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庄街道推动公众参与社区空间改造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挡墙兼顾非机动车停车功能,开辟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宣传栏“上墙”,增加健身步道空间,形成视觉序列;拆除废弃树池,将相邻树池“合并同类项”,化零为整,增加绿化面积和围树座椅,增设太阳能路灯……在志强北园社区内的一处小广场,社区空间的升级改造已经全面完成。该项目的顺利竣工,也标志着由街道统一领导、责任规划师“1+1+N”平台全力推动、社区居委会居中协调、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逐步落地。
北太平庄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浩表示,“街道和社区作为最贴近百姓的‘身边人’,时刻坚持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工作方向,本次志强北园社区公共空间的升级改造工作的落地,是街道充分利用责任规划师‘1+1+N’制度优势,为社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直观体现。”
动静分区 文体两手抓
“地面采用了有弹性的材料,不光走起来更舒适,运动健身的时候还可以保护膝盖,真是太方便啦。”志强北园社区居民胡女士告诉记者。
胡女士是一位健身爱好者,每天傍晚都要出门慢跑。在过去,由于社区小广场主要铺设的是水泥地,不是很适宜进行慢跑活动,所以她每天都要到附近的公园的健步道慢跑。现如今,社区内的小广场铺设了塑胶健步廊道,胡女士在小区内就可以慢跑健身。
“这个环形塑胶健步廊道是本次升级改造中新增设的内容,旨在丰富居民们的健身运动方式。”北太平庄街道责任规划师赵新越告诉记者,“廊道环形的设计给居民打造了一个可以持续运动的空间,塑胶材质的柔性铺装也更加适合运动,能够适当减轻运动对于膝关节带来的冲击力。”
升级后的小广场,不仅仅对热爱运动的居民十分友好,对于热爱下棋、聊天等“静态活动”的居民同样方便。
“原本的空间没有进行明显分区,有时候我这边下着棋,旁边小孩跑来跑去的,闹心。”正在下棋的李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我们下棋聊天的单独有一块空间,和他们跑跑跳跳的互不打扰。”
“昔日区域功能混杂,健身和休闲娱乐设施布置不合理,动、静功能分区不明确,居民在使用时难免局促,易互相干扰。”赵新越告诉记者:“因此,满足多方需求,实现文体共赢是此次志强北园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在规划中,我们特意进行了居民活动的动静分区,合理优化体育设施和益智文化设施的布局,从而达到便于居民活动、减少干扰的目的。”
社区治理 居民齐参与
为了确保场地能够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志强北园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主动了解居民的想法和意见,并充分融合到最终实施方案中。
“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在线上,我们通过微信小程序,问卷调查等方式,在线下,我们通过开展多次形式丰富的公众参与活动,多渠道收集居民们的意见。”赵新越告诉记者:“我们将居民意见收集整理后,融入到方案中,之后再将优化后的方案再反馈给居民,并逐步形成了居民与街道、居委会、设计团队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保证让优化完的空间能让居民们切切实实感到满意。”此外,责任规划师还联合志强北园社区组织居民一起组建了“共志维护小队”,共同维护改造好的小广场,采取“共志”积分机制,通过参与维护相关工作,获取“共志“积分,通过累计积分换取相应奖励,来激活共治热情,引导居民共同治理维护社区公共空间。
“让宣传栏‘上墙’是我当时提出的意见。”“共志维护小队”刘阿姨告诉记者,“过去的宣传栏建在地面上,别看它就薄薄一层,但是也占用了路面空间。现在宣传栏‘上墙’,让大家的活动空间更大了。”
“居民们共同参与社区维护与治理,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后续推动居民自治社区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志强北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庆红说道。
郭思岐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