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书记“三访”知民意“五方”解民需
“干社区工作就不能在办公室呆着。”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党委书记李刚带领班子成员积极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法,用“日常走访”主动问需,“组织来访”了解共需,“主动接访”深度解需的“三访体系”,汇集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和辖区单位“五方合力”为民服务,在构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过程中,逐渐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党委书记李刚
接诉即办 服务不止
接诉即办工作从市民反映到案件解决、回访,全流程一般需要五天,但在法源寺社区,为民服务可不止五天,用李刚的话来说:“这事我盯到底”。
前不久,法西3/4/5号楼小区有户居民家水管堵了,事情还没完全解决,居民就给了“满意”评价。“我刚搬过来没多久,对小区情况不是很了解,那天书记专门拿了本台账过来,才知道这事儿他们心里早就有了底儿。”居民说。
法西3、4、5号楼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按照“三访”工作机制,社区前期主动摸排问需,得知上下水管道堵塞困扰多户居民。继续走访梳理台账后发现,楼体立面整修、小区绿化、道路建设、停车规范等都需要全方位推进。“这是一个大工程,得循序渐进,给大伙儿一点时间。”每次遇到居民不理解,李刚就拎着台账、带着实地勘查的照片,上门为居民做解说。态度诚恳,有理有据,许多居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愿意跟着他一起“等待”幸福小院回归。
万众期待下的李刚不敢有丝毫松懈。为了争取政策支持,他天天跑街道反映情况,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他读了又读。领导来调研,不去风景秀丽的“烂缦胡同”,而是把人往老旧小区里带。居民理解社区的不容易,一般问题反映过一次后,就不会再反映第二次。“书记说了得等,我们信他。”一位居民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上半年,法西3、4、5号楼小区改造工程确定了下来,有居民开玩笑:“除了楼不拆,其他都换新,法西小区真的要美起来了。”李刚算了算,这条老旧小区治理路他走了近三年。“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源上的问题,而且每次进院施工,安全、噪音都有可能影响居民休息,我们既然选择为民服务,就要让居民信服,做到最好。”
据悉,法源寺社区已连续19个月案件办理反馈全部为“双是”(即是否办理和办理效果是否满意),接诉即办工作位居西城区前列。李刚还作为西城热线人巡回演讲,分享经验。
把车“请”出去 胡同“静”下来
在核心城区城市建设中,停车难是共性问题,法源寺社区也不例外。
“这活儿我磕了三年。”据李刚回忆,那会儿,老旧小区内不划线,大家为抢停车位,设地锁、放破旧自行车占位。看不过去的李刚,叫来物业、居民代表商议停车自治方法,结果还没讨论明白,就被居民堵在了小区门口,“主要还是不愿意掏钱”。
李刚心里清楚,有偿服务是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基础保障,居民需要转变意识。但多年习惯怎么可能在朝夕之间改得了,所以这事急不得。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他带着班子成员多次入户征求意见,还借助专业第三方力量设计方案。“出了几个版本我记不清,反正到现在居民不会在小区堵我了,而是会过来主动跟我商议。”李刚笑着说。
他的这种“执着”劲儿还用在胡同停车自治管理中。前不久,南半截胡同一天内“请”出去40多辆自行车,不过这次的他动了点“小心思”。起初,李刚带着社区工作者在胡同里贴了“条儿”,上面标明了统一清理时间,还写了句:“破旧自行车可换大米。”那段时间,许多居民带着自家自行车过来换大米,还借着机会为胡同整治出谋划策。也有居民存在侥幸心理,规定时间内没“挪车”,想找李刚“说理儿”。“阿姨,您那自行车车胎都是破的,拿去修理花的钱都够买一辆新的了。咱社区工作左邻右舍都看着呢,必须一碗水端平,您就当心疼我,我直接给您搬袋儿大米。”这边还在说着,那边李刚就招呼人拎着大米走了进来,许多居民看着书记态度坚决,东西都放在了自己眼前,只好作罢。
当然,要想实现停车自治管理良性循环,光有坚持是不行的。在后期胡同机动车清理中,法源寺社区积极发挥“五方”工作法,吹哨北京市交管系统,开放道路两侧停车。今年3月中旬,南半截胡同全面禁停,胡同“静”象回归。这条“样板”胡同的出现,也为后续烂缦胡同自治化停车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李刚表示,整治还未开始,许多居民就已经在向他打听“自家车位”在哪里。“在正式动工前,我们对胡同车辆已做了梳理,努力保证每家每户的车都有地方可停,让大伙儿‘挪’得开心,‘挪’得放心。”而今,烂漫胡同已实现全面禁停。
读书分享会 讲述宣南故事
除了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刚还在关注着“兄弟”社区的变化。他常说:“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前不久,在去什刹海街道探访时,李刚偶然收到一个茶包,他发觉这个茶包创作有点意思,不仅加了什刹海的Logo,还附带了什刹海文化介绍。李刚联想:“法源寺社区在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承载着老北京宣南文化、会馆文化、仕人文化传承的重任,能否也借用潮流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胡同,关注传统文化发展呢?”
多年前,烂缦胡同曾是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提升和改造的重点,已完成雨污分流、架空线入地、小品景观搭建等多项举措。亮相后的烂缦胡同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新业态,这里有了新活力。最值得一提的是胡同中的咖啡馆,它的出现让这里成为都市白领的热门打卡地。
“我有咖啡,你有故事吗?”在李刚看来,咖啡馆自带“流量”,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还能为文化交流提供空间支持。为此,法源寺社区党委发挥区域化党建协调发展优势,以咖啡联盟为基础,开展“读书分享会”“丁香茶话会”等活动,链接学校资源,邀请孩子、家长到咖啡厅做客,听胡同人讲胡同事,了解宣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地区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大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制作法源寺文创周边,用“有意思的小物件”带动更多人关注法源寺社区,走进胡同,感悟老北京文化。
“有关注,才会有参与。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生活在法源寺社区里的所有人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我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的‘五方合力’一定会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推动力,带动家园建设良性循环发展。”李刚说。
北京号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