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亮点经验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xx财政局

题目:各地如何以高质量财政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资料提供时间:2024-04-15

目录

更多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文章下载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2023年,财政部门加大财政宏观调整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

  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

  王东伟介绍,2023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呈现出5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二是财政支出持续加力。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3年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三是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全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资金规模超过2.2万亿元。

  四是专项债政策效能进一步发挥。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8万亿元,优先支持成熟度比较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2023年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大到11个,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也扩展至15个方面,同时加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有力推动了一批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五是防范风险底线进一步筑牢。一方面,推动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抓实抓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达10.29万亿元。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政策,引导省级下沉财力,共同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释放积极信号,提高政策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王东伟表示,2024年将主要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推动解决好难点堵点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撬动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产业新赛道。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从投资看,要扩大有效益投资,用好相关国债资金,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从消费看,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

  三是着力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四是着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创业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保障。

  五是着力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

  六是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支持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完善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财税政策。

  七是着力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财税政策,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3年,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比如,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累计支持了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应用;安排30亿元支持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首批择优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王东伟表示,2024年,财政部将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增信撬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开拓,有力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3年,中央财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为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一方面,围绕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优化政策供给,优化调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政策,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粮食生产关键节点强化资金支持。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2024年,中央财政将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持续支持种业振兴行动和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强化对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健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说。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2023年,财政部门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加大绩效监控力度,提升绩效评价质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做好绩效信息报告和公开。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更好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人民日报 2024-2-2

 

 

昭通市以高质量财政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下载

昭通市以高质量财政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纪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绩满满、信心满满、责任满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让人特别振奋。”在今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永善代表团讨论会场里,市人大代表刘建忠激动地说道。

2023年,昭通市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三个定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全力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围绕“钱从哪里来”,守好“钱袋子”

“昭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属于典型的财政穷市,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4.3亿元,与毗邻州市相比,仅为曲靖的49.2%、宜宾的26.9%、泸州的38.6%、凉山的37%、毕节的62.1%,财政运行负担沉重。”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王天品这样介绍。2023年昭通市突出财源培植、向上争取、财政金融协同三个重点,全力提升财政综合实力。

财源是财政之基、发展之源,财源建设是做大财政“蛋糕”、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抓手”。昭通市狠抓财源培植,延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2.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万余户,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23条,落实奖补资金4.5亿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强化财税联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2023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5.4亿元,增长46.5%。加大非税收入清缴、存量资金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处置、国有土地出让力度,非税收入完成40.5亿元,增长36.7%;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5.5亿元,增长61.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9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42.6%,同口径增长12.6%,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收入规模在全省排名跃升两位,至第五位。

昭通财政对上级依赖度长期高达82%,争取上级支持是夯实地方财政基础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汇报争取支持,市财政局建立向上级争取考核机制,班子成员带队到省财政厅汇报176人次,争取成效十分明显。2023年,上级共下达昭通市转移支付补助497.1亿元、衔接资金56.8亿元、新增专项债券90.9亿元、预算内投资23.9亿元,规模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一、第三、第三,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财政强则经济稳,金融活则经济活,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昭通市牢固树立“三保靠财资、建设靠融资、发展靠引资”的理念,推动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召开昭通市政银企座谈会,与24家驻滇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5家银行未来五年将为昭通提供不低于5100亿元的意向性金融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昭通高速公路131.47亿元有息债务进行展期、降息,有力缓释存量债务风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为资本金的撬动带动作用,设立1.8亿元财政贴息资金和0.9亿元奖补资金,引导市场主体用好财政金融政策,推动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中央和省定点帮扶资金等扶持的经营性项目全覆盖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注入金融活力。

围绕“钱花到哪里去”,算好“经济账”

2023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追赶跨越发展重任,昭通市更加注重财政资源统筹,强化支出强度,全力推动“六大战略”和“产、城、人”三篇文章取得积极进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75.4亿元,同比增长7.3%,支出总额排名全省第二位,增幅排名第三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是壮大经济实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昭通市聚焦“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统筹衔接资金38.9亿元,支持实施239个产业项目,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由种养业向精深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90.55亿元,同比增长3.6%。统筹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32亿元支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三个千亿元级”产业发展,合盛硅、旗滨玻璃等一大批项目有序推进,一条“电”好基础、从“磷”起步、“硅”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逐渐成形。统筹各类资金4.1亿元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1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持续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示范样板。

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质效齐增的强大引擎,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围绕把昭通古城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安排古城保护专项资金1.4亿元、古城公司注册资本金0.5亿元,李耀庭家庙、迟家大院、陕西会馆等文物修缮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聚焦做强做特做优做美县城,争取专项债18.5亿元、中央省预算内投资8.3亿元、其他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和城乡绿美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9个,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建成开园,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3个、省级卫生县城8个。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昭通市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全年民生支出47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教育支出118.4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62所,新增学位5.3万个。投入就业创业资金5.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15万人。发放城乡低保、农村特困补助、城乡医疗救助、农村生活救助等资金超过38亿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投入衔接资金13.4亿元,实施到人到户项目82个,直接受益人数达69.4万人,人均增收1930元。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贴等6.6亿元。

围绕“钱花得怎么样”,打好“铁算盘”

“越是没有钱,就越是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争取把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甚至三分钱的效果。”昭通市财政局绩效管理科科长尹伟这样说道。

脱贫攻坚结束后,党中央提出设立5年过渡期,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昭通市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每年上级下达昭通衔接资金规模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如何把握好过渡期的好政策,改变脱贫攻坚期间“撒胡椒面”的帮扶模式,提升衔接资金使用效益,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是摆在昭通面前必须立即回答的一道“必答题”。

昭通市聚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对全市10个帮扶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发现存在资金投向不精准、产业扶持重点不突出、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能出现过渡期政策结束后,全市农业产业发展不成规模、农民收入“断崖式”下降等风险。对此,市财政局副局长郑成才深有感触,他说:“如果按照之前的做法,每年五六十亿元的资金,简单采取发钱发物的方式或者扶持种养业基地,短时间看,群众收入可能增加了,但2025年以后,政策取消了,没有了这笔资金,群众增收没有来源,种养业规模虽然扩大了,但没有精深加工业,群众依旧增产不增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昭通市树立“更多依靠产业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理念,2023年初创新出台《昭通市关于进一步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的十二条措施(2023—2025年)》,要求各县(市、区)2023—2025年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分别不低于60%、65%、70%,各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产业资金重点投入精深加工市场主体,原则上不再补贴种养业环节,所有项目必须经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批复方可实施,确保聚焦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六大高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资源做产业、集中效益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优势作用。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此高度肯定,以简报形式上报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并印发全国各省(区、市)学习推广,并促成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十二条措施已成为昭通又一张亮丽名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踏上新征程,昭通市将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上,用党委、政府的“紧日子”换人民的“好日子”,用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换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奋力谱写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昭通日报 2024-2-29

 

 

新乡市财政局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新乡市财政局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新乡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守正创新,通过明确“风向标”、织密“防护网”、实现“大提升”,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新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主动出击,明确财会监督“风向标”

  坚持党对财会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新时代财会监督职能定位,为财政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局党组靠前指挥,建立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指导制定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九项重点任务,夯实“管资金、管绩效、管资产、管财务”全链条管理责任,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督的大监督格局。另一方面,选优配强,完善队伍建设。深化“财政干部都是财会监督员”的理念,打破业务界限,组建财政支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四大专班,加强对市县监督队伍的指导,建立分类型、分领域高层次财会监督人才库,建强专业执法、中介机构等财会监督人才队伍,为财会监督提供高标准人才保障。

  二、突出协同作战,织密财会监督“防护网”

  坚持把财会监督工作作为全市性工作和全局性工程,跳出部门思维,加强协同联动贯通协调,持续在“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发力,推动构建财会监督体系。一是强化内部协同。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和业务科室常态化监督作用,前移监督关口,推动日常监督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相结合,提高发现问题、防范风险的能力,做好“应尽职责”,实现监督管理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二是加强纵向联动。推动建立财会监督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对下加强督促指导,对上积极请示汇报,扎实开展预决算公开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中央、省投资项目专项检查等,夯实财会监督职能。三是推动贯通协调。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与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协同发力,加强成果共用。同时,强化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作,有效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监督合力。

  三、紧盯关键环节,实现财会监督“大提升”

坚持把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重点工作贯彻落实作为首要任务,并以“二马”工作机制为抓手,做到上级工作部署到哪里,财会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一是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强监督。围绕项目组织实施、资金拨付管理及资金使用效益等,对2022年度中央、省涉及重点民生领域的6个投资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并通过出具工作提醒函给出整改意见,切实提高财经纪律的严肃性、震慑力。二是聚焦会计信息质量强监督。牢牢抓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牛鼻子”,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选取8家部门(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条梳理、查根溯源、督促整改,不断强化财会监督执法权威。三是聚焦预算绩效管理强监督。强化绩效约束,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完成2023年度项目及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审核、重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绩效自评工作,并进一步完善问题整改、预算挂钩、监督问责等结果运用方式,实现财会监督与绩效评价深度融合。

腾讯网 2024-2-1

 

 

蓝佛安: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文章下载

蓝佛安: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记者: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持续显效,为稳定宏观经济提供支撑?

  蓝佛安: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事关财政事业发展的重大长远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指针、指南、指引。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指向,对赤字规模、税费支持政策、政府债券使用、重点领域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

  一是科学确定赤字率水平,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赤字率是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我们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水平,既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满足实际需要,又“留有后手”,为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挑战留出空间。2023年年初,按照党中央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部署,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年中,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无论从支持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看,还是从防灾减灾救灾长远计,都必须及时有力应对。四季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应地,全国财政赤字率从3%提高到3.8%左右。虽然赤字率提升了,但我国政府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这些年,通过合理安排赤字规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较大力度,从2012年的12.6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6.1万亿元,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政策落实。

  二是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减税降费兼具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属性,既能扩大总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又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潜在增长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这些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政策相结合,既立足长远深化税制改革,又着眼当下强化税收政策调节。我们接连打出营改增、个人所得税改革、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清理规范收费和基金等政策“组合拳”,2023年进一步突出前瞻性、连续性、精准性,对税费优惠政策延续的延续、优化的优化,特别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将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等,体现对制造业的精准支持。

  三是管好用好专项债券,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在政府投资工具中,专项债券既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财政工具,也是地方政府补短板、增后劲、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这是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力工具”。2020年以来,我们累计新增安排专项债券14.6万亿元,支持了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2023年安排新增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500亿元,充分考虑各地财力状况、债务风险水平等因素,重点向经济大省和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倾斜,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不“撒胡椒面”。初步统计,2023年发行的专项债券中,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超过3000亿元,占发行总额比例超过9%,预计拉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除了上述三大政策工具,我们还综合运用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调节,包括转移支付、政府采购、财政贴息等。比如,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占到一国GDP的10%—15%,是国内市场最大的采购主体。针对中小企业在采购活动中相对弱势的情况,我们制定出台预留份额政策,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2018—2022年,授予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合同占政府采购总金额75%左右,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稳定支持。再如,我们推动基本建成包括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内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记者:新一年,如何认识当前经济财政形势?

  蓝佛安: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呈现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三高一低”态势,一些国家宏观政策在控通胀、稳增长、防风险之间艰难权衡,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债务违约等严峻风险挑战。相比而言,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长远一点看,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

  财政与经济密切相关。受益于经济恢复向好以及2022年基数等因素,2023年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与经济运行态势大体一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7.9%,符合预期,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4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6.5%、12.2%、11.9%,31个省份收入普遍实现增长。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5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教育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5.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总的来说,2023年,在严峻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充分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的正确性预见性,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复杂多变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娴熟能力。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只要我们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请介绍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

  蓝佛安: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

  “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在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原则下,继续安排适当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特别是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四是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统筹宏观调控、财政可持续和优化税制的需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同时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一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上下功夫,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下功夫,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又下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将使用效果不好的资金腾出来用于保重点,防止支出固化僵化,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三是在强化绩效管理上下功夫,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链条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在严肃财经纪律上下功夫,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五是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有效应对风险隐患,确保财政行稳致远。六是在强化政策协同发力上下功夫,使财政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保持取向一致、同频共振,放大组合效应。

  记者:下一步,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政策将如何进一步发力?

  蓝佛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财政部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一是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进一步研究鼓励和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着力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补助地方资金、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等,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带动全社会投资。积极参与国际财经交流合作,发挥好关税等政策作用,支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二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调整优化使用方向,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运用专项资金、政府采购、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政策,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差异化财税政策,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保持投入力度,围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发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之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均衡性。始终把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支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支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物古籍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力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日报 2024-2-18

 

 

广东出台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力服务保障 文章下载

广东出台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力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

  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体制规范性水平,深化改革再造财政体制机制新优势,努力推动在财政体制改革发展上走在前列,全力支持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建立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

  针对广东省县域较为薄弱的实际,广东省财政重点聚焦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将财政省直管县扩围至全省57个县(市),研究实施省财政在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财政结算、库款调度和项目申报5个方面直接联系到县(市),促进财政资源下沉,让基层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和财政保障能力。

  在全面推开财政省直管县的同时,压实地级市对县(市)财政的管理、帮扶和指导责任,研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欠发达地级市对县(市)财力补助、库款调度、政策指导等情况与转移支付挂钩,地级市对县(市)帮助越大、管理越好,获得的补助越多,激励地级市更好地促进辖区内财力均衡,提高辖区内财政管理水平,形成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此外,广东省财政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力和库款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三保”专户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通过“数字财政”系统建立基层财政运行“监控-预警-处置”管理闭环,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按照“谁发展得好、财政资金就奖励谁”的政策导向,围绕“百千万工程”分类考核体系,广东省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各地比学赶超、赛龙夺锦。

  推动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继续坚持分税分成财政体制。落实中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一基本原则,省与市县继续严格按税种、按比例分享收入,各级收入划分保持稳定、公平和规范。重点完善市以下收入划分体制,逐步清理规范各地与分税分成、分级入库要求不一致的收入划分做法,稳步统一市内同一税费收入在市与所辖区之间的归属和分享比例,促进财政体制规范有序,优化横向财力分布。

  二是巩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对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市、区,下同)、少数民族县基本公共服务共同财政事权承担100%支出责任;对北部生态发展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其他县承担85%支出责任。推广基本公共服务共同财政事权分类分档、按比例分担财政支出责任的管理机制,探索推进同一市县不同领域的财政支出责任分担比例统一,促进分担比例统一科学,减轻基层支出压力。

  三是夯实财政转移支付调节功能。围绕“兜底线、促均衡、保重点”目标,加大对老区苏区、民族地区、生态地区、省际边界地区等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健全“钱随人走”转移支付机制,一般性转移支付充分考虑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促进资金分配与人口流动挂钩,实现在资金分配中对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一视同仁,推动财政资源配置“跟人走、可携带”。

  四是完善专项领域转移支付。落实“先有项目后有预算”管财理财理念,推动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改革,编早编细编实年度预算,分类做实预算项目,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分类施策完善重点平台专项补助政策,对中央和省明确需给予支持的国家级重大平台和老区苏区等特殊地区,通过项目制继续支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对其他发展平台核定专项补助基数,并纳入转移支付体系给予规范支持。

  突出规范统一,提升全省“一盘棋”管理效能

  广东省财政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关于“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要求,稳步推动各地将财力较为困难、管理能力薄弱的乡镇纳入乡财县管范围。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确保有效履行乡镇财政职能。强化县级政府对财力薄弱乡镇财政支出的保障和预算约束,防范化解乡镇财政运行风险,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结合开发区在财政管理方面缺乏制度规范的实际情况,广东省财政对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规范,明确开发区预决算归属层级、列示方式,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政制度支撑。加强开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派出机构举债融资约束。压实市县政府对开发区的管理主体责任,统筹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行和辖区民生社会事务管理。

此外,广东省财政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常抓不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消除违法违规举债融资产生土壤。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经济大盘、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储备机制,对项目闲置资金及时组织调整,对使用管理不佳的地区收回部分额度重新分配,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南方网 2024-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