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这一年,佛山做了这些工作
从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到全民行动
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理
佛山正在逐步探索
和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全新工作模式
并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佛山经验
垃圾分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如何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随着《管理办法》实施一周年,截至目前,佛山市32个镇街共6863个生活垃圾产生源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2022年4月1日,《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启动仪式。/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推行垃圾分类
佛山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公众落实垃圾分类要求,可以有效减少生活垃圾处置量,缓解处置设施建设压力,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佛山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谈及佛山一年前实施《管理办法》的初衷和考量时,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直言,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是一件事关全局、事关未来、事关民心的大事。
据统计,2015~2019年,佛山市生活垃圾平均日清运量由8988吨/日上升到11951吨/日,年增长率达到7%以上。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由于诸多原因难以落地和持续正常稳定运行。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大,传统混收混装的处理模式已不能妥善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轮深入调研和反复科学论证,佛山市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探索转变生活垃圾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源头减少产生-中端分类收运-末端资源处理”的垃圾管理新模式,进而实现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和有效利用率。
三水时代南湾小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部门供图
随着《管理办法》实施一周年,目前佛山市初步构建了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并实施不分类拒收、楼层撤桶、桶边督导、定时定点投放等若干创新性举措,成功打造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佛山模式”。
经测算,《管理办法》的实施促进佛山市2022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预期指标。
政府高位推动
部门合力参与
垃圾分类,事关你我他,需要各部门合力参与。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后,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佛山市通过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和行业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力促垃圾分类工作走深做实。
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调研部署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季度性召开联席会议或督导调研,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导检查”纳入《佛山市2022年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并纳入市委“一月三问”机制,确保高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围绕“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工作核心,佛山市建立包含市教育局、住建局、商务局、邮政管理局等25个部门的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印发相关行业垃圾分类指导文件。
其中,市邮政管理局印发的《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快递服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推动佛山市全面实现了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市商务局印发的《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2022-2025)》,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相衔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佛山市营造良好氛围,多举措调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部门供图
除了多部门联动,协同细化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佛山市还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具体措施,并细化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可操作性。目前,市垃圾分类办公室以旧衣物回收为突破口,逐个品类深化资源回收利用。
据统计,2022年全市前端回收旧衣物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已达60余家,共投放回收箱体4408个,全年回收量约1784吨;同时,全市还设有分拣中心23个、打包网点9个、已备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334家,以及1家垃圾分拣交易中心和1家综合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有力地推动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工作做实做细。
加强难点攻坚
实现楼层撤桶
2022年,市垃圾分类办公室专题部署楼层撤桶工作,各区垃圾分类办公室针对任务目标积极组织社区居委、物业公司、业主代表、清洁收运服务公司开展专项讨论和入户宣传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制定总体方案,加强收运和清洁频次,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楼层撤桶实施方案。
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前往居民小区,开展调研及入户宣传,进一步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深入探讨如何破解业主思想关、物业服务关、清运管理关、维稳沟通关四个难关,为实现楼层撤桶奠定基础。
此外,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确定2022年3月为《管理办法》宣传月,并在各区开展《管理办法》专题宣贯活动,在主流媒体发布“楼层撤桶十问十答”,连续举办11场物业小区垃圾分类现场会,组织近500个物业小区负责人到南海标杆物业小区及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参观体验。
经过一系列攻坚克难,2022年6月底,全市11个街道1215个居民区提前完成楼层撤桶。12月底,全市32个镇街1699个居民区实现楼层撤桶。同时,物业小区进一步落实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
完善硬件建设
强化处理能力
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前端分类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是关键。对此,近年来,佛山市各级垃圾分类办公室主动加大包括住宅小区在内的各垃圾收集点分类投放设施建设。
走进禅城区鸿业新天地小区,小区内错落有致的四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亭十分醒目。通过废旧衣物回收企业在小区内合理规范设立结合“桶桶超人”IP元素的旧衣物回收箱后,居民可用支付宝扫码投放旧衣物,获取公益用途的环保金和蚂蚁森林能量。
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全市32个镇街共6863个生活垃圾产生源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覆盖。同时,佛山市还在1717个居民区内安装有3516个垃圾分类亭,并为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遮雨、照明、洗手等便民功能设施。
南海区桂城街道万锦豪园小区智能垃圾箱。/佛山日报记者宋世伟摄
除了强化分类投放管理,佛山市还主动加强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在收运环节,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加快新建和改造提升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运输等配套设施,建设村(居)专门垃圾收集点(屋),实现“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形成“村收-镇运-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全面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
据统计,2022年,全市共配套分类收运车辆2600辆,生活垃圾收集站489个,生活垃圾转运站(中转站)31个。
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市正在努力推进三水绿色环保项目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的目标。
发动全民参与
营造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是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如何有效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和理念,是推广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的堵点之一。
近年来,市、区两级垃圾分类办公室通过党建引领和强化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
禅城区丽日玫瑰名城小区内,市民正在分类投放垃圾。/资料图片
3月10日,三水区城市大清洁专项行动暨生活垃圾分类进网格启动仪式举行,生活垃圾分类进网格以桥头社区为试点,发挥全科网格优势,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
仪式上,山水一品党群服务队、恒达党群服务队等8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获授旗。据悉,后续桥头社区将划分8个网格片区,由两委干部包干,激活各网格党群力量,组建起超400人的党员楼长队伍与超100人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
“桥头社区开展全科网格经验丰富,希望借助该模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活动现场,三水区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后续将通过依托全科网格化治理体系,开展入户宣传、桶边督导、垃圾分类兴趣课堂等活动,利用每月居民垃圾分类议事会等,持续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其实,像这样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党建引领促成共识,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故事还有许多。
目前,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已联合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分别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佛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借此健全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组织联动机制,强化各类宣传方式。
据统计,2022年全市共发动志愿者26706人次,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11545场,累计实现入户宣传达110.94万户,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
广东环卫20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