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招商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决完成“10亿招商,10亿固投”经济发展任务。提升服务效能,招引+筑基+提速三步走,即来即办审批事项达90%以上,局内审批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的要求,2023年来,我局累计新增挖掘项目18个,对接80次,已推动落户项目3个,预计今年达产总额7亿元。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建集团在宝安区新设立的中建深圳设计院有限公司为厅局级单位。
(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争先创优。一是党建引领垃圾分类作用显著。开展“学雷锋纪念日”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八大行动,营造党员先锋带头、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入户宣传、志愿督导11.5万余次,全市第一。二是做深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工作。落实“铁十条”,建立垃圾分类三级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半年宝安区厨余垃圾分类率25.2%(市考核值25%),厨余垃圾量约1230吨/日,厨余垃圾分类率持续提升。三是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安乐社区试点打造垃圾分类多场景回收体系,在福海、松岗、燕罗街道建设再生资源中转站,打通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链条。目前全区建成17个分类处理设施,区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为1588吨/日,基本满足全区处理需求。四是垃圾焚烧处理安全稳定运行。接收处理生活垃圾9212.75吨/日,实现全量焚烧、原生垃圾零填埋、100%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7.27亿度,上网6.23亿度,产生经济效益超3.25亿元。五是严格垃圾分类监督检查和执法,共立案处罚1113 宗,罚款11.605万元,促进全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和习惯养成。
(三)扎实推进环境卫生工作。一是强化城市日常保洁。全区共出动环卫工人207.4万人次、车辆13万车次;清理垃圾转运站2.89万座次、垃投放点28.66万个次、公厕3.36万座次。二是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市容环境“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和城市家具大清洗等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整治各类市容乱象。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目前,全区共新签订74148份“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99.54%。我区市容环境综合指数(环境卫生类)测评上半年稳步提升。三是加强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绩效评估和监管考核。今年上半年各街道已检查15192个部件,覆盖率为99.5%,上报问题部件数4706个,并纳入每月考核扣分。四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20座街头特色移动式公厕,加快推进“星级”公厕创建工作。开展24期“周三查厕所”,检查公厕4372座次,发现整改问题3225宗。
(四)重点区域景观提升相关工作。一是全面整治门户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调研梳理宝安6条高速路20个出入口周边区域现状,分级分类形成整治台账,编制了整治改造工作指引。目前,广深高速-新桥东出口已完工,外环高速-松福大道(沙井)出入口形象进度55%,龙大高速—罗田(燕罗)出入口、外环高速—松岗南出入口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二是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全力整治市容基础设施硬件短板问题,共完成328项任务、117个项目、3132个短板整治。完成停车划线3.82万平方米,设置城中村“两牌一架”1.52万处,整治架空线缆1879处,修复路面坑洼1714处,修复更换雨水篦子、下水井盖等2945个,整治公厕98个、修复其他设施设备3579处。三是举办宝安区光影艺术季活动,丰富市民群众夜间文化生活获“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优秀组织奖”。
(五)抓好科学绿化工作。一是强化绿地、树木保护,严格绿化审批监管。对树木迁移实行“提级把关、从严监管”,并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等措施,提速赋能为全区固投项目做好服务。提前介入项目93宗,其中已办结出证36宗,优化减少迁移树木3155株;已提交市、区审定项目17宗;涉及重点项目14宗,其他固投项目35宗。二是结合城市慢行需求打造绿量充沛和四季常青的林荫体系。打造了创业一路、裕安一路、甲岸路等12条林荫道,总长24.52公里,林荫道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树冠覆盖率均值为90.75%。三是积极引导全民参与绿化建设。打造“最美阳台”展示项目30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
(六)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一是完善绿化规划建设指引。完成《凤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宝安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绿化提升策略》编制,《宝安区公园建设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已完成阶段性成果。二是深入推进绿美宝安建设。完成32公里远足郊野径路线勘察并开展方案设计;完成4公里绿道建设、10条特色步道选址,同步开展沿线环境整治提升设计;加快推进新安甲岸活力公园、留仙南公园、新兴公园、石岩渠公园、石岩河口生态库公园等5个公园新改建,新增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增种乔木约7000株。三是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公园。加快推进新安公园改造项目建设,及青年公园、平峦山公园、立新湖公园等5个公园新改建。连通滨海文化公园和前海石公园。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花展活动,宝安区松岗月季园作为全市两个分会场之一。四是开展全区公园公厕革命,增加公园公厕数量,提升管理标准,切实解决市民和游客“如厕难”问题。
(七)大力推进山海连城计划。一是积极推进山海连城规划落地,编制《宝安区山海连城实施方案》,全面构建“一脊一带六廊”的山海连城格局。“一脊”远足径已完成贯通,“一带”滨海蓝带宝安滨海文化公园至前海段已完工,加快推进平峦山、凤凰山-立新湖、五指耙三条山廊建设,及西乡河、新桥河-沙井河、茅洲河三条水廊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八园联通建设计划。推进尖岗山公园-宝安公园-企龙山公园-平峦山公园-铁仔山公园-碧海湾公园-固戍上盖公园-西湾公园等八个公园群连通,连接约10万平方公里绿地,游憩主线长达18公里,服务周边约120万居住人口。三是加快推进健步道建设。推进实现全区全域15分钟即达健步道,制定印发《宝安区15分钟即达健步道规划设计指引》和项目库,统筹全区健步道(慢行系统)项目数共99个,分三批实施。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如四季绿道、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慢行贯通工程等,持续加快推进健步道项目建设工作,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八)持续推进城中村品质提升。一是开展63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以“安全、干净、有序”为原则,通过管理类和建设类相结合的方式,对未纳入综合治理的63个城中村开展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21个城中村治理并通过市城提办验收,其余城中村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工程形象进度为68.53%。
(九)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执法效能。一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归编返岗,持证率提至升91.35%,执法力量显著增强。行政执法案件结案数成绩突出,宝安区结案数1969宗,全市第一;其中西乡街道结案265宗,结案数街道层面居全市第一。街道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考评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深圳市2023年上半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考评中,我区10个街道平均考评成绩为97.31分,名列全市第四,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来市考评最佳成绩。其中松岗街道考评成绩为满分100分,连续二个季度排名全市第一。二是持续推行“执法积分制”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共立案查处3099宗,罚款259.49万元。开展“靓村”“净市”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和统一执法日行动98次,清理整治城中村、集贸市场及周边等各类违法行为14.63万宗。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大力推进山海连城计划。加快构建“一脊一带六廊”格局,推进“一环七道六区”慢行系统建设,构筑“山海入城、河林织城”理想生活城区。开展慢行系统第一批和第二批共36个项目建设,构建 155公里高品质休闲慢行体系;年底前建成60公里慢行道,力争绿道网密度达1.3公里/平方公里。完成中心区漫游城径建设工程(一期)、宝安区远足径郊野径项目建设。打造“15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健步道项目建设工作,年底实现宝安区全区全域覆盖15分钟即达健步道。
(二)深入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完成新安公园改造项目建设,新改建青年公园、平峦山公园、立新湖公园等5个公园,提升公园微节点100个,500米范围服务半径覆盖率75%以上,以“三型公园”建设为引领,带动全区公园服务品质全方位提升。新增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共建花园20个、自然教育中心2座,新建改造绿道10公里,完成宝安公园、罗田森林公园智慧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开展区属公园管理运营物管化试点工作,创建10个节水型公园、33个平安公园。探索完善公园综合管养模式,选取试点公园实施物管化模式管理,完善公园服务设施,大力提升公园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全区公园公厕革命,在全区公园新建(改造)公厕不少于10座公厕、微提升不少于100座,全面提升公园服务水平。
(三)强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加快实施项目建设,提升群众最关切、受益最直接领域的城区市容品质,以宝安中心区、西部城市中心、会展片区、九围-立新湖片区等5大片区为重点,系统化提升市容环境品质;聚焦重点工业园区周边、地铁口周边、高速出入口、公厕、路口、绿化带等重要区域,实施城市节点品质升级6大计划。完成20个街道移动公厕、20个高速出入口、200个重点路口,1000处街区灌木带、20个重点工业园区和20个重要节点地铁口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全面清洗刷新城市家具。高标准打造天桥景观照明,提升中心区人行道灯光照明环境,打造10个特色夜间景观,全面提升灯光景观环境。
(四)推进“以绿靓城”建设大美宝安。实施城市绿化美化计划,打造网红街景示范点30个和街头口袋公园50个,结合慢行系统建设营造60条林荫道,新增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实施公园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计划,推进凤凰山森林公园、罗田森林公园等区属公园低效林改造,确保苗木种植成活率100%。健全绿化管养作业和评价体系,逐步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严格绿化审批监管,确保所有绿化迁移项目100%达到良好以上考核标准。
(五)持续推进城中村品质提升。按照61+20%目标,补配套+创标杆,提升城中村家园品质。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快城中村夜间经济示范点建设,因地制宜划定临街门店和摊贩经营区域,营造温暖烟火气。探索城中村长效秩序整治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城中村剪线、“两牌一挂”等工作,创建20%示范城中村。
(六)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实施环卫设施总体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能力、基本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全年成绩进全市前五。实施环卫“城市管家模式”,加快推进西乡、航城、松岗、燕罗、石岩街道按政府采购模式完成环卫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环卫基础和服务建设,完成福永1号垃圾转运站工程、20座街头特色移动式公厕建设。高效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实施381个硬件设施修复项目,补齐城中村、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10类点位的市容环境硬件基础设施短板。
(七)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立“源头+流程+终端”全链条监管机制。狠抓“铁十条”落地,强化党建引领,推动124个社区垃圾分类入户宣传率达到100%、民生或志愿服务项目和共同缔造试点活动124个;提高全过程智慧化监管能力,在1076个住宅区50%投放点推广应用AI视频物联感知设备,提升分类投放体验和智慧管理水平,确保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完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空间布局规划,高标准改建124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0个街道中转站和1个分拣中心,打造全市“两网融合”示范体系。持续推进末端处理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稳定运行,进园生活垃圾100%焚烧无害化处理、渗滤液100%就地合规处理。
(八)全面优化智慧城管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市容巡查整治力量,依托“城管通”APP,深化街道市容环境“行走一线”工作,实行马路办公,提高街面见员率和市容问题处置时效性,实现全区参与行走超1000人,人均发现问题数量20个以上。在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CIM平台)基础上,升级城市运管服平台,整合“智慧城管”、环卫、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等行业应用,接入行业数据,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一网统管。利用人工智能、CIM等信息技术在环卫、垃圾分类处理、公园等行业打造两个应用场景,提高全区市容环境相关问题采集的客观性和智能化水平。
(九)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服务水平。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执法效能。健全部门会商和协同联动机制,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协同办案,联合执法”,开展10次执法会商,10次重点领域联合执法,10次“靓村”专项行动,80次“六乱”专项整治。全面整治城市“六乱”,大力推进门店规范外摆和摊贩经营场所划定管理工作,持续开展“靓村”、“净市”、“畅道”等专项统一执法行动,提升市容环境秩序和城市市容管理水平。完善养犬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大型、烈性犬只的监督管理。通过“执法实务微课堂”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持证率提升至95%以上。
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