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类别:政策法规

提出单位:同创党建-社区书记学习专项平台

题目: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

资料提供时间:2024-05-24

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 文章下载

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

花园城市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内在要求,是全域森林城市、公园城市的赓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北京方案。建设首都花园城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不断优化绿色空间布局,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为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城市品质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空间服务功能大幅提升,绿色发展活力有效释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到2035年,建成天蓝、水清、森林花园环绕的生态之城,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文化之城,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之城,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广泛自觉。为统筹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系统治理,夯实花园城市生态基底

1.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加强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和碳汇能力。推进生态涵养区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森林健康经营。完善绿隔地区绿色空间布局,建设近自然城市森林。构筑环京生态绿带,推动京津冀协同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快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

2.修复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涵养区河湖水系保护,加快洪灾受损河道生态修复,系统推进平原地区河道生态修复,加大中心城区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力度,建设亲水游赏的生态岸线。

3.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底线。注重农业生态功能,优化田园生态系统,完善农业生态廊道,营造复合型、生态型农田林网。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4.加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构建首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重要物种保护,推进生态网络与生态廊道建设。设立自然带、留野区等城市近自然空间。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一批古树名木公园。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新优树种,推动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全域增绿添彩,提高城乡生态服务品质

5.优化城乡公园绿地布局。构建布局均衡、功能丰富、特色明显、通达便利的全域公园体系。重点推进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和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建设。结合城市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等专项行动,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

6.见缝插绿增彩提升城市绿量。持续推进林荫路建设,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增设乔木绿化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推进“院中一棵树”行动,增加老旧小区、社会单位附属空间绿化覆盖率。推动城市广场、停车场等规模硬化地面林荫化建设。

7.因地制宜推广立体绿化。推进建筑物墙面、桥体、围栏、围墙垂直绿化,提高绿视率。推进城市道路两侧中低层建筑阳台绿化、箱体绿化,鼓励过街天桥、公共空间棚架绿化。引导城市第五立面绿化,促进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筑物屋顶花园建设,因地制宜融合休闲游憩功能。

三、突出首都特色,建设生态文化风景廊道

8.建设两轴统领的都城绿廊。贯通中轴绿廊,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与传统风貌维护,强化中轴线及其延长线空间秩序。建设长安街绿廊,管理长安街沿线建筑形态与公共空间,提高绿色空间的连续性与开放性,塑造长安街国家礼仪形象。

9.打造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观廊。建设二环城墙遗址公园环、三环四环特色花廊、五环森林景廊、六环山水画廊,开展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营造都市活力新场景。

10.塑造俯览京华的七彩云廊。完善景观眺望系统,整合登山步道、公路等观览线路,构建眺望视廊、观景节点、游览体系。保护山脊线、林冠线、河谷岸线等重要景观资源,规范建(构)筑物布局、高度和色彩,维护眺望视域通畅、美观,丰富云中漫步的观景体验。

11.厚植多彩的进京门户廊。塑造机场、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及其联络线的城市门户景观。厚植高速公路、城区主干路、铁路交通沿线绿色空间,展现多彩森林季相景观。再现古北口、南口、京西古道等人文地理走廊印记,带动沿线乡村文旅发展。

12.建设功能复合的北京绿道。完善城市绿道体系,统筹推进城市慢行系统融合,打造“北京绿道”名片。打通绿道堵点断点,拓展健步悦骑空间,提升沿线景观品质。提升绿道服务配套功能,融入文化、科普元素,打造商业、休憩等活力场景,构建公园、绿道及周边活力圈游憩体系。促进绿道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与商业设施连通,拓展综合服务功能。

四、强化首都功能,塑造特色花园式功能区

13.建设花园式政务服务区。结合历史建筑及园林遗迹腾退、修缮和综合整治,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保障政务功能、增补公共设施。巩固提升“三山五园”、南苑等地区配套服务水平,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花园政务环境。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

14.建设花园式文化聚集区。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完善城墙遗址周边绿地系统,标记四重城廓、历史水系等城市历史文脉,在历史文化精华区补充乡土植物,建设花园式古都文化聚集区。恢复红色文化资源周边绿化景观环境,打造展现时代风采的红色文化聚集区。保护好北京雨燕等城市文化符号,保持和延续特有的胡同街巷绿化和院落绿化,建设绿树掩映的京味文化聚集区。

15.建设花园式国际交往功能重要承载区。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承载区周边景观风貌,在国家植物园、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等植入国际交往新场景。提升历史名园保护利用水平,增强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市花和千年古树子代并助推走出国门。

16.建设花园式科创功能区。持续优化国际化科创环境,拓展中关村科学城空间功能,加强“一区多园”与新城建设协同联动。提升雁栖活力带品质,建设蓝绿交织的生态绿网,打造国际一流的怀柔科学城。激发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绿色公共空间活力,营造协调创新的新场景。健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服务功能,促进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五、服务百姓生活,打造便捷舒适花园生活场景

17.建设花园生活街区。推进城市街区无界开放、设施共享、功能融合,打造多元花园生活场景。推进商业、文体等设施与生态融合,增加植物绿量,创建花园式单位、社区。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错时共享。持续提升城市街区的生活舒适度、便利性,打造出门即感知的街巷画廊。

18.打造花园特色村庄。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施“千村千园(林)”计划,探索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路径。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乡村生态富民多样化路径,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观光农业、森林康养、精品民宿与文化旅游联动发展。

六、提升环境品质,建设精致美丽公共空间

19.提升道路绿色空间服务水平。增强城市道路复合功能,优化城市道路断面结构,开放道路附属绿地,增设小型游憩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步行空间舒适度和连通性,营造有人情味的街巷客厅。

20.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推动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应用相关标准,推行老旧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低碳运维。鼓励既有建筑改造与公共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促进公共建筑首层功能混合、室内外空间联动、公用设施开放共享,建设花园式楼宇。

21.推进城市家具优化设置。加强城市家具分级分类管理,统筹公共空间内的城市家具美化。开展废弃闲置杆体、箱体、宣传栏等治理,推进城市家具与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安全舒适、空间协调、视觉清朗、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22.科学配置园林绿化植物。实施科学绿化,突出植物季相特征,增加乡土彩叶植物使用,合理配置针阔叶比例,改善冬季景观效果。加强乡土植物品种、自生植被的利用和保护,推广抗逆性强、成本低、耗水低的园林植物应用。科学推进花粉、飞絮等植源性污染协同治理。

七、维护生态安全,增强超大城市韧性

23.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合理布局再生水管线,加大非常规水源、节水灌溉设施、清洁低碳能源的利用,完善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及厨余、污泥等循环利用体系,推进节约集约发展。

24.增强生态安全韧性。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健全极端天气、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风险监测预警和协同响应机制。建设海绵城市,协调推进片区治理,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等问题。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25.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人民防空设施和疏散通道建设。提高干线公路、城市干道、森林防火道等城市生命线的疏散救援保障能力,提升平急两用功能。加强山区通信基站建设,扩大信号覆盖范围。规范城市重大危险源和敏感管线安全空间的设置与管理,加强应急疏散演练。

八、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生态经济新模式

26.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制度,加强生态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可经营化,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的市场化交易。健全综合性、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绿色金融实施路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花园城市建设。

27.营造高品质生态消费场景。推动生态消费向体验化、品质化和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打造文旅融合的森林游憩带,引入森林康养、自然探索等新业态。提升公园休闲体验,打造主题突出的特色公园。利用花卉和园艺手段培育消费新场景,激活商圈、商街、交通枢纽设施消费活力。

28.促进农林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引领,融合生物基因、数字技术、高端制造等高精尖科技手段,促进传统农林产业提档升级,丰富彩叶、阔叶常绿树等城市绿化品种供应。以市场需求带动节水灌溉等设施设备研发制造产业稳步发展。建设国际花卉交易中心。

九、规划设计引领,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9.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花园城市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分区域、分领域细化花园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建设标准,明确建设重点和风貌特色。将花园城市建设标准纳入街区控规,提高建设用地管控精度,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

30.强化城市设计统筹。加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的组合与统筹,融入首都文化元素,精心塑造花园城市景观风貌。引导花园街区、风景廊道、城市第五立面等特色景观要素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规范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体现历史人文底蕴和大国首都定位。

十、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全民参与机制

31.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广泛的参与机制,丰富参与形式,开展花果进庭院、园艺进社区等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参与花园城市建设。完善全民义务植树机制,推广“人人是园丁”参与模式,引导居民参与小区、阳台、屋顶绿化的建设和管理。

32.创新企业参与机制。完善政府统筹和引领的职能,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模式,畅通社会资本参与路径,拓宽花园城市建设资金来源。鼓励企业以提供服务、参与运营、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参与花园城市建设。

33.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度。凝聚社会发展共识,调动群团、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园城市建设活动,鼓励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沟通纽带作用,促进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社区园艺师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合理匹配规划设计要求和居民愿景诉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花园城市建设的领导,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花园城市建设专项小组,指导全市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工作,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主管领导、责任部门,落实资金来源,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等责任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花园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完善土地利用、存量资源盘活、资金投入、社会参与等政策,探索花园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模式,提升建设和管理效率。加强科技支撑,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碳汇能力提升、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示范,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感知系统功能,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花园城市建设成果监测及评估。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进自然教育,倡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各单位经验做法,引领和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

北京日报2024-3-29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返回顶部
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查看。

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查看。
去购买
再想想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查看此行业专项学习平台展示的资料需单独付费。
2.购买流程:先注册/登录,再点击提示付费查看的资料跳转至购买界面完成购买。
去登录/注册
再想想
退出登录

确认退出登录?
确认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