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课红色文化艺教相融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多年来,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艺术院校优势特色,用艺术深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示范性强、反响良好”的教学路径。在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比赛中屡获佳绩:2021年荣获特等等次、2017年荣获一等奖、2012年荣获三等奖。思政课实现提质增效,打造了国内高校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品牌。
全面融入红色文化艺术 实现教学环节“覆盖化”
通过以艺术形式为载体,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各教学环节来阐述课程理论知识,实现红色文化的全面覆盖、全面渗透。
教学设计全面融入。在教案准备、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资料运用中都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教师主要结合广西本土红色文化素材,根据学生艺术专业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融入,使大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好。
教学体系全面融入。课程充分运用好形象丰富的艺术审美形态,把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思想、精神等教学体系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真实的形式。
教学过程全面融入。在备课、授课、教学实践、巩固复习过程中都运用红色文化艺术资源;教师还通过申报课题、撰写专著论文、编著教材、组织或参加教学学术研讨会等,加强红色文化的教研结合。
教学方法全面融入。用艺术表达方式来阐述思政课知识体系,把红色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经典文艺作品,用艺术表演、展示、创作等充分展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意义”的真理讲得“有意思”。
创新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方式 实现教学手段“体验化”
“体验化”教学是红色文化以艺术为载体融入思政课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重要方式。学校依托校园浓厚艺术文化、艺术专业课堂以及多样化艺术创作等实施“三融入”方式,以教学手段的实际“体验化”解决好教学方式创新问题。
融入校园文化艺术。文化艺术育人是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陶冶情操和德育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展览展演和绿色美化等方面注重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如今,学校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形象雕塑、展览展演等景观文化随处可见、活灵活现,校园文化成风化人、铸魂育人效果明显。
融入艺术专业课堂。充分依托艺术生专业优势、创作灵感和才华天赋,采取“专业课堂+红色文化+思政课内容”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通过文化演绎与艺术表达的方式,深化红色文化领悟,增进大学生对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艺术的价值认同,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融入艺术创作实践。红色文化艺术既反映历史厚度、体现时代温度,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染力和创造力。思政课致力于以艺术表达方式深刻阐述教学内容体系,学校大力支持红色话剧、戏剧、影视、歌曲、故事等艺术创作与实践,让大学生在参与系列艺术主题的创作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有效实现了思政课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艺术为形式的对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学目标。比如,学校师生合力创作的美术作品《百米脱贫攻坚图》、歌剧《拔哥》、话剧《邓小平与李明瑞》等大批精品佳作脱颖而出,学校近300名师生参与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国家大型演出《伟大征程》,深受社会关注和好评。
拓展红色文化艺术教学平台 实现教学媒介“多元化”
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的关键点在于创新融入方式,以此实现寓教于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学校通过创新理论课堂、拓展实践课堂、借力网络课堂等“三大课堂”体系,以红色教学媒介的“多元化”使教学平台丰富多样。
创新理论课堂。针对思政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传统教学方式还不够形象鲜活等实际,将广西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各方面,着力创新和丰富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思想内容、内涵阐释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教师们能做到将湘江战役、昆仑关战役、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和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等人物故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拓展实践课堂。组织大学生深入红色文化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实地实例、实情实景的方式考察红色文化胜地,重温革命历史,感知红色精神力量,沁润升华心灵品格。比如,在桂林举办“忆湘江·颂百年”湘江战役主题作品展、举办“红色经典唱党史”音乐会等红色主题艺术展演,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考察和创作展演过程中接受灵魂洗礼和思想教育,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教学效果。
借力网络课堂。紧紧围绕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这一主题,结合大学生对新媒体接受度高、认同感强的特点,借力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QQ群等传播渠道,创新推出系列红色文化网络课堂、线上微课堂和微党课等,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及时地接受到红色文化教育。近年来,学校推出思政课相关网络课堂300余个、优质网络课程近10个,发布红色文化艺术信息超过1万条。
广西日报2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