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显成效
拥江揽海,因水而兴。16条外江纵横、1041条内河涌交错,受河流滋养浸润,广东省中山市曾是珠三角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然而,由于多年粗放式发展,农村河涌黑臭问题突出,成为中山市环境治理的“棘手题”。
多年来,中山全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功申报国家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是全国15个市级试点之一,并获得两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开展试点以来,中山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摆到全市水污染防治突出位置,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全市20条农村黑臭水体(19条国家级,一条省级)治理已完成14条,有力了促进农村水环境质量改善。
市领导逢水必看、遇水必问、直奔一线
“近两年来,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治理要求,我们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度较快、成效明显。”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介绍,中山市在2022年完成试点河涌土瓜涌治理任务。在此基础上,2023年新增完成大溪、朗心渠等13条河涌治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治理率超140%。同时,按照《广东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对完成治理的河涌开展水质监测和治理效果评估,建立起水体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多举措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逐步推动河涌水清景秀。
中山市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离不开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据介绍,在治水工作上,中山市委、市政府领导逢水必看、遇水必问,“不打招呼”“不论昼夜”直奔治水一线成为常态。此外,高规格成立治水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统筹领导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分管副市长每周召开工作会议,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解决;每周一次治水专题研究,成为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内容;各镇街及市相关部门相应成立专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近万名中山治水人员奔赴一线,全年无休下沉作战……
在工作方法上,中山市突出任务分解,明确目标责任,较早完成对全市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工作,筛选出20条群众反映强烈,对国控、省控断面水质造成影响的重点污染水体,纳入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其中19条纳入国家级监管清单,一条纳入省级监管清单。同时,将治理清单纳入全市治水“一盘棋”,分为中心组团和非中心组团统筹实施。2023年,中山市印发《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清单》,科学分析各镇街治理现状,分解下达年度治理任务,切实压实属地治理责任。
将治水与治城相结合,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
沙溪镇朗心四渠,流经中山市多个居民小区。过去,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排河涌,且排水源头大部分未进行雨污分流,错接、混接现象严重。
结合现实情况,当地政府、施工、设计等相关方多次研讨,以流域为范围,开展源头全覆盖雨污分流,建立从源头到末端完善的排水系统,分别在沙溪大道、宝珠东路、新濠路、沙水路、大兜大街等市政路新建污水管,沿线设置预埋井,为镇街后续的雨污分流改造提供接驳井,末端接入现有污水干管,最终排至中嘉污水处理厂。
“在沙溪镇土瓜涌治理中,对于流域范围内的不同区域,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截污方案。”沙溪镇治水专班人员陈尧炜介绍,当地针对土瓜涌流域涉及的农村进行污水管网完善;针对涉及排污的厂企进行支管接入改造。此外,进行鱼塘尾水治理和城市面源治理,全面遏制排污源头。
“根据中山市水系特点、城乡现状,我们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系统推进全市水环境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科副科长赵永斌提到,中山市树立“以水治水、生态治水、产业治水、依法治水”理念,通过治水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
例如,沙溪镇在治水过程中,与“工改”(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紧密结合。沙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嘉毅说:“沙溪通过治水与‘工改’联动攻坚,腾退了不少岸边低效工业厂房,建起了智能化生产车间,打造集产、研、商于一体的智能化生产及数字化运营高质量园区,为沙溪镇服饰产业打造智能数字化全链条产业园。环境改善后,企业也更愿意投资沙溪了。”
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资金保障。“作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支持城市,中央资金的支持为中山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实施带来强有力保障。中央下达的1.4亿元资金全部被用于农村黑臭河涌治理工程;同时,在资金使用上,中山市强化试点全过程监管和实施情况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再现岭南水乡风貌,切实推动美丽中国战略和美丽广东部署在中山市落地生根。”赵永斌说。
引导群众形成全民治水护水格局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仅要治,更要管。为此,中山市围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重点做好“管、养、监”工作。
据了解,“管”即明确条块区域责任;“养”即推动“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形成各黑臭水体治理及岸线垃圾清运、污水管网及农村污水治污设施日常维护管理机制;“监”即实现监管智能化、网格化,监测全覆盖,全面保障各水体水质达标。
赵永斌提到,治水也不能忘记“育人”的作用。因此,中山市格外重视引导群众形成全民治水护水格局。通过大力宣传、入户走访等工作,转变村民水环境保护观念,设立民间河长并畅通治水投诉渠道,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助力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真正实现长治久清。
2022年9月,中山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签发《河长令》,向全市群众发出号召:治水是一场退无可退的战役,在当前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更需全市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为了争取村民的支持,中山做深、做实群众基础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治水工作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引导群众以支持配合的态度参与到治水工作中。发动、鼓励沿河群众实施监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举报、第一时间解决。
在治水过程中,中山市重点打造标杆示范工程。在河涌治理中,对流经居民区的河涌提高治理标准,做好一河两岸绿化美化,实施重点河岸景观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秀水长清、鱼翔浅底、老百姓宜居宜业的人气旺地、生态福地。享受到治水带来的生态福利之后,村民也纷纷加入护水队伍,形成良性循环。
中山生态环境局202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