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有章法,才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距今,已过去了整整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北京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办法,由此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数据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北京的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百分之十八以上,可回收物规范回收量增长近一倍,其他垃圾减量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则达到了近百分之三十九,可见垃圾分类效果非常明显。更为重要的是,也彻底改变了居民的投放习惯,不再是将垃圾一起打包,扔进一个垃圾桶中,而是提前对垃圾进行分类,再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可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极大提升了市容市貌,让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以朝阳区三里屯街道为例,为了快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将垃圾分类纳入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中,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桶站值守工作,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楼宇、进社区等,不仅扩大了垃圾分类的宣传面,让更多的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过去不愿分、不会投到现在主动分、有序投,实现了重大转变。与此同时,三里屯街道还从青少年群体入手,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全方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并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寓教于乐,带动青少年背后家庭主动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
事实上,想要让居民重新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还要彻底改变之前的习惯,这更是难上加难。毕竟一直以来,居民都习惯了混装垃圾,将垃圾统一装进一个垃圾袋中,然后扔进一个垃圾桶中,但现在突然要求对垃圾先进行分类,再分类投放,一时间必然是难以接受,因为违背了过去的习惯。所以,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行,才能逐步扭转居民的观念,而三里屯街道的做法就是先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知道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达成共识,否则居民连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都不清楚,自然是不可能从心里面予以认可的,更加不可能参与进来。为此,三里屯街道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动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活动,以知识讲解、发放手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居民加深对垃圾分类的印象,了解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以及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便于更好的进行分列。
从实际结果来看,一开始,可能有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还有些排斥,认为与自己无关,即便不进行垃圾分类,似乎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但后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培训,这些居民都转变了想法,也清楚地知道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是人人都很自私的话,都不愿意自觉行动起来,那么离垃圾围城的困局也就不远了,最终将会给自己,也给他人、城市乃至全社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居民对于垃圾分类都是深信不疑,而有了共识后,对于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也就能够理解了,也更加愿意配合。可以说,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为后面动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三里屯街道也并没有仅靠一方力量,而是构建起“联调联动”工作格局,动员社区、物业、不同业态、不同群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全覆盖、无盲区,有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是最重要的,也是主要参与群体,所以要想让垃圾分类工作成功,就要了解居民的诉求,为居民解决垃圾分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街道和社区开展网格化走访摸排工作,逐家逐户拜访居民,充分询问居民的诉求,以及居民预期的解决方案,这样在解决问题上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真正令居民满意。
就好比有的居民反映现在的垃圾桶站设置并不合理,距离较远,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投放垃圾,所以希望对垃圾桶站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在了解到这一诉求后,街道立即行动起来,结合居民生活习惯和实际情况,重新测算制定桶站优化方案,方便居民投放垃圾,而且考虑到传统的垃圾桶需要动手打开,容易弄脏双收,于是还贴心地设置了多个垃圾分类智能投放驿站。当居民需要投放垃圾时,投放口会自动感应打开,不仅可以避免弄脏双手,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一只手扔垃圾不方便的问题,深受居民欢迎,也变得更加积极了。
总而言之,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引导居民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并养成好习惯,这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方法对了,就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而这也是北京垃圾分类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从而调动起居民的参与热情,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
搜狐网 20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