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建外街道大北家园社区“楼门事务小组”实施2.0版
一年来,大北家园社区通过“楼门事务小组”2.0版实施,使楼门治理示范点建设再上新台阶,持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仅夯实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基础,还促进了“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
楼门作为社区治理最小单元,在基层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楼门治理,既是社区治理精细化的需要,也是收集居民服务需求信息的窗口,更是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前沿阵地。
大北家园社区是虽然是老旧小区,但是多数居民自治主体意识较强,经过2022年楼门事务小组试点,2号、3号、4号、5号、11号五栋楼居民自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深化楼门治理示范点建设成果,2023年选取11号楼三单元开展楼门治理示范点2.0版项目。示范点围绕社区治理重点任务展开,特别是通过优化楼门事务小组参与社区治理精细治理模式,从本楼门向小区延伸,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吸纳更多“双报到”党员、居民志愿者、辖区社会单位、七小门店等新成员,推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向发现问题拓展,建立社区治理“前哨”
一是利用问需发现问题。楼门小组成员采取入户走访、民居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在了解楼门居民需求的同时,及时发现了群租房、楼门管理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巡查发现问题。在每周一次的楼门巡查中,及时发现了楼道堆物堆料、门禁管理、房檐出现马蜂窝等问题,同时制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和楼内充电等行为。三是时时更新问题台账。根据走访和巡查发现的楼门治理问题,及时更新《南郎家园小区楼门治理问题台账》,做到楼门问题、底数明,为楼门治理提供了依据。
向议事协商聚焦,夯实社区治理“根基”
一是壮大楼门协商队伍。积极改善楼门协商队伍结构,重点动员律师、退休老师、“双报到”党员等具有一定特长和社会资源人员的参与协商,提高了楼门协商的专业性、科学性。二是完善楼门协商机制。建立健全楼门协商议事规则,完善“集、议、办、督、评”协商流程,落实协商结果反馈制度,利用居民微信群、楼门文化宣传栏、社区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反馈协商结果,确保楼门全体居民的知情权。三是提升楼门协商效能。针对楼门治理遇到的问题,每月召集居民代表参与议事协商活动,先后协商解决11号楼与平房之间建设2组晾衣杆、小区树木杂草整治、小区停车管理等问题。通过楼门协商,推动了小区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
向破解难题发力,打通社区治理“堵点”
一是参与解决楼门治理问题。楼门事务小组把楼门治理作为重要责任,积极推动楼门难题破解,特别是在清理楼道堆物堆料、消除安全隐患、邻里互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参与解决小区治理难题。二单元一户残疾人经常将捡拾的垃圾堆放家里,不仅产生异味,还招来大量蟑螂,邻居和其他住户意见很大,有的还拨打12345投诉,楼门事务小组成员主动做好楼门18户居民工作,为社区、物业及时清理和开展环境消杀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参与破解社区治理疑难杂症。在清理三轮、四轮电动车工作中,楼门事务小组成员主动帮助社区做好统计和宣传发动工作,并参一清理自行车棚僵尸车,确保了任务圆满完成。
工作成效:小楼门探索出社区治理新路径
通过楼门治理示范点建设,特别是楼门事务小组的2.0版深化,使社区找到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路径。通过细化楼门微网格,发展楼门治理组织,完善了“门楼院社”四级治理体系,探索出“小楼门大天地”治理模式。通过项目化动作,发挥了“五社联动”机制作用,为社区工作者和居民骨干现能,进一步提升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工作成效:小楼门培育出社区治理正能量
过去社区治理问题多数出自楼门,破解难题也经常因楼门自治功能缺失,而难以推动。大北家园社区通过楼门治理示范点建设,不断深化楼门事务小组,特别是充分发挥发现社区治理问题“前哨”的作用,伸延了社区“两委”的手臂,做到了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楼门事务小组身在邻里之间,通过协调解决楼门治理问题、开展邻里互助等,传递了正能量,凝聚了人心,促进了楼门共同体的形成。
工作成效:小楼门凝聚起社区治理大合力
大北家园社区通过楼门示范点建设,在南郎家园小区组建5个楼门事务小组,通过这一自治组织带动了楼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力量得到了快速壮大。同时,通过楼门事务小组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化了社区居民自治土壤,许多过去对公共事务不太关心的居民,在楼门事务小组成员感动下,都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北青网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