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平桥街道:以“绣花功夫”提升垃圾分类治理实效
“这组垃圾分类桶站设置上还有哪些问题?”在太平桥街道万泉寺东社区垃圾桶站前,工作人员正在相互问答。
近期,太平桥街道组织开展了多场垃圾分类“互问互答”“互学互鉴”“互查互测”活动,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取得实效。街道工作人员、综合执法行政执法队队员、21个社区村及57个小区相关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
“互问互答”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太平桥街道以金泰mini小区为中心,将周边几个邻近小区的物业人员等垃圾分类负责人召集在一起互问互答。丽湾小区物业人员首先发问:“示范小区‘五有四好’标准中有明确的责任人,在哪里体现?”(“五有”为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规范的投放点、清晰的垃圾流向、良好的分类氛围、便捷的可回收物和大件及装修垃圾交投渠道,“四好”为投放环境好、日常管理好、组织发动好、分类效果好)。邻近的小区万泉寺北路12号院的物业经理答:“体现在小区和桶站公示牌上,需写上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姓名、电话,我们小区写的是我。”三路居社区工作者补充道:“每个投放点的巡查记录上也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现场人员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互学互鉴”环节,首先采用PPT演示的传统方式,带领大家学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基层赋能指导手册和其他优秀小区的经典案例。又专程带领参训人员前往优秀小区实地学习,通过现场观摩、讨论、交流,共同破解桶站设置、各品类垃圾自主分类管理等难题。在万泉寺北路12号院,参训人员对红外感应智能桶站的实用性、便利性和后期维护等问题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智能桶站美观、便利,和小区建筑、绿化风格很搭调。有人则认为后期维修投入资金较多,特别是全封闭桶站在夏季容易导致厨余垃圾加速高温发酵、加重异味,建议慎重安装,在选址上要避免太阳直射……大家畅所欲言,为12号院提供不少金点子。“邻近小区互相学学见面聊聊,不但难题不难了,还感觉心理上有更多支持了。”万泉寺北路12号院物业李经理十分开心:“感谢大家帮我一起想办法,欢迎大家常来!”
“互查互测”是检验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的试金石。经过多次达标示范居住小区“五有四好”培训,太平桥街道采用“双随机”办法,现场随机选择参训人员,随机挑选参会小区,携带“五有四好”评分表,现场打分出分。参训人员化身检查员,认真对照标准要求、评分细则,实地考察现场情况,客观准确打分。通过实地对标对表,参训人员进一步发现了日常管理中的疏漏、理解上的偏差。
经过多次“互问互答”“互学互鉴”“互查互测”,太平桥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接下来,将用好“伙伴计划”“党员报到”“社区议事厅”等机制,营造“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共治水平。
丰台时报 20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