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子!这个社区的举措细致又贴心
垃圾分类是城市治理“引领时尚”的“关键小事”,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大事。城郊街道石泉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和市容市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充分发挥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规范分类、模式创新、共治共享,走出一条城市开放式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环保新路。先后获评“省级环境卫生示范村”“长沙市垃圾分类百日劳动竞赛先进社区”等称号。
党建铸魂
推动自治管理走实走深
走进石泉社区馨宁新村小区,一间生活垃圾分类房映入眼帘,该分类房采取四分法,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房后方一排常绿树木更使该处投放点显得生机盎然。
“以前生活垃圾管理不规范,又难看又难闻,现在小区改造后,垃圾投放点随处可见,不仅环境变美了,生活质量也跟着提高。”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馨宁新村小区属于拆迁后的安置小区,原先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都“先天不足”,不仅环境不美观,还给居民带来诸多烦恼。
为了加强小区管理,石泉社区充分运用“党建+网格”模式,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何为“党建+网格”模式?即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支撑,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管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动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小区网格,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带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形成强大合力。实行片区网格化指导,每个网格明确由一名支居“两委”班子成员、一名楼栋长联系指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结合社区党支部成立的“红、绿、蓝”三马甲志愿服务服队,“红马甲”针对辖区住户垃圾分类行为进行巡逻劝导,“绿马甲”对人居环境进行治理,“蓝马甲”对垃圾分类进行政策宣讲,举行“逢十”大清整,由党员带领群众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开展“屋场夜话”活动,党员干部利用晚上居民朋友在家时间,组织居民一起商量工作、动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图片
垃圾分类工作,硬件是基础,体系是支撑。石泉社区构思了一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由全体居民轮流参与辖区人居环境、岗亭值班、志愿巡逻和政策宣讲;采取坚持垃圾分类从党员开始,让党员带好头、起好步,再结合“四共”模式,充分激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
同时,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画、墙报、电子显示屏、现场说明会等多种形式,让居民详细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明确具体的分类标准、主要做法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居民知晓率100%。严格落实居民、保洁员、社区三级责任。居民负责垃圾分类正确,房前屋后无垃圾;保洁员负责片区的垃圾分类回收、清运工作;社区负责垃圾分类宣传、管理,制定实施村规民约,监督管理保洁员日常工作。
创新机制
打造全新生态文明社区
“垃圾超市里主要有米、面、油等日用品和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可供兑换。回收的垃圾中,不可回收垃圾统一处理,可回收垃圾统一变卖作为物品购买资金。”走进干净明亮的垃圾换物超市,石泉社区党总支书记朱胜告诉记者,“居民以垃圾换日常用品,有效促进居民捡垃圾的积极性,助推形成‘捡垃圾、我光荣、家美丽、共和谐’的良好氛围。人人行动起来、户户参与进来,共同创造美好社区。现在也不乱扔垃圾了,社区面貌得了极大的改善。”
石泉社区创新垃圾分类奖补机制建设,居民将可回收垃圾送至垃圾超市进行回收,通过积分制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充分调动了全体居民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户户分类的良好氛围;建成智能化垃圾分类驿站,驿站各类垃圾量智能称重,自动上传平台系统,准确把握居民小区日垃圾产生量,为下阶段垃圾分类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长治长管机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模式离不开好的举措保障。石泉社区构建全员参与的纵向运营体系,建立“1+N”结对联系机制,1名党员结对联系几户居民,党员以身作则、带头示范,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带领居民一起建设干净社区。
同时,石泉社区采取群众易接受、易理解、易操作的模式,建设四分类垃圾分类投放亭,投放亭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应垃圾投放桶,方便群众精准投放。将废旧工棚改造成垃圾分类分拣站和垃圾超市,按照织物、金属、玻璃、纸张、塑料、有毒有害等六类,由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实现再生资源最大化利用。着力构建“群众源头分类减量、保洁人员二次细分、社区统筹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目前社区垃圾外运量逐年负增长,分类减量3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抓好城市生活垃圾精细分类、精准投放、精致管理,加快形成更加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格局。实现社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标,全面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朱胜表示,“只有我们党员敢于亮身份比奉献、亮立场比担当、亮作风比作为,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能打造‘新社区’,开启‘新生活’,创造‘新价值’。”
中国共产党宁乡县委员会宣传部20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