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汶川县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侧记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康建禹 颜威)志愿服务者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一座城市传递爱心、培育文明气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汶川社会经济发展,县内广大居民素质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植入文明的基因,建设文明城市。
志愿服务彰显小城大爱
“您好,请您遵守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2020年5月起,机关单位志愿者在汶川县主要交通路口“上岗”在早晚车流、人流高峰时段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劝导工作。两个月时间,270名志愿者累计服务1620小时,用坚实的身影,绘就了烈日、阴雨下的温馨画面。在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引导下,“文明交通,安全出行”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
志愿者引导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认领微心愿、帮助困难群众、开展文明交通劝导……近年来,随着全县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传递爱心行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目前,全县建立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2支志愿服务大队,80支志愿服务支队,实名注册志愿者13878人。
全面夯实志愿服务平台
“合理安排关注疫情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安全感,稳定情绪。转换一个角度、你看到了什么……”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如何帮助疏导汶川县老百姓心理情绪,摆在了志愿者们眼前。为此,汶川县文明办协调县心理学相关从业人员录制心理辅导视频,通过政务微信——微汶川进行发布,帮助群众疏导心理障碍。
一座城市的气质,既体现在经济总量、市容市貌这些“鸿篇巨制”上,更体现在志愿服务、文明素养的“细枝末节”处。为切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丰富志愿服务内涵,县文明办逐步摸索建立起“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每月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立体化、全覆盖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工作新气象。
阳光社区被授牌成为汶川青少年宫文明驿站
以2020年为例,县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1月“暖冬行·温暖回家路”志愿服务活动,2月疫情防控专项志愿服务,3月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专项志愿服务,4月“指尖文明”——创建文明城市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志愿服务活动,5月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6月网络文明传播——民法典专题志愿服务活动,7月“文明城市创建”有奖知识问答进小区志愿服务活动,共计发动志愿者3300人次,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滋养着志愿服务精神在汶川蓬勃生长,让志愿精神在全市范围蔓延开来。
健全机制助推志愿活动
随着汶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更需要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志愿活动在不断壮大中取得新突破。
为此,2016年县文明办印发了《汶川县志愿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县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注册管理、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统一规范。2019年县文明办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印发《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县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为全县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汶川县举行“汶川·无忧时间银行”揭牌仪式
为了激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县文明办制定了志愿者礼遇办法,采取志愿积分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积分超市”为志愿者提供积分兑换服务,志愿者可以通过积分兑换保温杯、体重秤、电饭煲等生活用品,让志愿者在精神上有所收获,在实际中也得到实惠。目前,共有142名志愿者在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积分,全县共计累计积分427分。
汶川当地群众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在汶川·无忧时间银行道德积分存在累计积分或者“时间币”
善良是一种选择,因知而爱、因爱而行、因行而果。汶川的志愿服务队伍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传递文明的正能量,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樊篱,用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支持发展的文明乐章。
县文明办将继续通过科学规范管理,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让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尊重志愿者的劳动在汶川蔚然成风。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