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精准扶贫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扶贫办

题目: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资料提供时间:2023-03-10

目录

更多

云南牟定:“四轮驱动”促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文章下载

云南牟定:“四轮驱动”促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云南省牟定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紧扣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这一主线,充分调动部门、乡镇、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坚持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个轮子”一起转,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

2022年,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0元,同比增长7.9%;脱贫人口3368户11384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0077.86元,增长17.29%,其中,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的全部清零,2万元以上的达1639户5314人,占脱贫人口的46.68%。

实施产业发展全覆盖,促进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坚持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思路,规划粮食、油料、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现代农业种植,发展核桃、云南红梨、猕猴桃、冬早桃、江红李、火龙果等经济林果10.3万亩。争取到位财政衔接资金、沪滇帮扶资金8725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0个,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占比达55%。发放小额信贷资金6224万元,扶持1309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7家、家庭农场5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35个,把脱贫户绑定在合作社,把合作社绑定到龙头企业。

2022年,全县种植经济作物33.13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8亿元,同比增长20.1%。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达2973.5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5%,增长18.06%。

开展就业帮扶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

坚持把扩大就业拉动增收作为根本之策,发挥牟定匠人之乡传统优势,突出建工、保安、家政服务、特色种植和畜禽养殖5个培训重点,精准组织实施各类培训3.58万人次,着力打造牟定劳务品牌。

202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11.47万人,转移就业8.7万人。开发乡村保洁员、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657个,全年兑付岗位补贴1590.72万元。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达15190.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6%,比上年增长19.43%。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财产性收入逐步增长

坚持把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促农增收的突破口,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完成1434个产权单位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登记资产13.08亿元。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清理扶贫资产15.23亿元,其中公益性扶贫资产10.44亿元,经营性扶贫资产1.05亿元,到户类扶贫资产3.74亿元。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3.28万亩,亩均年增收270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5.1万亩,实现土地租金收入4080万元。

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财产性收入达244.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比上年增长53.27%。

精准落实惠民惠农政策,促进转移性收入保持稳定

坚持把保障群众的政策红利作为增加收入的有效补充,认真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清查。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涉农政策,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258万元,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51.23万元,草原生态补贴290.1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20万元。

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转移性收入达1670.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与上年同比下降2.92%。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均实现稳定增长,需政府兜底保障人口逐步缩小。

云南网2023-02-10

 

 

济源市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文章下载

济源市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1月18日,河南济源市王屋镇西门村薯乐民农业专业合作社里,村民们正忙着加工粉条。“春节前是粉条销售高峰,我们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合作社理事长李贺说。

“以前种红薯,一亩地最多收入2000元。现在有了合作社,把红薯加工成粉条出售,一亩地可以收入四五千元。”张敬钢原是村里的贫困户。2019年,村里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12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如今,张敬钢收入提高了,干劲更足了,成为全村的致富能手。

谭庄咸鸭蛋、西门粉条、桃花洞五谷粉、北桐村黑玉米、柳峪沟香油……昔日的贫困村里,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兴起。脱贫户们竞相发展特色产业,铆足干劲奔向致富路。

近年来,济源把产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招,积极引导脱贫村发展蔬菜制种、高山蔬菜、优质烟草、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培育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建设省级蔬菜种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30余个脱贫村发展制种产业,实现了镇镇有优势产业、村村有特色产业。

“我们就是要将小鸭蛋做成富民的金蛋蛋。”济源市妇联驻谭庄村第一书记陈玉娟说。2022年,谭庄华溪蛋制品加工厂销售额50余万元,净利润近10万元。凭着不起眼的咸鸭蛋,谭庄村成了济源农村集体经济擂台赛山区组的擂主。

“有活干,有钱赚,真好!”正在包装咸鸭蛋的村民赵秋香笑呵呵地说。赵秋香原是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她搞起了蔬菜制种。华溪蛋制品加工厂建成后,她又进厂当起了工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济源是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蔬菜良种繁育面积36万亩,蔬菜制种类别30余类、400多个品种。济源充分发挥绿茵种业公司的龙头企业作用,在王屋山区建设省级蔬菜种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30余个脱贫村、1.5万多农户发展制种产业。

优势产业效益如何直达农户,带动群众增收?济源推动实现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围绕产业帮扶、合作社带贫、龙头企业“联镇带村”项目等,制定利益联结、收益分配使用等管理办法,加强全流程监管。脱贫户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发展产业、销售农产品等渠道,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增加收入。2022年,济源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0950.3元,较上年增长17.9%;监测户人均纯收入13639.3元,较上年增长36.5%,脱贫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济源还创新设立产业扶贫基金,推动脱贫村、有脱贫户的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2022年该基金规模达3066万元,扶持的3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100%。全年安排产业项目衔接资金5136万元,实施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核桃产业示范园、农村电商平台等25个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资产收益二次分配等方式,带动1297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73万元。

经济日报2023-01-30

 

 

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文章下载

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既是新征程上我们党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庄严承诺,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为我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认真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抓紧抓实防止返贫这个底线,做到“衔接实”。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确保工作、政策、机构队伍等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把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坚决克服松懈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好脱贫成果“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决不让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分类管理模式,立足一个“早”字,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用足用好过渡期政策,抓住机遇,让政策红利最大程度得到释放。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做好扶贫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后续使用和收益分配工作,完善收益分配和监督处置机制,确保资产收益主要用于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对造成扶贫资产流失的,必须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做到“钱包鼓”。让广大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坚持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两条腿”走路,在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上见真章、求实效。要通过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招商引资、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合作社等方式,为农牧民提供多种就地就近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有钱赚。要有力有序组织好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平台,让群众能够走得出、务工稳。另一方面,要完善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以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与农牧民利益的联结机制。站稳群众立场,与农牧民坐在一边,让农牧民参与进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最大限度把增值点留给当地、留给农牧民,确保农牧户收入与企业利润同步增长。

突出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龙头,做到“结构优”。产业兴旺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要扎实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让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要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下功夫,下大气力抓好农牧产品深加工,引育一批农牧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贯通“产加销”,拉长产业链,不断提升农牧产品附加值,培育打造一批绿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要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下功夫,努力把农牧产品“量”的优势转化成为“质”的提升,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用心用力抓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让“老字号”变成新名牌、焕发新光彩。要在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下功夫,补齐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短板,用现代科技为农牧业强力赋能,让农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做到“服务好”。完善通达的基础设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保障。要持续用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有”向“优”、由“少”向“多”转变,向均等化、一体化方向转变。统筹抓好路、水、电、网、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服务供给,让农牧民生产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到“措施优”。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要以最严的要求、最硬的措施、最强的执行力,稳耕地、稳粮田、稳粮食生产、稳粮食价格、稳扶持政策,努力在保护耕地和提升地力、核心种源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新突破,以实干精神和实践成效筑牢粮食安全这条底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牧区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蕴藏着勃勃生机,孕育着无限希望。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铆足干劲、矢志奋斗,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抓紧抓实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绘出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工网2023-02-07

 

 

农技专家开“良方” 农户增收信心足 文章下载

农技专家开“良方” 农户增收信心足

1月28日一大早,高邑县田源家庭农场就迎来了两位老朋友——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设施栽培研究室主任师建华和农艺师王丹丹。近两年,她们以省级科技特派员身份对高邑县设施蔬菜种植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指导。

“这批番茄苗是我们盯着种植户在节前种下的,现在是番茄生长关键期,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幼苗生长,防范晚疫病到了关键节点,我们今天专门来看看,帮他们支支招。”走进大棚,师建华把起雾的眼镜摘下来擦擦,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番茄苗前,蹲下来认真查看长势。

“有光照就有温度,再结合水肥一体化管控技术,这番茄3月份结果不成问题。”看着一株株小苗长势喜人,师建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仔细叮嘱,“棚内要做好通风,注意防范晚疫病,特别需要多关注一下南边的放风口。”

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立军连连点头,“听师老师这么说,我们心里就踏实了,下一步按照师老师制定的方案好好管理,准能有个好收成。”

走出田源家庭农场,师建华和王丹丹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农场。师建华负责“把脉开方”,王丹丹则对不同的番茄苗进行拍照,记录长势,以便后期指导和技术研究。

“这两年,我们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带领农户发展新型农业。”高邑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张进才介绍,2022年以来,高邑县农业农村局与石家庄市农科院设施栽培团队紧密合作,服务设施农业1000亩地,带动100余户菜农增收。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师建华团队对高邑县设施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由“治疗”转为“预防”,并推广应用了基质栽培、绿色防控、智慧管理等多项最新技术和成果。高邑县农业农村局还将这些技术与操作规范制成台历,逐一发送到种植户手中。

“丹丹你快来看,我们的绿色食品证书下来了,核准产量820吨。”得知科技特派员来了,高邑县和阳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惠志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她们。

王惠志告诉记者,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大棚种植番茄应用了生物防控技术和熊蜂授粉技术,在亩产量增加10%的基础上,番茄品质大幅提升,因此才能获得绿色食品认定。

“我们种植户现在思路都转变了,种菜讲科学,品质有保障,市场有销路,今年还继续跟着科技特派员干。”王惠志信心满满。

如今,包括师建华在内,石家庄市农科院组建起以44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9名“三区人才”为核心的19个科技服务团队,覆盖全市21个县(市)区。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年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达15万人次。

河北日报2023-02-02

 

 

科技助农又兴农 拉祜山乡增收快 文章下载

科技助农又兴农 拉祜山乡增收快

春节刚过,拉祜族妇女杨会玲就来到村里的蓝莓基地务工。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去年引进的产业项目,2000多亩蓝莓全部采用水肥一体的大棚设施农业模式,种植第一年就实现挂果采摘,春节前售价高达每公斤300元,亩产值超过10万元。

“第一个月练采摘技术,公司给保底工资3000元。现在熟练了,可以拿计件工资,一天下来收入150元应该没问题。”杨会玲说,蓝莓采摘需要大量用工,现在自己一年有半年时间在蓝莓基地务工,单这一项就能收入2万多元,再管护好家里的田地、搞好特色养殖,收入更多了。

澜沧县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现代农业项目。林下三七、数字蓝莓、菌草产业等新产业落地结果,茶叶、甘蔗、畜牧等老产业提质增效,“科技+产业”支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7亿元,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的11624元增加到14682元。

一个团队

“农民院士”带来致富希望

在澜沧县的村村寨寨和产业基地,总能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的身影。调研发展路径,破解产业难题,培训农民技能,从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以来,帮扶团队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为澜沧县量身定制发展产业。

朱有勇院士长期住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在村里建起了产业示范基地,帮助农民用冬闲田种上冬季马铃薯,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开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努力让农民人人都有技能,家家都能有好收成。

“过去从没想过种马铃薯也能增收。我参加了朱院士开办的冬季马铃薯种植培训班后,家里的冬闲田从此成了增收田。”蒿枝坝二组的拉祜族村民刘石保十分感慨,去年种了3亩,收入将近2万元,今年种植面积增加到了5亩,再过两个月就能开挖销售,有望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

尝到了甜头,刘石保又跟着院士团队种起了旱稻。去年,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首次开展杂交旱稻试验示范种植,刘石保种了9亩,收割测产时最高亩产达690公斤,共收获了100袋大米。实现了在同一块土地上“冬季马铃薯鼓起钱袋子,夏季杂交旱稻满了米袋子”。

如今,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县示范推广的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水稻旱种等特色产业在拉祜山乡结出硕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好产业。同时,还通过院士指导班、科技特派员等帮扶机制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

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和朱有勇院士团队带动下,众多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加入澜沧帮扶行动,多次深入澜沧开展现场调研。邓秀新院士带来了柠檬优质种植技术,印遇龙院士在澜沧开展黑猪选育与推广项目,刘仲华院士为澜沧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黄璐琦院士成为澜沧县科技特派团顾问……在人才科技的助力下,当地产业前景好,农民增收快。

两项支撑

“科技+产业”培育联农新主体

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澜沧县加快院士专家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动茶叶、咖啡、甘蔗、畜牧、果蔬、生物药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群化发展,先后建成巨菌草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千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基地,以产业龙头联农带农助农增收。

种下一株巨菌草,长出一个新农庄。在澜沧县东回镇菌草循环产业示范园,从菌草种植出发,可以用菌草作为生态饲草发展养牛、养羊,甚至养鱼的养殖业,也可以用菌草作为基质栽培瓜果,农民群众不仅能种植菌草增收,也能通过自己创业成为“新农人”。

“种植菌草交回公司,每亩收入可达6000多元,收益不错。农户也可以不交回菌草,自己发展菌草养牛增收。”示范园基地总经理助理李羊春说。去年,澜沧县引进中林中福(云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广菌草技术,目前已在全县推广种植菌草3000多亩。公司秉持让农业不再难做的理念,在东回镇建设菌草产业示范园,为农民群众探索菌草产业助农增收可推广路径,巨菌草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草、幸福草。

走进菌草养牛示范区域,菌草除了作为肉牛饲草外,牛舍里还用菌草和锯末混合发酵做成牛床,菌草内的微生物能有效抑制病菌、分解牛粪,病菌少了,牛舍也不臭了;在果蔬智能栽培种植区域,实现水、肥、菌一体化无土栽培,6个品种的果蔬在菌草基质栽培篮里已经开始挂果,以种植番茄为例,预计亩产可达10吨。通过菌草循环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农业不缺肥,养殖无污染”。

目前,澜沧已先后引进中林中福、云天化、蓝百旺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培育农业市场主体7187户,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8户(亿元以上3户)。全县2.66万户9.75万脱贫人口与243个合作社,243个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现“双绑”,“双绑”覆盖率达97.2%。有效破解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经营分散、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困扰,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带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收致富。

拓宽渠道

增收路子越走越稳

在东回镇班利村思茅松林下,拉祜族群众龚建文正在收捡飘落的松针,一层层铺在垄墒上,然后拔草、浇水,精心呵护着林下的“宝贝”。

“这一垄一垄的土里种的是三七,春节前刚剪了苗,再过一个月左右才能出苗。这些三七都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种植的有机三七,产值较高。”龚建文和周边村民一道管理的这片林下三七地共有100亩,是深圳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一年多前种下的,预计今年12月可以开挖。近年来,公司在澜沧累计种植林下三七1095亩,实现有机三七产量40吨、综合产值1.2亿元。

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是朱有勇院士团队科技成果,按照朱有勇院士团队制定的《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朱有勇将自己的技术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和个人使用,种植企业将按照销售利润的15%返利村集体,分给当地村民;企业在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优先聘用当地农户,使农户获得稳定的林地租金、务工收入。

目前,澜沧县累计种植林下三七1.21万亩,有机三七产量348吨、产值6.96亿元,覆盖10个乡(镇)15个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激励奖励等方式,带动农户2889户10400人,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

澜沧县构建农民收入保障机制,系紧联农带农纽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联农带农联得实、联得紧、联得长、联得牢。采取订单收购、就业务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引导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获得保底收益、参与分红和增加工资收入,实现帮扶从资金到资本或资产的转变,推动脱贫人口多种渠道增收。

云南日报2023-02-07

 

 

牟定县坚持“四轮驱动”促农村居民 (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文章下载

牟定县坚持“四轮驱动”促农村居民 (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牟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工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过程中,切实加强“党建引领力、政策执行力、干部挂包力、群众内生动力和社会帮扶力”建设,充分调动部门、乡镇、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坚持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个轮子”一起转,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

2022年,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0元,同比增长7.9%;脱贫人口3368户11384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0077.86元,增长17.29%,其中,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的全部清零,2万元以上的达1639户5314人,占脱贫人口的46.68%。

(一)实施产业发展全覆盖,促进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坚持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思路,规划形成“2+8”(粮食作物种植36.8万亩,产量11.8万吨,产值4.54亿元;油料作物种植8.8万亩,产量1.48万吨,产值1.03亿元;烤烟种植4.25万亩,产值1.97亿元,烟叶税4338.62万元;腐乳产量1万吨,产值3.1亿元;生猪存栏19.8万头,出栏21万头;肉牛存栏3.73万头,出栏1.4万头,其中:1130户脱贫户发展肉牛养殖4158头,出栏1218头;蔬菜15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7.3亿元;水果5.32万亩,产量3.26万吨,产值1.8亿元;花卉1.57万亩,产量2.8亿枝,产值1.1亿元;中药材0.8万亩,产量0.4万吨,产值0.51亿元和食用菌570亩,产量248吨,产值930万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核桃、云南红梨、猕猴桃、冬早桃、江红李、火龙果等经济林果10.3万亩。

争取到位财政衔接资金、沪滇帮扶资金8725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0个,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占比达55%。发放小额信贷资金6224万元,扶持1309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7家、家庭农场5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35个,把脱贫户绑定在合作社,把合作社绑定到龙头企业。

2022年,全县种植经济作物33.13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8亿元,同比增长20.1%。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达2973.5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5%,增长18.06%。

(二)开展就业帮扶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坚持把扩大就业拉动增收作为根本之策,发挥牟定匠人之乡传统优势,突出建工、保安、家政服务、特色种植和畜禽养殖5个培训重点,精准组织实施各类培训3.58万人次,着力打造牟定劳务品牌。

202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11.47万人,转移就业8.7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166人,转移就业5954人,比上年同比增加754人,转移率达83.1%,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478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995人)。开发乡村保洁员、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657个,全年兑付岗位补贴1590.72万元。

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达15190.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6%,比上年增长19.43%。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财产性收入逐步增长。坚持把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促农增收的突破口,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完成1434个产权单位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登记资产13.08亿元。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清理扶贫资产15.23亿元,其中公益性扶贫资产10.44亿元,经营性扶贫资产1.05亿元,到户类扶贫资产3.74亿元。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3.28万亩,亩均年增收270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5.1万亩,实现土地租金收入4080万元。

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财产性收入达244.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比上年增长53.27%。

(四)精准落实惠民惠农政策,促进转移性收入保持稳定。坚持把保障群众的政策红利作为增加收入的有效补充,认真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清查。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涉农政策,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258万元,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51.23万元,草原生态补贴290.1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20万元(其中:兑付脱贫人口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956.63万元)。

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转移性收入达1670.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与上年同比下降2.92%。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均实现稳定增长,需政府兜底保障人口逐步缩小。

牟定网2023-02-10

 

 

刘焕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刘焕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2023年,如何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工作?农民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2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中,65.3%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达到3277.9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低收入组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今年开始,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在总结各地执行情况基础上,对《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指南(试行)》进行修订完善并正式印发实施。”刘焕鑫强调,结合实际制作政策“明白纸”,推行“一码通”,努力让所有农户都了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同时,在通过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3个渠道开展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用好“12317”等平台,及时核实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不漏一户一人。

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工作计划安排,2023年第二季度将在全国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时解决因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引发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要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我们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5万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4支帮扶力量,围绕项目建设、劳务协作、园区共建、产业协作、干部人才交流、消费帮扶等细化任务和举措。”刘焕鑫表示,社会合力进一步凝聚,协作帮扶工作格局更加稳固。去年,东部省份实际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0.9亿元,引导2633家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1354.2亿元,305家中央单位共向592个定点帮扶县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689亿元,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刘焕鑫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培育提升产业。脱贫县要选准发展方向,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特色农牧渔产品。同时,要补上产业短板弱项、选好经营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行动,拓宽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对接建立市场化消费帮扶机制,及时化解市场风险。

积极扩大就业。把握脱贫群众就业规律,顺应就近就地务工比重逐步提升的趋势,通过组织动员更多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外出务工就业,稳住脱贫群众务工就业规模,确保脱贫群众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统筹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资源,加强资产经营管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创新发展方式,支持脱贫地区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壮大县域经济。推动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深化经济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将本地的资源禀赋、要素优势同发达地区的市场资源、管理经验有机集合,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引导帮扶力量更多地培育优质项目,助力脱贫地区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脱贫群众技能素质。各地要摸清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底数,建立清单,为有意愿的脱贫群众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创造条件。聚焦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提高职业教育入读率、就业率;聚焦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提高技能专业化水平。

上观网2023-02-06

 

 

河南淇县:巩固脱贫多壮志 誓让乡村换新颜 文章下载

河南淇县:巩固脱贫多壮志 誓让乡村换新颜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2022年,淇县坚持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思想上加压、在队伍上加强、在工作上加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13949名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4435.17元,较2021年增加1945.4元,增长15.58%。

织密责任落实“一张网”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交了没有?找到工作了吗?”“医保交过了,我也找到工作了,这两天就去上班。”2022年2月16日是淇县庙口镇的“周三帮扶日”,鲍屯村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走进脱贫户王宝生家中了解情况。

走访脱贫户是淇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2022年,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淇县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印发责任清单,全面压实县级干部、镇村干部、行业部门、帮扶单位、责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旬一督导、一月四入户、一季一总结“四个一”工作机制,召开领导小组会、专题议事会等各类会议58次;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农村一线调研督导600余次,按照每周走访30户的要求遍访脱贫群众,让脱贫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度。

筑牢政策落实“保障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生活好不好,决定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实效。

——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农村人口饮水实现100%安全;

——加强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先后资助困难学生4500人次,共计256.44万元;

——为脱贫户和监测户报销住院费、重特大疾病门诊费、慢性病门诊费及发放医疗救助金共计1588.51万元;

——15户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和一次性生活补贴2212.64万元,完成防返贫致贫保险理赔60.5万元;

——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1752万元,带动1088户群众通过劳务务工和订单农业增收;

…… ……

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淇县筑牢政策落实“保障线”的真实写照。

技能在手,就业不愁。淇县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的同时,抓住“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机遇,助力750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2.5%。

同时,淇县依托县乡村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帮助3227名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和监测对象实现充分就业,用“就业惠民”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

唱好工作落实“重头戏”

“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有效抓手,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性工作。”淇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艳丹介绍。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返贫底线,淇县狠抓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按照“自上而下”比对预警、“横向纵向”走访排查,每周最少走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一次,2022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289户871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一人,应扶尽扶、应退尽退。

“就业何须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走进淇县桥盟街道特色种植产业大棚,一股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菌床上一朵朵雪白的双孢菇长势喜人。“我在这儿从事双孢菇采摘工作,既能打工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很满足。”桥盟街道东关庄村村民陈朋连说。

近年来,淇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示范镇(村)8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示范基地7个,通过直接就业、承包经营、兜底分红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

庭院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积2分;户厕洁净、无异味,积3分;房前屋后无垃圾、无杂草,积2分……2022年5月21日,指着农户环境卫生评比表,淇县卫都街道黑龙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关保说:“村民只要参与村容治理、义务劳动等,就可换取积分兑换商品,‘脏乱差’现象在村里早就不存在了。”

近年来,淇县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创新“网格化”“积分制”等办法,扎实推进“一宅变四园”建设,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覆盖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3%以上、污水治理率50%以上,先后创建7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9个省级森林乡村,打造“四美乡村”示范村60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占比40%以上,整治村全部清零。

同时,淇县还探索推广“明星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工程等好经验,61个党支部达到“三星”标准,5个达到“五星”标准;创新“1+X+N”三级综治体系、“三袖箍一马甲”等特色做法,“三零”村(社区)达标率95%,文明村占比58%,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群众生活更和谐、更幸福。

奏响巩固成效“交响曲”

天高云淡,位于太行山脚下的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散发出独特韵味,处处透露着古朴静美。

村民李水群告诉记者,他从小生活在这里,曾经最大的梦想是走出山村,远离这个贫穷的地方。然而,随着近年来赵庄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李水群下定决心回乡发展。

李水群果断放弃了在大城市每月六七千元收入的工作,回到家乡办起了农家乐,靠着打工练就的一身本事,年收入近20万元。他说:“能天天和亲人在一起,还能挣到钱,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生活。也希望更多人回来创业,在乡村振兴中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底线守得牢,乡村振兴景色新。近年来,淇县深入挖掘山水资源、人文资源,以旅带农,兴旅富民,首批评选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基地3个,3个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村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个村新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

值得一提的是,淇县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优势,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仓储基地3个,优化升级服务站点53个,脱贫村电商服务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淇县采取“培训+孵化+跟进”模式,开展“直播带货”培训6期330余人,打造了“朝歌印象”系列农产品电商品牌,增强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淇县先后获评河南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县、河南省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县、2022年河南省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先进县。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赵艳丹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打造乡村振兴“鹤壁模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网2023-02-07

 

 

巢湖市“菌粮轮作” 助农增收 文章下载

巢湖市“菌粮轮作” 助农增收

1月初,在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菌粮轮作循环农业创新试点园平菇简易大棚,一股股温暖而又清新的菌香味扑鼻而来,棚内排列着一列列整齐的菌棒,每个菌棒上都长出朵朵如云般的平菇,3名汪桥村村民正在棚内忙碌着。

当前,正是大棚平菇上市之季。汪桥村菌粮轮作循环农业创新试点园培植的平菇也迎来了首茬采收。

“你看看,这蘑菇长势一层盖一层,肉质厚实,看着就欢喜。”蘑菇采摘工刘芳一边忙着采摘,一边介绍说,“这些刚采摘的蘑菇,几个小时后就要配送到巢湖市区商超销售,在配送前喷上一层雾水,可以最大程度保持蘑菇的新鲜度。”

室外阳光和煦,创新试点园管理人员雷经保正手动摇动平菇简易大棚放风手柄,为每个大棚蘑菇放风。“平菇培植技术含量很高,特别是要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防风就是要保持温度和湿度,温度过低蘑菇就停止生长,既要每天喷洒一次水保持湿度,还要注意通风,有利于蘑菇增加营养。”雷经保说。

汪桥村菌粮轮作循环农业创新试点园位于柘皋镇汪桥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冬季栽培平菇,废弃菌渣沤肥还田,夏季种植玉米,这样的“菌粮轮作”、循环往复,可持续发展,可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今年1月起,创新试点园首批蘑菇正式出菇并直供巢湖市区商场超市。

目前,汪桥村食用菌产业园一期项目占地50亩,其中,村招商引资入驻企业租赁经营40亩,建设现代化阳光温室大棚20栋,常年生产平菇、茶树菇、羊肚菌、猪肚菌、黑皮鸡枞菌以及牛角椒、黄瓜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的菌粮轮作循环农业创新试点园,订单化生产平菇10万棒、年产平菇20万斤,并联合招商引资入驻企业签约商超,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约50万元,带动村及周边10余名村民入驻务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汪桥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婷婷说。

汪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柳书节表示,下一步,汪桥村将积极申报菌粮轮作产业振兴项目,实现增点扩面,示范带动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普通农户种植食用菌,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努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汪桥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安徽日报2023-02-02

 

 

川渝共耕农业“试验田”:“双昌”带富边远村 文章下载

川渝共耕农业“试验田”:“双昌”带富边远村

两个都是边远山村:一个是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的普陀村,一个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

2月1日,记者在这两个毗邻的村庄采访时发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两省市打破界限,正在这里深耕一块农业“试验田”。

两村共同出资建标志性建筑

这块农业“试验田”就是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园区,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普陀、三合两村位于“双昌”合作园区的先行区。

如果不是当地村民提醒,外来人员很难看出这是分属两个省市的两个村:新修的水泥公路连接了两个村庄,高标准农田一块连着一块,连田坎坡面砌着的六角砖也一模一样。

略有不同的是:三合村的人居环境更统一,白墙灰瓦,围了围墙,种了花草;普陀村更为“原汁原貌”,大多只在砖墙或石墙上刷了一层清漆。

两村之间没有界碑和界限,却有两个标志性建筑以示区分:一个是“双昌”合作园区科技文化馆,一个是“双昌”智慧猪场,一南一北,正好位于两村的交界处。

而这两个标志性建筑也是由两地共同出资建设、共同经营管理的。

其中,科技文化馆展示了“双昌”合作园区的发展规划与荣昌、隆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方面出了建设用地和30%的建设资金,隆昌方面出了70%的建设资金。

“双昌”智慧猪场由隆昌和荣昌的4家公司共同组建重庆双昌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统一实施。目前,两栋猪舍已经封顶,预计今年4月建成投产。届时,荣昌白猪和内江黑猪,一黑一白将在此安营扎寨。

按照“七统一”合作机制协同推进

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两个村庄之所以相似,就在于“双昌”合作园区是两地按照“七统一”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的。

“七统一”即统一园区名称、统一主导产业、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政策标准、统一管理服务、统一技术服务。

其中,荣昌方面,已累计在普陀村投资1.3亿元,改造了2000亩高标准农田、1000亩宜机化农田,建成了20公里水泥公路和5公里生产便道,新建了水利灌溉设施及3.6公里水渠等。

不同的是:普陀村主要采取引进业主的办法进行规模化经营。目前,该村已引进5名业主,共流转了2500亩土地经营稻虾、蔬菜产业。三合村则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民土地入股,由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目前其经营规模已达4000亩。

相同的是,村民都从这种规模化经营中获得收益。

聚焦产业和“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双昌’合作园区现在还是刚刚起步!”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发展规划科科长席小莉说,随着“双昌”合作园区的深入推进建设,普陀、三合两村还将发展深刻变化。

其一就是正在建设的“双昌”大道将大幅提升两村的区位交通优势。“双昌”大道连接荣昌和隆昌城区,途经普陀、三合两村,共长36.5公里,目前已完工荣昌城区至安富街道段,建成后,普陀、三合两村将成两城重要乡村旅游地。

即将建成投用的智慧猪场,采取全自动饲喂系统、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全自动种猪性能测定系统、个体体温采集分析系统等,作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示范猪场。该猪场将通过“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方式,与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两地还将联合打造“双昌”稻渔公用品牌,将优质稻米卖出好价格。

重庆日报2023-02-05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力 文章下载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力

——“农”墨重彩绘新景 凝心聚力开新局

202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64.46万亩,产量达16.87万吨,粮食生产稳中有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03元,增速为8.5%,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1亿元,同比增长5.5%……农产品加工总产值预计达27.17亿元,同比增长9.63%……一个个数字,记录下迪庆州农业农村工作过去一年的坚实足印。

2022年,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历史机遇,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抓产业、树品牌、兴市场、美环境,着力绘就高原巨变新画卷,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树特色品牌,助产业增收。2022年,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挖掘本地自然资源比较优势,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与潜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州初步形成了香格里拉市以特色畜禽产业为主、德钦县以葡萄产业为主、维西县以中药材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德钦县升平镇阿东村的葡萄、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羊肚菌进入全国“一村一品”公示名单。九海子牛肉、天境庄园食用菌等9个品牌入选2022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名单。完成省级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申报工作。累计获得“三品一标”有效认证农产品129个,原产地地理标志4个。

抓产业帮扶,助农民增收。2022年,迪庆州农业农村局相继实施涉农重点项目16个,产业帮扶项目205个,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同时,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州109个企业、222个合作社与27197户农户进行了“双绑”利益联结,“双绑”机制100%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村脱贫户、监测户。

兴市场主体,鼓发展劲头。2022年,迪庆州农业农村局继续推动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基础,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的联农带农发展格局。新增认定迪庆州级龙头企业9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6家,评定省级示范社3家、迪庆州级示范社12家。截至目前,迪庆州已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18家,家庭农场361家。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州186个村(社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占比达96.88%。

优人居环境,美乡村生活。2022年,迪庆州农业农村局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协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开展以大排查、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和“优环境保健康促发展 三清四抓一改”专项活动,全年改建农村户厕3018座,完成1343个自然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公示1个示范乡镇,4个精品村,69个美丽村庄。

2023年,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书记王宁调研迪庆指示要求,把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等系列三年行动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抓手,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在“土、特、产”上下功夫的要求,大力发展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等产业,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融合,助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懈努力。

香格里拉网2023-02-07

 

 

延寿县出台“20条”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文章下载

延寿县出台“20条”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为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相关工作部署,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防止因疫因病返贫致贫,日前,延寿县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条具体措施》(以下简称“20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延寿县“20条”中明确,要扎实有效开展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工作,优化工作程序,缩短认定时间,年度开展集中排查不少于3次;同时,要加强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坚持定期开展信息比对核实,重点关注2022年度人均纯收入增幅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和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收入骤减的脱贫户;注重帮扶环节,对遇到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等特殊困难的脱贫户、监测户,做到饭菜有人送、药品有人买、重症有人管、农事有人帮;对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坚持先救助、后帮扶的原则,及时救助,做到帮扶到位、风险消除。

强化稳岗就业。延寿县“20条”中要求,要完善就业帮扶政策,完成2023年度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2022年度,公益岗位、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规模较上年只增不减的目标任务;同时,对返乡回流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新成长劳动力及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建立跟踪服务机制,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及时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及生产奖补,鼓励帮扶车间每吸纳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近就业,依规发放奖励补贴。

强化产业帮扶。鼓励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联农带农效果好的延寿特色优势产业,吸纳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持续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依托帮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养、加、销等方面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推进消费帮扶及电商帮扶,加快网络平台专馆建设;强化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对有贷款需求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应贷尽贷,年度新增贷款规模较去年只增不减。

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要用好管好衔接资金,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优先安排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项目;做好项目库动态管理,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与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有效衔接;规范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提高项目收益水平,项目资产收益除按协议落实应分配到户的分红外,优先用于支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

强化驻村帮扶和社会帮扶。延寿县“20条”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省市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的作用,密切关注脱贫户、监测户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出现的生产生活困难情况,深入组织开展消费帮扶,帮助脱贫地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重点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加大社会力量帮扶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向乡村捐赠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对脱贫户、监测户提供防疫捐赠和困难救助,切实加大乡村防疫物资支持和医疗救治帮扶力度。

下一步,延寿县将始终坚持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两手抓、两不误”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澎湃新闻2023-01-3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