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模范中学:学校积极探索“家校社”共育新模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位于黔江区三根树的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以下简称“黔江民族中学”)内抓内涵发展、外联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障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为渝东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提高育人本领
打好“组合拳”锤炼高素质队伍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黔江民族中学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研修培训、对外交流学习等工作,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批又一批的教学骨干在这里茁壮成长,推动教育品质持续提升。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示范,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自觉锤炼道德品质,坚守教育初心。
学校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和教学骨干示范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采用集体备课、示范课、品课、名师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聚焦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学能力,让教师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成长进步,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
为了进一步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学校增加对外交流学习机会,仅2023年,学校累计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培训和教研交流148人次,实现全校教师通识培训全覆盖、毕业年级教师培训率100%。
通过以上“组合拳”,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得到极大提升,20余人次获得市级区级赛课奖项;获得教学论文比赛国家级、市级奖项36项;12位教师成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善用民族文化
落实“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让每个孩子更好成长成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双减”背景下,黔江民族中学聚焦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发展要求,丰富学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回归本质。
养花大赛、机器人竞赛、文艺汇演、书画展、体育比赛、写生实践……在黔江民族中学,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与社团活动成为同学们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生花。学校积极挖掘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将威风锣鼓、西兰卡普、山歌号子等苗族土家族民族文化纳入选修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律动的黔江号子》《威风锣鼓》等课程荣获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了学生综合发展。
黔江民族中学不仅用好当地优质民族文化资源,也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学校建成重庆市黔江区科普基地,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智能机器人、科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埋在学生心中的科学种子生根发芽。在市级科技创新赛事中,学校有20余人次获奖。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的重点,黔江民族中学通过研修打造了分层精品作业,在精准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设置分类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坚持开放办学
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黔江民族中学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办学提质增效,助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与四川省南充第十中学签订合作协议,聚焦开展教师交流、教科研协作、远程网络研修、管理干部培养、师资队伍培训、建立智慧联盟等合作,开启两校教育协同发展的崭新局面。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黔江民族中学与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同步的“双师课堂”,学生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实时异地、原汁原味”的八中课堂;在促进教师成长上,全面接入重庆八中教师培养体系,通过远程教研、学科轮训、资源共享的培训体系,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黔江民族中学办学质量逐年攀升,收获丰硕成果:学校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重庆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创新基地,重庆市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黔江区先进教研学校……未来,学校将继续立足“怀民族心,做世界人”的办学理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发挥品牌辐射作用,奋力书写渝东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东方网2024-3-4