7%以上;2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稳定实现“长制久清”,53条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全市内河涌消劣比例达77.8%;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0%,未发生重度污染天气,PM2.5浓度下降至20微克/立方米,首次迈入“20”大关;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2个环境区域点位V类比例为0。“无废城市”建设正式启动,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编制完成《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生态环境管理服务得到强化,“两证合一”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动,环评审批办理量持续攀升,现代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生态环境保持安全稳定。监管队伍纪律素质持续提升,思想学习、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廉政风险进一步防控,刚柔并济执法体系全面落实,为群众办实事能力不断增强,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开展环境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命名推广行动,在12个试点行业评选出环境管理示范企业;“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全面宣传引导行动全面铺开,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新风尚逐步形成。

二、主要亮点做法

2022年,我局在做好常态化治污攻坚、环保管理、环境执法等工作基础上,创新开展治污成效巩固、“无废城市”创建启动、管理服务强化、纪律素质提升及生态文明实践等“五个工作年”建设,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工作做法可归结为“九结合、九推动”。

(一)坚持重点流域攻坚与污水收处系统完善相结合,推动治水短板不断补齐。紧盯泗盛断面重点流域攻坚,紧盯溶解氧达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推动专项攻坚,统筹加强东江下游片区20项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217家重点涉水企业排水执法监督、8万家六类行业排水户整治等重点任务。推进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将污水管网统一委托市属国有企业运维,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保障管网健康运行发挥效益,目前市水务集团已接收运营管网9720.95公里(占全市66.4%)、泵站264座(包括地面泵站55座、一体化泵站209座)。持续推动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成污水管747公里(累计已建成污水管网14685公里),近两年新建污水管长度排全省第一。加快推进13项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项目(新增处理能力84.5万吨/日)建设,积极破解供地、“房地不一”等历史遗留问题,推动12项进入动工建设阶段。同时,协同强化近岸海域治理,印发实施近岸海域、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方案,以陆海统筹为原则,开启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防治攻坚战,推动具备条件的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氮出水浓度由15mg/L提升至10mg/L,完成57个河涌沟渠类入海排口整治,89%以上的河涌沟渠类入海排口基本消劣。

(二)坚持关键期污染攻坚与长远期科学评估相结合,推动“东莞蓝”底色不断刷新。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整治“散乱污”企业1637家,推广使用新能源出租车15540辆、淘汰国III柴油车17309辆。深入实施VOCs综合治理,完成涉VOCs企业分级评价560家、深度治理257家,完成敞开液面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7家、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20家、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308家、非正常工况废气治理273家,整治走航监测高值点164个,责令整改检查发现问题企业2177家次。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现场抽查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超过1.2万辆(台)次,遥感抓拍处罚黑烟车178辆,通过遥感检测、OBD远程监控等手段排查发现超标车3080辆次,实施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加油站319个。严格落实I/M制度,查处违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9家,定期检验不合格车辆实施闭环治理6708辆。捣毁“黑油”窝点147个,开展船舶燃油质量监督检查3871艘次、用车大户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抽检1224个次。强化面源污染防控,查处违法泥头车1767辆,整改问题工地939个次,查处露天烧烤和焚烧行为1013起。开展秋冬季百日攻坚,全面强化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和扬尘源管控,成立64个督导组落实对2890家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督导帮扶服务,组织开展污染天气应对行动。

(三)坚持高位组织统筹与设施能力建设相结合,推动固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增强。“无废城市”创建顺利启动,高位推动“无废城市”创建,推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122项年度工作有序开展。开展全市工业固废全链条收处体系建设专项调研,摸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运、处置现状,识别难点痛点,提出我市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建成沙角C电厂污泥掺烧发电技改项目,完成海心沙废矿物油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危废收集处置能力25.64万吨/年,危废收集处置能力总计达120.46万吨/年;新增东实集团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单位,增加处置能力275吨/日,全年处置医疗废物约24661吨(日均67.6吨、日高峰142.5吨),基本实现“日产日清”;推动建设危险废物收集试点,规划新增及改扩建21个收集贮存设施解决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置难问题;全面启动东莞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立足市内解决生活污泥最终处置出路,补齐污泥处置能力缺口。同时,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印发实施《东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东莞市2022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完成省级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完成超130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备案,其中超90个地块规划为“一住两公”用途可办理用地手续安全利用,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

(四)坚持严厉查处与包容审慎相结合,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质效不断提升。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9宗,罚款3.35亿元,办理五类案件486宗,处罚案件数、罚款总数、五类案件总数全省排名第一。提高依法办案质量,健全办案全流程15项工作规范,全面提升办案效能,同比2021年,今年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维持率分别从46.7%、48.9%上升至86.8%和77.2%”;被确认程序违法率分别从36.5%、24.9%下降至5.3%和13.9%;作出处罚决定书的行政处罚案件超期率从46.8%下降至10.0%。推进执法方式创新,印发出台一制度两清单十三项工作指引,构建包容审慎、刚柔并济执法体系。全年累计不予处罚案件1086宗,不予处罚超1.14亿元;免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847宗,免予执行约8295万元;申请道歉承诺案件613宗,同意减轻处罚391宗,降低处罚约2884万元。推动完善辅助执法管理机制,专题调研生态环境专管员项目整体开展情况,科学评估“专管员”执法监管辅助成效,研究完善辅助执法管理机制,推动辅助执法效能更好发挥。强化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巡查监管,结合“绿盾”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巡查监管,建立问题台账,严防各类破坏、损害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10月13日至11月9日期间,对我市6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无人机航拍巡查工作,目前已形成无人机航拍报告,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

(五)坚持平台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数据化转型相结合,推动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推动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推动平台信息化建设,建成大气、水污染防治综合应用平台,构建污染溯源、环境信息动态管理体系,大气平台成为我市“数字政府”项目惟一入选广东省基层治理应用试点推广案例。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49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100%。推动环境数字化监管,强化市、镇、村、企四级联动,探索环境监管模式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监管模式升级,全年产生预警任务66863条,处理率达96%。

(六)坚持环保服务改进与文明实践引导相结合,推动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优化环评审批管理流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分别压减35、15、22和12个工作日,报告书、报告表审批办结效率在周边六个城市最高。全年完成564个全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含豁免环评管理)及23个全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签约项目的环评手续办理;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3678份,日均办理量同比增加53%。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全市有26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40家企业纳入广东省碳市场(在20个地市中企业数量最多)。深化“两证合一”试点工作,印发试点方案,将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共性工厂确定为试点推动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力争打造为全省推广试点。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前期推动全市“两高一低”企业整治与引导退出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为目标,组织完成全市洗水(印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调研报告编制,提出加快推动该行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办法、清退措施和奖补政策。有序推进共性工厂建设,累计审批同意10个共性工厂项目建设,逐步推动小微企业进驻共性工厂集中生产;另外建成5家汽修共享钣喷中心,推动减少汽修行业简易喷涂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一项亮点举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实践,持续开展“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全年开展主题宣讲超过600场次,抖音话题总曝光量超3441万,将“空调26度、管好开关、垃圾减量”等降碳小行动传达到千家万户。

(七)坚持央督事项整改与信访举报办理相结合,推动群众身边环境问题不断解决。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市主要领导落实现场督办,市生态环境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8次工作会议加快推进整改工作,二轮央督14项整改任务中,点名东莞3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余11项共性事项中2项已完成,9项正加快推进。2022年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获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正面典型案例。做好环境信访问题调处,回应群众关切,全年共受理环境问题信访投诉6890宗,均按要求组织核实处理,投诉量同比下降67.7%。继续推行有奖举报制度,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受理线索63条,累计发放6批奖励金144万元。

(八)坚持“十四五”中期落实与“十五五”规划相结合,推动生态环境工作谋划不断深入。加强能力建设谋划,在加快推进13项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基础上,完成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初步评估,提前部署谋划开展下一批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力争解决2025-2030年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加强立法谋划,《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推进破解生态环境管理难点,填补完善政策空白区,是全国首创立法项目。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和扬尘污染防治2个项目立法进度,编制了下一个立法周期“十五五”立法规划,提前谋划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和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等三项立法,编密织牢我市环境治理法制保障。

(九)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与干部培养激励相结合,推动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向好。深化模范机关创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政治要件闭环管理和“5+1”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开展“生态先锋杯”“优秀人物评选”系列党建活动,落实硬任务责任清单制度,推动政治意识和政治“三力”提升,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建立9项工作机制,密切联系基层用心服务群众。探索推行中层领导干部导师制,提拔有责任担当和突出表现的年轻干部,由担任过一定领导职务的、富有经验的干部担任其导师,形成老中青传帮带、共同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东莞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全市臭氧污染问题仍较突出、泗盛断面溶解氧达标攻坚仍需加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统筹调度能力尚显不足、入海总氮削减压力仍较大,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很大挑战。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站位更高、谋划更远、机制更新、措施更实、队伍更强”为导向,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PM2.5浓度稳定保持24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及近岸海域环境等保持安全稳定。2023年,我局将重点提升“五个力”:

(一)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提升党对全系统的领导力。把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考验,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东莞生态环境系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提升高水平保护的统筹力。补齐环境治理设施能力缺口,加快13项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项目建设,做好2025年后污水处理能力缺口评判和设施工程规划,推进造纸行业集中固体废物焚烧炉项目、生活垃圾飞灰填埋场(二期)、污泥集中处置等项目建设。强化环保设施运维管理,继续推进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健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重点推进2个立法及2个地方政府规章项目,同步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和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等“十五五”立法规划研究。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完善企业环境监管、水环境联防联控、大气应急调度等“数字化+业务”系列应用场景。推动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包括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重金属在线监控国家试点、“两证合一”制度改革试点等。

(三)持续深入打好三大保卫战,提升目标任务的攻坚力。坚持以考核目标为导向,紧盯重点流域、重点环节,科学编制2023年水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稳定改善、“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方案以及东江下游片区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治污攻坚工程化、项目化。推动重点流域系统攻坚,开展东江下游片区治理系统性查漏补缺;研究樟村水质净化厂到期停运对樟村断面水质影响,提出解决路径;强化未达标河涌整治,巩固国省考断面水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VOCs综合治理,大力推广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高效喷涂技术;加快推进自备电厂煤改气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国III柴油车,强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全过程监管;强化扬尘源、露天焚烧和烧烤污染防控。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紧盯2023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2个国考点位水质V类比例不高于0等目标,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加大土壤调查、管控与修复活动督查检查力度,加强考核点位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污染源监管等。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制度,指导试点镇街(园区)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模式开展低值一般工业固废全链条收运体系建设,落实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标准化试点建设,推动全市建筑垃圾规范消纳。同时,稳步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四)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推动重点领域行业主管单位按工作部署形成本领域的碳达峰方案,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建成全市“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推动各镇街完成“三线一单”编制。推动减排降碳协同管理,完成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优化VOCs总量收储及流转管理,建立完善排污权政府回购制度及企业二级交易市场模式,开发环评审批辅助决策系统及应用移动端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加强绿色低碳文明宣传引导,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共同参与的减碳责任共同体。

(五)全方位锻造专业化生态环保铁军,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去谋划和落实,做到围绕服务中心工作保持步调一致。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廉政风险排查、信访案件倒查、作风建设检查和投诉线索核查等日常监察力度,联合驻局纪检监察组经常性开展明查暗访纠治“四风”。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继续推行中层领导干部导师制、干部短期跟岗锻炼制度和市镇两级干部定期双向跟岗交流机制。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推动以注塑工艺为主的塑料制品制造和以溶化、压铸为主的金属制品制造等行业建设项目审批权限调整至镇街生态环境分局;落实“六稳”“六保”,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列入省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行业企业试行执法“观察期”;加强重复投诉信访案件办理,加快推进央督整改,加强重点领域及突出问题市级专项督查,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打造环保铁军主力军,加强执法和监测队伍培训,统一队伍着装队列,严格落实执法承诺、交叉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稽查、重大案件专案查办、约谈督导、考核排名等措施,“一把尺子”规范自由裁量权,提升办案质量。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2023-1-3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