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类别:社区品牌

提出单位:同创党建-社区书记学习专项平台

题目:东城以“绣花”功夫开展微治理 让街巷永葆生机活力

资料提供时间:2022-11-04

东城以“绣花”功夫开展微治理 让街巷永葆生机活力 文章下载

东城以“绣花”功夫开展微治理 让街巷永葆生机活力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动环境亲和力提升,以“绣花”功夫开展街巷微治理,提升街区的风貌,改善百姓的生活,守护古都的文化,实现环境精致净美、城市舒朗宜居。

一起来回顾

东城区近年来

环境整治提升成效吧~

01崇雍大街整治提升

崇雍大街整治于2018年启动,重点范围是雍和宫至金宝街路段,全长3.87公里,并向两侧街区延伸30-50米。通过拆违整治、建筑风貌提升、公共空间提升、示范院落提升、交通综合治理五大举措,全面改善街区环境品质,全线已恢复“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传统风貌。

坚持去芜存菁、修旧如旧

沿线拆违190处9950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牌匾800余块,封堵整修“开墙打洞”59处258平方米。

科学实施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修缮16处历史建筑,翻建宅门39座,利用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旧材利用率达43%。

合芳楼整治前原貌

如东四南大街108-3-4-5号,原来是三家店面,门面招牌把曾经建筑的二楼挡得严严实实,从外观看,完全无法与老建筑联系在一起。在拆除广告外包后,露出了7层的冰盘檐,这在民用建筑中已是非常高的建筑规格。

合芳楼历史老照片

对比老照片发现,拆除违建后的冰盘檐与挂檐板与老照片十分相似,包括柱跨间距、房间的开间进深布置,几乎都没有改变。

拆除外包后的“真容”

经东城区文物所现场踏勘及古建专家核验,此处是清代建筑,是起源于元代时期的老字号合芳楼遗址。

如今通过街道治理,合芳楼饽饽铺重见天日。

同时恢复传统做法,使用干摆、丝缝、淌白等各种砌筑工艺,以及“黑红净”“铁红”等多种院门配色及门板楹联,并保留了传统拍子式铺面房的样式,让风貌恢复原汁原味。

注重文化传承、和而不同

秉承“一家一设计”,梳理保留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四种建筑风格,为居民商户提供12种挂檐板、20余种女儿墙、20余种牌匾背板、48种门窗修缮的自选方案。

保留恢复了内联升等10余处老字号商铺,永安堂古训重新高悬在挂檐板,稻香村一号店则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诚实秉信、守正创新的经商传统融入到建筑风貌中。

沿线还挖掘典故传说,重点塑造了“北新典故”等“文化八景”,打造多处可进入式“口袋公园”和18处“小微空间”。

突出民生改善、功能优化

推动“慢行优先”“健步悦骑”,拓宽人行步道和街角空间,实施“多杆合一”“箱体三化”,将东四南、北大街两侧杆体从660根消减至268根,箱体从707台消隐至24台,消减率分别为60%和97%。

同时补充无障碍坡道或可拆卸无障碍设施,增设非机动车短坡道,4处站台改为“港湾式”公交站,完善全线交通标志,设置隐形井盖,实现骨干道路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主导。

02打造“美丽院落”

随着街巷环境与商业业态优化的同时,东城区深入推动街区环境品质提升,着力改善民生。深入开展“美丽院落”微整治,建立机制,通过立项动员、拆除违建、清理死角、完善设施、强化自治的“五步流程”,在不影响传统风貌的前提下,采取院内公共空间“微整治”方式,提升院内空间功能、优化人居整体环境,满足居民在“储、厨、卫、浴、光、亮、停、行、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让住在老胡同的居民有了新生活。

朝阳门街道 朝阳门南小街205号

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落公共空间提升是东城区朝阳门街道2020年的“美丽院落”项目之一。该院紧临朝阳门南小街,院落总面积约480平方米,其中室外公共空间面积191.2平方米。院内共有居民12户,整体居住密度较高,居住面积狭小。

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内施工

“如厕不便”问题一直困扰着全院住户。对此,在提升方案上,设计师将居民们的心愿化成了8条具体实施内容。增加污水初级处理设施,改造院内下水管线,为卫生间入户预留条件;划定自行车停车区;设置休憩廊架……院里添了微生物净化槽,居民新修了户厕,自来水管线、污水处理系统完成更新换代,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如厕。

整治提升后的院内公共空间

东四街道 东四九条47号院

东四街道东四九条47号院作为第二批被改造的院落之一,存在墙面老化、地面铺装破损、下水流通不畅等问题。在此次“美丽院落”改造过程中,合力拆除违建、清理堆物堆料、整修地面、完善便民设施、补种绿植......院落“颜值”焕然一新,居民居住幸福感提升。

东四九条47号院居民在院子里浇花

在整治提升前,街道专门邀请居民参与座谈讨论,由责任规划师团队现场为居民答疑解惑,还组织召开实施方案居民意见征集会,听取大家对地面整修、地下排水、植被选择等方面的建议,根据建议对设计方案做出修改和深化。

东四九条47号院分为前院和后院,面积共220平方米,至少有近80%地面存在损坏情况,院里老年人居多,因此安全出行成为居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了让住户们对改造后的院落更加放心,东四街道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院落地形图、地下管线等项目进行全面测绘。

东四九条47号院地面施工

街道与设计师团队多次沟通协调设计方案,从安全性、实用性、耐久性三个维度出发,对院落景观、建筑、使用三方面的设计提出合理建议,最终确定了采用仿古青砖、石材、鹅卵石等多种耐磨、防风化的铺装材料。

同时与产权单位合力解决院内问题,产权单位报批相关手续并伐除院内1棵险树,设计单位对遗留树根周边做了混凝土加固,并对树根拱起位置做阶梯式处理,彻底消除了房屋安全隐患。

前门街道 草场头条3号院

修缮加固破损门窗、平整坑洼路面、设置公用储藏柜......原本杂乱的前门街道草厂头条3号院经过一番改造后,更显现老北京四合院的干净规整,院内8户居民无不欢颜。

改造前,设计师和专家在实地勘查中发现,草厂头条3号院门廊结构是传统方式建筑,入口走廊处保留了完整的“堆灰掸浆”老工艺,加之原有的院落格局,这些都颇具清末民国时期特色。据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韩扬介绍,故宫宝蕴楼采用的就是“堆灰掸浆”老工艺做法,如此精细的工艺非常具有保护价值,因此草厂头条3号院在改造的时候保留并沿袭了“堆灰掸浆”老工艺。

设计师张喆与古建专家们揭秘了“堆灰掸浆”墙面

除了修复建筑风格,草厂头条3号院还重点对院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梳理公共空间,增设公用储藏柜,便于居民储存零碎生活用品;优化院内绿植摆放位置,打造宜人的绿化景观;规划自行车停放点,引导居民有序停放车辆。同时,整修坑洼路面、修复破损窗框、规范散落电线、增加入口照明和无障碍扶手。

此外,还把两间闲置房屋装饰为老年活动室,老人可以在这里进行读书、绘画、唱歌、打牌等多种娱乐活动。居民范军说:“我打小就住在这个院子,现在院子有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大家也不在屋里闷着了,都更乐意在院子里走走、闲话家常,关系亲近不少。”

03推动“不停车胡同” “不停车街区”创建

自2018年将王府井打造为全市首个“不停车街区”后,东城区又相继完成了南锣鼓巷、五道营胡同等地的不停车改造,并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安装违停监控摄像头,设置流动引导岗、车辆禁停标志、禁停提示牌及违停车辆信息公示牌等,巩固“不停车”成效,现在全区“不停车胡同”已有43条。

东四六条立体停车楼

东四六条胡同位于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分布着崇礼住宅等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然而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的生活,也影响了胡同的风貌。

去年9月,东四街道成立东四六条胡同停车治理工作专班,组织人力对该胡同内停车情况进行现场勘查,统计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停车数量,研判居民刚性停车需求。同时,街道引入社会资本,将腾退的简易楼建设成立体停车楼,在胡同里增加车位94个。

“停车楼面向东四六条胡同通过三证合一认证居民开放,以优惠价格租赁给符合条件的居民使用。”东四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建设停车楼,东四街道还充分挖掘周边资源,为确实长住在六条、但不符合三证合一认证条件的居民帮助协调共享停车位20个,最终解决了东四六条胡同居民的停车问题,在东四九条胡同实现不停车后,又推动东四六条胡同实现不停车。

朝阳门街道挖掘共享停车资源

因地处核心区,停车空间资源有限。“停车难”一直是朝阳门街道东侧新鲜社区、竹杆社区、大方家社区的主要问题。为缓解停车困难问题,朝阳门街道在多方部门协调下,邻近二环的银河SOHO、朝阳门SOHO以优惠的价格向社区居民提供地下专用车位,有效缓解了朝阳门街道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为调查居民停车需求,社区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对共享车位进行大力宣传,部分居民也提出了自己的车位需求。凡基本满足五证合一,并确实具有停车刚性需求的居民都可以申请共享车位。

04优化生态宜居的绿色空间

小桥流水,繁花似锦

整治提升后的前门三里河

焕然一新

既有江南水乡之风韵

也有老北京的胡同风情

2016年8月,前门街道启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计划,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也随即启动,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总长约900米,占地约1.3万平方米。

2017年4月,三里河以全新的“面貌”正式亮相,充分展现了胡同、院落与“水穿街巷”的美好意境,成为改善前门东区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实现“老胡同,新生活”国际一流宜居社区项目定位的重要之举。

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通过胡同景观整治、种植植草绿树、优化水处理系统等措施,保留原有的香椿、国槐、榆树、旱柳等老树,突出历史、人文、生态、艺术特点,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绿地空间沿着河道弯曲形态自然展开,形成特有的自然肌理与清新朴野的风格。

同时,运用雨洪调蓄系统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为保持河道水质清洁,三里河两岸不但安装了整套的雨水回收净化装置,还在河道中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十年间,东城区17000余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建成100余个“美丽院落”,“不停车”胡同达43条,增加车位供给2万余个,建成大尺度公园8处 ,口袋公园50余处,新建和改造绿地126.7万平方米。

提升街区的风貌,改善百姓的生活,守护古都的文化,留住北京的乡愁,这正是十年来东城区通过城市微治理的目标。

文明东城 2022-10-2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返回顶部
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查看。

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查看。
去购买
再想想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查看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
2.购买流程:先注册/登录,再点击提示付费查看的资料跳转至购买界面完成购买。
去登录/注册
再想想
退出登录

确认退出登录?
确认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