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精准扶贫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农业农村局

题目:探索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

资料提供时间:2020-09-02

目录

更多

重庆:产业扶贫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文章下载

重庆:产业扶贫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开栏的话

人勤春早,时不我待。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阶段越要咬紧牙关、奋力冲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为您定格脱贫攻坚一线的动人瞬间,与您一同见证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感受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3月下旬,重庆南川区金山镇院星村满山遍野的李子花开满枝头,一片生机盎然。花海中,63岁的贫困户陈秀英正忙着栽种中药材。“现在我有李子林的股份收益、中药材收益和劳务收益,每天都能收入100多元。”看到李子林的明显变化,陈秀英喜笑颜开。

院星村有4000亩李子林,以前是村民各自零散种植,管理不规范,产量少、品质低。自从去年引进农业公司当“管家”后,公司对李子林的升级改造、日常管护、发展规划和包装销售实行了统一管理,为签订发展合同的50多户村民带来3份收入,村民的收益有了明显的增加。今年,农业公司还要扩大李子林和中药材的种植规模,陈秀英的盼头更大了。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重庆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各区县千方百计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收入稳步提升,产业经济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发动机”。

“产业体系”成扶贫新动能

酉阳县万木镇黄连村的菊花产业基地里,近段时间每天都有20多名村民忙碌着。“我已经在这里做了3年了,平均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正忙着为金丝皇菊育苗的马月仙说,在菊花基地打工不累,收入也比干农活高。

这个占地34公顷的菊花基地,每年需向村民支付12万元土地流转费,平均每年的劳务费也超过50万元,带动了周边3个村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增收。基地技术负责人李树昌说,育苗、栽种、施肥、搭架子、采摘、烘烤等环节都需要人手,多的时候需要80多人,最少的时候也需要20多人,当地村民基本上全年都有活干。

酉阳县农业农村委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吴廷和说,黄连村的菊花产业是全县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酉阳县明确了各村重点扶贫产业类别,建立完善以村为单元的产业扶贫项目库,确定了“6+N+1”的扶贫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山羊、青花椒、中药材、蔬菜、茶叶、油茶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及中蜂、荞麦、冷水鱼、麻旺鸭等N个区域特色产业,与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农旅融合产业共同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走向深入。

据吴廷和介绍,酉阳探索构建的“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中药材、优质稻、青花椒等订单农业面积27000公顷,每年订单金额在8亿元以上,覆盖带动15000余农户增收,其中有5000余户是贫困户。全县还规划了665个特色高效产业项目,按照全年87000公顷的目标布局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完成84000公顷。

“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

巫溪县文峰镇的徐声兰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春节返乡后因为疫情防控滞留在家不能外出,社区干部获悉后很快帮助她在镇里的就业扶贫车间峰登鞋厂找到了工作。“不能出去打工就怕没有收入,感谢社区干部帮我找了一份家门口的好工作。”43岁的徐声兰高兴地说。

“徐声兰虽然刚来厂里上班,但她之前学过缝纫,有底子,再熟练一段时间后每月肯定能拿到3000多元。”鞋厂负责人指着贴在墙上的工资表介绍说,厂里有10多人原来是贫困户,现在每月工资都超过了3000元。

贫困户康中庚是就业扶贫车间最近招收的电商“学徒”。工厂安排师傅,对着电脑仔细教他如何开网店:“你点开这个窗口,搜索引流关键词……”各式各样的布鞋是峰登鞋厂的招牌,这些布鞋早已远销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除了和客商直接对接,电商成了销售的主要渠道。

2019年,巫溪县共投入财政资金450余万元,扶持建设鸿驰鞋业、明申肥业、红池腊鲜、巴山灵芝等企业用工平台,贫困家庭劳动力在“扶贫车间”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1.5万元。

“产业村长”显身手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属于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也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针对产业扶贫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三义乡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负责人和培育本地带头人作为“产业村长”,带领贫困群众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创立扶贫车间。2019年全乡6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了10.7万元,贫困群众人均直接增收1150元,探索出了一条稳定的产业脱贫路。

“我已自掏腰包10多万元,为农户免费发放了肥料、种子和地膜等生产物资。”3月16日,在三义乡政府会议室传来了小坝村“产业村长”张春花的声音。为提前谋划好贫困群众今年的增收产业,驻乡工作队邀请了4位产业村长讨论备耕备种等情况。

做辣椒产业已经有8年的张春花,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的1000多亩辣椒,去年亩均收入在6000元左右。“今年行情应该会更好,所以我也下了‘血本’发动更多村民种辣椒。”张春花说。

开春以来,莲花村、龙合村的羊肚菌相继进入采摘期。“今年的羊肚菌质量很好,大的一朵就可以卖10元钱,平均亩产值在2-3万元。”来到偏远的莲花村一待就是两年多的侯春均,在莲花村800多米高山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羊肚菌种选育室、种植大棚、食品加工车间已相继建成,羊肚菌面、菌汤罐等产品已研发成功,产业初具规模。因为把羊肚菌“种”成了好产业。侯春均也在去年10月份被三义乡聘为莲花村的“产业村长”。

据侯春均介绍,莲花村食用菌基地已被评为重庆市食用菌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今年全市约有1000名从业人员将到基地接受培训。“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办好培训的同时,组织农户做好食宿服务等工作,为当地村民拓展增收渠道。”

光明日报2020-4-16

 

 

打出产业扶贫创新“组合拳” 这里的产业强群众富景观美 文章下载

打出产业扶贫创新“组合拳” 这里的产业强群众富景观美

产业强,群众富。在产业扶贫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栗峪口村打出产业扶贫“新型主体帮脱贫、集体经济带脱贫、财政资金助脱贫、技术服务推脱贫、电商融合促脱贫”的创新“组合拳”,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面带动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鼓”起农民的腰包

记者到访时,65岁的崔有旺正在拾掇刚建好的新房。不同于一般的农家小院,老崔的房子设计感很强,门前欧式风格的洁白罗马柱,宽大明亮的半落地窗,都让人感受到小洋房的休闲和惬意。

“你看俺这,院子紧挨着村上的‘自然探索营’,将来亲子游带动人流,村民们大展身手的机会就来了,咱这可不是一般的农家院,而是要打造成时尚民宿。”

崔有旺几年前刚刚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村里规划了‘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咱村民的眼界也提升了,思路也跟上了变化,再不是保守的老观念了。”

崔有旺的变化,就是栗峪口村的缩影。早在前些年,栗峪口村还是省定贫困村,除了务农,村民大多外出打工,但收入十分有限。如何让老乡摆脱贫困、鼓起腰包?

因地制宜、产业发展是一条道路。2018年,原栗峪口、土门、涝峪口、白云四个自然村合并成栗峪口村,全村有2865人。通过调研,市委组织部帮扶以后发现,四个自然村各有特色,白云村种植葡萄远近闻名,其他三个自然村位于环山路以南,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因此,为村上规划了“农业+”产业发展道路,打造农耕研学基地、亲子拓展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千亩葡萄园,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

赵轩是市委组织部派驻栗峪口村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村民们还写了一首诗描述这四大产业:户县葡萄早有名,此地最宜收获丰。红军过境陈列馆,熔铸信仰再长征。祖国花朵爱秦岭,自然拓展人气升。农耕乡愁建基地,感受劳动最光荣。”

改变思想激发活力

“富”起农民的脑袋

走进农耕研学基地,浓密的葡萄架遮住了盛夏炽热的阳光,一串串成熟的紫葡萄闪着诱人的光泽。“这条400米长的葡萄科普长廊就是农耕研学基地的入口。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没有破坏村民原有的耕地,而是利用生产路搭建了新景观。”

在赵轩的引导下,记者看到,生产路两旁坐落着35座蔬菜大棚、700平方米玻璃温室。不远处还有10亩开心农场,1700平方米避雨设施大棚,100余亩耕地种植葡萄、猕猴桃、桃、杏等10余种果树。“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方式,我们引入专业机构设计、运营,村民们不仅能收获农产品,还可以在合作社就近就业,再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每年的股份分红,增收的渠道也就越来越丰富。”

农耕研学基地、亲子拓展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栗峪口村观光学习、休闲度假,仅今年7月,红色教育基地就迎来1万余名党员参观学习。

人流汇聚,带动了村民积极主动发展乡村旅游,很多村民开始翻新自己的老宅,筹备新开张的民宿。

目前,栗峪口村几大合作社下的集体农庄、散养殖基地都在有序运转。“邑来驿往”客栈还成了鄠邑区民宿行业的示范亮点,在利用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引入外来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造血”走出新模式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市农业农村局产业脱贫办负责人宋永明介绍,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三提升两壮大一夯实”,持续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猕猴桃、奶山羊、葡萄等十大扶贫产业,探索推广新型主体帮脱贫、技术服务推脱贫、电商融合促脱贫等五种产业脱贫模式,把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帮扶范围,实现了产业扶贫“造血”当先。

“截至目前,全市7.4万户建档立卡户中已有6.3万户通过产业帮扶受益,占比85%,实现了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建档立卡户产业帮扶全覆盖,2019年户均增收2500元。”宋永明说。

西安日报2020-8-2

 

 

衡水市枣强县农业园区“菜单”式扶贫引领群众奔小康 文章下载

衡水市枣强县农业园区“菜单”式扶贫引领群众奔小康

7月9日获悉,近年来,河北衡水市枣强县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拉动、整村联动为纽带,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成功探索出“菜单”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创新理念打造园区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

日前,枣强县马屯镇西良党村65岁的李臻在欣苑农业园区内忙碌着。谈及现在的生活,她激动地说:“2014年,我家的18亩耕地全部流转给园区,每亩年收入1062元。没了地,我就在园区上班,每天八小时能挣60元,还能承包点外包活。合计年收入近10万元。日子越来越好啦,我非常满足!”这是园区“菜单”式扶贫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给李臻带来的机遇和实惠。

欣苑公司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势,依托特有资源将产业扶贫做好做实,根据周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六种(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菜单”模式: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入股分红、企业托养”;对劳动能力较弱的——“订单到户、保底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土地倒包、多劳多得”;对有种植技术的——“土地托管、共享双赢”;对适宜劳动力的——“入厂务工、就业增收”;对以土地入股的——“保底收益、年终分红”。

欣苑公司开创的“菜单”式扶贫模式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找准贫困户脱贫突破口、充分挖掘龙头企业扶贫潜力、有效发挥扶贫政策的作用,成功带动周边14个村1266贫困户3700余人增收致富。“菜单”式扶贫集多种形式的扶贫模式于一体,通过分类施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长、业务范围广的特点,满足贫困户不同的发展诉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让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产业帮扶带来的实惠。

突出特色打造园区培育脱贫致富产业

在枣强县马屯镇欣苑农业园区内,工人们收割牧草、饲喂肉羊、修剪树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园区从种植、养殖、深加工、旅游观光四大板块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种植板块:欣苑种植基地现已流转土地10050余亩,涉及周边三个乡镇、11个村。主要分“四区”:有机蛋白饲草种植占地3000亩,主要采用精品林下种植有机苜蓿草作为养殖厂优质蛋白饲草,还可提高对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养殖自种饲草、自供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羊肉绿色品质。有机能量饲草种植占地3000亩,主要由有机全株玉米和谷子作为养殖厂有机能量饲草,同时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相应的加工、青贮、销售、运输等环节,使单纯的种植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效益相对较高,既让玉米本身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可以解决肉羊青饲作物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对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机林粮立体间作种植占地1000亩,主要在精品林木下间作低杆农作物,包括有机黄小米、有机青小米和黄豆、绿豆、红豆、红薯、紫薯、花生等无公害农产品;林粮立体种植对光、热、水等自然充分利用的特点,可以全面利用土壤养分,以短养长,保证林粮双丰收,还可减轻水土流失,做到林粮优势互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粮间作还可增加湿度、减缓风速、防止强光高温,使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经济观赏作物种植占地3050亩,其中包括:芍药1000亩,油牡丹、油菜花1000亩,采摘观光区500亩,海棠550亩。

养殖板块:现占地270亩,建设高标准羊舍48栋,建有兽医室、消毒室,青贮池8个,饲料房、干草房3000平方米。配有TMR机两台,大型秸秆收贮机4台,其他小型机械30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养殖。公司采用自繁自养,纯种繁育和商品肉羊养殖结合模式,主要品种为黑头杜泊。全部投产后,设计存栏4万只,年出栏6万只。

“这些羊还是‘扶贫羊’,政府扶贫办注入扶贫资金入股,所有分红收益归贫困户所有,目前每年为所有贫困户分红8万元左右,同时贫苦户也可自己入股分红,收益率在10%左右,这些羊妥妥地成为了老百姓们的‘致富羊’。”园区负责人荣兴岭说道。

深加工板块:目前用地指标已落实,设备已订制,主要分三厂建设。肉联厂(牛、羊线屠宰深加工)建设有待宰圈、屠宰生产车间、排酸车间、精细肉分割车间、速冻库、冷藏库等设施,是保鲜配送于一体的年生产能力上万吨的国内先进肉羊屠宰深加工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可年加工肉羊20万只,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地180余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1200余农户增收致富。生态肥加工厂,占地39.5亩,把种植基地提供的苜蓿等加工成饲料用于养殖,再充分利用养殖场羊粪和生物秸秆等资源加工成生态肥料,建设年产八万吨有机生态肥公司,一部分用于种植基地,另一部分流入市场,减少了工业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形成“种、养、加”农业产业化循环产业链条,反哺于农、林,循环受益。粮食深加工工厂,占地55亩,围绕已实验成功并取得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证书的欣苑杂粮等农产品,拟投资1000万元的粮食深加工工厂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可通过推行“欣苑标准化绿色农产品”加工出高标准的有机食品,推动县域乃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旅游观光板块:主要包括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四种模式,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主题,涵盖采摘游、林果游、花卉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与城镇化同步打造园区建设脱贫致富美丽乡村

一幢幢“小高层”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超市、餐馆、学校以及绿化、广场、健身器材等社区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走进马屯镇南北陈社区,三三两两的村民穿梭进出,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呈现出和谐幸福的生活气息。

“130多个平方,三室两厅,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能随时洗上热水澡,做饭用电磁炉或者天然气,方便又干净,舒服得很!”尽管搬进新家已近两年,可是马屯镇南陈庄村的张华仍难掩激动:“我这房子快赶上城里几十万的商品房啦!”

“自古以来,房子就是人们关注的大事。从住得上到住得好,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荣兴岭说:“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在南北陈社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园区城镇化建设,争取早日让沈家村的村民们搬进新房子。”

正在规划建设的马屯镇沈家村新型社区以沈家村为中心,并结合董仲舒文化与人文景观建造新型社区,规划为五村(沈家村、东良党村、西良党村、前青龙村、后青龙村)联建,分两期建成,前期规划在沈家村原址建设,先拆后建。沈家村共计1032人329户,涉及村民宅基596处,村庄占地536亩,规划建设选址位于枣强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内,总占地面积约40亩,并在社区东侧同步建设占地23478.5平方米的沈村游园,新民居社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促进居民的相互交流,丰富居民社区生活。同时规划建设微型工厂两座,安排周边居民就业,帮助更多人脱贫,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连栋温室示范区100亩种植蔬果,构建以大健康为核心的产业,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三农”政策为指针,以产业化、多元化、立体化为向导,农、林、牧、企相互促进齐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欣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示范带动能力强、辐射能力强的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光荣任务,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发挥更大作用。”展望未来,荣兴岭满怀信心地说道。

中国网2020-7-10

 

 

枣强县农业园区“菜单”式扶贫引领群众奔小康 文章下载

枣强县农业园区“菜单”式扶贫引领群众奔小康

创新理念打造园区 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

6月2日,枣强县马屯镇西良党村65岁的李臻在欣苑农业园区内忙碌着。谈及现在的生活,她激动地说:“2014年,我家的18亩耕地全部流转给园区,每亩年收入1062元。没了地,我就在园区上班,每天八小时能挣60元,还能承包点外包活。合计年收入近10万元。日子越来越好啦,我非常满足!”这是园区“菜单”式扶贫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给李臻带来的机遇和实惠。

欣苑公司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势,依托特有资源将产业扶贫做好做实,根据周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六种(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菜单”模式: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入股分红、企业托养”;对劳动能力较弱的——“订单到户、保底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土地倒包、多劳多得”;对有种植技术的——“土地托管、共享双赢”;对适宜劳动力的——“入厂务工、就业增收”;对以土地入股的——“保底收益、年终分红”。

欣苑公司开创的“菜单”式扶贫模式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找准贫困户脱贫突破口、充分挖掘龙头企业扶贫潜力、有效发挥扶贫政策的作用,成功带动周边14个村1266贫困户3700余人增收致富。“菜单”式扶贫集多种形式的扶贫模式于一体,通过分类施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长、业务范围广的特点,满足贫困户不同的发展诉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让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产业帮扶带来的实惠。

突出特色打造园区 培育脱贫致富产业

在枣强县马屯镇欣苑农业园区内,工人们收割牧草、饲喂肉羊、修剪树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园区从种植、养殖、深加工、旅游观光四大板块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种植板块:欣苑种植基地现已流转土地10050余亩,涉及周边三个乡镇、11个村。主要分“四区”:有机蛋白饲草种植占地3000亩,主要采用精品林下种植有机苜蓿草作为养殖厂优质蛋白饲草,还可提高对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养殖自种饲草、自供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羊肉绿色品质。有机能量饲草种植占地3000亩,主要由有机全株玉米和谷子作为养殖厂有机能量饲草,同时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相应的加工、青贮、销售、运输等环节,使单纯的种植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效益相对较高,既让玉米本身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可以解决肉羊青饲作物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对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机林粮立体间作种植占地1000亩,主要在精品林木下间作低杆农作物,包括有机黄小米、有机青小米和黄豆、绿豆、红豆、红薯、紫薯、花生等无公害农产品;林粮立体种植对光、热、水等自然充分利用的特点,可以全面利用土壤养分,以短养长,保证林粮双丰收,还可减轻水土流失,做到林粮优势互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粮间作还可增加湿度、减缓风速、防止强光高温,使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经济观赏作物种植占地3050亩,其中包括:芍药1000亩,油牡丹、油菜花1000亩,采摘观光区500亩,海棠550亩。

养殖板块:现占地270亩,建设高标准羊舍48栋,建有兽医室、消毒室,青贮池8个,饲料房、干草房3000平方米。配有TMR机两台,大型秸秆收贮机4台,其他小型机械30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养殖。公司采用自繁自养,纯种繁育和商品肉羊养殖结合模式,主要品种为黑头杜泊。全部投产后,设计存栏4万只,年出栏6万只。

“这些羊还是‘扶贫羊’,政府扶贫办注入扶贫资金入股,所有分红收益归贫困户所有,目前每年为所有贫困户分红8万元左右,同时贫苦户也可自己入股分红,收益率在10%左右,这些羊妥妥地成为了老百姓们的‘致富羊’。”园区负责人荣兴岭说道。

深加工板块:目前用地指标已落实,设备已订制,主要分三厂建设。肉联厂(牛、羊线屠宰深加工)建设有待宰圈、屠宰生产车间、排酸车间、精细肉分割车间、速冻库、冷藏库等设施,是保鲜配送于一体的年生产能力上万吨的国内先进肉羊屠宰深加工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可年加工肉羊20万只,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地180余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1200余农户增收致富。生态肥加工厂,占地39.5亩,把种植基地提供的苜蓿等加工成饲料用于养殖,再充分利用养殖场羊粪和生物秸秆等资源加工成生态肥料,建设年产八万吨有机生态肥公司,一部分用于种植基地,另一部分流入市场,减少了工业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形成“种、养、加”农业产业化循环产业链条,反哺于农、林,循环受益。粮食深加工工厂,占地55亩,围绕已实验成功并取得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证书的欣苑杂粮等农产品,拟投资1000万元的粮食深加工工厂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可通过推行“欣苑标准化绿色农产品”加工出高标准的有机食品,推动县域乃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旅游观光板块:主要包括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四种模式,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主题,涵盖采摘游、林果游、花卉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与城镇化同步打造园区 建设脱贫致富美丽乡村

一幢幢“小高层”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超市、餐馆、学校以及绿化、广场、健身器材等社区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走进马屯镇南北陈社区,三三两两的村民穿梭进出,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呈现出和谐幸福的生活气息。

“130多个平方,三室两厅,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能随时洗上热水澡,做饭用电磁炉或者天然气,方便又干净,舒服得很!”尽管搬进新家已近两年,可是马屯镇南陈庄村的张华仍难掩激动:“我这房子快赶上城里几十万的商品房啦!”

“自古以来,房子就是人们关注的大事。从住得上到住得好,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荣兴岭说:“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在南北陈社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园区城镇化建设,争取早日让沈家村的村民们搬进新房子。”

正在规划建设的马屯镇沈家村新型社区以沈家村为中心,并结合董仲舒文化与人文景观建造新型社区,规划为五村(沈家村、东良党村、西良党村、前青龙村、后青龙村)联建,分两期建成,前期规划在沈家村原址建设,先拆后建。沈家村共计1032人329户,涉及村民宅基596处,村庄占地536亩,规划建设选址位于枣强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内,总占地面积约40亩,并在社区东侧同步建设占地23478.5平方米的沈村游园,新民居社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促进居民的相互交流,丰富居民社区生活。同时规划建设微型工厂两座,安排周边居民就业,帮助更多人脱贫,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连栋温室示范区100亩种植蔬果,构建以大健康为核心的产业,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三农”政策为指针,以产业化、多元化、立体化为向导,农、林、牧、企相互促进齐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欣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示范带动能力强、辐射能力强的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光荣任务,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发挥更大作用。”展望未来,荣兴岭满怀信心地说道。

衡水新闻网2020-6-30

 

 

无人机飞入农田 极飞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径 文章下载

无人机飞入农田 极飞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径

燥热的骄阳下,一排红色无人机缓缓升空,只需动动手指,无人机即可按既定路线,完成农作物打药工作。对于河北张家口康保县的居民来说,这一幕,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康保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人口老龄化严重。每到农忙季节,因劳动力稀缺,当地老人们不得不亲自背药壶下地打药。不仅人工效率低,在炎热的中午,不少老人都出现过中暑中毒的情况。

为县里带来改变的是本地的一名女飞手—盛广宁。在河南西华极飞学院基地的帮助下,盛广宁成功拿到了植保无人机的操作证和教员证,自此,康保县开始告别了农民人工打药的日子,迎来科技植保新时代。

作为国内农业科技公司的代表,在日常工作中,极飞科技便经常深入农村地区,去当地农人打交道。与其他企业捐钱捐物不同,极飞科技在扶贫助农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理解与方式,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开展智慧农业,实现产业扶贫。

用科技为新农人赋能

康保县的情况并非特例,在极飞科技的帮扶下,山西的天镇县马家皂乡现在已拥有了一支“极飞女子飞防队”,为当地农作物进行植保服务。

受制于信息、资金与技术等贫乏条件,马家皂乡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当地以传统人工与简单机械进行种植管理,投入成本大,生产效率低。

看到马家皂乡的落后情况,极飞决定结合自身技术及产品优势,对其进行精准扶贫。

2019年3月29日,“极飞科技天镇县产业扶贫支持暨飞防设备捐赠仪式”在山西顺利举行。极飞向天镇县马家皂乡捐赠了农业无人机与农田传感器等设备,并将为当地提供设备操作培训与种植技术指导。

近日,极飞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传统机械在植保作业时,往往会压坏农作物,并对每亩地造成1%―6%等不同程度的减产。通过精准高效的无人机植保技术,极飞科技成功帮助农户避免因传统施药方式带来的作物损害与收益损失,实现保产、增效、降成本。

许多事例已经证明,农业无人机的加入,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劳动力不足,劳动效率低等直接制约当地发展的问题,这在许多特殊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位于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的若尔盖草原,海拔超过3600米,由于常年放牧,草原开始退化,传统的人工补播草籽,难以在面积辽阔的草原上进行及时补播。并且人工补播效率非常低,一天仅能播撒10―20亩,播撒效果也不佳,时常出现撒播不均匀的情况。

2019年4月,极飞科技与当地藏族同胞们一起,对退化草原进行草籽补播作业。为实现可持续的生态保护,红原县政府还和极飞科技一起成立了全国首支“藏民飞防队”,让当地牧民通过生态修复奔小康。

相比之前靠人工播种,极飞农业无人机搭载智能播撒系统拥有的高速气流直播技术,可实现草种播撒,并且能克服高原低压和强风的极端挑战,弥补人工草籽补播效率低及播撒不均匀所带来的问题。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极飞无人机可通过建立AI处方图自动识别出草原长势薄弱的区域,根据处方图进行全自主精准补播,大大提升了当地牧民的工作效率。据农机化协会作业试验表明,其生产效益是人工的50倍左右。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土地广袤的新疆。来自极飞的数据显示,2019年,极飞从全国各地召集了近3000架飞机赴疆支援,联合新疆本地1500余架无人机,为382353名新疆农户完成了超过1300万亩棉田的脱叶剂喷洒,总作业面积约2621.85万亩。相当于全疆机采棉面积的65%,预计将增产约43.16万吨棉花,按照3.60元/斤收购价估算,预计将为新疆棉农增产超过31.08亿元。

“极飞通过研发智能化程度高、轻量化、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设备,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更容易地开拓创收途径。”在上述极飞负责人看来,一个贫困户要买大机器给大块农田干很多活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有学习使用门槛比较低、成本可控的设备,赋能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力量,他们也能相对快地实现脱贫致富。

坚持全方位产业扶贫

事实上,极飞的科技助农并非仅停留在无人机的产品和技术层面,而是渗透进了产业扶贫的方方面面。

在马家皂乡,除了农业无人机,极飞的大数据技术,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天镇县政府合作,极飞的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可实时了解每个地区与田块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包括面积、作物、产量、土壤、水肥等,帮助开展精准、动态、科学的管理扶贫工作。

同时,农业生产数据也能为政府招商引资、农业生产拨款、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实现金融赋能促进乡村振兴。

不仅在生产端,在品牌、销售端同样能看到极飞科技赋能的影子。

据了解,马家皂乡在胡萝卜种植业上有天然优势,但由于品牌附加值低,难以卖出好价钱。

对此,极飞科技联合当地植保站专家,对示范田提供全程植保管理指导与跟踪记录,并协助建立本地飞防植保SOP(标准作业程序),提升农田作业和管理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

同时,极飞捐赠的农业物联网设备,能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高清影像记录,监测种植环境气象变化等,实现生产环节全程追溯,增强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的信任感,提升优质农产品的溢价能力。

在上述帮扶下,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大幅改善。现在,马家皂乡“极飞女子飞防队”的成员们,已经从原来不能肩挑手抗的弱势劳动力,变为如今动动手指便能完成喷洒作业的主力劳动力。

通过“极飞农服”植保作业平台,极飞科技还可对天镇县周边的飞防订单进行灵活调度,帮助当地飞防队获取作业订单,快速实现本地化、常规化运营,逐步为脱贫致富“造血”。

“在整体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吸引年轻人留在乡村发展、减轻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农业科技企业针对性地研发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政府牵头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的政策优势,我们要把握机会,从整体上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上述极飞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时代周报2020-7-7

 

 

四川宜宾:三大试点探索扶贫攻坚“叙州样本” 文章下载

四川宜宾:三大试点探索扶贫攻坚“叙州样本”

2020年9月1日,记者在宜宾市叙州区发展和改革局获悉,在宜宾市政府新闻办此前举行的脱贫攻坚区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副局长尹建兵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该区脱贫攻坚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果,以及率先试点,探索建立扶贫攻坚"新模式"的成功经验。

绘制"作战图"、 编制"项目库"

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统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强化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细化各扶贫专项年度资金投入、项目实施"两个清单",2014-2020年实施项目2366个,每个贫困村财政补助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

图为:该区世界樟海一角(油樟是叙州区产业扶贫项目)

近年来,建设扶贫道路1340余公里,集中供水工程27处、分散工程4974处,渠系工程142.68公里、整治山坪塘321口、蓄水池145口、机井4397口、水窖1631个、石河堰18口,村民服务中心152个,建成标准文化室61个、卫生室61个;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5030套、安置搬迁群众17174人,农村危房改造5195户。

制定"政策包"、创建"资金池"

精准制定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应对新冠疫情抓好脱贫攻坚13项政策措施,开发公益岗位5550个,实现消费扶贫600余万元、带动了3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资助学生45万人次,集中救治大病患者1287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99.9%,救助贫困患者29819名。建立"回头看"长效机制,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和挂牌督战,制定44条政策措施、采取"责任制+清单制"方法整改问题1639个,确保"零返贫""零致贫"。

全力创建脱贫攻坚"资金池",制定脱贫攻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整合资金33.87亿元。出台专项扶持奖补政策,对直接或间接带动帮扶贫困户、贫困村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8.36亿元,金融扶贫贷款余额实现20.27亿元。

建立"新模式"、发展"新业态"

率先开展"五补五改"试点。创新探索以"补改投、补改金、补改购、补改保、补改贴"为主要内容的投入新模式,放大财政投入资金的倍数效应,该经验迅速在全市、全省推广,获得财政部充分肯定。出台财政资金投入经营主体形成资产股权量化实施细则,凡投入龙头企业、专合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能形成资产的财政资金全部实行股权量化,目前已投入股权量化资金7000余万元、实现股权收益500余万元。

图为叙州区安边莲花池移民新村

率先开展"财经互动"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政担银企户"财金互动助推精准扶贫信贷担保专项行动试点工作,实现了"政府、农担公司、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五方合作共赢,政府每贴息1万元融资主体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近4.8万元,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该经验在全省88个贫困县推广。目前,全区已授信项目278个、授信金额20811万元,累计放款241户18290.4万元,融资主体有效带动贫困户1398户5335人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率先开展"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出台专项扶持奖补政策,对直接或间接带动帮扶贫困户、贫困村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8.36亿元,财政贴息94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7.5亿元。同时,充分利用油樟林下土地资源优势,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林下种植复合生产经营,2019年全区油樟基地达36万余亩,樟油产量1万余吨,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30个贫困村6000余户、4万余人脱贫致富。

叙州区大滩村移民扶贫种植的紫秋葡萄

同时,大力扶持扶贫主导产业。创新实施"三峡种子基金"项目,发挥了"小银行"、"金种子"的作用,全区10个受援村230万元,累计投放借款户269户、受益人数1163人,累计投放金额572万元,资金投放率90%以上,资金回收率100%,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重点打造10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天宫山茶海茶叶融合发展示范区、宜宾岷江现代蔬菜产业园区、省级油樟产业示范园区、现代蚕桑产业园,带动46000余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完善"新机制"、建强"新先锋"

以"一户否全区、一村否全区、一项指标否全区"为目标导向,实施全域攻坚。坚持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揽全局、决策重大事项的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挂帅出征,建立项目资金整合、住房保障等7个推进小组,分线负责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强化各专项扶贫工作机制和"镇村一体化作战"的推进落实机制。

调整充实57个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64个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建立6个督导组开展常态化监督,有序组织全区255名驻村工作队员和6948名帮扶干部,大力发扬奋勇担当"新先锋"精神,有19名第一书记获省、市脱贫攻坚表彰。以"勤劳致富、勤奋创业、勤俭持家"三勤教育活动为突破口,评选区、乡、村示范户1000余户,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内外联动,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四川民生报道网2020-9-2

 

 

紧盯科技需求,探索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 文章下载

紧盯科技需求,探索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

麦麦提肉孜·阿不力米提,曾是新疆和田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吐扎克其村的贫困户。在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服务团的指导下,他养殖多胎湖羊,进行科学配种,使过去的单胎产羔变成了多胎产羔,一举靠养羊脱贫。

4月20日,他笑着说:“在服务团的科学指导下,我的养殖收益大幅度提高,今年我还要多养羊。”

靠养羊他不仅脱了贫,而且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得益于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和田地区畜禽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在此地的实施。

项目已建立了3个科技扶贫基地。基地肉种鸽存栏1.3万对,湖羊基础母羊存栏500多只。截至目前,项目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22人,多胎羊产业扶贫基地带动115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达4000元;肉鸽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人口1250人,年人均增收达400元以上。

这是自治区科技厅科技精准扶贫,全面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科技支撑 精准设计 点面结合 产业推进

墨玉县是自治区深度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比高、脱贫成本高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当地脱贫攻坚中的短板弱项。

为有效破解墨玉县脱贫攻坚中的短板弱项,作为县里18个村的定点帮扶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强化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盯墨玉县脱贫攻坚科技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精准扶贫的支撑带动作用,以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为抓手,聚焦科技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强化科技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科技支撑,精准设计,点面结合,产业推进”的科技扶贫整体思路,并探索出多种适合县里实际情况的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

据统计,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围绕县里的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面向基层群众产品和服务需求,通过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科技扶贫重点研发等科技计划投入项目的经费超过2000万元,有力支持了当地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瞄准当地发展突出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实施的边远贫困县市科技人员专项支持计划,累计向县里选派近400人,培养科技人员50余人。实施的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在县里共实施项目10余项,支持经费600余万元。

四种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在精准科技扶贫过程中,通过探索,逐渐形成“科技服务团+农民合作社+十联户”形成产业发展联合体的科技扶贫、“龙头企业+科技服务团+十联户”组成产业利益共同体的科技扶贫、“生产基地+科技服务团+养殖大户”打造产业技术带动体的科技扶贫、“科技企业+农民合作社+养殖户”探索建立农业生产协作体的科技扶贫等4种新模式

这些新模式主打“科技元素”牌,项目将投入资金精准量化平贫困户人头上,将资金、技术与精心选择的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配套给龙头企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以此来提升产业带动扶贫脱贫的科技支撑能力。

让贫困户当上股东能分红

由于项目将投入资金精准量化平贫困户人头上,入股到龙头企业,让很多村里的贫困户当上股东能分红。

在萨依巴格乡沿河村爱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肉鸽子产业扶贫基地,“咕,咕,咕”的鸽子叫声,不绝于耳。在新疆畜牧科学院专业团队的帮助下,这里的肉鸽实现了自动化养殖,基地种鸽性别鉴定准确率达到100%、产蛋高峰期日均产蛋量达到280枚。投产以来,基地已累计产蛋3万枚,孵化乳鸽2万羽,培育种鸽4000多羽。

去年,合作社收入71万元,净利润15万元,全村49户175名贫困人口人均分红443元。

新疆科技厅厅长张小雷表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强有力的措施、坚定打赢的信心,集中各方面力量和科技资源,为自治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出应有贡献。

科技日报2020-4-21

 

 

平安“云农场”启动产业扶贫新模式跨境探索 文章下载

平安“云农场”启动产业扶贫新模式跨境探索

平安集团作为一家成功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参与“三村智能扶贫工程”等农村扶贫开发事业,自觉融入“人人愿意做、人人能做、人人能做”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平安集团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整体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扶贫办的指导下,中国平安充分利用了自身的金融和技术优势。5月27日,在庆祝成立32周年之际,中国平安宣布正式启动“平安云农场”,帮助中西部地区搭建贫困农产品展示、推广和销售平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平安云农场”将趣味游戏与公益相结合,利用互联网连接农业现代化链条,结合“前生产、中生产、后生产”的全方位产业链,通过智力培训、产业造血和产销赋权,打造产业扶贫的闭环,整合“扶贫保险、溯源保险、防贫保险”等扶贫保险产品,建立完整的互联网农业生态圈。

公益本质上是运动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当前的公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来帮助穷人,真正实现了全球互联网公益范畴的“弯道超车”。当“科技”进入农业时,一种基于数字化、网络化和互联网思维的扶贫模式也在“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中出现。很难想象一个具有多元主体、跨界合作和持续功能的公益生态会在如此快速的时间线索内落地。

面向公众的有趣游戏

云端生根发芽

你还记得几年前流行的游戏“快乐农场”吗?那时,“快乐农场”第一次让社交网络游戏沉入各个年龄段。这也让都市人怀疑,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否能拥有自己的——农田,这不仅能满足对安全水果和蔬菜的需求,还能让他们的家人和家人在周末体验农民的生活。

2020年,受新一轮肺炎疫情影响,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将面临巨大挑战。利用“金融科技”拓展销售渠道,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展示、推广和销售提供渠道,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国家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各方的共同目标。因此,在“网络农业”的背景下,基于社交网络的“开心农场”——云农场的进化版本也在农场网站上生根发芽。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通过产业和互联网扶贫的号召,平安集团通过科学研究、巧妙设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流量,搭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扶贫产品销售和转化平台,帮助电子商务扶贫。平安集团通过平安自己的网上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将平安的客户、供应商、农民和社会公益力量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网上公益平台——“平安云农场”,通过趣味游戏与公益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种休闲农业形式,快速实现特色农产品的高效推广,准确高效地实现扶贫农产品的销售和转化。

在“平安云农场”项目中,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的贫困地区认购“一棵芒果树、一棵桔子树、一亩枸杞地和一片燕麦田”。通过三村汇、金管家、口袋银行、好车车主等应用平台的“云农场”专题页面,可获得电子申领证书——“云农民身份信息卡”。

在启动仪式上,平安集团的高管们声称,不同地区的不同农产品有助于扶贫

对于公益参与者来说,他们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每天登录“云农场”来完成他们声称的给果树或农作物浇水施肥的虚拟任务,他们就可以获得生长经验。在作物生长阶段,可随时进行:“巡视”,通过实时监控视频和农场图片,查看相应农场的果树生长情况。当作物成熟时,可以收获相应的作物对象,并且可以接收快递包裹,从而完成一个通过消费帮助穷人的好行为。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运营,实现慈善基金保值增值的长期运营,平安集团创新性地将慈善信托模式引入“云农场”项目:通过建立慈善信托计划,一方面扩大了扶贫资金的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地向农民购买,帮助农民脱贫。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慈善信托向指定的第三方(如福利院、希望小学)捐赠农产品,实现扶贫的双重效果。

农场里的“和平之云”给了农村田野更多的希望。

金融技术

两条腿走路实现消费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转向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公益形式。“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三村工程”应运而生。

公益话语也在悄然改变。从“扶贫济困”的老话到汶川、玉树的救灾,再到科学、教育、体育、文化事业和环境保护等理念的发展,从“救济”到“现代公益”,其直接结果不仅是建立了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的现代慈善体系,而且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种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特别是在公益性和扶贫领域,扶贫模式已经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让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等先进元素渗透到农业物资流通、农产品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各个环节。互联网和农业生态链的所有属性和功能都完全融入到整个系统中,实现持续援助,帮助克服“最后一公里”的贫困。

例如,平安集团多年来持续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包容性业务集群,向农村推广保险、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提供保险担保和融资服务,总额超过1万亿元。2018年,中国平安正式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它以“村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工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为实现中国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和建设美好农村做出贡献。2019年,“三村建设工程”将在实践中升级为“三村智能扶贫工程”。通过整合安全的财政和科学资源,“输血”将转变为“造血”,从而实现贫困、疾病医疗和教育的效益。

据悉,中国平安计划于2020年5月至6月启动“平安消费扶贫月”。中国平安计划利用其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平安“三村工程”所在的广东省对口扶贫合作区、三区三州县开展扶贫农产品网上销售。通过构建“资金流转化为农产品销售”的消费扶贫场景,中国平安将全面推进消费扶贫项目落地,共同推进农产品销售,进一步探索创新消费扶贫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将

中国平安表示,“安全消费与扶贫月”将聚焦于“现场送货促进消费与扶贫”的模式。通过“扶贫商场带货矩阵联动”、“云农场带货乐趣”、“送货上门培训”等一系列行动,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截至2019年底,平安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已专门设立“精准扶贫区”,上架126种扶贫农产品,覆盖17个省28个贫困县,总销售额2.36亿元。2020年,平安还将协调集团工会和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年购买和销售不低于1.5亿元的扶贫产品。

2020年是反贫困斗争的结束和“三村工程”安全启动三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平安集团的“三村工程”将重建农村生态,让更多的农业人口享受“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平安云农场的核心使命是利用专业技术、渠道和品牌优势,挖掘各产业链的剩余价值,实现双赢和发展。

东方网2020-6-1

 

 

永远坚守初心续写扶贫新篇 文章下载

永远坚守初心续写扶贫新篇

走近孔令富,你会发现他始终洋溢着精明和干练;睿智的双眼,闪现着他的务实与果敢;儒雅之中充满着激情,沉稳之中又饱含着斗志。这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会(简称扶贫“三会”)的会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这是个‘善举’,要永远坚守初心,尽力而为做点实事,让最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基于这种情怀,他总是满腔热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让浦口区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成果不断涌现,令人刮目相看。

角色转换——探索新思路

浦口区扶贫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4月20日。时任南京市扶贫开发协会、老促会会长诸吉炤甚为感慨地说:“浦口区扶贫基金会是江苏省首家区县级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实现了扶贫主体由‘两会’变成‘三会’,孔令富同志功不可没,没有孔令富同志重视和支持,就没有浦口区扶贫公募基金会的成立,扶贫工作不可能这样风生水起”。当时,浦口区人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有3064户、8049人,占农村人口的5.8%,而浦口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每年只有省、市60多万元的扶贫周转金,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这3064户、8049人的贷款难和支付贷款利息难等实际问题,时任浦口区委副书记的孔令富,由于角色转换,分管全区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工作,于2006年7月中旬第一站就来到了浦口区扶贫“两会”进行调研,当了解全区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所面临的这些困难时,并与该协会的全体人员进行扶贫思路创新探索,在研讨中得知可以成立区县级扶贫公募基金会,解决扶贫基金问题的信息时,果断拍板,抓住这一政策机遇,成立浦口区扶贫公募基金会。当时,成立公募基金会需要4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为了解决这笔注册资金,他亲自向区委主要领导汇报,并且给各镇街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做好说服解释工作。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募集42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区扶贫基金会。所有扶贫基金全额存储在紫金农商银行江北新区分行,由该行每年向全区低收入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发放扶贫贴息贷款。同时,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2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贷款贴息。浦口区扶贫基金会成立后,全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孔书记的亲自参与、指导、并与区扶贫“三会”全体同志反复研讨下,思路进一步明确,方法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扶贫格局,由扶贫面较小、借款额较少的“小扶贫”向党政主导、政策激励、金融支撑、企业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转变;扶贫方式,由小额借款扶贫向贴息贷款扶贫转变;扶贫对象,由“专向农村”向“城乡并重”转变;扶贫措施,由给农民借款向给带动低收入户创业就业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中小工商企业发放贴息贷款转变;扶贫标准,由过去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标准向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下转变。由于思路、机制、方法创新,浦口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从2007年到2019年,紫金农商银行江北新区分行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4.4240亿元,区财政贴息2594.6万元,有效帮助全区42130户、109860人创业增收、脱贫致富。截止2019年底,全区扶贫基金会资金累计1826万元。十年来,区扶贫“三会”每年荣获市扶贫“三会”考评一等奖,2007年和2015年两次被省扶贫“三会”评为“先进集体”。

精准施策——结出新硕果

2017年2月17日,退休的孔令富同志在区委安排下,正式主持浦口区扶贫“三会”工作,开启了第二个10年全区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新征程。上任伊始,他在调研全区农民生产、生活现状,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甩出了第一板斧,大力组织实施了保险扶贫,邀请中国人寿财险南京市中心支公司领导,到区农业局共商为全区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实施扶贫补充保险,得到了区农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认为这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新的创举,迅速组织专门科室、专门人员、专门会议贯彻实施。2017年3月23日由区扶贫“三会”牵头,在孔令富会长带领下,中国人寿财险南京市中心支公司密切配合、区农业局组织了6个涉农街道农经办负责人,赴江苏省泰州市所辖靖江市,学习其为低收入农户参加扶贫小额商业保险的做法,回来后结合浦口区实际,出台了可操作性文件,建立了全区低收入农户基础资料平台,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关于申请全区低收入农户增加扶贫补充保险》的报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于2017年6月13日批准了此报告并组织实施。2017年、2018年使全区低收入农户3707户、7994人,种植小麦2980亩、水稻4492亩以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家庭财产附加保险均得到了落实,三项附加保费合计为133.1万元。开展保险以来,人寿财险公司已为因病亡、交通事故伤亡及意外伤害人员,共赔付费用84.91万元,赔付率为63.79%。使这些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得到了及时关心和帮助,这种精准式的扶贫所取得的成果,让靖江市扶贫协会的同行们无不感慨地说:“为农民增加扶贫保险率先在靖江市只是开了花,却在南京市浦口区结了果。”2019年,为全区3619户建档立卡7817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和家庭房屋财产两项保险,保费57.75万元,5个街道平均承担40%,区扶贫基金会承担60%。为这部分弱势群体再加上一道“安全网”。

面对浦口区城镇化加速推进,“三农”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现实,孔会长顺势而为,从实际出发,创新提出了浦口区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三个转变”、“两个目标”和“三个结合”新的工作导向。“三个转变”:即扶贫贴息贷款由农村低收入户向农村低收入边缘户转变,由农村低收入边缘户向城镇低收入户转变,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两个目标”:即向二、三产业发放扶贫开发贴息贷款数额占全部扶贫开发贴息贷款总额的30%以上,向各类创业主体和创业者单笔发放30万元以上的扶贫开发贴息贷款占全部扶贫开发贴息贷款总额的50%以上。“三个结合”:即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现代营销相结合。新的工作导向使浦口区扶贫贴息贷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2018年全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4290万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33.42%。其中:单笔发放3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贷款数额为209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8.7%。在2018年发放的4290万元中,向第一产业各类经营主体72家,发放贷款278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4.94%;向二、三产业经营主体16家发放贷款151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5.19%;带动1062户家庭人员就业,户均增加工资性收入32500元,实现了勤劳致富。

为了扩大扶贫开发贷款贴息资金总量,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开展公益募捐。从2018年4月开始,孔会长的身影不时在工商企业闪现,他以穷人之心办好穷人之事的真心赢得了企业老总们的赞赏和支持。发展特邀区“两会”副会长单位46家,2018年、2019年每年募集到账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和贷款贴息,为浦口区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主攻短板——助推新跃升

近年来,为了主攻全区“助医、助残、助教”扶贫短板,拓宽扶贫领域,助推新跃升,孔令富会长经常主动深入到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区残联等部门调研,并与之共商探索帮扶措施,搭建全区扶贫大平台。区扶贫“三会”与区慈善总会联手,从2019年至2023年,用五年时间,联合开展“情暖浦口·脱贫助医行动”,每年双方各出30万元资金,为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家庭人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员、临时救助的大病、重病患者、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儿等九类人员进行医疗费补助。“情暖浦口·特殊学生关爱”行动,为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200名残疾在校生提供免费午餐,从2019年起双方各出20万元,连续支持五年。区扶贫“三会”与区残联联手,为区康复医疗中心110名患有不同残疾病的小孩提供救助,每年双方各出20万元,连续支持五年,由区慈善总会统一调度使用和监管。区扶贫“三会”与区慈善总会联手,从2019年起双方各出20万元,连续五年开展助学扶贫。区扶贫“三会”与区慈善总会联手,从2019年起,每年双方各出20万元,设立退役军人创业基金,用于支持退役军人、转业干部、军嫂、军烈属等创业发展,为巩固、筑牢“长城”做点贡献。主攻短板,助推扶贫新跃升,得到了区政府分管副区长高昌玖同志的高度评价:“五项扶贫工作号称百万工程,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碎片化,实施项目化,工作有的放矢,这是集成社会力量,建好全区扶贫保障体系的创新尝试。”

公益募捐——拓展新领域

根据江苏省、南京市扶贫“三会”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浦口区的实际,孔令富会长高站位,讲政治,顾大局,乐奉献,广泛深入开展“众筹助老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网上一起捐”。

2019年9月7日—9日三天,浦口区扶贫基金会在“99公益日”网上专项募捐活动中,动员全区扶贫志愿者、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家共计4077人次,募集善款25万元,支持浦口革命老区桥林街道马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星甸街道太阳花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建设,为低收入户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在今年2月18日至3月5日防控疫情网上·一起捐活动中,通过争取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加捐款献爱心活动。孔令富会长带头捐资1万元,并亲自组织全区扶贫系统46家特邀副会长单位(企业)参加网上公益捐赠。爱心企业家有情怀、敢担当,支撑作用强,其中有32家捐款在5000元以上,占特邀副会长单位(企业)总数的69.56%;参加网上“一起捐”的人次占总捐款人次的60%以上,捐款金额占特邀副会长单位(企业)捐款总金额的80%以上。据统计,全区扶贫系统有5165人次参加防控疫情网上“一起捐”,捐赠善款共计33.503807万元,全部用于奖励和慰问南京市和浦口区支持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与此同时,浦口区扶贫系统特邀副会长单位南京华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绿叶服饰有限公司和南京市浦口区残疾人康复中心3家爱心企业,自愿向湖北12家医疗机构(医院)和江苏6家援助湖北医疗队捐赠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等2.5870万件,价值283万元,为防控疫情和保护医护人员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实践证明,网上公益募捐,是扶贫“三会”系统工作方式的拓展,是募集扶贫资金措施的创新,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募集扶贫资金的成功实践。经验表明,网上公益捐赠,是一个援助贫困和病残人群的慈善募捐平台,是一个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慈善募捐平台,是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运行的慈善募捐平台,是一个收支透明、管理规范的慈善募捐平台。

孔令富会长认为扶贫没有“区域”,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口帮扶,让爱走向远方。2019年7月20日,浦口区扶贫基金会向江苏省扶贫基金会捐赠10万元,支持苏北地区助学工作。同年10月17日,全国第六个扶贫日期间,浦口区扶贫基金会与浦口区慈善总会联手,向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浦口区对口扶贫县)捐资20万元,建设留守儿童服务管理中心,帮助全县500名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

中国老区网2020-4-3

 

 

山西上党玉米地种果树发展观光农业 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文章下载

山西上党玉米地种果树发展观光农业 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清明已过,山西长治上党区桥沟村的温室大棚内,葡萄藤已结出果实。 赵彦杰 摄

中新网长治4月10日电 (李庭耀)清明已过,山西长治上党区桥沟村的温室大棚内,葡萄藤已结出果实,工人们正在修剪枝叶,村后山坡上的果树已经开花。该村村支书李天林说,村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曾经的玉米地种上果树,发展观光农业,让本村和周边村20余名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

李天林介绍,桥沟村大部分是山地,一直以种玉米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不高,每亩玉米地每年只能收入500余元。2016年,桥沟村成立的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80余亩,种植葡萄、梨、油桃、苹果等果树。

“我们村气候适宜,临近城际快速路,对面有一座水库。”李天林说,结合村里的优势,他们瞄准居民消费和旅游消费市场,建成集设施农业种植、特色经济林栽培、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园内有休闲采摘果园、拓展训练基地、儿童乐园以及兼具防洪等功能的休闲垂钓园。

桥沟村共有贫困户5户9人,其中8人在合作社务工,附近几个村的10余名贫困户也在这里工作。 赵彦杰 摄

正在温室大棚修剪葡萄枝的宋双虎今年70岁,因儿子生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享受国家的系列帮扶政策外,还在合作社实现了稳定就业,“我家有4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有3200元土地流转费。在合作社打工,一年也能挣一万多块钱”。

桥沟村共有贫困户5户9人,其中8人在合作社务工,附近几个村的10余名贫困户也在这里工作,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至2万元,南王庄村村民冯秀红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冯秀红的丈夫去世,留下她和正在上学的女儿,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帮忙联系桥沟村的合作社招收她工作。冯秀红告诉记者,自己每年工资有近2万元,这里离家近,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桥沟村还未迎客,村民们利用这段时间,完善游乐设施,整修民俗窑洞,修建无公害果品加工厂,为将来做准备。 赵彦杰 摄

“我们这批葡萄5月20日左右就能上市,品种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并且聘请那里的技术员常年进行指导,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不用催红剂和膨大剂,采摘下来可以直接食用。今年亩产量在8千斤左右,以后会达到1万斤。”李天林说,他们村的水果,特别是葡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观光园建好后,不少旅行社与桥沟村对接,这里已接待过很多旅游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桥沟村还未迎客,村民们利用这段时间,完善游乐设施,整修民俗窑洞,修建无公害果品加工厂,为将来做准备。

“下一步,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力度,将会需要更多劳动力,我们欢迎各村的贫困户前来这里就业。”李天林说。

腾讯网2020-4-15

 

 

打造生态农业旅游景区 “贫困村”变示范村 文章下载

打造生态农业旅游景区 “贫困村”变示范村

一排排翻修一新的农房在叠翠青山中坐落有序,留住了“美丽乡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串联起村内村外;一座座绿树成荫的山坡被长势喜人的果树铺满,孕育着致富的希望;勤劳的村民在产业园里忙着农活,小孩和老人在小院里晒着太阳嬉戏,游客们驻足村庄美景合影留念……踏访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入眼皆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喜人景象。

荒山变果林、荒塘变渔场、荒田变园圃、穷村变富村,昔日贫困村破茧成蝶。2016年,楠木桥村与竹子坳村、黄茶村合并,被列为贫困村,由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对口帮扶。省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与村支两委提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将楠木桥村打造为生态农业旅游景区”,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通电、通水、通路,依托特色水果种植,推介当地富硒刺葡萄、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探索以观光休闲、农产品加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我们在筹措资金和项目上下大力气,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了水果种植、特色养殖、电子商务等30多次培训,让100多位村民当上了农家乐老板、养殖场场长、果园园长。同时,让村民享受到爱心校服、爱心校车、爱心学费带来的帮助,与长沙名校进行一对一帮扶,让村内学生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省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郭云杰介绍,驻村以来,他们从扶资、扶技、扶智等多方面进行了帮扶。

为了促进周边地区整体脱贫、共同富裕,麻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指示精神,大胆创新,在谭家寨乡率先开展试点,发挥楠木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由9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参与的“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扶贫模式,建立“连村联创”扶贫产业示范园,推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抓脱贫攻坚带动党建升级”的新路子。

目前,楠木桥村建成了2000亩“连村联创”扶贫产业示范园,1200亩生态休闲特色农业基地、集约流转土地5000余亩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楠木桥生态农业示范园”,创建了总占地面积1560余亩的“家庭农场”10个,并联合经营发展成麻阳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帮助村民家门口自主创业、上班就业,实现富民强村奔小康。先后成功举办“葡萄熟了·大湘西乡村旅游文化节”“麻阳首届农民丰收节”“计划生育协会文化节”等系列产业和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每年吸引上百个单位企业团队来村开展工会培训、旅游研学活动,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现在的楠木桥村,已从过去的“贫困村”“麻烦村”变成了一个“村美、业兴、民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915人,已脱贫240户910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18%,于2018年脱贫出列。

经济日报2020-5-1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