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各地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成效。
多方参与 激发乡村治理内生活力
“如今村居环境美,产业发展好,这一切得益于家庭积分制的实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郝王庄镇李古寺村的“郝粮聚丰”党建联合体党委书记马守良介绍。
“郝粮聚丰”党建联合体以李古寺村为中心,联合周边7个行政村成立,人口2167户6132人。近年来,8个村抱团发展,成立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多事也多,村级事务越来越纷繁复杂,如何为村民参与村级治理找一个抓手?郝王庄镇的干部群众们开动了脑筋。
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需要一个奖惩机制。党建联合体探索实施家庭积分制管理,将村民日常表现进行赋分,并与蒲公英超市和村庄超市衔接,实现积分兑换物品。积分管理范畴包括村规民约、人居环境整治、维护公共安全等6个方面17项内容。同时设置加分项,主要包括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移风易俗等。另外,坚持惩戒为辅,对辱骂他人、违背公序良俗等5种情形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当年度福利。并由村干部一对一结对帮带,帮助整改提升。
公平公正是保障。8个村共同推选26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建积分评定专组,并邀请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部分村民代表为第三方监督者,评分结束后还将家庭的得分进行张榜公示,且公示期不少于3天。解决好“谁来打分、谁来监督”的问题。
“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郝粮聚丰”党建联合体通过推行家庭积分制,解决了乡村治理工作“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问题,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村干部和群众形成了共同目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升了治理效能。现在,村民的文明习惯已经养成,家家居室整洁、庭院干净、厨厕卫生,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村容村貌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一处美”到“处处美”,联合体内124户家庭被评选为文明家庭,辖村李古寺村被评为山东省级文明村。
【专家点评】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任金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需要转变乡村治理方式,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需要通过设置“奖励项目”,如参加乡村治理工作降低农业生产项目申报门槛、获得金融资质授信、提供就业机会等,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同时,需要深入推广和普及现有的“红黑榜”“文明户”“家庭积分制”等方法,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真正变成“家家事”,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优评价,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荣誉感。
移风易俗 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
走进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洒坪镇青山村,绿瓦白墙错落有致,田间小路蜿蜒曲折,满眼翠绿的蔬菜地里村民们相互谈笑,聊着今年的好收成。不远处,几位村干部正拿着修订的《村规民约》往村口公示栏走去。
新修订的青山村《村规民约》将办理婚丧事宜、厚养薄葬、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等传统美德纳入规定,在全村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以前兴办满月酒、搬家酒、升学酒,每个月光是礼金就要上千元,自从《村规民约》规定除婚丧嫁娶外,其他酒席一律不准办以后,人情债少了,人情味浓了,我们的日子也更好过了。”提及农村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青山村村民冯先玉赞不绝口。
以村规民约为纽带,青山村党支部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群众信赖、责任心强的党员和群众组建“红白理事会”队伍,制定《青山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对村内操办红白喜事进行严格审批与监督,明确酒席办理时长、桌数以及用餐标准,事前“打好招呼”,教育引导村民在婚丧嫁娶中,不搞封建迷信、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祟尚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尚。
“对文明节俭操办的正面典型户,我们以‘红榜’形式进行宣传,选定优惠政策项目、先进评比时,优先考虑该户;但对违反《村规民约》及《青山村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家庭和个人,我们将向村民委员会建议将其纳入村规民约‘黑榜’管理,同时取消或暂缓享受本村优惠待遇和村集体分红。目的就是要做到奖惩分明。”青山村联户长喻广舟说。
“我们坚持村内事村民定,《村规民约》是大家共同商议的,自然也会共同遵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少惠说,“如今,小到卫生整治、垃圾分类、规范停车,大到婚丧嫁娶、修房修路,村民通过查看《村规民约》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涵养文明乡风离不开良好家风。除了推行移风易俗,青山村还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评选“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干部、最美家庭等活动来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青山村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不断将乡村治理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同部署、共推进。通过健全乡村治理工作机制,修订和完善合民意、易操作、能执行的村规民约,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养薄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谨节约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去年,青山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专家点评】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南农大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李 伟 :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在农村风俗养成中的示范、带动和推广作用,引领广大农民自觉抵制不良习俗、遵守良好风俗。同时,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以整治“天价彩礼”、婚丧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为突破口,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科学制定并真正落实既体现当地农村文化习俗、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规民约,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环境整治 绘就美丽乡村宜居底色
庭院楼台、绿水环绕、花园包围……徜徉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万马村周巷,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统一打造的“美丽农居”。“别致的设计施工,既留存传统农居的肌理,又拓展丰富的公共空间,还配套小花园、运动场等设施,居住体验感将明显好于以前的农房。”万马村“水韵原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将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复制到农村,以项目化布局乡村振兴,将万马村打造成全产业链乡村业态“样板”,为无锡市乡村振兴探路。
“一开始听到新农房由村集体统一代建,半数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如对设计细节不喜欢怎么办、怎样保障建设过程没有猫腻……”。目前已在新房住了大半年的村民顾惠祥说起了刚开始时的顾虑。针对这些问题,农房改建项目启动前期,洛社镇相关部门联合万马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集农房翻建意见,成立新农房改造理事会,协调好各方诉求,切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让顾惠祥印象深刻的是,农房设计方案第二稿里,楼梯宽度为1.1米,客厅梁柱为梯形柱。几个村民代表和村民们商议后认为楼梯太窄,和村民居住习惯不符,梯形柱太占空间,也不美观,建议修改设计。最后,设计人员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将楼梯宽度改为1.5米,梁柱改为更节省空间的L形柱,甚至预留了电梯空间,同时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每套房屋设有地下室,用于村民停放各种车辆,堆放农产品、农用工具、家什等,十分贴合村民心意。“现在我们村已经变成一个网红村了,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希望我们村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幸福。”顾惠祥说。
“万马村成为当地有名的‘后花园村’,每年吸引约50万名游客来旅游。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每年300多万元提高到去年的100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前年的2万多元提高到去年的4万多元。”村党总支书记赵志诚开心地说。
当前,无锡市正因地制宜规划整合全市村落资源,在保留江南村庄文化脉络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复合式开发,提升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水平,盘活乡村产业,引进绿色科技业态,打造现代农业特色IP。
【专家点评】
北京市委党校领导教研部副教授、北京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江 文 :
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方式方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各展所长、相互支撑的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同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并使其成果长效化,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完善制度规范体系、细化考评奖惩措施和健全监督机制等。农民群众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主体,在宣传、教育、监督、引导等环节还要考虑农民群众的便捷性,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从源头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中国城市报202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