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党建活动方案撰写服务

提出单位:**省**市卫健委

题目:学习三明医改模式 三明医改模式研究

资料提供时间:2022-10-31

目录

更多

三明医改模式推广到全国,为什么难?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模式推广到全国,为什么难?

在去年的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DRG变量有幸聆听到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下称清华公卫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的致辞。

对此,我们也对其观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只是以学者的身份来谈谈自己对中国医改的一些想法。”一直以来,梁万年既是三明经验推向全国的推手之一,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县乡一体化改革领头人。他认为三明医改的关键是以药品的基础采购为切入点,帮助医保省钱,医保用省下来的钱来调价,调价以后价格合理了,医生和医院的医疗行为和收入结构也就合理了。从这点看,三明医改是成功的,但是全国推广三明模式却很难。为什么?

在会上,梁万年给出了答案:三明医改的逻辑是对的,也符合医保改革的逻辑,即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但医疗行业有个现状是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强,医生此前习惯了大处方、大检查的医疗行为,如今医保要求医院合理使用医保资金,因此医院推行有难度,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改革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原因一是由于价格扭曲导致了医生价值、技术得不到合理的体现;原因二是政府投入不到位,越是物化的东西越值钱,比如医疗器械一台机器动辄几百万甚至千万,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那么少,还要保证公益性,怎么办?

方法一是用调结构来发挥好有限的医保基金。比如对医院的支出结构和收入结构进行优化。从欧美发达国家看,医疗的人力资源费用占医院支出的60%,医院收入中的纯医务性收入(收费费、护理费等)占医院营业收入的60%。这是调结构的底线。中国香港医院管理局旗下管理的医院,他们的人力资源的支出占业务支出的80%。

从这个角度看,三明医改除了医改逻辑很对以外,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没法推向全国,因为在调结构上,没有真正实现欧美发达国家的底线。虽然三明把药品虚高价格降下来降低了,帮助医保局省下了钱,用这些剩下的钱来结构,慢慢调不就好了吗?但是很快另外的问题又出现了。

第一,医保局省的钱愿不愿意把它拿出来给你调价格,如果愿意的话拿多少,如果全部拿出来或者部分拿出来,什么时候可以调?这在全国推行尤为困难。原因一是医保局到底省多少钱,医院算的账、卫生部门算的账、医保部门算的账,往往不一样。但是总会形成一个共识,这省的钱是不是全部拿出来调价格,按照改革的逻辑上来说应该是这样,省多少调多少。

但是往往在操作过程当中,就很难形成共识。尤其这个医保现在以地市来统筹,也就是地市级的来调结构,地市级管价格的人,尤其是管医疗服务价格的人,医疗服务项目有9000多项,本来负责这块的人员也少,不仅操作性很难,而且也没有动力去帮医院调。

第二,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障碍,医疗服务价格一调整,人人都会受影响。比如影响CPI,影响到老百姓看病的感受。这一系列的障碍,如果导致这种价格的调整不及时的话,理论上今年的医保省下的钱,不调整的话,那么到明年也就没有用了,这个窗口期就过去了。所以这是一大痛点。

虽然招标采购剩下的钱,可以马上调整和实施,但是现在这个逻辑还没有畅通。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人力资源的问题,共性的问题,以及愿不愿意拿出来调,所以此时国家做药品或耗材统一的集中谈判、招标,所省下来的钱,再次这样调的话,就更难。当具体到一个地市统筹单位,每次省了一点钱,还不够调一个价格,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又是新的痛点出现,这个问题是需要有工具有方法。

第三,调价往往是以地市来调,比如说北京,肯定是以整个北京市来调,包括上海的经济管控问题,也可能是降了一部分价格,调了一部分价格,调的价格是提高手术费,这是对的,尤其三四级手术费。

此时就会发现,医院的补偿又就不平衡了。那以手术为主的医院补偿率就很高,那非手术为主的医院,或者不能做这个手术的医院,就不能补偿到位,但政府在调价的时候,是算大账,以区域为中心,省了多少钱,那就调了多少价,或者取消药品加成是多少,又给补上。落地到具体医院就出现很大差别,这就是经济调价,一月一次的调价,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但是中国这么大,哪个物价部门调价是一月一次,这很难,既没有工具,也没有模型。如果这个区域有一套模型,及时收集数据,带着不同的变量,到区域的医院去,哪些调价,哪些项目不调价,这也是可以的。

如此细致的调价以后,紧接着老百姓看病就麻烦了。因为我到这个医院看病是这个价格,到那个医院看病又是那个价格,所以这块一直是一个痛点。但是我们现在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希望做一个模型化的东西,让下面去操作,让他们比较清晰,但是完全很精细也很难。

另外,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分类不同,有一二三级、基层医院、中西医医院等,以手术为主科,或以内科为主的医院,这种价格结构,怎么来合理,现在的做法还是一刀切,切完后希望达到欧美国家的医疗人力支出占医院营收的60%。有些医院怎么改都达不到,有些医院稍微改进就能达到标准。所以在这个标准的制定上,如何来分割,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医保支付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工程,如何有效平衡医生、患者、医疗机构、医保局等各方的关系,才是改革成果的关键。

腾讯网2021-3-9

 

一个地级市的自救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明医改始末 文章下载

一个地级市的自救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明医改始末

沿着问题捋顺政府责任和医院定位,打断药品耗材高价链条,提高医生阳光收入,这场被“倒逼”出来的改革几遭波折终成正果

改革篇

2014年1月30日,除夕夜。詹积富接到了一个完全没有想到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让他2月7日必须赶到北京,8日到中南海参会。

在此之前的一年,或许是詹积富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早年在药监系统工作近十年,其后就任福建省食药监局副局长的詹积富,亲历了中国第一轮医改折戟。这段经历让他对医药领域的痼疾了如指掌,动了改革的心思。真正从心动到行动,是2011年他调回三明市担任副市长,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大胆放权,让他操盘三明市的医改。

十几个部门的中坚人员聚在一起,他们清楚地知道问题和痛点,沿着问题捋顺政府责任和医院定位,打断药品耗材的链条,提高医生阳光收入。但也因此,这个看似“不复杂”的医改遭到各方压力、几近夭折。

除夕夜的那通来电,让三明医改绝路逢生,彻底改变了故事走向。詹积富进京汇报之后,三明医改的道路越走越宽。多方护航下,这个山区小城趟出的道路正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场“自救”:不改革就崩盘

了解三明医改的人都说,“这是一场倒逼的改革”。

三明是座老工业城市,被福建中北部的群山挤在中间。2010年,当地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缺口高达1.4亿,次年,亏损扩大到2亿以上,占财政收入的14.42%,这已超过一个地级市能承受的极限,财政无力负担,若不改革就是崩盘。

在改革求自救的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詹积富出任三明市副市长,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减少亏损5000万”。可究竟要怎么改,谁也不清楚。

2012年春节假期后不久,詹积富叫上发改委、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等16个部门的分管领导和科长,召开第一次医改动员会。

现任三明市卫健委副主任的于修芹也参加了那场会议。当时,他是医政科科长,管的就是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你当了十年医政科长,意识到什么问题?准备怎么改革?”詹积富点名请他回答。

于修芹记得,自己讲了药价虚高、药品回扣,老百姓对看病贵意见很大等问题,“我说完他(詹积富)也不说你说得对不对”。

在会议上,詹积富谈到,医改要做到“三个回归”:公立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他应该是有了想法,但我们不大理解。”现任三明卫健委体改科科长、当时负责撰写医改材料的周显葆回忆。

一招扭转医保基金亏损局面

其实,三明此前也尝试过自救。2011年,在市财政局社保科工作的徐志銮和同事核对报表,发现医保金收不抵支存在危险。他们分析认为,个人账户55%的划入比例偏高,应加大统筹基金划入比例,以此避免基金枯竭。

结果政策发出后全市骂声一片,公众普遍觉得个人利益受损。三明市政府没有围墙也没有警卫,徐志銮记得,当时有人直接冲到办公室,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要求改回去。

除了公众的反对声,更重要的是,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保金亏损。现在看来,于修芹的发言确实点出了医疗体制存在的真实问题。或许也是因此,会后詹积富找到卫生局局长,要求于修芹加入医改团队。

减损5000万的任务交给了卫生局,局长让于修芹出方案。“我说那很简单,”他把22家公立医院院长叫到一起开会,“市政府给我们一个任务,现在这个情况怎么分呢?”最后各家医院按2011年的业务收入分摊解决,这是以往解决这类问题的惯例。方案交到詹积富那,他反馈说:“太简单了,不能这样改”。

在詹积富看来,医保基金的过度消耗与药价虚高有很大关系,他把第一抢打向了“万能神药”。

所谓“万能神药”,大多是营养性、辅助性用药,这些药价格不低回扣空间也大。为了遏制神药的滥用,2012年3月,由于修芹等人制定的药品重点监控目录推出,第一批共129种药品被纳入监控范围,多是单月使用量超过30万元的品种。

制定目录后,配套规定很快出台。周显葆介绍,重点监控后要求,医院使用这些药品必须实名登记,主管部门会组织专家分析,如果用量过大或用药不合理,就要对医院批评教育并扣除医生奖金。

目录制定者们也没想到,这招一针见血。4月20日,监控目录落地,当月药品支出下降1673.03万元,这相当于三明市用药金额四分之一,若按全年计算,光这一招节省下来的药费几乎可以扭转医保基金亏损的局面。

阻力初现,限价采购夭折

在詹积富的设想中,当务之急是先挤出药品水分。在监控目录落地的同时,另一项计划继续跟进。

此前,药品采购由医院自主进行,后来权限收到省一级政府。但省一级政府集中采购,药价依然偏高。詹积富想到,应在政府招标的基础上,与厂家二次谈判,他称之为“限价采购”。

但在当时药品招标权限并未下放,为了不逾越政策,他们把二次谈判的范围限制在原有的招标目录中。围绕谈判品种,从各家医院抽调的十几名专家在省政府六楼会议室争论、筛选了两个通宵,最后圈定2000多个品规的药品。

一个无奈的细节是,尽管在会前就收掉了每个人的手机,还请来纪委现场监督,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都还没搞完,就有人传给医药代表,”詹积富回忆,“限价采购”首次尝试很快叫停。有人感慨:“这说明利益集团已经渗透到我们内部来了。”

兜揣秒表,卧底医院

十八大以后,反腐频频登上热搜。三明也迅速启动医药领域的反腐。在詹积富看来,错误的制度设计导致医院和医生走上以赚钱为中心的逐利之路。在打击腐败的同时,医改团队开设廉政账户,鼓励医生缴纳回扣。

但在打击药价的同时,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也受到影响,三明22家公立医院出现了15%的亏损。“改革肯定要考虑以后怎么提高医生待遇。”年初的那次动员会也谈及了这个问题,解决办法是合理提高服务价格,把灰色收入变为阳光收入。归根结底,是让医生不再靠卖药生活。

关键是,怎么调?詹积富从物价部门开始问,各个部门负责人都在摇头。最后詹积富点名徐志銮,他当时只是社保科科长。“我也不敢说不好,只好把这个任务接下来。”他回忆。

调价首先要科学衡量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这是一个难题。当时四十多岁的徐志銮,家里也压力很大,父母正在轮流生病住院。带家人看病成了他“卧底”医院调查的机会。

作为“患者家属”,徐志銮晚上和周末基本都泡在医院和医生护士聊天,问他们工资多少,绩效怎么核算。蹲点也让他了解到,其实有灰色收入的医生只是少数,95%的医护人员只有微薄的工资。

为了确定医生的工作量,他和同事经常揣着秒表到门诊部,站在诊室门口数患者数量和就诊时间。

他们还对医院做了资产调查:把各个科室各个项目的资产构成、收入构成、诊查费标准等逐层剥离出来。经过近一年的摸底调查和测算,医改团队拿到了丰富的真实数据,原始表格堆在地上跟茶几差不多高。据此,他们给出了调价方案。

最敏感的一步:调价

调价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腾笼换鸟,取消“药品加成”,把药费收入置换为医疗服务收入。对患者来说,总体负担维持不变。但在实践中,这又十分敏感。

2012年底,医改团队根据业内公认的标准(主任医师工资应该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倒推出主任医师的门诊挂号费要从7.5元涨至60元。为了避免大幅调价增加公众负担引起反感,他们决定分步调整医疗服务费用。

调价工作原计划从2013年1月1日执行,但到2012年末,徐志銮母亲的病情迅速恶化,调价前的最后测算交接给他人完成。老人在2013年1月1日与世长辞,2月1日,三明首次上调医疗服务项目价格,80项医疗服务挂号费从7.5元上调至25元。

伴随调价落地的,还有一项关键改革:从院长开始到各级医护人员相继开展年薪制改革,提高了他们的收入,进一步降低医院对“挣钱”的需求。

改革还在继续,下一步是打通医保系统。当时,人社部门管理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卫生部门管理新农合。业内早有打破碎片化的呼声,但从中央到地方都难以达成共识,就医疗保险由人社部门管还是卫生部门管打起了拉锯战。

但这也是必须要走出的一步。合并医保管理系统涉及基金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医保管理者应当是参保人的代言人,帮参保人谈判议价,达成任何一个个体所不能达成的目标。而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医保管理机构。

詹积富找到了折衷的办法——把医保交给财政部门管理。“直接把钱交给管钱的机构,这种操作回避了利益纠葛。”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晓评价。

2013年6月,三明整合全市24个医保经办机构,组建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挂靠财政局。徐志銮成为新机构的负责人,“我一个科长,一下子管几百号人,压力是非常大的。”

他们重新捋顺医保管理体系,扁平化管理,按照报销、稽核、支付等设置流水线式的管理制度。此后数年,跟医保有关的政策均由新成立的医保中心研究提出,再交由财政局签发。

“一定要顶住方方面面压力”

改革的风险和阻力贯穿三明医改全程,“三明医生都跑了”“三明无药可用”的流言几次出现,关于詹积富等医改团队人员的举报信也是不断。

改革动作越来越大,三明医改的政策和数据引起上级关注。2013年夏天,福建省提出学习三明医改经验,但下半年情况陡变。面对钱从哪来、无药可用、数据造假的质疑,2013年底,福建省派出两个调查组赴三明,一个审查医改数据,一个审查医疗质量。

经历过那次审查的人回忆,在新成立的医保中心,检查组分成药品、政策、财务、征缴四个小组逐一审查。“这么低价的药能用吗?”“效益真是通过改革得来?”

还有领导传话给詹积富:何苦得罪那么多厂长,得罪那么多院长,得罪那么多大牌专家,得罪那么多医药代表?回忆起这段经历,亲历三明医改的人都强调,时任市委书记、市长的支持很关键。

三明很多关键改革文件都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出台的。三明医改初期曾出过100多个文件,其中不少都没有上到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讨论。医改专业性很强,涉及的政府部门间也存在利益博弈,有人开玩笑,如果上会讨论,“5页就剩下3页,前面指导思想,后面组织保障,中间全砍光了”。

时任市委书记邓本元卧病后,詹积富和他在病床前有过多次交流。邓本元叮嘱:改革绝对正确,一定要顶住方方面面压力,站在改革的进程上,要有快有慢,要懂得迂回,要懂得策略……

如果按材料读就完蛋了

就在改革者们陷入困境时,转机出现了。事实上,三明医改一直受到财政系统的关注。2013年9月,财政部派调研组到三明,并形成医改专题调研报告。

在这份后来对外公开的报告中,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评价,三明医改令老百姓、医疗机构、政府三方满意:人均出院费用下降,门诊费用持平,医务人员收入增长,医保基金扭亏为盈。但由于部分改革措施是三明市“单兵突进”,导致其陷入“改革孤岛”。报告建议,三明模式值得总结推广,尽快纳入国家试点。

正当詹积富等人在三明承受压力时,这份报告也在年底登上《财政简报》送至各地和有关部门。自此,三明医改进入中央视野。2014年1月30日,大年三十,詹积富接到那通来自北京的电话。

那是詹积富和同事第一次走进中南海,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院长和教授,都是医改领域的专家。这位三明医改的操盘手有个习惯,发言从来不看稿子,医改团队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因为是我们自己做的”。詹积富从政府责任讲到回归医生看病角色,引起时任分管医疗卫生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注意。一问一答间,他一人就汇报了三四十分钟。

冬天的北京天黑得很快,会后刘延东直接找到詹积富,让他回福建后向书记汇报,“我过几天就到你那边”。

“如果按材料去读就完蛋了,我们就是要讲实话不讲套话。”詹积富后来回顾道。会后,他从北京飞到福州看望住院的邓本元,俩人预感到三明医改绝处逢生。

调研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2014年2月18日,中央调研组抵达福建。改革者们回顾这段经历时都说,这次调研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但在当时,他们还要经历考验。

于修芹和周显葆记得,调研组并不按照他们提供的路线走,而是随机抽点去看。他俩跑在前边踩点,却发现调研组去了别的地点。考察最后一天,调研组要求去沙县医院考察,这家医院本不在行程上,院长还在外边办事赶紧跑回来汇报工作。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肯定了福建省医改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强调,要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牢牢把握公益性方向。

此后,医改之路顺利很多。2016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福建省三明市作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再接下来,2017年深改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又一次谈及三明医改:现在看,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建立纠偏机制很重要”

有了中央的“保驾护航”,三明医改顺利许多,但改革者们没有放松。

医改团队每个人从不关手机,他们都知道,詹积富想到什么随时就会召集相关部门的人员开会讨论,会后立即起草相关文件。“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做,改革前期几天就出一个文件,到后期以后出文件就比较慢了。”周显葆回忆。

2015年詹积富到北京交流,和韩启德讨论到医疗总费用增长的问题。医保虽然要控费,但没有合理的增长也会制约医院发展,业内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控制在10%以内。当时,三明的增长率下降到2.5%。

上飞机前,詹积富打电话通知,自己晚上回到三明,要所有人晚上9点来开会。周显葆记得,自己接到电话时刚到家,又跑了回去。当晚,三明市确定第二次医疗服务调价,诊疗费由上一次的25元上调至48元。

整个团队运转迅速,同时也有很好的纠偏机制。有的文件发出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又废止了。周显葆介绍,每个文件发出后,他们都会综合分析效果,如果不合适马上调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建立纠偏机制很重要。所以三明医改能多次摸石头过河,能形成成熟的经验做法。”周显葆说。

为了跟上医改的步伐,团队成员也在补课,他们开玩笑说是在詹积富那念研究生。徐志銮常说,自己47岁才开始跟着詹积富学医学药。财务出身的他从未接触过医药专业,为了了解医改涉及的每种神药,他买了本药理学,每次会后对着笔记查资料。

2016年中,一纸调令送达三明,詹积富调到福建省新成立的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担任主任,一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新任务是,把三明经验复制到全省。

离开三明前,詹积富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推动成立三明市医疗保障局。从“中心”到“局”,医保系统有了独立的行政机构,可以单独出台改革文件。这也是未来将要成立的国家医保局原型。

以健康为中心

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对三明来说,经历了“治混乱、堵浪费”,“建章程、立制度”,又捋顺了政府责任、机制体制等,此时正需要转入“治未病、大健康”阶段。

传统意义上,预防医学管防病,临床医学管治病,医防融合的难点就在于打通二者的边界。“医院都没人来了,医院是不是要关门了?”詹积富解释这项工作之难。

有了前面的成功,三明做出更大胆的尝试:把每个县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站、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县中医院等整合成一家“总医院”,下级医院的人财物统一交由总医院院长调配。以此明确谁来负责老百姓的健康。

三明每个受访的医护人员谈到这项改革都说,现在上下级医院是“一家人”,这打破了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在上级医院、患者也喜欢往三甲医院跑的局面。詹积富把这些机构称为健康管护组织,负责辖区内所有人口的健康。

为了提高医院从事预防的积极性,按照测算结果,每年医保把资金打包给每家总医院,结余的钱不再收回医保,而是留给医院用于工资和发展等。而结余资金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公众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看病支出。

尾声

2018年2月28日,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半个多月后召开的全国两会公布正式方案,其中包括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前者的成立正是源自三明的探索。

2019年初,詹积富回到三明市工作,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退居二线后,在医改的圈子里,人们喜欢称呼58岁的詹积富为“老兄”或“老詹”,有人说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这位三明医改的操盘手常说自己只是执行者,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肯定走不下去。他也一直说,自己在医改这件事上没有个人利益,“医疗领域的改革任务还是任重道远”。

“但你说谁不考虑个人利益,那也是假的。”他笑称。不久前,中影集团找到他,要将三明医改拍成电视剧,剧本、演员、资金都准备好了,詹积富给剧组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找一个演过坏人的演员来演我”。

声音

如果按材料去读就完蛋了,我们就是要讲实话不讲套话。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

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建立纠偏机制很重要。所以三明医改能多次摸石头过河,能形成成熟的经验做法。

——三明市卫健委体改科科长周显葆

(感谢杨燕蓉、张广炳、颜婷婷、吴爱农、刘春等为采访提供的帮助,刘明、王森对本文亦有贡献。部分内容参考:王春晓《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及《八点健闻》《新京报》相关报道。)

南方都市报2020-12-18

 

 

三明医改的核心要义梳理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的核心要义梳理

导 读:

回顾三明医改的艰辛历程,自2012年开始,以市政府层面来统筹规划,建立医保、医疗和医药统一领导体制和具体工作推进机制,医改最先从医保基金巨亏开始着手,医保基金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陋习,施行“两票制”斩断药商利益链条,药品耗材带量集采挤干药(耗)价水分,以及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腾笼换鸟”调收入结构、动态调价实现价值回归等等。

我们借此机会梳理下三明医改的核心要义,以飨各位医疗圈同仁,也希望借助此文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政府投入机制,加强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三明市对于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资金投入,重点学科、建设和以医学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医院紧急救治等等均由政府买单;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支付、人员经费支出也是政府财政直接划拨,这一切为公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建立兜底的财政保障。

二、创新人员管理,促进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医疗本身,二是患者需求。首先就是要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能解决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这个三明做了相应的举措:例如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晋级需有驻乡半年工作经历,下级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也需定期来县级医院学习培训,两项政策交叉执行。

建立人才引进基金总额为200万,旨在引入高级学科人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跟医学高校合作,政府出费,定向委培,县级也跟高校合作,学费免掉,毕业就可以安排工作。

三、薪酬年薪制改革,提升医务人员工资

工资总额控制,严禁在亏损情况下发奖金,结余留存。医务性工资为基础,绩效借助工分制软件,2013年市级医院书记、院长和主要领导年薪制,包含党委书记、院长和总会计师等年薪制,年薪由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发放。2015年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工分制采用项目工分、病种工分、成本工分与综合质量考评。RBRVS项目工分库,按医生、护理、医技、药剂、行政后勤五大职能系列分块进行工作量工分测算,体现不同科室差异性。以医院持续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人才结构、科研成果临床转化、技术应用等指标考核医院创新及持续发展能力。即在基础工作量工分制考核的基础上引入DRGs病种工分概念,结合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重点病种及关键技术运用等因素,科学考核科室服务能力和核心病种管理。最终充分体现医务人员价值,最终形成富有三明特色的工分制绩效。

四、依托信息化支撑,赋能医改

三明医改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业务有业务系统,科研有科研管理系统,财务有财务核算系统,所以有信息不必多言。但只是有信息还不够,信息标准化、可视化、打破数据孤岛、高效数据交互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实现信息间的高效交互是业财融合的重中之重。通过信息化平台全面整合高标准化数据,通过利用数据仓库、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等技术,形成覆盖院区医改核心管理决策的“数据大脑”,对医改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算法及丰富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让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大幅提升医院人、财、物运营管理效率,协助医改小组及医院动态掌握各类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截止目前三明已构建一个集信息收集、综合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医防数据共享、慢性病数据互联、疫情监测数据互通等功能。

五、组建紧密型医共(联)体,强化管理

2017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县医院,中医院为主导。关键点:

(一)组织机构治理改革必不可少,法人制度,机制改革,人财物药械绩效统一管理。

(二)组建一个紧密型医共体,村卫生所全部开通医保,卫生院统一核算,统一资金管理,线下线上一体化管理,解决医保基金划拨很难操作的问题,贯穿医共体横向联通,纵向到底的管理理念。

(三)统一人财物,统一资源调配,医共体内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建立资产卡片,统一资产分类,统一按折旧政策和不同资金来源进行相应的核算业务。依据《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于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核算主体、财务管理办法、成本核算、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报告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契合自身实际的政策体系和统一的核算规则。医共体内部人事管理自主权,实行编制统筹,逐步推动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一体化管理;实行岗位统筹,县管乡用,逐步实行乡聘村用。根据岗位需要,医共体内人员统一调配,县医院拥有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自主权。

(三)推进三保合一逐步统一管理,这里的三保指:新农合、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合一,实现用药和报销比例等的统一标准,统一支付、统一治疗。实现了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资源整合共享的高效运行局面,真正使医保基金管理从“三分”格局走向“三保合一”。

(四)药品、耗材、器械平台统一集采,分阶段按需求逐步建成区域集采管理平台,有序扩大适用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医用物资配送的,涉及配送安全、高效等问题,配送企业延伸管理考量进行,适度降低毛利率。

六、关注医改效果指标,持续改进

为了有效解决药品、设备检查、检验、医用耗材收入所占比例高,医疗服务部分亏损,尤其是技术劳务费价格偏低问题,医改工作组十分重视医疗价格动态调整工作,针对医院收入结构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重点监测80项医疗服务项目,几乎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挂号诊疗费调高,检查化验费调低,这样可使医院可支配资金增加。截止目前医务性收入显著提高,三明医务性收入占比是百分之四十几,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有关药品耗材的管理也是调整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控制价格;用药数量环节工分制绩效管理,防止大处方,乱开药。统筹医保基金,医保监管合理用药,抓重点,先关注120种高价高回扣药品监管,针对辅助性用药不能管太死,可以腾出空间。

七、关注中医动态,中西医融合发展

研究中医药发展动态,针对国家倡导的中医诊疗和康复诊疗项目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积极在医院推进开展,增加医务性项目收入,收入纯度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老年病、慢性病、“治未病”及疫情防控领域都极具优势,既可以诊断明确稳定病情,又可以整体调理缓解症状。

做好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中西医结合管理,尝试政府买单的患者慢病管理服务,患者参与疾病管理,探索慢病管理多模式、多样化的收费模式;开展医院、社区、社会化经营、契约模式创新应用;开创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新趋势。

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三明市正在搭建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村中医医生全覆盖,探索符合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病组,中药饮片和24种中医非药物疗法零起付线报销,增设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等扶持政策,建立院内纯中医治疗绩效倾斜机制。

三明历经10余年时间已经完成的是降低药价,打击药品回扣的“反腐”,三保合一,电子信息系统建立,DRGs和打击骗保等等阶段性目标,目前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保医疗健康管护体系。笔者认为 三明医改以政府主导为基础,三医联动为手段,信息化作为支撑,做强医共体、医联体为载体,提升医务工作者薪酬为指导,以全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强化医防融合。

医改的核心是政府一心为民,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增加医务人员阳光薪资,持续减轻患者负担,逐步释放医改红利。让我们拭目以待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开花,成为实现全民健康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医改界2022-4-4

 

 

三明医改到底做对了什么?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到底做对了什么?

从医保基金险些穿底的“后进生”到全国样板,三明在挑战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中,究竟做对了什么?

医药 切断以药补医链条

医改千头万绪,三明瞄准虚高药价打响了医改的“第一枪”。

据了解,医改前三明医疗费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中,超过60%为药品费用。

药价虚高,特别是其背后的利益博弈,是医改首当其冲需要面对的难点。三明医改之初,决策者正是看到当时医药领域长期的乱象——部分药企、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部分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医生勾结,令药品和耗材从出厂价到患者的购入价,动辄翻高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最终损失却由医保基金和患者承担。

近年来,中央大刀阔斧推进医改,一系列改革举措,诸如在全国范围推广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多轮“灵魂砍价”遏制药品流通领域虚高价格等,使部分药品和耗材价格出现断崖式下降,医药领域利益格局正在破冰,老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举例说,以糖尿病常用药——阿卡波糖为例,过去一盒价格128元,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下降到9.21元,大幅度降低了医药成本。这意味着,以往服用该药一年需花费3300元,现在只要300多元,下降超过89%。

阿卡波糖并非孤例。在以前几轮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降价幅度超95%的药品和耗材不在少数。

尽管药品耗材价格在集采后一降再降,但由于纳入集采特别是国家集采的药品和耗材仅是少数,加上医院采购药品、医生开具处方是自主行为,因此一些医药企业、医药代表仍在千方百计“围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收受回扣贿赂等问题仍有发生,利益博弈依然暗流涌动。

在三明医改的多位亲历者看来,药价虚高主因是既得利益集团的牵绊。“现有集中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改革动了这些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医药改革需要消除这些拦路虎。”

医疗 消除公立医院逐利冲动

堵住“以药补医”的老路,只是三明医改的突破口,其真正的改革目标是要腾笼换“医”——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消除医院医生逐利冲动,促进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据了解,医改前的三明跟其他地方一样,医院绩效工资从医疗总收入中提取,医务人员实际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紧密相连。同时,医生看病问诊的医疗行为并不值钱,医生要靠吃药商“回扣”提高收入,于是最赚钱、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多开药、多检查、多用耗材、多做化验。

近年,包括以“医生高年薪、红包零容忍”等备受关注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在内,不少地方都对破解这一顽疾做出积极探索,港大深圳医院医务人员的平均年薪甚至达到69万元。

该院党委书记徐小平说,港大深圳医院部分借鉴香港医院薪酬模式,以固定薪酬为主,占70%,绩效仅占30%。“改革薪酬制度,使医务人员收入可预期且相对固定,30%的绩效和医务人员用药、检查等费用不挂钩,有助于激发医生自我管理、规范诊疗行为的内生动力。”

目前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仍在路上,一些公立医院的逐利冲动至今尚未完全打破。

多位医改领域专家指出,从外部政策看,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公立医院的关系还未理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包括哪些内容还不明晰,公立医院或多或少仍存在大处方、大检查、“开发”病人的动机。

从内部因素看,部分医务人员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一些院长、医生,往往掌握大量资源,缺少改革动力。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问题背后,是公立医院薪酬构成不合理。

医保 发挥杠杆撬动作用

在三明医改中,医保是推动改革最为重要的“经济杠杆”。

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告诉记者,三明医改最初的动机,正是缘于9年前本地医保基金面临“穿底”之忧,从而被迫启动整治流通领域价格虚高的药品耗材改革。在当年即实现医保基金扭亏后,三明又将治药控费结余的医保基金绝大比例用于腾笼换“医”,通过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实行医务人员全员目标年薪制等,大幅提升其薪酬水平,让医院不靠“开发”病人,医生不拿回扣、不开大处方也能有体面收入。

在张元明看来: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但一些来三明参观学习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一些地方的医保“杠杆”作用发挥得还不明显。与此同时,医保改革也还面临各部门不能同向发力的堵点。

如一些医务人员认为医改冲击原有诊疗模式。他们说,医生用药受到医保系统实时监控,有的病症必须用目录外药品,但这类行为会受到医保监控。药品和耗材降价导致药企和医药公司无利可图乃至放弃市场,医生开惯了的药却“无药可开”等。

接受记者采访的更多卫生行政官员、医院院长、医生则提出,处方被监控是好事,真正得利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各部门还是应当深化医改共识,真正做到同向发力。

同时,医保基金要从过去仅限用于治病扩展到健康管护,让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老百姓的利益同向而行,使其能够得到的利益与过去吻合甚至更多,使医保基金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这就需要设计一些与老百姓健康利益相关的考核指标,比如对各个地区设置人均医疗总费用、人均寿命、人均年度使用药品耗材费用、年度医疗总费用增长幅度、医生平均年薪等。

多地医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一些地方的医改仍处于通过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集中带量采购压缩虚高药品耗材价格的阶段,尚没有系统考虑如何通过医改配套手段把医保改革红利真正“变现”。“药价虽然降了,但医务人员收入并没有提升,更进一步的改革难以形成公约数,从而消解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价值。医保改革并非单骑突进,更需系统推进。”徐志銮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中央层面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释放的改革逻辑、勾勒的改革路径已经非常清晰——砍掉流通领域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和使用效率,同时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收入,让医院、医生的收入和违规用药、过度诊疗等脱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医改下阶段的路径已然十分明确,接下来的问题主要是决心和方法。”专家认为。

中国经济网2021-7-26

 

 

三明医改:一场“中等生交出满意答卷”的改革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一场“中等生交出满意答卷”的改革

7月的三明正处于高温季节,行走在街道上,热气涌出。坡路与平路横纵交错在这座山区城市里。身材消瘦、皮肤黝黑的魏成文气喘吁吁地推开了沙县区总医院血透室的大门。他是整个血透室里最后一个到的,他熟练地躺上病床露出上臂,等待着护士将血透机的管路插入他的手臂里。

这一套流程对于尿毒症患者魏成文来说再熟悉不过,一周三次,他要不间断地前往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而全年的血透总费用达到了近六万元。

在过去,一年的血透费用对于魏成文这样的患者而言像是关不上的水龙头,短短几年时间就能榨干沙县一个普通家庭的积蓄。近九年来,三明市尿毒症患者的医保报销费用逐年上升,2018年起,沙县总医院的尿毒症报销比例达到了95%,这对魏成文们而言,像是生命有了源源不断的希望。

在三明,改变的不只是患者的医保报销比例。2012年,三明自发开展了一场医疗改革,率先对虚高药价、过度诊疗等问题开炮,此后,三明通过医药、医疗、医保的“三医联动”,建立起跨部门协同、权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打破了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这场被称为是“中等生交出满意答卷”的医疗改革,在破解公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医保基金的多方共赢。

9年间,国务院先后5次对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给予肯定。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即提出“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血透患者的账本

早上七点半,沙县区总医院五楼的血透室,39台血透机发出的哗哗声填满了血透室的每个角落。

今年50岁的魏成文原本在沙县当地开着一家沙县小吃店,7年前确诊尿毒症后,他将店门关闭,每周固定三次到医院做血透。“没有医保报销的时候不敢得这个病啊。”躺在病床上的魏成文自我调侃,他说那个时候,他看病主要是靠亲戚们的资助。

医改开始后,魏成文明显感到压力越来越小,在魏成文的收费票据上,一次血液透析的治疗费是366元,而自付比例一栏显示为零元。一次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费是618元,自费部分则为30元。

一天中,血透室的39台血透机按早中晚三班的作息要运转三次,一次4个小时,而每台血透机都对应着一名患者,血透室的护士台上,A3大小的纸张正反面密密麻麻地列着两百多位患者的姓名。

66岁的农民郑义清是低保户,2009年,他被诊断出尿毒症,一年下来做血透加上药品要花费六七万,他干农活攒下来的一点积蓄很快就耗尽了。

2012年医改以后,能报销的额度每年都在增加,从七八年前一年自费一万多到近三四年每年只需要一千多。

令护士长叶木华印象深刻的是,医院曾在2005年收治过一位女尿毒症患者,仅仅三年时间,这位患者就花光了家里的存款。担心给家里人的负担过重,患者曾跳河轻生未果。医改施行后,她的透析费用大部分可以报销了,得以又通过透析维持了15年的生命。叶木华说,这位患者去世前抱上了孙子,可以说是夙愿得偿。

从高药价开刀

魏成文、郑义清们自付费用下降的背后,是三明进行了9年的医疗改革。

据三明市医保局资料,2010年,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1.44亿元,到了2011年,亏损数额上升到2.08亿元,而同年,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亏欠了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1748.64万元。

不仅如此,2011年,三明市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医药收入中个人自付费用占比超过一半,看病贵成了普遍现象。

在巨大的财政亏空压力下,三明启动了一场自发性的医改。

2012年1月,三明市政府把涉及“三医”(医药、医保、医疗)的主要职能部门归口时任副市长詹积富管理,并成立了三明市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委、财政、人社、卫生、药监等15个部门。

新成立的医改领导小组很快将矛头指向了有巨大水分的药品上。三明医改资料显示,改革前,药品耗材折扣、加成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药品收入、检查检验收入又是科室收入主要来源,而医生收入又与科室收入挂钩,动辄开“大检查”、“大处方”的现象普遍存在,患者负担沉重。

2012年2月,三明医改领导小组列出了129种药品,对这129个营养性、辅助性药品进行重点监控。沙县区总医院副院长林裔丰记得,当时这些药品的价格动辄几百上千,而在治疗上却只发挥着辅助性功能。列入重点监控后,医生每开一次这些监控内的药品,处方都需要层层上报审批,“医生要向药剂科提审批,药剂科向分管药品的副院长提审批,副院长还要向院长提审批,这样一个复杂的流程下来,这些药品的处方量就大大减少了。”

与此同时,“大处方”也逐渐得到控制,根据三明市医保局数据,监控仅实施一个月后,全市药品支出就减少了1673万元,而在全年范围内,就为医保基金节约下了近2亿元。

林裔丰介绍,在医改前,医院购买药品都是和医药代表对接,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需要经历好几个环节,而经手的这几个环节往往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从(药品)出厂到华东片区、华南片区总代理,再到福建省总代理,再到三明总代理,分了这么四五个层级,每个层级都‘雁过拔毛’。一盒阿莫西林的出厂价格5块钱,到我们这边的时候可能就三十块。把中间环节的水分挤掉以后,相对医保基金可用的量就增加了。”

三明市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刘鹃介绍,在医改初期,药品在全国各地的销售价格都不同且不透明,三明想要压低药价并不简单。“因为三明的人口也不是特别多,三明所有医院加起来所需的采购量都比较少,可能只有全国的千分之一,筹码和话语权不够。所以在改革前,很多医药企业就放弃了三明市场。”

在这样的压力下,三明发起了一项名为“三明联盟”的药品耗材联合采购行动,从原来三明市内各个医疗机构各自采购变成了三明市统一采购,并联合了其他省份的城市进行联合采购。林裔丰表示,联盟统一集采,作为一个大的机构去组织招标和选中厂家,采购量变大以后,联盟就有筹码去谈判压低药品的价格。

刘鹃介绍,在联采过程中,三明还实施了“两票制”,即从生产企业到商品配送企业一个发票,商品配送企业到医疗机构再一个发票,在药品流通环节上加强了管理,以此管控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药品涨价问题。

沙县区总医院药价科科长朱良告诉记者,医改后,医院的药品全部从市里的采购平台采购,医院不再直接对接医药代理商。“我们只需要把临床所需的药品清单提交到市里的采购平台,其他的采购环节都由市里来统一完成。”

在沙县区总医院的药库管理系统里,记者看到,一款名为“洛贝林注射液”的药品经过联合采购后,在同厂家同规格的条件下价格从92.2元降到了27.3元。据三明医改资料显示,“三明联盟”自成立至今,成员已经涵盖了16个省、26个地级市和4个国家医改示范县,而按约定采购量计算,每年节约药品费用约1.24亿元,其中药品单品价格最大降幅达91.63%。

被“盘活”的医保基金

在三明医改中,一项大的举措,就是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医保局。

刘鹃介绍,在医改前,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由人社部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操作方面,发改委定价,卫计委招标采购,人社部管医保目录。仅仅是医疗服务价格这一项内容的调整,就需要多个部门辗转协调,“当时医保的管理是很碎片化的,呈现一种九龙治水的局面”。

2013年6月,三明市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2016年7月10日,三明市进一步成立医疗保障管理局,成为全国范围内首家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整合管理的医保局,“包括2018年国家医保局的设立,也是参照了三明市医保局的职责和功能。”刘鹃说。

三明医改资料显示,经过压减药价虚高水分、规范医疗行为,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降,再加上历年医保基金结余,医保部门分析有足够空间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而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上涨的医疗服务费用也被纳入了医保报销范畴。沙县区总医院医保科科长张燕告诉记者,医改前,即便是7块钱的诊疗费也需要病人自费承担,能报销的比例非常低。改革后,医院的诊疗费分为四个档位,住院医师18元,主治医师25元,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则分别是35元和45元,而医保统一报销18元,“这样也促进了分级诊疗,病人就不会一窝蜂挤到主任医师或是副主任医师那儿造成资源拥挤。”

张燕介绍,门诊设立了特殊病种报销的收付费制度,即根据不同病种设置补偿比例和总费用报销封顶线,并根据当地医疗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城镇职工医保的特殊病种起付线均为在职600元、退休500元。“像是沙县当地尿毒症患者比例偏高,政策会适当进行调整。”2018年2月开始,尿毒症门诊透析和恶性肿瘤化疗与放疗等4个特殊病种的年度报销封顶线设置为30万元,其中尿毒症报销比例调整为95%,血液透析项目单次400元以内进行全额补助。

而其他特殊病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城镇职工可按90%的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分别为3000元和5000元。而非特殊病种的普通门诊,则按城镇职工年度起付线1000元的标准,封顶线3000元,一级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补偿比例分别为90%和70%。而城乡居民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费用补偿比例为60%。

此外,据三明市卫健委数据统计,三明市城乡居民住院的个人平均自费费用从2011年的2194元下降到2020年的1712元,自付比从53.75%下降到29.47%。

“通过我们这几年的改革,医保资金有所结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报销比例大幅度升高,让百姓承担得起看病压力。”沙县区总医院院长谢显金说。

而在医保基金的支付上,三明医改资料显示,三明市医保局选择了打包支付的方法,即“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在每年年初将一定数额的医保基金打包给各个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自主管理,年底结余部分可作为医院的医务性收入。

三明市卫健委数据显示,自2012年三明医改拉开序幕后,除去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职工医保基金征收减半,年末亏损0.24亿元外,其余8年的职工医保基金统筹部分均有盈余,其中,2017年达到最高结余1.7亿元。

沙县区总医院的改革蜕变

作为三明医改的先行试点,沙县区总医院由原沙县医院和沙县中医医院于2017年6月联合组建,下辖12个基层分院,延伸村卫生所128个,是一家二甲医院。

在沙县区总医院老员工叶木华看来,医改前后变化最大的,是病人数的增加。

叶木华记得,2002年,自己来到沙县医院工作时,医院仅有一台血透机、两个病人,血透室也只是一个房间大小。2012年是叶木华记忆中的分水岭,那年医院搬了新址,此后9年间,血透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医院也扩建出能容纳下39台机子的血透室,“三甲医院平均拥有的血透机数量也只在30台左右。”

医疗设施升级的直接裨益是方便了患者。相比最初的两名患者,现在血透室一共有203名患者。叶木华说,过去患者要做透析都要到省会城市的大医院,“现在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完成日常透析,乡下的病人乘早间的班车来医院,下午就可以回家。”

叶木华的收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她记得,2002年,自己刚到沙县医院的血透科当护士时,到手的工资是一个月300元,而那时打坏一根体温计就要扣2元。

2010年前后,她考上医院编制,到手工资一个月一千元左右。现今,她的平均年薪到了十万元左右。“把五险一金扣掉以后,第二年年初还会补发上一年的绩效,平摊到每个月相当于一个月到手能有八九千的工资。”

叶木华的同事、精神科医生乐少忠记得,2012年之前,作为住院医师,他每月的基本工资加奖金大概在三四千元之间。

乐少忠说,彼时,医生在看病开药上有“补助”,以此获得灰色收入几乎是行业潜规则,“所以在开药上有很多不规范行为。”

而医改后,三明的药品统一实施了“零差率”,即医院不能再在药品的生产、配送成本上增收费用,医生的这部分灰色收入被斩断了。诊疗费却在逐步增加,乐少忠说,自己的诊疗费从7块钱涨到了35块钱,工资组成从原先基本工资加奖金变为了基本工资加绩效,绩效取决于工分、职称和院部特定指标,去年一年,作为副主任医师的他拿到了二十五万元左右的年薪。

谢显金介绍,通过降低药价和调高医疗服务价格,既让药品脱离商品属性回归治病的功能,又能让医疗人员的工作价值得到体现,“医生不再像过去一样需要通过卖药来获利,通过提高诊疗费等医疗服务费用和采用工分制的绩效方法。”谢显金表示,这样既可以让医生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实现职业价值,又避免了大处方、大检查的现象,避免了不规范的医疗行为。

据三明市卫健委数据统计,2013-2020年,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人均工资待遇年增长率为9.18%,在岗职工平均年薪从2011年的4.22万上涨到2020年的13.37万,而22家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由改革前2011年的25.15%提高到2020年的45.98%。

作为三明医改的先行试点,沙县区总医院还承担着一项特殊的责任:医共体。谢显金介绍,过去沙县医院、沙县中医医院及乡镇12个基层分院都是独立营业,属于竞争关系。医改后,这些医疗机构被整合成一个医共体,所有事务由总医院统一管理,不仅达到了资源的共享,还达到了医疗资源下沉到各个乡镇的目的。

医改中的博弈

三明医改也曾遭受过阻力。

林裔丰记得,医改之初,药品降价幅度比较高,不少患者认为“便宜没好货”,质疑医院为了节约成本为患者开便宜的处方。“在联合采购过后,老百姓原来习惯的药或者是厂家变了,他们就认为这个药品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林裔丰说,医药流通环节中的医药代表也在其中推波助澜,“他们希望政府执行不了采购,自己就有生意可做。这也是医改中的博弈。”

除此之外,也有医生曾反映,在临床用药上,虽然药品的价格降低,但药品的疗效还有待临床试验考证。而在药品的类型选择上,有很多药品因为谈判失败,并没有出现在医院的采购目录上。

刘鹃说,三明在改革过程中一度成为一座“孤岛”,不少医药企业会绕开三明,甚至向三明市场提供较差的药品。而在她看来三明医改能顺利进行至今的关键在于,政府进行医疗改革的决心。

“为什么三明这样一个‘中等生’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政府真心想要进行改革,各部门间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来实施管理。”

詹积富在谈起改革初衷时曾提到,三明处于山区,财政收入在全省中本就较少,医保亏空后财政难以弥补资金缺口,故这场自发的三明医改有其现实压力。主持医改前,詹积富曾在三明市及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职,做过省级平台的药品招标,他知道,医改意味着医药代表们的利益受损,而在改革过程中,风险和阻力也远远大于改革团队的预估。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即提出“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7月8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李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福建省三明市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为全国深化医改树立了样板。

三明医改资料指出,三明医改的措施中,行政管理体制是最根本性的,建立跨部门协同、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推动“三医联动”,实现医疗、医保、医药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药品耗材等卫生资源供应保障改革是其他改革的基础,能够为其他方面改革提供空间。

台海网2021-8-17

 

 

三明医改如何改变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如何改变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

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是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关键一环。福建省三明市在医改工作中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分配自主权。系列方式方法取得诸多实践成效。

改革主要做法

改革工资总量核定办法

从2013年起,三明市打破医院绩效工资按医疗总收入提取的办法,在全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新的工资总额核算制度,将医院总收入结构分为三块,即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诊查护理床位以及手术治疗收入(后者统称为医疗服务性收入)。医院人员工资总额计算仅与医疗服务性收入挂钩,切断医院人员工资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的直接联系,从而遏制医务人员“大检查、大化验、大处方”的问题,破除医院逐利机制。同时,将查处的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从工资总额中直接扣除。从2016年开始,要求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又剔除床位费和不计费耗材收入,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技养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从2017年开始,医保基金实行打包支付后,结余资金按80%计入工资总额。2019年,进一步明确医院当年度发放工资总量由当年度工资总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DRG)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4个部分构成。

实行公立医疗机构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

从2013年起,在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实行院长年薪制改革,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充分体现院长代表政府履行医院管理责任,切断院长与医院之间的利益联系;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目标年薪基数。2016年,为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实行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并制定总会计师绩效考核办法;院长考核得分与总会计师考核得分互相挂钩,即院长考核总分数=院长考核得分×80%+总会计师考核得分×20%。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党建,还同步实施了公立医疗机构党委书记目标年薪制,党委书记年薪与院长相当,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提升医院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改革医院内部分配办法

实行医师(技师、临床药师)目标年薪制。2013年,三明市参考国际上通常医师收入高于社会一般平均收入3倍~5倍的惯例,对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在职聘用的临床医师类、临床药师类、技师类人员,按照级别和岗位,实行不同等级的目标年薪制,提高他们的合法收入。医师年薪由基本年薪(档案工资)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医师年薪按照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2倍~3倍来确定,并动态调整目标年薪水平,目前不同职称等级的医师其目标年薪从11万元~30万元不等。

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从2015年起,三明市全面实行公立医疗机构“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实现目标年薪全员覆盖,并实行同工同酬,突破人事编制与聘用的界限。院内人员年薪以工分制计算,即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部分组成,彻底打破了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另外,还要求医院必须对本院上一年度薪酬发放情况进行院内公示,让每个职工相互了解薪酬发放情况,体现公平公正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实现“三个回归”(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建立健全薪酬保障机制

三明市以“堵浪费”为切入点,挤压药品耗材流通领域水分、规范医务人员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使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腾出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医保基金结余和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控制在10%左右的情况,按照“总量控制、有升有降、调整结构、逐步到位”的原则,通过“腾笼换鸟”动态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转化为医院的合理收入,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性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从2017年起,还增设药事服务费并动态调整(药事服务费从2017年的门诊10元、住院30元,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门诊30元、住院50元),由医保基金全额支付,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性收入、药品耗材收入、检查化验收入分别占比50%、30%、20%的目标。经测算,通过先后8次动态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共转移增加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达57.39亿元,提高了医院收入的“含金量”,为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目标年薪制提供财力保障,解决了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群众负担减轻、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医务人员收入增加的多方共赢局面。

严格执行工资总额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两条红线、一条底线”的原则。“两条红线”,即医院工资总额由三明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核准,医院不得突破核定的工资总额,院长必须在核定额度内自主分配;同时,不得亏损兑现。“一条底线”,即当医院无法兑现医务人员档案工资时,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足,保证档案工资发放。

二是明确分配比例。严格规定工资总额的分配结构,医生(技师、临床药师)、护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团队的分配分别占工资总额的50%、40%、10%。各级医院结合工作量完成情况,将普通药师放在护理团队分配。

三是规定最高薪酬比例。明确把握好医师、护士和行政后勤人员的最高年薪比例,护士应在医师的70%以内,行政后勤人员应在医师的50%以内,突出贡献医务人员个人最高奖励不得突破规定目标年薪的1倍,即60万元。

改革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是实行总会计师制度。2016年,在三明市县级以上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所聘任总会计师不核编、不定行政级别,相当于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副职,主要承担医院财务、成本、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等职责。同时,实行总会计师年薪制,年薪收入根据院长考核得分和总会计师考核得分,分别占40%、60%比例,计算公式为:总会计师应得年薪=最高标准×(院长考核得分×40%+总会计师考核得分×60%),由同级财政拨付发放。

其次是规范医院结余管理。规定医院年度收入分配后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分别提取事业发展基金90%,职工福利基金5%,奖励基金5%,并明确各种基金相对应的支付范围和目的。

再次是强化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行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核算,完善财务报表,明确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加强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运行经费监管,提高医院运行效益。

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2014年起,三明市从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入手,打通编制内外人员使用界限,实行同工同酬,改革工资总额核定办法,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人员工资核定总额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所有人员(含编制外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由财政核拨;二是扣除成本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收入(参照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20年人均74元,根据卫生院承担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数量、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经考核后拨付,这部分收入扣除物耗直接成本后,剩余纳入工资总额,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和物耗成本的节约);三是鼓励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得收入的医疗服务收入部分,扣除运行成本后的80%用于发放工资。2020年三明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年平均收入达16.94万元,医务人员年平均收入达12.39万元,已经出现县级医院骨干愿意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的良好势头。

探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

2017年,在三明市妇幼保健院、三明市皮肤病医院、三明市台江医院(精神专科)参照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薪酬政策,充分调动专科医务人员参与预防的积极性。同时,动态调整、持续完善专业公共卫生单位考评机制,调高3家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基数年薪至27万元,并且明确年终绩效考核时以80分为合格线,低于80分只拿档案工资;高于80分,每增加1分,增加年薪基数一个百分点。此外,从2020年起,明确在公立医疗机构内从事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医师执行医师目标年薪标准,与同级别医师享受同等待遇,这有助于稳定基层疾控队伍。

探索疾控机构综合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即允许疾控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以购买服务的模式,通过建立医防协同以及对外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可提取60%作为绩效工资增量,40%作为本单位事业发展基金。据统计,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12.89万元,同比增长24.05%,疾控队伍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其中,绩效增量收入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首先是完成与政府部门签订的服务任务;提供推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明确责任清单、订立服务协议等形式,建立工作衔接联动、服务整合连续、人员柔性流动等机制,落实防治结合,为公众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疾病防治服务;每年从按区域内医保参人数每人每年预留10元,年终终由医改领导小组组织考核后确定,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工资增量。考核得分以70分为合格线,高于70分的按照实际考核分/100分×预留总额提取,低于70分不予提取。其次是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疾控机构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享受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相关待遇,服务收入应纳入疾控机构收入,并通过其内部绩效考核进行分配。再次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机构对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职责规定的相关技术指导、评价、培训、信息管理等工作,有关经费可按工作数量和质量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最后是提供对外技术服务,鼓励疾控机构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确保完成好法定职责的前提下,允许利用既有设施、设备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横向合作等形式,承担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委托开展的公共卫生技术项目服务。根据疾控机构的特点、能力,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可采取签订协议,按项目付费等形式获得服务性收入。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动态调整的绩效考核方案。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每年根据上一年度考核情况,结合当年度改革重点任务,制定《公立医疗机构党委书记和院长目标年薪制考核方案》,引导医院正确的办医方向,采取定性与定量、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医院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发展等方面设置对应的考核指标,按百分制在每年年终统一由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织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等成员单位对院长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二是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及医院工资总额核定挂钩,变一人责任为全员共同责任,一方面有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医院运行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党委书记、院长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公益性,主动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加强对医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明确考核以80分为合格线,不合格的仅发给基本年薪。高于80分,每增加1分,增加年薪基数一个百分点;每减少1分,扣减年薪基数一个百分点。此外,还规定院长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将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免职;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经核查出现以下情形的,直接评定为不合格:虚增或变相虚增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及分解住院天数的;拒收患者被举报查实的;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党委书记(院长)个人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应追究主要领导责任的,同时对发现的分解住院现象,每发现一例扣除院长年薪5000元。

改革成效

三明市通过多年的薪酬制度改革,在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中主要取得以下七方面成效。

第一,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日趋优化。2012~2020年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药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从改革前的16%以上下降到6.57%(其中包含了8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因素),增速回归理性。如果未实行改革,医疗总收入如按改革前16%的增速计算,三明市仅2020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药总收入将达到64.26亿元、2012-2020年合计360.32亿元,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2020年仅为31.46亿元(仅占测算值的49%)、2012-2020年合计249.64亿元,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改革,医疗总费用相对节约了110.68亿元。通过改革,医疗总费用相对节约了110.68亿元。诊查、护理、手术治疗、药事服务费等医疗服务性收入由改革前的3.11亿元(占18.37%),增加到2020年的13.04亿元(占41.46%),医药总收入的含金量翻了一番;药品耗材收入占比由60.08%下降到32.51%,减少了一半,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

第二,公立医疗机构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通过改革,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7亿元,增加了3.08倍。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3.37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87%,其中医师队伍人年均收入由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59%。2020年,医师最高年薪达59.80万元。

第三,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2011~2020年,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城镇职工住院均次费用持平;个人自付费用从1818元,下降到1664元,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4.61%。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均次费用只增加了29.7%;个人自付费用从2194元,下降到1712元,报销比例由46.25%提高到70.53%。

第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三明市通过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组建总医院,构建区域健康管护组织(注:2017年三明市以县域为单位,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鉴于人口少,一个县组建一个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同时三明市区没有区属二级医院,由市管的市第一医院、中西结合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至年底全市组建了10个总医院和2个城市医联体,实行县乡村、人财物高度统一管理。2019年在总医院的基础上,将县域所有参保对象委托总医院管理,为群众提供生、老、病、死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总医院随即变成了区域健康管护组织),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激发医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等健康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医疗服务从“治已病”转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最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2020年,三明市人均医疗费用167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五,医防协同融合初见成效。通过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把医师到基层服务的时间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推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2020年三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926.78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36%,比2016年诊疗量增长16.80%,比同期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量增幅高11个百分点。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等六类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39种基本药物,累计供药123.05万人次、2404.7万元;三明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3.02%、82.48%、90.25%和99.68%,分别较2017年增加7.22、7.65、6.52和24.33个百分点。

第六,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稳中向好。2020年,在医疗服务方面,新技术、新项目有234项;在建的重点专科数(含院内重点专科)有90项;2018年,已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设置全覆盖。在医疗质量方面,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从2011年0.46%下降至2020年0.03%;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从2011年0.17%下降至2020年0.01%;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从2011年91.98%上升至2020年96.88%。Ⅲ、Ⅳ级手术例数从2014年14116台上升至2020年37089台。

第七,医院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改革,医院工资总额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医院财务运行依然保持平稳。从2014年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首次转亏为盈结余1.2亿元开始,直到2020年累计结余11.52亿元。另外,从2017年开始,以县(市、区)域为单位,以“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付”为原则,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政策实施以来,累计结余9.38亿元作为奖励金,直接奖励给各总医院(健康管护组织)。

2021年8月,《关于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日前,三明市委政府下发了《关于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通知》(明委发〔2021〕14号),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作为“六大工程”之一,在原来改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一步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更好地发挥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牛鼻子”作用,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制度。一是将年薪制扩大到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二是实行新的工资总额核定办法,公立医疗机构年薪工资总额由基本年薪总额和绩效年薪总额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年薪总额按照各类人员人数、职称进行加总核定,不分医院等级;绩效年薪总额按照医疗服务收入的10%提取,并与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三是调高医院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基数,书记(院长)市级50万元、县级40万元、市级专科医院30万元;总会计师市级25万元、县级20万元。四是调整医生年薪计算方式,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年薪核定标准为主任30万元、副主任25万元、主治20万元、住院15万元、村医10万元,医院可根据内部考评情况最多上浮20%或下浮50%,奖优罚劣;对有重大贡献人员或单位,市医改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同时,合理设计总医院对内部岗位职责履职年度考评和薪酬计算办法,明确个人年薪总额与个人基本年薪工分数、个人岗位职责年度考评分、工分值的关系,由总医院先对每个考评单位(科室、分院、村卫生所)进行岗位职责年度考评打分,然后各个考评单位再对每个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评分,目的就是进一步鲜明地确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制度,促进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患者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促使医务人员从过去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到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越高,提升医疗资源使用健康效益,增进老百姓健康福祉。可以说,此次薪酬制度完善工程从过去按医务性收入来提取工资总额彻底转变到按基本年薪总额和10%的医务性绩效工资总额,总医院内部从过去按医疗数量分配转变到按岗位职责履职考核情况打分来进行分配。过去考核的是医疗收入多与少,现在考核的是岗位职责履职好不好,这是本质区别,是一次变轨,是一次薪酬分配制度的彻底变革。

三明医改十年实践的精髓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三明医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健康为中心进行三医联动改革。

抓住关键“六个头”:“管好医院户头、斩断药品抽头、激励仁心笔头、用好基金寸头、减少病人床头、延长健康年头”。这“六个头”是三明医改十年历程始终不变的改革脉络,首先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表象问题,进而解决医疗行为与医学本质不吻合的根本问题,彻底改革不合理的政府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改变医院的运行机制。党委政府一把手敢于担当,从领导体制到管理体制,再到运行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政府承担办医责任,把医疗当作健康服务的民生保障部门,切实做到“既让院长不愁没钱花,也让院长有钱不能乱花”。以健康为中心斩断药品耗材灰色链条;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薪酬制度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阳光工资;建立健康管护组织,做到“四个明确”,明确管护主体、明确管护对象、明确管护责任、明确管护利益,实现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医保基金用于看病医疗只是基础,用于健康才是目的,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并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健康管护组织,让白衣天使的医疗行为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比过去不吻合甚至相背所得到的利益还更多,真正让医务人员“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

攻克五道难关:一是斩断药品耗材的灰色利益链条;二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实现“腾笼换鸟”;三是彻底打破过去用包含药品耗材和检查化验收入在内的医疗总收入来计算提成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基本年薪为主、绩效年薪为辅的全员岗位职责目标年薪制;四是重新制定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支付制度;五是建好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护组织,并建立一套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健康绩效考核评价监督体系。

三明医改目标: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一是政府办医责任体系,二是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三是健康管护组织体系,四是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让医务人员从过去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到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越高……真正实现以健康为中心!

百度文库2021-11-15

 

 

十年医改路 三明再出发 文章下载

十年医改路 三明再出发

故事一

有一个养鱼场,很大,老板雇了一个养护团队,专门防止鱼苗死亡。老板一开始这么发薪,团队来的次数越多、发现病鱼的数量越多,给的钱越多。结果,老板的支出逐月增加,病鱼死鱼不断增多。问什么原因,答复要么是鱼池消毒不够、周边环境问题,要么就是养鱼工人的喂料水平有问题、饲料有问题,所以鱼的得病率上升。

后来老板改了一下出钱方式——总承包,按照上一年的总支出,比如10万元,再增加5万元,花多花少就这么多,最后保证多少鱼苗成熟就行。结果,鱼死得少了,团队来得次数也少了。

故事二

有一个养猪场,请了一位兽医做防疫。从小猪出生到出栏,兽医每隔几天就来一趟,这次要打个疫苗,下次要解决猪耳朵发红的问题。小猪30斤还没长到,就已经打了两三次疫苗了,而且是每头都打。

猪场负责人发现这么下去可不行,防疫成本噌噌涨,于是就改革。防疫支出与总出栏数挂钩,比如最终有三万头出栏,整体承包给兽医。一共这么多承包费,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出栏数就行。结果,一头猪平均的防疫成本降了一半还不止。

故事三

有一家KTV,请了一个调音师,负责调适包房设备。一开始,管理方按照调音师来的次数、调的设备数给钱。管理得很细,甚至调音师一个晚上去了几个房间都算绩效。KTV希望的是设备都别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出问题的设备越来越多,甚至调音师今天调了这个设备,明天就坏了。

KTV调整管理思路,要求调音师不管来几次,不管调多少设备,反正一年就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要求就是大部分设备保持正常运转。结果调音师来得次数大大减少了,设备运行得更加顺畅了。KTV的保养支出也下来了。

当记者问到三明医改的理念,詹积富讲了上面三个故事。

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放在三明医改上,就是:把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健康管护组织,让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所得到的利益,大于原来不完全吻合甚至相背所得到的利益,才能让医务人员“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从而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医改改什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让医疗回归医学本质,让医生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把医药从普通商品和消费领域拉回来,把医院从工厂、企业的定位拉回来。”詹积富说,“医院不是经济部门,不宜采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规则;医生也不是领计件工资的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决不能是。”

詹积富61岁,一张国字脸,声音略有沙哑,带着闽中口音,谈到兴起,总是猛地撸一下头发,甚至激动地站起身来。他是福建三明本地人,退休前曾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建省医保局局长,被外界誉为“三明医改的操盘手”。

今年是三明医改十周年,本报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詹积富,揭示出三明医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三明医改1.0

治混乱 堵浪费

2012年2月,三明医改正式启动。

不改不行了。

三明人口少、经济体量小、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改革前,医疗费用每年呈现两位数增长。2011年,全市医疗总费用16.9亿元,其中药品耗材费用10.2亿元。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2亿余元,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1748万余元。另一方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詹积富在福建省药监部门工作10多年,深知要医改先药改。于是,三明第一个动作,是将129种辅助性、营养性且历史上疑似产生过高额回扣的药品品规,列为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对象。

这种药品被称为“万能神药”,比如有灯盏花素、喜炎平、血栓通、小牛血清、注射复方维生素、参麦(生脉)等。“这些药疗效不确切,价格很确切,且严重虚高,主要是用高回扣引导医生来开,往往占医院销售额一半以上,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詹积富说。

措施实施满月后,原本一直猛涨的医药费用立马回落。当年5月,詹积富看到统计报表时“吓了一跳”:全市22家公立医院药品费用环比下降1673.03万元。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下近2亿元,补上了医保基金亏损的“窟窿”。

2012年底,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首次结余2200多万元。2012年以来,三明9年减少药品耗材支出124.1亿元。

接下来,取消“以药养医”。从2013年2月1日起,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县级以上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出厂和到病人手上一个价;带量采购,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最低价采购;严格落实“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等政策,斩断药品和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

“以前,一方面医院的科室要创收,医生要创收,一方面药品耗材价格虚高、回扣促销绑架医疗行为,再一方面医保基金仅限用于看病,没有用于医疗和健康管护,助长了不正确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和浪费。”詹积富说,这种内外部因素都有强大的动力把医药总收入做大,导致药品耗材只用贵的不用对的,检查化验项目越多越好。

三明第一阶段的医改,通过整治回扣和不正确医疗行为,让患者真正受益了。

2017年的一天,时任将乐县医院副院长黄林新在做完一次骨科手术后,打电话和詹积富分享了一件喜事:过去用于骨科手术固定的髓内钉,平均费用为1.7万元,此时下降到9500元至9700元;手术费用从1400多元上涨到2000元左右;患者自付部分则从1.2万元下降到6000元。

三明医改2.0

建章程 立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是末端表现,根本问题在哪里?就是把‘按劳取酬’机械地引入了医疗体系、医疗机构,吃亏的是谁?老百姓。”詹积富说,“这样一来,没有病人要制造病人,有了病人要开发病人,希望病人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医生、医院的收入才会高。”

于是,三明医改第二阶段是让医疗回归医学本质——救死扶伤。“医生不能拿回扣,有病治病,没病不会说你有病,该做什么检查就做什么检查,该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该治疗几天治疗几天,回归医学本质。”詹积富说,2020年全市人均医疗费用167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个果种因于2013年。那年,三明开始推行院长年薪制,试行医师、技师年薪制,提升阳光收入水平,将医院工资总额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床位收入等脱钩。

公立医疗机构的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的工资由政府进行考核并发放,医院职工诊查、护理、手术、治疗、药事服务费等专业服务在收入计算中的比例得以提升。至2020年,三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平均年薪在30万元以上;医生平均年薪超过20万元,是改革前的两倍还多。

提升医务人员收入,钱从哪儿来?“将上一阶段药品耗材挤压出来的水分,在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控制在8%左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转化为医院的合法收入。”詹积富说,用这种“腾笼换鸟”的方式动态理顺了医疗服务价格,逐步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

2012年至今,三明先后进行了9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共调整8421个项目,其中调高6966项、调低1455项。

“2013年,我们医院对所有医生实行年薪制后,将工资总额50%左右的‘大蛋糕’给了医生,用年薪制‘买断’医生的处方权,杜绝医生桌下的‘灰色回扣’,做大桌上的‘阳光年薪’。”时任尤溪县医院院长杨孝灯说。

2015年,三明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对全市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将护理和行政后勤人员全部纳入目标年薪管理,突破人事编制与聘用的界限,实行同工同酬。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个部分组成,彻底打破了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团来三明市调研。在汇报会上,时任尤溪县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毛祖冠说:“未实行医生年薪制之前,我一个月奖金、绩效加起来,可以拿6000多元,一年就是7万多元。实行医生年薪制后的2014年,我的绩效考核为80分,拿到20多万元年薪。”

同时,“医院对医生医疗检查、用药、治疗‘三合理’等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医生开大处方的事情,基本上被遏制了。”毛祖冠说。

据最新数据,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全员职工平均收入,从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20年13.37万元,提升了3倍多。

三明医改3.0

治未病 保健康

三明医改的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构建健康保障体系,以老百姓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为依归。

老百姓越健康,医生收入越多,怎么实现?“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之后,交给总医院,你要尽可能保证居民健康才能结余更多的钱。”詹积富说。

2017年,三明拓展改革路径,组建医共体,将县域内医保基金打包给县总医院,实行“超支自负、结余留用”,让总医院担负起为居民健康负总责的职责。

在此基础上,将市县两级医院医护人员的收入和下基层坐诊、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宣讲等挂钩,实现“让群众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医生护士一样拿高薪”,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2018年的一天,詹积富在将乐县总医院看到,院方在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系统和健康“大数据医生”。在康复管理部会诊中心,医生张伟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对白莲分院93岁的患者张招妹进行会诊。通过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张伟很快开具了诊断书。

同一天,将乐县总医院漠源分院的医生李莉琼,带着健康检查一体机来到漠源村,给75岁的患者廖寿英看病。不一会儿,在机器上,廖寿英的体温、血糖、血压、血氧、尿常规、心电图等数值便弹出,第一时间上传到县总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时更新。

“三明市263万人,每个人都知道我的健康是哪个单位管。每个总医院也知道自己管多少人。”詹积富说,在这样的体系下,“管医疗、管治病是最笨的选择,要让居民不生病,让老百姓健康才是最高级的做法”。

比如,将乐县总医院为县域内慢病患者印制了“三处方”,分发到各分院和村卫生所,由基层医生、健康管护团队结合患者实际开具给患者。黄潭镇将溪村村医廖步其说:“我们现在不仅负责做好患者日常血压、血糖的监测,更要关注患者每天喝多少水,吃的是什么,有没有运动。这些管好了,慢病病程自然会延缓,大家的健康寿命就更长了。”

确实长了。目前三明市人均预期寿命80.02岁,高于全国、全省人均预期寿命。

“县乡村一体化的总医院就像汽车的底盘车架,正向健康激励的岗位年薪制加上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就像方向盘和发动机,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促成多方(政府、医院、医生医保、医药、个人)行为变革、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一部完整车子。”詹积富这样总结道。

人民网2022-1-26

 

 

“六大工程”推进三明医改再出发 文章下载

“六大工程”推进三明医改再出发

三明医改,全国瞩目

作为标杆

三明医改再出大动作

9月30日

三明市委市政府印发

《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

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

助力三明医改踏上新征程

9月30日,三明市委市政府印发《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过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防融合提升工程及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推动三明医改再出发,让三明医改继续在全国医改中走前头、作示范,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其中

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是为了实现区域健康管护体系全覆盖,总医院真正成为一家人,实现一条心,全周期、全过程管好人民健康;

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好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牛鼻子”作用,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制度;

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主要通过实施“4+1”培训培养计划,即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医师、“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团队、复合型医防人才、基层医生培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优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以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提升全市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切实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医防融合提升工程致力建立“一手抓预防、一手开处方”制度,加快形成防、治、管紧密结合的医防融合工作链;

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支持三明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促进能力。

2021年

三明医改已然迈入第九个年头

此时再出发

缘何而起?

方向是什么?

有哪些创新举措?

小编为您详细解读

源 起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来明视察沙县总医院并作重要讲话;孙春兰副总理第三次来明指导医改工作;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省长王宁都对三明医改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借鉴,并作出全面部署。

由此,三明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提出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推动三明医改再出发,继续在全国医改中走前头作示范,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制定“六大工程”行动方案。

7月11日,三明市政府专题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围绕《关于继续深化医改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的若干措施》,配套制定“六大工程”行动方案。会后,三明市政府办、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成立起草组。起草期间,他们征求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到三明蹲点调研专家及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意见,并作修改。经过两个多月的充分调研、起草、成稿,9月下旬,市委常委会审定通过《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并于9月30日印发。

内 容

由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实施的“六大工程”是指: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防融合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

关键词

关键词①:做实做细健康管护

作为“六大工程”的打头工程,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是为了实现区域健康管护体系全覆盖,通过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构建更加合理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做实做细健康管护,力争到 2025 年,常见病多发病县域内就诊率稳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以上,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以上。

那么,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健全一体化健康管护组织:推动管理、人才、病种下沉,推行下派常务副院长(副主任)制度,建立健全“1个专家医生团队+N个签约服务团队”“县级医院高年资主管护师”双下沉医疗服务新模式,构建县(三元区市属医院)乡村三级人、财、物、事、绩、管高度集中统一的健康管护体系。比如将三元区所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延伸举办的村卫生所)人、财、物、事、绩、管等全部收归,分别由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统一管理。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护制度:针对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成年人期、老年期等年龄段常见病、多发病,加强致病因素干预,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推行大村独办、小村联办村所和派驻医生等多形式服务形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比如重点防治“小眼镜”“小胖墩”“小龋齿”等问题。

构建良性就医格局:实行“钱随人走”政策,参保人如居住地变化或其他原因,提出申请后可自主选择总医院(管护组织),形成良性竞争,推动总医院不断提升健康管护能力水平。

完善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总医院(医联体),结余资金纳入医疗服务性收入,明确可用于健康管护、慢病管理、健康促进等,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关键词②:缩小薪酬待遇差距

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是为了发挥好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牛鼻子”的关键作用,缩小市、县医院薪酬待遇差距,真正落实人财物、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要求,破解“双虹吸”难题,增强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同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患者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促使医务人员从“希望病人越多越好”转变为“希望老百姓越健康越好”,提升医疗资源使用健康效益,增进老百姓健康福祉。

那么,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薪酬改革全覆盖:将年薪制扩大到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

改革工资总额计提办法:公立医疗机构年薪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年薪总额和绩效年薪总额;乡镇卫生院和公办村卫生所的工资纳入总医院年薪工资总额统一核算。

完善目标年薪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年薪基数不再区分医院等级,全部按医务人员职称核定基本年薪,促进更加公平合理,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全方位健康管理。例如:主任医师基本年薪30万元,副主任医师基本年薪25万元,主治医师基本年薪20万元,住院医师基本年薪15万元;技师、药师类基本年薪按照同级别医师类基本年薪的80%核定;护师类基本年薪按照同级别医师类基本年薪的70%核定;行政后勤人员基本年薪按照医师类平均基本年薪的 40%核定;村卫生所人员基本年薪10万元。绩效年薪总额则按照医疗服务收入的10%提取,并与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强化优绩优酬:基本年薪可根据岗位职责履职考评情况最多上浮20%或下浮50%,奖优罚劣。对有重大贡献人员或单位,市医改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

关键词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是为了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具体而言,到2025年,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掌握现代先进医院管理知识、具备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力争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80名、优秀青年医师120名,培育15个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团队;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初级医师每年接受医防融合知识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公开招聘医务人员300名以上,定向培养大专以上学历200名以上,提升50岁以下在岗中专及以下村医学历教育。

那么,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组建临床重点专科团队:加快培育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骨显微外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睡眠医学科等特色专科团队,提升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薄弱专科团队,培养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的专科人才梯队。

搭建高水平卫生人才培养平台:依托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医院优质师资优势,提升诊疗技术、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室管理、科研教学等能力。

培养复合型医防人才:对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初级医师(含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医防融合知识培训。同时,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在一定范围赋予其临床处方权。

柔性引进人才:出台更加灵活、更加有力的政策,吸引知名专家来明开展临床治疗服务、指导学科建设、培养人才。例如,鼓励和支持二级及以上医院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加挂知名医院牌子,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和支持引进高水平医院管理骨干挂职担任我市医院副院长,参与医院管理;引进名誉科主任,实行“双主任制”管理,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引进紧缺专业“星期天医师”,利用节假日、周末或业余时间来明工作,破解我市高端医学紧缺人才“引进难”“留用难”问题,达到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目标。

关键词④:就近享有优质医疗

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通过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安门医院与市第一医院、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共建为契机,依托其雄厚的技术力量、顶尖的医学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市第一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组团式”带动全市学科群协同发展,提升我市医疗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降低患者转诊率,减少患者跨省、跨区域就医,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那么,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第一医院与中山一院、入驻福建省内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建设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心,打造优质医疗品牌,做特做优重点专科,力争患者市外转诊率为零、市第一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前100名。

建设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特色工程、资金分配等方面支持,与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成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创造机会促进条件成熟的二级医疗机构逐步提升到三级医院的能力水平。同时,分期分步在县级医院遴选一批临床专科,通过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打造成诊疗技术水平处于同级医院领先、有一定影响的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

关键词⑤:筑牢健康“上游堤坝”

实施医防融合提升工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建立“一手做预防,一手开处方”制度,加快形成防、治、管紧密服务链条,进一步推进健康三明建设,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慢性病人群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筑牢群众生命健康的“上游堤坝”。

那么,医防融合提升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深化疾控体系综合改革:挂牌成立市、县疾控局,建立医防融合项目清单,健全医防融合工作机制。

探索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的合作机制,实现“共享实验室”。

建立全人群疾病图谱:采取网格化、全覆盖筛查,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为加强跟踪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一个集信息收集、综合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防数据共享、慢性病数据互联、疫情监测数据互通,提高医防信息利用率和对各类疾病发病趋势的预警监控能力。

打好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攻坚战:完善“分区、分级、分类、分标”和“积分制”慢性病管理,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水平,保障和增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人群发病风险。

推行“一病多方”: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同病异治原则,开展风险评估,使用相对应的处方(即用药、疫苗、运动、饮食、心理等处方),进行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和健康指导,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和减少慢性病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⑥:全生命中医药服务

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挂钩帮扶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医药扶持政策更加完善,选择中医药服务人群占公立医院就医人群的15%以上;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每千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0.9张;中医药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形成一支由3名省级以上名老中医、25名省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0名以上中医药骨干人才、2000名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实现县、乡、村中医医生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中医药知识更加普及,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那么,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争取实现县、乡、村中医医生全覆盖:加大人才招聘与中医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每个基层中医馆拥有2名以上中医类医师,乡村医生全部掌握4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7名以上。

强化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探索符合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病组,中药饮片和24种中医非药物疗法零起付线报销,增设中医辨证论治费和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等扶持政策。

建立院内纯中医治疗绩效倾斜机制:纯中医治疗门诊工作量单人次所得工分系数在西医内科医生工分基础上上浮50%以上;将50%以上中医辨证论治费、10%以上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直接分配给纯中医治疗医师;中药房单张处方工分系数在西药房单张处方系数的基础上上浮3倍以上。

创新完善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机制: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将中医纳入院内多学科会诊体系,确保每一场次多学科会诊都有中医参与会诊,研究制定实施“宜中则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四个一”品牌工程:深入挖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广三明药膳。在每个中医医院着力打造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四个一”品牌,即组建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讲师团队,开展“四季养生”系列讲座活动;建立一批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中医传统运动推广队伍;创建一个中医药文化宣传大院;每年组织不少于一场中医专项义诊宣传活动。

挂牌成立市、县中医药管理局:督促各总医院(医联体)、中医医院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各总医院(医联体)在医院收支结余中每年提取部分作为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和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医优势专科。

福建日报2021-10-12

 

 

从三明看医改: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文章下载

从三明看医改: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医改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明医改是闯出来的医改样板。一年当中,福建省三明市多次被“点名”,医改经验屡次被肯定,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并转化落地的要求也更加紧迫。

看三明、学三明、放大三明医改经验,这是一个深刻解析三明“小我”的过程,追求的是医改全面深化、健康中国稳步推进的“大我”目标。2021年,以三明为起点,星星之火已经突破山水的阻隔,于燎原的态势中,照亮了“十四五”医改之路。

人口不到300万的三明市,地处武夷山南麓、闽江源头,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昔日发展基础薄弱。这里也曾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曾有3.7万三明人参加红军。三明因工业而兴,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凸显。三明医保一度站在了“悬崖边”,基金亏损2亿多元,财政无力兜底。同时,因为医疗资源总体不充分、城乡配置不平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2年,三明毅然启动医改,通过给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纠偏、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理顺医疗管理体制,在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的路上,追求实现药品回归治病、医生回归看病、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目标。

先是打出医药改革“组合拳”。从2013年2月起,三明市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含中药饮片)、耗材零加成销售;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从2012年起,对129个品规的营养性、辅助性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建立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供货企业黑名单制度,实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院长负责制和医务人员安全预防制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2017年12月增设药事服务费。

再是抓住医保改革“牛鼻子”。2013年、2016年,三明市先后成立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市医疗保障管理局,实现了调控医院运行的“药、价、保”三要素整合。三明实行“招采合一”,强化医保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与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实现让管钱的人管医疗行为;实行住院次均费用限额付费、部分单病种付费、按床日限额付费和DRG(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等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2017年起实行C-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同时,实行医保打包支付,将医保基金总额包干给总医院。

接着突出医疗改革“主战场”。在前期改革基础上,三明市实行院长聘任制,淡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行政级别,赋予院长人事管理、副职推荐、内部分配、年度预算和运营管理等自主权;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公立医院自主考录聘用人员,实行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由市医改领导小组对医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委书记、院长和总会计师年薪、医院工资总额核定挂钩。工资总额计算仅与医疗服务性收入挂钩,切断医务人员工资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床位等收入的直接联系;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人员年薪按工作量(数量和质量)分配,彻底打破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

通过医改,三明声名鹊起。2016年2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门听取并肯定了三明医改经验;2017年3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再次强调要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三明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坚定不移地推动医改走深走实、扩大成效。”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表示。

新一轮医改之初,三明并不显山露水,属于“自带干粮搞改革”,面临的是不改革就崩盘的局面。三明医改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就是解决老百姓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实现药品费用大幅度下降、医务人员收入显著上升、医保从亏损转为平衡、用药行为趋于规范是更具体的改革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花拳绣腿不管用,而是需要拿出实打实、硬碰硬的真招。

三明探索创新,日益进取,在全国树立了改革样本。三明在推进深化医改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其他地方有很多是相似的。在看到三明医改经验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目标、路径和任务都是明确的,关键是决心和行动。具体言之,就是要学习三明坚持人民至上、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学习三明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学习三明真抓实干、坚韧不拔的求实精神,学习三明医改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

推广三明经验成“规定动作”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任务》提出,在三明市建设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加大经验推广力度,加强对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的指导。

10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推动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加强组织实施3个方面提出了23条措施。其中,11条措施是经过三明医改实践证明的、普遍适用的经验,各地需要深入贯彻落实。

《意见》对要求普遍推广的三明经验,明确了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各省份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医改工作,高位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力争2022年年底前,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以通用名计算数量超过300个;“十四五”期末,每个省份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以通用名计算数量超过500个。明年6月底前,各省份要印发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文件,科学设置调价的启动条件、触发标准和约束条件。

改革之初,三明并未拥有这般“高光”。“三明医生都跑了”“三明无药可用”“三明没有好药用了”的流言几次出现,关于三明医改团队人员的举报信也是不断;还有人传话,何苦得罪那么多厂长,何苦得罪那么多院长,何苦得罪那么多大牌专家,何苦得罪那么多医药代表?

想起这段经历,亲历三明医改的人都强调,改革能够成功,时任市委书记、市长的支持很关键。“医改专业性很强,涉及的政府部门间也存在利益博弈。”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詹积富在讲课中,常常如此感慨。

今年5月,詹积富整理了一份“答卷”,提供给各路媒体记者。这份“答卷”以数据为依据,回答了三明市人才队伍有何变化、医务人员收入多了还是少了、药品可及性怎么样等各项外界疑问。“改革后,在医院职工工资总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医院财务运行还保持平稳。”詹积富表示,三明始终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先后9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8421项,调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由医保基金承担,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

三明“答卷”在树立医改信心的同时,也表明医改是道难题,难就难在需要平衡的利益错综复杂。学习三明,已经是各地深化医改进程中的“规定动作”。然而,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具体表现为:

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三医联动”改革存在畏难情绪,改革主动性不强,探索创新不够,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就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补加成的阶段,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

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的机制有待完善,价格水平总体偏低,重物资消耗,轻技术劳务,定调价缺乏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有效参与,动态调整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需要加速;

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我国公立医院编制标准严重滞后且没有落实,编外人员占比较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尚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公立医院可支配收入不足,提高薪酬水平缺乏资金来源;

部分公立医院发展方式和运营管理比较粗放,不能适应“过紧日子”的要求,经济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有专家表示,以上难题突出体现了医改“深水区”的复杂局面。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例,调价的逻辑其实简单——“腾笼换鸟”,取消药品加成,把药费收入置换为医疗服务收入,患者的总体负担维持不变。但在实践中,这又十分敏感,医疗服务价格多年未动,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各地不敢轻易扣动“扳机”,有的地方调整医疗服务费用一度引发患者抗议。

“同步开展价格、医保、薪酬、考核等改革,是三明医改的精髓所在。”今年10月,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介绍,浙江省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坚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在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近5年来,浙江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9.5%下降到25.2%,药占比从35%下降到25.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7.3%上升到33.2%,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从36.3%上升到43.6%,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

在另一场发布会上,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黄如欣表示,福建省已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7个方面的27条改革举措。在推广三明经验过程中,继续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创新“自选动作”。如近年来,厦门市已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探索出市校合作、高位嫁接、同质化管理的实践经验;漳州市全面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已实现医保“村村通”;龙岩市结合“一归口、三下放”基层医改经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幅员辽阔,省情、市情、县情均有不同,各地如果生搬硬套三明经验可能“水土不服”。创造性地学习借鉴三明经验,最重要的是突出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结合本地的实际来选准本地的突破口,掌握好改革的方法路径。

比如,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各地要学习三明小步快走不停步、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经验,但具体调整哪些项目、项目调整的幅度、项目调整的优先次序等,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过程中,三明市在每一个县组建一个总医院,这是由三明的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决定的,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县域医共体的数量,并在组织形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实化,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切实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运行效率、服务能力。

深化医改直面成效与挑战

今年8月,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紧接着,上述5个部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两份文件印发时间相差不到4天,前一个文件说明如何分配,后一个文件着眼如何产出,二者形成了一一对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是今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这些改革文件传递出医改的决心和信心,也鲜明标识出2021年是深化医改的关键一年。

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担子还很重。比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较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时增长了8.4个百分点,我国正在快速迈入“银发社会”,卫生健康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

此外,有专家指出,我国“三医”之间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医保管理面临的改革压力增加,而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被动接招的状态,主动推进改革的动能有待进一步释放。在医改进程中,我国不仅需要医疗保障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而且需要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能够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的医药工业,多方共赢仍需破题。

医改成效与挑战并存,仍存在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的领域,在今年的新闻中屡有显现。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显示,2019年,295家医院医疗盈余率(即收支结余)为负的三级公立医院中,部分医院的人员经费占比超过40%;39.04%的医院资产负债率大于50%。在化解公立医院符合规定的长期债务的同时,完善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调整收支结构、加强运营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议案中,谈到应尽快解决医保谈判药入院“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患者更快用上临床急需的新药、好药。此后,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各级医疗保障、卫生健康部门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做好谈判药品落地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DRG/ 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意味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前期试点之后,进入了全面提速的阶段。

伴随着上述工作,公立医院如何过好“紧日子”、华北制药断供集采药品、通过集采进入“百元时代”的冠脉支架如何供应保障、国家医保局对“关于增设药师服务相关收费项目”的回复等话题,一一进入公众的视野,推动了改革共识的形成,并留下了“年终回忆”。

年终是一年的结尾,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开始。面对医改,三明也吹响了再出发的号角,明确实施“六大工程”,在推进医务人员薪酬改革全覆盖的同时,针对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业务融合不紧密、协同联动机制仍需完善等问题,深化疾控体系综合改革,探索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逐步构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模式。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地干是不行的。对三明来说,经历了“治混乱、堵浪费”,“建章程、立制度”,捋顺了政府责任、机制体制等,初步实现患者、医院、医生、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的成效,当前正在转入“治未病、大健康”阶段。对其他地方而言,由于前期改革的基础不同,当前的医改工作也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维护人民健康的使命不是拉一方、打一方的游戏,始终需要强调各方利益的平衡。

改革中,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承受了较大的改革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部分改革举措不配套、不到位、不清晰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比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关键领域改革相对滞后,药品耗材集采结余留用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培养、招聘、职称晋升等环节还需进一步优化等。深化医改,一方面,要为做出成效的改革者点赞;另一方面,各医改职能部门更要主动作为,促进“三医”深度融合,进而形成深化医改的强大政治推动力和体制保障力。

人民网2021-12-31

 

 

“中等生”交出漂亮“答卷”!“敢为天下先”的三明医改是这样做的…… 文章下载

“中等生”交出漂亮“答卷”!“敢为天下先”的三明医改是这样做的……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

对三明这样的“中等生”来说,

“答题”的难度和挑战不言而喻,

然而三明却交出了

一张漂亮的中国医改“三明答卷”。

三明,是怎么做到的?

2012年以来,三明勇于涉“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不断突破旧有利益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改革路径,始终不改“三个回归”的初心: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闯出了一条破解医改难题的新路子。

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时,称赞三明医改敢为人先,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第一条即是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从险些断链的“医改孤岛”,再到全国样板,三明医改贡献了中国新一轮医改进程中备受瞩目的地方样本。

砍掉“虚高”

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三明医改,缘何而起?

因为一个背不动的“包袱”。三明是一座因三线建设兴起的工业城市,人口少、经济体量小、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明显,医保基金曾经面临“穿底”风险。

2010年,我市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14397万元,2011年收不抵支20835万元,分别占当年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11.66%、14.42%。当时,我市基金欠付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1748.64万元。

为此,2012年2月,一场“被逼出来的改革”的医改在三明展开。

医改千头万绪,从哪里打响“第一枪”?我市首先瞄准了虚高的药价。医改前,我市每年医疗费用以每年20%速度增长,在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中,超过60%为药品费用。

2012年4月,我市对虚高的药价“动真格”,对129个“疗效不确切、价格很确切”的辅助性、营养性的所谓“万能神药”进行重点监控。在线监控当月,三明市药品支出就减少了1673万元,全年节约药品费用达2亿元。

2013年2月,三明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挤压药品耗材虚高“水分”,减少药品浪费,促进合理用药。

在随后的8年里,实行了“一品两规”“两票制”,建立了跨地区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治理流通领域药价虚高,严格控制“大处方”“大检查”,规范用药行为,“腾笼换鸟”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一板板斩断医院与药品利益链条的“斧头”铿锵有力。

步伐坚定,措施“刀刀见血”:2016年10月,实行药品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后,682个品规药品降低价格,其中54个品规降幅50%以上;

2018年9月,三明市完成首批70个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联合限价采购工作,平均降幅44.61%

2020年4月,“三明联盟”成功完成7个非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平均降幅69.52%……

随着“以药养医”机制的破除,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加码的乱象被解开,我市药品治病功能逐步回归。医改9年来,我市减少药品耗材支出124.10亿元。

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介绍,以治疗糖尿病的药品——阿卡波糖片为例,0.1g规格的一盒30片,过去最高价格在128元,现在下降到9.21元每盒,过去一年用量需要3300元,现在只要300多元,下降超过89%。

重点“突围”,砍掉“虚高”,让群众获得更多健康“红利”。2020年,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为6555元,其中个人自付为1664元。2011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6553元、1818元。

腾笼换“医”

让医生回归看病本质

堵住“以药养医”的老路,只是我市医改的手段,其真正的目标则是要开拓一条腾笼换“医”的新路——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今年37岁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睡眠心理科科长苏文理,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亲历了这场改革,他感受最深的是,现在医务人员拿着“阳光”而又体面的收入,专注于治病救人的使命,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

“医改前,我的年收入是5.86万元,实行医生年薪制后,我的工资翻了4倍。去年,我因为外出进修了半年,年薪是21.6万元,前年是24.1万元。”苏文理说。

苏文理的高收入不是个例。2011年,我市22家公立医院在岗职工平均年薪为4.22万元。而在2020年,这一数据为13.37万元,其中,医生年均收入从5.65万元增至16.93万元。另外,主任医师平均年薪29.35万元,最高达59.8万元。

医生高收入怎么来?

源于2013年我市全面运行

一套全新的薪酬制度。

改革前,医院绩效工资从医疗总收入中提取,医务人员实际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紧密相连。然而,医生看病问诊却不值钱。那么,医生吃药商“回扣”就难避免,而他们赚钱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多开药、多用耗材、多做化验和检查。

从2013年开始,我市试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目标年薪制;

2015年起,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向能者倾斜、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通过“腾笼换鸟”,提高医疗服务性收入的空间,以“工作量”而非“创收量”来核定最终收入,医生多看病、看好病,做预防,做健康,都能拿到更多薪酬。

另外,我市取消了医院对药品、耗材的加成,不将检查和化验收入计入职工薪酬,反而列入控制指标,堵住医院与药厂、医生与医药代表间产生“回扣”的途径。

“简单来说,以前是‘你为医院赚了多少钱’,现在是‘你为医院做了多少事’,有本质区别。”

在苏文理看来,现在的工资结构更加优化,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技养医”,更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他举例说,在以往的门诊诊疗中,患者的次均诊疗费用是150元,但医生直接诊疗费用仅在5元至6元。医改后,通过药品、检验检查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同样是150元的门诊诊疗费,现在医生的诊疗费、中医辨证费和药事服务费等,能够占到50%左右。

2013年以来,我市通过药品耗材价格调整,共增加医疗服务收入48.7亿元。同时,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1年的46.77%降到2020年的23.25%,而医疗服务性收入从18.37%上升为41.46%。

通过绩效考核的正向引导,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也更好了。“从2013年执行年薪制到现在,在岗医务人员平均年薪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市第一医院管理办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晓帆说。

打破藩篱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饶清华医生您好!您签约居民:吴林凤,当日血压:157/93mmHg,血压偏高请及时与他联系。”

“尊敬的邓元英,您的糖尿病时间随访时间就要到了,请及时联系南口分院喻有贤医生。”……

在将乐县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物联网分级诊疗信息平台”电子显示屏上,居民的健康信息正在时时更新。将乐县总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健康管理系统在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评估过程中,一旦发现居民健康异常,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

近年来,得益于居民健康管理系统和健康“大数据”,将乐县总医院切实把“预防为主”这个前端管理起来,达到防治并举的目的。

和1.0版本以挤出药品耗材虚高为主、2.0版本以夯实医生阳光年薪为主不同,2016年起,我市医改启动3.0版,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迈进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新阶段。经过5年探索,我市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以沙县区总医院为例,2017年组建沙县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包括2所县级医院、12个乡镇分院和128个公办村卫生所。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财物事绩统一管理,实现医院管理、医疗人才、疾病病种“三下沉”,医保报销端口开通到村,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级医院的报销标准、二级医院的服务。

2020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57.36%,比2016年增长16.8%,比公立医院同期增幅高11个百分点。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

然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为此,我市适应疾病谱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为突破口,设立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大力推动危险因素早发现、早干预和慢病患者早治疗、早管理。对已确诊的六类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39种基本药物,累计供药123.05万人次、2404.7万元。

到2020年底,我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3.02%、82.48%、90.25%、99.68%,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7年的13.05%降至11.68%。

朝着全民健康再出发,“改”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前,需坐1个多小时的班车到县城看病,不仅路途远,挂号也难。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很方便。”

年过七旬的尤溪县坂面镇患者吴建程,是一名高血压患者。这两年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他不仅高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2021-7-9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域医改的“万能绩效动力系统” 文章下载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域医改的“万能绩效动力系统”

2015年,在三明市尤溪县医院(现尤溪县总医院)“年薪计算工分制”实施的第二年,在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时任尤溪县医院院长(现任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杨孝灯作发言。

发言之后,国家卫健委把尤溪县作为县域医改经验的一个典型样本在全国推广,并在北京等地办班,请杨孝灯做师资培训,做了二三十期。

但在培训班上,对“年薪计算工分制”这个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方案,各家医院负责人的态度迥异。“认为医院是公益性的,就很认可这个方案,还认为医院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就不太认可这个方案。”杨孝灯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2014年,在被称为“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的点拨下,在三明“目标年薪制”的基础上,杨孝灯牵头研发“年薪计算工分制”,并率先实施。

2015年,三明“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改革全面推开。

如今,“年薪计算工分制”已经在尤溪县总医院这个覆盖三级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医共体中良性运行多年。

不仅如此,在三明市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9年多后,国家卫健委在总结三明医改精髓时提道:“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每个县组建总医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健康绩效考核评价的机制。”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今年在青海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做报告时表示,三明成立医共体的本质,就是让一个个医疗机构联合起来,总医院就是健康管护组织,有固定的管护对象,健康管护的责任不仅是提供治疗,还要加强医防融合,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让所管护的人员少得病、迟得病、不得病,这才是“以健康为中心”。

詹积富认为,医保基金用于看病医疗是必须的,也只是基础,但用于健康才是最终目的。要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并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打包支付的对象是一个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健康管护组织(总医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医务人员“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

县域综合医改,在我国医改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国务院医改办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县域医改做得好,医疗资源才能实现均衡布局,分级诊疗也才能真正实现。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年薪计算工分制”在尤溪县紧密型医共体这个“庞然大物”中,是如何运行的呢?

“做一个紧密型医共体”

经过多年医改实践,在三明医院管理者的眼中,“工分制是好用的”。但对县域医共体来说,工分制的落地并不简单。

尤溪县是个拥有45万人口的山区县,是三明市最大的一个县。

在三明医改走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第三个改革阶段时,2017年4月,尤溪县紧密型医共体成立。这是三明市第一个紧密型医共体。

跟之前的医联体和松散型的医共体不同,尤溪县紧密型医共体联合15个乡镇卫生院、1家卫生服务中心和212个村卫生所,医共体全面赋予总医院人事、薪酬、财务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其中总医院与中医院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套财务、一体管理”的模式。

杨孝灯告诉记者,尤溪县总医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指的是整个覆盖县、乡、村医疗机构的统称,也就是医共体;一个是狭义的,就是指原来的尤溪县医院。

在三明,医共体并非新事物。在此之前,尤溪县有两个独立的医联体,原尤溪县医院和尤溪县中医院分别领衔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公办村卫生所。

但由于医保基金实行总额包干,在医保资金分配、管理、参保对象就医、核算、分级诊疗、下乡等方面逐渐出现了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引发了县域内的竞争,各医联体更多的是想怎么样让“各自利益最大化”。

2017年2~3月份的时候,时任尤溪县医院院长的杨孝灯,曾向已经在省里任职的詹积富提出:“两个医联体不好做,能否做一个医共体?”

因为尤溪县是三明市第一个做医保基金包干支付的试点县,所以杨孝灯提出建立一个医共体的建议后,市里非常重视。

随后的4月,三明市做出决定,每个县只做一个医共体,而为了突出公益性,给医共体命名时,最终选择了“总医院”,而舍弃了“医疗集团”。

“尤溪县总医院挂牌后,福建主管医改的副省长很认可尤溪县的做法,随后把一个有全省几十家总医院参加的重要会议放在尤溪县召开。后来,三明市12个县全部成立总医院,福建省人口规模像尤溪县这样的县也陆续都成立了总医院医共体。”杨孝灯说。

2015年,三明市已全面推开“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改革,其中,“年薪计算工分制”是在杨孝灯牵头下,原尤溪县医院首创。

“2014年,时任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詹积富到尤溪县考察的时候,向我询问绩效分配的问题,我汇报完之后,詹积富说:‘你这样的分配方案不行,你能不能像当年我在尤溪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挣工分一样,实施工分制,就是说,医生的收入不能与医院的经济收入挂钩,而是与工作量挂钩。’”杨孝灯向记者回忆。

但因为在成立一个医共体之前,尤溪县另外一个县级医院——尤溪县中医院与尤溪县医院实行的是不同的薪酬制度,杨孝灯决定,尤溪县医共体成立后,先实施几个统一:县级两家医院要统一、工分制的分值统一、薪酬考核发放兑现时间统一。

万能绩效动力系统

2017年起,尤溪县医保基金按县域、按人头、按年度,实行“定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归己”的原则,包干给县总医院。

尤溪县医共体内,实行C-DRG收付费改革,实现同级别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同病、同治、同质、同价”,激励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空间,减轻了患者负担。

为了让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能同享薪酬制度改革红利,尤溪县总医院专门设计了一套工分体系,在薪酬制度改革基础上,县乡村三级机构实行不同的薪酬制度。

目前,县级医院的工资总额以2108年为例,县级医院工资总额=(诊费+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其他收入-不计费耗材支出)×1.23(医务性收入调节系数)×院长年度考核分×1.13(院长考核调节系数)+部分结余县域医保基金。

在县级医院总额确定之后,尤溪县总医院在医院内部,按一定比例划分不同执业团队(医技、护理和药剂、行政后勤)的工资额度,原则上医生团队占50%左右、护理团队占36%左右、药剂团队占4%左右、行政后勤团队占10%左右。“左右,就说明这是一个灵活的范围。”杨孝灯说。

县级医院实行的都是“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但16个乡镇卫生院,实施的不是年薪制,而是绩效薪酬计算工分制。

杨孝灯告诉记者,由于乡镇卫生院属全额拨款单位,财政保障职工档案工资,所以,在薪酬计算上,把定性工分作为保基本的工分,定量工分就是绩效薪酬计算工分制。

按照2018年的规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薪酬总额=医务性收入(不含检查、化验收入,含基本公共卫生收入)×80%×院长考核得分率(年终占60%、季度占40%)×调节系数。

“16个乡镇卫生院的薪酬实施方案是一致性的,但每个乡镇卫生院的工分分值可以不一样,因为数量众多,统一难度较大。”杨孝灯说。

在尤溪县紧密型医共体中,公办村卫生所相当于乡镇卫生院的一个门诊部,实行薪酬计算工分制。

杨孝灯告诉记者,乡村医生的收入实行基础工分加绩效薪酬,工资来源主要是医务性收入。其中,基础工分与学历、职称等挂钩,资金来源于福建省对乡村医生每个月100元的津贴,以及公共卫生费中提取部分作为保基本的定性工分,再从医务性收入中提取10%,作为统筹资金。而绩效薪酬,来源于医疗业务性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

对乡村医生,尤溪县还实行3.6万元的保底工资,即年薪不足3.6万元的总医院给补齐。

“薪酬制度改革以来,我们所辖的村卫生所200多名乡村医生,年工资不足3.6万元的数量其实相对较少,一般是人口数低于500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较少的村。大部分村医收入较薪酬改革前大幅提高,有的乡村医生一年薪酬有二十几万元,十几万元的也很多。”杨孝灯说。

从2020年开始,总医院实行工分制统算统发县乡村薪酬,即用工分制的方法,总医院统一核算,统一发放薪酬,县乡村三级收入全部上交总医院。

这样一来,工分制就覆盖了尤溪县的县乡村公办医疗机构。而同样都是“541”的,不同的医院还有一些不同的规则,和县级医院按照岗位实施“541”不同,乡镇卫生院是按照业务类别进行“541”分配,即基本医疗服务占到绩效薪酬总额约5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到约40%,行政后勤占全院年薪发放总额的10%左右。

据了解,尤溪县医共体县级两家医院的工资总额,由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考核合并,16家乡镇卫生院的工资总额由县医改领导小组考核确定。

“每个月的预发工资,不超过上年月平均数,再以一定比例发放,基本能保证工资不超发。”杨孝灯说。

为了进一步遏制因挣工分过度医疗,同时也加强医防并重,鼓励医务人员去赚防病的工分,尤溪县的做法是,定性工分占比不断提高,提高到50%,定量工分不断降低。

“现在,尤溪县的工资结构中,定性工分占50%,包含职称、工龄、职务、考勤和行风等;定量工分占35%,与医疗服务量挂钩;防病占15%。也就是说,工作量工分已经由原来的70%降到一半。此举主要是为了减少两极分化。”杨孝灯告诉记者。

为了留住高端人才,尤溪县总医院还建立了人才资金池,“主任医师来了之后,基本不会走,人才基金池实行一事一议”。

在基本工分和绩效工分之外,尤溪县总医院还根据工作需要,相应出台和设置一些项目工分。

“这些增设的项目工分,可以调动科室的积极性,整个医院都围绕绩效运转。”在杨孝灯看来,要解决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公平与效率,以及医疗与预防的矛盾,创新绩效动力系统是关键。也因此 ,他把尤溪县紧密型医共体的薪酬制度,称为“万能绩效动力系统”。

中国经营报2021-9-11

 

 

“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后,三明医改再出发 文章下载

“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后,三明医改再出发

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样板,进入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新阶段

“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后,三明医改再出发

本报记者顾钱江、郑良、陈弘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期间,专程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了解当地医改惠民情况。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他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如果说,“健康中国”是做正确的事,那么,三明医改最可贵的是,在实践中回答了“怎么把事做正确”的问题。

今日被视为全国医改样板的三明医改,乃是始于一场危机。

2012年,在本地医保基金面临“穿底”危局的情况下,福建三明市被迫启动医改,以整治流通领域虚高的药品和耗材价格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整体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建立跨地区药品耗材限价联合采购“三明联盟”,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体制,破立并举,系统推进,在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医保基金多方共赢。

由于深刻变革医疗领域固化利益格局,触动了个别利益集团的“奶酪”,质疑、歪曲三明医改的声音一度不绝于耳,折射出医改背后利益博弈尖锐复杂。

在全面调研三明医改做法和成效情况下,中央深改组会议多次肯定三明医改探索,明确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2019年11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要求各地学习三明医改路径和做法,敢于亮剑,实打实、硬碰硬推进医改。

2018年,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国家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负责国家医保基层政策制定、统一管理。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灵魂砍价”,就是医保“国家队”和医药、耗材厂商谈判协商,大幅降低了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老百姓实实在在获益,这一源于三明医改的做法目前已经在国家层面和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推广。

如今,三明医改“星星之火”已经在神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三明正在推进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治未病”的3.0版本,为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明医改做对了什么?

三明医改亲历者、时任三明市副市长的詹积富告诉记者,2012年至今,三明医改经历了三个阶段:整治以赚钱为中心,推进以治病为中心、探索以健康为中心。

“改革之前,三明医疗费用每年呈现两位数增长,2011年,全市医疗总费用为16.9亿元,其中药品耗材费用10.2亿元,医务性收入6.7亿元,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2亿余元,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1748万余元,不改革无以为继。”詹积富说。

到三明任职前,詹积富在福建省、市二级药监部门工作10余年,对这一领域的乱象有深入思考:药品耗材流通领域层层加价,从全国、省、市、县区到医院,各级医药代表层层代理分包,以回扣提成开路,出厂价和省级中标价相差数倍、十几倍,到了患者手中上涨数十倍甚至百倍屡见不鲜。

以某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为例,药厂以6元多的出厂价格给全国总代公司,总代公司以10元价格给各个省代理分销商,在省级招标中标价69.8元。

“抓医改首先要抓‘药改’。”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在市委支持下,詹积富将治乱象、堵浪费作为“第一把火”,烧向流通领域虚高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

在全市范围内医疗机构用药限价采购、执行“两票制”、实行“一品两规”,对各医院使用的辅助性、营养性药品使用情况实时监控,严控大处方、大检查……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三明的药品价格和医疗费用立刻实现“断崖式”下降。2013年,三明市22家医院药费5.6亿元,比2011年减少2.2亿元。

“这些措施‘刀刀见血’,针对的都是长期在行业盛行的‘潜规则’。”詹积富告诉记者,以“两票制”和“一品两规”为例,三明在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中,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极大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品两规”则是针对这样的现象:类似药品药名多、剂型多、规格多、价格乱,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药品,通过变换名称、剂量、规格,价格会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这完全取决于代理药品的不同医药代表的“公关”能力。三明医改在药品采购中明确,同一品种只采购两个规格,不仅为医保目录“瘦身”,还有效预防医生在同样的药品下选择有回扣的高价品种。

三明医改从省级同一采购药品目录中选取129个品规,主要是辅助性、营养性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对每个月开这些药排名前十的医生公示、约谈,让其说明理由。“这些药品疗效不确切,但价格很明确,严重虚高,主要靠高回扣、贿赂医生来开药。”詹积富说。

“治乱”的同时,三明通过系统推进改革,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一体推进,明确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由政府负责,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加成销售,建立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成员涵盖16个省、包含三明在内的26个地级市),并在全国率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承担药品限价采购与结算,增强议价能力,切断了医院与药品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联系。

在斩断医疗回扣“灰色收入”的同时,三明大刀阔斧改革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机制,提升阳光收入水平,将医院工资总额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床位收入等脱钩,实行院长、医生、全员目标年薪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的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的工资由政府直接发放,并提升诊察、护理、手术、治疗、药事服务费等专业服务在医院收入结构中的比例。至2019年,三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平均年薪在30万元以上,三甲医院院长年薪近40万元;医务人员平均年薪在16万元以上,相较改革前增加了2倍多。

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算了一笔账:改革前的2011年,全市医疗总费用为16.9亿元,按全省增长中位数16%计算,2012年到2020年全市医疗总费用应为343.42亿元,而实际为232.74亿元,相对节约110.68亿元;同期,药品耗材费用按全省增长中位数16%计算,应为206.28亿元,实际发生82.25亿元,相对节约124.03亿元。

“治药控费让百姓受益,也腾出了改革的空间,用于8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并增设药事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全额承担,共增加医疗服务费2.83亿元,支付药事服务费4459.2万元,2013年以来累计有57.39亿元转化为医院收入,为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徐志銮说。

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说,三明医改实现了“三个回归”: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三明医改“星星之火”燎原神州

接受记者采访的医疗卫生领域人士表示,三明医改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而是对医改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塑利益格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三明医改”启动以来,社会上质疑甚至歪曲这一改革的各类说法一度不绝于耳。有人用“打麻将”质疑三明医改的成效:“一桌麻将四方(医院、医生、患者、国家医保)都赢钱,那谁输钱呢?有这样的好事吗?”;有的药企、经销商公然声称“封杀三明”;有的则散布“医改后,三明的好医生待不下去都出走了,好的药品也进不来,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2013年至2020年,全国各地共有1400多批次、近2万人次来三明学习交流医改经验,但据三明医改团队介绍,有的地方只复制了部分经验,但由于缺乏整体、系统改革推进,成效不明显;更多的地方只是来看了看,回去就没有了下文。

除了地方上重视不够、理解不深、缺乏统筹谋划等原因,利益博弈尖锐复杂是三明医改推广难的重要原因。

张元明告诉记者,三明医改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医药购销领域改革,由医药联盟和药企直接谈判、采购,压缩流通领域层层加价空间,通过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严控大处方、过度检查等行为,医院院长和医生实行年薪制,大幅提升医务人员阳光收入,医生收入和用药、检查等行为脱钩,斩断以药养医等黑灰产业链。这一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动了既有利益集团“奶酪”,一些人千方百计阻挠、破坏是必然的。

实行年薪制后,相较于改革前,三明的医务人员收入有数倍提升。张元明说:“尽管明面上的收入提升,但由于灰色收入明显减少,一些医院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院长、医生收入实际上降低了。”

“个别院长、医生打心眼里把黑灰收入视为理所应当,没有想过这些是腐败收益,是国家医保基金和老百姓血汗钱。”詹积富说。

三明医改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相关负责人多次到三明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2016年以来,中央深改组会议几次听取了三明医改汇报,对三明医改成效和探索的一系列做法充分肯定,并明确要求在全国推广。

2017年一份权威调研报告指出:三明医改目标明确,符合医改方向,路径清晰,改革措施可操作性强,蹚出了“三医联动、管控药价、医保控费、管住院长、给医院自主权、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路子,思路和措施并不神秘复杂,可操作性极强,其他地方完全可以学习借鉴甚至复制照搬这一套“组合拳”。

201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医保局挂牌成立,将此前分散在多个部委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新农合等职责整合到国家医保局,负责国家医保基金政策制定、统一管理。

国家医保局的设立,也借鉴了三明医改的经验。相关机构2017年对三明和福建医改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具有保障、监管、定价和药采等四大职能,要下决心理顺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要借鉴三明和福建的做法,设立国家医保管理机构,统筹全国医保管理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救命钱”管好用好。

2018年11月,以“4+7”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为突破口,国家医保局多次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纳入集采范围的药品和耗材降价明显。

“由‘国家队’出面和生产商直接谈判,减少了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将流通环节虚高的价格切实降了下来。”詹积富说。

2020年3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

迈向3.0版,三明医改“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时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2016年起,三明医改启动3.0版,旨在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3.0新阶段,在全市12个县市区组建总医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构建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介绍说。

对于将乐县古镛镇和平村73岁的村民谢三同来说,每两个月和村医黄金华的一次“健康约定”,已经雷打不动地坚持了5年。

黄金华就是第一批和乡镇卫生院签约的乡村医生。由单干的“个体户”转为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后,他的职责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我每天坐在诊所等村民上门看病抓药,现在我是辖区内1000余名村民的健康‘守门人’,每天最多一半时间在诊所,剩下半天走村入户。村民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我的绩效。”

通过参与公共卫生和村民健康管理,黄金华的薪酬待遇同过去相比也有了大幅上升。过去他每年收入不超过3万元,如今的收入由诊费、公共卫生服务、药品补贴等多项构成,去年收入5万多元。

三明市卫健委主任肖世宣说,黄金华这样曾经的“赤脚医生”在改革中迎来新生,通过加入公共卫生服务中,不仅提升了收入和业务水平,更造福了千万百姓,让基层医疗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让群众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村医的“新生”也满足了老百姓就近看病需求。

记者调查了解到,3.0版三明医改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医院、医生薪酬计算体系,实行医保基金包干到县一级总医院进行统筹,每年医保基金结余大部分用作医院、医生绩效奖励,并将市县两级医院医生的收入和下基层坐诊、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宣讲等挂钩。一些地方还规定,医生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必须有在乡镇医疗机构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的经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全县医生绩效收入总额6500万元,其中8%用于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医生必须下基层完成随访、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才能获得相应的工分,才能拿到这块绩效。”三明将乐县总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肖少辉告诉记者。

对于参与健康管理的医护人员,三明也设计了一套考核体系,向着“管好病人,让病人少得病,少开药动手术,一样能得到体面收入”的全民健康理念努力。

徐志銮说,目前,三明基层诊疗量已达到57.36%,“小病在村(社区),康复回村(社区)”的诊疗机制正在渐渐形成。

新华每日电讯2021-3-25

 

 

时隔六年后再谈三明医改亮点、难点与着力点 文章下载

时隔六年后再谈三明医改亮点、难点与着力点

三明医改模式在6年前国家就号召在全国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模式在全国推广效果不理想。今年国家加大了对该模式的推广力度,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也在加大该模式的宣传力度。现在业界和学界都在关注学习三明医改模式,宣传三明医改模式的文章满天飞,总结三明医改模式的经验也五花八门。可是究竟三明医改模式哪些最值得学习?学习中面临最大难点是什么?学习该模式的最大着力点在哪?各地制定三明模式学习方案的操盘手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学得卓有成效。

笔者在2015年发表的《三明医改模式的亮点、难点与着力点》文章,当时被众多媒体转载,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现根据本人多年来对三明医改的关注,就三明医改模式的最大亮点、难点与着力点再谈点自己的看法。

三明医改模式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三明医改模式有不少亮点,在媒体上已有大量介绍,笔者只想介绍本人认为是最大的亮点。这些最大亮点是:

1. 三明医改实行统一、高效的“三医”领导体制,最有效的避免了“三医”管理部门工作相互推诿和扯皮,这是学好三明医改模式的第一个关键。

因为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改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三医联动”。三明建立的紧密型医共体普遍实行了医防费用按人头包干(也称“总额预算管理”),这不仅需要政府医疗主管部门的支持,而且需要政府医保主管部门的配合。由于三明的“三医”是由一位市政府领导分管,那么在医共体实行医防费用按人头包干没有任何障碍。可是,尽管三明的这一作法,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多年来一直在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在要求"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而结果是,“只见上面打雷,未见下面下雨”,因而真正落地的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当地政府没有统一的“三医”分管领导,因部门利益的博弈,医保和医疗管理部门很难有统一的意见和行动。

全国虽然“三保”(即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都统一管理了,可是“三医”并未统一管理,所以要学习三明医改模式,首先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三医”领导体制。

2. 三明实行紧密型医共体 + 医防费按人头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从而变“以治病为中心”为“以健康为中心”的“三医”运行机制,这是学好三明医改模式的第二个关键。

三明市的尤溪县像安徽省的阜南县和天长市以及深圳市的罗湖区一样,进行了紧密型医共体(其实医共体就是紧密型医疗组织,也可称为紧密型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医联体)试点,试点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地方的医共体模式的核心措施就是“医疗集团化+医防费按人头包干”。三明在尤溪县医共体试点取得成功后,很快在全市推广。尤溪县医共体模式的核心价值是促使三明“三医”改革的重点转移:变“以治病为中心”为“以健康为中心”,充分调动医共体的成员单位自觉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三明出台了赋予参保人员自主选择健康管护组织权利的文件,从而开创了准许参保人如不满意有权另选医共体签约,从而保障了参保人合法权益的全国先河,这是学好三明医改模式的第三个关键。

为了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于2019年12月17日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干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赋予参保人员自主选择健康管护组织权利。参保人员原则上以参保登记地医联体(总医院)作为参保人员健康管护组织,也可根据常住地及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因素,选择我市其他健康管护组织。健康管护组织的选择不影响参保人员参保缴费、就医政策和医保待遇等政策。按照‘钱随人走’的原则,以参加管护组织的参保人数做为医保基金包干经费结算依据。”

从以上《通知》内容可以理解为:1.健康管护组织就是医共体,赋予参保人员自主选择医共体签约,并接受医共体健康管护(即防病与治病)服务的权利;2.原则上参保人员是与参保登记地的医共体签约,但如果因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不能让参保人满意,那么参保人有权另择本市其他医共体签约。

三明这一政策出台后,因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必然会影响这一政策的落地。因为这一政策的落地将会给现有医共体的管理者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参保人没有自主选择医共体签约的权利,医共体管理者的工作只需要让当地少数领导满意就可以了;可是如果让参保人有自主选择医共体签约的权利,那么医共体管理者就必须让千千万万的参保人和患者满意,因而后者比前者给医共体管理者带来的压力要大得多。

目前在全国医共体的普遍作法是,即使是参保人对已签约医共体服务质量再不满意,在签约期满意后,参保人也没有另选医共体签约的权利。全国有13亿参保人,如果三明医改模式在全国推广,仅将13亿参保人的医防费用(即防病与治病费用)按人头包干给当地的医共体(医疗集团和医联体),而如果已签约的医共体的服务质量不如人意,参保人却无权在签约期满后另选其它医共体签约,这对全国13参保人是公平的。因而必须从全国13亿参保人的切身利益考虑,也应像三明一样,赋予参保人有自主选择医共体签约的权利。这是保障全国13亿人民医疗健康服务质量的最关键措施,而且没有之一。

三明医改模式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三明医改模式也有美中不足。该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改变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充分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提出了以下四种“花钱办事”模型:1.“花自己钱为自己办事”,这肯定会用最节约的钱,办最有效益的事;2.“花别人钱为自己办事”,这能把事情办好,但因花的不是自己钱,会产生较大的浪费和腐败;3.“花自己钱为别人办事”,肯定是最节省的,但办事效果不一定好;4.“花别人钱为别人办事”,这是一种最糟糕的花钱办事方式,不仅办事质量不高,而且浪费和腐败严重。

公立医院应当是第四种花钱办事方式:医院经营者花纳税人的钱(花别人的钱)为病人服务(为别人办事),所以这是最糟糕的“花钱办事”方式,因而近年来政府投资在不断增加,可是由于效率低下(大锅饭机制)、且浪费(过度医疗)和腐败(类似“双百院长”等贪腐现象)严重,导致绝大多数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一直无明显改善,因而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

三明在全市的十多家医共体基本上在当地都是公立一家独大,没有一家非公立医共体参与竞争。如果三明有实力相当的非公立医共体参与竞争,通过鲶鱼效应的作用,三明的医改成效一定会比现在还要好,典型示范作用必将比现在更加明显。

改变行政垄断,打破公立一家独大,这不仅仅是三明医改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样将是全国在学习三明医改模式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明医改模式的最大着力点是什么?

学习三明医改模式需要从多方发力,而最大的着力点是学习三明变“以治病为中心”为“以健康为中心”。

要实现这个转变,光喊口号没有用,关键是要转变机制。如何转变机制?首先必须设法让医院给患者看病时,由医院“自己点菜让别人买单”转变为由医院“自己点菜自己买单”,从而变医院“乱点菜”为“合理点菜”,变医院希望参保人“多生病、多看病、多花看病的钱”,为医院希望参保人“少生病、少看病、少花看病的钱”。

那么如何才能让医院“自己点菜自己买单”呢?当然是实行医保和公卫付费制度的真正创新:也就是将门诊、住院和预防保健实行按人头付费(即医防费用按人头包干)。而要实行门诊、住院和预防保健均按人头付费就必须建立紧密型医疗集团(即医共体或紧密型医联体),并让参保人不满意有另选医疗集团签约的权利;同时实行现代化医院管理(包括打破公立垄断和互联网+等)。归纳起来为“医疗集团化+医防费按人头包干+参保人签约可用脚投票+现代化医院管理”。这四者缺一不可。

新浪2021-12-6

 

 

浙江:五步走 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 文章下载

浙江:五步走 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

导 读:

10月21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浙江湖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尤其是湖州市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浙江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龚源昌,分别就浙江省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推行住院按疾病诊断分组点数法付费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视察时强调,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浙江省如何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体现浙江特色?

张平:浙江作为全国的综合医改省,这些年来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先行先试,推动综合医改走深走实。湖州市就是三明经验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我们省综合医改的特点主要是五个方面:

一是把准改革要领。高位推动、整体联动是三明医改的成功要诀。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提出了三医联动,六医统筹的改革要求。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的医改联席会议召集人,医疗、医保工作由一位领导分管,这些都是三明医改的要求,也是三明医改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依托健康浙江建设的体系优势,把医改工作纳入对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形成合力。省医改联席办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任务清单,强化闭环管理,构建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医改推进组织体系。

二是注重五环联动。同步跟进价格、医保、薪酬、考核等改革,这是三明医改的精髓所在。我们坚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在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我们有一个统计,近五年来,我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9.5%下降到25.2%;药占比从35%下降到25.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7.3%上升到33.2%。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从36.3%上升到43.6%,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今年9月,省医保、卫健等部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提出了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触发标准和约束标准。

三是坚持优质共享。浙江是全国全省域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之一,很早就开展了“双下沉、两提升”;2018年来,我们以创建“医学高峰”带动优质资源扩容,以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基本构建了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达39.2%,开设门诊手术和住院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比例分别达98.2%和72.8%,去年基层门急诊量达3.3亿人次,比2017年增加9.3%。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数字化改革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推进医改深化的最大优势。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我们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梳理核心业务,打破要素壁垒,深化多场景应用,去年我们省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满意度均居全国第一。比如,“两卡融合、一网通办”首次实现健康卡和医保卡融合,让群众看病“只需一个码”;我们推出了“出生一件事”掌上办,已经让55万个新生儿家庭“多证联办、一次也不跑”,在长三角地区率先跨省推广。今年推出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我们取名为“浙医互认”,实现93项检验结果,183项影像资料互联互通互认,占高频检查检验项目的80%。

五是聚焦群众受益。将全省2.8万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全部纳入疫情防控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3.7%,连续五年在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列第一名。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培育20项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案,推广50个优势病种中医诊治项目,让群众享有优质普惠的中医药服务。

最近,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关于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确定在浙江等11省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这项工作,浙江省有哪些优势条件?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工作?

张平:公立医院是医改的主力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也是我们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这些年来,浙江省围绕“三个转变”(推动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式从规模的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行模式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转变),努力提高公立医院发展的“含金量”,我们省的公立医院连续五年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中名列前茅。主要积累了五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全面落地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构建完善党建工作“四大体系”,确保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明、步调稳、行动有力。

二是体系建设的优势。建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机制,统筹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城乡和区域布局。通过资源重组、体系重构和制度重建,建立紧密型城市医联体41家、县域医共体163家,实现省域全覆盖。形成了从”城市强“到”县级强“,从”县级强“到”县域强“的梯度发展格局。

三是能力提升的优势。省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共建8个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个、重点实验室3个。

四是现代管理的优势。紧扣“管好放活”,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三,去年运营效率考核满分。

五是整体智治的优势。全省域打造“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多跨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就医一件事”,我们已经初步形成“掌上”医疗健康服务新生态。

下一步,我们要紧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方向,以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为契机,努力在激活力、增动力上下更大功夫一是强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到“十四五”末,三甲综合医院三四类手术占比要达到45%以上,县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达到30%。

一是强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到“十四五”末,三甲综合医院三四类手术占比要达到45%以上,县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达到30%。

二是强化科研创新。高标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以中科院医学所为主平台的生命健康高能级科创体系,布局建设浙东、浙南、浙中、浙北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三是强化数字化改革。立足群众的视角,推出数字化改革,提升就医体验暨便利老年人就医25项举措,迭代升级“看病就医一件事”。以“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撬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放大数字化改革的效应。

四是强化运行机制。加强系统集成,向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价格调整、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协同改革要红利。从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调动好医务人员积极性。全省已把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下放到县一级,给公立医院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五是强化现代治理。发挥好公立医院党委管方向、促改革、抓落实的主导作用,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深化清廉医院建设,在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们还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再跟进一批省级试点项目,全省域推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龚源昌

浙江省正在全省域推行住院按疾病诊断分组点数法付费改革,开展这项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龚源昌:我们立足“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总结现有医保支付方式利弊,平衡“医、保、患”三方利益,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行住院DRG点数法付费改革。这项改革浙江有比较好的基础。第一方面,国家医保局对推进DRG付费改革有顶层设计。第二方面,在国际上有比较成熟的DRG付费经验。第三方面,我们省里率先开展了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到衢州、台州、温州等地方。第四方面,浙江省在医保、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早,水平比较高,为医疗机构全面实施DRG管理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浙江省DRG改革实施一年来,初步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基金支出高速增长态势得到扭转。2020年,全省住院医保基金支出增幅为5.72%,相较2019年的13.10%和2018年的16.84%的增幅有较大幅度下降。

二是较好支持医疗机构发展。因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住院总费用如按项目付费计算同比将下降8.52%,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全省住院医保基金总预算依然增长5.72%,其中省本级增长比例为7%,对医疗机构有比较好的支持。

三是助推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我们有一个统计,实施DRGs支付方式改革后,医共体内部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医保基金份额、DRG病组均比前三年有所提升。

四是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全省三级医院疑难重症救治水平、15日内再入院率、病案质量完整率、规范率等关键管理指标显著改善,全省病组入组率为99.98%,在杭13家省级公立医院全部获得增效节支收益。

五是参保群众获得感得到提高。DRG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激发了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降低了患者医疗负担。全省三级医院2020年平均住院日下降2.08天,人次人头比下降11%。肝移植、心脏瓣膜手术等高难度病组的费用显著下降,如某院肝移植均费从改革前的29.95万元下降到28.24万元。今年1-6月份,在杭州三级医院住院均费下降5.22%。

浙江今年颁布了《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作为医疗保障领域综合性的地方法规,《条例》将给群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龚源昌:《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医疗保障领域综合性的省级地方法规,是浙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展示了浙江医保在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公平统一与和谐稳定等方面做的努力。条例内容比较丰富,与广大参保人员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缩短待遇享受等待时间。企业职工、自谋职业者从参保次月起就能享受待遇;中途参保或中断缴费的,自谋职业者和未就业群体原先要连续缴费3-6个月才可享受待遇,现在统一缩短到2个月。

二是提高医疗保障精准度。条例规定,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在门诊发生的费用可以进入大病保险支付;罹患恶性肿瘤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其门诊治疗费用按照住院待遇结算;条例还规定,省医保局依法确定特殊病种、慢性病病种范围,和大病保险特殊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范围。今年我们对照条例要求,将肿瘤全身断层显像(PET—CT)项目从自费纳入大病保险支付,价格从原先的6500元/次下降为5300元/次,预计每年将节省费用6000多万元。

三是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建立广覆盖、不设前置条件、保费与个人疾病风险脱钩的补充商业保险。这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引导的补充商业保险。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相继开展政府引导支持,群众自愿参保,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面向全体参保人员的补充型商业健康保险,比如湖州的南太湖健康保推出后,共有175万人投保,占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的61.6%。

四是对重大突发疫情实行先行救治。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加强医保与公卫在疾病预防诊治、护理康复等方面的衔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截至9月底,全省已为5800余万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医保基金支付近70亿元。

五是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医保公共服务。包括规范业务经办标准化流程,实行经办事项线上办理全覆盖;完善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经办服务协作;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费用的即时联网结算和“一站式”办理;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处方等在医疗机构应用。

腾讯网2022-2-21

 

 

三明医改3.0数字建设提速,健康医疗服务将“全联全通”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3.0数字建设提速,健康医疗服务将“全联全通”

1月1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医名家三明行”活动启动。同日,三明市严重肢体创伤等5个医防融合联盟宣告成立。充分应用远程医疗服务、远程查房等数字技术,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联动机制,推动“三明医改3.0”阶段的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名医名家三明行启动仪式

医防融合联盟创新专科共建模式

“名医名家三明行”活动,是三明市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8月,中山一院与三明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中山一院通过专家驻点、进修培训、远程指导等方式,对三明市第一医院给予帮助;同时,双方共建疑难危重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远程查房平台、远程手术视教平台,将三明市第一医院建设成域内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并提升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带动三明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据三明市市长李春介绍,作为“三明医改”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实际行动,中山一院与三明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内已实现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中山一院派出专家驻点三明以来,累计开展疑难特殊病例查房讨论944例、专科门诊410余例、手术带教及复盘98例,多学科会诊学术讲座29场,申请新技术、新项目7项,成功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三明市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在此过程中,为贯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等要求,以及落实三明市委市政府《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2021年11月,三明市卫健委制定《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将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字平台,全面提升三明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

三明市医防融合联盟成立现场

此次“名医名家三明行”中,严重肢体创伤、前列腺癌、盆底疾病、骨关节炎、肺结节共5个医防融合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体系挂靠三明市第一医院,成员由三明市二级及以上相关医院组成,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远程查房、远程手术视教等平台,将中山一院各专科专家组资源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

“我们希望帮扶三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帮扶的形式从‘输血式’变为‘造血式’。”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表示,通过与三明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山一院将把自身专科建设的经验,与三明医改的探索相结合,依据三明的实际情况探索基层医院专科建设新路径,整体带动三明医疗诊治能力的提升。

数字驱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践

“我们有义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帮助更多区域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因此,除了依靠双腿走到基层来,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效益。”中山一院驻任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朱庆棠教授介绍,在帮扶过程中,中山一院不止是派驻专家到基层坐诊和主刀手术,更要设定一个长效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机制,创建一种高效带教基层专科骨干的模式。

以“云查房”为抓手,加速提升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再依托医防融合联盟体系,中山一院正携手三明共创长效服务机制和高效带教模式。在此次“名医名家三明行”中,应用微医“云查房”平台,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连福明教授与中山大学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学科带头人廖威明教授,偕同三明市第一医院大骨科创伤组、运动医学组、脊柱组和关节组骨干医生,连线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大田县总医院,开展了日常化的远程查房、会诊及培训,并完成了多团队、高效益的带教工作。

三明市第一医院“云查房”带教现场

“你们的诊疗意见是什么?”“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与实地查房一样,在“云查房”过程中,针对每个疑难病例,廖威明教授和连福明教授更多的是这样询问远程连线的基层医生并引导身边的同仁,通过热烈的共同探讨,达成对疑难病例的深度剖析,实现对基层医生和专科骨干的言传身教。

“应用数字化技术,三明市正着手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从中山一院一直贯通到三明‘市县乡村’,辐射到村民的‘家门口’,让基层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专家。”朱庆棠教授介绍,更重要的是,上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查房、会诊、培训等方式带教基层医护人员,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更信赖基层医护能力,逐步改变老百姓“看病就上大医院”的习惯,这将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的目的。

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云查房”病房现场

而“云查房”带教,仅只是三明提升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的开始。为落实三明市卫健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 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三明正引进微医搭建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使其服务于12家总医院(医联体),发挥出连接、补位、服务和赋能的作用;同时,三明将充分应用前沿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据了解,作为数字医疗领军企业,微医已在全国多地参与和服务医疗改革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此次使用的“云查房”平台,是微医参与三明数字化健共体建设的落地成果之一。未来,除“云查房”平台外,微医还将引入更多、更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助力三明市更好地将“专家引进来、服务沉下去、信息连起来”,并从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在线药事服务等多方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均质化的健康管护体系,朝着三明医改3.0阶段“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三明‘零转诊’”的分级诊疗目标迈进。

中国网健康2022-1-19

 

 

三明医改: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推进改革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推进改革

春寒料峭,细雨霏霏。2月18日下午3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一楼门诊大厅里繁忙而有序,志愿者在自助机前帮患者办理就诊流程。大厅右侧,“三明医改”的宣传展板格外醒目。

2021年3月23日,就在这座大厅里,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当时,我就在这里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三明医改的缘起、举措和成效。”站在展板前,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幸福地回忆起那难忘的一幕。她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年来,三明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出医改再出发,医院的各项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我们向下与乡村医院结成县域医共体,向上与多家三甲医院结成对子,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开发完善了医共体数字化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为县乡村群众建立全面的健康档案,不断强化对患者的随医随访,对当地百姓健康做到全周期、全方位管护。”

三明医改起步于2012年,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今日的建章程、立制度,当下,这个全国医改的先行者,正在推进医改再出发。2月19日,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三明沙县主持召开全省深化医改工作座谈会时提出,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化三明医改,以增进群众健康为目标,不断破解医改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轮播公示药品耗材价格。新华社发

2021年9月,三明市委市政府印发《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我们的‘六大工程’就是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防融合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表示,这些新的改革举措,就是要在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看好病”和“大健康”问题。

让基层群众“看好病”,优质的医疗资源不可或缺。县级医院医师定期驻乡驻村、返聘高水平专家、与国内省内高水平医院协作、专家驻点帮扶,一年来,三明市多措并举,立体保障,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

林兴三是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内一科主任医师、科室主任,这两天挂包到西城分院。66岁的西城镇七尺村村民林景潭得知这一消息,一大早就跑来找林主任复诊。林景潭告诉记者,2019年3月自己到县医院检查,发现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经历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以前看病都要去县里、市里,比较麻烦;现在在家门口就有专家会诊,方便多了。”

2021年以来,三明市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全面提升临床诊疗、特色学科、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水平。

2月11日,三明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通过远程会诊系统,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视频连线,“面对面”为一例罕见开放性颈部气管、食管离断患者进行了多学科会诊。目前,驻点专家针对疑难特殊病例查房945例,病例讨论223例,参与多学科会诊讨论17场,手术带教及复盘111例,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国家队”医疗服务。

“您好,请问是长阜村周林云吗?我是县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系统显示您早上的血压达到164/106mmHg,有感觉到不舒服吗?”一大早,沙县区总医院值班护士看到一体化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上一名慢性病患者显示“红标”,立即打电话询问详细情况、指导尽快就诊。

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三明市把全民健康管理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各县级总医院专门设立健康管理中心,建立一体化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并根据慢性病病人病情,以红、黄、绿三标进行差异化管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分级、分片、分标管理,有效提供药物调整、健康指导、合理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

现在,像周林云这样的村民健康档案都能第一时间上传到县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如果血压什么的不太正常,医院护士就会来电话询问指导,找村医拿药也很方便。现在我坚持吃药,每天都要到村里的健康步道走上半个小时。”周林云感慨道:“现在健康有人管,很有幸福感!”

光明网2022-3-2

 

 

深化三明医改 当好全国医改“排头兵” 文章下载

深化三明医改 当好全国医改“排头兵”

2月19日,省委书记尹力在三明沙县主持召开全省深化医改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改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创造性落实好国家赋予我省的综合医改试点任务,不断巩固扩大三明医改成效,继续当好全国医改“排头兵”。

在听取了部分地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深化推进医改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尹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医改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来,全省各地把医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推动医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增进群众健康为目标,强化问题导向,积极顺应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结三明医改经验,学习兄弟省市医改好做法,不断破解医改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

尹力强调,要进一步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不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注重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高水平医院的引领作用,加快打造福州、厦门两个医疗服务高地,努力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注重强化市县级医院的区域龙头地位,加快建设医疗集团,深入实施国家“千县工程”,努力实现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注重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拓展乡镇卫生院功能,加快发展社区医院,努力实现日常的头疼脑热小病在乡、村解决。要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补齐医疗人才、临床学科、医疗科研等短板弱项,努力打造“无红包”“无陪护”医院,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统筹推进价格、编制、人事、薪酬等改革,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医疗融合契机、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引导各公立医院不断做精做优做强。要推动“药价保”集成化改革。统筹推进医药生产、流通、使用等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负责、灵敏有度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等为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要统筹“大健康”领域改革。慎终如始、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稳妥有序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医防融合,推动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特色中医药、医养康养、体医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健康福建”与“数字福建”相结合,加强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三医联动一张网”,提高医疗健康工作水平。

尹力强调,改革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三明医改已成为全国医改一面旗,要坚持把深化医改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医改的一些关键环节上进一步取得突破、创造经验,发挥三明医改典型引领作用,推动新时代医改走深走实。

在三明调研中,尹力还与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执行主席霍勇等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并出席2022年健康县域建设尤溪现场会暨尤溪县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县启动仪式。尹力表示,福建将持续深化三明医改,扎实推进“千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县域医共体能力提升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动资源整合共享,结合实际打好“政策组合拳”,切实推动县域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群众健康提供优质可靠的保障。

省领导罗东川、李仰哲、吴偕林、李德金分别参加有关活动。

市委书记余红胜在座谈会上汇报了我市一年来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取得的各项成效,他表示,三明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省委书记尹力此次调研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健康福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市长李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詹积富,市领导赖碧涛、丘毅、杨兴忠、张元明,全省各地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三明日报2022-2-22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三明医改再出发 文章下载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三明医改再出发

当前,在“全国医改看三明、三明医改再出发”背景下,总结三明医改经验为全国医改提供可复制样板、解决现阶段存在问题为医改探明前路显得尤为重要。

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医改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三明医改从改革之初就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持续推动改革。

把人民健康作为中心贯穿三明医改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三医”领域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通过十年医改实践,三明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5.29岁增长至2020年的80.02岁,分别高于全国、福建省2.22岁和1.73岁;婴儿死亡率由2011年的7.82‰降至3.1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1年的10.43‰降至4.59‰;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从0.46%下降至0.03%,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从0.17%下降至0.01%,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从91.98%上升至96.88%。

把人民需求作为目标贯穿三明医改始终。三明医改把人民群众对医疗医药医保的期盼作为改革预期效果。围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期望,从医疗医药的本源上进行分析,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围绕“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期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着力解决“看病难”现象,患者转外就医比率下降,2020年全市城镇职工医保患者转外就医住院人次占比下降到6.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36%,县域内就诊率达90.76%,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村解决。围绕“看得起病”的期望,出台相应的医改政策,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2020年人均医疗费用仅1678元,不到全国的一半;2020年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住院次均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分别为1664元、1712元,均低于改革前2011年的个人自负费用。

把破解难题作为导向贯穿三明医改始终。三明医改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医药收入大幅增长的问题,以药改为切入点进行改革,2020年药品耗材费用10.23亿元,仅比改革前2011年的10.15亿元增加了800万元,医药总收入年平均增幅7.38%,彻底打破了医药总收入恶性大幅增长的态势。针对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改革医保制度,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在赡养比逐年加重的情况下,实现了改革后医保基金连年盈余,截至2020年累计结余7.14亿元。

敢于斗争碰硬,紧紧抓住医改关键“六个头”

三明医改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医疗行为与医学本质不尽吻合的问题,大致经历了整治以赚钱为中心的阶段、以治病为中心的阶段和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三明市委市政府敢于担当、动真碰硬是医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其始终不变的改革脉络就是紧紧抓住医改关键“六个头”。

管好医院户头。公立医疗机构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健康保障的民生部门,要真正做到“既让院长不愁没钱花,也让院长有钱不能乱花”。一方面,增强医疗民生责任。公立医疗机构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由政府发放,代表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精细化管理;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等由政府负责,对改革前符合要求的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本息由各级政府承担。另一方面,增强监督管理责任。启动医保在线监控,规范医疗机构合理医疗行为。

斩断药品抽头。药品耗材价格、数量双虚高是导致医药总收入大幅增长、看病贵和不正确医疗行为的重要原因。三明医改加强监督管理,对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疗效不确切、价格很确切”的“神药”进行重点监控,对被发现有回扣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列入黑名单,对收取回扣、不正确医疗的违规医师提供医疗服务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据统计,截至2020年药品耗材费用按16%增长计算,将达到206.30亿元,实际82.20亿元,相对节约124.10亿元。

激励仁心笔头。先后8次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8420项,因价格调整等因素转移增加医疗服务收入达57.39亿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改革前18.4%提高到41.5%;彻底打破用包含药品耗材和检查化验收入在内的医疗总收入来计算提成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总额核算下的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提高医务人员阳关待遇,医院工资总额由2011年3.82亿元增加到2020年15.57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4.22万元提高到2020年13.37万元,达到社会平均工资4倍以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用好基金寸头。实行“三保合一”,在全国率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实行“招采合一”,将药品集中采购职能并入医保,切断医院与药品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资金往来,解决了医院、药品供应商、医保机构之间的“三角债”关系;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医保基金结余部分纳入医疗服务性收入,健康促进经费从医疗机构的成本中列支,增强公立医疗机构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的内生动力。2020年受疫情影响,三明12家总医院(医共体)医药总收入同比下降4.08%,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后实际增加医院工资总额1.51亿元。

减少病人床头和延长健康年头。改革红利要惠及百姓。三明医改把减少病人床头和延长健康年头作为增强老百姓医改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作为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设置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对比,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

牢记重要嘱托,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

三明医改已经进入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要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

政府办医责任体系。认识到医疗医药是特殊的民生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隐蔽性、垄断性。政府要把准定位,承担应有责任。承担建设责任,形成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承担管理责任,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政保障措施,为公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承担兜底的财政保障。承担监督责任,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督,加强对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医改政策的监督。

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清醒认识到医保是医改的关键环节,医保基金用于看病医疗只是基础,用于健康才是目的。医保部门要转变落后、错误观念,树立起既要确保基金安全,更要增强基金使用健康效益的理念;要以健康为中心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

健康管护组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健康管护组织,即总医院(医共体),做到四个明确。明确健康管护主体,整合县域内(包含县乡村)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一体化管理,健康管护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明确健康管护的对象,即打包管护的所有人员,同时实行患者自主选择健康管护组织的新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明确健康管护的责任,不仅要提供治疗,还要提供健康管护、医防融合、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让所管护的人员少生病、迟生病、不生病。明确健康管护的经济利益,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健康管护组织,明确医保基金由为老百姓健康管护负责的组织所使用,结余的医保资金纳入工资总额。

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清醒认识到医改是长期持续的过程,过度医疗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但医疗不足也不可忽视。卫生健康部门要健全健康绩效考评机制,将人均期望寿命、地区年度医疗总费用增长幅度、每年人均医疗总费用、每年人均个人支付医疗总费用、每年人均财政投入金额等医改惠民考核指标和体现健康的指标融入考评当中,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评以及年薪制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总量核定挂钩,既避免过度医疗,也避免医疗不足。

总体而言,医改最终目标就是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让医务人员从过去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到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越高,真正实现以健康为中心。

为此,三明市按照党中央和福建省委要求,高举三明医改旗帜,聚焦现阶段突出问题,推动医改再出发,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健康管护组织内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上下联动不够紧密的难题,将县乡村三级人、财、物、事、绩、管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人才、病种下沉,实现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真正成为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增强健康管护组织内部协同性,目标一致为管护对象提供全周期、全过程健康管护。同时,完善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建立“钱随人走”激励机制,鼓励各健康管护组织之间或内部良性竞争,不断提升健康管护水平。

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制度。建立以基本年薪为主、绩效年薪为辅的全员岗位职责目标年薪制,年薪基数不区分医院等级,确定主任医师30万元、副主任医师25万元、主治医师20万元、住院医师15万元;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护师为同级别医师的70%;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的40%;村所人员10万元;市级医院书记院长50万元、县级医院40万元、市专科医院30万元。强化优绩优酬,可根据岗位职责履职考评情况最多上浮20%或下浮50%,奖优罚劣。对有重大贡献人员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

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优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吸引知名专家来明开展临床治疗服务、指导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组建临床重点专科团队、搭建高水平卫生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复合型医防人才。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并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共建,提升市县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病在基层解决。

医防融合提升工程。建立医疗卫生联动机制,逐步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模式。

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与管理体制,挂牌成立市、县中医药管理局,加大人才招聘与存量人员中医技能培训力度,争取实现县乡村中医医生全覆盖。创新完善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健全院内绩效向纯中医治疗倾斜制度。

三明市将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重要嘱托,坚持敢为人先、敢于斗争的精神,继续在全国医改中走前头作示范,始终成为全国医改样板,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人民网2021-11-18

 

 

数字赋能,三明医改再出发! 文章下载

数字赋能,三明医改再出发!

近日,在三明市大田县医院住院的60多岁张大爷,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查房:在县医院医生的操作下,通过一台远程智能设备,他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在三明市第一医院挂职任副院长的朱庆棠教授“连线”。通过高清音视频系统,朱教授查看了张大爷不久前跟腱修复手术的伤口情况。

“恢复得很好,您多休息,不要多走动!”朱庆棠教授亲切地叮嘱、提出了康复锻炼意见,解答了张大爷提出的问题。

这一场时长15分钟的远程查房,让相距约140公里的两地变得“零距离”,把专家“送”到患者床边。

如今,这种“云查房”模式,已经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和县级医院之间实现,为近20位患者进行了术前评估和术后干预等指导。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等要求,落实三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通知》,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

未来,这种“云查房”数字化手段,依托三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山一院的合作,可实现中山一院优质专家资源下沉到三明市甚至各县、乡镇和村,为三明持续深化医改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云查房”+医生轮流进修,彼此更默契

通过“云查房”技术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有县医院的医生。

不久前,陈奶奶不慎摔倒,当天到尤溪县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右侧股骨颈骨骨折,县医院骨科主任吴道明为其制定了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案。术前检查发现,老人身体有多种基础病,一系列问题摆在吴道明团队面前。

吴道明将陈奶奶的资料,上传到“云查房”数字平台,并向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连福明团队求教。连福明评估后,认可了吴道明的手术方案,并对患者基础病调理、如何预防肺炎发生、术前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术后康复干预等进行指导。

他的指导意见和术后康复经验,免去了患者、县医院医生等人的忧虑。

吴道明说,“云查房”数字平台不仅能上传病人的病历、影像资料、化验数据等信息,为专家评估、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专家及时的远程指导,“特别是专家提出的如何对患者静脉血栓进行干预的方案,让团队的思路更清晰,也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术后的康复更有信心”。

朱庆棠教授说,根据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合作协议,后者已经选派首批10余名不同科室医生赴中山一院进修,今后,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优秀骨干也将轮番前往进修,以提升医生整体诊疗水平。待更多医生进修“回炉”后,三明市的医生与中山一院专家之间的学术鸿沟、实操经验会在一定程度拉近,彼此的默契程度会越来越高,“云查房”将覆盖更多专科,查房质量也能不断提高,有望推动形成“中山一院——三明市第一医院——县总级医院”的“云查房”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和专家少跑路,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数字赋能,让医患共享合作成果

提起第一次在三明“云查房”的经历,朱庆棠显得非常兴奋。

他算了一笔“时间账”:如果从三明市第一医院到大田县总医院进行床边查房,单程驱车2小时,进出医院和查看患者,一趟来回至少需要5小时左右,平均为每一名患者查房的过程,约15分钟左右。如果他能把这5小时都拿出来,通过“云查房”手段可以为20名患者查房,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这种会诊模式,对患者同样“经济”——由大田县到三明市,自驾车往返费用约300元,挂号费等需要50元左右,两人一天餐费约100元。如果当天没有挂到号,还得有150元左右的住宿费……可以说,这次看似简单的“云查房”,不知不觉就让患者省了至少400元。

朱庆棠认为,三明是全国医改的排头兵,市委、市政府提出医改再出发,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产生放大效应,让本地更多医生和患者共享合作成果,对医院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是莫大的福音。

打造均质化医疗服务体系

据了解,根据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三明市将通过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助力12家总医院加强院间协作,联合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组建数字化专科联盟,促进科室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用数字化平台协助各总医院(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从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多方面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现“纵向到底”;更好地将“专家引进来、服务沉下去、信息连起来”,朝着“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三明零转诊”的目标迈进,打造三明市均质化医疗服务体系。

福建卫生报2022-3-11

 

 

医改前沿看三明医改数字答卷 文章下载

医改前沿看三明医改数字答卷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詹积富

起始于2012年的三明医改已进入第三阶段,构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可总结为建立完善4个体系:政府办医责任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健康管护组织体系、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三明医改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比如,强化政府责任,把好医改大方向,让医院院长“不愁没钱花,有钱不能乱花”;挤出药品耗材价格水分,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现“腾笼换鸟”;强化“三医联动”,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区域资源整合,组建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健康管护组织(总医院),强化医防融合等。

今天,我们用数据直观解读三明医改之变。

1. 人才队伍有何变化

通过改革,三明市医务人员的薪酬收入大幅度提高,公立医院人员招聘实行编制备案制,医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并且简化了招聘流程,提升了招聘效率。

2012年~2020年,三明市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招聘4906人。在调入和新录用的人员中,有博士3人、硕士175人、本科2228人、大专2500人;调出人员215人,其中主任医师17人、副主任医师65人、主管医师133人。

在改革后,三明市的卫生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和充实。

2. 医务人员收入多了还是少了

改革后,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至2020年的15.57亿元,是改革前的4倍多;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增至2020年的13.37万元。

其中,医师平均收入由2011年的5.65万元增至2020年的16.93万元,医生最高年薪2020年达59.8万元;技师平均收入由4.66万元增至13.34万元;药师平均收入由3.8万元增至10.44万元;护师平均收入由3.93万元增至10.67万元;行政后勤人员平均收入由3.2万元增至9.25万元。

3. 药品可及性怎么样

三明按照“为用而采、临床上报、价格真实、去除灰色”的原则,进行药品采购和配备。目前,三明市药品目录内共有2130个品种。另外,三明实行备案制采购,临床确需的个别特殊药品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采购。

进口药品由改革前的210个增至目前的432个,占比由13.42%提升至20.28%;国产仿制药品由改革前的1355个增至目前的1698个,满足了医疗机构临床诊疗需求。

4. 医疗技术水平有何提高

在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全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从2011年的51项升至2020年的234项,增长了近3.59倍;在建的重点专科数(含院内重点专科),从2011年51项升至2020年90项,增长76.47%。2018年,实现ICU病房设置在辖区内所有医院的全覆盖。

在医疗质量方面,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从2011年0.46%下降至2020年0.03%;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从2011年的0.17%下降至2020年0.01%;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从2011年91.98%上升至2020年96.88%;三、四级手术例数从2014年的14116台上升至2020年的37089台。

改革后,全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可以说实现了三个回归,即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治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5. 患者外转率有降低吗

改革前,2011年三明城镇职工医保患者转外就医住院人次为4697人次,占7.34%;改革后,2020年转外就医住院人次为4882人次,占6.2%。改革后,转外就医比例下降。

6. 居民就医负担有无减轻

2011年,三明22家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城镇职工住院均次费用为6553元;2020年费用持平,为6555元;而个人自付从2011年的平均1818元,下降到2020年的1664元,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4.61%。

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均次费用从2011年的4082元,到2020年的5810元,增加了42.33%;而个人自付从2011年的平均2194元,下降到1712元,费用减少了482元,报销比例从2011年的46.25%增加到2020年的70.53%。

7. 医院收入结构优化了吗

2012年~2020年,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从改革前的16%以上,降至6.57%。

如果不进行改革,按增长率16%计算,2020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费用将超过64亿元,而实际仅为31.46亿元;2012~2020年9年合计将超过360亿元,而实际仅为249.64亿元。9年的改革,医疗总费用相对节约了110多亿元。

通过改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了优化。诊查、护理、手术治疗、药事服务费等医疗服务性收入,由2011年的3.11亿元(约占总收入16.9亿元的18.4%),增加到2020年的13.04亿元(约占总收入31.46亿元的41.45%),医药总收入的“含金量”翻了一番;药品耗材收入占比由60.08%下降到32.51%,减少了近一半,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

8. 医院运行能否可持续

改革后,医院职工工资总额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医院财务运行还保持平稳。

2014年,全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首次转亏为盈,结余1.2亿元;2015年结余0.79亿元;2016年结余1.54亿元;2017年结余1.07亿元;2018年结余1.8亿元;2019年结余2.36亿元;2020年结余2.65亿元,累计结余11.41亿元。

另外,从2017年开始,以县(市、区)域为单位,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结余留用的支付方式,将累计结余的9.38亿元,直接分配给各总医院(健康管护组织)。连同医院累计结余的11.41亿元,总共累计结余20.79亿元。

9. 改革红利哪里来

三明通过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规范诊疗行为、堵住浪费等方法,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

先后9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8421项,调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由医保基金承担,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

如果不改革,药品耗材支出按年增长16%计算,仅2020年全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药品耗材费用为38.61亿元,而实际仅为10.23亿元(2011年10.15亿元,仅增加0.08亿元)。

三明市通过动态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共转移增加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57.39亿元,为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目标年薪制提供了财力保障。

10. 财政投入是否可承担

三明市建立了一套“硬件建设靠政府,医院运行靠自身”的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承担办医责任,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等投入由政府承担,医院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的年薪由财政发放,并且承担改革前的医院历史债务。

政府还按照“六个头”,即管好医院户头、斩断药品抽头、用好基金寸头、激励仁心笔头、减少病人床头、延长健康年头的要求,让院长“不愁没钱花、有钱不乱花”,对医院的结余资金实行严格的管理。

目前,三明医改实现了“四个可以”,即百姓可以接受、财政可以承担、基金可以运行、医院可以持续。

九派新闻2021-5-31

 

 

三明医改把握哪些“新常态”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把握哪些“新常态”

健康治理是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以来,三明医改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先后经过了“治混乱、堵浪费”和“建章程、立制度”的阶段,当前已转入“治未病、大健康”阶段。

9月30日,三明市委市政府出台《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在原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看好病”“治未病”“管健康”问题,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从社会治理与政府责任的角度看,一些理念在三明医改中不断得到强化,成为未来改革中要把握住的“新常态”。

坚持维护公益性这一根本属性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公益性都要毫不动摇地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三明医改坚持公立医院姓“公”的根本属性,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谋划改革、推动发展,在复杂深刻的利益调整中找出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平衡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薪酬制度在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中发挥关键作用。自2013年起,我们通过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促进了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医务人员树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上来。随着三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已将年薪制扩大到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实行了新的工资总额核定办法;调高医院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基数;调整医生年薪计算方式,绩效年薪从医院绩效年薪总额中根据该医生年度工分全院占比分配。

从三明经验来看,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进一步鲜明地确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最终实现“老百姓越健康、越少生病,医务人员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越高”这样的效果。

坚持“三医联动”这个基本路径

医疗是根本,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和科学补偿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保是基础,一头连着“需方”,一头连着“供方”,是改革的重要引擎。医药是关键,药品耗材虚高的价格降不下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就没有空间,提高医务人员收入也就没有来源。三明医改始终加强“三医”统筹协调,抓住“窗口期”,打出组合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例如,三明即将实施的“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即遵循了“三医联动”的改革思路。在医疗方面,三明建立院内纯中医治疗绩效倾斜机制,提高纯中医治疗工分系数和中药房单张处方工分系数,将50%以上的中医辨证论治费、10%以上的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直接分配给纯中医治疗医师。在医保方面,探索符合中西医同病同价病组,拓展中医非药物疗法零起付线报销范围,扩大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执行范围,完善新增中医类服务价格项目。在医药方面,支持院内制剂研发与使用。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关键点

过去9年多,三明对医药卫生领域体制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并固化成制度成果,实现了稳健运行。

比如,三明改革政府领导体制,让党政“一把手”成为推进医改的第一责任人;涉及医改主要职能的政府部门由一位领导分管,充分信任、充分支持、充分授权,破除“九龙治水”格局。

又如,三明改革医保管理体系,成立医保局和医保基金管理中心,把改革最核心的药品、价格、医保3个要素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操作,使各方利益在一个框架下平衡。

再如,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供应体系,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进行重构、再造,组建总医院(医共体),实现县乡村、人财物事绩高度一体化。三明还加快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护制度,加强不同年龄段常见病、多发病致病因素干预,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服务。

同时,三明围绕“看好病”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立走出去“学”、引进来“带”、常态化“训”的培养机制,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优化医疗卫生队伍结构;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建立帮扶共建关系,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组团式”推进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基层解决。

坚持循序渐进完善政策这一改革方法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目标,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断调整完善政策。

比如,在医疗领域,三明从切断腐败链条发端,到推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再到赋予总医院(医共体)管护健康的重任,改革逐渐深入;在医保支付领域,三明从按项目付费,发展到单病种付费,再到全病种付费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收付费改革。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积小步成大步,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系统集成,循序渐进地完善改革政策。

从2019年下半年起,三明针对卫生健康系统内部长期存在的公卫与医疗平行并立、医防脱节、重治轻防问题,推进了疾控中心综合改革,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让疾控中心全部融入医改各项工作。同时,三明实行了新的绩效薪酬制度,充分调动疾控队伍积极性。

尽管如此,三明市医防融合改革当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业务融合还不够紧密,协同联动机制仍需完善。为此,三明把医防融合提升工程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公卫与医疗融合机制,建立医防融合项目清单,做好网格化、全覆盖的健康筛查、干预、管理。三明还计划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行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开展“一站式”健康管理,实现健康全过程管理;鼓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同病异治原则,开具“一病多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和减少慢性病并发症发生。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三明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坚定不移地推动医改走深走实、扩大成效。

腾讯网2021-12-21

 

 

【定了】今年医改的重中之重是推广三明经验 文章下载

【定了】今年医改的重中之重是推广三明经验

导 读:

最近三明医改又热起来了。

其显著标志是:国家卫健委领导去三明调研医改,国务院医改秘书处在三明市举办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现场会暨培训班。这两条信息显示在卫健委官网上。

调研+办班: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李斌赴福建省三明市调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李斌先后来到三明市第一医院、徐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沙县区总医院,详细了解三明医改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认真听取医务人员对深化医改的意见建议。

李斌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为今年深化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把三明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深耕细作,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福建省和三明市要建设好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平台作用,宣传医改政策、传授实践经验,推动三明经验在全国更大范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医改经验。

同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现场会暨培训班,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部署深化医改有关工作。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作视频讲话。

为什么是三明?

大家都知道,三明最初并不是国家确定的医改试点地区。但三明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原则,以求实精神出实招下硬茬,硬是蹚出一条医改路。

这条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干”。这种“实干”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切实可行的实事,比如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即从药开始“限价采购”,实现了不增加财政支出、不增加群众负担而使得医保扭亏为盈的惊人成果;二是方向正确,归纳起来就是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实现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有效的探索;三是三明医改具有现实意义和操作意义,如通过“二次议价”甚至多次议价挤掉了药品虚高水分,小步快跑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实现了价格调整逐步到位,实施院长、医生、医技人员以至全员目标年薪制,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同时加强年薪制考核确保薪酬公开透明有激励等。

2019年11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门发文推广三明经验,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

在这次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现场会暨培训班上,马晓伟主任视频讲话中也做了进一步强调。

他指出要充分认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重大现实意义,准确把握三明医改经验的核心要义,全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各地落地见效。一是学习三明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医改、一抓到底,推动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二是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降价、服务调价、医保支付、薪酬分配、医疗监管等综合改革,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真联真动;三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四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最高领导人不久前去了三明,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3月23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去福建省考察调研,去了三明市沙县总医院等地,了解当地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情况。他曾经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5月10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同省部级干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什么重提今年医改的重中之重

是推广三明经验?

一是深水区医改需要破旧局开新局。

近年来,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更强调顶层设计和典型引路,也更需要抓落实的力度。对于医改,顶层设计已经有了,典型也有了,关键在于抓落实。这一点在《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国医改发〔2019〕2号)已经载明:当前,深化医改的重点更多集中到抓落实、见实效上,要进一步坚持改革方向,发扬斗争精神,巩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

二是价格改革到了最好的时候。

近几年,党中央部署推动一系列改革,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集中招采和加强成本控制,把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了,老百姓负担减轻了,空间腾出来了;而且今年101个城市的DRG和DIP即将进入实际付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有了更好的条件。而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成了三医联动的短板,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

三是公立医院运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随着“医药”改革(带量采购、谈判采购降低药品耗材价格)的快速推进,之前靠灰色收入生存与发展的医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打击骗保雷霆出击战果辉煌,医疗机构靠医保混饭吃的日子也不复存在了;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全国医疗机构的运营普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困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大幅度的财政支持来缓解公立医院运营困难不太现实,因此急需通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已经干渴的公立医院浇上一桶“水”,使其尽快焕发生机活力。

因此,不久前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提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在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同时,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以“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找到突破口。

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认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那么,怎么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宏伟目标,首先急需找到突破口,而三明医改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实践也是很好的样板。

医学界智库2021-5-28

 

 

三明启动“云查房”,数 字化推动医改提速 文章下载

三明启动“云查房”,数 字化推动医改提速

近日,在三明市大田县医院住院的60多岁张大爷,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查房:在县医院医生的操作下,通过一台远程智能设备,他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在三明市第一医院挂职任副院长的朱庆棠教授“连线”。

通过高清音视频系统,朱教授查看了张大爷不久前跟腱修复手术的伤口情况。

“恢复得很好,您多休息,不要多走动!”朱庆棠教授亲切地叮嘱,并提出了康复锻炼意见,解答了张大爷提出的问题。

这一场时长15分钟的远程查房,让相距约140公里、单程2小时车程的两地几乎“零距离”,把专家“送”到患者床边。如今,这种“云查房”模式,已经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和县级医院实现,为近20位患者进行了术前评估和术后干预等指导。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等要求,落实三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通知》,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未来,这种“云查房”数字化手段,依托三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山一院的合作协议,可实现中山一院优质专家资源下沉到三明市甚至各县、乡镇和村,为三明持续深化医改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数字赋能

让医患共享合作成果

提起第一次在三明“云查房”的经历,朱庆棠显得非常兴奋。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

如果从三明市第一医院到大田县总医院进行床边查房,单程驱车2小时,进出医院和查看患者,一趟来回至少需要5小时左右,平均为每一名患者查房的过程,约15分钟左右。如果他能把这5小时都拿出来,通过“云查房”手段可以实现为20名患者查房,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这种会诊模式,对患者来说也同样“经济”——由大田县到三明市,自驾车往返费用约300元,挂号费等需要50元左右,两人一天餐费约100元。如果当天没有挂到号,还得有150元左右的住宿费……可以说,这次看似简单的“云查房”,不知不觉就让患者省了至少400元。

三明是全国医改的排头兵,市委、市政府提出医改再出发,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产生放大效应,让本地更多医生和患者共享合作成果,对医生、医疗资源,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是莫大的福音。

同样通过“云查房”技术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有县医院的医生。

不久前,陈奶奶不慎摔倒,当天到尤溪县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右侧股骨颈骨骨折,县医院骨科主任吴道明为其制订了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案。术前检查发现,老人身体有多种基础病,且心肺功能不好。

术前手术入路的制定,术中假体如何选择,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一系列问题摆在吴道明团队面前。

于是,吴道明将陈奶奶的资料,上传到“云查房”数字平台,并向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连福明团队求教。

连福明评估后,认可了吴道明提出的在当地置换关节的手术方案,并对患者基础病调理、如何预防肺炎发生、术前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术后康复干预等进行指导。他的指导意见和术后康复经验,免去了患者、县医院医生等人的忧虑。

云查房”数字平台不仅能上传病人的病历、影像资料、化验数据等信息,为专家评估、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专家及时的远程指导,也让他大有收获。

特别是专家提出的如何对患者静脉血栓进行干预的方案,让团队的思路更清晰,也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术后的康复更有信心。

根据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合作协议,后者已经选派首批10余名不同科室医生赴中山一院进修,随后,该院更多优秀骨干也将轮番前往进修,以支持三明市第一医院医生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待更多医生进修“回炉”后,三明市的医生与中山一院专家之间的学术鸿沟、实操经验会在一定程度拉近,彼此的默契程度会越来越高,“云查房”将覆盖更多专科,查房质量也能不断提高,有望推动形成“中山一院——三明市第一医院——县总级医院”的“云查房”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和专家少跑路,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据了解,根据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三明市将通过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助力12家总医院加强院间协作,联合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组建数字化专科联盟,促进科室建设,实现“横向到边”;

用数字化平台协助各总医院(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从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多方面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现“纵向到底”,更好地将“专家引进来、服务沉下去、信息连起来”,朝着“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三明零转诊”的目标迈进,打造三明市均质化医疗服务体系。

人民网2022-1-5

 

 

三明医改再出发!市人大常委会这项决定事关每个三明人 文章下载

三明医改再出发!市人大常委会这项决定事关每个三明人

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继续深化三明医改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的决定

(2021年12月24日三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习近平总书记来明视察调研沙县区总医院时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三明医改体现了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明视察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条例》中关于医保基金使用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规定,按照市委“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的部署和《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三明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要求,继续深化三明医改,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作出如下决定:

一、着力建好健康管护组织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康管护组织,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财、物、事、绩、管一体化管理,明确健康管护、医防融合、诊断治疗、健康教育等职责,实现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

二、切实规范药品采购和医疗服务行为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着力解决药品耗材价格、数量双虚高问题,充分发挥“三明采购联盟”作用,斩断药品耗材灰色利益链条,进一步挤压药品耗材虚高水分。对发现有回扣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列入信用惩戒体系,对收取回扣、不正确医疗的违规医师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坚决遏制过度医疗、医疗浪费等不正确医疗行为。

三、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突出尊重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理念,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医药总收入的结构,提升医院收入“含金量”。

四、健全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基本年薪为主、绩效年薪为辅的全员岗位职责目标年薪制,提高医务人员阳光待遇,促进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患者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促使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为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更高,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五、鼓励探索医保基金总额支付改革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医保基础、杠杆和引领作用,建立管护对象自主选择健康管护组织的新机制,实行“钱随人走”的政策。鼓励探索以“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为原则,将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健康管护组织,医保基金(含历年结余)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护水平的支付方式,进一步增强健康管护组织节约成本的内生动力。要在国家、省医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医保基金支付制度。

六、加快建立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考核制度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情况的监督考核,将其列入健康管护组织年度考核内容,量化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年度医疗总费用、人均年度个人支付医疗总费用、年度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人均年度药品耗材总费用、人均年度不计费耗材使用金额、人均年度门(急)诊次数、每百人年度住院次数、次均门诊费用、门(急)诊报销比例、次均住院总费用、住院报销比例、重特大疾病第三次精准补助等考核指标,切实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明市人大代表在身边2021-12-25

 

 

浙江省卫健委 如何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 文章下载

浙江省卫健委 如何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

10月21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浙江湖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重点是湖州市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表示,浙江作为全国的综合医改省,这些年积极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先行先试,推动综合医改走深走实。湖州市是三明经验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10月2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摄影

浙江省是如何因地制宜,把三明医改经验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的?张平介绍,浙江省综合医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浙江省卫健委主任张平。图源:中国网

一是把准改革要领。高位推动、整体联动是三明医改的成功要诀。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医联动,六医统筹的改革要求。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的医改联席会议召集人,医疗、医保工作由一位领导分管,这些都是三明医改的要求,也是三明医改成功的重要保证。还有一个特点是依托健康浙江建设的体系优势,把医改工作纳入对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形成合力。省医改联席办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任务清单,强化闭环管理,构建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医改推进组织体系。

二是注重五环联动。同步跟进价格、医保、薪酬、考核等改革,这是三明医改的精髓所在。坚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在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据统计,近五年来,浙江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9.5%下降到25.2%;药占比从35%下降到25.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7.3%上升到33.2%。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从36.3%上升到43.6%,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今年9月,浙江省医保、卫健等部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提出了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触发标准和约束标准。

三是坚持优质共享。浙江是全国全省域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之一,很早就开展了“双下沉、两提升”;2018年来,以创建“医学高峰”带动优质资源扩容,以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基本构建了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达39.2%,开设门诊手术和住院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比例分别达98.2%和72.8%,去年基层门急诊量达3.3亿人次,比2017年增加9.3%。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数字化改革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推进医改深化的最大优势。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浙江省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梳理核心业务,打破要素壁垒,深化多场景应用。比如,“两卡融合、一网通办”首次实现健康卡和医保卡融合,让群众看病“只需一个码”;推出“出生一件事”掌上办,已经让55万个新生儿家庭“多证联办、一次也不跑”,在长三角地区率先跨省推广。今年推出的 “浙医互认”,实现93项检验结果,183项影像资料互联互通互认,占高频检查检验项目的80%。

五是聚焦群众受益。将全省2.8万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全部纳入疫情防控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3.7%,连续五年在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列第一名。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培育20项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案,推广50个优势病种中医诊治项目,让群众享有优质普惠的中医药服务。

封面新闻2021-10-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