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治理“三强化” 携手各方共育垃圾分类新格局
石景山区为积极贯彻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各项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采取了党建引领、全面推动、全民互动的组织形式,构建全方位推进、全社会参与、全要素监管的工作模式。通过这些举措,石景山区完善建立了垃圾分类各项管理体系,确保了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的运行。
强化基层治理。石景山区在强化基层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促进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建设方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在八角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共同参与和全民行动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居民公约,使其成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认知度,还以实际行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对社区、物业和居民等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促进社区组织与物业公司之间的良好互动,确保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执行。比如,在社区中创造性地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基层“温情共治”治理品牌,如“美丽家园共同营造”、“薪火相传计划”和“垃圾分类和谐八角因你美丽”等共治品牌,通过以上品牌的建立将垃圾分类,打造独具特色品牌的手段,积极引导和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强化志愿服务。石景山区对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八角街道则通过组建“6070志愿服务队”、“七人治理小组”和“五人楼委会”等志愿服务形式,构建出了由社区、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联盟,进行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以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在联盟中,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了垃圾分类宣讲、劝导、检查等志愿服务行动,使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比如“五人楼委会”的形式,就依托“老街坊”楼门议事厅,组建“五人楼委会”,组织楼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开展家庭参与共治,发动居民制定楼门公约、参与桶站值守等,让垃圾分类工作在各个楼门前真正“管起来”。目前,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已在八角街道社区中蔚然成风。
强化群众参与。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八角街道采取“七进行动”的方式,通过“进社区、进住户、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七个进行动,以及专项培训,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仅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为他们提供了垃圾分类分享经验的平台。志愿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社区、住户、学校、医院、机关、企业、公园等场所,与居民、学生、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宣传,解答疑惑,传递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近距离的互动可以帮助市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其次,专项培训针对“新入职、新入户、新入学”三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和接纳垃圾分类的要求,并且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指导和建议。通过这种专项培训,新人员能够快速建立起正确的垃圾分类观念,为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基础。于此同时,在推广与培训过程中推广榜样力量,邀请垃圾分类达人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垃圾分类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群众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
目前,石景山区在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方面,通过广泛组织活动成功推广了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实施,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责任感。辖区居民通过分享垃圾分类经验,相互启发和鼓励,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美丽环境已成为习惯。这些成果正是石景山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的重要进展。
新浪网 202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