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行走在八桂大地,“绿色生态”令人目不暇接:桂林漓江两岸青山万重景,一江碧水画中游;钦州三娘湾海天相连,中华白海豚与船只追逐嬉戏,人与海豚和谐共生美景频现;北海红树林郁郁葱葱,是底栖动物的天堂,空中群鹭齐飞,一派生机盎然;曾被宣布灭绝的东黑冠长臂猿在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一处“中国方舟”,他们在此自由繁衍,种群持续扩大……在这壮美的广西画卷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保护好八桂大地山山水水的历史责任,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让我们通过蓝天、碧水、青山、蓝海、创新5个“关键词”,去感受广西生态环境之美,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广西队伍牢记使命、守正创新、踔厉奋发,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笃行不怠守护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
蓝天
线上盯数据线下强防控,时刻守护“广西蓝”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
据监测统计,2022年,广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5.1%,全国排名第八;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26.2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国排名第十三;北海、防城港、崇左3市进入全国前100名榜单,南宁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十六名,省会城市第六名。2023年1月—5月,广西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5%,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2022年以来,广西全区“一盘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大气治理铁军每天24小时线上实时盯数据,如有数据异常情况,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控专家在线支招,相关市县线下迅即响应,强化措施,一微克一微克地抓,朝着“保良”目标,扎实做好每时每刻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开展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全区完成4家钢铁企业和8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年度任务,累计注销淘汰老旧车辆503万辆。
2023年,广西深入实施“组合拳”,守护“广西蓝”——制定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组织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简易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清理整治,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油品储运销环节检查,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综合治理;严格秸秆禁烧管控,持续推进制糖企业包干处理禁烧重点区域蔗叶试点成效巩固扩大提升;强化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督促开展扬尘、油烟精细化治理;指导各市精细化建立并完善污染源清单及应急减排清单,组织精准有效应对污染天气,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碧水
保护母亲河,筑牢生态之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大江奔流,时光荏苒。打开广西地图,漓江、邕江、九洲江、南流江、钦江、桂江等重点流域,宛如一条条“绿丝带”纵横交错,奔涌不息滋养着八桂儿女。
初夏6月,河水清澈,清脆的鸟鸣在山间回响,江上鸬鹚与渔翁为伴,“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的漓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一幅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漓江生态保护的殷切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统筹实施漓江全流域生态保护,当好“二郎神”,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2年,漓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
山青青,水邕邕。南宁市古称邕州,因水得名。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广那考河、沙江河治理的成功经验,举全市之力开展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如今,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多年达到100%,邕江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百里秀美邕江英姿绽放,成为首府靓丽名片。
2020年,柳州市首次获得全国水质冠军,至今已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第一。柳州市持续发力、多面谋划、科学兴水,形成了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推进兴水、治水、管水、保水和护水工作,创造了从“酸雨之都”到“水质冠军”的“柳州蜕变”。
2022年,广西70段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40%,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7%。南宁市入选2022年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完成 3623个农村千人以上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批复和8 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撤销)方案审查。
据监测,2022年,广西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全区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柳州、桂林等9个设区市跻身2022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前30名。2023年1月-5月,广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8.2%,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2023年,广西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持续加强“精兵护水,碧水惠民”支部品牌建设,聚焦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防范西江水环境风险,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狠抓工业集聚区污染防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青山
践行“两山”理念,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包括金山银山的社会富足,也包括绿水青山的怡人生态。
近年来,广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重点海湾系统治理、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系统保护修复,持续开展“绿盾”及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等行动,北海市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广西渠楠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治理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目前,广西已成功创建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及127个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为持续强化自然生态环境监管,2023年,广西制定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桂林市龙胜县生物多样性鸟类、植物、鱼类等补充调查,进一步摸清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情况。
目前,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的好消息频传,如全球新物种九万山越橘和九万山白丝草在广西九万山首次发现;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新物种桂北琴蛙,在大瑶山发现新物种琼楠,在凤山发现了新物种“才劳桂墨头鱼”……据初步统计,广西近几年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增136种。
蓝海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春节过后,有关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和游人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布氏鲸、中华白海豚频现广西北海涠洲岛、钦州三娘湾海域,这从侧面印证了广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广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2022年度行动计划》,陆海统筹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各项年度目标顺利完成。2022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为优,优良水质比例达94.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优于国家考核目标(92%);入海河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为100%,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
同时,印发实施《广西海岸线清洁攻坚战行动方案》,聚焦重点区域开展岸滩和海漂垃圾清理整治,沿海岸线垃圾数量大幅减少,有效提升了群众临海亲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3年,广西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以湾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亲海品质提升,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广西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北海银滩已进入现场核查阶段;深入开展海岸线清洁攻坚战,建立海上环卫制度;深化重点海湾治理,有序推进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加强海水养殖环境监管,出台海水养殖尾水广西地方排放标准。
创新
促进生态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向前发展,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创新促进生态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广西开展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完成自治区级第一批100个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和20个示范镇命名授匾,有效促进生态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广西红树林、漓江流域生态价值核算,持续开展试点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研究。
为推动生态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有效融合,今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联合印发《关于同意2023年第一批自治区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的通知》,11个项目纳入自治区级EOD模式项目名单,其生态环境治理内容涉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矿山治理修复等重点领域,总投约260亿元,拟融资金额约186亿元。目前,广西已建立了国家级、自治区级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共推荐34个项目入库,总投资703亿元,融资需求496亿元。其中EOD项目26个,总投资661亿元,融资需求472亿元,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广西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要求,加大产业收益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反哺力度,进一步增加绿色资产,培育绿色新动能,促进广西绿色发展。
多措并举强化环境要素保障。广西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工作安排,全力做好重大战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2022年,广西出台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助力经济稳中求进12条措施,全力打好“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979个,总投资1.19万亿元。“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工程顺利开工。绿色环保产业链引进项目350 个,合同投资总额2770亿元。积极推进向海经济发展战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主动做好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环评服务,2023年1月—4月,全区共审批1079个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涉及总投资3119.1亿元,同比增长3.5%。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表示,展望未来,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广西生态环保“116620”工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中国环境网20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