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沙市区:探索街道民生实事票决制 谱写基层民主新篇章
荆州市沙市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勇于大胆探索、主动担当作为,近年来,常委会积极探索“议政会+票决制”的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以下简称街道票决制)工作模式,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工作步骤,先在朝阳、立新两个街道试点运行,再向全区街道全面铺开,着力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发展。
靶向发力“三位一体”,聚力确保街道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精度
坚持街道票决制“党委领导、人大主导、街办主体”三位一体,注重“群众呼声高、街道可执行、代表可监督”的特点,从街道层面解决了群众“想什么”,街道“干什么”的问题,既明确职责定位,又注重统筹协调,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有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街道落地落实。
坚持党委领导,严把工作方向。街道党工委全程发挥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重要作用。一是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街道党工委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人大街道工委票决制工作汇报,并对街道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方案、资金来源、项目征集、大会票决、会后监督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二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成立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任副组长,街道相关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各社区负责人任成员的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专班。要求提高认识、主动对接、认真实施、顺利推进,形成了全员上阵的强大合力。三是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朝阳、立新多次召开多次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朝阳街道对征集的24个项目筛选确定为10个初选项目,然后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最终敲定5个候选项目;立新街道从征集的38个海选项目中初选出18个候选项目,并从前期条件、建设内容、资金投入、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筛选,最终确定8个候选项目。
人大担当作为,确保工作规范。街道票决制工作能否落地,常委会代工委指导必不可少,人大街道工委起着上下协调、统筹推进的作用。一是加强工作指导。常委会代工委靠前指导,为人大街道工委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引导街道人大围绕街道党工委工作总体部署,与街道中心大局同频共振。二是发动代表参与。人大街道工委组织代表走进社区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将征集到的项目意见准确无误反映到社区“两委”。三是出台系列文件。常委会代工委给人大街道工委提供制度蓝本,手把手的指导街道人大先后出台《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实施办法》《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制作《街道议政会资料汇编》,规范项目征集和初定、审议、票决、实施和评估等事项。四是召开票决大会。会前开展专题培训,详细讲解票决制的“三个阶段”“六个环节”,模拟演练会议现场,精心准备分组讨论,确保票决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适时召开年度议政会,邀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民代表参加,共谋街道发展大计,并在议政会上套开街道民生实事票决大会,朝阳街道最终从5个候选项目中票决出邓家祠堂道路改造工程、杨林堤路综合整治等3个项目。立新街道最终从8个候选项目中票决出荆沙河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老旧石桥修缮等6个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街办履职尽责,凝聚各方合力。街办积极支持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一是谋划上注重赶早。街道办事处面向社会各界,在社区楼栋张贴《关于征集街道民生实事建议项目的通告》,明确征集项目的内容、范围、要求、时间节点。两个街道向所有社区发放《街道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征求表》3000余份,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概算资金、工期时长、推荐理由等。二是项目上注重可行。在民生实事项目立项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求精不求多,筛选群众观念最急需、最迫切、最现实的项目,确保项目精准落地。经过反复讨论,确定候选项目。三是程序上注重规范。在票决大会上,由街办主任向全体代表报告年度街办全面工作和下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形成过程和候选项目概况,根据得票高低和30%差额比例,最终票决产生下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四是执行上注重质效。街道办事处对票决的民生项目建设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分工,领导班子牵头,相关科室包保,街办主任半年向街道党工委汇报一次工作进展。
强化保障“三个要素”,全力确保街道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进度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思想,坚持把票决制工作作为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举措来抓,强化“顶层设计、代表作用、资金充足”要素保障,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票决制工作全过程。
搞好全程指导,科学制定路线图。人大街道工委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工作机构,在市、区两级人大代工委的积极支持下,街道人大着手启动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全程参与指导,对街道票决制工作的“三个阶段”“六个环节”流程进行把关,优化方案并全程参会,帮助检视问题和提醒改进,确保街道票决制正确方向和顺利实施。
依托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一是完善代表阵地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街道代表之家、社区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作用,组织各界代表走进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聚集民智,按照普惠性、公益性、可行性、紧迫性的原则征集候选项目。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精神,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等近百人参与投票、监督,其中,“两代表一委员”占比40%,居民代表占比60%,共同推动街道民生项目落地。三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项目选择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产生过程由辖区群众推,人民代表提,社区“两委”议,街道党工委定,项目会前的征集、会中的票决、会后的进展,代表全程参与,群众畅通表达,项目选择体现民意。票决制工作实施以来,代表深入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参与项目协商和票决,对项目实施过程开展监督,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履职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也明显增强。
资金量力而行,保障民生项目顺利实施。根据街道财力,按照“有钱多干事,钱少巧干事,尽量干实事”的原则,着力推动一批群众关注、急需解决、花钱不多的项目落地见效,确保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朝阳街道票决大会高票产生的3个项目共需经费投入57万元,立新街道高票票决的6个项目预计需投入资金70万元,均在街办财力允许范围内。
全程监督“三个强化”,竭力确保街道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质效
街道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工作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基层民主,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对项目的全程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确保票决项目质效,推动代表票决制工作在街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社会监督,凝聚发展共识。我们切实提高全社会对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知晓率,广泛开辟社会监督渠道。一是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畅通互动监督平台,发动更多群众参与,特别是邀请参加过议政会的居民代表参与项目监督,随时随地当好项目的“调研员”“宣传员”“监督员”。二是强化舆论监督。加大主流媒体对民生实事项目关键环节的宣传报道,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的重要意义,形成凝聚发展的共识。
强化制度监督,完善工作规程。我们切实加强票决制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一是建立考评机制。组织代表“半年一监督”“年终一测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视察、督促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强化结果运用。年底组织代表对项目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项目惠民效果、项目管理水平等内容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报街道党工委,纳入街道年度绩效考核,作为街道下一年度民生实事项目选择的依据。
强化代表监督,保证项目质效。一是制订督查方案。按照项目所在地与人大代表生活工作地相邻相近的原则,每个项目安排4名代表与项目指挥部的同志一同全程参与监督,一同验收合格签字,确保项目质量。二是保证监督效果。对参与项目监督的代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代表履职监督能力,进一步发挥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建成。如立新街道人大选派尹清、吴翠、付银银、王倩等代表参与东岳怡景小区便民设施修复项目监督,代表们敢于较真,群众信任度高,他们在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督促施工方当场立行立改,保证了民生实事项目质量。
近年来,沙市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推进街道票决制工作,进一步激发了人大监督和代表履职的活力,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议政会+票决制”的沙市街道票决制工作模式,弥补了票决制在街道的缺失现状,推动了票决制工作全覆盖。同时,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掀开了基层街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崭新篇章。(通讯员:饶又新)
湖北人大网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