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财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上半年,新会区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省、市、区各级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狠抓收入,在确保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尤其重点落实“保工资、保运作、保民生”的“三保”工作基础上,集中财力支持加快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13亿元,为年初预算49%,同比增收1.84亿元,增长7%(完成市下达任务,四市三区排名第3),其中区本级财政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0.77%;镇级财政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13.3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9.2%,同比减支2.62亿元,下降6.67%,其中区本级财政支出20.94亿元,同比下降16.78%;镇级财政支出15.71亿元,同比增长11.39%。
上半年,我局主要抓好如下四方面工作:
一、狠抓财税收入征管
面对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和经济不景造成财税收入增长乏力局面,各级财政部门及早开展财税收入、重点税源、非税收入挖潜等专项调研,科学合理制定年度预算收入计划。及早分解落实财税收入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督办和考核。发挥财政收入专班作用,加强与各征管部门协调联动和数据共享,强化收入共管共治,及时统筹研究解决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收入应收尽收、按时间和进度均衡入库。1~6月,税收收入14.39亿元,同比增收1.88亿元,增长15.01%;非税收入13.74亿元,同比减收0.04亿元,下降0.29%,非税比重为48.85%。
二、重点确保“三保”支出
在增支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情况下,各级财政全面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思想,始终厉行节约、精打细算,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把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对其他必需刚性支出通过定额额度管理,把有限的、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六稳”、“六保”资金所需,重点确保“保工资、保运作、保民生”的“三保”支出:通过加强与人社局、中行、农商银行等的联系沟通,确保按时、准确统发财政供养人员工资;通过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先保证基本民生领域预算资金落实到位;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资金审核和拨付管理,缩短资金审批的停留环节,加快指标下达和支出审核进度,及时办理资金拨付。1~6月,民生类支出30.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9%,其中公共安全支出2.84亿元、教育支出8.5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65亿元等。
三、力促经济财政高质量发展
面对后疫情时期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严峻形势,各级财政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充分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落实经济财政高质量发展措施,重点以切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帮扶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消费等拉动促进经济走出低谷。一是全面、不折不扣地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截至5月底减税降费达3.67亿元,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度难关谋发展。二是全面落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成立区财政局“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动作为,积极筹措资金,预计2023年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投入“百千万工程”超30亿元,另外,上半年已统筹省、市涉农统筹资金近6000万元,全力推进粮食安全、绿美新会、乡村基础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同时,拟定《新会区2023~2025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待政府同意后实施),建立区镇财力保障长效机制,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资金要素保障。三是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扶持和奖励政策措施,上半年财政统筹安排落实对企业各项扶持奖励资金7000万元,支持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培植总部经济,引进大项目、优质企业,帮扶现有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促进产业上规模和集聚发展,努力培植壮大地方财税源,推动全区实体经济和财政复苏和迈向高质量发展。四是上半年安排资金5.84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市政道路和老旧小区改造等等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包括推进银洲湖高速公路、区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江门大道主辅道、三江至南门大桥和会城至崖门段、新中公路大鳌大桥引道至大鳌墟镇路段工程、明德二路道路工程、中心南路改造、梅江生态园北侧路网建设、城区易涝点综合整治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继续保障城市运维,主要是推进解决环卫一体化和市场化服务、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和填埋费、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服务费等等。五是积极配合征地工作,通过严格审核征地工作方案和拆迁补偿标准,及时做好资金安排,支持加快建设项目顺利推进。1-6月,落实安排征地资金3.29亿元,主要用于国道G240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等工业园区、明德二路及周边政府土地收储项目、大湾区国际职教城新会技师学院项目等征地补偿以及缴纳征地报批税费用。六是继续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和新增债券额度,补充预算资金缺口,解决债务和重点项目短板资金所需。上半年取得再融资债券资金 27.34亿元,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同时,取得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0.5亿元,主要安排用于乡村振兴农村供水提质增效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及周边基础设施改造等一批城建市政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保障银湖湾滨海新区启动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会装备产业园(罗坑园区)、江睦双碳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快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要求,在进一步推进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镇财区管等财政各项改革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各项监督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主要有:一是继续加强对镇级财政体制调研,协调解决区镇存在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新会区2023-2025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方案》。二是通过稳步推进系统统建、优化提升系统功能、强化系统数据应用等继续完善全区“数字财政”系统平台建设,目前,包括项目库、部门预算等15个功能模块全面上线,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财政部门间实现互联互通,中行、农商行等5家代理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实现辖区全覆盖。三是坚持以绩效目标管理为抓手,推动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布置、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实现绩效目标申报全覆盖;加强对新增项目的事前评估工作,从源头把好资金使用关。上半年,共对25个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开展事前绩效目标预算评审,送审金额30.64亿元,建议安排资金25.71亿元,核减金额4.93亿元,核减率16%。四是继续完善举债融资机制,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继续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规范再融资债券和新增债券、PPP项目管理模式、政府投资基金管理等项工作,强化财政风险防控。五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履行好财政监督主责,重点聚焦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问题、财政收入虚收空转、违规返还财政收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财政暂付款管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等9个方面的问题加强整治,做好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省市下达我区并依托广东省财政“双监控”系统管理的资金监控、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等项工作。六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全面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加强采购监管和规范政府采购活动、提升政府采购执行水平等,推动政府采购提质增效。截至6月底,全区已合同备案的项目2109项,涉及采购预算金额3.23亿元(不含PPP项目),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金额 3.16亿元。七是加强项目投资评审,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规范第三方评审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严把评审质量关。1-6月,完成工程项目的概、预、结算审核共579项,同比减少3.34%;送审金额79.55亿元,同比增加108.85%;审定金额76.62亿元,净核减金额2.93亿元,核减幅度3.68%。八是通过继续完善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开展行事单位资产处置问题整治、开展全区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公务用车管理、实施行事单位经营性资产委托管理等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九是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做好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通过加强宣传贯彻推动会计准则制度全面有效实施、加强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强化对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监管、规范会计人员管理做好支农政策培训等进一步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十是进一步加强财政队伍建设,通过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政治学习教育,推进机关党建工作;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标准和程序抓好平时考核制度落实,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管理;通过开展巡察问题整改,深入对财政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党纪政纪、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组织纪律等多方面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2023年上半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受后新冠疫情时期、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等叠加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税收收入增长乏力,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二是税收增量规模小,非税收入占比过高,且全区可以盘活的非税资源有限,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不利于财政收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三是可用财力有限,而增支因素增多,保工资、保运作、保基本民生压力仍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四是财政资金十分吃紧,融资工作和偿还债务压力越来越大。上述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在2023年下半年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确保全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下半年,新会区财政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省、市、区各级工作部署,围绕推动经济财政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
下半年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促进经济加快复苏
继续加强重点企业调研,切实对企业纾困帮扶。全面、不折不扣地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的新的经济支持政策,积极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确保政策红利落地,切实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落实《新会区2023~2025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继续完善和全面落实新会区扶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好财政各项扶持资金,引导、推动、扶持区内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和高质量发展,培植壮大地方财税源。继续及时做好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安排,支持加快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继续加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推出刺激消费措施,拉动经济触底回升。继续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和新增债券额度,管好用好各项专项债券资金,补充预算资金缺口,解决债务和重点项目短板资金所需。
二、继续抓好财政收支管理,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一)多措并举强化挖潜增收。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收入专班统筹研究、协调联动的作用,强化收支分析研判,精准把握财政运行情况,分组、分类做好经济、税收、非税、国资收入盘活、上级专项申报等指标和工作进度情况监测,形成机制共建、信息共享的协同共治机制。二是全盘统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与财税收入组织,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测和“一企一策”服务,为稳定财税收入下好“先手棋”。三是夯实财力支持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力促产业大发展,从而形成多点支撑、多级增长的财税高质量增收格局。四是加大重点非税收入征管力度,持续与各征收部门沟通联系,加快落实重点地块出让工作;抓好罚没收入、采石场矿业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重点非税收入征收;开展国有资产出租情况摸底,加强对资产出租应缴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二)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提质增效。一是切实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先保障“三保”基本支出和重大项目、民生领域等各类刚性支出。通过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大对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及沉淀低效资金的压减收回力度,严格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求。二是聚焦守牢发展安全底线,坚决兜牢“三保”,夯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根基,统筹资金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严控第三方购买服务和编外人员支出,持续推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加快新增债券资金拨付使用,以“时不待我”的急迫感抓紧项目推进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支出,尽早形成对全区经济的有效拉动;同时,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三、加快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牢牢抓住预算管理改革这个牛鼻子,聚焦提前储备做实项目、聚焦科学精准编制预算、聚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改革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推动财政各项改革措施有效落地。推进镇级财政体制改革,协调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全省数字财政管理平台上线,不断完善全区“数字财政”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预算管理及现代化水平。继续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注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同时要做实做细预算绩效事前评估,做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考评,加强绩效业务培训,开展指标维护,推进绩效目标申报等项工作。
四、继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一)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继续加强财政资金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继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完善财政评审、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决策、咨询专家库,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有实效。全面开展全区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继续加强财务核算监管,强化会计质量监督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切实履行好财会监督主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
(二)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局机关党委、各党支部持续组织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深悟透、入心入脑,切实将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转化为财政部门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继续持之以恒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和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借助巡察整改契机,进一步完善财政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江门市新会区财政局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