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巡礼
智慧校园建设是江苏省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为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本版推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巡礼,以期总结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经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南通、扬州、苏州、常州的几所学校,看看他们的智慧校园创建之路。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智慧引领学生未来成长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紫琅一小”)为南通市委市政府“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战略定位下的南通创新区配建学校。学校追求“本土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以“守朴开新”为校训,以“三有六善”为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未来建设者。学校先后获评全国STEM领航学校等8项国家级荣誉、江苏省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等26项省级荣誉。学校从硬件保障、软件管理等方面,“慧”及学生未来成长,形成紫琅一小智慧校园特色。
一、科技赋能,夯实智慧校园之基
硬件设施有保障 学校建有主机房,内有UPS配电系统、精密空调、机柜系统、动力环境、消防和防雷等设备,做到千兆进校、百兆到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部分直播室专网专用。学校有移动终端668个,其中大小显示屏20多个,电子班牌56个,分布在学校各个区域。学校有学生1520名,配备台式机150台,平板电脑140台,建有自动录播教室3个,视频会议室1个,移动直播系统3个,语言学习场、数学学习场等8个,班班配备希沃全套软件,实现多样化、体验式的互动课堂,助力学生成长。所有音体美专用教室均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软件管理促提升 学校建有办公、安防、教学等一体化云平台管理模式。办公管理设有网上考勤、OA会议管理等,做到方便快捷、科学管理。安防建设运用周界报警、视频传感、异常分析等现代智能安防技术进行智慧动态感知、智能预警研判,同时做到可视化一键报警。如学生存在异常行为时,相关设备就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并发出语音警告,提示安全管理员、班主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打造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二、智慧学习,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全员师培 学校组织全员专场培训十余次,学习“智慧希沃”“校+plus”等系列课程,做到人人会操作、人人能应用。“青训营”培养计划中特别把“信息化”作为日常“六个好”训练中的重要一项进行规划。
项目引领 学校一直秉承着“有爱心、有创见、有行动”的“三有”育人目标,坚持用STEM项目引领,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学校每周开展博识课堂,涉及科技领域的课程高达30余讲。学校设有“童创中心”,分设“一坊一镇三场”,即童趣木工坊、交通小镇、童创编程场、物联网创想场、乐高设计场等。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完成以“1小时—10小时—100小时”为内容框架的43项课程学习与研究。其中,1小时短期项目以普及性科技技能学习为主,通过日常科技课来实施;10小时中期项目和100小时长期项目以提高型科技技能学习为主,借助每周五的专业社团活动来实施。学校每年组织全校性“思享盛会”,以创客、编程、人工智能等项目推动学生信息素养发展。
师生发展 学校教师累计为来自四川、海南等省、市的国培班、名师考察团执教各级各类公开课477节;在省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的教师有3人;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官方资源平台展课20多节次;在南通市“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电教业务比赛、教师信息素养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有10余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人工智能类比赛,2人获国家级三等奖;2人获省级一等奖,9人获省级二等奖,9人获省级三等奖;27人获市级一等奖,19人获市级二等奖。学校参加南通市“智能杯”小巧手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三、特色建设,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资源建设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慧学南通”、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等资源平台加强研修。居家学习期间,学校将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及“慧学南通”等线上资源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采用腾讯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不能按时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则利用导学单及资源包的方式进行授课,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自主研发平台 首先,搭建“校PLUS”评价系统。学校每学期期末都会进行一场全学科测评,在测评中通过口令方式上传信息,如现场照片、视频、文字描述等,实时对学生进行评分。测试完毕后,后台将会自动生成班级所有学生的测评数据,有效解决了评价记录耗时费力的问题,使数据收集更便捷、分析更科学。
其次,打造运动数据监测系统。学校使用运动手环监测学生的运动量,用真实的数字来说话。通过运动手环监测班级“当日有效运动30分钟”达标率:红灯闪,未达标;蓝灯闪,完成50%;绿灯闪,今日达标。科学的数据监测能有效加强学生体质,助力学校成为“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
最后,采用作业监测平台系统。学校用点阵笔布置作业成为常态,教师可以借助平台了解学生的答题时长、答题进度、订正情况和个性化错题。
四、辐射引领,助推校园成果示范
智慧校园助推教学科研“新起来” 学校积极构建“六善课程”,探索“3S课堂”范式,围绕教育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人人争当技术能手,人人成为信息达人的浓厚教研氛围。
智慧校园鼓励兄弟学校“学过去” 学校长期致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在探索过程中,学校的“智慧校园做法”也得到了兄弟学校的点赞。学校先后接待来自海南、四川、山西等20多个省、市的国培班来学习。
今后,学校将会在继续加大智慧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投入之外,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精准化管理,如学习资源的研发、校园一卡通的管理等,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属于紫琅一小的智慧校园“大脑”。
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心小学:以“真”教育创建“最美窗口”
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心小学坚持以高质量落实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为抓手,聚焦信息化资源供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区域教育现代化新样板。学校的创建工作主要突出四个“真”。
一、顶层设计“真有力”
任何教育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推进,都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层面的大力支持。关于学校创建工作,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党委等主要领导亲力部署,搭建了局党委副书记牵头抓、局机关发展规划处对口抓、学校领导班子具体抓的工作组织框架。区教育局党委要求学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创建工作与加快新城教育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打造扬州现代化建设“最美窗口”的“最美教育”新征程上,扛起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二、创建过程“见真章”
学校深刻把握智慧校园“建管用”内涵,以建设为起点,管理与应用为手段,推进教育改革。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一起谋划如何通过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动能。学校党支部发起“新城先锋·杭小红烛”党员创争活动,号召全校党员做智慧校园建设的先行者、领路人,奋力促进科技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学校创建工作清单,按序时进度逐一对单销号,党员干部自觉发扬“5+2”“白加黑”的奋斗精神,全力以赴投入智慧校园基础建设、智慧平台整合架构、智慧资源先学先用、智慧教育示范引领和家校协同走进千家等实质性工作。同时推选3名群众教师代表参加招标采购小组,对硬件装备采购实施民主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全透明、不浪费。学校不光完成了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任务,还在创建过程中集中了智慧、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改进了作风,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质态大幅提升。
三、软硬配套“下真功”
网络升级 两个校区均已实现千兆到校园、千兆到桌面,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无死角。
硬件升级 学校更新51个教学班级的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电子班牌,新建实验室、音乐室、书画室、创客实验室等智慧教室7个,智能安防设施一步到位,实现数字IP广播、校园高清监控全覆盖。
软件升级 学校先后升级了教学互动一体机与人脸识别考勤、智慧图书馆、资产管理、电子班牌、视频直播、校园广播、智能安防等多套系统,搭建和使用家校沟通、校园教学服务、校内管理3个模块近30项应用,同时引入企业微信作为移动办公接入端,与微信无缝衔接,降低了应用成本,优化了办公运行质态。
技术升级 学校围绕管理和使用,切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组织电教信息中心专职人员培训4次,实施教师智慧教育与信息技术全员培训9期,开展分类专项培训6场。
四、应用实践“显真效”
生成“智慧课堂” 学校深入推广“智慧学堂”系统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新变革。教师利用平台进行学情数据收集、分析、反馈,积极探索建立“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泛在式学习、群智化学习、协作式学习”智慧教育新模式。学校建立了云上资源库,供教师备课、参考使用。智慧校园搭建了家校协同平台,延伸了课后服务链,把优质学辅资源送达课后、家庭,有效缓解了家长辅导的“切身之痛”,减轻了家长校外培训经济负担。
推动“智慧教研” 学校开展“云端教研”,推动教育现代化区域协同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名师工作坊”的专业引领能效进一步放大,名特专家领衔开展各学科的“大教研”、针对课堂问题的“微教研”等活动,促进教师与智慧校园共成长。学校多名教师成长为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特聘教师,参与线上课程录制,面向全市小学生直播授课。
培育“智慧师生” 全体师生进入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式学习。智慧校园为教师学习培训、交流展示搭建了新空间,4名教师在市级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成立了创客、编程、机器人等精品社团,为学生提供了新舞台。学校7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可以在社团课上学做幻灯片,到电脑室查找资料或制作电脑小报,让教育公平默默生长在智慧校园的土壤之中。
促进“智慧管理” 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学校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使工作协调与推进更加流畅、高效,降低了管理过程的中间消耗。校园报修系统采用线上报修、提醒、反馈等流程管理,极大改善了维修保养的效率;阳光食堂管理平台可以实时对食物溯源、查询账目明细;资产管理系统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采购和使用信息;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进行无死角实时高清监控,人脸识别门禁对入校人员进行测温及身份识别,扎紧了安全防范的“第一道关口”。
学校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强大作用,全面增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为建设更加智慧、更有品质、更具特色的未来学校而努力!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智慧翅膀助力百年老校腾飞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发轫于1805年的苏州正谊书院,1907年创办新学,是苏州市第一所公办新式学堂。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耕叶圣陶教育思想,秉持“教育为人生”理念,重视智慧校园建设,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以完成“六项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指标”为硬性起步条件,以“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可推广性”为“四翼”,乘着教育信息化的东风,积极开展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工作。
一、高屋建瓴,科学谋划,全面打造智慧校园
学校建成校园网络中心机房1个,双链路万兆光纤接入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和互联网。宽带网络校校通,千兆进校、千兆进班。无线校园网络实现“三个全覆盖”:教师办公区域无线全覆盖、公共活动场所无线全覆盖、教学班级无线全覆盖。所有教室配备双屏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室门口配备电子班牌(支持选排课子系统),教室具有录播功能。采用StarC教育云平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实现教育从平台向云端一体化应用方向发展。核心机房配备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入侵检测设备等,智能安防无死角。通过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校园网管理平台、苏州育未来等三种平台实施全方位网络化管理,有效保障校园安全。
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家校共赢师生获益
学校引进SarC教育云平台、学科网、橡皮网、智学网等教学资源及组卷系统,实现教学各环节智能化提升。利用极课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常态化电子批阅学生作业。学校的督导测评系统可以为校级层面决策提供参考。导学号是为学生专门引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在该系统中可进行自主学习。学校与多所学校结成教学共同体,坚持开展“智慧联动、教为不教,打造美妙课堂”公开展示活动,校长唐敏和副校长钱建芬分别担任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领衔人,为推进教学改革作出贡献。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高考升学率跻身苏州第一梯队,成为平进优出的代表,连续几年获得苏州市普通高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奖和教育特色发展奖。定期对师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全部通过国家、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生制作的数字作品参加省、市级教育部门相关竞赛并获奖。组织“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培训班、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团队集中研修班,相继获得2018年全国优秀课例(微课类)一等奖和二等奖,2019年苏州市微课一等奖。校长及管理团队带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三、创新创效,硕果累累,科技助力大展宏图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得校际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疫情期间,学校为教师配备数码手写板、耳麦等设备,开设线上课。教室配备高增益拾音器等设备,教师自行安装监控语音对讲系统,可实现远程与教室的联系,随时远程管理班级,极大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效率,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学校已建成设施完备的创新实验室群,STEM融合科学实践课程基地获评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2022年又成功申报两个苏州市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和苏州市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试点单位。学校共计开发各类校本课程40余种,近五年科创类比赛中百余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学生成功申报与正在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学校每年举办“探索·发现”大型公益科普晚会,对外全程直播,收看总量突破150万人次。
四、前沿探索,示范引领,智慧点石亮点成金
学校的极课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被江苏卫视教育频道专题报道。《StarC平台在历史教学中的互动性研究》获苏州市“未来教室”应用论文评比二等奖,《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获江苏省一等奖,“网络教育的资源整合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实践研究”通过苏州教育学会批准。学校成立航模实验室、3D创客实验室等,获得江苏省“十三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种子学校、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摇篮奖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不忘使命担当,通过援助、开授网课、云教研助力西部教育,校长唐敏近三年来开设公开课30余节、专题讲座20余场。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智”存校园“慧”及未来
作为长三角教科研先进集体、常州市教科研示范基地、常州市集团办学先进集体,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聚焦学校发展、师生期盼,加强顶层设计,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架构立体的校园网络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打造校园新基建,实现校园生活的智能化发展。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时代小学课堂教学新范式;创建大数据分析平台,逐步实现教学数据的精准分析和优势转化。在不断探索前行中,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升级校园基础设施,夯实智慧校园之“基”
健全完善组织架构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智慧校园建设管理网络,形成了系列化的智慧校园建设制度,使智慧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科学规划装备更新 更新智慧教室、电子阅览室、演播中心、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智能门禁、电子班牌、放学叫号等,在集团各校区建立局域网互联,让两校区教师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办公、开展云上教研、观看校园直播等,强有力地保障了集团智慧校园的各项活动。
融会贯通媒体合力 为了形塑集团新型新闻文化,学校架构网站与“拇指媒体”关联,构建“一站两号”媒体合力模式,全方位展现学校日常生活。
二、赋能校园科研创新,务求智慧校园之“实”
以智慧课堂创新教学范式 学校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英语、语文、数学、科学、道法、美术等学科参与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研究,并领衔英语项目的研究,带领21所学校英语团队开展研究。该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系统、学习平台、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支持开展教学变革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
以数据分析转变教研方式 逐步引进学生学业质量管理、课堂教学测评等相关应用软件,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借助技术手段分析质量监测数据、教学过程数据,使教学诊断和优化更加科学、客观、准确、高效。项目研究从教育数据科学分析开始,指向个人教学行为优化和学校教研部门的管理,探究数据与教学行为的内在关联,归纳总结大数据深层规律,做出科学客观的教学行为诊断,让教学管理从宏观的俯视转变为客观的正视,将模糊的质性评价转化为科学的量化分析,将主观经验判断转化为客观实证分析,变悬浮的教学研究为贴地的实践变革。
以区域联动拓宽科研时空 一方面,学校积极承办各级各类项目现场会,聚合资源,使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连线项目共建校,定期架设空中课堂,开展云上听评课、在线主题研讨,在互动中共进。后疫情时代,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开放网络课堂,举办云上运动会、云升旗仪式、云上家长会等,组织“常老师在线答疑”,制作的“百问百答”微视频被收录为常州市优质公益资源。
三、打造智能校园生活,开创智慧校园之“路”
聚集资源创建智能教学环境 “临时存储”“办公平台”“层级群”协同管理,聚集资源,让教师在校园内的每一间教室、办公室都可随时调用资料开展网络教研,创建智能生活。集团每一位管理者和教师都是资源库的建设者和受惠者,一人一号,权限不同,确保文件存储的靶向性和安全性,实现校园网络办公的减负增效。
多元交互营建智慧阅读空间 学校从硬条件、软环境两个维度出发,积极营建生态化阅读空间,努力促进人与阅读的积极互动和双向滋养。悦读街区安装“朗读者”系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越己书院旁设有图书漂流角;语文悦读街区设有自助借还书系统,加快了图书流通速度。智慧系统的安装也让图书馆馆长从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学校微信平台上开通“陶然读书”专栏,定期向教师和家长推荐书籍。
智能管控创造智慧种植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智慧生活,学校在5楼楼顶建设了850平方米的新竹农场。借助农业物联网综合管控系统,全程采集现场环境参数,师生可以通过手机端App或教室PC端接入系统,远程监测种植地块的温度和湿度,更能通过节水滴灌技术实现远程自动化智能灌溉。农场二期工程增设了智能温室大棚、种子室、空中景观鱼塘等,开启“触手皆课程,交互即学习,生活即创造”的校园智慧空间。
智绘画像撬动教育综合改革 学校启动了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改革项目“以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撬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在已有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尝试建设学生校园生活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分析学生在校活动场所的数据,汇聚成学生个体数字画像和群体数字画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积极建议。该项目成功申报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践项目校建设项目。
少年科学院点亮追光少年梦 2022年9月,集团“新竹少年科学院”正式揭牌,以“面向未来”为设计理念,以“AI机器人”为主题,聚合资源,开发阶梯式机器人课程,为学生搭建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舞台。
创客教育实现师生成长共育 创客教育为学生营造研究氛围,搭建“做中学”的舞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实践创新能力,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斩获佳绩。
四、辐射智慧研究成果,拓展智慧校园之“围”
管理辐射,同生共长 作为常州市天宁区集团化办学核心校之一,学校以“1+X”模式发挥孵化器作用,与青海、天津、山东等地区的近十所学校结对共建,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通过线上共享、线下互动的现代化方式分享智慧校园建设经验。
名师辐射,聚势赋能 学校多次承办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现场发布会,展示课堂教学,分享经验。“静默的汹涌”学生工作云研讨、“生命·实践”合作校成果展示通过网络直播,分享给全国14个地区100多所学校近千名教师。许多成熟型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并以各种形式积极向外辐射。
信息化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学校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智慧校园的升级版。
江苏科技报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