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审计局:多措并举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用权,近年来,保康县审计局积极探索多项措施,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效,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用权。在实施审计时,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国有资产、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为重点,充分考虑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措施,在审计监督机制、项目统筹融合、审计方式等方面深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拓展审计监督成效,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有效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质效。
推进“两个转变”,改进审计方式
保康县审计局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上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任期内一次审计全覆盖。一是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有所转变,审计计划部分,先由组织部门提供近年各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及乡镇主要干部有变动的名单,然后由县审计委员会审核后确定审计对象。二是审计发展形式逐渐由单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向“一拖N”形式过渡,结合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实际,以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为主线,按照“一盘棋”思路,采取“经济责任审计+政策”“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等方式,融合式开展审计。在组织形式上与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或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等其他类型审计项目同时立项、同步实施分别报告的模式,进一步达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和节约审计资源的目的。破除离任必审,充分考虑审计资源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离任审计,干部换届年度,只对任期内没有审计过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增强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保证了审计质量。
抓住“四条主线”,提高审计精度
一是抓住“决策程序”主线,以有关统计考核台账、会议记录、文件资料、项目文本为依据,检查被审计人员经济决策权履行是否正确。二是抓住“内部控制”主线,以资金管理规定、内控审批、内部牵制制度的健全和执行为重点,检查被审计人员管理职责履行情况。三是抓住“资金运行”主线,以大项支出、经常性支出、异常开支、“三公经费”支出、专项支出为重点,沿着资金流向和支出渠道,检查各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四是抓住“领导干部用钱权”主线,以领导干部个人收入、职务消费、财务报销、借用公款公物等情况为重点,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廉洁自律情况。并把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审内容,精准揭示“一把手”履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强化审计整改,扩大成果运用实效
一是加强审计情况反馈,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深化成果运用,将所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直接报送给县委书记、县长,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将依据审计报告,对重大事项进行协商、案件线索移送共研、工作成果共享,总结经验做法、健全协作配合机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的措施;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存入被审计人员的干部档案,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和岗位调整提供参考意见。二是建立审计整改台账,落实销号制度。县审计局对所有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跟踪整改,落实整改销号制度。相关单位对审计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账目、追回财政资金、约谈相关责任人员、出台管理办法建章立制等措施切实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单位建立健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三是积极转化整改结果,优化审计成果运用。不断发挥审计服务宏观经济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审计整改结果以审计信息、专项报告的形式提交县委、县政府领导,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提供审计服务,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发挥作用,规范被审计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行为,发挥了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湖北日报2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