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讲活江苏本土红色文化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瑰宝,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是滋养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精神沃土。江苏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高校应努力将这些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将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素材加以应用,应当首先探寻融入的原则,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统一”,用江苏红色文化立德树人
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则。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打通红色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看到红色文化的当代映射。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质,选择那些既与教学内容充分契合,又能启发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江苏红色文化,以故事感染人,以精神引领人。比如,针对当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可以选取“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等展现江苏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的红色故事。一方面,在纵向上对“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等进行深入的背景解读,分析“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体悟这些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牵引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灌输与启发相统一的原则。灌输和启发是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灌输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启发则是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求知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红色文化的一种教育方法。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将灌输原则深化于启发过程之中,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江苏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学实践应用中需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其一,深化文本研究。江苏红色文化虽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潜在的,其本身不能自发实现,需要研究人员把其中的精神富矿充分挖掘出来。因此,南京成立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盐城师范学院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中心”,这些“红色智库”将有助于红色精神的更好传承和发扬。其二,重视知行合一。启发教育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灌输,而且还注重教学内容向实践的转化。高校应举办一些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悟。比如,南京晓庄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红灵—寻迹增信”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江苏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统一的原则,是红色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才不易消退。
逻辑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一种有逻辑力量和情感温度的高品质精神体验。所谓逻辑,即教学过程中逻辑谱系的构建。这种逻辑谱系是由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互作用而构建的复杂系统,能够体现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脉络、体系以及教学运行的基础,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理基础。所谓情感,即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感的投入。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最终要落实到自身情感之中,如果没有这种情感上的认同,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知行分离”现象的产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建立红色文化逻辑谱系的同时,还要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课堂变得有温度、有态度、有趣味,使红色文化直击学生心灵。故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逻辑是情感的基石,情感是逻辑的助推器。教师应当以逻辑阐释学理、用情感激发价值,使学生在逻辑视野中增强学理基础,在情感共鸣中实现品格升华。
科学+责任,精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
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依托。一方面,将江苏红色文化置于百年党史之中,有助于发现江苏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中传承、发展的脉络,借以增强教学逻辑和学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党史活动进一步探寻出江苏红色文化的新内容、新态势,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凸显江苏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也就是说,对于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需要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整体的把握,也应当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有哲学的反思和文化的定位,这一过程可以为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学理基础,能够深化教学的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彻底性和说服力。
坚守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时刻不忘教育初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坚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角色与使命,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把党和国家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使大学生在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中明辨是非,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彰显与时偕行的教学智慧。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彰显与时偕行的教学智慧。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江苏红色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语境和特定的时空状态下形成的文化资源,其本身只有在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紧密结合中,才能发挥行之有效的育人功能。因此,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最新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的专业特征联系起来,贴近社会现实,不断培养自身推陈出新的匠心技艺,力求新的突破。
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统一的凝结,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精准度、丰富度、吸收度,打好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新华日报20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