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强国复兴有我”宣讲团走进“平西红色第一村”
4月11日,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走进“平西红色第一村”——房山区十渡镇马安村。来自不同行业的七位宣讲员,以“接地气”“冒热气”的讲述,与70余名村民拉家常、话发展。
这是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开展的“进社区(村)”系列,旨在通过走进村头巷尾、下到田间地头、深入农家院落,把党的“好声音”传到村民心坎上,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哪些“他山之石”?在马安村村史馆院子里,身为密云区河南寨镇套里村“带头人”的何秀玲,讲述着她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国家级非遗口技传承人、门头沟区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平,则回忆起她如何将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全国首个“非遗口技特色民宿”,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奋斗经历。
新产业、新模式、新发展,每一个乡村振兴故事的背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宣讲现场,不少人唱起新时代劳动者之歌。作为民生服务的一线客服工作者,96777热线话务员白蕊始终关心燃气用户的急难愁盼,确保用户诉求“及时接、马上办、件件追”。文创设计师冯建革创立了大运河礼物文创品牌,研发了3000多款“大运河礼物”,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传递中国文化自信。美团党委党建办公室副主任王慧讲述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黄头盔”骑手们奔走在大街小巷,既是服务者,也是城市的建设者,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凡。
记者了解到,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预计在京津冀三地巡讲40场,分别组织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博物馆、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地等。此次“七进”系列巡讲之进社区(村)宣讲活动将持续6天,还将走进石景山、门头沟、密云、怀柔等地的社区、村庄,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百姓身边,讲进百姓心中,让“党的声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新华网202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