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类别:社区治理

提出单位:同创党建-社区书记学习专项平台

题目:关于“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探索与成效

资料提供时间:2023-05-10

关于“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探索与成效 文章下载

关于“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

  一、背景

  社区是广大居民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细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是经营城市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区现有26个城市社区,26个党支部,200个党员活动小组,居民党员2877名,社区居民24万余人。如何在社区居民身份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传统管理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如何创新社区服务和治理成为当前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

  一是创新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国内的研究学者和社区实践工作者均认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模式严重制约着权力主体多元化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社区治理中存在着基层政府职责不清、社区治理行政化、多元主体发育不均衡、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社区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急需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

  二是探索社区发展途径的现实需要。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和国内东部发达城市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城市社区治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碧江区社区建设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社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体现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比较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经验的过程中,要认真吸取其中有益西部地区社区发展的部分,要对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增强社区的自治水平和能力,构建社区治理网络体系,积极培育社区多元治理主体,鼓励多元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建设。

  三是引领党群参与的现实需要。现从城市发展趋势看,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已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五城联创”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城市的各种垢病开始凸显,物业管理、整脏治乱、文明创建、矛盾纠纷等工作都迫切需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大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志愿服务载体和平台,孵化社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培育功能性、服务型党组织,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二、做法

  (一)多元主体共联,构筑社区治理保障。一是优化治理结构。按照“一核三轴四联五心”的要求,构筑“大邻里”党建领导服务体系,即:社区综合党委一个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三个管理服务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四类多元共建堡垒,志愿者服务中心、邻里互助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文卫服务中心五个互助活动中心,探索推行纵向建、横向联的区域化社区联动治理机制,打破之前固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社区治理模式。二是发展自治组织。社区综合党委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运作、多元互动、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积极引导和孵化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重点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发展、标准建设、保障服务、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简化登记流程,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发展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共组建800余个社会组织,吸纳城区200余个辖区单位,10000余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激发各层面、各行业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三是明晰功能定位。三个管理服务主体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职能定位,突出“共建共驻、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邻里守望”的工作要求,支持和鼓励辖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四类多元共建堡垒负责制定和完善职能职责和服务菜单,促进城市居民在社区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五个互助活动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康体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初步形成了“组织引领、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

  (二)多元平台共建,搭建社区治理平台。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务、社会救助、计划生育、低保办理等相关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办理,由街道办事处派驻专职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将“五中心”的运行管理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为各类群体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专业性社会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政务服务机制。二是搭建信息办公平台。手机APP应用和电脑网页版等便民服务软件和信息平台,推行无纸化办公、移动终端化审核;创设书画室、心理咨询室、绿色阅览室、数字自助图书室、大众阅览室、绿色网吧等。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实现各类信息的循环碰撞、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实现“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的目标。三是搭建志愿互助平台。组建社区公益银行,建立VIP志愿服务爱心兑换机制;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援助、司法自助调解等服务,促进社区和谐指数提升。建立“双阳”活动之家,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活动、托付、照料等关爱服务。

  (三)多元组织共商,激活社区治理活力。一是民主决策聚共识。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事业、社区治安等重大事项共同商议,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大事、急事、难事;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基层自治功能得到有效激活。二是创新思路解难事。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定期研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辖区居民分别建议、多元主体分类提议、综合党委共同商议的程序,采取党建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项目建设联推、服务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社区治安联防“六联动”破解社区治理中的难题。三是贴近群众议家事。通过基层夜话、“三会一课”等形式,发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商议解决小区“鸡毛蒜皮”小事;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社区评价反馈等制度,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

  (四)多元资源共享,整合社区治理资源。一是阵地资源共用。按照“超前谋划、合理分配、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社区文体活动阵地。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通过划转、腾退、共享、新建等方式,整旧为新、挖潜增容,腾出专门地段和资源用于社区建设,拓展居民群众的公共空间。整合2万平方米作为试点活动阵地,留足市民活动空间,内设健身室、舞蹈室、书画室等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动员辖区单位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有居民文化家园、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文化小广场小舞台、有管理使用规章的“四有”目标。二是经费资源共筹。将社区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工作运转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00万元,主要用于室内外装修、功能配套、智慧社区软件开发等;整合社区办公经费、部门配套、联建单位帮扶等资金200万元,用于社区综合党委向社会购买公益性服务等支出;为社区干部缴纳养老及医疗保险,社区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均提高50%以上。三是人力资源共享。社区综合党委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党委委员若干;探索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选任社区专职工作者,新招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共54人优先安排在社区工作,引进贵阳等地专业社工组织进驻社区协助开展工作;建立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幼专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3个,近500名高校学生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培训社区干部、社区组织负责人2000余人次,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水平。

  (五)多元服务共担,创新社区治理载体。一是优化志愿服务。整合党政、市场、社会三类资源,按照一个邻里对应一名党员干部、一支民情联络员队伍、一个志愿服务团队的“1+3”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志愿活动常态化,推动形成邻里守望互助的良好风气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提供助老、助幼、助残、助孤、助病、助独、助特的“七助”服务,形成“三联七助”的“爱心桥”慈善服务模式,推进志愿活动常态化。实行志愿服务积分管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二是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方言说唱、美食共享等邻里文体活动。30余支文艺队伍经常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儿童图书室、0—3岁幼教中心、绿色网吧等已投入使用,组织开展“我到社区搞义诊、我为社区献一策、我为社区捐一物、我在社区争做贡献”暨社区邻里文化节主题实践活动。市中西门社区、环北梵净山社区实施“支部+日间照料中心”,河西广场社区开设贵州省首家互联网数字社区影院,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三是推进平安建设。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共建单位资源,强化社区居民自治自调,开展律师进社区和法律明白人机制,发挥在矛盾化解、纠纷调处、民情研判、群防群治、法制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背街小巷亮化、天网地网延伸、吸毒人员收戒管控、零发案网格小区创建、平安建设大宣传等平安碧江“五项行动”,实现城市社区治安巡防覆盖率100%,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

  三、成效

  (一)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三力”。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多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切实提升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吸纳城区200余个辖区单位,800余个社会组织,10000余人参与活动,充分激发各层面、各行业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实现了社区社会治理“三变”。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向“放权社会”“还权居民”转变,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的转变,从政府完全管理控制社区“独角戏”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角戏”转变。社区干部组织和发挥辖区内各类资源的能力明显提升,解决社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主动参与为民服务活动,实现了社区干部与辖区单位干部的双向互动,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干部的诉求增多了,感情拉近了,信息渠道畅通了,社区和谐了。

  (三)提升了广大居民生活“三感”。充分发挥社区在矛盾化解、群防群治、法制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城市社区治安巡防覆盖率100%,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全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0余支,设置志愿服务岗位100余个,制定志愿服务菜单2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达2万余人次,群众生活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更高了。

  四、探讨

  (一)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加强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各级必须树立“大党建”的意识,牢固树立主体主责主业意识,严格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社区党建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重点解决“无所谓”、“无关要紧”、“无妨大碍”等思想误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具体抓、抓具体,督促各社区认真开展创建工作,从薄弱环节突破,一抓到底,集中攻坚,才能确保党建这个硬杠杠掷地有声、落地生根。

  (二)必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最根本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推行“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模式中,必须优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在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双阳”等方面实现均等,为人民群众营造舒心、开心、放心、安心的社会环境,让公众在参与活动中享受社区治理福利,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必须确保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是靠地缘、“近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政社共建搭建舞台,各类多元主体的参与,为居民量身订做的多元服务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是调动居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这个基础做不好,社区居民就会丧失参与的热情。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建设家庭共同体、形成记忆共同体、打造治理共同体。

(四)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更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治理,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中央和省市区要求结合起来,在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汇聚改革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措施,拓展社会治理的范围和内容,努力在社区治理上探新路、作表率。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委组织部2023-04-06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返回顶部
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查看。

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查看。
去购买
再想想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查看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
2.购买流程:先注册/登录,再点击提示付费查看的资料跳转至购买界面完成购买。
去登录/注册
再想想
退出登录

确认退出登录?
确认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